思政实践教学活动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思政实践教学活动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主体模糊、形式多样的新媒体具有资源的丰富性、传播的快捷性和交互的多元化等特点,给高职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极大影响。本次调查采用无记名方式,发出问卷1350张,收回问卷1328张,有32%的大学生每天上网时间在8小时以上,每天上网时间6小时以上的为64%,每天上网时间最短的为2小时以上,19%的大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用于专业学习,即查找资料或参加网络课堂学习,79%的学生主要目的是玩游戏。谈到父母对孩子上网的态度,15%的父母认为无所谓,34%的父母反感,26%的父母极度反感,25%的父母忍无可忍。从以上问卷调查结果来看,新媒体虽然对大学生有许多积极影响,但一些大学生却不经常使用和利用,或者无暇使用和利用,因为网络世界太丰富了,他们简直是分身乏术。但网络的消极作用却被大学生们快乐的享用着。因此,我们必须转变观念,增强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效应,使新媒体真正成为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
二、新媒体环境下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利用新媒体拓展思政课教学渠道高职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思政课教师应顺应形势的发展,不断提高自己的新媒体素养,充分利用三门思政课:《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二种教学方式: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用新媒体的优势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十八大召开以后,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教学建议》指出:让十八大精神进教材、进课程、进学生头脑。为此,我们在思政课教学中增加了两个环节。一是每日手机时事新闻播报,要求学生关注并收看收集近期国内外大事、热点问题。二是开办网上论坛,利用学院贴吧由思政课教师定期发帖,学生及时回复,主要目的是引导大学生学会感恩,懂得奉献,理智爱国,明辨是非。在思政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全过程中,我们特别注意利用多媒体的先进技术,发挥大学生擅长使用新媒体的优势,把学生吸引到思政课教学全过程中,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动脑思考、亲身体会和感悟,在不经意间进入角色,将自己学得的理论知识和经验内化为内心的信念,并外化出支配自己的行为,这样就可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收到实效。
(二)利用新媒体提高大学生专门技能为了让新媒体在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必须让大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网络基础知识,学会正确使用网络。为此,我们邀请学院计算机系专业教师定期为大学生开办各种专题讲座。这种既专业又有趣的引导会让大学生慢慢远离网络游戏,使新媒体变成传播知识、传播文明、传播进取精神的工具。
[关键词]高等教育;英语专业;课程思政
思政教育在专业课教育体系中的有效融入,又被称为是课程思政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体系中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高校英语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帮助学生了解西方思想文化、政治经济及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历史和现实状况,还是拓展国际交往的基本要求。正是由于英语专业学习内容的特殊性,使得其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更需要强化思政教育的渗透力度。
高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构建概述
1.课程思政的概念
课程思政的正式提出源自于2016年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总书记在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之后相关学者不断强化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各个高校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本课题研究中,将课程思政概念界定为以立德树人为教育活动根本任务,以“三全育人”教育形式为支撑,将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进行有机融合,从而形成具有良好协同效应的综合性教育理念。课程思政的提出和推行,是新时代背景下教育活动开展的必然要求,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创新人才的基本路径。
2.课程思政融入的意义
在新时展背景下,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素养构建提出了更高要求。微媒体的出现和高速发展,使学生接触外部信息的途径更加多元化,内容更加复杂,致使学生的思想培养面临诸多问题,如何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是完善教学体系的基本要求。高校英语专业培养的是国际化人才,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等会对其以后的生产生活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缺失的情形下,部分学生会崇洋媚外,具有极端思想和个人主义行为,甚至会对社会和个人发展造成负面影响。从这方面而言,必须在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活动中强化英语专业学生的思政教育,在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鼓励其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能够以语言交流为载体,为中外文化的深度交流做出应有的贡献。
3.课程思政融入原则
在英语专业教学过程中,要实现课程思政的高效渗透,必须要坚持如下三个方面的基本原则:一是思政教育内容的组织必须以立德树人为基本导向,要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潜移默化的形式融入课堂教学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二是在思政教育活动的开展中要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托社会重大事件与热点问题的融合,深化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坚持将教育教学和“以人为本”有机衔接在一起,提升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三是要构建完善的协同育人体系。在英语专业教学活动开展中,要以更加丰富的形式构建覆盖专业课教师、团委组织、辅导员等在内的综合教育平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同时,在具体工作开展中,要强化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研究,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真正将思政教育的效果落实到学生的个体实践活动中。
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课程思政融入面临的问题
1.对课程思政建设的认识不足
大学英语作为诸多专业教学的必选课程,是确保学生的知识结构完善和语言应用能力提升的基本路径。但是在现有的教学体系中,教师多以英语语言技能教学为主,只是简单地强调学生的纪律要求,以及学习活动开展的重要性,但是对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的教育主体认识不清,对学生思想变化的重视程度不足,整体上还是以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为主,对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无法满足开展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活动的要求。
2.课程思政内容建设不够完善
在英语专业教学活动中,要想真正地将思政教育渗透到位,必须要从内容革新层面入手,强化课程思政的内容建设。但有的英语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认识不够深入,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特征等了解不足,在组织相关教学内容时,无法将思政教学内容与英语教学体系有机衔接在一起。这样不仅会导致思政教育的整体内容较为空洞,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吸收不足,甚至还会对英语专业原有教学内容组织造成影响,失去了融入思政教育的意义。
3.思政教育融入方式缺失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其自身特殊的理论体系,在教学活动开展中,需要以更加优化的方式与专业课程教学结合在一起。受制于传统教学模式影响,高校英语专业课程在教育教学方式改革方面还较为滞后,对思政元素融入的研究更为欠缺。在部分专业课教学活动中,教师虽然能够采用翻转课堂、小组讨论等教学方式,但是在各个环节的组织过程中,思政元素的融入依然是以灌输式教育为主,使得学生在思维层面无法适应转换要求。新时代背景下,学生已经从学习活动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学习的主体,倘若教学方式应用不当,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就难以体现出来。
4.课程思政的融入路径不足
在多数英语专业教学活动中,虽然教师能够认识到思政教育融入的必要性,也能够积极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促进课程思政建设。但是就目前的英语教学组织体系而言,英语专业教学活动本身还比较固化,实践教学活动组织较为欠缺。教师仅能够利用课堂教学进行思政教育,使得学生接触思政教育的渠道较为有限,无法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个人行为实践有机衔接在一起。在部分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在思政教育方面也无法起到真正的示范作用,不会利用新型教育工具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以有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5.课程思政的评价体系不完善
