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消防管理办法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铁路消防管理办法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铁路消防管理办法范文1

 

一、自2004年以来,随着铁路管理体制不断改革,生产力布局不断优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管理体制上,由铁道部→铁路局→铁路分局→生产站段的管理模式变成了铁道部→铁路局→生产站段的新体制,实现了路局对站段的直管。在生产力布局优化上,2004年、2005年、2006年三次对站段进行了撤并,站段数量不断压缩,管辖范围不断增大,生产力布局不断优化。   二、面临的困难   面对新的管理体制、新的生产力布局,车务的安全生产也产生了新的课题,安全管理上面临着三个方面的难题。   1.管辖范围扩大,管理难度增大。以洛阳站为例,管理体制改革后,经过两次生产力布局调整,原来的洛阳、洛阳东、洛阳北、关林站和洛宜支线公司等五个单位合并组建了新的洛阳车站。多站合一后,管理跨度随之增大,营业里程延长了55公里,职工人数增加了近2000人,管理范围由“一个点”变成了“一个面”,点多线长,人员分散,班制复杂。   2.管理模式不同,管理手段有待更新。一方面,车站等级复杂。以洛阳站为例,新组建的洛阳车站下辖3个一等站,二、三、四等车站各1个。既有客运站,又有货运站;既有编组站,又有中间站;既承担陇海、焦枝两大干线货物列车的技术作业,又办理大量的客货运业务。另一方面,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各异。布局调整后,安全生产责任制、干部考核制度、安全生产评估考核办法等行车技术文件和安全管理办法,乃至台帐设置和填写要求均自成体系,标准各异,需进行清理、修订、规范、统一。在管理方式上,原洛阳站以客运为主,洛阳东以客货运为主,洛阳北以解编作业调车为主,中间站以接发列车为主,安全管理重点各不相同。合并后,传统的安全管理手段已不适应发展的要求。如何构建洛阳车站有机的整体,对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   3.安全压力更大。以洛阳站为例,合站后,洛阳站的枢纽地位更加突出,洛阳东站、洛阳北站、关林车站以洛东疏解区为中心,以各中间站为纽带连接陇海、焦柳两大干线,车流密集,任务繁重,保安全的责任重大。   三、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要抓好车务安全管理工作,可采取以下三项对策:   (一)要高标定位,明确目标   要不断创新安全管理,明确全年车站安全工作主题,并结合部、局对安全工作的新要求和车站安全工作实际,研究制定好车站安全的总体要求、基本思路、奋斗目标、重点工作和实施步骤,使一年的安全工作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计划周密。   (二)以人为本,构筑安全屏障   车站全体干部职工是从事运输生产、实施安全管理的主体,也是推进车站安全工作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不竭动力。因此,要以培养干部职工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为切入点,持续地为创新安全管理凝聚人心,积蓄力量。   1.全员参与,凝聚群体力量。一是要着力建立完善覆盖全员的安全奖惩、激励、约束机制,提高安全奖惩基数,实施重奖重罚,不断激发全体干部职工参与安全管理和搞好安全生产的责任感和积极性。为此,要不断完善《车站安全奖惩办法》,细化奖罚标准,促进安全生产逐级负责制、岗位责任制的有效落实。二是要挖掘群体智慧,广泛征求意见,使全站干部职工在精品工程创建上达成广泛共识。通过集思广益,出台各项具体实施方案,为实施车站安全工程营造全员参与、整体互动的良好氛围。   2.紧盯干部,构筑安全屏障。其一,要提升素质。一是要强化政治素质,引导管理干部牢固安全第一的思想,发扬勇于开拓、敢为人先的精神,与时俱进地更新安全管理理念,积极主动地以新的思维、新的视角审视安全工作,促进工作创新。二是要强化业务素质,结合车站的作业性质和安全管理实际,按季度组织安全管理干部进行业务培训考试,努力培养跨专业的“多面手”,提升干部的专业安全管理水平。其二,要明确责任。一是要明确巡视检查内容,细化管理。为此可将所有巡视干部划分为车站、站区、车间三个层次,车站巡视组又分为综合组和专业组,并根据各巡视组的管理范围和专业特点,明确各巡视组的检查岗位、检查内容、检查次数和发现解决问题的质量数量要求,制作各种强化月度考核表,使各级管理干部的管理职责更加明确,考核的针对性更强。二是要明确各级巡视组的巡视时间,尤其是要加大对中午和前半夜等关键时间的巡视检查力度。三是要加大专业管理和考核力度。对于行车、调车、客货运等方面发生问题,除追究直接责任人、部门管理者和包保干部的责任外,同时要追究安全科、技统科、客货科等职能科室相应专业管理人员的责任,保证专业监督指导责任的落实。四是要明确干部安全管理责任考核的失格具体条件,加大对工作过失、工作失职的考核力度。其三,要严格考核。   要在《干部安全责任月度考核办法》中,对考核组织、考核内容、考核步骤、考核程序、考核标准、考核奖惩等六个方面进行规范,按照“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自我评价与组织考核相结合”的原则,对全站干部安全职责的履行情况进行全面考核,使干部考核程序更加规范、步骤更加有序、标准更加严格。通过严格细致的考核,转变干部作风,增强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发现解决问题的数量和质量。以洛阳车站为例,截止今年2008年6月底,全站各级干部深入现场岗位检查巡视共计60753次,其中车站领导干部巡视检查3564次,车间干部巡视检查20698次,其他干部巡视检查36446次。检查巡视中发现、处理问题3657件,定责“两违”1465件,效果明显。   (三)多管齐下,提升现场卡控   现场是安全生产的第一线,所有的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卡控措施都要通过一线来实现,抓好现场卡控是安全的重中之重。   对此,可以通过以下办法来实现。#p#分页标题#e#   1.明确安全关键,细化卡控措施。加强车站安全管理,强化对安全关键的控制,组织专业力量对车站各工种的各个作业环节进行系统研究,要把人身、接发列车及非正常行车、施工、到发线转线作业、车辆防溜和专用线调车作业、驼峰解体作业、客运、货装及货检作业、消防安全等作为全年重点卡控的“九大安全关键”,并逐条研究制订卡控措施。各站区、车间、中间站要结合各自作业实际,细化本部门的安全关键卡控措施,使车站的现场作业控制目标更加明确、重点更加突出,卡控更加有的放矢。   2.组织安全攻关,强化细节控制。进一步明确干部对重点岗位及关键作业环节的盯控范围和标准。针对现场作业中出现的一些倾向性的危险苗头,集中精力进行“放大”、“显微”分析,紧盯不放,扎扎实实地把安全管理融入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个作业环节和每一个细节,使现场作业标准执行逐步向精细化程度迈进。   3.开展突击检查,强化动态控制。运输生产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存有很大“变数”,必须动态把握,随机应变。为加强对现场作业安全的动态控制,可成立安全动态检查组,对其不作具体量化指标限制,也不排定检查班次和时间,主要任务是对重点岗位和关键时段的现场动态作业情况实施暗查和突击检查。如:我站在今年前6个月,安全动态检查组共深入现场检查巡视岗位上千次,发现、解决各类问题295件,其中定责两违127件,对部分职工中存在的侥幸心理和偷懒、钻空子等不良行为起到了明显的遏制作用。

铁路消防管理办法范文2

1.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1.1编制基坑施工方案

按照我国法律要求,深基坑建筑工程的水文地质情况比较复杂,针对深基坑施工这一高风险性的施工作业,也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做好支护措施,为加强安全管理及风险防范,必须加强对深基坑具体情况的调查研究,在全面深入摸清情况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制定出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

1.2注重专家审查论证

对于深度超过5米的基坑建筑项目,施工方设计的专项支护方案必须要经过专家的论证,还要经过单位审批,并在论证和审批中确定好使用的有效期限。如果没有获得审批及论证,则不能向施工单位发放施工许可证。

1.3安排专业施工人员

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随着施工的不断推进,而出现地质情况变化,这样就会与方案中制定的状况有出入。如果对这些基坑支护方案不进行及时的调整。众所周知,由于工程施工的不断深入,建筑工程项目所在地的地质状况可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所以,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其基坑支护方案就会存在部分偏差。若这些偏差不能得到及时的调整,就可能产生施工安全问题。故此,施工单位应该安排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全程勘察监控,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必须及时调整方案,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2.加强基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2.1增强基坑稳定性

在开挖基坑后,如果土壤抗剪强度要小于边坡土体的剪应力,就会发生基坑失稳滑动状况。一般而言,土壤抗剪强度主要包括聚力及内阻摩力两大部分。从实际情况看,土体的内阻摩力、剪应力会随着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如土体中的含水量变化也会导致土体自重的变化,随着含水量的增加,水分的渗流和静水压力能都能够产生导致土壤剪应力大大增加。

2.2做好排水处理

深基坑中的含水量会影响基坑的稳定性,如果含水量过大,就会降低基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针对含水量大的深基坑工程,在开挖基坑之前,必须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有针对性地采取排水措施,以便有效地将基坑内的水分排除干净,使土体得到有效地疏干和加固,能够使土体抗剪强度明显地增强。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最常用的就是采用排水沟来排除深基坑的水分,可以在深基坑的附近设置排水沟,从而将外在渗水阻挡在外,还可以将渗透水排除到基坑之外。

2.3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在进行基坑施工时,应该按照时效应原则,进行深基坑施工。坚持先撑后挖,再分块,将无支撑暴露时间降到最低程度。实行分段支撑,先做好中间支撑,再进行限时对称。在实际施工中,必须以深基坑地质条件相联系,应采取有针对性地开挖方式。要注重挖土与撑锚相结合,做到先撑后挖,严禁出现超挖问题。为了保障支护结构的固定性和稳定性,确保周围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尽可能减少在施工中发生位移问题。要全面考虑开挖空间,缩短无支撑暴露时间,充分利用土体对底层位移进行有效控制,从而最大可能地减少基坑变形程度,从根本上增王笑然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五地质勘查院河南郑州450000强基坑的稳定性。

