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传媒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数字传媒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数字传媒范文1

从广义上角度而言,传媒行业可以分为移动媒体、传媒媒体以及网络媒体。如果将其进行细分传统媒体还可分成电影、书籍、报纸、电视、广播等;而网络媒体以电子商务、社交媒体、搜索引擎等为主;移动媒体则以微博、手机终端、PAD终端等多元化的形式划分。

二、数字技术视域下传媒文化产业的发展困境

(一)数字产品较少

在英国、美国、新加坡等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在文化产业方面早已有了深刻的认识,这些国家在发展国家经济时都将“文化创意立国”作为基础。如果将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这些发达国家进行比较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大多数传媒业都还延续着传统而单一的媒体形态,数字媒体技术、信息媒体时代还未真正的到来。例如我国电视、广播、网络、卫星等数字媒体技术并未实现全面的融合,虽然目前已经逐步实现了报网融合,但是其形式也是“新瓶装旧酒”经常出现传播信息重复,未实现全媒体传播的情况。

(二)市场相对不成熟

由于我国国民思想长期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在看待文化传媒产业时经常有偏见,加之我国传媒文化消费并未成为居民的自觉消费项目,这些情况都造成传媒文化市场不成熟。目前我国居民的主要消费还是以吃、穿、用为主,对传媒文化产品的消费热情低,这就对传媒文化产业结构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三)缺乏原创,数字资源不足

每个国家对文化产业的理解都有所不同,创新对于一个国家的文化产业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就我国目前的形式看,许多在国内大受欢迎的传媒文化产品都是模仿、引进或者抄袭国外的结果,例如电视栏目《中国达人秀》,网络游戏《魔兽世界》等。这使我国传媒产业出现缺乏创意的问题,并已经成为我国文化产品的一大缺陷。

(四)缺乏品牌效应

品牌对于传媒产业文化来说是品质和实力的象征,随着传媒产业突飞猛进的发展我国传媒产业定位不明确、品牌塑造能力差,这不仅影响了我国传媒产业的发展进程,而且使我国传媒产业失去了市场的保障。

(五)科技含量低下

传媒产业的发展与科学技术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不论是移动传媒、传统传媒或者网络传媒都需要在科学技术水平发展的基础上受到推动,而就我国目前传媒产业现状来看,传媒产业的基础设施不够齐全,在信息、网络、传播手段以及技术升级方面由于科技含量较低受到了限制,提高我国传媒产业的技术含量迫在眉睫。

三、数字技术视阈下传媒文化产业的发展困境之突破

(一)加强数字产品开发

要想使我国传媒产业中数字产品得到开发,首先应当改善传统单一的媒体形式,将电影、卫星、广播、报纸、电视、网络等多媒体形式进行深度的结合,从而搭建出信息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共享以及资源的相互配置;其次,我国传媒文化产业领域应当认识到数字技术是推动传媒文化产业的根本,所以,在发展过程中必须丰富传媒产业中的数字技术形态,并且拓宽数字技术的使用渠道,从而在总体规模上扩大数字技术的使用力度。

(二)积极进行变革

为了更好地解决我国传媒产业市场消费不成熟的情况,需要将旧的传媒产业体制进行改革,提倡并发展全新的传媒产业发展体制非常关键。例如传媒产业下报纸一般有时政类和非时政类构成,我国非时政类报纸经常由于未触及时政而得不到宣传和推广。面对这种情况就应当转变其管理体制,加大非时政类报纸的宣传和推广力度,从而改变传统的市场格局,使市场消费的整体理念得到转变,最终达到由“生存型、温饱型”市场向着“精神型、文化型”市场前进。

(三)加强创新

传媒产业走向世界的目的就是为了向世界传播国家的传统文化,我国作为拥有深厚传统文化根基的国家,在进行传媒产业创新时,可以将我国优秀的传统元素以及深厚的文化资源融入到传媒创作之中。例如将美国传媒产业作为借鉴,美国在制作电影《功夫熊猫》、《花木兰》时就将我国的民间故事以及国宝充分利用在其中,我国在开发新的传媒产品时也可以大量的发掘我国这些传统的文化,使传媒产业作品得到充实,也使我国文化得到传播和发扬。

(四)构建品牌效应

随着传媒产品不断丰富,首先应当重视传媒产品的品牌效应,明确开发出的传媒品牌在整个市场中的定位;其次,应当在数字技术的引领下不断提高传媒产品的技术水平,打造出品质一流、技术一流、形象一流的传媒产业产品;最后,以一流的产品作为基础在市场范围内为品牌塑造并且开拓出全新的市场,使我国的传媒产业品牌在世界范围内具有一席之地。

(五)强化网络生产,提升科技含量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提升传媒产业的技术含量迫在眉睫,要想突破其科技含量低的困境,首先应当在网络媒体以及移动平台方面进行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为传媒产业提供一个坚实的科技发展平台,使传媒产业也能走向科技产业化之路。

四、结束语

数字传媒范文2

关键词:数字传媒;档案信息;管理

数字传媒的大背景下,以手机、微博、微信为媒介的传播载体正在不断的蔓延,不仅冲击着以报纸为媒介的传统媒体传播结构,也刷新了人们在信息时代中的新闻信息传播方式。跟随数字媒体技术的持续发展,以及其在社会各方面的不断深入,档案信息管理的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能否认的是,数字传媒下的新兴媒介在信息传播中占据着明显的优势,并被广泛的应用在各个领域之中,而为了让档案信息管理工作得到更加有效的利用,档案部门在工作的开展中也越来越多的采用了新媒体。如今,数字传媒技术虽然在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中已经被应用,但依旧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而为了适应档案信息管理未来的工作需求,数字传播环境下,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开展还需要展开创新性的发展研究。

一、数字传媒下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足

档案信息管理中,很多单位对数字传媒技术的应用都存在着一种只要把档案资料输入到电脑中,就表示进入或完成信息化管理的误区,因此,在对数字传媒的具体应用中,人为观念所造成的影响非常严重,而针对数字传媒下各种传媒媒介(微信、微博、音频、视频等)的应用程度根本不足,以此阻碍着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良性发展。于此同时,部分领导对档案信息管理数字传媒工作的开展只是口头上比较重视,在具体的实际行动上却严重忽视,只有在使用的过程中才发现它的重要性,而在不需要的时候依旧将其放在次要的地位,对于档案管理本身也不是非常重视,这些落后的思想普遍存在于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中。

2.缺乏长远规划

虽然信息时代已经来临很久了,但是在档案管理的具体实施中,很多单位信息化工作的开展还是处于一种起步阶段,对于数字传播媒介的应用更是刚刚开始,尚未掌握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同时,对数字传媒下的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发展战略也缺乏一定的考虑,没有在档案信息化的推进过程中做好总体的规划工作。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即使档案管理工作已经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其中,已经对数字传播媒介进行了利用,但如果依旧固守着落后的体制、陈旧的模式,不去根据实际制定一套科学、完整的档案管理体制,这对数字传播媒介下档案信息化工作的有序发展是很不利的。

3.资源开发不足

长久以来,对于普通群众来讲,他们都无法获得利用档案的权利,或者说是缺乏一定的档案利用意识,只有部分人存在档案利用的行为。但是,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以数字传播媒介为载体的各种传播方式扩大了档案利用人群的规模,也进一步的满足了人们对档案的多元化需求,但是,从目前的情况分析,室藏档案的数字化加工力度依旧不大,固守原有管理模式的现象非常严重,在档案资源的开发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开发力度有所限制,因此导致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程度明显较低,甚至有些部门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尚处于备案状态,还没有展开具体的活动,这些情况的存在都导致档案无法在数字传媒中提供更加丰富的档案数据查询,也导致档案所具有的各项服务功能无法得到进一步的发挥。

二、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

1.档案信息数字化

数字媒体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在信息化的高度普及下,很多单位工作的开展都是依靠办公自动化系统来实现的,展开的是一种无纸化的办公模式,在这种环境下,档案的生成方式、存储方式、阅读方式等都发生了重大的变革。例如,在起草和签发文件、催办和文件归档工作的开展中,都对信息化的管理模式进行了有效的利用,档案文件中所包含的文书多是以数字化的形式而存在的,此时,档案就是以电子媒介的形态而存在的,不仅便于管理,还具有存储方便的优势,还能通过数字媒介来展开档案的收集、筛选、存数、使用等整个管理流程,由此可以发现,当前的档案信息管理工作呈现着一种数字化的发展趋势。