要想将思想政治教育积极渗透于英语专业教学的各个方面,还需建立对应的评价指导体系,使教师和学生都认识到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用相应的方式予以解决,提升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效。但是在实际教学体系中,由于英语专业教育本身所具有的特征,使得思政教育的评价难以有效体现出来。这种模式不仅对教师的教学组织会产生明显影响,还使得学生在心理层面忽视了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不愿意在主观层面接受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渗透效果不理想。
高校英语专业教学过程中思政教育的渗透路径及要点
1.强化对课程思政融入的重视程度
在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活动中,加强对思政教育渗透的重视程度,提升学生的思政素质和综合素养,已经成为教学活动开展的基本要求。要真正地将课程思政建设放在教学改革的重要地位,教师必须从如下方面自我革新:第一,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思想道德素养,在日常学习和备课过程中,应当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借助学校所提供的各种讲座、培训等,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衔接在一起。第二,要从思想层面明晰开展思政教育的意义,通过组织对应的思政教育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尽量将思政教育的实效体现出来。第三,要认识到课程思政建设对学生就业、创新创业教育所产生的影响,引导学生认识思政教育对自身内在素质提升及综合素养培养的影响,引导学生成为课程思政建设的主体。
2.加强课程思政内容建设
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词汇及语法知识已经较为坚实,对英语课程学习的理解水平也比较高。因此在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必须要重视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将这些元素深度挖掘出来,增强思政教育的渗透力度。例如在大学英语教材《SportinancientGreeceandChina》一课的内容中,展现了希腊和中国的体育运动在诸多方面的相似之处。教师在教学组织过程中,可以用这些基本知识点为载体,引导学生对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国古代的体育运动形式进行深入挖掘。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词汇、夯实语言基础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入了解,营造良好的思政教育情境,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3.完善融入方式
在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能够真正将课程思政融入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并相应地改革思政教育的教学模式。例如在具体的教学活动开展中,情境教学法、翻转式课堂、项目教学法及慕课教学等,都有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采用这些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活动时,一方面要提前做好内容方面的准备,将思政教育与相关教学内容进行有效衔接,避免刻板的思政内容引起学生的反感;另一方面,要根据教学场景随时转换思政教育的渗透方式,如利用一些简短的故事、语言、视频等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4.构建新的渗透路径
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还处于逐渐成熟的状态,在日常学习和生活过程中会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因此,在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思政教育渗透不能仅局限在课堂教学中,要将思政教育融入学生的课堂学习、校园活动、课外实践等各个层面。尤其是在课外实践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强化与学生、实习单位之间的沟通,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发展脉络。教师可通过微信、微博、QQ等及时发现学生遇到的问题,并予以帮助。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师可在构建新思政教育渗透路径上不断探索,以进一步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5.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在目前的高校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中,存在一个较为明显的问题,就是对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重视程度不足。针对这种情况,需要教师在改变传统教学理念的基础上,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一方面,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思想问题,应当从学生心理和生活环境等因素出发,明确问题产生的原因,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解决;另一方面,应当强化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可借助计算机软件管理学习平台,构建完善的思政考核体系,利用曲线分析的形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明确自身学习中的不足。
结语
目前,我国多数高校思政课教学现状不十分乐观,在教师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必须采取措施予以逐一解决。
1.教师队伍方面
目前,高校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要求还相去甚远,在教师队伍上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队伍结构上,高校现有教师队伍不够合理化,没能站在学科发展的高度来科学构建教师队伍,尚未完全形成老中青三个层次相结合的教师体制,个别教研室的结构十分不合理。敬业精神上,一些教师尚不具有足够的敬业精神,存在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消极思想,对于上课存在敷衍了事的心理,无法真正做到“爱一行、专一行与精一行”。业务水平上,一些高校教师的业务水平低下,缺乏积极、主动探究教学改革的意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教学过程,而忽略实际教学效果;过于注重学时的积累,而忽略了实际教学质量;过于注重教学任务的完成,而忽略了教学方法的有效运用。
2.课程体系方面
目前,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上还不够完善,需要不断进行补充与优化。尤其是在理工科院校,一味追求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要求的满足,所沿用的思政课程体系并不能将理工院校的特色充分展示出来,课程体系所具有的人文素质底蕴还不够深厚,对促进当工科大学生科学精神的养成作用甚微。
3.教学方法方面
目前,多数高校在思政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上并未取得实质性的突破。思政教学多以课堂讲授为主,缺乏足够的教学实践环节,教学过程不够规范化。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不够多样化。尽管许多教师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存有一定程度的形式主义。在评价方式上,多以书面考试为主,无法全面、科学评价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
二、如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
针对当前我国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上存在的诸多不足,广大高校思政课教学工作者们必须不断探索、积极实践,采取有效措施来构建高效思政课堂。结合多年实践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构建高效思政课堂。
1.充分实施爱的教育
俗话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对于构建高效思政课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然,这里的“爱”是大爱,不仅有对祖国、教育事业的爱,更有对自身专业、学生的爱。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学生能够真切感受到教师是否投入充足的精力、上课认不认真、对学生有没有爱心与责任心等等,而教师所呈现出来的这些态度将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于思政课学习的投入度。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始终贯穿着这种爱。此外,由于兴趣是学生最好的导师,教师们必须充分注重对于学生思政课学习兴趣的激发。也就是说,教师的爱同样也要体现在对自身专业的爱。每一位思政课教师都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关注点与兴趣之所在,尤其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网络迅速普及开来的今天,教师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唯一传道、授业解惑者。倘若教师在课堂上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很有可能在课堂上玩手机、看小说、聊天等,思政教学的实效性大打折扣。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们在课堂不能一味滔滔不绝,而应认真研究思政课程的特点,通过认真讲解与耐心启发,有效激发学生对于思政课学习的渴望与兴趣。
2.大胆进行教学创新
