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业务管理范例6篇
前言:文有道精心挑选了贸易业务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键词:外贸企业;贸易;财务管理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外贸企业逐步向集团化、国际化、实业化、多元化方向发展。财务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以资金管理为核心,盘活资金存量
对于一个有一定出口贸易规模的企业来说,资金是维系企业生命的基础,是企业发展的支柱。长期以来,绝大多数外贸企业资金供应的主渠道来自银行贷款。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企业融资渠道虽有所增多,但在短时间内还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外贸企业的资金来源结构,企业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能力有待增强。由于外贸企业资金来源依赖于银行贷款,国家货币政策的调整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困扰、抑制了外贸企业的发展。
(1)广泛进行资金风险宣传,牢固树立资金意识和风险意识。首先,作为外贸企业的负责人一定要有高度的资金风险意识,不光是要抓资金的筹集,更要抓资金的管理。其次,企业内部要进行广泛深入的资金风险宣传活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主要是提高对盲目放帐、随意放帐风险的认识,以及改变靠单纯放帐来完成出口任务的认识。第三,明确收帐、催帐是业务人员相关部门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只有货款及时安全入帐,一笔业务才真正完结,所承担的责任才算真正了结。
(2)盘活资金存量,加速资金周转。外贸公司应强化管理措施,清欠挖潜,清仓利库,摸清现有存量,减少因应收帐款长期挂帐形成的坏帐损失和存货因长期未进行实地盘点形成新的损失。应收账款主要反映在“应收国内账款”、“应收国外账款”和“应收出口退税”三个账户上。
二、压缩库存,控制不合理资金占用
外贸企业的库存资金主要反映在“库存出口商品”、“材料物资”、“库存进口商品”三个账户上。在库存出口商品资金管理上,着力把好三关。一是备货关。业务部门首先要根据外销定单,正确核算成本,选择价格有竞争性、质量有保证、供货及时、信誉较好的货源单位。二是检货关。定单下达后,业务部门要与货源单位密切保持联系,确保按时按质按量出货。三是出货关。货备妥后,及时抓紧出运,及早向银行交单收汇,避免库存积压。
(1)组织力量开展对各项存货全面清查。查清各种商品的现有存量、入库时间和现在的质量,并与会计帐面逐一核对,帐实是否相符。必要时可邀请有关部门对现有存货毁损状况以及现行市价予以恰当的鉴定和评估。属适销对路或销小存大及霉烂变质的商品,摸清家底,针对不同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对症下药”,防止损失进一步扩大。对销小存大、冷背呆滞商品,积极组织推销,可以适当给予折扣、折让优惠,对质次价高商品,经公司批准削价处理;对霉变商品根据企业承受能力,予以销帐处理。
(2)加紧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公司对进、销、存三个重要环节的管理。业务部门授权内购进商品必须本着“以销定进,适销对路,质优价廉,资金回笼快”的原则,防止商品积压,准确掌握各类商品进、销、存情况;对仓储商品定期作结构分析;及时清理长期销售不佳商品,经常进行仓库盘点,摸清家底。属越权购进货物或购进质次价高、冷背呆滞商品所造成的损失,经办业务人员应承担相应经济责任;外贸公司的财务部门应建立较完备的客户档案,内容可包括客户的经济性质、隶属关系、注册资金、主营业务、管理水平、经济效益甚至资产负债情况等。凭借财务调查,分析其盈利能力和债务偿还能力,判断客户的偿还货款能力;及时与业务部门沟通,对客户历史货款的清欠情况,进行系统完整的信誉评价,同时分析客户近期销售往来与付款情况,确定客户的信用等级。根据信用等级确定在一定时期内对客户实行的最高赊销限额;为加速货款回笼,减少坏帐损失,也可以实行现金折扣办法和运用商业、银行信用,如开具商业和银行承兑汇票结算;业务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合同规定,及时合理、手续完备地发运商品,严格发运、交运手续制度。
三、盘活资产存量,优化资本结构
1.调整资产结构,实施资产经营
盘活资产存量,要摸清企业资产总量和各种资产构成分布情况,笔者认为盘活资产存量应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加大清欠挖潜工作力度,盘活企业沉淀资金。第一,企业要组织一支包括财务部门在内的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率的清欠挖潜队伍,要敢于“啃骨头”,把资金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第二,加强自我防范意识,减少新的资金呆滞,新发生的业务要笔笔把关,杜绝隐患。其次,以效益最大化为原则,盘活长期投资。外贸企业应当制定并监督投资民主决策程序,坚决杜绝人情投资、少数人决策投资,杜绝超越经济规律和客观条件所搞的行政干预“拉郎配”投资。坚持投资的可行性原则、择优原则、时效原则、效益原则,充分考虑投资的收益性、安全性、流动性,强化投资的决策管理。此外,还应规范有关投资的财务制度和监督职能。对负债率较高的企业不得增设投资项目,财务会计人员应当参与对外投资的全过程。再次,变封闭为开放,盘活固定资产。空房、闲库可租赁经营,发挥其效益,起码可做到以房养房、以库养库。