2.4严格控制基坑边荷载

基坑身边堆放土体所产生的荷载很容易使土体剪应力明显增加,从而导致坑边稳定性受到影响。在进行深基坑施工时,严防出现周边对方土体荷载超标的问题,不能将任何土体、材料、施工机械堆放在基坑边缘2m内。在基坑边缘的2米之外,土体堆积高度不能超1.5米。在施工中,施工机械的震动会导致部分有点土质出现液化,从而使土体抗剪强度降低,故此,在放置施工机械设备时,必须全面考虑设备重量及场地土质的具体情况来确定设备放置的具体位置。

2.5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如果深基坑的深度过高时,基坑临边的施工作业容易出现高空坠落问题,从而增加施工安全风险。故此,按照我国临边作业及高空危险作业的有关规定,如果基坑深度大于2米时,施工队必须在设置好安全立网和双道栏杆,以进行有效地安全防护。在深基坑中,应专门设置供施工人员上下移动的安全通道,从根本上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3.采取有效地监测管理

在深基坑现场施工中,并不会与设计情况完全一致,而是会随着施工进度而出现新的情况和变化。要通过各种有效地手段进行现场检测,以便适时准确地了解现场施工及深基坑土体变化情况,及时有效地采取相应措施,从而正确地指导现场施工。通过凭借基坑监测,能够将基坑施工过程中的支护效果、安全、稳定及周边状况了解得清清楚楚。根据监测反馈情况,能够对施工工艺进行调整和改进,并对支护方式及参数进行修改。在基坑工程施工监测中,要注意抓住以下几个重点:一是重点监测地下水位和基坑边缘的建筑物情况,还要关注地下管线的变形情况。二是对基坑外部地面坍陷或隆起部分产生的变形进行重点监测,加强对支护结构的位移及周边土体变形情况进行监测。在深基坑施工现场监测方案制作时,要对监测点、内容、周期、结果及警报值等内容进行详细规定。作为施工监测人员,必须按照监测数据将观测项目如位移、沉降、时间的绘画曲线描绘出来,要仔细整理和分析这些曲线,并准确对各数据的发展进行预测和评价。如果在对警报值等数据进行观测时,应该通知施工人员停止施工,并及时查处原因,然后对支护措施进行调整,以保障深基坑的安全。

4.建立事故预防措施和事故应急预案

一是建立事故预防措施。在具有重大危险源的施工现场,工作人员应对危险源进行重点勘测,尽最大的可能确定危险发生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二是建立基坑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施工单位应依据具体的基坑安全事故发生的特点,建立相应的基坑事故应急预案和应急救援体系和指挥部。基坑事故一旦发生,相应的单位和人员可依据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地组织救援行动,控制事故灾害进一步的蔓延和扩大。才能更好地确保整个深基坑工程安全高效的进行,进而确保整个工程顺利高效的运行,最终为促进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5.结语

综上所述,深基坑施工是一种具有高风险的作业,如果不加强施工安全管理与防范,就很容易引发各种施工安全事故。故此,加强对深基坑施工安全管理与防范措施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在实际施工中,必须认真编制施工安全方案,做好支护、监测等管理防范措施。

作者:王笑然 单位: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五地质勘查院

第二篇:钢结构吊装施工技术安全管理探析

1钢结构吊装施工技术

1.1吊装前的施工准备

1.1.1正确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作为协调工程进度、人力物资安排的重要指导说明文件,同样适用于钢结构工程的吊装施工。其中需要编制的内容主要分为起重机械设备构件的吊装方案及步骤,针对钢结构吊装施工的质量及安全保障措施方案。

1.1.2基础方面的准备操作

(1)一次浇筑法的施工。该方法对钢柱的尺寸固定极为严格,尤其还要在施工中注意细石混凝土和其下层之间的粘结紧密性。主要步骤包括浇筑基础混凝土不超过其设计标高的40~60mm,随后以细石混凝土再次对设计标高进行找平。(2)二次浇筑法的施工。该方法通常会应用在重型钢柱的吊装施工当中,有利于校正柱子。一般需要施工人员等到第一次浇筑后混凝土强度提高之后,先以钢垫板方式校准其标高尺寸,接着进行钢柱的吊装,完事后用细石混凝土浇筑柱脚钢板。其中需要加以注意的是钢柱脚垫板的设置,以突出支承作用的垫板,一般可以以1~2组垫块放置于柱脚下,切记不可过多,同时在基础以及柱地面与其接触要保证一定的密实和平整性。当然,还存在其他形式的垫板设置,比如:座浆垫板和成对斜垫板。

1.1.3钢结构构件的准备

进行正式吊装钢构件施工之前,对相关构件进行细致的质量检查,并作好放线测量工作。质量的检查需要根据有关施工规范规定,对其外观、几何尺寸等实施核查,防止出现缺陷,一旦存在偏差则要及时消除。同时,参照设计图纸,对钢柱上下部位的轴线弹出,尤其底部位置的标高准线是校正钢柱在平面位置、垂直度等方面的关键环节,通过表明每个构件的位置,有助于吊装施工。

1.1.4钢结构构件运输与堆放管理

钢结构构件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运输时,要依据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的规定,选择合适的车辆,并在装卸中对长度较长的构件作绑扎处理,但不可使其变形或者涂层受损,以免失去应有性能。现场的钢构件堆放问题也要引起重视,作到整齐有序,没有积水。

1.2钢结构构件吊装施工技术

1.2.1对于埋件的安装管理

施工人员要注意埋件的精准度,因为其不但影响着钢结构的定位、安装等环节,更可能影响到整个工程结构的质量安全性,多参考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要求,作好埋件精度的校正,并且随时作好应对突如其来的问题的准备。在埋件正式安装前,利用将平面控制网上面的各条轴线在基础平面上得以投放且闭合的方式,检验埋件的安装精度是否标准。接着以埋件型号为依据,分别对号入座到相应的桩基定位板上面,进而作出测量检查,如果结果符合要求,则可以开始固定埋件,从而实施后续的支模板、绑钢筋等工序。

1.2.2钢柱的吊装施工

(1)钢柱吊升施工过程。

对于钢柱的吊升施工环节,工程一般采用自行式、塔式起重机等机械,分为旋转法和滑行法两种吊升方法。遇到钢柱重量较大的时候,则需要施工人员以双机进行抬吊,即用两台起重机分别抬柱的上、下吊点,然后通过立向对旋转法实施吊装操作。

(2)对于钢柱校正及固定的管理。

这是钢柱吊装施工环节中十分关键的步骤,以平面位置、标高以及垂直度的校正检查为主要内容。施工通过利用经纬仪,从两个方向分别对钢柱安装准线实施校对,并注意把标高控制块放置好,达到在吊升前有效对钢柱底部标高控制管理的目的。而对于垂直度方面的校正,则同样使用经纬仪,施工人员在此过程中要注意观察与记录标高控制块是否与柱底部脱空,进而防止标高出现误差,同时可以利用千斤顶等工具实施校对。

1.2.3钢梁吊装施工管理

(1)钢吊车梁的吊升施工。

钢吊车梁可以采用不同类型的起重机实施吊装操作,包括自行式起重机、塔式起重机以及桅杆式起重机。如果遇到重量较大的吊车梁的情况,则要选用双机抬吊方式。施工人员在进行该过程的吊装施工时,应该对吊装之后钢柱是否发生位置偏差进行细致检查,包括垂直度数据,若发现问题后,以标高垫块的措施,重新定位轴线,避免错误的发生。作为一种简支梁,在牛腿、制动器架和梁之间均需要用螺栓进行连接,同时确保梁端间存在10mm间隙,并有钢垫板放置。

(2)钢吊车梁校正、固定管理。

钢吊车梁也需要严格、准确的校正、固定处理。一般而言,诸如标高、轴线、垂直度、跨距等方面的校正检查必不可少。需要注意的是,除了标高的检查要保证在屋盖吊装之前实施外,其他部分的校正内容均可以在屋盖安装之后再实施。为了避免由于屋盖吊装施工而导致钢柱产生移位的情况,所用工具可以选择千斤顶与起重机等,通过对梁进行竖向移动操作,同时放置钢板垫,以确保偏差数值在允许范围之内。采用通线法以及平移轴线法进行校正检查时,使用钢尺对相应的跨距进行检查,对于跨度较大的车间,可以使用弹簧秤等工具进行拉测检验,当出现偏差时,像千斤顶、撬棍等工具均十分有效。

2钢结构吊装施工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2.1在钢柱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

对于钢柱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至关重要,尤其面对高空作业,需要在钢柱起吊之前,绑置爬梯,为施工人员搭建临时通道。与此同时,钢柱施工位置就绪后,要注意对缆风绳的设置,作到对钢柱的稳固与校正,减小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2.2钢梁吊装过程中的安全管理

2.2.1移动式的操作平台设置

对于移动式操作平台的设置,主要仍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同时为高空作业的便捷性提供有利条件。通常会选择Φ12mm左右的圆钢作为制作材料,并确保制作质量合格,在焊接过程中没有缺陷和不足,达到轻便与实用的目的,有助于进一步规范高空作业管理。

2.2.2正确使用及安装安全绳

在施工过程中,安全绳的使用及安装是必要的,要求施工人员设置好脚手架管,为安全绳作有力支撑,规定为每隔3m设置1.2m左右的脚手架管。同时,安全绳要选用Φ9的钢丝绳,需要施工人员借助钢柱爬梯通道,并佩戴双钩安全进入作业区,注意安全绳的设置。