要想构建高效思政课堂,广大思政课教师们必须大胆进行教学创新,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模式上不断创新。这就要求思政教师们应积极建立思政教学创新的意识,不断尝试一些学生喜闻乐见、乐于接受并且有益于培养学生能力的方法来开展实际教学。目前,我国多数高校在思政课上多沿袭“灌输式教学法”,这种单一、枯燥、抽象、乏味以及空洞的“单边政策”教学方法,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必须积极转变思政教学模式,以一种更为趣味化、形象化、生动化、实际化与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教师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应重点解决三个问题:“准备知道什么”“实际了解什么”,以及“最终解决什么”等问题。同时,为了上好每一堂思政课,教师们应精心备课,尤其是面对一些时效性较强的基础课与概论课,在认真查阅最新的、大量的参考资料后,做好资料的筛选工作,给学生提供最具代表性与最具说服力的案例。此外,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思政课教师们在教学形式上应尽量多样化,避免因教学形式过于单一而引发学生对于思政课学习的厌烦感,以致思政课堂上频繁开小差。例如,为了让思政课教学过程更为形象化、生动化,除了大量运用多媒体教学外,笔者还将全班学生按其个体差异的不同分为若干小组,每组由一名小组长与多名组员构成。通过在教学活动中进行速度比赛、美观比赛以及成功率比赛等诸多项目,激发学生竞争意识,让学生在互帮互助中,在“玩”中不知不觉地学到东西。实践证实,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学形式多变化,更容易激发学生对于思政课学习的兴趣,显著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与学习积极性。
3.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通过问卷调查与课堂调研,笔者发现,学生自行搜集资料、自行制作PPT讲解以及小组辩论等多种教学活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些教学活动能够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不仅给予学生锻炼自身胆量、口才及能力的良好机会,而且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对于社会的关注度,更能够调动学生参与思政课堂的积极性,有效活跃课堂气氛。基于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广大思政课教师们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应多组织一些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的教学活动,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对于思政课学习的热情,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此,思政教师们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有效组织并调节课堂教学活动,鼓励学生以课前自己单独搜索到的案例来讲解课本上的理论知识,通过言语启发、鼓励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思政课堂中。第二,及时纠正学生的一些过激思想及言论,对于学生在思政课堂中出现的一些偏激思想与错误观点,教师应及时、明确说“No!”,并详细阐述自己的理由,让学生能够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意见。第三,思政课教师应充分弄懂、弄透课本,对整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编排与筛减。合理把握课本中应精讲、略讲、不讲以及学生自学的内容,并留给学生一定的自学时间。通过这样一种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思政课堂的“参与式教学法”,能够实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地位,有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时促进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逐步养成,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展示平台。此外,这种“参与式教学法”能够让学生亲身体验一回当老师的新鲜感与满足感,所讲述的话题也是学生普遍关注的话题,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让学生融入课堂教学中。
4.思政课教学内容生活化、实践化
“生活即教育”,这是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教育名言,强调当前教育应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满足当前社会发展需要。作为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产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只有将品德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高校思政课教学才能焕发生机。所谓思政课教学“生活化”,其实就是尽可能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尽量丰富学生的现实经验。只有将现实生活融入思政课堂中,才能实现“知”与“行”的统一,才能让原本枯燥、乏味的思政课变成深受学生欢迎的生活课程,显著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只有源自于学生熟悉的、身边的生活教育,才能深刻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真切感受道德体验与道德认知,而并非来自表面的、肤浅的和虚假的道德熏陶。基于此,广大思政课教师应充分结合学生思想特点与当前社会生活焦点,积极挖掘价值较高的教学资源,让思政课教学内容更为贴近当代大学生思想及生活,赋予思政课教材较为广阔的现实背景,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震撼力、说服力与驱动力。所谓思政课教学“实践化”,就是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行为的外化,让学生所拥有的思政知识与判断能力转化为一种有效行为。这就意味着,广大思政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认知能力与判断能力的提高,还要注重学生行动能力的提升。由于学生的道德情感与道德理念的初步形成,往往需要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来真切体验与感悟;而道德情感与道德理念的形成,则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进一步巩固与深化,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道德。基于此,广大思政课教师应以实践活动为具体载体,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通过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真切体会如何做人、做事,如何生存、合作。例如,为了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意识,教师可定期组织学生去养老院、孤儿院等地方,让学生与这些需要帮助的群体积极进行沟通与交流,学会推己及人,感受别人的痛苦与困难,并力所能及地给予帮助,促进学生同情心与爱心的逐步养成。长期坚持下来,学生通过在实践中体验、感悟与成长,有助于正确道德观、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的形成。
5.积极拓展思政课教学活动空间
传统思政课教学,多局限于教室内与课堂上,活动空间极其有限,必须积极拓展思政课教学活动空间。事实上,只要是学生能够涉足的地方,都可以成为思政课教学的大课堂。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将教室延伸至家庭、社区与大自然,将课堂延伸至课外、校外。这样一来,当学生身处于不同的活动场所时,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生活,更快、更好地学会做人办事的准则。
三、结语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准思维;精准教学
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系统擘画了教育信息化的未来发展,也标志着智能教育时代的来临。2021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精准教学旨在优化思政课教育教学过程,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资源利用、教学过程实施和教学评价等环节的优势,确保教学数据精准、过程精准、反馈精准的一种教学模式。实施精准教学是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时代要求,凝结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创新实践,凸显了思政课教学的守正创新。本文以精准为着力点,分析思政课精准教学的核心要义,剖析当前实施思政课精准教学面临的新挑战新问题,厘清精准思维应用于思政课教学的实践路径,以期提高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 效性。
一、当前实施思政课精准教学面临的现实问题
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的融合发展,直接关系到《行动计划》的落实,也关系到思政课教学的改革创新,直接影响到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思政课教师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助力思政课精准教学,满足青年学生对高质量教学的期待,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技术赋能趋势:精准发挥优势满足教学需求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运用引发了从技术到观念的变化,从应用驱动到关键能力教育、终身教育、精准教育等辅助支持,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实践发展正在朝着积极主动、创新融合的方向发展。日新月异的网络环境赋予当代青年学生的认知行为、学习生活鲜明的时代特征,信息技术既对青年学生学习和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推动了教育的变革与发展。当前网络环境复杂化、学生认知多元化,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面对新形势新挑战,需要采用更灵活、更精准的教学策略、方式方法开展精准教学,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课程实践要求:传统思政课教学模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精准教学需求
网络环境为青年学生学习成长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和便捷的信息获取渠道。新一代青年学生作为“网络原住民”,网络信息技术已经建构了他们成长生活的新环境。青年学生正处于学习成长的关键时期,而趋利化的网络环境使学生认知模式更加单一,定制化的信息推送构成了“数字囚笼”,影响着青年学生的认知成长,多元化、碎片化的网络环境也给他们带来了更多的困惑和迷茫,他们渴望在思政课教学中得到更精准的问题解答和价值引导,从而对课堂学习有了更高期待。思政课教学要精准关注学生的发展诉求并予以回应,有针对性地答疑解惑,提升教学的针对性、精准程度。
3.主体发展需求:青年学生高质量教学期待和信息技术素养提升需要