2.合理负债经营
债务规模大小取决于经营规模和偿债能力,规模越大,需要筹资越多,举债越多。因此必须努力寻求“规模”与“效益”之间的最佳结合点,正确把握债务规模,控制举债带来的风险。
(1)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按期偿还为前提”合理负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财务部门应由被动的反映经营活动转为积极参与公司的经营活动,不仅要注意商品的销售额,商品的销售趋势和现有库存水平,以销定货,还应对长、短期周转资金的需求分别计量,从用资的数量和时间,来确定筹资的数量和时间。选择合理筹资渠道,努力降低资金成本;运用科学的方法编制和预测企业年度资金需求总量及各阶段的资金投放量,并随时根据计划或预算的执行情况,制定、调整和修正资金筹措、投放和回收的切实可行方法,减少资金占用,加速周转。
(2)内部挖潜,实行“内部银行”制度进行管理。在公司建立资金调度中心,依据其所属经营部门以前年度经营业绩、用款规模、效果等指标,依次核定各自的资金额度计划,单独设帐,在自己的资金额度内使用资金,不得透支。特殊情况需超计划用资的,由中心根据效益倾斜原则,总经理审批后调度,内部借款略高于同期商业银行贷款利率,计划外或延期的按更高利率结算,这样既利于各个经营部门的互相拆借,发挥沉淀资金的作用,减少银行贷款和利息支出,又利于集中财务、增强公司的竞争实力,同时也利于公司掌握所属各经营部门的财务状况和经营进度,集中资金,合理安排,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3)积极推行制,加强企业间的横向联合,尽快建立集团企业。外贸企业不能仅仅停留在单纯的商品流通领域,必须走产供销、技工贸一体化的道路,通过企业联合,使外贸企业实现规模经营。统一对内收购,对外成交,避免组织货源上的提价抢购、对外成交时低价竞销。在组织形式上可采用既投资建立独资公司,发展直属企业,又可更多地以有形或无形股权方式参股实业,独立核算或通过提供融资、担保、信息服务等形成关联企业,建立以外贸为龙头的贸工、贸农、贸技、贸商结合的大型企业集团,以建立属于自己的长期而稳定的出口货源基地,形成具有一定创汇规模的拳头产品。
参考文献:
[1]徐晓芳.WTO与外贸会计人员的创新思维.浙江财税与会计,2003,(2).
笔者从上海企业贸易实务角度出发,重点分析贸易业务监控部门在日常业务监控过程中应把握的几个基本原则,并重点解读“例外管理”在业务监控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1.业务监控关键是控制关键点。贸易环节甚多,监控部门主管不可能时刻关注管理过程的每一个细节,应把注意力集中在管理过程中的突出因素即关键点上,抓住管理的主要矛盾。
2.业务监控必须围绕管理目标和经营目标的实现而进行。贸易公司必须事先确立一个合理的贸易管理目标,把这个目标分解成一系列的有针对性的子目标,确定目标后,最重要的是要让这些目标深入到每一名监管人员的心里去,并落实到其日常管理行为中。
3.监控的首要职责由主管经理承担,各项管理职责最终也由之落实。对于进出口贸易流程内的例行化事项,由主管经理按照公司相关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程序监督执行。企业应授予主管经理相应的职权,使职责与职权相适应。
4.原则性要与灵活性相结合。有效的管理总是随机制宜的或因情况而异。内外环境的变化要求业务监控不能墨守成规,要有一定的灵活性,以避免情况突变时业务控制随之失效。但在具体业务监控管理过程中,为适应客观变化和动态管理的需要,管理必须保持一定弹性。
5.业务监控是针对未来的控制。它强调对未来进出口业务的事前控制,尽可能把偏差与误差在发生之前就予以制止,把潜在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中。例如,信用证软条款,对于不合理的有潜在风险的陷阱条款我们一定要事先与客户交涉,要求修改,或者另外寻求担保保障,化解可能的潜在风险。
6.监控应确定客观、准确的标准,要避免随意性、简单化处理问题。比如我们在制定“进出口单证制度”时,必须对出口单证、进口单证的工作标准与要求做详细的规定。对出口审证、制单、审单,分别规定审证依据、审证时间、审证流程和各个步骤的具体要求,把每个管理动作分解,确定了标准,各项管理工作就有据可依,有标准可循。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并且在信息技术发展的推动下,互联网信息技术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并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均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其中,电子商务技术在企业发展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也在企业发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今企业贸易向全球化发展,因此电子商务在全球经济发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并对企业贸易经济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因电子商务技术的普及运用率比较高,为了提高电子商务技术在我国企业贸易中的运用,针对电子商务技术的运用提出新的措施。