2.利用多样化

社会的进步促使档案管理的水平也在不断的提升,在逐渐丰富的工作环境下,档案的内容多种多样,一方面利用档案展开工作的人数和对象在不断的扩大,另一方面人们对档案利用的需求也在随之不断的增加。如今,在数字传媒的背景下,档案管理工作的进行将这一传统的利用方式打破了,通过数字传媒下的新闻媒介,以及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介,为人们档案的利用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性,而它的利用价值也发生了新的变化,逐渐的突破了单纯的参考、凭证等用途,逐渐的将档案所具有的知识性、休闲性展现出来,将它们的利用变为一种可能。

3.服务大众化

随着网络、手机、数字电视等新媒体形式的发展,以及在人们生活的广泛应用,由此衍生出了微博、微信等很多新兴的数字传媒形式,为档案服务利用的方式实现了创新。就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开展来讲,部分地方政府的规章中,已经在档案馆的信息管理文件中开放了档案服务工作的相关规定,甚至在智能手机还没出现的时代,就创造性的开通了手机短信查询档案和现行文件目录业务,档案利用和新媒体的接触由来已久。传统档案的利用是通过到档案馆查询实现的,但是通过数字传媒技术下的各种衍生物,这就实现了对档案随时利用的目的,将档案便捷利用的潜能激发了出来,促进了档案利用人群的多元化和规模化发展趋势。

三、数字媒体下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创新途径

1.以数字传播媒介为载体,展开档案宣传工作

数字传媒环境下,档案信息工作的开展需要从媒介传播的方式着手,并在适应这一传播方式的基础上展开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例如,在档案宣传管理活动中,除了开展传统的档案制度和业务培训讲座、开展档案知识竞赛、举办档案文化沙龙等宣传途径外,还可以和数字传播媒介紧密结合。以微博为例,作为一种新型的传播媒介,微博具有传播速度快、受众范围广、时效性强和交流互动效果好等优势,档案宣传工作中开通微博是占领媒体宣传的新要求,通过微博不仅能够对自身进行宣传,还能加强和公众的互动交流能力,对档案社会影响力的扩大非常有益。同时,通过微博这一传播平台,档案部门可以更加自由、灵活的更多的档案文化信息,将和档案相关的照片、视频等内容出来,通过微博上实现互动交流,参与到公众对档案的关注之中,以更好的适应当前人们对档案文化的需求。

2.增加数字媒体档案比重,拓展档案收集的广度

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档案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以书籍形式而存在的物体,音频、视频等逐渐成为档案的一部分,并占据着很大的比例,尤其体现在广播电视事业之中。在新的社会发展形式下,档案工作的完善和丰富需要对视频、音频等形式的档案做好收集工作,将反应企业、学校、公共档案馆特色改革发展实践中的讲话录像、活动录像、会议录像,以及在广播和新闻上的报道等其他的多媒体素材纳入到档案的收集范围之中。当然,这些档案收集工作的进行是建立在数字传媒基础之上的,视频、音频以摄像机、数码相机、手机为主要载体,各种活动、会议中所呈现的一些细节都需要详细录入。原本,单纯依靠这些载体是很难实现这一收集目标的,但媒体环境的变化和数字传媒技术的进步都为这些动态档案的收集提供了支持,使档案收集的类别和内容更加的丰富、广泛,而档案的记录者和收集者也可能是身边的每一个人,有效的拓展了档案资源的收集渠道,增加了新媒体档案的比重。

3.紧抓媒介技术升级契机,拓宽档案利用形式

目前,面对数字传媒这一发展环境,档案服务工作的开展在任何一个环境下都需要由“主动服务”向“被动服务”,由“单一服务”向“立体服务”转变,而档案管理部门更需要和其他相关部门一起展开档案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改革进展。在这个需求下,档案部门可以和相关的职能部门通过数字媒介,整合相关的社会制作力量,构建一个专业化的制作团队共同编辑一个网络版的《档案通讯》,将单位在发展进程中的各项决策内容、依据、发展历史、政策导向等情况,通过计算机办公系统,或者借助微博、微信等信息传播媒介,将相关内容发送给各个职能部门和领导人员,给予他们决策性的参考意见。当然,对于能力比较高的单位,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开展还有更好的拓宽渠道,可通过网络平台、移动电视等展开全方位的升级活动,让公众通过这些传媒来了解档案、促使档案工作能够更好的服务于大众。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数字传媒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各种新兴的传播媒介正在不断的扩大,作用也在不断的凸显,这一发展环境对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开展来讲,不仅是一个机遇,也是一种挑战。因此,面对档案信息管理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档案工作的开展需要尽快的实现和办公自动化的对接,更需要将新兴媒介应用其中,给予足够的重视,这样才能更好的拓宽档案信息管理的渠道,收集更多的档案信息,将档案的作用最大化的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朱晓杰.数字时代高校档案管理创新研究——以河南信息统计职业学院为例[J].档案管理,2018(06)

[2]李天凤.数字信息化背景下医院档案管理的创新措施[J].中国卫生产业,2019(02)

数字传媒范文3

关键词:数字多媒体;传播形式;平面设计;影响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自己周围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空间的要求越来越高。数字多媒体传媒形式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形式,以独特的视觉手段、高科技含量,时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对平面广告设计的影响也非常巨大,不仅让原本比较平庸的平面设计变得更加富有活力,而且进一步丰富了平面设计的表现空间,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然而与传统平面设计相比,数字多媒体时代下的平面设计要想更好地发展,要走的路还有很多。因此设计师必须充分了解数字多媒体传媒时代下平面设计的特点及数字多媒体传媒形式对平面设计的影响。

1数字多媒体传媒形式下平面设计的特点

数字多媒体传媒形式是以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型传媒技术。其目的是通过建立数字网络设备的方式,给各个传统的设计形式提供一个全新的设计平台。在这样一个平台下的平面设计具有以下特点:

1.1传播速度更快速

任何一件平面设计作品,其设计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传递信息,只是信息品种和形式存在较大的差异。然而传统的平面设计在传播速度方面相对较慢,一般来说都是具有极强的地域性的。即使再有名的设计师设计出来的作品,也只能在当地进行流通,要想让其他地域的人们了解这一作品,必须通过作品运输和展览的方式才能实现。而数字多媒体传媒形式下的平面设计作品由于主要是通过电脑和互联网的方式进行传播,其传播速度之快是任何其他方式所不能比拟的。

1.2技术实现更简单

在传统的平面设计制作过程中,其主要制作的媒介是纸张,不论设计师有什么样的想法,只能通过在纸张这样一种二维的平面内进行设计和制作,且很难实现各种高超的效果。因此很多情况下平面设计都需要一些基础功极为扎实、绘画能力极强的设计师才能设计出一些更好的设计作品。相反对于一些有想法、有创新能力却没有扎实的绘画功底的人来说,要想设计出一件优秀的平面设计作品,其难度是非常高的。而在数字多媒体传媒的新技术之下,很多技术的实现变得更加简单,设计师只要有自己的想法,多少掌握一些基础的计算机设计软件,就能很简单地设计出一件精美的平面设计作品,这对平面广告设计的发展来说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广告设计作品的种类。

1.3视觉效果更丰富

传统的平面设计不仅对设计师的技术有很大的要求,而且对设计工具及材料的要求也非常高。一般来说广告设计的工具主要是各种画笔,比如毛笔、钢笔、笔刷等工具,其他的工具尽管也可以使用,但对设计师来说是非常大的挑战。而数字多媒体时代下的平面设计在设计工具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进,人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很简单地实现既定的效果。比如在Photoshop软件中,设计师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滤镜效果轻松地实现各种艺术形式,既能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又能丰富画面效果,因此是非常有效的一种设计方式。通过这种方式进行设计,作品的视觉效果会更加突出。