丰富多元的网络资源为青年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学生可以根据需要在网络空间自主学习,满足个性化需求。以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信息技术为思政课教学带来了更灵活、多元的呈现方式,能够让教学更加高效、便捷,同时也更富有针对性。积极应对信息技术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运用信息技术助推思政课精准教学对教师而言是一种能力,教师在专业性知识优势基础上,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至关重要。当然,在实际教学中也会有个别教师过度依赖信息技术而使思政课教学偏离价值引导的育人目标。同时,思政课教师如果不具备过硬的理论功底和个人魅力,就会使思政课成为各种形式炫技的场所。“从现有信息技术与思政课融合的情况看,显然信息技术并未彰显出其至善的价值内涵。在思政课课堂上,不时会看到过度使用信息技术而使课堂教学本末倒置的情况。”[1]一些教师认为思政课就是漂亮的PPT、夺人眼球的演讲,这种想法会直接影响思政课教学目标的实现;一些教师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排斥信息技术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的使用。我们要意识到,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与高质量教学并非决定关系,如果把握不好度,将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而教育现代化的推进中,明确提出思政课教学与信息技术应朝着创新融合的方向发展。当前思政课教师用好信息技术,在具备精准教学能力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就意味着,思政课教学工作尚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需要教师积极主动地作为。
二、思政课精准教学的核心要义应对
当前思政课教学面临的现实挑战,亟须探索思政课精准教学新模式,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教学活动中的“精准”,以聚焦目标、数据分析、干预解决为要义,“信息技术支持的精准教学是一种旨在借助信息技术实现高效减负的个性化教学方法,属于人本主义指导的教学实践”。[2]思政课开展精准教学,需要坚持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相统一,以精准为理念,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对教学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通过精准地记录教学对象的学习行为数据,了解教育对象在学习过程中的状况,研判其学习风格与掌握程度,针对性开展精准分析、干预和反馈,实现师生之间的精准聚焦,推动思政课教学的创新发展。
1.坚持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相统一
思政课教学要坚持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相统一。精准教学的开展使信息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思政课教学活动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对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特点、思想困惑、教学期待等的关注。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学生对教学期待和自我发展的诉求也会发生变化。精准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分析学生在学习中面临的具体问题和兴趣所在,针对性地解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期待。思政课教师要主动研判学生的学习现状、接受难点、学习诉求,作出针对性的教学决策。要紧紧围绕思政课教学目标,进行学生数据搜集、学情分析以及辅测研判,在充分掌握学生学习数据的基础上实现精准分析、精准决策、精准反馈。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知识传授和价值引导相统一,明确育人目标,提升信息素养,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的优势。思政课教师开展精准教学,要把准教学方向,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思想动态,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目标循序渐进。在精准教学要求下,教学活动不再停留于简单的知识传授、答疑解惑,而是从源头上找出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精准实现育人目标。同时,通过数据分析,为教师进行精准决策提供数据支撑,不断调整优化教学行为。
2.以精准为理念
精准思维要求“在全面掌握客观实际的情况下,深入细致地分析客观实际,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确保问题的实际解决”。[3]在思政课教学中,面对学生对教学质量的高期待,在教学活动中运用精准理念,加强信息技术的教学赋能,是思政课教学提质增效的关键。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和教学创新发展要求的双重挑战,给思政课教学创造了极大的发展空间和可能,需要教师革新教学思维和理念,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分析、决策,实施精准教学。当前,网络中充斥着各类资讯,这些信息以商业逻辑的形式进行有目的地推送,对青年学生的认知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青年学生容易被定向推送的信息所裹挟,亟待个性化的教学指导。思政课教师要运用精准理念,通过深入挖掘学情数据,精准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选择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有效解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期待的供给矛盾。同时,精准理念要求教师聚焦时代发展、学生个体需求,进行精准挖掘、精准分析、精准决策和精准反馈,关注学生体验,给学生提供适切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个性化学习的能力。
3.以测助学
数智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为思政课精准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撑,各类教学软件、数据库资源和教学平台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网络平台探索和解答学习问题与困惑,为思政课精准教学提供了技术保障。“精准教学的核心机制是以测辅学,通过测量手段获得学生学习表现的数据,对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改进。”[4]开展精准教学,数据的可得性至关重要。精准教学是信息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实现创新融合的重要形式,是信息技术助力实现因材施教的具体体现,精准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数据作支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使学生群体共性化学情数据得以预测,也能较全面地获取学生个体差异性学情数据。在数据分析方面,要完善教学数据搜集的平台、软件等各类资源,满足思政课教学和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形成智能化精准教学服务平台。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研判青年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交往轨迹,与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关联分析,研判学生的学习预期和诉求,精准分析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服务。在教学辅导方面,紧扣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有针对性地挖掘学情数据,力求对学生学习需求实现精准聚焦。在信息反馈方面,建立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数据库,使教师灵活实施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提高教学匹配度。
三、思政课精准教学的实践理路
思政课教学中的“精准”既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精准挖掘、精准实践和精准决策,又要求教学结果的精准反馈和优化,是一种力求教学数据、过程和结果都精准的理念。精准教学包含精准挖掘、精准决策和精准反馈,形成动态高效的教学模式,其最终目的是实现精准育人。
1.通过精准挖掘,构建智慧课堂教学模式
精准挖掘是开展精准教学活动的前提。精准教学活动需要对信息技术在“数字画像”中的应用、教学目标和要求、教师教学需求和学生的学情数据、学生学习诉求作精准分析,不断总结教育教学规律、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规律,构建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这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精准分析信息技术在学生“数字画像”中的应用。数字画像技术制约着教师开展精准教学的应用场景和现实效果,很大程度地影响着个性化、精准化的教学实践。通过数字画像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借助信息技术改进教学行为、支持教师决策、提升教学质量。要不断探索对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推动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二是精准分析学生的“数字画像”。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知识基础学生的学习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当前教学数据的抓取主要是通过电子设备来获得的,包括移动设备、手提电脑以及嵌入式设备系统等,思政课教师要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行为习惯和学习成绩等学情数据,形成学情画像,据此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辅导。三是精准分析思政课教师的教学画像。采集思政课教师任教经历、教学风格等个人教学行为数据,建立教师教学信息数据库。结合历年教学成绩监测数据,分析教师教学行为数据之间的关联性,找出教学行为与教学效果的联系,挖掘教师成长规律,不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2.通过精准决策,构建精准教学运行体系