一、电子商务在企业贸易经济管理中的必要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互联网信息技术已经覆盖全国各地,并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而电子商务技术是一种在网络平台开展的商务贸易的经济活动,与传统的经济贸易相比较,电子商务技术实施的经济贸易更加灵活,并且网络交易更加便捷简单,为人们提供的选择性更大。目前,在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推动下,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改变,主要源于电子商务技术不仅改变了人们的购物形式,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交流、联系方式,也为许多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机会,让企业之间的竞争变得更加公平合理性[1]。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因电子商务技术的运用,不仅增加了企业的知名度,同时增加了企业的销售量,并且也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因此在企业贸易中实施电子商务技术,对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就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运用而言,在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推动下,企业贸易出现了区块化,区域贸易占比量越来越大,同时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覆盖,电子商务的消费群体越来越大,许多企业参与到电子商务平台,将市场面向网络平台,使得消费者与厂家企业直接对接,对于消费者而言,网络平台属于购物场所,而对于企业而言,电子商务平台则属于企业发展的场所,能够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且也能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使得企业自身的优势充分发挥[2]。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经济活动的现状
首先,就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而言,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但信息技术发展起步比较晚,主要在上世纪后期迅速发展,其中以计算机网络行业的发展速度最快,计算机网络行业的发展也推动了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近些年,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并且我国的网络覆盖到全国各地,目前,我国的宽带网民数量位居世界第一,随着电子商务技术的运用,企业逐渐转型,互联网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平台,并且随着网民数量的增加,企业的产品销量越来越多,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3]。随着越来越多的网购消费者加入,为电子商务技术在企业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其次,随着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我国经济发展向全球化发展,同时商贸交易双方通过互联网完成网上交易和支付,打破了传统的面对面交易的模式,但在企业贸易经济管理方面依然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与当下的电子商务环境发展不相符,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但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为我国网络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同时也推动了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为促进我国经济向全球化发展提供了保障。如今,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促进企业经济管理向良性发展,并逐渐形成新的企业贸易经济管理体系,对提升我国经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贸易经济管理的实施
近些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贸易的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使得企业各个部门之间,以及部门与企业子公司期间能够更好的连接。目前,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许多企业发展转型,并在网络化发展的推动下,企业在互联网平台进行完成交易,并且网络交易降低了空间、时间、地点的限制,增加了企业的竞争力,同时网络平台也增加了企业与个人的交易,也为个体之间的交易提供了平台。因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促进企业发展模式的转变,需要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一)要打造安全的互联网经营管理体制