2.3钢结构吊装施工中的其他安全管理

(1)在钢结构吊装施工过程中还要注意其他方面的安全措施制定,包括施工现场环境、危险作业区域的安全警示牌设置、照明设施的提供等众多方面,尤其针对照明设备的设置,应该经过专业电工人员作好线路的检查,完全依照相关规定要求进行,作好红灯警示。

(2)在施工过程中难免存在众多交叉工序的开展,施工人员遇到在同一位置处进行重复工作时,尤其要注意安全设备的添置。

(3)除此之外,对于吊装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还要作到场地的整洁有序,对各类设备以及材料构件的摆放要合理、规整,注意留置专门的人行通道,并作好危险禁止警示牌,同时,在进行起吊物与相应设备的运行过程中,要容留足够的安全应距离,使得施工人员免受安全威胁。此外,对于施工过后的用电处理,要及时切断电源,并及时检查是否有损坏情况,这样不仅保证了设备功能的正常使用,而且极大地保护了施工人员的安全,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作者:马爱国 孔国华 单位:江苏开源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 江苏天成建设集团

第三篇:铁路施工安全管理研究

1铁路施工安全管理的现状

近些年,伴随着铁路工程规模扩大,技术水平的提升,铁路工程成本也越来越高,同时暴露出很多薄弱点,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出现了不少问题,威胁着施工安全。

1.1施工前准备工作不到位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的完善与否,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铁路施工工作的进程和质量,尤其是铁路施工工程本身就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其涉及到很多设备,包括线路系统、通讯系统、信号系统等设备。同时也是涉及到很多管理部门和单位。而如果在施工前没有做好设备管理工作,都会直接影响铁路施工工作的进行,如人员准备不足,机具、材料不到位,电台没电,联系中断等由于施工前期准备工作的不完善都会造成各种延误事件,特别是在开展营业线的施工作业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单位和部门,如果任何一个单位或者部门的准备工作没有做到位,就会影响整个施工工作的进行,最终会造成时间和财务上的浪费。

1.2施工中违章蛮干时有发生

在铁路施工过程中,会出现很多违章施工的情况,这也是铁路施工工作中面临的难题,通过对目前我国铁路施工事故进行分析后发现,出现铁路施工事故的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由于违章施工造成的。归根到底就是由于施工管理部门和工作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没有按照技术标准和施工方案去操作,如擅自扩大施工范围,挖断信号电缆;接触网错送电等诸如此类多数是因为不落实规章制度和作业标准,这种情况下就对铁路施工工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降低了施工工程的质量,造成事故的发生。

1.3随意变更施工计划

铁路施工日计划在编制和落实上是不允许进行随意变更的。但是很多施工单位想要节约成本,都会将施工安排的比较紧凑,并随意的进行施工计划的调整和增加施工内容,这种情况下就极大的提升了施工安全隐患。另外,由于铁路施工本身就是一项复杂的施工项目,会动用很多的设备,需要很多单位和部门的配合。因此为了保证铁路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就需要做好铁路信息交流和传递工作,如果随意的进行施工计划的变更,很容易造成铁路施工调整信息的不同步,使得施工中的安全措施不能跟上施工计划的安排,进而造成施工事故的出现。

1.4施工现场监管不科学

铁路施工现场目前仍局限于人盯人的方法,由于负责监管人员的管理水平有限,加上管理人员监管岗位意识较弱,和施工人员很难进行有效的配合,造成铁路施工现场的监管效果并不理想,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甚至导致事故发生。此外,由于负责施工过程安全的相关工作人员专业知识的缺乏,加上各部门施工的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的现状,监管工作不完善,对于施工中存在的安全技术问题没有及时有效的解决,造成施工安全事故的出现。

2铁路施工安全管理的有关对策

2.1培养和提升全员的安全意识

完善铁路施工安全管理工作首先要做的就是提升全员安全意识,让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能够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提升施工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杜绝抢进度,忽视安全的思想,这样能够降低因施工人员想要提升效率,从而忽视了施工质量安全工作。另外就是铁路单位要提升铁路施工工程重点部位的管理工作,在保证铁路重点部位安全的前提下,强化铁路运输和施工工作,这样才能保证铁路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需要铁路施工安全部门要强化自身的检查和审定安全措施,规范施工计划,确保铁路各项安全检查工作的顺利实施。并做好施工情况的总结工作,掌握各项工程的施工进度,确保施工期间运输工作的开展。

2.2规范和完善铁路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为了确保铁路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施工单位和设备管理相关单位在铁路施工开始之前,就安全问题签订相关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并要同各部门做好施工相关工作的核对工作,提前进行现场调查,制定施工流程图,施工方案及应急措施,确保人员、机具、材料等各项准备工作齐全到位。工程管理的相关部门都需要对每项施工规格和数量以及施工前的准确工作进行详细的检查,确保各项工作的准确无误。

2.3完善铁路施工监督制度

想要完善和健全铁路施工监督制度,一是需要明确铁路施工的等级,然后由铁路施工的管理部门进行领导,其他业务科室明确自身的责任进行积极参与,完善自身的本分工作。二是站段要成立施工的监导组,相关技术、安全和具备丰富经验的驻站人积极参与到监导组中来,监导组的相关人员和路方一起完善施工工作的把关和确认工作。

3总结

为了确保铁路施工有序开展、保证铁路运输工作的顺利进行以及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就必须完善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提升铁路施工的安全性,杜绝施工中违章操作的发生,提升铁路施工质量。

作者:杨志勇 单位:北京铁路局调度所

第四篇:现代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有效应用

一、目视管理的概念及特点

目视管理是一种以公开化和视觉显示为特征的管理方式,俗称“看得见的管理”。通过在施工现场用所有视觉所能感知的信息,对施工现场活动进行管理的一种科学管理办法。建立在视觉能迅速感知的这一基础上,目视管理更加直观、敏捷,这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由于目视管理的原理是根据视觉所能感知的信息为基础,因此它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通过视觉信号来进行传递,这样可以使得在施工现场的所有施工人员都能看到这些信号,并且迅速的理解信号所传递的内容、意图以及要求,从而及时的进行反馈,进而达到自主控制式的管理。

二、目视管理的作用和意义

经过长期的实践发现,目视管理是一种高效的、科学的安全管理办法对于降低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目视管理的具体实施效果,不仅仅是一个施工单位管理水平的体现,更是与施工现场的每一位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果能够到位的进行目视管理,则施工工地上的相关信息会迅速的进行传递,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在第一时间掌握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以及决策,避免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安全管理的效率。引入目视管理的管理方法能够最大程度的保障安全管理能够覆盖得到施工现场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台设备、每一个工作人员。此外,目视管理的管理方式简单意操作,这种方式的提醒作用更是可以有效的消除施工过程中因遗忘,疏忽等原因造成的不良影响,而且从执行效果等方面来看,目视管理起到的作用也是其他的管理方式有所不及的。

三、目视管理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运用作用

目视管理能拓展管理交流能力,在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在看到信号的时候,能及时与其他工作人员进行信息的传达与交流,同时也能表达自己的想法,使管理透明化,让相关的工作人员了解施工的进展,这样管理起来就更容易,更高效,从而降低管理成本。其次,目视管理从其本身是为现场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为宗旨的特点出发,再结合建筑施工现场的各种情况,包括施工可能出现危险的机率大、危险的可预见性小等等,实施一整套完善的,适合在施工现场运用的安全管理模式,使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发挥最大的作用,真正做到减少施工工地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目视管理的基本理论依据

目视管理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其中所涉及的内容很丰富,包括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以及生理学等等很多科学管理方式,将这些管理方式综合在一起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同时,目视管理也是一个集思广益的管理办法,它的公开性能够为安全管理搜集到更多人的想法,从而进行及时的改进。

五、目视管理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具体运用

(一)施工工地企业对应标志的建立

首先,施工工地要进行封闭施工,在工地外围建立围墙,同时在外墙贴出醒目的安全提醒标志,提醒周围行人注意安全。其次,施工工地应建立企业标志包括大门,旗帜等进行统一设计,标明集团,企业规范简称等等。

(二)施工工地相关视板的设置

可在施工工地的出入口设置目视管理视板,视板内容包括施工安全信息,安全技术措施,工作内容,公司章程以及先进事迹表扬等等,并将视板制作成醒目的颜色,放置在出入口的位置,使安全管理的信息内容一目了然。

(三)施工工地危险施工区域安全警示标志的设置

施工工地的安全警示标志是必不可少的。安全警示标志要使用绝缘材料,并放置在施工现场施工的对应位置。设置位置包括:施工出入口、电力区域,井口,危险化学品等等。

(四)施工工地施工人员统一的管理

对施工工地的工作人员进行统一的管理主要是为了对现场的施工人员进行识别,从而进行更有效的管理。要求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统一穿着工作制服,佩戴安全帽,同时需佩戴工作牌,附上照片,标注姓名,职务等相关信息,便于区分。

(五)施工工地相关物料的置放

在施工工地上物料的置放必须按照严格地摆放标准执行,进行合理地归置。这有利于迅速识别物料的摆放地,减少寻找的时间,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能有效减少物料的丢失和浪费。将物料进行合理的归置更重要的是为消防安全做铺垫,严禁在消防通道及进出口堆放物料。

(六)施工工地消防的设置

在放置消防器材的位置,贴上醒目的识别标志,表明消防器材的所在位置,并提醒工作人员不要随意挪动、更换器材的摆放位置。指派保安人员定期对消防器材进行维护、检修,确定消防器材随时可以使用,防止丢失。在火灾易发的地区,进行明确的禁火划定及标志禁火提醒,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进定期检查这些器材的摆放,消防通道的畅通,及时排除火灾隐患。