2数字多媒体时代下平面设计作品表现形式的转变

既然数字多媒体时代下的平面设计作品有如此多的变化,因此在设计过程中,我们更需要把握这一时代下设计作品的表现形式。

2.1跨媒体传播方面的表现形式

媒体又称为媒介,是艺术作品的主要传递方式。在传统的平面设计作品中主要是通过纸张和各种平面媒介实现传播的。而在数字多媒体时代下则更多呈现出一种跨媒体的传播方式。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数字化传播媒体传播形式有了很大的变化,不仅传统的电视传播、摄影传播、报纸传播依旧存在,同时出现更多形式的传播途径,比如网络传播、VR传播、3D传播、虚拟传播等。这些不同的传播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平面设计的形式,为了满足不同传播媒体的具体要求,平面设计在制作过程中也有一定的变化。比如网络传播不仅要实现高清还应保证传播图片的大小等;其次尽管跨媒体平台中的多数媒体传播所覆盖的范围存在较大的差异,但这些媒体之间的覆盖范围还是存在一定的交叉情况。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我们进行平面设计作品的传播过程中,受众者对于该设计作品的感受次数就会逐渐增多。而当人们不断观看同样一件设计作品的次数增多时,读者对于该作品的记忆就会逐渐提升。

2.2人性化传播的表现形式

数字多媒体时代下的平面设计作品的形式具有很强的人性化特点。不同人对于平面设计作品的需求是不一样的,为此在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不同人的不同需求进行合理的设计。这一点在传统的平面设计过程中是很难实现的,设计师要想实现这一点,必须通过设计多幅不同主题的作品才能实现。而在数字多媒体的平台上的平面设计则可以很简单地实现这一目标。首先,数字化时代下的平面设计具有可变性,不同时间段、不同需求下的平面设计都可以随时发生变化。以肯德基快餐店为例,肯德基根据不同时间段的人群往往会推出不同类型的食品。比如早餐的主要形式是豆浆、油条、饭团等食品,而到了中午和晚上,则主打各种汉堡、薯条等西餐,而到了凌晨,则更多的是以咖啡、牛奶、小吃为主的食品。基于不同时间段的不同食品的广告,与传统广告的罗列方式相比(即将所有食物并列在一张纸上),在数字多媒体时代下的传播方式变得更加富有人性化,商店的电子屏上会根据不同时间段自动显示出不同的食品,保证顾客随时都能了解到即时的食品销售信息,从而更好地满足人们的不同心理需求。这就是人性化传播方式的最好表现。

3数字多媒体传播形式对平面设计的影响分析

通过上面的论述我们不难发现,数字多媒体传播形式下的平面设计有了很大的变化,下面将对数字多媒体传播形式对平面设计的影响进行详细的分析,通过分析更好地探索平面设计发展的新途径。一般来说,数字多媒体传播形式对平面设计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设计创作和传播方式两个方面。

3.1改变平面设计的传统创作方式

数字多媒体传播形式对平面设计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平面设计的创作方式上的改变。不同形式的平面设计作品在设计过程中有不同的创作方式,在传统的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往往会受到材料、媒介的影响,但数字多媒体时代下的平面设计创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提升,各类数字化的软件功能也在不断实现,原本平面设计中比较难以实现的效果,比如渐变、高像素、抽象化、曝光等技术,现在在数字化电脑软件上可以轻松地实现。不仅如此,当设计师制作出一种比较独特的设计效果时,比如各种笔触、特效,可以通过保存的方式将其永久地记录下来。当设计师再次需要使用的时候,只需要从电脑中将其调入到软件之中,即可轻松地实现再次使用,因此相比较而言,数字多媒体时代下的创作显得更加轻松和省时。当一件作品被设计出来以后,不仅需要反复修改,更需要其他受众参与到其中,共同努力帮助改进。在数字多媒体时代,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影响下,设计师只需要将作品上传到网络上,就可以让其他网友通过电脑感受设计作品中的各种不同的视觉形式,同时可以通过互动的方式给出各种意见和见解。通过这种方式进行交互,设计师可以有选择地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反复的修改,从而最终达到既定的视觉效果。在传统的平面设计作品被创作出来之后,平面设计工作基本结束了,设计师很难再从别的角度对其进行检测和再次设计,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设计师的二度创作和设计。然而在数字化多媒体时代下,设计师身边的工具有了很大的提升,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各种3D器械、数字化电脑等工具都可以让设计师将自己设计好的作品轻松地实现再设计。设计师可以利用这些器材将自己设计好的作品由平面转换为立体,并产生各种其他形式的艺术效果,既能很好地检验自己的设计想法,又能再度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设计,因此是非常有效的一种创作方式。在传统的平面设计创作过程中,设计师的创作流程往往是“收集素材→绘制草图→反复修改→收集素材→反复修改→定型→上色→成稿”,在这样一个创作过程中,设计师只有两次收集素材和修改的机会,因此设计师必须反复斟酌其搜索的内容。而一旦设计师确定了最终设计方案,就很难再对其进行大幅度的调整。即使当设计快结束时发现一个更好的素材,也很难将其放置在作品中;而数字多媒体平台下的设计创作变得更加富有人性化,设计师的创作流程可以分为两步同时进行,第一步是“反复收集素材”,第二步是“构思→创作→绘制草图→反复修改→定稿→加入新元素→成型”,在这两个环节中,由于计算机允许设计师反复修改设计图,因此设计师可以随时“反复收集素材”并将喜欢的素材应用到设计作品中,这时的设计素材将永久不会过时。

3.2提升设计师与用户之间的互动强度

数字多媒体传播形式对平面设计的另外一个影响方面是对其交互方式的影响。所谓交互指的是使用者与设计者之间的相互交流。这种交流不仅表现在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与客户之间的交流,更表现在当设计制作完成以后设计师与客户之间的交流。在进行交互过程中,由于受到多媒体技术的影响,平面设计的交互方式变得更加富有个性化。下面就对这种交互方式以及影响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数字多媒体传播形式最大的特点就是提升了线上互动和线下留言的互动方式,用户可以在这样的一个平台中自由地发表各种言论。用户对于自己看到的东西有任何的感受都可以以各种方式表达出来,而作为设计师要想了解观众对自己设计作品的观点,只需要通过将设计作品上传至网上就可以轻松获取人们的点评。这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设计师的工作效率,使得设计师可以更快捷地获取读者的心理需求。比如目前非常火爆的威客网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威客网是这样一种网站,通过需求者在晚上上传任务,设计师在网上寻找任务并制作设计的方式来实现平面设计的互动。当一位设计师在网上找到自己喜欢的任务时,可以将这个任务接下来,然后进行设计与制作,当设计结束以后,设计师可以将自己的作品上传至网上。用户布置的一个设计任务可以由若干个设计师同时接任务,最终用户可以在上传的任务中选择一个最喜欢的作品给予采纳,同时还可以与其进行沟通让设计师对作品进行深入的改良,当用户最终满意之后,需要给这位设计师支付一定的报酬。在这样的一个威客任务的环节之中,设计师与用户之间其实就是一种很好的互动方式。首先用户布置设计任务,设计师选择设计任务其实就是第一层的互动。而当众多设计师制作好作品,用户对作品进行选择的时候是整个设计的第二次互动,最终用户与选择好的设计师之间的交流与修改是最后一层互动。正是有了这几层互动才最终将一幅令人满意的设计作品制作出来。这就是多媒体传播时代对平面设计的影响。

3.3利用数字特效增加视觉冲击

在平面设计作品之中,艺术特效的制作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数字化多媒体传播形式之下的平面设计,要想更好地吸引人的眼球,必须将画面制作得更加富有冲击感。因此设计师必须灵活掌握提升画面视觉冲击感的方法。一般来说设计师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提升画面的视觉冲击效果:画面的对比关系,比如色调的对比、冷暖色的对比,形状大小的对比,前后物体之间的对比等,设计师都需要将其更加灵活地运用在设计作品之上,才能更好地提升画面的视觉冲击效果。比如目前很多体育赛事之前不同球队都会根据自己球队的具体情况设计对应的平面设计稿件,这些设计稿件大多制作得非常霸气,强烈的色彩对比、丰富的表现技法、深刻的内涵,这些特效都是通过数字多媒体技术的特效性形成的,因此具有很强的视觉艺术效果。特别是当即将开展一场巅峰对决的比赛时,设计师在制作过程中往往喜欢通过一些设计特效来实现这种独特的艺术效果。当设计师使用这些方式进行设计的时候,才能让整个设计作品变得更加富有艺术情调。