精准决策是开展精准教学活动的关键。在对学生进行学习意向、个性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薄弱环节,提供定向干预,解决学生学习困难。通过精准定位思政课教学目标,将教学目标分解为一个个小的知识点,各个击破,确保落实精准教学要求。第一,聚焦教学目标进行精准定位。教学目标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决策和教学效果,可以运用递归思想来编写教学目标,“通过将一个复杂的总目标层层转化为一个与总目标相关联的小目标来实现”。[5]第二,针对学生学习问题采取精准干预。问题解决作为精准教学的重要特点之一,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着精准教学的教学效果。教师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监测、记录和分析,精准把握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点。与此同时,进一步形成结构化的教学档案,帮助教师提升干预效率。通过精准干预,帮助学生扎实掌握知识点,让教师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做更有创造性、价值性的教学工作。第三,辅助教师精准决策。在教师数据素养、技术环境、教师的决策能力和精准决策机制等因素制约下,数据驱动教师的教学决策具有一定的参考性。实现精准教学需要教师开展专业性判断,凭借丰富的教学经验,更加灵活有效地应对。教师可依托教学信息档案进行备课,发挥教师个人教学特色,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指导。通过对复杂多变的课堂教学情境的分析、判断,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定向干预。
3.通过精准反馈,形成动态高效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创新教育;探析
一、思政课在创新网络教学模式下普遍存在
(一)持续开展思政课教师暑期“红色之行”实践教学活动
在不断创新和完善大学生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同时,学校也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师的实践教学。自2011年以来,学校每年核拨专项经费,每年结合时政和历史事件的特点,在暑假时期精心组织思政课教师开展“红色之行”实践教学活动,踏寻和弘扬红色精神,积累珍贵资料,丰富教学资源,现在此项活动已成为学校有计划、有组织、有特色、有内容,富有成效的教学常规工作。思政课教师在实践教学中接受教育、坚定信念,参加培训、增长知识,积累资料、服务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1年7月,组织全体思政课教师到革命圣地延安,参观革命遗址,聆听了延安干部管理学院5名教授的精彩讲座,开展了“学习、弘扬和践行延安精神”为主题实践教学活动;2012年8月,组织12名思政课教师赴中国革命的摇篮和圣地——井冈山,开展了“踏寻先驱者足迹,弘扬井冈山精神”实践教学活动;2013年7月,组织12名思政课教师赴贵州开展“红色遵义行”实践教学活动;2014年7月,组织12名思政课教师赴兰考、红旗渠、西柏坡开展了以学习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西柏坡精神及“两个务必”为主要内容的“红色教育”实践教学活动;2015年7月,组织了13名教师赴山西八路军总部遗址和北京抗日战争纪念馆开展了“缅怀历史珍爱和平展望未来”为主题的实践教学活动。每一次的“红色之行”实践教学结束后,每一位教师都对学习、考察、实践进行认真总结,撰写心得体会,开展交流研讨,梳理珍贵资料,有效地运用于思政课的教学之中,不断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教学效果。
(二)深入开展思政课教师“走基层”活动
近年来,学校和马克思主义学院针对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用旧事例讲新理论、用老图片说新变化,脱离实际缺乏体验;理论分析多,实际联系少;讲理论体系引经据典,联系实际底气不足等问题,做出了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对思政课教学改革做出了新探索,提出了开展思政课教师“走基层”活动。组织教师分期分批到基层去、到农村去、到精准扶贫的一线去、到企业一线去、到第一线去亲身感受,学习实践,挖掘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学会到更大的图书馆“查阅资料”,接地气,开眼界,充实自己、提高能力。思政课理论教学与我国最新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状况、精准扶贫的做法、发展成果相结合,与我国企业最新的发展状况、科技发展成果相结合,与最新的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状况、发展成果等相结合,进而回答好同学们提出的各种实际问题,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理论成果与新的实践紧密结合。这是目前学校在教育教学改革中较为成功和有效的方式。
二、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的成效和特色
(一)思政课教师自身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普遍提升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业务学习和政治学习相互融合,好的思政理论课教师也是高水平的科学研究者和国家政策的宣传者、践行者。我校通过对思政课教师的培训、检查、要求、监督等方法,不断改善师资队伍业务水平,使思政课教师的整体素质获得大幅度提升。
1.积极组织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竞赛,成果突出
近年来,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中频频涌现出获全国荣誉称号或在省级以上专业竞赛中获奖的优秀教师。2014年,杨莉教授获全国高校思政课影响力提名人物。2013、2015年,景君学、饶旭鹏副教授入选“教育部择优资助计划”。2014年,饶旭鹏副教授获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能手称号。2014年,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两门省级精品课程基础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获甘肃省思政课精品课程,权丽华副教授获甘肃省高校思政课教学能手称号,吴宗铖、饶旭鹏、权丽华和陈红四名教师获甘肃省高校思政课“精彩一课”奖。陈红代表学校参加全省中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并获优秀奖。学校还积极组织思政课教师参加国家、省和学校的教学竞赛活动,在校内开展中青年教师讲课竞赛、微课竞赛等活动。
2.教学科研相互促进,成效显著
在搞好教学的同时,学校创造条件,鼓励思政课教师以自己讲授课程、研究方向和专业背景为基础,积极申报各级各类项目、发表教学研究论文、出版著作。学校提出,一个教学工作搞不好的教师,不是一个合格的思政课教师间距一个科研工作搞不好的教师,也不是一个合格的思政课教师,对思想课教师提出更高、更明确的要求。目前,马克思主义学院共有在研项目47项,其中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教育部社科项目5项,省社科基金项目9项,厅局级项目18项,其他类科研项目9项。学院50%以上教师有在研的省级以上项目,95%的教师有厅局级以上在研项目。2015年,学院获得甘肃省社科成果三等奖1项,省高校社科成果二等奖2项,科研水平逐步提高。2014年,学院申报的《创新高校思政课模式》教学研究课题得到教育厅教育体制改革研究专项立项,并按期完成教改研究任务,主要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创新了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取得较好的效果。2015年10月,在全省教育改革专项推进会上做交流发言,得到教育厅的高度评价和肯定。11月,又在甘肃省教育厅、高校工委组织的“甘肃省首届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论坛”上做了主题交流发言,受到省高校同行专家的肯定和好评,并在省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推广。除了申报纵向科研项目外,学院教师还积极拓展渠道,在横向项目和党建项目、宣传思想工作项目立项等上也取得较大突破。2015年,学院1名教师获教育厅党建课题立项,3名教师获学校党建和宣传思想工作研究课题立项,各级各类项目合同经费共计70.43万元。全院教师发表学术论文89篇,其中CSSCI期刊论文3篇,权威期刊论文8篇,985学报和211学报3篇。在光明日报出版社、人民出版社等出版专著多部。通过强化教学与科研联动、以科研促教学的发展思路,学校思政课教师科研能力明显提升,上课效果明显改善,底气更足了、实例更活了,感情更真了,学生更喜欢思政课了。
(二)教师和学生实践教学特色鲜明
近年来,学校大力拓展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创建了20多个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先后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遵义会议会址、延安枣园革命旧址、西柏坡革命纪念馆、红旗渠纪念馆、山西武乡县八路军总部旧址、南梁革命纪念馆、甘肃省博物馆、会宁红军会师纪念馆、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以及学校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校史馆等建立校内外实践基地,为学校思政课教师和广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实践教学阵地。学校专门制定了《兰州理工大学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施方案》,对全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做出明确的规范和要求。每年学校都组织所有思政课任课教师和200多学生代表到会宁会师纪念馆、省博物馆、八路军办事处等教学基地参观学习,并与实际学习、生活、成长环境相结合,进行现场实践教学,并对全体同学进行宣讲和汇报,做到实践教学“全覆盖”。学校多年来持续开展“红色之行”实践教学活动,其目的是能将实践教学成果引入课堂,增强实践教学实效性,扩大红色教育影响力。长期以来,实践教学被狭义地理解为学生实践教学;实际上,21世纪的思政课教师也需要实践教学,只有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体会,才能增强其直接感受,做到真懂真信真教。学校连续多年开展教师暑期“红色之行”活动,很多老师在现场热泪盈眶,深感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在课堂上结合实践内容深化理论讲述,并充分利用制作的实践教学学习手册、案例集和搜集的图像资源,丰富教学内容,用思政课教师自己的话说,就是“讲思政课的底气更足了,因为我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感受过”。
【参考文献】
[1]任永辉.微课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黑河学刊,2019(2):147-148.