六、结束语

在现代建筑施工中施工安全的问题,俨然是需要得到建筑施工单位的极高重视,为了尽可能的避免施工现场安全事故的发生,施工单位要更好的对施工现场进行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而目视管理的引入能够使得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和施工设备的安全都有更为周全的保障。目视管理这一种科学的安全管理方式也在更多施工现场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使用,其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我们要科学,客观的认识到只有切实的做到把目视管理执行到更多的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中,才能够减少安全问题以及安全事故的发生,使得越来越多的施工作人员受益。因此目视管理势必会在以后被更广泛的运用,也会被运用到更多的领域。当它被运用到建筑领域时,会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贡献出更大的力量。

作者:鲁炳 单位:浙江联谊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第五篇: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问题及解决措施

1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及主要问题分析

1.1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内涵分析

安全管理在建筑施工管理中是重要的构成部分,安全管理的水平对建筑企业的生存发展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并和建筑质量和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有着直接影响。在建筑技术以及施工理念的不断发展完善过程中,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水平也随之得到了提升。为能够对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进一步的加强规范,我国实施了《建筑工程安全生产条例》,将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已经作为重要的管理内容进行了规范化。通过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制度的实施就能够从很大程度上将建筑施工的安全得到有效保障,而在此基础上探究现代化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模式也比较关键。

1.2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主要问题分析

从我国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现状来看,还有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建筑市场管理过程中的混乱。在建筑市场的各方主体上主要有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在实际当中存在着有法不依以及躲避监督的情况,从而就出现了建设单位的相关问题。有的是在工程的施工图设计上以及质量安全监督上等,都没有得到有序的管控,这些都造成了安全隐患。另外就是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过程中比较缺乏先进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这样在实际的管理效率上就得不到有效提升。再有是在具体的施工安全应对措施层面没有得到完善化,建筑施工的管理者在安全管理过程中没有对相关的安全规范以及条例熟悉,所以在执行过程中就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主要就是施工的安全资料造假以及没有按照规范标准建档等,还有在模板工程壹级基坑支护上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在脚手架的搭设上没有得到规范化等。这些问题都需要能够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完善,进而保障建筑施工安全。另外就是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没有得到完善,一些专职的安全员多是挂名,日常没有到现场进行管理指挥等。还是是在安全的管理制度上的落实度效果不佳,对现场操作工人的管理相对比较滞后,只是看重一时的利益,在安全工作的思想认识上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对新的施工工艺的认识以及准备上没有充分体现等。最后就是在建筑施工的安全培训以及安全教育层面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安全管理机构以及管理人员对实际的需求也没有得到有效满足。施工的随意性较大,在实际的管理水平上相对较低,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方面也没有及时,所以就存在着违规操作的现象。

2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问题的解决策略探究

2.1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问题成因分析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问题成因是多方面的,由于缺乏市场经济建筑安全管理体制,还有建筑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没有完善,政府的监管效率低下以及社会监督体系的不完善等,都会对安全管理不利。另外在相关的法律具体执行过程中的力度不够,实际的管理部门职能转变过程中相对较为滞后,在管理上就出现了真空现象。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间的关系以及职能没有得到明确,另外就是在建筑工程的安全生产管理以及专业建设工程的安全生产管理上是分开的。

2.2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问题解决策略探究

第一,对建筑施工安全的管理问题要能够从多方面进行分析,首先在在建筑安全生产责任制以及教育培训体系层面得到有效落实,并要能够设置安全生产管理的机构,以及在安全管理人员上也要能够科学配置,最大化的将建筑施工的安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另外就是要能够在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方面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全面负责,对于专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对现场施工要能够加强监督,发现违规操作及时制止并教育。第二,对违法用工的查处力度要能够依法加强,同时也要能够建立长效机制,从而来切实的维护建筑劳务人员的合法权益。在招工过程中要签订劳动合同,合同当中对劳动工资的支付标准要能够明确化。将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也要能够进一步有效提升,可以指定相关的教育制度以及安全技术交底制度等,对各个层次都要实施安全管理的考核指标,在安全技能以及管理的系统培训上能够得到加强,并要能够增强全员安全意识以及素质等。第三,对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工作要能够得到进一步完善,从具体的措施实施上来看主要就是要严格的按照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安全作业。施工单位要能够在施工组织设计过程中编制安全技术措施以及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方案等,另外对于模板工程以及土方开挖工程等要能编制专项的施工方案,在安全验算上要体现出准确性。再有是要能对组织施工作业合理化的呈现,把施工的平面布置作业能够得以完善,避免危险交叉作业。第四,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中对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也比较重要,机械设备是建筑施工中不可缺少的施工内容,机械设备如果得不到有效保障就会对施工的安全性造成影响。这就需要加强对机械设备的养护和检修,将机械设备能够达到相应的标准要求,可以采取预防性的试验来加强相关设备以及材料等安全性。由于机械设备的长期磨损就会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比较容易带来安全问题,所以机械设备要通过专人进行管理,对其定期的实施检查维护等,并要建立相应的资料档案,这样才能保障其作业的安全。第五,对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安全文化体系的建立比较重要,主要就是对建筑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进行强化,这是建筑预防事故的基础性工程,而建筑企业也要能够结合自身特点通过多样化方式来进行创造适合本企业发展的安全文化,进而创造出安全环境氛围。再有是要能够强化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对一些非公有制以及乡镇建筑企业法人代表安全教育培训进一步强化,将市场竞争力能够得以有效提升等。

3结语

铁路消防管理办法范文3

1.1物资管理文件。共计10个(纸质版统一存放在班组物资管理卷档案盒里,电子版存放于班组电脑“物资管理”文件夹),包括:关于印发《唐山供电段修旧利废管理办法》的通知、关于印发《唐山供电段再生资源管理办法》的通知、关于印发《唐山供电段物资需求申请计划发放管理办法》的通知、关于印发《唐山供电段物资质量管理办法》的通知、关于印发《唐山供电段物资仓储管理办法》的通知、关于印发《唐山供电段班组物资管理办法》的通知、关于印发《唐山供电段物资管理办法》的通知、关于印发《唐山供电段限额领料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关于印发《唐山供电段工具仪表管理办法》的通知、关于印发《唐山供电段安全用具管理办法》的通知。

1.2材料库管理。①管理制度揭挂牌(上墙),包括:材料库平面定置图、班组抢修料定额标准、班组材料管理员工作标准、班组材料管理制度、班组抢修料(防洪料)管理制度、班组仓库消防安全管理制度。②存档资料(纸质版存放于材料库档案盒,电子版存放于班组“物资管理”文件夹),包括:抢修料定额标准、防洪料定额标准、除冰雪料具定额标准。③日常管理资料(存放于材料库档案盒),包括:班组物资申请计划(原稿)、班组物资管理台账、班组物资入库(验收)记录、班组物资出库(使用)记录、用料单(按月装订成册,封面标明年月,支出金额进行合计)。

1.3工具仪表库管理。①管理制度揭挂牌(上墙),包括:工具库平面定置图、班组工具仪表管理员工作标准、班组工具仪表管理制度、班组安全工具管理制度。②存档资料(纸质版存放于工具仪表库档案盒,电子版存放于班组“物资管理”文件夹),包括:班组公备工具更换记录、绝缘工具更换记录、绝缘工具定期试验合格证。③日常管理资料,包括:班组物资管理台账、班组物资入库(验收)记录、班组工具出库(使用)记录。

1.4库房综合管理。①环境优美,卫生好,货架、料台、地面无灰尘。②账、卡、物相符。③实行“四号定位”,堆码整齐,标志明显,料签齐全。④合格证、质量证明书、使用说明书妥善保管。⑤用料单每月装订成册,支出金额进行合计。⑥各种资料、票证按要求规范填写,字迹清晰,记录齐全。⑦库房内禁止存放私人物品。⑧做好防火、防盗、防破坏等安全工作。

2建立健全班组物资管理制度

一是班组应建立完善的班组物资管理制度,认真贯彻执行。二是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物资管理工作的文件精神。三是建立健全三级物资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认真搞好成本核算。四是制定班组物资管理的目标和措施,按期进行经济活动分析。

3指定材料科专业人员对各班组进行包保

一是材料科指定专业人员按车间对各班组进行包保,由包保人对所包班组物资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仓储的管理、账卡的管理、资料的管理等情况按班组物资管理作业指导书的内容进行综合检查指导,查出的问题责令限期整改。二是材料科对包保人规定每月检查所包保车间的班组数量不少于1/3,每季度对所有班组检查一遍。三是材料科长不定期地对全段所有班组的物资管理情况进行抽查。四是各车间包保人对检查出的问题向材料科报表人提报书面材料,由报表人对标打分,纳入《材料科对车间检查考评表》和《设备质量考核表》,作为对车间和班组的考核依据。五是包保人未完成任务的,材料科长抽查发现包保人未尽职尽责的,包保人当月标准化失格。

4每年定期对班组材料员进行教育培训

一是每年定期对班组材料管理员(工具仪表管理员)组织培训,做到持证上岗。二是材料管理员(工具仪表管理员)明确自己的基本职责及物资保管的任务。三是班组材料管理员(工具仪表管理员)除参加物资业务部门的专业培训外,还应加强自身的学习,努力钻研物资管理技术业务知识,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物资管理工作的文件精神,良好地完成上级交给的临时任务。