随着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运用,互联网系统的发展越来越完善,目前,互联网系统设备主要包括软件和硬件,其中针对互联网系统建设的硬件质量,需要在正常环境下才能有效运转,并且还需要对相应的互联网系统进行合理的管理,促进互联网信息技术向常态化方向发展[4]。对于企业的建设而言,需要企业以市场为依托,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条件,制定出与企业实际相符合的管理体系,从企业产品生产、库存、销售等渠道信息加强管理,如果在此期间发现问题,则需要及时的改进,并改进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有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要建设有特色的电子商务平台,加强经济管理
在电子商务技术发展过程中,企业的经济管理,需要以电子商务平台为依托,并且企业需要借助电子商务平台,通过对消费者进行了解,并针对消费者提供开放的选择环境,让消费者能够借助电子商务平台了解各个产品的优势,同时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消费。因企业通过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并对各个环节加强管理,减少各个环节的纰漏,为消费者提供良好的服务平台,消费者通过互联网平台获取需求的产品,有助于促进企业提高利润。
(三)要建立人才培养机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数量增多,与此同时,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而在电子商务技术发展的推动下,人才是企业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软实力。并且,电子商务技术在我国的运用时间比较缓慢,同时电子商务技术方面的人次缺乏,因此电子商务技术人才能够为提升企业贸易经济管理质量起到非常显著的推动作用。基于此,需要引进高素质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也能为企业增加人力资源,丰富企业的人才结构。同时企业需要制定相应的奖励制度,建立企业文化,帮助企业员工建立责任感和使命感,减少企业人才流失量。
关键词:自营连锁店;财务管理特点;资金管理;资产管理;费用报销管理
一、引言
目前国内外知名品牌的营销方式基本上都是采取自营或联营连锁销售模式,其连锁店铺如密集地遍布在各个城市一、二级商圈及商场,突显的是规模效应。根据店铺规模大小、营业额大小又细分为旗舰店、A类店、B类店、折扣店等,可谓遍地开花,朝气蓬勃。我就职的公司目前有近350家自营连锁店,主要集中在广东省,根据10几年的管理与探索,公司已逐步形成了一套有效的管理制度。根据我近些年的工作经验,浅谈对自营连锁店运营中财务管理。
二、自营连锁店财务管理特点
1、集权化管理,财务制度统一,管理标准化。
2、货品采购,物流配送、销售定价统一管理。
3、统收统支,营运资金收支两条线,单店核算。
三、营业款的管理
营业款直接体现的公司的营业成果,因此对营业款的管理是整个营运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应建立完善的制度及操作流程。
1、 销售环节管理:各种各样的不间断的促销活动已经是自营连锁店最普遍的销售方式,特别是每逢节假日、公司周年庆等时段更是花样繁多、目不暇接。促销方式主要有:直接折扣、买赠、买送、会员折扣、送积分、送券等。怎样使自营连锁店严格按照促销活动销售,防止、贪污、挪用甚至携款跑路等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根据工作经验采取以下管理措施:
1)系统控制。利用强大并完善的进销存管理系统及权限管理系统。
2)货品锁定:指定货品参与促销,买高送低,买一赠一等。
3)价格锁定:按照促销活动锁定价格,店员无权修改,杜绝卖高违规套现。
4)权限控制:指定收银员负责收银工作,规范收银操作流程。
5)单证管理:严格执行一单一票,专票专用。杜绝拼单违规套现,杜绝收款不录单,杜绝假退货套取。严格执行机打小票,严格规范手工销售小票使用规定。
2、资金管理。严格收支两条线,各自营连锁店预留固定备用金用于日常零星开支。
1)备用金管理:备用金实行定额管理,以《现金管理条例》为准则,由收银员保管,店长负责制,人员变动和班次间做交接手续。各自营连锁店编制现金流水账,配备保险柜。规定每10天盘点一次备用金,提交盘点差异处理报告。
备用金用于自营连锁店的零星开支,较大开支如房租、物业、水电、工商税费费等,由自营连锁店根据审批流程由公司出纳直接转账支付。所有的开支必须严格遵守公司的费用报销制度和审批制度方可报销,不符合规定的开支,将由责任人承担。
2)营业款管理:由收银员编制营业款流水账,实行店长负责制。利用进销存系统统计核算销售款,销售小票、系统数据和银行存款必须三者一致。刷卡款必须严格刷卡操作规定,要求买家在签购单上签名,并保留一年时间,以备查询;现金收款按班次全部存入公司指定银行账户,不得漏存、少存、迟存,不得坐支。如遇节假日银行休息,公司派专人上门收取。
3、人员管理
1)加强店铺人员道德思想教育,建立健全岗位职责,选好人,用对人,特别是对关键岗位,如收银员、店长岗位。目前连锁零售业促销活动几乎没有间断过,特别是每逢节假日,周年庆,重叠促销,折上折等促销活动,这将给店员带来许多可乘之机,如拼单套取差价、拼单套取礼品、销售不打单、用贵宾卡套差价、套取积分兑换商品、团伙贪污、携款潜逃等现象。
2)建立内控机制,确保各岗位人员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及不相容岗位分离原则,必须由至少二人办理资金业务的全过程。
四、库存商品管理