4总结

总之,随着数字多媒体技术的不断提升,其对平面设计的影响力度也在不断提升。数字多媒体下的平面设计具有传播速度更快、技术实现更简单、视觉效果更丰富等特点。这使得设计师在进行设计过程中有更多的余地进行合理的设计,也有助于设计师制作出更多精美的平面广告设计作品。一般来说,数字多媒体技术对平面设计的影响范围是非常大的,但主要的影响方向有三个:一个是设计师的创作方面,一个是对设计作品的交互方面,最后一个是设计作品。传统的平面设计在创作过程中会受到各种技术、特效、器材的影响,因此各种设计具有一定的时效性,一旦设计作品成型,将不能再次修改和再创作,而数字化时代下的平面设计则可以反复修改及再次创作。为了更好地适应数字化多媒体技术这一背景下的平面设计特点,作为设计师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努力,首先应该使用数字平台存储更多素材,通过不断积累提升自身能力,这样才能保证设计过程中更好地提升工作效率;掌握数字软件提升自身技能,灵活掌握各种技能才能更好地提升设计的视觉效果;利用数字特效增加视觉冲击,使画面变得更加富有观赏性。

参考文献:

[1]侯金雨.数字多媒体传播形式对平面设计的影响[J].科技展望,2016(05):305.

数字传媒范文4

在罗伯茨公司面前,武尔坎又在哪里?在避雷针面前,丘比特又在哪里?在动产信用公司面前,海尔梅斯又在哪里?……阿基里斯能够同火药和弹丸并存吗?或者,《伊利亚特》能够同活字盘甚至印刷机并存吗?随着印刷机的出现,歌谣、传说和诗神缪斯岂不是必然要绝迹,因而史诗的必要条件岂不是要消失吗?———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马克思认为,借助想象支配自然力和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的希腊神话,是随着自然力的实际上被支配而渐渐消失的。过去大多数人只看到马克思的这个发现与他将文艺看作由社会存在决定的社会意识的观点相一致,却很少有人关注这个话题实际上隐含着另外一个重要思想,即科学技术对文学艺术的影响。技术性对于文学艺术的介入就像商品性对文学艺术的介入一样,在摧毁和瓦解传统文艺观念的同时,又以无法拒绝的“机枪发射”般的强硬方式和难以觉察的“细菌入侵”般的“温和”方式向人们移植、注射或灌输新的观念。比如,什么是期刊?过去我们说期刊是定期或不定期刊载文章、图片、歌谱的出版物。如今这种传统的说法已经过时了。电子期刊完全改写了这一概念。事实上,电子出版物的飞速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崛起,使得人们很难用固定的词语来界定正在脱胎换骨的期刊。从编辑、作者到读者,运作、创作和鉴赏的方式已从根本上发生了变化。在网上,“编辑死了”,读者办起了“自己的”刊物,人们还来不及想想这对传统期刊来说意味着什么,新的情况又出现了,而下一步究竟会发生什么样的奇迹,谁也无法预料。

电子书刊已走进现代生活的各个领域,并登上跨世纪的科学文化舞台。这种充分体现信息技术成就的新媒体,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经济效益,正在深刻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电子书刊的诞生,是社会走向“无纸信息系统”的重要一步,为人类文明揭开了新的一页。我们看到,在电子出版物和网络中,书籍、期刊和单篇作品的界限已经变得越来越模糊,新媒介王国的秩序和权威将随时受到新技术的挑战。当代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为电子书刊的应用提供着日新月异的发展条件。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突破、视频音频实时处理的进展和大容量光纤网的出现,提供了可传输多媒体信息的高速网络,使得电子书刊在与纸张书刊争夺的过程中越来越显示出无穷的神威。有资料表明,近十年来,世界电子书刊的种类每年都在成倍地增长。最新的统计数据表明,不少经典书刊的电子版本在数量上直追传统版本,某些辞书的电子版甚至超过了传统的纸印版本数。国外有的专家大胆预言,在最近几年内,电子出版物可望全部代替历史悠久的纸张出版物。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电子书刊在不久的将来完全有可能代替老态龙钟的纸媒书刊。传统的纸媒书刊是造纸术、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术广泛应用的结果,在电子传媒诞生以前,书刊可以说是最有效的信息媒体。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印刷型媒体是功不可没的。

然而,为什么纸媒书刊在知识爆炸的信息社会,昔日风光不再,处境日趋尴尬呢?我们只要看看其空间成本、运输成本及查询效率,就不难发现“纸媒帝国”日薄西山的原因。与纸媒书刊相比,电子书刊体积小、容量大、易于保存和复制,并融合了多种媒体的优势,且不限于对原有功能的简单延伸和扩大,而是对原有方式的更新和飞跃。电子书刊不受印刷数量的束缚,能缩短出版周期,降低成本。电子书刊存储量大而又便于检索,因此在工具类读物方面大有可为。电子书刊可供读者进行点状查询,与电脑随机读取的观念不谋而合。有研究者发现,自1985年第一种只读光盘图书发行以来,电子书刊几乎全部用于参考工具书方面,如字典、索引、书目、百科全书与全文资料。它们完全是以一种具有随机读取功能的书籍形态风靡于世的。电子书刊易于保存和不失真的特性,使它必然涉足于具有珍藏价值的经典著作。阅读声像俱全、图文并茂的电子书刊,要比单纯阅读枯燥的文字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因此,文艺期刊如果有了电子媒介的介入,就能更充分地激发读者的审美情趣,从而使读者在文艺接受过程中获得更完美的艺术享受。如人民出版社近年出版的《中国古典文学》光盘,融音乐、绘画、摄影和名家诵读为一体,其艺术效果在传统纸媒书籍的基础上向前跨越了前人无法想象的一大步。

作为信息存储与检索技术的后起之秀,电子书刊的主动性、兼容性、多样性、参与性、先进性、随意性、科学性和当代性等等特征,使其必然在几乎所有方面都有理由取代印刷型出版物。70年代,电子书刊在美国兴起,80年代中期开始进入我国。经过近20年的开发拓展,软盘类电子书刊在我国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在技术上直追西方发达国家,在规模上直逼美国和日本。资料表明,80年代末,我国就出版过各类软件600多种,销售量超过6万套。90年代中期,国产只读光盘迅速推向市场,电子出版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30余家出版单位制作了上百种只读光盘,形成了初步的规模。1994年全球出版的光盘已达5000余种,比1989年增长了近10倍。如今,世界电子图书出版的重点,已从简单的光盘产品移到开发集文字、图像、声音和动画于一体的多媒体出版物上。进入21世纪,电子图书将以更大的威力、更猛的势头和无与伦比的优越性在销售市场上独领风骚。多媒体的出现,把计算机的人机对话功能和光盘的超大容量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电子书刊的参与性和典籍性在技术上又有新的突破。在一张与音碟同样大小的只读光盘上,可载有相当于3亿汉字的信息量,比软盘高出几百倍,文字、声音、动画和图像等尽揽其中。在北京2000年的春季书市上,复旦大学出版社出品的《英文世界名著1000种》(一碟装),所选1003部英文世界名著,采用TXT/HTML格式制作,兼容所有工具软件,用TTS软件可实现所有著作的分句、分段或全文朗读。这些名著包括文学经典629部,学术名著174部,英译世界名著137部。其中文学经典囊括了但丁、莎士比亚、巴尔扎克、雨果、雪莱、拜伦、狄更斯、哈代等文学巨匠的几乎所有的作品,而其售价却便宜得让人大吃一惊:1003部经典名著仅售12元!书籍先走一步,期刊当然也不甘落后。目前,不少期刊(如《文艺研究》、《读书》、《读者》等)已将创刊以来的所有内容合制成一张或两张光盘,使过期期刊又重新焕发了新的光彩。