5班组材料管理员应掌握的物资管理基础知识和作业流程

一是班组物资申请计划的提报。班组应根据下季度生产计划按时间要求和维修定额提报物资申请计划给所属车间。二是自购料问题。原则上不准自购,因抢修或其他急用确需自购时,应提前向材料科有关科目负责人打招呼,经同意后再自行购置。三是物资入库验收或在使用中发生问题的处理。材料科给班组送料时双方应办理好交接手续,材料入库前,班组材料员应对所有材料进行清点、检查、验收,发现问题及时和送料人员交涉。解决不了时跟材料科有关科目负责人联系进行协商解决。材料在使用过程当中发生质量问题,应及时向材料科反馈信息,材料科派专业人员进行现场解决。四是再生资源利用及修旧利废。段鼓励各班组进行再生资源利用及修旧利废活动,各班组应建立完善的修旧利废组织机构,大力开展再生资源利用及修旧利废活动,工具坚持退旧领新制度,搞好物资节约。对于不能利用的废旧物资,一律上交材料科,不准自行处理。五是台账、资料的统计工作。物资台账、资料、账卡按要求填写准确、规范、及时、健全。六是物资入库验收管理。物资入库,班组材料员应对入库物资进行数量验收和质量验收,并做出记录。应填写《班组物资入库(验收)记录》,标明来料日期、用途、验收情况。七是物资出库管理。物资出库应填写《班组物资出库(使用)记录》,标明使用日期、使用方向、消耗地点,发生问题随时备查。要做到先进先发、推陈储新,以免超过保管期限不能使用,造成损失和浪费。八是各种报表及时上报。年末按段统一部署搞好物资大清查工作。九是“三防”及作业安全。各班组应做好防火、防盗、防破坏等安全工作,建立完善的消防组织机构。料库油库“严禁烟火”标志醒目,要配置足够数量合格的灭火器及其他防火工具,并会使用,掌握消防基本知识。物资搬运及堆码作业要遵守作业标准及操作规程,防止人身及设备事故的发生。对设备应搞好定期保养与维护,使其保持良好的性能与状态,以满足生产维修和事故抢修的需要。

6班组材料分类管理

6.1维修料管理

维修料主要是为日常生产维修储备的材料,在出段库时已做支出,不占用段库资金,只做数量保管。维修料要设专人专库(架)保管,按要求保证所配材料的品种、数量齐全,质量完好,账卡物相符,收发及时登账。

6.2抢修料的管理

抢修料是为保证事故抢修专门配备的材料,不占用段库资金,只进行数量保管。抢修料不准它用。抢修料要设专人专库进行管理,每月定期检查作好记录,保证品种、数量齐全,质量完好,抢修使用后要及时补充。

6.3工程料的管理

工程料是专门为大修、设改等工程而供应的材料,要单独存放。施工班组必须指定专人负责工程料的清点、签收、保管和发放工作,做好工程料的收发记录,施工班组每月末对工程料进行清点,并将清单报材料科。工程完工后,材料科派专人与班组一道对工程余料进行整理、清点,并及时退交段库,废旧料同时上缴,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杜绝账外料。

6.4防洪料管理

防洪料是专门为汛期防洪准备的材料。防洪料应按技术科统一规定的标准配备,班组要认真检查,妥善保管,保证数量充足,质量完好,按要求单独存放。

6.5工具管理

铁路消防管理办法范文4

关键词:城际铁路工程;标准化管理;施工管理

1城际铁路工程施工中的标准化管理

1.1管理制度

施工企业要对建设项目的施工技术标准和施工管理规定进行量化管理,项目部以公司的相关规定和铁总的各项要求为核心,创建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的物资设备、施工安全、施工质量、施工技术和施工现场管理机制,编写完善的施工指导意见,确保整个工程项目能够按时完工。

1.2人员配备

施工单位要以标准化施工方案为依托,结合工程项目的施工难易程度、工程特征、施工规模和工程类型,采取精干高效的原则,严格管理工程项目施工相关信息[1],所有的从业人员在上岗以前要参加专业技能培训,定期考核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

1.3现场管理

认真检查施工单位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审查施工作业的指导意见。监理单位按照标准化要求来监督检查整个施工过程,如发现问题,立即采取措施处理,确保施工现场管理实现标准化[2]。工程项目现场管理的主体为施工单位,标准化管理以现场管理标准化为核心,具体工作内容有:遵循因地制宜、以人为本、整齐划一、节约用地的原则,以《铁路建设项目现场管理规范》为依据,科学布置整个施工现场。现场的警示标志要放置在明显的位置上,将安全防护用品全部配备齐全,现场的用电要确保万无一失。现场的原始数据信息要保证完整、真实,对其质量情况进行定时分析,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保护好现场的环境,设置单独的弃土存放区域,将现场的废物垃圾及时清理干净,保证道路干净、整洁。做好机械设备管理工作,以施工组织要求为基础,将机械设备配齐,做好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使其机械化管理水平达到最佳状态。严格管理物资材料的质量,严格管控物资材料的质量,不合格的产品坚决不能运送到施工现场。认真审核施工图纸信息,保质保量地完成工程测量与技术交底工作。以施工需求和《工地试验室建设标准》为依据,创建工地试验室,保证试验程序完整、规范,使得最终获得的试验数据真实、可靠。文明施工,制定文明施工管理机制,最大程度地满足施工目标。

1.4过程控制

施工单位要认真审核施工图纸,制定具有较强实施性的施工组织方案、施工作业计划和现场施工计划,合理配置各项资源。严格执行程序性文件,将质量责任制落实到位,确保全员质量管理工作得以真正地实现,重点管理影响施工质量的各种因素。认真执行安全管理责任追究制度,深刻剖析影响安全管理的各项因素,积极采取措施来预防可能会出现的各类问题,确保整个施工过程满足工程项目的各项要求。

2工程概况

京雄铁城际路起自既有京九线李营站,向南经北京大兴区、北京新机场、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永清县和霸州市,终到雄安新区,正线线路全长101.06km。正线数目为双线,线间距为5m,为设计速度350km/h的城际铁路。新建京雄城际铁路四标段位于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永清县境内,线路上跨371省道、廊涿高速公路及南水北调廊涿干渠。正线里程范围为DK54+042.6~DK67+879.83,线路正线长13.804km。京雄城际铁路固安东站位于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境内,固安东站场路基里程DK58+350~DK61+089.66,全长2739.66m。站场4台8线,路中心最大填高7.27m,最大边坡高度8.93m,最宽处101.32m。地基处理主加固区采用预应力管桩,次加固地区采用CFG桩的形式。

3城际铁路工程施工中的标准化管理措施

3.1管理制度

以《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深化铁路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的指导意见》为依据,同时参考发包人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完善的项目施工管理细则和管理机制,确保各项管理制度内容稳定、职责清晰、结构完整,同时对综合管理、计财、安全、质量和技术等问题提出明确的要求。

3.2人员配备与管理

在配备现场施工管理人员时,以“人员配置标准化”的相关要求为核心,参考工程项目专业类别,尽量将施工人员配齐、配足,创建施工人员专业知识学习制度,定期组织施工人员参加专业技能培训活动,使施工人员对施工标准化管理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施工管理组织机构的具体情况如图1所示。

3.2.1主要人员

架子队的成员由单位正式职工构成,主要包括技术负责人、专职队长、领工人员以及材料、安全、质量、技术等相关负责人员等。

3.2.2劳务合同签订

架子队集中管理所有的劳务工作人员,签订劳务合同,确保所有的工作内容有合同制约。

3.2.3行为管理

所有的作业面和施工工序要有专门的安全员、技术员和领工员监管,保证施工质量与设计标准一致。执行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机制,劳务人员全部参加岗前集中学习,持证上岗。

3.2.4项目部劳务管理

安排单独的劳务管理人员,创建劳务人员工资支付保障机制,使劳务人员的薪酬待遇得以保证。出台完善的劳务管理制度,在台账中将劳动合同编号、执业资格证书编号和身份证号等信息登记完整。

3.3现场管理

以发包人的各项要求和《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深化铁路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的指导意见》为依托,创建完善的工地建设要求。以公司的管制制度和《铁路技术资料管理规程》为依据,创建行业内资料管理制度。在组建标准化项目管理机构过程中,发包人审核通过的标准化管理规划,并出台了作业标准和指导意见。在组织施工作业时,以相关的标准为依据,确保现场施工管理工作实现标准化管理。以发包人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要求为核心,将相应终端硬件设备配备齐全,并放入发包人统一接口中管理。安排专人来负责维护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信息系统,将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所有资料按照发包人提出的要求逐一录入详细,为现场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信息依据。在开展施工任务时,认真贯彻落实施工指南、施工标准和施工规范,使用娴熟的施工方法和施工技术来编写指导意见书,将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标准和施工准备工作描述清楚。施工现场的质量检查方法和现场操作方法要,以质量要求为准则,保证施工现场的各项作业变得更加规范。

3.4工地建设与管理

3.4.1规划现场平面

将重点工程项目在施工总平面布置图中标记清楚,同时也要在施工总平面布置图中将工程概况、工程数量、设计现场工作点、监理现场工作点、供电线路、施工便道、弃土场、混凝土拌和站、生活区、生产作业等位置全部标记好。

3.4.2生产区管理

“六牌一图”要悬挂在醒目的位置处。“一图”指的是施工现场总平面图;“六牌”指的是环境保护牌、文明施工牌、安全生产牌、消防保卫牌、管理人员名单及监督电话牌和工程概况牌。每个区段设置为单独的作业单元,所有的区段都要设置作业指示牌,不能存在交叉作业的情况。比如:路基整修、检测、碾压、平整、填土、地基处理、施工作业等区段都要设置醒目的指示牌。

3.4.3辅助生产区管理

运送到现场的所有材料要分堆堆放整齐并设置标牌。不同品种、不同粒径的砂石料要分仓存放,在标识牌上将检验批次、试验报告号、进场时间、规格、产地、数量和名称等信息标记清楚。平放金属线材,下方使用枕木等垫起,上方使用苫布覆盖好,标牌中将材料的信息书写完整,防止出现材料混淆的情况。在堆放掺合料和水泥时,要严格按照批次、强度等级、品种、生产厂家等信息分区堆放,不能出现混淆的情况。

