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教育活动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社会实践教育活动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社会实践教育活动范文1

【关键词】幼儿;社会实践活动;策略

一、幼儿园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开展存在的问题

(一)组织次数越来越少

在各类学校幼儿安全事故不断发生的情况下,基于幼儿安全考虑,考虑到实施社会实践的各类风险因素,许多幼儿园基本不敢带孩子外出活动,哪怕亲子活动也很少组织。一方面上级主管部门更加规范管理,要求本区域内的幼儿园外出活动一定要向当地主管教育部门申请,申请到批复需要非常长的一段时间,另外一方面家长又强烈要求幼儿园组织各类亲子活动,增进亲子感情,拉近幼儿同学关系、家长们彼此之间的关系。

(二)组织形式单一化

一般幼儿园社会实践教育活动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走出去”社会实践,包括利用社区资源、家长资源的各类参观学习活动以及社会调查与职业体验活动等等;二是“请进来”在幼儿园开展家长助教活动,在幼儿园家长中间卧龙藏虎,他们也个个身怀绝技,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利用家长的优势,让孩子了解、学习更多领域的知识,同时也让老师学习家长们身上的各类优秀的经验;另一方面,可以让家长了解幼儿园教师在做什么,如何做,促进家长与教师的相互理解、支持与合作,但实际操作的过程表现单一,都呈现为单个教学活动,缺少课程链接性。

(三)教学方法简单化

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由于时间的问题,实施过程中客观条件的限制问题影响着社会实践教育作用的发挥,如郭猛针对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研究,如我国幼儿园社会实践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社会教育目标操作性不强;2.社会实践的内容脱离幼儿生活;3.社会教育方法“重说教”“轻体验”。让社会时间活动变成了纯粹的旅游活动,脱离幼儿的生活,由于执教者自身教学素养不够,影响着各类家长助教活动的教学质量,曾经一个中学的老师来幼儿园执教后说过原来幼儿园的知识更难教,以适合幼儿学习的方式去呈现才会更加有效。

(四)忽视教学效果监控

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缺少过程与效果的监管,一方面,由于其本来实施的实践比较长;另外一方面,具有一定的执行独立行,所以教学效果难以监控,许多幼儿园社会实践过后,往往就是通过照片与文字进行公众号的宣传,缺少反思孩子通过此次活动收获了什么,最有效的就是让家长感受了做幼儿教师的不容易。

二、幼儿园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的内容策略

(一)内容的资源便利性

社会实践活动的资源的便利行是指幼儿园开展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一定是充分利用幼儿园周围的社区资源、本土资源以及本园的家长资源。一方面,基于幼儿安全性因素的考虑,就近可以不用长途跋涉,不用考虑租车安全,而且随时可以获取社区资源的配合;另一方面,就近资源不会脱离幼儿生活的经验,都是幼儿最为熟悉的部分,只是教师开展活动更具有目的性,促进幼儿爱家乡、爱社区的情感,丰富与提升幼儿已有的经验。

(二)内容的连续性

开展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仅只是处于增进亲子关系,让家长感受幼儿教师每天的工作,感受幼儿教育是多么的不容易,也要考虑到课程的连续性,否则就会导致社会实践活动的黔驴技穷,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的连续性是指基于班级正在进行的课程内容需要,从而从社区、本土文化资源寻找一定的资源去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以便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提升教学效率。这种需要一是为了丰富幼儿教学过程中某个教学内容的需要;二是为了检阅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某种效果的需要;三是培养幼儿某种学习的品质的需要。

(三)内容的丰富性

许多幼儿园认为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由家长自己带孩子出去就可以了,也有些老师认为幼儿园的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就是外出参观活动、家长进课堂两种形式。我们只所以忘记内容的丰富性主要是因为我们脑海里面认为群体活动才是社会实践,其实幼儿的社会实践活动是非常多的,他们可以通过个体的做、行动,也可以通过调查、观察发现等行为去达到实践的目的。

三、幼儿园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的组织策略

(一)依据幼儿实际需求,制定活动方案

幼儿社会实践活动不能脱离幼儿的生活经验,也就是要求我们幼儿园在挑选社会实践的内容上就要依据幼儿的实际设计需求去制定活动方案。比如,中班的孩子他们感知世界能力更强,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我们可以结合主题开展菜市买菜活动,针对小班感悟生命的灵性,我们可以在小区开展寻找春天的痕迹活动等,选择孩子们喜欢的、能做的内容去进行,让社会实践活动更有意义。

(二)轻说教,重体验

蒙台梭利教育说过一句教育名言“我听过了,我就忘了;我看见了,我就记得了;我做过了,我就理解了”。社会实践活动就是给孩子提供一个看与做相结合的平台,要求我们教师以生活化的、可感知的方式去呈现社会教育活动,从而让孩子去体验“我能做,我行”,而不是请妈妈来幼儿园做汤圆,在教室煮饺子,而是让孩子一起去参与,自己做的才是最好的,不仅对成人来说还是对孩子来说,都是不变的真理。

(三)“打磨”社会实践活动,追求共同成长

由于幼儿园的社会实践活动要保持一定的连续性,让每个教学的内容都发挥一定的作用,我们要将社会实践活动同自己的主题教学结合起来,深入打磨与挖掘与利用各种具有教育潜力的契机,鼓励师生互动,增长知识经验,鼓励亲子互动,讨论活动收获,检验与提升我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效果,鼓励家园互动,加强老师与家长的对话,为一次教学活动找准方向,最后收集整理过程材料,进行活动评价,形成园本教材。

参考文献:

[1]陈红梅,徐曼.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与幼儿创新潜能的开发[J].当代学前教育,2009,(5):30.

[2]郭猛.看上去很美———幼儿园社会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思考[J].当代学前教育,2016,(02):11.