库存是物资供应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销售的商品保障,库存周转率也是评价企业经营重要的营运指标。自营连锁店的所有资产几乎体现在库存商品上,因此对库存的管理也是最重要的一环。
1、严格遵守库存管理制度,利用进销存系统,健全收、退、审、盘点、清理制度,明确分工及权限。认真遵守货品检视、登记进销存、审核进出单证及相关岗位责任人签字确认等规定。
2、严格实行盘点制度。根据调查得知,自营连锁店盘亏的店铺比重达到了80%,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货品破损,进货短缺,商品串货,盘点失真误为失货,收银员卖低发高,收银员飞单,与买家串通导致失货,内盗和外窃,单据处理错误、管理不善等。为此采取以下管理措施:
1) 安装监控系统。安装远程监控,防盗源标签,收银监控系统,防盗警示标牌,红外或门磁报警系统等,为防止外盗,安装与警察部门的自动报警联动装置。
2) 购买财产险。一旦发生被盗、自然灾害等意外损失,报保险公司理赔,尽量将损失降至最少。
3) 店员自盘。不定期盘点,每月至少一次,在人员变动减少时,专盘一次,建立相互监督机制。
4) 定期盘点。公司专门成本了盘点部门,对各店铺盘点每月盘点一次,为防止盘点专员与店铺员工串通,采取跨区域轮盘方式,实施盘点负责制。
5) 盘亏损失按店员实际出勤天数、岗位级别进行承担。店长、收银员、仓库管理员离职时,专门盘点一次。
五、固定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占店铺总资产的比例很小,主要是办公设备,如空调、风帘机、电脑、音响、传真机、打印机等。
1)固定资产由公司统一采购,统一配置,统一调拨,统一登记管理。
2)固定资产由总部统一核算,按统一的折旧方式计提折旧。
3)固定资产统一清查,盘盈、盘亏报废固定资产店铺无权处置。
4)公司对各店铺的全部固定资产要建立明细实物卡,由行政部门注册登记,财务部门实施监督提查,各店铺指定专人负责保管,进行定期盘点,店铺要保证物卡相符。
5)行政部门定期清查,盘亏盘盈固定资产经审批后按规定处理。
6)店铺在使用固定资产的过程中,发生的损坏由店铺负责赔偿,店铺所占用的固定资产保养费用由店铺承担。
六、费用报销管理
严格遵守费用报销相关制度,店员履行报销手续,按照审批权限审批。
1)店铺的零星开支,由备用金支付。
2)个人差旅费由报销人先行垫付,待审批通过后,予以报销。
3)超过500元的大额开支,如房租,物业费、水电费、税金等由公司直接转账支付。
4)运输和快递费采用月结形式。
5)店铺已经支付审批未通过的费用,由报销人自行承担补回差额。
6)为了保证会计核算的准确性,要求当月的费用不得跨月报销。
7)自营连锁店一般都是数量较大,所以必须采取厉行节约的原则,严格制订费用标准,专门制订出报销指引。
门店临时采购物品单件金额超出50元时需经分管主管/区长事先申请核准,分管主管/区长临时采购单项物品金额超出100元时需部门经理批准方可购买,否则财务有权不予报销并撤回所有报销.
关键词:国内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
1 国内商业银行在国际贸易融资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国际贸易融资授信额度管理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大多把国际贸易融资纳入客户统一授信管理。在统一授信管理下,银行往往会根据客户的资信情况、财务状况等为客户核定一个最高综合授信额度,并按授信业务品种的不同为客户核定一个分项授信额度。但是从事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新生力量——贸易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由于普遍规模较小,这种状况使得各行传统的企业财务技术分析对其授信额度测算的指导意义大打折扣。而中、小企业方面,虽然不考虑报表情况,但是只注重有效房产抵押。可以看出,国内商业银行在对待贸易型企业、小企业贸易融资方面选择的策略大多过于简单,没有跟上国际贸易融资发展的“节拍”。
另外,国内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审批方式与传统授信审批方式及审批重点缺少差别,时效性较弱且不能满足业务需求,授信额度一旦核定,则一年内仅仅简单地在额度内办理业务,而非根据企业的经营变化随时调整授信额度;而且缺乏有效的贷后管理,没有充分利用贸易融资的特点,加强资金流和货物流的配套管理。
1.2 贸易融资业务的前期调查匮乏
传统的信贷评估模式下,国内银行只注重企业自身的财务能力,缺少对企业贸易背景和上下游情况的前期调查。目前支行客户经理极少到企业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对企业的了解只停留在企业所提供的资料上,尤其对上下游企业经营情况的了解更是匮乏,有的甚至对进口货物的用途也不甚了解,如此信息的不对称,将对各行的融资带来极大的风险。
1.3 缺少针对性的贸易融资贷后管理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尚没有针对贸易融资业务的贷后管理办法,目前多数客户经理仍按照传统的贷后管理模式对贸易融资业务进行贷后管理。这会产生两种风险:其一,一旦企业发生违约,作为第一还款来源的货物可能已经被企业处理掉;其二,即使银行手中掌握物权,但是缺少物权处置的能力和经验,最终只能通过追索担保的方式进行财产保全,处于比较被动的局面。而实际上贸易融资业务的特点就是以其业务流程本身进行风险防范,在加强对贸易融资企业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定期审核的同时,特别强调结合贸易融资的业务特性进行贷后管理。另外,在贷后管理方面,国际业务人员和信贷管理人员责任界定不清,容易出现相互推诿现象。