关键词:茶文化素养;高校教学;思政教育;精神启迪;应用机制
茶文化素养作为一种基于大众饮茶习惯和茶文化体系认知的内在素养,将茶文化素养的内涵进行充分挖掘,并且将其具体应用于当前高校思政教育革新之中,其将实现茶文化传承与学生育人效果的双重提升。
1高校思政教育机制的创新背景分析
当前高校思政教学活动在实施过程中,必然注重走文化为本、特色融入的创新道路。在我国高等教育机制全面创新的今天,高校人才为社会建设和深化改革提供了充足的动力支撑和人才服务。所以,在开展高校思政教学时,只有构建创新为本的教学机制,才能使得学生适应这一动态变化的人才需求。思政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素材教育,更是精神理念的有效启迪与引导活动。但是在传统的思政教育机制中,多数师生将其狭隘定义为思想知识的教育,因此,“照本宣科”、“僵化守旧”就成为思政教育的新常态。高校思政教育,是一项旨在引导和培养学生形成人文、完善思维理念的教育活动。因此,从教学创新视角看,想要实现高校思政教育的最佳效果,就必须充分注重将学生的思维引导与创新性培养深度融合,通过搭建文化教育与思维教育相融合的全新教学机制,进而破解传统高校思政教学中的“枯燥”难题,从而赋予思政教学机制更大活力。以往思政教育中,其最大的难题在于重理论,轻实践,所以很多学生无法从本质上理解思政教学的内容,因此,要通过丰富实践元素,构建能动、完善的思政教学机制。
2文化与精神的全面传承:茶文化素养的内涵及价值
我国茶叶产业有着千年历史,在文化发展和大众生活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力。通过对茶文化内涵进行解析,其不仅加深了我们对茶文化的价值了解,同时也能够从内心视角来对我国传统茶文化进行本质性认同。传统茶文化体系中,所诠释的内容极为多样,在理解和应用茶文化时,应该注重研究茶文化素养的本质内涵,特别是要探究这一素养培养背后所诠释的思想启迪与人文精神认知,通过认同传统文化的精神本源,从而实现对这一文化的有效利用。茶文化内涵丰富且形式多样,无论是茶文化的物质属性,还是其中所包含多种文化元素,该文化的多样内容,为当前茶文化的价值发挥,奠定了重要支撑和发展动力。可以说,茶文化通过其丰富诠释与表达,从而为我们更好利用这一文化形式提供了深层次的动力支持。茶文化也是一种极具传承价值和优势的文化机制,即使经过历史发展与时代变迁,茶文化依旧散发其价值魅力,并且始终植根于大众生活,从而实现该文化的持续传承与内涵包容。茶文化素养是一种以饮茶活动为载体的习俗与情感,其中所诠释的意识理念与文化品位,乃至丰富多样的茶叶产品,都是当前这一文化要素得以价值最大化的关键所在。
3注重创新、彰显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活动的创新诉求
在当前我们实施高校思政教育活动时,必须有格局意识,特别是要站在文化启迪和思维包容的角度,通过选择合适的文化理念和精神思维,从而赋予思政教学全新的思维内涵。当前学生在具体成长过程中,其环境大大改善,学生学习与成长的条件得以优化,因此,我们在开展思政教育活动时,必须清楚认识到在思政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教学资源的合理丰富,同时也需要探究最适合学生思维成长和知识学习的合理视角。在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创新时,必须注重满足如下诉求:首先,要注重坚持文化借鉴与教学创新深度融合的理念,从我国传统文化体系中,探究合适的元素内容,使得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和人文内涵等等,能够与当前思政教育活动的理念、内容实现全面融合。对于思政创新来说,这是一种系统化活动,无论是教学素材,还是教学机制,这些都是传统文化的价值优势。对于高校思政教育创新来说,合适的内容至关重要,所以,选择合适的文化素材,就成为思政教育实施的切入点。其次,思政教育活动,要坚持融入时代性、创新性等一系列原则,站在时代特色基础上,构建思想教学活动的全新话语机制,通过发挥时代技术的优势,从而创新思想教学载体,创新教学方式。结合信息时代的整体特点看,新媒体、多媒体技术等等资源都能够成为思政教育活动的创新平台,通过发挥时代技术的应用优势,并且将其与思政教育活动相融合,从而构建时代化、创新性的高校思政教学体系。最后,在当前思政教育活动实施过程中,要注重从学生诉求出发,完善思政教育活动的实践环节。在该教学活动中,要结合学生自身的学习要求和生活需要,构建教学新颖,且极富吸引力的思政教育体系,通过融入传统文化和时代元素,从而使得整个思政教育活动,充满时代特色。对于思政教育活动的全面创新来说,想要打破传统的枯燥性与单一性“僵局”,使得整个思政课堂更有活力,就需要将学生关心的内容融入思政教学活动之中,通过创新教学形式,对学生关注的教学热点和要闻内容,乃至具体观点予以深度解析,从而调动学生参与思政教育活动的主动性。
4高校思政教育创新中茶文化素养的综合应用机制
使用茶文化,开展思政教育创新活动时,将是思政教学机制的本质性创新,以及传统文化的价值传递。将茶文化素养与高校思政教育活动相融合,其目的旨在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思政教育机制,从而为高校学生学习与思想素质培养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进而推进学生思政教育活动的本质性提升。在这一目标下,其对思政教育活动实施也提出了一系列要求。茶文化素养是一种客观、系统化的文化内涵,将这一内容应用到思政教育活动之中,其能够显著提升高校思治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和关注度,从而有效满足高校学生成长与学习过程中,所期待的精神理念和人文内涵,这恰恰也是新形势下,全面提升思政教育活动实效性的核心动力。思政教育的焦点是思想的教育与理念上的合理引导,从本质上看,这恰恰是一种文化。对于思想来说,独特的文化理念和内涵属性,恰恰是当前将茶文化素养融入该教学活动的重要价值。对于当前高校思政教育活动的创新实施来说,作为一项包含诸多内容要素与精神理念的教育活动,只有引导学生形成真实情感,读懂思政教学活动的内容,才能培养学生形成必要的情感认知与内涵品读。当前思政教育活动,在应用茶文化素养时,应该从生动、实践的角度来切入,并非一种盲目的素材沉淀。可以大胆走出课堂,构建生动、开放的思政教学课堂。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去了解茶文化,引导学生真正感悟茶文化中所蕴含的深厚精神,增强学生对茶文化的价值理解与本质认同,通过理解与感知,从而成长为优秀茶文化传承的“主力军”,在深度认同的基础上,践行正确的价值理念。茶文化是一种内涵丰富且素养多样的文化机制,当前我们在利用茶文化素养,优化思政教育机制时,也要注重选择合适的教学素材,让整个课堂更加生动。要注重优化思政教学体系,在课下可以邀请茶文化专家或者研究学者,开展茶文化的讲座,提高学生对茶文化的思想认知。要注重完善茶文化教学机制,鼓励老师积极开办与茶文化相关的教学课程体系,在思政课堂之中,融入茶艺表演、采茶戏表演等一系列生动形式,从而增强思政教学活动的价值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参与茶文化知识的学习兴趣。
5结语
在当前高校学生思政教学活动中,只有从精神视角出发,综合理解学生在学习与成长活动中的具体思想诉求,才能使得文化应用与精神启迪,发展成为一种必然诉求。文化素养是一种本质内在,也是该文化从一种物质属性,上升为一种理念认知的关键。对于茶文化素养来说,其正是从一种大众饮茶的生活方式,升级为精神认知与价值认同。
参考文献
[1]郑永廷.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若干思考——学习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思想理论教育,2017(1):155-156.
[2]付健行.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起点———学习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124-125.