电子书刊的内容除了有著作文本之外,还包含由计算机自动编成的各种索引和情报检索软件,有对文本进行单项检索或多项检索的功能。借助于这种索引和检索软件,电子书刊可以按照用户的要求,对著作中各个知识项进行抽取、排序和重新组合,让那些散见于各章节的知识项从逻辑上得到集中。著作中的任何一个词都可以由计算机检索出来,所检索到的文本段落,可根据用户的要求随意输出,即在计算机屏幕上加以显示,或用打印机打印出来,亦可由计算机对其进行套录,将检索结果以机读信息的形式记录到软件盘或光盘上。因此,电子书刊的文本成为读者可以随意支配的具有全文检索功能的“智能载体”,对于读者,它仿佛是一个善解人意的老师,能猜透读者的心思,看出读者的疑惑,何必“心有灵犀”,只需“鼠标一点”,读者的所思所想就立即呈现在屏幕前。与纸媒书刊相比,电子书刊拥有无限广阔的开发前景。实际上,电子期刊应用于艺术生产,已经从本质上改变了文艺的传播方式和消费方式。作为多媒体技术与文学艺术等多学科完美结合及影响最大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电子书刊与其他音像制品一样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开拓和探索,在对历史、现实和未来的想象领域促成了前所未有的融合。电子书刊的制作与出版的过程,汇集了文字编辑、美术设计者、软件工程师、电脑专家及出版业工作者等各方人士。在此之前,以上行业绝不可能有如此紧密的组合与协作[1]。#p#分页标题#e#

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基础设施的日臻完善,使Internet得以从实验室和科技界延伸至寻常百姓家,尤其是近年来多媒体技术的加入,使远距离教学、远距离医疗、远程会议、远程工作等都已成现实。随着电脑和网络的普及,走进网络天地的电子报刊正成几何级数激增,互联网络上的电子报刊几乎将接受者的范围推广到了无限,以信息和网络为基础的网络出版物,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制作和发行,大大改变了传统出版物的机械刻板而又浪费无度的落后运作方式,甚至可以说,电子出版物已经将传统“出版”的“以版为本”变成了“无版出版”,因为它具有“无限制修改”的特点,原版的权威性遭到了无情的贬黜。毫无疑问,网络出版在上一代电子出版物的基础上又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传统的出版物和以软盘、光盘为载体的电子出版物,其发行渠道基本是单向的,极受时空限制,发行对象不广泛,信息聚焦效应差,读者查询检索困难,文件转换操作效率低。而网络上的信息载体几乎是“无所不在、无所不包”的。比起传统报刊,它们极大地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在网络联系你我他的时代,“碧落黄泉皆有尽,人间不再有天涯”。最为不同寻常的是,网络出版物具有传统报刊不具备的超强信息检索功能。据统计,全世界有数千种报刊上了互联网络。在网络上公开发行的著名报刊,如美国的《纽约时报》和《新闻周刊》,英国的《卫报》和《每日电讯报》等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欢迎,在全世界产生的影响是过去任何报刊书籍都无法望其项背的。我国的主要报纸大都已经上网或即将上网,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日报》、《文汇报》、《中国青年报》、《南方日报》、《香港大公报》、《环球时报》、《市场报》等等,都在网络上拥有无数的热心读者。期刊也不例外,如今上网的中文期刊已远不止《微电脑世界》、《今日电子》等专业读物,形形色色的期刊报纸正铺天盖地地在无边的网络世界跑马圈地。“无纸阅读”已经成了一种充满诱惑力的新时尚。网上的文学期刊真可谓雨后春笋,文学网站发展得“比癌细胞的增生还要快”(昆德拉语),人们从lNTERNET网上可以直接阅读到数以千计的中文文学刊物和报纸的副刊。如爱好文学的网上读者耳熟能详的“全景中文小说大全”就是较早提供文学作品目录的网站之一;“新语丝”作为最有影响的中文文史资料库之一,设有“鲁迅家页”等极有特色的文学栏目;“网上书苑”是文化艺术出版社建立的网站,其中收录了大量精彩的文学作品;“清韵书院”则是纯人文主题的、内容比较深刻的中文网站;“中文大观”更是包罗万象,文学、音乐、影视、风景、游戏、论坛一应俱全;“星伴文院”中的小说、散文、诗歌、个人专集以及“茶屋精品”深受欢迎;“常青藤”、“书香门第”、“竹露荷风”等网站,为文学爱好者建造了一个个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宝库。更有甚者,连《肉蒲团》之类的所谓“禁书”,也被某些网站列为期刊栏目逐章刊载,著名的“搜狐”网则来得更为干脆:在古典小说栏目中赫然排列着《金瓶梅》的多种珍稀版本。实际上,网络书刊实行的是一种“无版的出版”,所谓的“网上期刊”实际上也是一种“无期期刊”,因为,它对作者和读者来说几乎都没有时间的限制。

纵观期刊作为媒体的发展,我们不难看出,它从诞生之日起,就是思想感情交流和社会信息传播的主要手段和方式。随着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思想跟信息的存储和交换的方式及方法变得日益精确、快速和高效,作为媒体的期刊,其社会功用和存在方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里,高科技为人类文化的创造和传承不断改造出更新更好的工具和媒介,从纸媒到光盘再到网络,每一次飞跃都可以说是科技发展的结果。全新的电子期刊为期刊业营造出一个全新的创造空间与市场空间,虽然,从作者、编辑到读者,从作品的制作加工到传播上市,一切还在探索的过程中,但是,电子期刊已经确立了在思想情感交流和知识信息传播方面的重要地位,已被认为是当今世界最完美的信息媒体之一。

然而,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且不说电子出版物仍然有诸多显而易见的不足,即使是仍然在震撼着整个世界的网络出版,也绝不是一无瑕疵。有学者认为,“网络虽然以其丰富的资源和不同平台上信息的快速传递为人们带来好处,但也存在着一些弊端:世界范围内的网络管理还未制订出公认的国际法规;计算机互联网四通八达,在某处被禁止上网的信息可以随便地再上网;入网的用户可以随意地调用网络中传输的文字或图像信息,其过程完全匿名,无需登记,管理系统极难对接受者进行控制和检查等等。因此,如何控制出版物中存在的黄色信息及禁书的发行,如何恰当地收费,如何搞好在网络下出版物的知识产权保护等等,都是出版的网络化必须面对的问题”[2]。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出现的书籍的网络出版。由于网上出版的安全性问题、版权问题、收费问题等尚未得到完全的解决,长篇小说《钥匙》一书的出版商刘方采取了一个特别的方法,将该小说通过瀛海威时空系统在网络上发行。他仅将全书20章(45万字)中的第一章发行在网上,原因是如何付费的问题目前国内还无法解决。按国际通行做法,付版权费的应该是“网主”。但如何付费?该付多少?目前尚无可操作的法规,现行的《著作权法》也没有与之相配套的章节。因而,此次出版商与“网主”瀛海威公司双方采取了一种协商互利的方法:出版商免费使用该网最醒目的“主页”空间,以文学作品的加盟来增加该网对用户的吸引力,而“网主”则因只在网络上“出版”部分章节,客观上有为出版商做广告宣传的作用,因而也不向出版商付费。而最为可喜的是,通过网络发行,出版商收到了许多读者的反馈,有的甚至用电脑按自已的理解来修改原作[2]。值得说明的是,将传统的传媒书刊原样搬到计算机屏幕上并不代表电子书刊的本质,充满无限生机的声像化才代表着电子媒介的发展方向。

数字传媒范文5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旅游文化传播

数字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已经深入影响了艺术文化的传播,所以旅游业要想得到长远发展,必须依靠数字媒体获得更加长久的生命力,从而将当地的旅游文化传播得更加广阔和深入。两者的有机结合,呈现出了一种新的艺术形态,文化和技术之间的相互影响,在以互联网和计算机为媒介的形态下,呈现在广大人民群众的视野中,从此旅游业的发展有了更多新的机会和方向。

一、数字媒体艺术和旅游文化传播的内容

(一)数字媒体艺术的阐述

数字媒体艺术就是在听觉、视觉和触觉上等多方面的艺术表现用计算机、数字科技和现代传媒技术相结合的方式表达出来,形成了一种新型的、符合现代审美理念的艺术形式。它包含了计算机专业知识、传媒知识以及艺术表达等领域,在其文化艺术的传播过程中,利用计算机来进行设计和制作,利用媒体、网络进行推广和传播。它与传统艺术相比,优势是利用了数字媒体的相关工具,在艺术的表达方式上,更加丰富和全面,为艺术赋予了更多人性化的特性。数字媒体拥有独特的创作工具,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能够为这种艺术的创作提供更加丰富的手段,从整体上提高了艺术的水平。还能实现受众的互动,具有较强的交互功能。数字媒体艺术集合了声、图、文等多种语言,再通过数字的处理,以多样化的方式呈现出来,更能让人们接受。只要是可以使用媒体信息技术的用户,都可以对艺术进行传播,还能自行的创作和修改,受众的主动性也更加突出,可以为旅游文化的传播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和方向[1]。