社会实践教育活动范文2

关键词:高职;高职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建议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强调,“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贯穿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高职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引导学生深入社会、服务社会,开展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挂职锻炼等形式多样的活动。社会实践教育活动有助于提高个人的组织协调、管理协作以及创新等综合能力,从而满足社会对高职人才的期望和要求。

一、高职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开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为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中提出的“确保每一个人都参加社会实践”的要求,高职院校如火如荼地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活动。从活动开展的效果来看,高职学生从真实具体的社会环境获得感性认识,这为他们理解和验证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同时又反过来深化了他们的理性认识,基本达到了社会实践育人的目的。但是,与本科院校的学生实践教育活动相比,高职学生社会实践体系建设起步比较晚,基础较为薄弱,以模仿、复制本科院校的实践体系为主,主要体现在学生主体地位不明显,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形式日渐固化,缺少新意,急需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

(一)社会实践教育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明显

“学生”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是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开展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但是,从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实际来看,很多学生个人和组织院校只是把社会实践活动当作了一项政治任务,并没有突出学生在社会实践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以笔者所在职业院校为例,社会实践教育活动集中开展的时间为寒暑假,2016年参与学校统一组织的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的学生100人次左右,自行组织参与的学生800人次左右。以全校近万人的学生数计算,参与率仅为10%。从学生个人角度来说,高职学生普遍缺乏自主学习、勤思善问的主动意识。面对社会实践教育活动,他们更多的是不加思考的被动参与,既缺乏明确的目标。又没有主动实施的能力。因此,这种被动参与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很难发挥。从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的组织过程来看,有些高职院校在开展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前并没有做广泛深入地宣传、动员,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参与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对自身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因此,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社会实践活动的覆盖率较低,与“全员参与”的目标相差甚远。在开展社会实践教育活动时,组织者也没有开展深入调研,了解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需求,结合学生的专长和兴趣,尊重学生的意愿,仅仅要求他们在活动中服从指挥,听从安排,完成任务,因而未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二)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形式日渐固化,缺乏创新和特色

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的形式主要有社会(企业)调研、结对共建、志愿(公益)服务、“三下乡”和学生社团实践活动等。由于本科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开展历史久,经验多,机制相对完善,所以有些高职院校不顾学校实际和特色,仅仅是执行团中央、地方团委对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文件精神,照搬本科院校的做法来组织实施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在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的组织实施过程中,组织部门对实践活动的内容、时间、过程缺少科学指导、规范管理和有效评价。笔者所在的学校,每年的社会实践教育活动主要分成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围绕专业开展的社会调研、学生骨干赴社区挂职锻炼和公益活动四个方面。活动的主题、形式相似度极高,模式单一,缺乏新意。指导教师在社会实践教育活动过程主要发挥的是安全保障作用,很少对学生们进行真正有效的指导。大部分自主开展的社会实践教育活动流于形式,没有实现既定目标,失去了实践育人的意义。这严重阻碍了高职院校紧扣职业属性,结合学制短、经费少的实际情况,集中有限的资源来探索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社会实践体系。

(三)社会实践教育活动考核评价机制有待完善

目前,高职院校几乎没有相对完备的评价体系,对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的组织、实施以及效果进行科学地衡量和评价。多数高职院校根据上级文件要求和学校实际制订了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的评比细则(办法)。但是,有些社会实践评价的条目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实现,比如有实质性的成果上报,这要求实践者撰写和发表实践论文或为当地发展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并受到当地政府、企业重视等;再如实践对象反映良好,这主要依据回收的实践活动反馈表、感谢信或寄语等;在实践活动反馈表中,要有当地党团组织对团队较高的评价,获得各级媒体的关注报道等[1]。这样的评价机制并没有对实践主体进行客观评价,未能对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开展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反而因为过于注重“形式成果”,削弱了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的育人作用。在进行社会实践教育活动评比过程中,有些学生根据评比要求,把精力主要放在了做实践材料上,经常有学生因为写出了一篇精彩的社会实践报告或论文而受到嘉奖;而一些目标明确、取得良好效果的活动因为评比材料的不完整而没有受到肯定,这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刺激了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的功利性。笔者所在的学校主要是通过学生撰写的社会实践报告、实践单位证明盖章以及新闻媒体的报道等方面对社会实践教育活动进行考核评价。这确实很难对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全程进行公平公正全面地考核和评价。所以,高职院校因校制宜地建立切实可行的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的考核评价机制,对提高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的质量和效果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关于进一步深化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的几点建议

社会实践教育活动是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是高职学生锻炼能力、提高素质的有效途径。如何深化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充分发挥社会实践育人的功能,笔者有以下四点建议:

(一)依托学校资源优势,结合专业实践技能,突出学生实践主体

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如高精尖的专业教师队伍、专业的实训基地、丰富的校友资源和社会资源,在全校营造“过程育人”“全员育人”的氛围。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内容应尽量与学生专业紧密结合,最大限度地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接触行业实际,了解行业生产实际,因此,高职院校要引导专业教师主动参与到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中来。他们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还要注重传授社会知识,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的意识。专业教师既要指导学生学以致用,解决实践单位的实际问题,还要让学生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要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在社会实践中出现的各种思想和生活上的困惑[2]。在开展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的同时,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学生意愿,通过评奖评优、学分认定等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参与,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吸引学生参与。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只有这样的社会实践教育活动才能拓展专业课程的课外学习,提高专业实践技能,培养高职学生综合能力,特别是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二)建立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打造职业教育特色的社会实践教育活动

社会实践教育活动是高职院校一项综合性的育人工程,需要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全盘考虑,统筹安排,构建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确保实践教育活动有章可循。同时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并不仅仅是学工部或团委的工作,而是党、政、工、团各部门共同参与、分工合作,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活动构建良好的组织和保障体系。高职院校要积极利用和开拓社会资源,建立稳定长期的校外社会实践基地,保证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的长效性,提高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的质量。此外,高职院校要借助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途径,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活动进行广泛宣传,深入报道,扩大社会影响力,以此争取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的大力支持,提高社会大众对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的认可度,为活动的开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高职院校要紧扣职业属性,立足特色专业,面向社会、面向生产一线,积极打造高职院校特色鲜明、形式新颖的社会实践教育活动。