2 国内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控制措施建议
2.1 建立适应国际贸易融资发展的信贷管理模式
贸易融资业务时效性强,快捷的审批流程是是否能够获得业务的关键。贸易融资业务更应注重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和贸易的连续性,信用记录、交易对手、银行的贷后管理和操作手续等情况的审查,并关注贸易过程所产生的销售收入,以及期限严格与贸易周期匹配等。将贸易融资授信额度作为参考数值,根据业务本身特点,对贸易融资业务实施全面动态化管理。
(1)授信额度的评定不只注重财务报表的某些传统指标,可以以应收账款周转率等这类更能体现贸易型企业业务特性的财务指标作为测算企业授信额度的标准;
(2)加强贸易融资授信额度评级的时效性和灵活性。针对进口商品价格波动较快的特点,改变以往一年一评审的思路,可为半年一评,也可每季一评,中途可以随时追加或减少授信额度;更为灵活的可通过参与企业贸易流程的制定以及货权控制,给予客户临时的单笔授信。在受理贸易融资业务的时候,需要将在静态数据基础上核定的授信额度作为参考值,对贸易企业的各项财务指标进行动态化的审查。授信额度应该是银行对企业各项融资和担保的风险控制上限,而不是努力争取达到的风险暴露目标。
鉴于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风险的不确定性,以及复杂的贸易背景和票据交割背景,对于贸易融资业务的审查必须坚持动态化原则。如果简单地使用授信额度,不考虑企业自身的变化和环境的变化,商业银行最终会把自己逼迫到被动的地位。
2.2 加强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前期调查,有效监控贸易全流程的物流和资金流
(1)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前期调查对于贸易融资的风险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贸易真实性、上下游情况以及交易价格的调查,有助于银行切实了解企业贸易融资的背景,对风险进行有效掌控。
加强贸易背景审核。对客户的生产经营情况掌握得越全面,银行与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越轻,越有利于银行降低业务风险。客户经理要经常走访客户,掌握客户所经营的主营业务,了解进口商品的市场行情,熟悉国内外贸易政策以及国
际上非关税壁垒等行业动态,掌握贸易融资业务的潜在风险。
(2)国际贸易融资自身的有偿性是区别于一般贷款的最大特征,就单个企业而言,其主要银行往往面对的只是贸易流的一端,而试图仅从贸易流的一端来把握整个贸易过程显然是徒劳的,那样就不得不将单个企业本身的经营状况作为主要的考察依据。如今,随着商业银行国际化脚步的进一步加快,使得银行有能力和条件利用贸易流的特征和封闭管理的手段,通过境内外机构的合作,监控进出口双方,把握贸易过程中的货物流、资金流等,从而达到防范风险和提高整体收益的目的。
2.3 强化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贷后管理
(1)在坚持动态审批的基础上,根据每一种贸易融资产品的特点,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贷后动态跟踪和管理制度非常有必要。这种制度的建立,至少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要对企业本身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动态监控,包括对市场环境的变化对企业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跟踪;二是一旦发生风险,或者确定即将发生风险时,要建立起应急方案,关键在于要尽可能地保全银行资产不受或少受损失。
(2)贸易融资对银行来说能够掌握相关的货权。因此掌握货权在贸易融资中极为关键,而对货物的监控,银行有人力、物力不能及的地方,因此可考虑引入第三方监管,代银行进行质押物的监管,这是控制风险的关键。
(3)加强行内的联动机制,防范潜在风险。若贸易的进出口双方都在同一银行办理业务,通过行内的联动机制有利于银行及时了解上下游企业情况,准确判断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同时一旦贸易双方出现资信风险,及早采取措施、排查堵漏;协调各方面力量,合理分工,互相配合,上下联动。
2.4 加大业务培训力度,提升风险掌控能力
一、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及问题近几年来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领域不断延伸,效益也在不断增加.据WTO统计,我国服务贸易额已经从1982年的55.39亿美元上升到2009年的2870亿美元(按当年价).我国服务贸易的开放也已经超过了其他几个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逐步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开放领域包括《服务贸易总协定》12个服务大类中的10个,涉及共计160个小类中的100个.
2009年,我国服务贸易领域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7156家;服务业领域在利用外资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2009年服务业(含金融业)实际利用外资达385亿美元,占吸收外资总额的43%,比2004年的比重提高近1倍.
我国服务贸易的快速增长源于服务业的蓬勃发展.