3.4.4文明施工管理

使用封闭式管理的方式来管理施工现场,施工现场所有工作人员要佩戴上岗证上岗工作。硬化施工现场的所有道路,集中堆放土方等材料,使用洒水的方式处理土方作业时的扬尘。所有的临时弃渣坡面和设施存放场地,要按照设计标准在施工结束以后复垦绿化,使土地表面恢复原状。以施工现场的各项需求为基础,将沉淀池、排水池、洗车场等场地设置齐全,施工污水经处理达到排放标准,方可排放。在现场施工时,对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给予高度重视。同时也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控制噪声污染和大气污染。

3.5路基过程控制

在项目建设施工时,高效利用分级管理、目标管理和封闭管理等措施,使过程控制取得最佳效果。高度重视源头、基础和落实等问题,出台具有较强实用性管理办法,保证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施工安全、施工工期和工程成本投入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

3.5.1施工准备

在现场核对施工图纸时,认真核查地质信息,对地下管线的分布情况做到了如指掌。施工单位内部认真执行技术交底工作,测量放线的所有信息资料要确保完整。在施工以前,选择合适的路段进行填筑技术试验,保证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参数、压实遍数、摊铺施工质量、施工技术和机械设备类型与设计标准保持高度统一。

3.5.2地基处理

将原地面的腐殖土、树根等全部清理干净,当地面坡度比较陡时,台阶挖掘采取自上而下的顺序。在处理地基时严格按照设计的标准执行,地基的承载力、压实度和换填料要与设计的标准一致。

3.5.3填筑基床及路堤

在更换取土场、填料土质发生改变以后,要认真复核颗粒的级配和密度。采取画方格的形式,确保填筑施工匀称。控制虚铺厚度和高程时,主要方法为采用拉线或者标尺进行控制。在碾压施工过程中,填料的含水量控制到最佳水平,施工顺序为初压、复压和终压。做好路基检测工作,监理单位要仔细核查。施工单位制定完善的沉降观测方案,对于那些有特殊要求的地段而言,要以设计要求为标准,积极开展沉降分析和观测工作。监理单位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职权,为整个工程项目的顺利施工提供保障。对于基床下面的施工地段,要顺着线路纵向每间隔100m,设置6个压实层孔隙率和压实系数的检测点,在路基中部、左边和右边与路肩边线间距为1m的位置处各设置2个。监理单位的抽样检测数量,为施工单位抽样检测数量的10%。将每隔100m填高高度大约为90cm的抽样检验地基系数K30点数设置为4个,在路基中部位置设置2个,左、右与路基边线间距为2m的位置处各设置1个点,监理单位要对所有的点进行监测。施工单位在编制沉降观测方案过程中,对于软土路基、过渡段等对设计有特殊要求的路段,要以设计的标准为依据,全面开展沉降分析和观测工作。监理单位充分行使自己的职权,做好抽样检测工作,确保施工质量达到相关的要求。通常情况下,在路堤修建成型以后,将沉降观测断面间距设置为100m,将沉降观测桩分别设置在路肩左边和右边。沉降观测期要保持在一个雨季或半年的时间以上。对于具体的观测频率来说,第一个月要每隔10d观测一次,第二个月每隔15d观测一次,以后每月观测一次即可。线路高程控制网为沉降观测的基准网。

3.5.4边坡防护

混凝土拱形骨架的强度、防滤层、泄水孔、骨架嵌入坡面的深度等要与设计的标准一致。坡面与片石护坡紧紧贴合在一起。植物覆盖率、成活率要达到设计的标准,同时确保伸缩缝和沉降缝的填塞与预留也与设计的要求相同。

4结语

建筑行业现场管理的重大举措就是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通过提升行业形象,使其行动落实到了实处,使其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推动整个行业朝着更加先进的方向发展。分析京雄城际铁路项目的标准化管理要求,并结合具体工程实践,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措施,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谢长林.高速铁路线下工程项目管理实践——从强力推行标准化管理角度谈项目施工管理[J].建筑施工,2014(6):770-771.

铁路消防管理办法范文5

我国近30年呈现出快速全球化、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变化,城市系统内主要灾害事故伤害防控体系建设更加迫在眉睫,各种突发事件与危险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较以往更加突出,是不容忽视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1]。城市灾害事故应急医疗救援体系建设既要立足当前,又要放眼长远。如果不加大对城市安全事故伤害预防研究与投入,传统的重大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食品药品安全、饮水安全、职业安全和环境问题将继续成为重大健康危险因素,且使国民同时面临安全事故伤害、新型传染病流行、气候环境危机等多重威胁[2]。因此加强对城市主要灾害事故伤害机制的综合防控研究十分必要。

2城市灾害应急医疗救援体系建设的现状

我国城市主要面临自然灾害、事故、火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灾害风险[3]。当前的城市灾害事故发生趋势主要表现为:企业生产事故伤害总体下降,公路交通、火灾、建筑等灾害事故仍处于较高水平,个体事故伤害呈散点样分布,新型安全事故仍处于潜伏衍生变化状态的趋势。按照事故灾害死亡人数排序依次为:公路交通事故、煤矿冒顶事故、煤矿机械事故、煤与瓦斯突出窒息、煤矿瓦斯爆炸伤、建筑事故、水路交通事故、煤矿透水、社会公共场所火灾、矿山尾矿溃坝坍塌、化工化学事故、烟花爆炸、电击事故、炸药爆炸、煤矿火灾、非煤矿山事故、管道毒气中毒、冶炼事故、铁路交通事故电镀、金属工业事故、食品厂事故、天然气液化气爆炸火灾、航空事故。导致城市灾害事故发生涉及的社会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模式、企业生产管理、政府监督管理、职业环境、社会环境、生活方式、自然条件、法律规定等因素。主要危险物理化学因素有:交通工具、火源、危险化工产品、瓦斯、煤尘、炸药、交直流电、鞭炮、各类生产机械等[4]。当前的城市应急医疗救援体系主要依托院前紧急医疗救护(120)、消防救援(119)、交通救援、公共卫生疾病预防控制等部门,依托医疗机构进行医疗救治,特殊情况下心理卫生部门也会参与。院前紧急医疗救护体系及医疗机构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地方政府等管理;综合消防救援由应急管理部管理;交通救援由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管理;公共卫生事件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管理。在《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框架下,形成《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系列文件指导卫生应急工作。各省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及市、县卫生行政部门设立了应急管理办公室,负责具体协调运行。2010年12月原卫生部出台了《国家卫生应急队伍管理办法(试行)》,筹建国家级卫生应急队伍,地方建设具有地域特点的各类卫生应急救援专业队伍。目前卫生应急队伍包括紧急医学救援类、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类以及突发中毒事件处置类。同时还并存有安全生产企业、红十字会等民间志愿者等救援力量。遇到灾害事故发生时,各应急医疗救援单位通常会依据各自部门的应急预案,汇集参与灾害事故紧急医学救援。但灾害现场情况复杂,仍会出现决策行动不协调的现象发生。近年国家成立应急管理部,推进国家应急体系建设。应急管理部成立2年来,统筹组织各类自然灾害、生产事故中的综合救援行动,将综合消防救援、地震救援、矿山救援、森林防火救援等专业救援行动通盘考虑,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在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尝试。在城市灾害事故应急医疗救援方面,也正抓紧研究相关政策。

3城市灾害事故应急医疗救援体系建设的短板

目前我国城市灾害应急医疗救援在救援理念、能力、装备、保障、机制等方面还有短板和不足。各类灾害事故风险相互作用和影响的非线性叠加,使得城市灾害事故应急医疗救援体系在履行综合应急救援职责方面面临新考验和挑战。在城市灾害应急医疗救援法律法规方面,现有城市紧急医疗救治主要依照2013年原国家卫生计生委的《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从业人员主要有院前急救和院内急诊医务人员。上海市2016年了《上海市急救医疗服务条例》,北京市2017年了《北京市院前急救服务条例》,深圳市2018年了《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急救条例》,其他城市尚未推出相关条例。2019年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明确解答部分问题,但关于城市灾害应急医疗救治体系的法规尚待形成。在信息化与救援技术装备水平方面需要进一步提升。目前全国城市医疗急救信息化没有全部做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同时缺少专门用于灾害事故环境下的医疗救援设备,在硬件、软件以及持续发展方面均与需求存在差距,航空医学救援尚未出台国家标准。另外,各专业救援力量与应急医疗救援体系的衔接不紧密。现有城市卫生系统的紧急医疗救援队伍主要工作在医院内部,很少以成建制的方式参加应急救援检验;现场救援经验不足,缺少救援行为规范与培训,缺乏卫生防疫和自我安全保护的意识和装备。灾害医学专业研究起步时间晚,对接国际标准有差距。我国在灾害医学与应急救援教育培训方面存在系统性不匹配,教育课程标准与规划存在差异性[5-6]。

4对策与建议

城市主要灾害事故的特征与各类影响因素复杂相关,通过探寻科学规律,能够为制订城市安全事故伤害防控机制提供科学依据。首先应当制订国家城市灾害应急医疗救援条例,构建城市灾害医学应急医疗救援新格局。统一指挥系统,从体制机制建设上予以保证,明确指挥体系与响应体系建设任务和责任。分工分类实施管理,在非公共卫生应急领域内,由应急管理部统一协调指挥综合消防、交通、卫生等现有的各级灾害救援部门力量,统筹应对。建设统一应急医疗救援信息平台,提高协同性。持续改进,规范发展。同时要建立国家级城市灾害应急医疗救援中心,向职业化、专业化发展[7]。以此为核心建设专业力量,协调医疗机构、社会力量和民众参与、支援重大灾害应急,提高应对大灾能力。开展包括政策、法律、救援技术、设备研发等工作,加强城市灾害及各类灾害的预防、应对,开展公民知识普及,重点针对学生、老年人群开展灾害科普急救培训。还要注重建设专业的医疗救援医院及队伍。制订区域规划,依托现有的医疗卫生资源,加大投入,建设定点救援医院,定期考评监管[8]。在重大灾害发生时,应相互协调支援。鼓励城市灾害应急医疗和日常急救结合,降低运行成本。鼓励各级社会救援力量规范参与,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形成应急响应工作体系。最后也要大力发展城市灾害应急学科及救援装备产业。围绕“一带一路”人道主义救援需要,支持救援医疗装备、通讯、航空医疗与智能化医疗生产,支持研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灾害救援器械和设备,形成产、学、研、医协调发展[9]。