(三)建立和完善科学的社会实践考核评价机制

从高职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的本质和特点出发,确立正确考核评价的基础和原则,构建社会实践教育活动考核评价体系。这是深化高职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的重要举措之一。构建社会实践教育活动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建立在以下三个维度,即活动的开展促进学生的成人成才,推动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以及给学校带来一定的社会效益[3]。对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的评价包括两方面: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包括组织实施的佐证材料,含对时间行为与效果进行日常性记载做出的定性分析。总结性评价是在过程性评价的基础和前提下,由实践学生代表、指导教师、实践单位代表和专家组成员共同组成的评委组对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的策划、实施、成果做出全面的评价。通过科学的考核评价指标,运用适当的评价方法,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活动进行价值判断,积极促进高职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四)设立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活动专项经费

院系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的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之一就是很多高职院校并没有设立专项资金支持社会实践教育活动。所以,足够的经费保障与支持也是顺利开展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的重要条件。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学校特点与实际,设立专项经费,保障活动的宣传、组织、总结表彰等工作的有效开展。通过对全国、省级、市级、校级、院级等不同级别的社会实践教育活动项目给与不同的经费支持。同时积极利用上级政策、政府、企业和校友资源的支持,引导和鼓励学生寻求校外支持,积极探索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的项目化建设模式。

三、结语

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活动,不仅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也是提升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举措。因此,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开展的重要意义,从政策保障和资金投入上积极支持活动的开展,搭建和拓展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的平台,通过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鼓励和引导全校师生参与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在继承中大胆创新,建立适应知识经济变革和发展的育人体系,满足社会发展、学校教育、学生成长成才三方面的需求,为社会培养技能型高水平人才。

参考文献:

[1]曹雪亚,葛雪益.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评价体系的现状分析及构建研究[J].科教文汇,2011(3):31.

[2]徐卫,胡丽芬,陈丽丽.试论教师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J].江西省团校学报,2004(4):22.

社会实践教育活动范文3

1.社会实践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必然途径

无论是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理想信念,还是科学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都只有通过实践的感悟与运用,才能被大学生更好地吸收。中国自古就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求知模式。首先“读万卷书”,获得满腹经纶,再“行万里路”,亲历躬行、参证精思,知识能力就会有一个质的飞跃。社会实践使大学生接近社会、走进社会,在利用自己所学理论知识与技能贡献社会的同时,也在实践锻炼中培养了团结、友好、合作的意识,主动改造了自己的主观世界,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促进自身的全面健康发展。

2.社会实践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形式

部分大学生对我国的政治经济现状不十分了解,虽然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和为人民服务的积极性,却往往陷入幻想和空想。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以及科学的思维方式仅靠校园内的课堂宣讲是欠缺的,必须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通过走进社区、扎根基层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能够深入社会,全面了解国情,把自己的主观认识与现实结合,便会更好地理解党的方针政策及其现实意义,从而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马克思主义信念,自觉拥护党的政策,并能够端正自己的人生态度,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奋斗目标。

3.社会实践是课堂理论教育的有益补充

理论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主要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观念的传授、学习、宣传等方式进行教育,普遍运用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公共课。但这种教育方式也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吸引力等局限性,大大削减了教育的实际效果。“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组织大学生参加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了自己的主观世界。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才能直接检验青年学生的思想是否同客观现实及发展趋势相符合,从而帮助他们以正确思想的指导自己的实践,使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停留在书本上、课堂内,更充实在实际的生活中。

二、“扎根基层”社会实践活动路径的探索与成效

1.基本思路与目标

既然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合格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如何使社会实践活动更好地发挥其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的地位和作用,河南中医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在此方面进行了有益的研究和探索。一直以来,我院按照“全员参与、项目化运作、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的工作思路,自2009年开始,陆续开展了面向基层、面向农村的以医疗卫生服务、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中药材种植以及面向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调研学习活动等为主要内容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后在县、乡医药卫生单位建立了500家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组织大学生回家乡所在地的社会实践基地,就近就便参加以“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奉献家乡,为家乡医疗卫生事业做贡献”为主题的学习调研活动,使大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思考,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创新;在实践中实现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实现思想成长、学习进步、身心健康的有机结合;在实践中认清当代大学生的责任和使命,立为国奉献之志,立为民服务之志,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中医药类栋梁之才。

2.活动成效与体会

我院大学生暑期“扎根基层”社会实践活动经过几年的建设和推进,深受广大基层医疗机构及参与实践活动的大学生的欢迎,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扎根基层“受教育”。在结合自身专业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基层服务锻炼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加浓郁。因为,一方面书本知识在实践中转化为了实际技能,自身专业水平和临床经验得以提高和丰富;另一方面带队教师在义诊过程中的言传身教,使队员们不仅近距离接触病人,习得诊脉、血压测量、X光片识别等各项知识,还深刻理解了“仁心、仁术、仁爱”的真谛。同时,学生在服务基层、服务家乡的实践活动中,看到了乡村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美好前景,更好地认清了基层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进而明确学习目标,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激发其更大的学习热情,为将来到基层就业发展早作准备。

(2)锻炼技能“长才干”。对于医药类专业的学生来说,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是没有切实的临床实践做保障,理论知识是难以被牢固掌握和灵活运用的。扎根基层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动手能力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实地见闻、实地操作”。骨伤专业的一位学生在实践心得中写道:“其实临床的实践是对理论学习阶段的巩固与加强,也是对医学技能操作的培养和锻炼,同时也是我们就业上岗前的最佳训练。”对于针灸推拿专业的学生来说,经过七天的锻炼和学习,每位队员的专业能力都有所提高,熟练地掌握了测血压、拔火罐、针灸等基本技能,增长了临床经验。而对于上山采药的药学专业学生来说,队员们在活动中辨识了大量只见过图片未见过实物的中草药,将平时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物相结合,极大地提升了辨识中草药的基本技能。

社会实践教育活动范文4

1.1社会实践内容缺乏特色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社会实践活动存在严重的“形式化”问题,院校的实践形式单一,内容缺乏新意,没有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不能满足学生未来可持续职业发展的需要。有些实践活动存在着可操作性不强的问题,在制定实践计划时对社会缺乏足够认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初始满腔热情,一旦面对困难与挫折,即灰心丧气、丧失斗志,导致实践活动匆忙结束,在一定程度上也大大挫伤了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