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与整个贸易局势的发展不相匹配,存在着很多需要弥补的缺陷,表现较为显著的就是滞后性.另一方面,虽然我国发展服务贸易的实力不容忽视,但与服务贸易高度发达的其他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还存有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起步晚且管理滞后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扩大服务贸易进出口是我国近几年才提出来的一个发展战略,且服务贸易的规模也是近几年来才得以扩大的,然而美国和欧洲等国家早在二战后就已着手并大力发展.同时,我国在服务贸易的管理方面基本上采取垂直的管理方式,直接由商务主管部门和各级直属部门负责管理,很难真正地深入到企业内部,且容易造成分工不明确,政策不落实.此外,由于管理落后造成对服务业统计的不规范,对服务业的定义、统计范畴,以及划分标准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及国际惯例不一致等,都是阻碍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
(二)规模小且基础较差虽然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迅速,且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的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就已超过了我国货物贸易,但依然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比.另一方面,我国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仍然偏低,吸纳就业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截至2009年,我国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3.4%,吸纳就业人员26603万人,仅占三次产业全部就业人数比例的34.1%.
这一水平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工业化国家服务业增加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而且还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
服务业是发展服务贸易的坚实基础,服务业如果严重滞后必然会对服务贸易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由此可见,服务贸易作为我国出口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有很大的潜力有待开发.
(三)总体水平较低,出口结构不合理长期以来,我国服务贸易领域的主要支柱就在旅游、运输等传统服务领域,劳动密集型部门和资源禀赋优势部门等传统服务也占有一部分市场.而在全球贸易量最大的金融、保险、咨询等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服务行业,在我国还是薄弱环节,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四)发展速度较快导致国内立法滞后,法律法规不健全近几年来我国已先后颁布了《对外贸易法》、《商业银行法》、《海商法》、《广告法》等一系列关于服务贸易领域的法律法规,虽然国家已制定出这些法规,但在实际的-21-运用过程中这些法律法规相对比较抽象,缺乏操作性,且针对外国对于我国服务贸易的歧视性壁垒缺乏相应的保护措施,这必然会使我国企业利益受损.因而在我国服务贸易立法方面还有很多不足,需要完善.
(五)服务贸易行业人才匮乏从整体来看,在服务贸易的交易过程中,由于服务贸易的无形性,对于服务提供者的要求尤为严格.而我国在服务行业人员的教育与科技方面的投入相对较低,对服务贸易人才的培养重视不够,直接削弱了我国服务贸易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二、构建我国服务贸易促进体制的必要性
(一)完善我国服务贸易政策制度的必要商务部是我国服务贸易主要的协调和管理部门,然而国际服务贸易涉及的范围相对广泛,因而仅靠一个商务部门,难免会造成管理分散,服务行业之间各部门的职责模糊,服务业各有关部门的职责不明确等管理上的缺陷.而且中央和地方之间对于国际服务贸易之间的政策差异,也会导致地方在执行有关商务部门政策的偏差.
另外,在统计方面也不规范,在行业的划分标准方面不符合国际惯例的标准.因此迫切需要一个完善的服务贸易促进体制来推进服务贸易的发展.再者,我国政府在服务贸易的政策管理中,对教育、开发、研究的指导和投入方面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力度不够.对于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提高最主要的还是要依赖于相关产业的支持,我国在这方面仍然相对薄弱.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国力的日益强大,我国有能力增强科研方面的投入.与此同时,还应建立和完善相应的体制和措施.
(二)适应当今国际市场服务贸易发展趋势的必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巨大变动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力发展,各国政府对服务贸易的限制也在逐步放宽,企业和个人对于服务贸易的需求也在增加,这促使国际服务贸易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根据WTO《世界贸易报告2010》的公布数据,2005-2009年,国际服务贸易的年均增长率为7%,同期货物贸易年均增长率为4%,增速远高于货物贸易.同时,新型服务产业不断涌现,例如金融、保险、数据处理、技术服务、咨询服务等,它们的发展远远快于传统项目的服务贸易.这促使越来越多的劳动者从实物生产部门转移到服务生产部门中去,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内容越来越丰富.由于新兴服务业的兴起,使贸易结构也有了进一步的优化与调整,一直占据着世界服务贸易额60%左右的传统服务部门(如运输、旅游等)在发展中呈现出了下降的趋势,而新兴的服务部门(如通讯、保险、金融等)所占比重却在不断上升.
自从2001年11月10日我国正式加入WTO后,作为其重要成员,我国不但可以更大程度地享受其他国家和地区对服务贸易的最大程度的优惠与便利,而且可以促进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因而只有合理地构建和完善我国服务贸易促进体制,使与之相关的金融、外汇、财政、税务、商务管理和服务产业发展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协调统一,为我国各类服务企业提供有力支持,才能将我国加入WTO以后所获得的各项优惠及有利条件充分地发挥出来.
(三)完善政府管理职能的必要在经济全球化的驱动下,各国政府为了能在全球经济事务中占据重要一席,通过行使各种政府职能,例如宏观调控等政策手段,不断地推动服务贸易的发展.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实际上更多的是履行经济促进的职能.