(二)旅游文化传播的阐述

当前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体现了文化的传播越来越流行,人们在精神品质上的追求更加全面。许多旅游城市通过对文化的整合来发展旅游业,比如常州以生态美食、传统文化、城市之星等特点来作为其旅游文化的传播中心,通过丰富的文旅节日来加强社会对常州旅游城市的关注度。可以说,脱离了文化的旅游业是无法得到长远发展的,只有将两者紧密的联合起来,才能实现共同的发展和延续。所以,在旅游发展的道路上,对文化的传播是必然策略,比如常州市在宣传旅游景点时,就以设计“文化旅游节”为主要的方式,通过文化来促进旅游,利用旅游来彰显本地的文化,对常州的独特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了深入探索,提高游客的参与度,从而打造独一无二的旅游城市[2]。

二、数字媒体艺术对旅游文化传播的作用

(一)丰富了传播形式

由于数字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加入,数字媒体艺术的视觉设计、听觉设计等都有了更加充足的使用资源,在表现方式上也将更加的丰富。所以,在对文化的表达形式上更加有说服力,能够通过文字、图像以及影视短片等形式来进行传播,从听觉和视觉上来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比如常州市在对东方盐湖进行旅游文化的宣传时,就以江南神奇山镇为中心为其制作了景区的风光短片,从整体格局、细节文化等方面向人们呈现了精彩纷呈的山镇文化。实际上,这也是一种提升旅游文化参与性的表现,通过数字媒体艺术,结合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将旅游文化以更加独特的、丰富的、人性化的方式进行传播,人们可以在享受舒适的视觉盛宴的同时,自主的接受旅游文化。

(二)受众角色更加的主动化

传统的旅游文化是以文字形式承载在报纸、杂质等介质上,后来可以依靠电视广播等媒体来进行传播,受众大多都是被动地去获取信息,而自主选择传播的权利还没有实现。当下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改变了这种现状,受众的主体性强烈地体现出来,人们可以自由地对青睐的旅游文化信息进行传播甚至改编,能够通过个人的设计实现文化的传播,同时旅游信息的内容也更加丰富和真实。比如常州市就创建了常州旅游文化官方网站和微博,人们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查阅到常州市的旅游胜地,了解当地的文化发展和文明历史,还可以通过微博的互动实现文化的传播和推广,扩宽了旅游文化的传播范围,推动了常州向旅游城市之星的更好发展。

(三)加强了传播效果

数字媒体艺术的环境之下,旅游文化的传播形式、方法、内容等都在朝丰富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生动有趣的信息,使大众可以通过网络媒体的观看实现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同身受,对其更加深入地理解旅游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这种传播方式也在利用其充足的资源营造了更加具有吸引力的旅游城市和文化内容,极大地提高了人们对旅游的渴望。同时,数字媒体利用网络为载体,可以无限地使用网络资源,随时随地为人们呈现出大量的旅游信息,增强了人们对旅游的选择性,又打破了空间时间的限制,扩大了信息传播的地域范围,延长了传播的时期。更重要的是,利用数字技术对旅游城市的文化进行设计,赋予了其更多的传承性,提高了旅游城市的人文内涵和吸引力,使原本处于静态的山区、景点和风景以活泼生动的形象呈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加深了人们对旅游文化的感知,同时也提升了文化的美感和内涵。

(四)突破了旅游文化传播的时空性

数字媒体艺术是在网络技术的发展之下形成的,所以它也具备了虚拟性的特征,利用本身存在的旅游文化,通过一些素材的加入,将其整合成更加适合传播的文化形式。所以当旅游文化以数字媒体的形式呈现出来时,也具备了虚拟性,但是其传播已经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常只需要对旅游景点进行实地拍摄,拍摄一些宣传的视频,再利用有效的文化素材,将所有的资源整合成数据,并有目的性地进行编辑,完成以后就能够直接输送到终端设备中,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来了解旅游信息,感知旅游文化。数字媒体艺术为旅游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更加优越的条件,也提高了文化传播的效率和质量,在宣传的方式上,也出现了更多新的工具,比如当下的电子地图导航上会为人们推送相关的景点,一些旅游爱好者可以通过自己的各种网络平台为旅游城市做宣传。另外,数字媒体艺术可以将不同地方的文化特色整合到一种宣传渠道上,观众可以在观看同一种文化内容时,了解到不同类型、不同地区的旅游文化,可以自主的选择感兴趣信息。比如在做常州市美食节目时,以常州的历史发展和文化风俗为背景,在人们了解到更多美食文化时,也能对常州的其他文化全面地进行了解[4]。

三、数字媒体艺术下的旅游文化表现形式

(一)数字影视

当前各旅游城市、景点在进行文化宣传时,首要选择的就是影视方式,这种数字影视是当下旅游文化传播中最受欢迎的形式,也是数字媒体艺术中应用的最广泛的方式。数字影视的优点就是可以为受众提供更加生动形象的艺术,以数字技术为工具,将旅游文化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受众在不亲临旅游景点的同时,能够迅速地感受旅游城市的文化历史、风光民俗,了解到视觉设计带来的更加宽阔的旅游文化知识领域。数字影视集合了视觉设计、声觉创作等方式,提高了旅游文化传播的质量。

(二)数字动画

数字动画更加重视虚实结合,需要创作者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设计技巧,能够通过对现实的了解,加入虚构的动画来提高宣传片的感染性、幽默性,使得内容更加深入人心,传播度更高。数字动画要更加轻松,对旅游文化的展示要更加丰富多样,人们可以在谈笑间,了解到丰富的旅游文化。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字媒体艺术是科技发展和时代进步的产物,在旅游文化的传播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数字媒体艺术的多样性、丰富性等各种优势,为旅游文化的传播带来了全新的格局和充足的机会,也满足了当代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高要求。数字技术推动了旅游城市的发展,提高了旅游文化传播的质量,所以,相关研究者要更加积极地利用数字媒体艺术,积极创新,推进旅游文化传播更加广阔和健康。

参考文献:

[1]张曦予.数字媒体艺术在旅游文化传播中的应用研究[J].明日风尚,2018.

[2]于颖.数字媒体艺术语境下的旅游文化传播[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19(3).

[3]周意钧.基于数字媒体艺术的展示设计与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7(24).

数字传媒范文6

【关键词】民族文化;数字媒体;传承

一、数字媒体艺术与文化传播的契合点

(一)数字媒体艺术与民族文化传承在效率、时间、空间上能实现多重契合

设计师可以利用数字技术把设计构思通过多媒体的方法进行充分体现,设计师可以方便快捷地呈现出自己的创意,数字媒体承担着设计师的构思,承担着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与设计理念。现代数字技术在制作过程中具有很多优势,如操作简便、传播速度快等,同时还非常容易更改。设计作品能够利用网络技术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进行迅速传播,艺术设计的个体创意能够方便快捷地改变为群体创意。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手工制作方法改变为数字制作,规避了以往设计中存在的重复劳动,使设计师的工作内容更加简便快捷,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为设计师减轻了工作负担,提升了整体设计过程的实施效率,从根本上让设计师改变为创意工作的脑力劳动者。通过采用这种交互式设计制作,有利于设计师充分地发挥自己的创意想象。

(二)数字媒体艺术与民族文化传承在多媒体运用方面实现多维契合

数字化信息合成和分辨技术的运用,再加上声音、视频等统一应用,可以清楚地体现出设计师的设计概念与文化内涵,如此一来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数字化设计工具可以轻而易举地把设计意图当中冗杂的色彩变化、个性的造型等进行整合,其组合的方式能够以二维或者是三维乃至是多维的方式进行体现,然后创造出蕴藏无限想象空间、丰富文化内涵等数字媒体艺术作品。在数字媒体环境下,大大扩宽了设计师的思维空间,设计师的思维可以利用数字媒体艺术得以实现。与此同时,将资源进行系统整合以后的数字媒体平台能够为设计师提供海量的素材资源,通过互联网传播技术能够为设计师提供多样化的资源渠道与全面性的互动平台。运用数字技术的虚拟性体现出特征,能够依据设计师的创意思路进行随意搭配,设计师可以充分发挥自我想象,在综合性策划下,使民族文化与数字媒体技术完美契合。