1.2高职学生社会实践评价体系的缺失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还没有制定专门的社会实践教育考核办法和考核标准。如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在综合素质、专业技能、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应达到具体什么要求;学校如何依据社会需求调整课程设置、授课内容、授课方式,逐步健全科学的评价考核机制。同时,如何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社会实践活动的质量标准、评价机制及督导检查的缺失,使得部分院校的实践活动效果仅局限于学生对社会的感知,内容较为肤浅,实践大多停留在初级形式。

2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几点建议

2.1突出专业实践技能,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高职院校主要是为社会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这就要求学生能够通过社会实践接触行业实际,这样既可有针对性地进行后续的专业课程的学习,又能提高专业实践技能,使学生毕业后迅速适应工作岗位。高职院校的社会实践教育活动要与专业实践密切联系结合起来,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这样既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又促进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满足社会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2.2构建社会实践长效机制,营造社会实践氛围

高职院校要根据人才培养的要求,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确保实践活动有章可循,要协同各部门共同参与,分工合作,层层落实,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构建良好的组织和保障体制。此外,各级政府部门要积极在宏观的大环境下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给予支持,提高社会大众对社会实践活动的认可,为活动的开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可借助多种媒体途径(报纸、电视、网络等)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广泛宣传,对实践活动进行深入追踪报道,扩大影响力,从而提高社会各界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视,努力形成良好的社会实践教育的发展氛围。

2.3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

首先,确定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具体要求。学生实践活动要以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提高涉及的范围为依据,要主题明确,内容具体,效果明显。其次,确定实践活动的形式。社会实践活动要结合专业特点采取灵活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培养学生的自立精神及综合素质。最后,制定考核评价标准。从实践活动主题、内容和计划、实践态度及能力、实践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性评价,促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工作的良性循环。

3结语

社会实践教育活动范文5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大学生党建工作机制,是新时期高校面临的一项新任务,也是解决大学生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做好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客观需要。本文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切入点,分析主题实践教育在大学生党建工作中的意义,探讨主题实践教育的内容、形式及要求,以主题实践教育贯穿党建工作全过程,创新大学生党建工作机制。

关键词:

主题实践教育;创新;党建工作;机制

新时期,加强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和管理工作,培养具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大学生党员,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更好地创新大学生党建工作机制、提升高校党建工作水平成为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等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新的挑战,对大学生党建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各高校党委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党建工作,大学生党建工作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表现为学生党员队伍不断壮大、学生党员综合素质明显提升等方面。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大学生党建工作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如学生党建工作者队伍水平不齐,学生党员入党动机多样化,重入党前培养轻入党后教育等[1],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教育形式缺乏吸引力和说服力,影响了党建工作机制的实效性。当前,高校党建工作中经常采用的教育形式有:上党课、学文件、看电教片、听报告和讲座、参加社会实践……相比较而言,社会实践是学生党员乐于接受且成效明显的教育形式,但这种形式目前开展的还不多,而上党课、学文件、听报告和讲座等形式比较呆板枯燥,不受学生欢迎,致使党建工作缺乏生机和活力,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二、积极推进主题实践教育,创新大学生党建工作机制

大学生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对象,充分认识大学生的特点,是我们有效开展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前提。大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有着较高的知识水平,情感丰富而又充满活力,但他们缺乏系统的政治理论学习热情,政治理论水平普遍不高。针对新时期大学生的特点,高校党建工作不能沿用之前比较传统的方法,必须创新大学生党建工作机制,采用集政治性、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于一体的主题实践教育,以主题实践教育贯穿党建工作全过程,让学生党员在实践活动中接受政治理论知识并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进而转化为实际行动,才能使党建工作取得较好效果。

(一)主题实践教育对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意义

主题实践教育是培养、教育学生党员,加强党建工作的一条有效途径,有效开展主题实践教育活动对大学生党建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加强学生党员的党性锻炼

党性锻炼必须注重实践,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改造主观世界。高校党组织通过主题实践教育活动有意识地分配给学生党员一定的工作任务,考验他们的党性,加强他们的党性锻炼。如:组织学生党员深入企业、农村、革命老区做社会调查,组织学生动员参加“三下乡暑假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党员暑假期间去偏远地区义务支教或去企业实习锻炼等,这些实践活动为学生党员搭建了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平台,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他们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磨练意志、锻炼党性,不断提高党性修养。

2.有利于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仅表现为思想上的先进,更应表现在学习、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在大学生党建工作中,高校党组织要将学生党员的学习、教育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构建学生党员主题实践教育机制。党组织可通过主题实践教育活动为学生党员创造条件,搭建平台,通过他们在活动中参加的社会工作、社会实践及其现实表现来评价他们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情况。主题实践教育活动包括竞技性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等各种类型活动,通过竞技性实践活动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在竞争中追求进步,同时充分展示出学生党员在学习等方面的模范作用;通过志愿服务活动,表现出学生党员在帮扶困难学生、服务他人等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

3.有利于提高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

高校党组织可利用主题实践教育影响和调节学生党员的思想和行为,通过主题实践教育引导他们按照党员的高标准和高要求不断地提升和完善自我。在参与活动过程中,学生党员可对照主题实践教育的目标与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对比,找出自己与党的要求之间的差距,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不断地改进自己、提升自身的修养和素质。此外,学生党员通过参加主题实践教育活动增长才干、锻炼能力、提升素质;通过组织和开展主题实践教育活动,提高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管理能力;通过主题实践教育活动为他人和社会服务,培养他们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提高他们的服务能力和实践能力。

4.有利于开拓创新党建工作机制

随着高校扩招和高等教育的普及化以及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变化,大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着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我们只有不断地创新工作机制,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做好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和管理工作。高校党组织要根据党建工作的实际情况,结合大学生的特点,不断完善和创新大学生党建工作机制,不断创新党建工作方式,采用大学生乐于接受的主题实践教育形式。它突破读文件、听报告这种你讲我听、单一乏味的教育形式,而是集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于一体,使先进的政治理论教育贴近学生的生活、思想和情感,充分调动学生党员在党建工作中的积极性。[2]