这是由于在一个相对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下,法律与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都是由国家宏观经济部门,如财政、税收与货币等部门制定的,且这种宏观经济政策一旦制定便很少会对其进行调整和修改,而相应的市场管理则更多地需要市场监管部门来进行执行与监督,政府经济部门特别是有关地方政府经济部门更多时候则是为其提供一些相应的公共服务.
近年来我国的政府经济职能也在加速转变,在2005年初修订的《国务院工作规则》提出,国务院及各部门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全面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不但要我国的各级政府特别是地方经济管理部门更多、更全面地延伸到企业中去,还要制定促进经济政策、法律法规发展的政策,实施相应的宏观经济调控和市场管理.因而我国的商务主管部门和各级政府也应当将工作的重点更多投放到为企业提供更多便利和服务的商务促进服务中.
三、促进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促进相关行业协会的发展行业协会在整个服务贸易发展的进程中居于主导地位.其一,行业协会是服务贸易企业间和相关政府部门之间的桥梁,可以解决企业当下所面临的问题.其二,行业协会可以通过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加强和宣传服务贸易的品牌形象,进而提升行业的整体形象.因此,应当按照现行的市场机制和准则,加快培育出社会化、专业化的服务贸易行业协会,从而更好地发挥行业协会在企业与政府之间的连接作用.对于那些已经建立的行业协会,应当按照现行的规章制度和管理体制,制定并实施符合职业道德准则,推行行业诚信建设且完善行业管理约束机制,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与此同时,不能只着手于国内的建设,还应当与国外服务贸易管理协会紧密联系,深入行业调查,及时了解到国际市场上服务贸易的动态与走向,参与相关服务贸易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的研究.积极为国内服务贸易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紧密联系企业与政府,推动行业发展,提高行业的竞争力,帮助企业更好地步入国际市场.
(二)培养优秀的人才由于我国新兴服务业的不断涌现,新兴服务贸易的人才相对稀缺.因此,我国应加强对发展服务贸易所需的、各层次的、以及相应管理部门的人才培养和管理.大力培养和发展有利于服务贸易发展的专业型人才,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修养等,培养出熟悉国际服务贸易的人才.同时,还要适当地组织培训,让其熟悉有关服务贸易的法律法规,以提升国际服务贸易的竞争力.此外,企业自身也应当具备相应的创新能力,提高服务业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国内高校也应培养相关专业人才,为我国服务贸易发展不断输送新鲜血液.
(三)促进市场化机制的运作服务贸易促进体制的有效运营要以市场化为基础.为了更好地促进市场化机制,在促进服务体制的规划和资金方面主要由国家政府服务贸易管理部门负责,而运营操作方面则主要交由地方商务机构管理执行.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第一,向中小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例如信息咨询、市场调查、技术调查等服务项目.第二,向企业提供商业化服务,或者政府不提供,但在项目完成后由政府给予相应的评定.第三,建立合理的评估方式,以便于评估各类贸易促进服务.
(四)建立核心服务贸易中心管理体制由于国际服务贸易涉及的范围相对广泛,且管理模式一般由商务主管部门和直属地方部门直接管理,使得这种模式难免会因为管理多头、交叉、力量分散等促使各部门之间难以相互配合,以至于不能有效地发挥协调和管理优势.因而,这种管理模式必须转变,加强制度的建设,健全服务贸易的管理体制.有必要建立一个以商务部为核心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即由商务部负责服务贸易战略的制定、日常的管理、统计以及贸易促进和贸易救济等措施的管理工作,并负责协调各服务贸易主管部门之间的关系.对发生问题的服务贸易制定出合理的解决方式,使服务贸易的管理更加有效.同时,还应建立一些健全的服务行业组织协会,发挥其对服务市场的调节作用.
(五)完善现有服务贸易促进机构各地方商务部门的职能是大力开展与服务贸易相关的促进活动,提供贸易促进服务.商务部贸易发展局,发挥在境内外举办一些全国贸易类发展活动及服务贸易类相关信息的职能.中国贸促会及其分支机构及其地方分会、行业分会,应充分发挥其海外影响力,积极配合商务部门开展服务贸易促进工作.
(六)完善服务贸易相关立法由于服务业涉及范围广泛,例如运输业、交通业、保险业、教育等部门,涉及一个国家的基础结构,同时由于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因而还存在着服务贸易逆差的问题.所以,不但要大力发展我国服务业并推动进出口,还要对我国一些新兴服务业给与相应的保护.在不违背服务贸易总协定和WTO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加强相关立法工作,尽快建立和完善符合我国实际国情的服务贸易法律法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