二、数字媒体与中国民族文化相结合的必要性和环境支持

(一)时展的需要

我国民族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但是我国民族文化受到欧美国家的打击,再加上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商业化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很多优良的传统文化逐渐消失,然而在这个时候,国外已经开始运用数字媒体技术传承和发展本国的传统文化。把数字媒体技术与民族文化进行系统融合,吸取国外先进技术,同时增强创新意识,在这种情况下肯定会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二)对于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播有着促进的作用

现阶段,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的文化传承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群众的消费需要与当代人的审美观念。随着数字博物馆、民族文化与APP系统结合等传承方式的出现,使人们可以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充分了解民族文化,虚拟仿真、3D等技术可以使人们身临其境地游走在到民族文化的海洋中。

(三)环境支持

就当前技术水平来看,人们通常都是依靠展示的方式提取民族文化知识,因为其具有传播速度快、成本低等特征。利用二维平面进行展示,如数字媒介、纸质媒介等,当前还研发出沉浸式体验的3D电影、4D影院等,这些高科技的研发都能够充分体现出数字媒体的重要价值。但是要想使这些技术在国内得到长远发展。第一,政府需要给予大力的支持,制定完善的产业发展模式;第二,还需要鼓舞陈旧的蕴藏深厚文化底蕴的企业,因为他们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传承经验;第三,还需要制定规范的法律法规,保护产品专利,禁止出现侵权、山寨等情况,创设良好的竞争环境。除此之外,数字媒体的发展与数字媒体教学、研究等商业活动具有紧密的关系,在向大众普及过程中还需要基于民族特色的前提构建完善的教育研究制度体系。

三、数字媒体环境下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一)民族文化传承的信息更为精准而直观

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承民族文化艺术是当前我国艺术与文化领域想要实现的目标,从而加快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然而因为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很难准确地对这些抽象概念和文化内涵进行表述,从这方面来看,民族文化自身具有的优点阻碍了民族文化的传承,但是在数字媒体背景下,可以有效处理这个问题,提高民族文化传承的效率,充分发挥设计师的主体作用。我国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其具有的文化价值用之不竭,通过使用各种各样的艺术表现方式用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在数字媒体环境中,大众可以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充分了解民族文化,利用生动形象的方法使民族文化得到良好的传承与发展。

(二)数字媒体在民族文化中的体现——以皮影为例

手工皮影属于我国民族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传统文化,伴随着传统技艺的逐渐消失,对民族文化进行保护与传承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新技术有必要加强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从数字管理方面来看可以参考敦煌数字壁画数字化技术,这个工程涵盖了三个部分,即虚拟现实、交互现实和增强现实。针对手工皮影而言,是一个非常好的参考,在传承形式方面可以针对手工皮影进行数字化的分类、展示、整理等,以便于使人们全面了解,从而得到有效的传承。手工皮影艺术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基于皮影的前提下向人们阐述故事,因此,在使用数字媒体传承过程中大部分都是依靠展示的形式表现在大众面前。手工皮影艺术在表演过程中离不开集讲说、皮影表演与乐器演奏,通过和数字媒体传播方式多样化进行融合,运用影视呈现的传承方法逐渐成为皮影艺术传承首要选择的方法。此外,随着数字博物馆的出现,人们可以凭借互联网直接欣赏博物管中的展览品,照片拍摄精度的提升同样为数字博物馆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综合上述手工皮影传播的方法在如今都获得了技术方面的大力支持,主要是因为我们增强了民族文化保护的意识,同样也离不开政府给予的政策支持。从我国传统文化艺术方面来看,指触传媒公司改变了民族文化传播的方式,促进了AR技术在我国各种历史文化景区与博物馆领域的快速发展。许多大型博物馆都增添了新的活力,以便于在目前困境中以崭新的面容呈现在大众的视野中。对于拥有1800多年历史的兵马俑而言,使很多年轻人受到时空的约束,仅能隔着冰冷的玻璃与隔离欣赏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古老文化艺术品。这种方式仅能使人们从视觉方面感受兵马俑,同时只有前往秦始皇陵才可以欣赏到这种奇观景象,如此一来就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指触传媒公司研发的指触磨卡兵马俑系列充分地呈现出丰厚的文化底蕴与超强的交互方式,通过有趣的方法使更多的人想要去了解这个具有优秀文化历史的艺术产品。这个系列的卡片使用文物三维模型结合文字、声音与特效直观的展示馆藏文物,这种新型的视觉和互动体验打破了以往文创产品缺少创新的本质,其具有的优势是能够呈现出馆藏品具有的多维性、直观性以及知识性,与此同时还有效克服了博物馆中硬件设施的约束。和指触磨卡类似的还包括故宫出品的《胤稹美人图》《紫禁城祥瑞》等。

四、结论

通过在数字媒体背景下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确保民族文化能够源远流长。民族文化经过了上千年的发展,从繁琐到简洁,留下了难以理解的含义。民族文化的快速传承通常都是缺乏深思熟虑的事件与理论,以往文化持有的复杂底蕴制约了其长远的发展。民族文化的内涵严重影响了其长远发展与传承。在数字媒体技术环境下,可以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把数字化民族文化作为项目,采用“寓教于乐”的方法,提升民族文化传承的效率,增强理解记忆。

参考文献:

[1]孔紫菲.数字媒体背景下传统文化传播方式的创新——以岭南粤剧为例[J].西部广播电视,2017(22):95-96.

[2]曹静珍.数字媒体对紫砂传统文化传承与传播的促进研究[J].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47-50.

[3]马志明.数字媒体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包装中的应用[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8,20(2):70-72.

数字传媒范文7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旅游文化传播;网络媒体

一、 前言

在旅游文化传播领域,数字媒体艺术的应用时间相对较短,但却因数字媒体艺术的融入,而为旅游文化传播及旅游产业,带来了无限的商机与机遇。通过数字媒体艺术与旅游文化传播的结合性应用,不仅能够为旅游产业展现出更为强劲的生命力,还能使此种文化传播形式更加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与喜爱。而由此诞生的全新艺术形态,也将促进文化与技术两方面的同步发展与提升,在强化旅游文化传播形式与速度的基础上,为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下坚实的基础。

二、数字媒体艺术对旅游文化传播的作用

(一)促进传播形式更加丰富。数字媒体艺术所涵盖的数字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信息通信技术等,促使此种媒体艺术形式所呈现出的视觉与听觉等感官效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能够运用到的表现形式也日趋丰富。因此,将其应用于旅游文化传播方面,通过图片、文字、视频等形式对旅游文化进行展示,既能促使受众更为清晰与真切的感受到丰富多彩的旅游文化,又能表现出此种传播形式的说服力[1]。例如:在对我国旅游风景与文化进行传播时,都柏林大学孔子学院便开展了针对数字媒体艺术的视觉盛宴——《遇见中国》艺术特展,其中利用数字媒体艺术所呈现出的旅游文化,便极具特色。如图1所示。

(二)提升受众对旅游文化的主动性。以往旅游文化在传播方面,所采用的载体多为文字或图片形式的纸质介质传播,或以影音作品为主的电视广播等媒体传播。这使得受众对于旅游文化的接收完全处于被动形态。而随着数字媒体艺术在旅游文化传播中的应用,受众不仅可以对各类旅游信息及文化,通过网络媒体进行搜索与查询,并完全摆脱了传统传播形式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形成了更为主动式的旅游文化信息获取方式。此种方式不仅展现出数字媒体艺术的主体化优势,更能显著提升旅游文化的传播范围与深度。

(三)传播效果得以加强。通过数字媒体艺术在旅游文化传播中的应用,促使旅游文化在传播途径、传播方式以及传播内容等方面,都朝向更为广泛且深入的方向发展。一方面,受众可对旅游文化信息进行自主性的搜索与了解,使旅游文化更加贴近人们的工作与生活;另一方面,数字媒体艺术所呈现出的多元化传播形式,也可依照大数据技术的分析,对受众进行有针对性的旅游文化信息推送。这在有效延长旅游文化信息传播周期的基础上,促进旅游文化的内涵与吸引力得以同步提升,进而使得旅游文化的传播效果得以加强[2]。