(二)主题实践教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高校党组织要针对学生党建工作热点、难点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教育活动。内容上要涵盖理想信念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党的根本宗旨教育等方面,形式上可采用参观革命圣地活动、竞技性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等。

1.开展革命圣地参观活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在信息发达的今天,思想文化的传播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广泛和迅捷,新媒体和自媒体带来的庞杂而良莠不齐的信息对学生党员的冲击和影响也越来越明显。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学生党员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生动的教科书,而革命圣地是这部教科书中的重要内容,我们要充分利用革命圣地这个理想信念教育平台,组织学生党员参观革命圣地,开展“缅怀革命先烈、坚定理想信念”等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党员了解历史,了解革命前辈们的先进事迹,教育学生党员学习先烈和伟人的革命精神,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通过组织学生党员参观革命圣地活动,引导他们自觉加强思想政治修养,增强党性锻炼,把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坚定信念作为人生永恒的追求。[3]

2.开展竞技性实践活动,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对学生党员进行主题实践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党组织要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关注的热点,密切结合国内外的形势变化以及国家政策,对学生党员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为此,高校党组织可采取演讲、辩论等形式,结合重大时事、重要节日等确定主题,灵活多样地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如:开展“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主题演讲,通过思考与论证,引导学生党员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升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开展“中国梦、我的梦”主题演讲,引导学生党员深刻领悟中国梦的重要意义和精神实质,把握中国梦在国家、民族、个人三个层面上的有机联系,用中国梦激发学生党员的历史责任感等。通过这些竞技性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党员认清我们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理解和掌握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从而促进他们的思想认识和政治觉悟不断提高。

3.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加强党的根本宗旨教育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想对学生党员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在新形势下,必须强调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高校党组织可整合校内外资源,为学生党员搭建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平台,组织他们在一定的范围内,找准特定对象,开展灵活多样、内容丰富的志愿服务活动。如:开展“关爱老人,送爱敬老院”活动,为敬老院老人表演节目,帮老人清洁个人卫生、与老人谈心谈话;开展“温暖童心、情满福利院”活动,给福利院孩子送去爱心物品、与他们一起做游戏、教他们唱歌跳舞。开展“服务社区”活动,用自己的专业特长为社区居民免费服务,或为社区居民维修小家电、或为社区居民安装、维护电脑;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弟”活动,为缺少教师的农民工子弟学校义务支教,为他们送去学习用品;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帮助身边的同学解决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困难等等。通过志愿服务活动对学生党员进行党的根本宗旨教育,引导学生党员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4]

(三)主题实践教育活动的要求

高校党组织开展主题实践教育活动时,要精心设计和统筹安排好整个活动过程,不能使活动流于形式,否则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1.要确定好活动主题

好的活动主题,是主题实践教育取得良好成效的前提。高校党组织应将主题实践教育内容与社会热点、时事形势以及学生党员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确定一个恰当的主题,使所确定的主题在活动中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如“:弘扬茅山精神,坚定革命理想信念”“、纪念建党九十周年‘追寻红色足迹’”等主题实践教育活动,就有明确的主题和中心思想,使活动自始至终有一条主线贯穿,从而引导主题实践教育活动健康有序地开展。

2.要精心设计和组织活动

精心设计和组织活动,是主题实践教育取得良好成效的关键。精心设计和组织活动包括对活动目的的设定、活动内容的安排、活动地点的选择,活动人员的分工、活动过程的组织、活动经费的配置等等,每个环节都要精心设计和组织。通过对活动的精心设计和组织,使主题实践教育活动目标明确、内容充实、过程顺利,从而达到教育学生党员的预期目标。

3.要对活动进行总结与反馈

活动的总结与反馈,是主题实践教育取得良好成效的保证。一方面,党组织要对活动的开展情况和党员的表现情况进行总结,以便进一步提高活动的组织水平和效果;另一方面,参加活动的学生党员要写一篇活动总结,既要有个人的总结和反思,也要有活动的总结和反馈,即对活动的开展情况给予全面的评价,包括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对于反馈的信息,党组织需要进一步深入分析,针对出现的问题要提出解决对策,以便提高主题实践教育活动的有效性。[5]综上所述,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学校的改革发展、党建工作的重难点以及大学生的特点在不同时期开展不同的主题实践教育活动,以此推动学生党建工作机制建设,提高党建工作水平。在主题实践教育活动中,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行教育、引导学生党员,使他们坚定共产主义理想,成为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作者:花良凤 倪受文 单位: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南京医科大学

参考文献

[1]赵中华,罗卫,雷.论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11(9):110.

[2]曹飞.高校学生党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基于某高校的调查[D].华中农业大学,2009(5):33-35.

[3]江海华.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10(12):44-45.

社会实践教育活动范文6

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教育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具有重要的作用,应构建完善的思想政治课社会实践教学体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文从思想政治课社会实践教学中的关系、思想政治课社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思想政治课社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途径等方面,探讨高校思想政治课社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课;社会实践;教学体系

高校思想政治类课程和教学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一般会在学生大一到大三的阶段内安排这些课程,多以《马克思主义原理》、《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思想修为和法律基础》等为主,以大学生公共基础课的形式出现。思想政治课程中,实践环节非常重要,因为现阶段的思想政治课程出现陷入僵局的危险,理论授课形式较多,理论脱离实际,让很多学生失去对思想政治类课程和活动的兴趣。因此,高校应努力完成社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提升高校思想政治课的质量。

一、高校思想政治课社会实践教学中涉及的关系

高校思想政治课中,大量引入社会实践环节,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认识并理清几组关系,才能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