关键词: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素质教育;教学渗透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全面深入,素质教育已经深入人心,教学管理者着重教学内容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对思政教育教学模式做出了相应的改变。思想政治课由于教学内容的优越性,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有着积极影响。文章就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对学生素质教育的渗透展开论述,分析教学现状,探讨相关教学策略。
一、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素质教育现状
(一)学生思想觉悟不高,思维意识有待强化
随着新时代的来临,数字化技术和信息软件的不断应用,学生接受教育影响和获得信息渠道的变得多样化,方式方法也不断改进和创新,初中生对于新奇的事物和文化接触较多,通过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便携式工具,容易接触到多样化的内容,与之相比,传统思政教育具有一定局限性和乏味性。再加上内容过于书面、刻板,学生积极性不高,没有相关的学习意识。学生思维固化,对于思想道德教育的界线和标准较为模糊,使得自身的身心成长和三观塑造都有一定偏移。网络和社会外界上不良文化的侵蚀对学生造成了诸多负面影响,养成不良坏习惯和负面心理。初中生思想观念和思维模式受到束缚,对于一些事物和行为有错误的认知和看法,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和指正,为学生引领方向。
(二)教学方法存在缺陷
初中思政工作的开展通常是以教学内容为主,有较大的局限性,大部分初中思政教学主体多为教师,课堂教学以灌输式教学为主,注重理论知识的教育。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学习多注重理论知识的记忆与背诵,学习方式较为刻板。教师由于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课堂纪律,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不够关心,无法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等多个情况。思政教育不单单是知识点的强化记忆教学,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素质教育,注重意识培养。教师需要将相关知识点结合实践,融入案例,加以分析和讲解,将乏味的课程内容加上无趣的教学课程变得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注重知识的理解。而现阶段,学生对于思政课程学习的积极性较低,课堂氛围较为沉闷,教学方法与模式存在缺陷也是初中思政教学缺少素质教育的一个主要原因。
(三)教学工作开展不全面
思政教学课程内容过于书面,学生理解和学习起来就存在一定难度,传统思政教育工作又仅仅因为教学大纲和课后习题为主,将思政教育局限在课堂里,只有把理论知识结合实践活动,才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结合时事,贴合实际,将知识点代入学生熟悉的事物和认知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如果思政教育工作只是流于形式,浮于表面,那么教学效率和质量低下也是不可避免的情况,也自然无从开展素质教育,因为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根本无从知晓自己在学什么。
二、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素质教育渗透的教学策略
(一)理论与实践结合,占优补劣
思想政治教育是初中德育教育的必修课程,也是对学生思想、性格及心理认知等方面的培养,由于初中生在这个年龄段,已经具有阶段性心理特征,所以思想政治课堂的趣味性和内容性就成为吸引学生学习的前提条件。要想加强素质教育的渗透,首先要让学生接受思想政治课程知识,加强转化作用,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占优补劣。教师应当用生活日常、社会热点、时事案例来代入教学知识点进行剖析。基于课程实践性和理论性的结合,发挥课程长处,加强情感教育和素质教育,让学生对某一事件发表看法和见解,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去评价学生所阐述的内容。思想政治课程以知识的传授为主要教学方式,多偏向于灌输式理论教学。过于偏重理论知识教育就一定要丰富学生的政治视野,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运用。思想政治教学课堂上的合作多为学习和游戏比赛上的互相帮助,具有一定普遍性。教师可以促进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和团结协作能力,奠定核心素养的发展基础,具体来看,教师可以将校内首先思政教学实践活动与教学知识结合,比如说升旗、运动会、文艺娱乐汇演。教师还可以适当组织相应的校外实践教学活动,比如校外的演出、诗歌写作比赛、慰问敬老院等。每一种类型的活动,都需要集体和团结的力量。每一次经历都能加深学生对于合作的理解。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够让学生更注重整体性,具有集体意识。
(二)创设问题情境,加强教学融合
要让学生真正意识到思想政治课程与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就必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重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要构建相应的课堂氛围,营造差异性和矛盾性,让学生意识到问题所在,让学生对于知识点进行积极的探索与思考,比如加强学生的思辨性思维,让学生学会转变看待问题的角度,多方面地去看待事物的两面性,寻找共通点和差异性。教师需要通过提问式教学,引发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合理教学方向,让学生以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流程来领悟思想政治知识点的内涵,在讲解中渗透素质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学生在主动性地学习过程中,既锻炼了逻辑思维意识,学会类比和区别,又增强了知识运用能力,构建思想道德知识体系。教师只有学会利用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才是加强思政课程素质教育融入的重要教学手段。其次,要培养学生的政治意识和相应的世界观,帮助学生构建一个完善的政治思维体系,让学生灵活运用知识;教师还需要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多加复习巩固,善于记忆,加深印象,结合实际,锻炼理论实践化的能力。
(三)创新教学方式,加强实践教学活动
思政教学要想融入素质教育,在教学课程就不能过度重视课堂教学,要合理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融合校园活动活动,提高思想政治课程的实际效果,创新教学方式,加强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活动,优化教学方案设计。让学生在游戏和趣味教学活动中学习知识,寓教于乐。不但有助于加深实践活动对学生的影响,而且能够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让学生多参与训练、运动、实践,既是创新思想品德课程的形式体现,也符合了初中生活泼好动的天性。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也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教师也可以深化小组合作学习,合理分组,不能好坏扎堆,注重分配,基于学生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学习效率、性格差异、学习态度进行合理分组,尊重个体化原则,根据学习互补的原则进行分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习效率。
(四)与学习生活相融,寻找课程共性
素质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一生的,思政教育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活动,才能转化为内在的精神财富,真正促进学生的成长与进步。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融入是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为了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学生自主性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政治素养的发展,组织学生课堂中畅所欲言,教师有针对性地听取和改进,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效率。
(五)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
以不耻下问的态度去启发学生,促进学生发现真知,善于质询、发问,能够让学生更倾注感情和情怀在学习过程中,有助于培养学生认真、细心、一丝不苟、坚持不懈的求知精神。在思政教学中要想加强素质教育,就要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要让学生养成质询的好习惯,在遇到困难时,积极寻求解决办法和途径,而不是半途而废,不在乎颜面,只为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能够有助于学生多提问题,多思考多分析,提升解决问题的效率。思政教育最重要的就是知识的理解性,只要懂得才能加深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要注重问题提问的方式,问题的发展性和提问的时机。要循序渐进,层层深入,通过设问,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不断探索,通过启示和帮助越过重重学习难关。并且教师也要注重问题的发展性,规划大的思维方向,防止学生新奇天真古怪的想法偏离了教学主旨,教师要适时把控,同时注重提问的时机,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学生的思维。
(六)合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
课程资源和教学资源是现代化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合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是完整规划每一堂课的内容的必要途径。通过网络平台和教学课件能够将时事热点与知识点完美契合,加强学生对知识的领悟,学生也可以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让学生能够更加适应思政内容。通过电子设备可以随时随地地学习,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熏陶和感染,培养道德意识和优秀品德,树立优秀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并且合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也有助于实现家校合一,让家长能配合和协调教师对学生的素质教育。
三、结语
思政教育工作是初中学生日常学习和校园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人格、性格、身心健康发展有积极意义。为了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必须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方案设计,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思维逻辑能力为主要目的,重视素质教育的渗透。在思政教学中融入素质教育,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核心素养,加强实践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初中思政教育工作要基于教学活动形式、教学方案设计,以及教师的综合教学水平等多个影响因素深入开展,有效实施。文章分析了初中思政教育教学现状,论述了相关教学策略,为社会培养出素质良好的优秀接班人,为综合素质人才事业的发展献出一份力。
参考文献:
[1]高贞.将挫折教育渗透到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有效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22).