三、 数字媒体艺术在旅游文化传播中的应用形式

(一)数字影视应用。对于现阶段的旅游文化传播形式,很多省市地区的旅游文化产业多采用影视形式进行当地旅游文化信息的传播与宣传。而若将数字媒体艺术应用其中,便会形成以旅游文化信息传播为内容的数字影视。此种数字影视所生成的艺术效果将更为清晰、生动与形象,能够将旅游文化传播不仅仅局限于单一文化的展现与输出,更能使受众通过对数字影视中极具视觉效果的内容展示,了解和领悟到更深层次的旅游文化知识与不同地域的独特文化韵味。在此基础上,通过数字影视这种传播形式,也能提升不同地域旅游文化传播的质量,为受众带来更为深层次的感官体验。

(二)数字动画应用。一些省市地区在进行旅游文化传播时,已经不仅局限于对单一景点风光、民俗风情以及历史文化的传播,而是将旅游文化中所涉及到的诸多文化形式进行整合,使之形成一种时间轴清晰、历史事件明确、文化内涵丰富的综合性旅游文化集合。为有效整合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内容,很多地区的旅游产业都通过数字媒体艺术形式,设计出符合当地文化特色与历史背景的动画或卡通形象[3]。通过这种卡通形象来进行当地旅游文化的讲解与宣传,也将促进旅游文化的感染性增强,事件的描述更加清晰,受众的接受程度也将大大提升。例如:第六届中国(四川)国际旅游投资大会,正式确立了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吉祥物——熊猫“安逸”。如图2所示。这种利用数字动画所制作出的卡通吉祥物形象,也将进一步加深人们对于旅游文化的认知程度,也将促进旅游文化的传播效果得以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数字媒体艺术在各个行业及领域中的应用愈发广泛且深入,旅游文化传播与数字媒体艺术的融合也成为时展的必然趋势。通过数字媒体艺术,使得旅游产业在传播形式、传播内容以及传播途径等方面,都得到了更为深入的发展,也必将为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必要的促进与推动。

参考文献

[1]代红阳.基于数字媒体艺术的旅游文化传播研究[J].传媒论坛,2019,2(19):171-172.

[2]肖雁心.旅游景区品牌视觉形象的数字化提升设计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8.

数字传媒范文8

本文主要就数字媒体和平面设计的关系进行阐述,然后就数字化环境下艺术设计发展及数字多媒体对平面设计的影响加以分析,接着就数字多媒体在平面设计当中的应用,以及新时代的挑战进行分析。

[关键词]

数字多媒体;平面设计;影响

一、数字多媒体和平面设计的关系及艺术设计发展现状分析

1.数字多媒体和平面设计的关系分析

多媒体技术主要是通过声音以及视频图像等集于一体的功能对信息的处理呈现。多媒体的特征也是多样化的,其中在综合性以及交互性和虚拟现实、全方位展现等方面都体现得比较突出。数字多媒体和平面设计之间也有着比较紧密的联系,其中在传播媒介形态的变化方面多媒体的发展速度是相对比较迅速的,这与其自身特性有关系,计算机技术的交互融合传播现象对平面设计的信息传播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不同媒介传播特点对人的感知信息方式以及心理等也会存在着很大不同。从延续和共融的层面来看,多媒体和传统的平面设计具有延续性,多媒体作为视觉传达为主的媒介同时具备平面设计原理及设计要素,不仅如此,多媒体还能够呈现出动态化,让平面设计在新技术下能够有更大发展。在数字媒体传播形式下,其在综合性的技术上表现得也比较突出,特别在计算机的图形图像表现力上要比传统的平面设计强很多。

2.数字多媒体艺术设计发展现状分析

生产力会对艺术设计特征的形成起到决定作用,任何形式的设计都要依赖社会及科技的发展。从艺术设计发展轨迹就能够看出,设计是和时代生产力紧密相连的,并且是和技术有着紧密联系。从20世纪90年代之后,计算机技术的出现让世界产生了很大变化,在新的技术下能够体现出时代的魅力特征,数字多媒体传播手段是比较新的传播媒介,将其在设计艺术当中进行呈现就能够对艺术创作的空间进行扩展。互联网的发展使艺术设计的宣传和交流更加普及化,使以创意为主的数字化设计艺术的表现内容更加多样。

二、数字多媒体影响平面设计的体现与具体应用

1.数字多媒体影响平面设计的体现分析

数字多媒体的发展对平面设计产生了重要影响。现代的平面设计当中最为主要的就是视觉传达,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变化,现代的平面设计也展现出了新设计需求和概念,平面设计在语汇层面的飞跃比较突出,新技术和新媒体的产生使得人们在信息沟通的方式上发生了很大变化,比如微软公司所设计的平面广告就是通过数字多媒体进行设计的,在现代风格上的表现比较突出,能够使想象力上得到有效呈现,为能力的发挥也提供了条件空间等。

2.数字多媒体在平面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数字多媒体在平面设计当中的应用使传统的平面设计方式产生了很大变化,首先是在平面设计的跨媒体传播上体现得比较突出。在数字化多媒体传播影响下,多种独立存在的媒体都逐渐融合,形成全方位的跨媒体平台。所谓跨媒体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以及立体媒体的组合,可发挥各种媒体的优势,在面向同一受众的群体时采用多样化的媒体所产生的效果也是更为显著的。而当前的平面设计也可以对媒体进行融合运用,使广告的覆盖范围得到有效延伸,从而提升广告的效果。数字多媒体技术在平面设计当中的运用能突出平面设计的人性化传播,在视觉的传达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将视觉感受和受众产生的心理进行互动。数字化的平面设计对与受众互动比较重视,要根据受众对设计产品体验及评价进行设计。从设计者的角度来说和受众的互动在多个环节都能够得到体现,在多层面的互动沟通下设计者也能结合受众反馈的信息对设计作品进行积极调整,从而不断提升创作的水平。以往平面设计中对受众的沟通和了解就比较困难,而数字多媒体就能够依照受众的审美需求进行信息处理,这使受众的参与度相应增强,使平面设计更加人性化。数字媒体当中的一些元素有的是以文字作为主要内容的,有的则是以影像作为主要的内容,除形态以及运动自身的吸引力之外,视觉元素编排形成的律动感传递给观众的韵律变化以及节奏都能够吸引受众目光。在数字媒体当中的动态文字设计从平面到立体以及从静止到运动等都能够实现,全新的造型手段也比较侧重视听的效果,对视觉的经验也有了相应刷新。对动态的文字设计从总体上体现出了跨媒体以及跨领域的整合特质,从而也呈现出了多媒体的整合以及多种审美的方式整合特征。数字多媒体传播形式也使得平面设计表现形式有了很大变化,使平面设计的创意空间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拓展。从技术变革以及进步层面来看,其必然能够带来艺术层面的转变发展,在计算机操作下,色彩喷绘技术可以使得平面设计的作品更加形象化,而电脑软件的应用也能够使二维的平面设计向着三维的立体动画转变,令作品的艺术性得到加强,拓展了平面设计的内涵。

3.面临的新挑战

数字媒体虽然对平面设计有着很大促进,但是对传统的平面教学模式也有着一定冲击,平面设计教育是从美术教育当中衍生的,将概念的构思以及图像设计分为几个重要层次及阶段,使学生的设计水平也能得到相应的提升。电脑的出现使传统教学的方式发生变化,对电脑的操作成为一个新的教学内容,这就需要建立全新的教学系统。但如果过度依赖数字技术也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对设计的理念以及创新意识研究等就比较容易忽略。处在当前的数字化时代要能科学地对待多媒体的应用,要能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平面设计要改革课程的教学模式,培养具有新思维新思想的平面设计人才。

作者:过嘉芹 单位:山西传媒学院

参考文献

1.徐秋枫.浅析如何在平面设计中寻找创意突破口.技术与市场,2014.11

2.姚瑰玥,季玉香.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平面设计的发展方向.现代商业,2014

3.岳花娟,虎静.浅析文字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商业文化(学术版),2013.11

4.李悦.平面设计中文字艺术探讨.现代商贸工业,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