1.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在理论课程中,加大实践力度,先要解决师生间的关系。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师生关系应是主导和主体的关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充当引导者,教会学生学习,指导学生自主完成教学任务,而非绝对的领导者。学生在实践环节中扮演的角色应该是学习者,由教师指引,独立完成实践环节,通过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独立能力、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等。因此,在思想政治课的社会实践教学中,教师布置学习任务,指引他们努力的方向,但不是说教者,而是和学生一起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实践活动中,独立完成实践任务,有效地完成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2.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思想政治课程的教育多以理论为主,作用于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塑造完满的个性,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加入实践环节,并不意味着削弱理论教学地位,而是要合理地处理二者关系,使其和谐发展,共同完成教育活动。一方面,理论教育应进一步加强,抓紧有限时间,让学生掌握系统的、完整的知识,建造思想政治理论体系,用理论知识指导社会实践。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环节要依托理论知识,选择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密切联系的实践内容,帮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知识,解决问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理论教育和社会实践同样重要,教师和学生要处理好二者的关系,进一步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3.实践与学生就业的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环节非常重要,但不等同于学生的实习和就业,而是要通过社会实践,促进学生就业,这是二者的最佳关系。因此,在思想政治教学活动的社会实践环节,应突出其辅助作用,为学生就业提供保障。首先,注意树立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念。思想政治教育是作用于学生心理的教育,应在实践环节中教会学生脚踏实地,防止好高骛远和精英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其次,注意树立学生的正确价值观。社会上的林林总总容易腐蚀学生的心智,将他们引上一条错误的发展道路,因此,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拒绝金钱和权力的诱惑,发展完满的个性。最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在实际工作中,责任意识非常重要,这决定学生是否能在工作中拥有坚定的意志品质,积极应对工作上出现的各种问题。

二、高校思想政治课社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对实践教学的认识水平不足。

实践教学课时逐渐增多,必然会压缩理论课程,这是对传统教学固有模式的一种转变,需要高校师生提高对思想政治课社会实践教学的认识。但目前的情况是对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视程度不够,认识水平不足,师生停留在理论教学阶段,认为实践教学就是自习,或是完成一个作业、写篇论文就可以了。因此,对实践教学的认识水平不足,将严重阻碍社会实践教学的发展,那么就更无法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要想将学生培养成一名坚定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师生都要对实践教学环节拥有足够的认识,彻底摒除不以为然的思想倾向,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2.实践教学环节缺乏创新性。

近年来,很多高校已经认识到社会实践教学活动对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质量的重要性,逐渐扩展实践范围,延长实践时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从而促进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有效开展。但是,长时间以来始终无法取得明显效果,主要原因在于实践教学环节一成不变,严重缺乏创新性,使得很多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实践环节比较随意,教师安排的实践任务也无非查阅资料,形成文章,或是义务劳动。虽然这能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但单一的实践环节是无法提高教学质量的。实践教学环节缺乏创新性这一问题由来已久,而且在很多地区的高校都存在这种问题,需要得到尽快解决。

3.实践经费无法落实。

要想积极开展社会实践,保证实践教学活动取得一定效果,学校要投入一定数量的经费,保证实践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丰富性。但是,学校对学生社会实践方面的支出数额明显不足,因此,实践经费无法落实,已经成为影响思想政治课社会实践教学环节中的一个问题。高校经费主要用于校区建设、场馆维修、师资建设、科研活动等项目,对学生发展也投入大量资金,导致能够用于社会实践的经费不足,影响社会实践环节的规模和质量,严重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发展。

4.落实实践活动存在现实问题。

尽管实践活动对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积极意义,但是落实到现实教育活动中,却存在很大的问题,如果不提前计划,妥善协商,那么实践活动只能是空泛的想象,无法取得效果。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会牵涉众多高校部门,如教务部门、学生部门、保卫部门等都要协调工作。此外,学生集体参与社会实践,人数众多,需要事先联系社会团体、企业、食宿地点等。无论从高校本身思考,还是从实践单位考虑,需要事先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充分落实社会实践活动。

三、高校思想政治课社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途径

1.课内实践教学。

在思想政治课程中,有些内容需要学生自习,为了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教师可以安排一些课内实践教学内容,由学生独立完成,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学习能力。或分组完成实践教学内容,事先根据学生能力和性格等的差异分组,培养团结意识和协作能力。课内实践教学环节,不能脱离教材内容,应以教学难点和拓展内容为主,教师布置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查阅资料,收集数据和信息,完成一篇正规的文章。此外,课内实践教学活动还可以安排案例教学,通过多媒体设备,在课上播放与课程内容有关的电影、视频、图像等,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教学内容。

2.校内实践教学。

在学校内部完成的实践教学环节,即“校内实践教学”,是教师根据课程进度和教学目标安排的实践活动,活动场所被设定在学校内部。作为思想政治教学活动的一部分,实践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能力,端正心态,完善个性,陶冶情操,提升素质等,因此,只要是对学生身心健康有促进作用的实践活动,都可以被纳入进来。例如,“学雷锋”做好事,观看主旋律影片,欣赏高雅艺术,参加各类文体活动和比赛,参加讲座和座谈会,组织专题活动等,都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在实践活动中净化心灵,提升素质。

3.校外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的开展,要保证校内活动和校外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多参加校外实践活动,可以增长见识,开阔视野,为他们日后走上社会奠定基础。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校外参加体力活动,包括捡白色垃圾、到养老院打扫卫生、植树等,让他们在劳动中深刻认识自己;也可以带领学生到抗战纪念馆、烈士陵园、工厂农村等地实地参观,感受学校以外的世界。

4.专业实践教育。

思想政治课程作为大学生的公共基础课,在大学教育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但是为了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应积极拓展与大学生专业教育融合之路,让二者和谐共融,避免脱节,共同对大学生的教育起作用。例如,专业课中,教师会安排一些实践环节,因此,思想政治专业教师可以与专业课教师取得联系,在实践中提高专业能力,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任务。

四、结束语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重要影响,对端正大学生的价值观、学习观、就业观和世界观等,具有突出作用,因此,高校应着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学生心理工程,培养坚定而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何艳红 单位: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余展洪.求真、求实、求效———论高校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J].前沿,2012,(10):91-92.

[2]金朝晖.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14,(05):80-82.