[2]孟勇,何骋宇.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探究———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指导》[J].中国教育学刊,2018(4).
关键词:财务会计;“课程思政”;会计实务;高职
高职财务会计专业教育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实际的实务能力与教材结构有效结合,借助现代多样化、多渠道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诚信、自律的行为准则[1],还能通过多姿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充分锻炼其财务做账能力,提高职业素养。
一、高职财务会计实务“课程思政”教学的重要意义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中重要的财务人才培育基地,一直致力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企业输送更多全能型、高素质人才为己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教学导向,以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修养为教学目标。并且在日常教学中,秉承“以人为本、立德育人”的教育思想,转变教师传统的教育理念,注重将高职财务会计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借助互联网先进的高新技术手段不断优化、完善教师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策略,以激发学生学习财务会计知识的兴趣为出发点,提高其专业技能,培养实践应用能力[2]。不仅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合理应用到现实生活和工作中,科学地增加财务知识储备,提高实务技能和精神,还能在潜移默化的锻炼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思想意识和道德素养,对其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意义。
二、高职财务会计实务“课程思政”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在高职财务会计实务教学中,教师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训练有机融合,通过先进的多媒体、计算机等教学设备为学生开展除了学校公共课程以外的财务课程,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多姿多彩的财务会计专业课程里有效了解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方法、经济法律知识与职业道德之间的关联,从而使其在浓厚的道德学习氛围熏陶中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不仅有助于教师从素质教育的标准上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转变其财务观念,培养学生的账务处理能力和工匠的职业精神;还能有效强化高职财务会计实务“课程思政”化教学的实效性,使教师更好地发挥立德育人的教育、传播功能。例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借助多媒体引入实际教学案例以及当下社会上广泛关注的经济热点新闻,以动态视频、图画、文字、法律等跨学科知识相结合的项目引导法,激发学生学习财务会计知识的兴趣,使其以饱满的热情,积极主动参与实践教学活动;继而教师可针对财务会计的概念、信息质量的要求以及财务的规范操作体系等内容围绕教学实例设计相应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讨论与思考。必要时也可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角色演绎等形式深入理解教学重点、难点知识,以此提升学生的财务账目处理能力。
三、高职财务会计实务“课程思政”教学的主要构架
(一)“课程思政”的教学总目标。高职财务会计实务“课程思政”化教学中,教师可将高职院校现阶段会计实务教育水平与教育部提出的教育思想有效结合,秉承“立德育人”的教育理念,在专业教学内容中积极融入思政教育的核心知识,把思政教育元素与财务理论课程融会贯通。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借助互联网等先进的高新技术为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财务实践活动,使学生将所学知识有效应用到实际会计信息操作过程中。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职业觉悟,规范学生的财务操作流程,还能让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和掌握财务工作的主要构架,从而更好地强化爱国精神与情怀。
(二)实施“课程思政”教学的运行载体。高职财务会计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先进的微云堂、掌上通、大学生MOOC等现代高新科技,以及时下流行的微课程、微视频等网络上丰富多样的共享资源教育资源及平台为教育载体,科学、合理地教授学生财务实务教育内容,渗透思政教育知识。不仅有助于教师丰富教学内容,完善教学结构,还能将立德育人的教育使命有效落实到具体的教育工作中,更好地履行育人职责。
(三)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活动的方式。高职财务会计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可将学生真实的实务学习情况与教材的结构、纲目有机结合起来,借助上述多种教学软件及平台,为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堂实践活动。不仅有助于锻炼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还能增加师生互动频率、增强师生情感,从而使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财务学习意识和良好的班级荣誉感,为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道德基础。
(四)建设“课程思政”教学的考核、测评体制。高职财务会计教学管理过程中,学校应通过运用现代化数据技术为教师和学生建立不同管理、内容的测评体制,定期对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实务学习进度进行有效监督与检测;同时利用计算机将所有测评、考核结果分别收集、整理到不同的表格中,让教师对问题进行深刻分析。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完善教学计划,还能使其更加全面、系统地掌握学生真实的实务学习动态,针对不同学生出现的不同问题,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综合提高其账务处理能力。
四、高职财务会计实务“课程思政”的教学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师对财务会计管理以及思政教育的认知水平。众所周知,思政教育元素作为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高尚人格和优秀品质的有效途径,是财务会计学科中必不可少的教育内容。然而,就目前我国高职财务会计实务课程教学而言,一方面多数教师受传统应试教育的深入影响,至今还沿用单一、固化的教学模式和思想观念,缺乏对思政教育内容的正确认识能力,甚至有个别老教师觉得开展思政教育是辅导员、学生管理员的专职工作,而他们作为专职教师只需做好专业范围内的教育工作就好。另一方面,也有一部分比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年轻教师从本质上转变了教育认识,但是苦于没有渗透、实施计划,致使“课程思政”过于形式、表面化,教师无法在具体的财务会计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相关内容,导致学生无法对思政教育知识进行深刻理解与把握。教师应及时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摒弃传统落后的教育模式,同时利用现代化丰富的思政教学手法不断优化自己的财务教学模式,改进教学策略,以多元化、多渠道的教育方法激发学生对财务会计与思政内容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其切实感受到课程思政对于提高财务专业素质的重要价值[2],以此保障财务会计实务课程教育和思政内容融合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思想觉悟和思政素质,使其建立良好的道德品质,还能从本质上强化高职院校对人才的培育质量与成效。
(二)借助实践活动,优化思政教育效果。高职财务会计实务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相对较强的科目,对学生的实践水平要求极高。教师只有将财务、思政相关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活动有效结合起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等教学设备为学生创建良好的教学情境,营造和谐、高效的学习氛围,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堂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思政教育知识以及财务实务的训练兴趣,同时将教学重点放在财务会计实务课程实践锻炼上,让学生转变传统的学习模式,变被动为主动,以积极向上的学习形态积极参与多样化的课堂实践教学,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效保障后续思政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实践活动的广泛推广与应用不仅能将思政教育的核心内容与财务实践类教学知识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寓思于乐的环境中有效吸收更多知识,完善知识体系,还能更好地将“课程思政”教学有效落实到课堂实践活动上,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
(三)以激励性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高职财务会计实务“课程思政”化教学工作开展中,教师如果想把思政教育内容有效融入高职财务会计实务教学课程里,就要根据学生的思想特点,与其加强沟通和互动频率,从而在思政实践教育过程中寻找突破点,使学生自主吸收思政教育内容,端正学习态度,消除以往不健康的学习思想,对教师开展的思政教育内容给予充分认可与尊重。只有让学生对思政教育内容产生强烈的学习热情,才能深化思政教育在学生心目中的重要性,使其自主参与财务会计实务学习。
五、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财务会计实务“课程思政”教育中,教师应与时俱进,积极利用互联网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为学生开展多元化的教学,使学生在不断训练的过程中掌握更多账务处理技术,从而为社会发展需要输送更多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克床.以数学建模为切入点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科教导刊(中旬刊),2020(12):29-3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