社会实践教育活动范文7

关键词:社会实践青少健康成长

当前,我国社会仍处于转型期,快速变动的社会环境给青少年带来很多方面的社会影响源,参加社会实践教育能够让广大青少年在“社会”这个大学校里学习知识、锻炼意志、体验生活、感受时代精神,社会实践教育不同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后两者都是阶段性的,而社会实践教育则随着青少年的成长不断影响着他们的一生。

一.青少年社会实践教育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第一,大力发展青少年社会实践教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当前,我国社会仍处于转型期,快速变动的社会环境给青少年带来很多方面的社会影响源。必须通过开展青少年社会课程实践教育整合此类影响源,使他们朝着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方向发展。第二,大力发展青少年社会实践教育,是青少年道德教育的需要。发展社会实践教育,利于青少年在宽松自在的环境中激发传统道德教育兴趣,提高道德主观实践能力。随着青少年成长,社会信息对青少年的影响和作用越来越大。社会实践教育担负着为青少年提供学习和成长榜样等责任。第三,大力发展青少年社会实践教育,是改善学业水平的需要。过去我们对学习的认识存在片面性,忽略了包括社会认知的学习、社会经验的学习、社会情感的学习等等。第四,大力发展青少年社会实践教育,是弥补学校教育理论课程不足的需要。现在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很多,如:学的书本知识与生活相脱节,学科之间的知识体系不完善,学生缺乏整合运用知识的机会等等,都需要由社会实践课程教育来配套和补充。

二.青少年社会实践教育现状

(一)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据调查了解,目前中小学生普遍在寒、暑假开展实践活动。在校期间,绝大多数小学已经把综合实践课排上课表,按照有关规定,作为重要的必修课开展,情况良好;初中、高中的学生开展实践课程的情况较少,与升学压力、学习时间有一定关系,课余时间多用于辅导班,自主利用时间较少。青少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1.学校统一组织。如户外春游、清明节扫墓;2.家庭安排。如:外地旅游感受风土人情、参观博物馆、文史馆等;3.社区组织。如社区志愿服务、居民宣传动员等。青少年自主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且实践活动缺乏创新性、连续性。

(二)大学社会实践教育。据了解,目前高校大学生群体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普遍较高,参与度较强,主要是因为很多高校明确要求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算在课外学分里面,必须在学习期间修满才能毕业。问卷调查显示,就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主观目的而言,45%的学生是“为就业做准备”,30%的学生是“关注、了解社会现实”,15%的学生是“结交朋友”,10%的学生是“赚点生活费”。显然,服务就业已经成为大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定位要求。尽管各高校努力结合自身特色设计和实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但由于是自上而下的组织行为,又传承多年,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主题大同小异,活动模式千篇一律,缺乏开拓创新精神。且高校的经费保障不充分,资金有限,成为制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成效的重要因素。

(三)社会青少年实践教育。青少年实践教育指的是校外教育机构如家庭、社区、公众舆论、社会传媒等在学校教育之外,利用青少年的课外时间和节假日,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对青少年学生开展的教育活动。青少年实践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多种形式向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培养他们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促进全面、健康发展。1.当前形势的社会青少年实践教育。作为青少年实践教育机构,如家庭、社区、舆论、社会媒体等在开发青少年社会实践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学校是教师作为教育主体实施教学的场所,而家庭和社区是青少年生活、休息、娱乐的主要场所。2.家庭教育的现状。趋利现象较多,传统结构中的家长认为孩子只要学习成绩好,其他不重要,参加社会实践是浪费时间,会影响孩子学习。忽视青少年的心理感受。较多父母只关心孩子的衣食住行,忽略了孩子的内心真实感受,容易导致孩子出现心理问题。视孩子为私有财产。较多家长爱孩子更爱面子,喜欢拿孩子作为自己炫耀的资本,喜欢和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坚信“不打不成材”“棍棒底下出孝子”等老的家庭教育理念,导致家庭氛围不和谐,孩子的身心发展受阻。3.社区教育状况。社区在社会青少年教育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共青团、妇联等组织在社区开设的青少年“四点半课堂”“周末公益影院”“爱心读书角”等,社区党员与青少年结对帮扶、社区普法宣传、居民日常垃圾分类等志愿活动,就是面向社区青少年设置的平台。但是目前社区的活动主题较杂乱,没有针对社区青少年群体系统化的社会实践活动,缺乏必要的活动组织,活动开展成效不甚明显。4.公众舆论和社会传媒教育的问题。时代的发展、网络科技的普及,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巨大的冲击。网络上海量信息良莠不齐,青少年由于好奇心重、易冲动、自制力弱,容易受到不良舆论的蛊惑和诱导,网瘾、、性侵害、网络暴力等严重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以致带来吸毒、偷窃、早恋、性犯罪等社会问题。

三.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中小学社会实践课程建设的建议。1.地方教育部门应加强对社会实践活动的服务管理社会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地方教育部门应指导督促学校落实,引导学校建立起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指导教师队伍,保障社会实践教育的专业性、严肃性;优化综合实践课程内容,面向学生的生活领域,从人与自然、社会、自我等方面来综合组织。2.注重教师培训,提高社会实践课程实施的针对性通过开展系列新课程师资培训,加强对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的师资培训,如实践理念、新课题研究等活动来提升中小学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引导中小学教师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课程改革,研究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施规律,消除守旧心理,大胆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敢于创新创优。3.学校要加强课程整体规划、完善课程管理机制社会实践课程要常态化实施,离不开学校对该课程的整体规划设计,此外还需要有相应的课程管理制度,如教师管理制度。学生课程评价制度、安全保障制度等等,使社会实践课程走向规范化。4.齐心协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是一项影响深远的社会化的教育改革实践,其课程实践资源广泛蕴含于学校之外的社会活动和社区服务中,这就要求社会相关部门和所在社区给予一定的配合和支持,为社会实践教育创造良好的实施条件,构建出便于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良好社会环境和全社会重视和关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社会氛围。

(二)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的建议。1.社会实践基地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不同地区的社会实践基地要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开发基地所在地的课程资源,构建满足社会的需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丰富自身特色的课程体系。以地域文化为主线,开发多样化课程,基于自然环境开放课程,课程的内容应该突出实践教育功能、创建特性模块。2.丰富社会实践教育载体。积极构建新的组织机构或模式,促进青少年社会实践教育的事实和拓展。譬如加强青少年宫建设,开展“小小少年游学记”、“童绘中国梦”、“故事大王比赛”等特色实践活动;坚持与公益活动相结合,经常性开展“爱心1+1”结对共建、“城乡少年结对关爱”、“快乐书屋村小行”等志愿服务,拓宽实践教育资源,让更多的青少年从中学到知识、开拓视野、从小培养志愿服务精神,立志回报社会。3.建立青少年社会实践教育机构发展的资金支持良性机制。建议政府主导和监督运行,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建立起支撑青少年社会实践教育机构发展的资金或基金。政府依法管理青少年社会实践教育机构使用基金,开展公益活动,而由社会筹集的基金部分所产生的增值,要按照市场规定分利,从而吸引政府之外的更多社会资金投入到青少年社会实践教育机构中来。政府可通过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发放青少年社会实践教育专项资金,鼓励优秀的社会组织承接青少年社会实践教育项目,优化社会资源,合理利用专业人士开展专门性青少年社会实践教育。4.建设面向农村青少年的社会实践教育机构。建议以基础设施较好的乡镇中心学校或其他阵地资源为依托,整合农村现有的优质宣传文化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科技服务站等教育资源,配备社会实践基本的设施设备,建立乡村青少年儿童活动场所,为农村青少年方便参加社会实践教育活动提供条件。在农村青少年社会实践教育机构实施运行中药充分发挥市青少年宫等城市青少年实践教育活动阵地的引导作用,与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紧密联系,在乡镇建设留守儿童关爱阵地、乡村青少年读书站等,与大学生“三下乡”、志愿服务、“苏北计划”等活动结合起来,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丰富活动内容,使城乡青少年社会实践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发展青少年社会实践教育,是一个关系青少年健康成长、造福民族未来的崇高事业。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社会各界要站在时展的前列,立足当地青少年发展实际,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求真务实精神,从一件件具体的事情做起,做出实效,做出影响,牵动全社会,推动青少年社会实践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高素质发展做出新贡献。

参考文献

1.邹?.关于加强新时代青少年劳动教育的若干思考【J】教育参考,2019(6).

2.候志光.核心价值观融入青少年校外教育的思考【J】青少年研究与实践,2019(4).

社会实践教育活动范文8

【关键词】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问题研究;具体措施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含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伴随我国党政内部组织架构调整和政治机制改革而形成的文化政治意识,其思想核心和逻辑核心始终围绕着政治组织结构的优化和调整。作为创新性的政治实践意识和文化教育意识,核心价值体系决定着人们的政治价值观和思想核心,始终作用在人们的意识形态当中,引导着人们文化意识和道德意识的发展。从现代社会文化架构开看,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直接性的精神力量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既可以作为精神方向的指引于迷茫时给予人们思想的引导,也可以作为常态性的价值意识,按照其核心逻辑进行社会实践。可以说,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产物,其政治性和文化性是其他形态思想所不具备的,作为集中我党先进文化和政治实践经验的思想产物,核心价值体系始终与我国的社会发展紧密的联系,影响着社会的表现形态,决定着社会文化的发展方向。

二、核心价值体系对我国政治事业发展的影响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党政建设的核心目的在于内部政治组织模式的优化和体系职能的协调,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新时期党政建设的核心理念,深刻作用在各级党政机关的职能履行当中。我党自成立以来就坚持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政治宗旨,经济、文化、政治的多元改革旨在深入推进我国政治体系的各个组织部分能深入履行自身得社会职能,以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解决群众实际困难,推动经济发展,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作为根本目的,着力打造科技性、文化性、多样性的现代化建设体系。其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集中我党先进文化思想和政治实践经验的综合理论机制,它不仅表现出了未来社会主义的文化形态和政治形态,而且也推动了国民意识形态的集中转变,政治建设和文化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国民竞争力和民族凝聚力,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我党政治意识和先进文化思想的集中载体,它以我国现代社会作为发展空间,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发展导向,帮助广大国民树立发展意识,形成发展目标,通过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宏愿。

三、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的具体途径

(一)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活动要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高校中开展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活动就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只有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融入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才能促进大学生形成完备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较强的政治思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课堂教学就要引导学生通过接触中西文化,了解各种文化的积极成分和消极成分,从而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让学生在自我比较和自我判断的过程中促进学生认同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下继续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法、教学手段进行全面融合,要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把系统教学与专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相结合,切实研究教学规律,提高思想政治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高校要自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教材内容和课堂教学之中,在课堂教学成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知识,为学生在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必要的思想准备。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要与学生的实践相结合

推进高校内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活动的开展还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学生社会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丰富自身的政治视野,陶冶自身的思想道德情操。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能体系的有效途径。社会实践有利于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开阔眼界、锻炼能力,培育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格,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就要求在新的教学形势下,要结合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手段,积极采取符合实际又有时代特点的工作形式和教育措施让思想政治教育走入学生的社会实践中。巧妙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开展相应的社会生活体验和贫困地区生活体验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历史使命感。要在社会实践教育中让学生形成自强自立、艰苦奋斗的道德价值观,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的价值理解。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要与学校的管理相结合

高校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活动还要与学校管理相结合,要以人为本,转变教学思路,充分遵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按照一般的教学规律,将人本思想贯彻到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在教学管理方面,教师应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的班级和学生,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让学生在民主、科学的教学环境下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自主的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知识。老师应该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服务理念,从学生最关心的利益问题入手,提高教学质量,切实解决学生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只有真正立足于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增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沟通,才能更好处理学校的内部矛盾,从而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展开。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要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促进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活动的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关理论知识要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校园文化对大学生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积极的校园文化能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正确的人生信仰。这就要求高校内部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机融入到校风建设当中,促进学校内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要处理好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的关系,营造尊重差异,包容个性的校园文化,要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使诚实守信、团结和睦、与人为善成为校园风尚。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文化建设当中,要让全体师生自觉遵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自觉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

四、结语

在新时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教育就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和知识与校园文化建设、学校管理活动、学生社会实践、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有效的结合,要让学生在正确思想文化的引导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运用政治思想来武装头脑,提升政治辨别能力和觉悟能力。

参考文献:

[1]冯跃飞.独立学院大思政教育的思考研究[J].中国市场.2015(39)

[2]刘云山:切实做好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