5展望

铁路消防管理办法范文6

1、安全管理面临的新形势

(1)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随着人力资源成本的提高及工程机械行业整体水平的发展,现在大型工程项目摆脱了以前以人力作业为主的施工模式,集成式拌和站、旋挖钻、盾构机、大吨位架桥机等现代化机械设备的广泛应用,让机械伤害这个主要危害因素的危害程度及管理难度空前提高。

(2)工艺越来越复杂随着工程技术的逐步发展,工程等级正在前所未有地提高,高等级公路、高速铁路、国际化空港等高科技施工项目彻底颠覆了以前人们对工程及建筑工人的认识,以前生产生活在灰尘和汗水中的建筑工人已经站在了科技前沿。但高科技的广泛应用也增加了工艺的复杂性和安全危害因素的未知性。

(3)法律责任越来越重随着我国法治体制建设的进行,安全法规、制度建设日益完善,以前安全生产事故只是在管理失误和企业内部进行处理,现在对工程事故相关责任人的依法判决和对企业负责人的从重处理让施工单位安全管理人员责任倍增的同时也顿感压力倍增,让他们如何依法进行安全管理成为了新的课题。

(4)事故影响越来越大和谐社会的建设让以人为本的管理思路升到了制高点,安全管理也不例外。同时政府监督、群众监督、媒体监督的多种监督形式的参与让施工单位安全事故成本和安全事故的社会影响得到了无限扩大。

2、安全管理面临的主要困难

新形势的发展对安全管理工作和安全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更大的困难和压力,但是现阶段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却没有同步提高到相应水平,从而在安全管理中出现了多种矛盾。

(1)项目规模的扩大和施工组织的复杂性与现场管理人员能力不足的矛盾。现阶段施工项目一个工区、甚至一个架子队管理的工程规模及组织难度都比以前一个标段要大,也就是说从施工组织规模来看现在一个架子队队长就相当于以前一个项目经理,但现在架子队队长的水平不能适应工程规模的发展。

(2)法治建设的逐步完善与施工现场人员法律意识(特别是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存在差距。法治的健全不等于法律的普及,更不等于全体参建人员的法治意识的提高,不知法、不懂法成为了依法进行安全管理的障碍。

(3)危险因素的复杂性和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存在矛盾。安全管理工作面临的新的趋势要求安全管理人员懂法律、懂技术、懂施工组织、懂协调,但现在这样的专职人员极度缺乏。

(4)安全管理的严峻形势与各级人员的安全意识存在矛盾。决策层不重视安全资源配置,随意克扣安全投入专项资金;安全管理人员对岗位的关键性认识不足,对从事安全管理工作的热情不高;普通工人安全意识淡薄,对违章作业、违章指挥等现象熟视无睹。

二、确保安全管理形式的主要措施

如何解决上述存在的矛盾,确保施工生产安全形势的稳定就成了当务之急。笔者根据所在项目的实际情况和工作经验,将解决措施总结为项目安全管理的“一、二、三、四、五”:

(1)一就是一条主线,即安全管理突出“安全生产责任制”这条主线项目负责人是项目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者,“一把手的言行是安全管理的风向标,一把手对安全的态度决定着项目所有人的态度”,这就是项目第一管理者对安全管理的绝对影响,是对第一责任人安全责任的最大担当。通过逐级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在项目内部可以形成我就是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者的安全意识,项目经理是整个项目的第一责任者,分部领导是分部第一责任者,部室领导是部室的第一责任者,现场工人是自身安全的第一责任者等等,所有参建员工都清醒地认识到:安全责任就是以我为主、从我做起。

(2)二就是安全管理的两个侧重点:建章立制、现场控制

①建章立制为使项目安全管理做到“有法可依”,进场伊始项目部就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组织编制:《项目安全生产管理办法》、《教育培训管理办法》等安全管理制度;《消防应急预案》、《防汛应急预案》等相关应急预案;《高空作业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等安全专项方案;编制下发各项切合实际的安全技术交底书;形成《安全自控体系》、《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安全过程控制化标准手册》三个综合管理体系文件。

②现场控制有了完善的制度办法和措施,还要做好现场监控和管理,才能形成稳定的安全生产形势,也就是要坚决做到“有法必依”。日常控制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总体思路就是通过监控和整改去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及技术措施。古人说过“有不尽者,亦宜防微杜渐而禁于未然”,而这种防患于未然的理念正是我们现场控制和安全检查的基本原则。

(3)三就是要突出“教育培训、综合治理、经济杠杆”三个抓手

①教育培训教育培训是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管理能力、提升综合素质的万能法宝。对项目管理层、业务人员、一线工人开展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安全培训,能够让全体参建员工熟悉施工现场危险源及防护措施,知道自己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如何做,从而达到保护自己、保护他人的目的。教育培训的方式是多种多样、不拘一格的:外部委托培养、内部集中学习、组织现场会、工作中传帮带、三工(工前、工中、工后)教育、现场展板及宣传、视频和网络教育等。现场安全教育培训一定要坚持“针对性、及时性、实效性”的原则,做到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

②综合治理按照安全系统管理理论,安全管理是一个综合工程。危险源的多样性决定了安全管理必须采取多种管理手段、采用多种措施、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才能取得预期效果。国家安全管理方针于2005年修订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说明在国家层面上多种手段治理安全生产早就已经实施。而实施综合治理这个管理理念主要应通过完善如下几大要素进行落实: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开展危险源辨识活动;制定危险源防护措施方案;足额配置专职及兼职安全管理及防护人员;确保安全物资保障和资金保障;做好全员、全过程教育培训;抓好制度落实及检查整改;严格事故调查及处理;重视维稳工作及集体事件,培育项目安全文化等。

③经济杠杆现阶段各施工单位对项目经济效益最大化的追求导致项目安全管理难度的加大和项目安全投入的紧缩,各级人员对安全、质量、进度、效益的关系难以平衡对待。所谓“以彼之矛攻彼之盾”,在安全管理中充分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对那些在施工过程中不履行安全职责、不遵守劳动纪律、违章作业、野蛮施工、安全措施不落实、存在安全隐患、发生安全事故的队伍和个人,施以一定金额的经济处罚,同时对在安全管理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通常都能收到理想效果。安全管理

(4)四就是要改变“四重四轻”的教育培训模式当前施工现场的安全培训教育存在“重教育形式,轻教育效果;重管理人员教育,轻一线人员教育;重经济处罚,轻机制建设;重事故后教育,轻事故前防范”等不良现象。教育培训不是目的,只是手段,现在的基础建设施工现场需要大量的高素质、高水平的管理人员,需要大批懂要求、懂操作、懂标准的一线员工,但施工现场的人员配备与实际需要存在很大差距,因此,不了解当前安全教育培训的误区和弊病,就不可能达到我们安全教育的目标。

(5)五就是要解决安全管理中的“五硬五软”问题

①嘴上喊得硬,实际行动软现在项目的特点决定了现场的安全隐患是大量存在的,这是客观事实。而这些隐患要靠我们全体参建人员一项一项地去控制,一点一滴地消除,说得再漂亮也解决不了现场危险因素的存在,因此我们要求安全管理坚持“会要短、腿要长”的原则,坚决克服“纸上谈兵”的工作方式,多到施工一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②表现形式硬,实际内容软现阶段各种“安全大检查、安全专项治理活动、安全专题会议、安全专项方案”等管理形势层出不穷,但好多方案编制完成后不能指导现场,好多活动开展后不能解决现场问题。为切实解决形势硬内容软的现象,项目部领导应强制要求各项安全管理活动要切实走“群众路线”,方案的制定要与一线工人探讨,安全专题会议要有一线工人参加,安全专项活动要一线工人评价时效,各种文件精神传达要一线工人领会。

③出了事故硬,事故过后软百密难免一疏,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任何完美的规划和防护,都会有意外的发生,摩、擦、碰、刮的事情在施工现场是难以杜绝的。安全事故处理应坚持事故处理的“四不放过”原则,再小的事故也要追究责任,再小的影响也要吸取教训,再小的范围也要全员教育,再小的损失也要经济处罚,从而达到一种理念的贯彻“让自己的教训成为别人经验的人是傻瓜,从别人的教训中吸收经验的是智者”。

④迎接检查硬,隐患整改软安全检查是安全管理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和手段,但是我们发现在检查过程中存在“为了检查而检查、为了领导而检查、为了完成任务而检查”的现象,即检查的目的不是为了解决现场的问题和隐患,而是为了完成某个任务和各级要求而搞的务虚活动,而施工一线也逐渐将问题整改变成了所谓的“迎检”。现场漂亮了、问题掩埋了,但是事故的隐患却加大了。为了彻底改变这种现象,项目部应按照“谁出事谁负责的原则”,现场检查明确问题和根源、明确复查人员和整改责任人,月底通报明确分部及架子队工班,通报奖罚明确到个人,从而杜绝将检查变成“迎检”的现象。

⑤效益指标硬,安全投入软安全投入与项目效益的关系已经讨论好长时间了,项目管理层应在安全投入上绝对不打折扣,坚决不降低标准,从来不延时供给。在安全资金上一直坚持“足额、及时”的原则安排使用,如防护材料采购、防护人员聘任、消防及应急物资配备,安全教育及宣传工作的投入等等。

三、结束语

铁路消防管理办法范文7

摘要:

重大建设项目档案,是项目建设形成的真实记录,见证了项目建设的全过程,是项目稽查、审计、监督、管理、验收以及今后使用、维护、改造的重要依据,对企业运营管理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检查验收中发现的问题,就如何做好重大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项目档案;问题分析;方法措施

重大建设项目档案,是企业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形成的真实记录,涵盖了项目建设立项、审批、招投标、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竣工验收等全过程中形成的各类文字、图表、声像等文件。近年来,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企业为提升竞争力,积极创新驱动,拓展产品结构,开展生产扩能等活动。为满足发展需要,不断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兴建新厂房,购置新设备,建设项目数量大大增加,随之产生的项目档案数量和内容亦愈来愈多。由于重大建设项目投资数额大,周期长,涉及面广,给项目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笔者作为验收成员,多次参加了本系统重大项目档案的验收工作,通过对项目档案的基础管理情况,项目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情况,项目档案的安全状况等进行检查,本文就项目档案验收中发现的问题,针对解决方法和措施进行分析探讨。

一、项目档案工作现状

在检查验收中发现,大多数单位对项目档案工作给予高度重视,设置了专门机构、配备了专门档案人员对项目档案进行管理,建立了项目档案管理制度,建立了项目档案工作业务流程。完成了项目文件收集、整理、归档,完成了项目档案的分类、立卷、编目等工作。采取了有效安全措施,对项目档案进行妥善保管。但由于各单位对项目档案认识的程度以及对标准的理解把握等不同,导致项目档案管理上存在差异和不足,对项目档案的完整、系统和质量带来一定影响。

二、项目档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档案意识淡薄,对项目档案管理工作重视不够

项目档案真实地记录了项目立项筹建、招标、设计、施工、竣工验收以及项目试运行、项目评估等全过程活动,它既为在建项目提供重要依据,又为项目投产后的使用、维修、管理、改扩建提供依据,为企业的管理运营发挥着重要的依据和凭证作用。有的单位对项目档案重要作用和重要意义认识不深,只重视项目建设的质量,而忽视项目档案工作,表现在:1.业务部门未指定专人,只是临时指派人员管理项目文件,对形成的项目文件未能及时收集、登记,造成项目文件收集不完整;2.将项目文件积压存放,未能及时整理,造成项目文件无法借阅,影响使用;3.项目文件借阅制度不健全,文件借阅后未能做好登记,导致项目文件借出后催还难。

(二)管理缺乏制度化,导致了项目档案归档难

有的未将项目档案收集、整理、归档等纳入项目档案的管理制度,造成项目档案管理工作职责不清,导致了项目文件归档难。比如项目建设施工、监理单位,不及时对形成的项目文件进行收集整理,待项目完工后突击进行,造成项目文件不齐全及整理质量不符要求,无法移交归档。未能及时参加设备开箱、竣工验收等活动,未能准确把控应归档文件内容,影响项目文件归档质量,给归档工作带来一定影响。

(三)对归档要求不了解,导致项目文件归档不完整和质量问题

有的业务单位、项目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对项目文件归档内容及质量要求不清楚,导致了项目文件归档不完整及质量不符合要求,存在着项目报批文件附件未归档,项目文件的复印件归档,档案内容上有铅笔书写字迹,竣工图章上主要信息填写不完整,档案内容上签字不齐全等现象。

(四)对管理标准理解不透,导致了项目档案整理存在不规范现象

由于对项目档案整理规范掌握不准确,影响了档案案卷质量,存在着卷内文件编页方法不统一、编写位置不确定,将部分文件单纯罗列、直接装订,卷内目录、备考表填写不准确,卷盒、表格规格式样及制成材料使用不规范等现象。

三、解决方法与措施

项目档案是项目工程质量的内在表现和项目建设的法律依据,在今后企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应使每一位项目档案工作参与人员牢固树立责任意识,以高度的责任感做好项目档案工作。

(一)提高认识,强化参与人员责任意识

企业应组织项目参与人员认真学习做好项目档案的重要意义,项目设计、勘察、施工、监理等单位应各尽其职,做好职责内合同规定的项目文件的编制和移交。组织、协调和指导项目参与单位做好项目文件收集、整理和归档等工作,划定分工,明确责任,确保项目档案的完整和质量。

(二)健全项目档案管理机制,为做好项目档案

工作提供保障1.建立完善的项目档案组织体系。明确项目档案工作主管领导,设置项目档案管理部门并配备专门档案管理人员,负责做好项目档案管理工作。建立由项目档案主管领导负责,以档案部门为核心,以各职能或项目责任单位为基础的项目档案管理体系。2.制定完善的项目档案管理制度。按照国家、行业相关要求,对项目文件的形成、收集、积累、整理、归档,以及项目档案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等各项工作进行规范,构建适应本单位以及项目自身特点的项目档案标准化管理体系,实现项目档案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管理,确保项目档案工作有章可循。3.建立优化项目档案工作业务流程。建立项目文件和项目档案形成、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利用等各业务工作流程,并不断优化,保证项目档案各环节的通畅,保证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提前介入,做好项目档案工作前端管控

1.加强管理标准学习,了解掌握项目档案管理各项要求。档案部门要首先组织档案人员,学习国家、上级以及本单位档案管理相关制度和管理标准,对做好项目档案工作要求、业务规范进行深刻领会和掌握,为开展项目档案监督、检查及业务指导工作打好基础。2.制定《项目档案工作实施方案》,并组织落实。档案部门应积极参与项目建设,全面了解掌握项目建设内容和进程,超前谋划,会同相关部门制定《项目档案工作方案》,列明详细计划,制定配套措施,按照各节点逐项推进,保证项目档案工作良好开端。3.提前介入,做好项目文件收集管控。项目文件的收集,是项目档案工作的开始,把握这一关键环节尤其重要。在项目一立项,档案部门即应组织开展项目职能人员业务培训,详细讲解项目前期文件归档范围,提出归档要求,使职能人员在收集项目文件时,知道“要什么,怎么管”,保证前期项目立项、审批、招投标、相关协议、来往函件等文件的完整和质量;在项目开工前,即应组织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系统学习国家、上级及本单位档案管理标准,使这些参建单位能够了解相关项目档案工作要求,在施工、监理过程中,能够按照企业提出的要求,开展项目文件收集整理工作,保证施工、监理文件收集完整和归档质量。

(四)全程跟踪,做好项目档案工作的过程管控

1.企业要将项目档案工作纳入项目管理工作,同步管控。项目文件的形成、积累和归档应纳入领导议事日程,纳入相关部门和有关人员的经济责任制及岗位职责,并建立考核机制;档案人员应按时参加基建项目验收、设备开箱等活动,认真检查应归档科技文件的完整、系统和质量。2.档案部门应深入职能单位、施工单位、监理等项目建设相关部门,主动了解掌握项目档案工作需求,对项目文件管理工作进行督导和检查,检查项目文件形成、管理等各环节工作,指导项目文件分类、整理,建立健全项目文件借阅台账等,发现问题,就地整改,确保项目文件完整、规范和安全。

(五)认真查验,把好项目档案质量关

建立项目文件归档会审制度,组织本单位项目相关职能人员、项目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参建单位共同对项目文件进行会审、验收。严格按照项目档案管理标准要求,对项目文件质量、项目文件整理规范性等检查验收,由会审单位共同签字,并形成审查记录,一并归档,确保项目档案的完整和质量。在项目文件验收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在签订项目设计、勘察、施工及监理合同、协议时,是否应设立专门条款,明确有关方面应提交项目文件,以及整理和归档要求。2.保证档案的原始凭证作用,关键的重要文件是否原件归档。3.项目档案内容应完整,签字应齐全。4.档案字迹应具有耐久性;录音、录像文件应保持载体的耐久性和文件的有效性;永久、长期储存的电子文件,应使用一次写、只读等光盘刻录。5.竣工图应加盖竣工图章,内容填写要规范,主要项不能漏项。6.图样不能任意改动,应按相关规定进行杠改或划改,并做好相应标记。7.项目文件应按照文件形成规律,保持文件间的有机联系,进行整理立卷。8.卷内每份项目文件均应加盖归档章,归档章上内容要规范填写。企业重大建设项目档案,真实地记录了企业重大投资项目建设的全过程,是企业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宝贵的财富,为企业运营和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做好重大建设项目档案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作者:王瑞芳 单位:中车石家庄车辆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DA/T28-2002.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要求与档案整理规范[S].

第二篇:村镇建设档案管理问题与对策

村镇建设档案是村镇建设与发展的真实记录,是日后村镇建设工作不可缺少的依据性材料。国家、省、市城建档案管理部门在重抓县城城建档案工作的同时,近几年来逐步开始加强村镇建设档案工作,我省也开始了“村镇档案室”创建工作。在村镇档案室的建设过程中,村镇建设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逐步暴露出来,对此我们予以高度重视。

一、村镇建设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根据这几年来对村镇档案室的走访、指导与检查,发现村镇档案室的建设与管理中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1.档案收集面窄,内容单一。

村镇建设档案收集主要集中在乡镇居民的房屋建设执照、村镇房产档案、村镇历史、拆迁档案,档案收集不全,范围不广,内容比较单一。

2.档案人员配备不全。

村镇档案室的档案人员多由办公室或者其他部门人员兼职,他们都有其他工作分工,而且通常是以其他工作为主,甚至有些单位由临工负责,因人员流动性大,档案工作也有无人过问的情况出现。

3.档案管理混乱。

档案资料收集归档后,因档案人员配备的原因,多数档案材料被捆扎或散乱堆放,用起来十分不便。甚至有些由于保管不当或借用不还,产生丢失的现象,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更是无从谈起。

4.档案保管条件落后。

当前很多村镇,档案都被存放在办公室或者仓库,没有专门用于档案保存的档案库房,更无便于档案永久保存的相关设备与设施;有些条件较好的村镇,虽说建立了档案室,但是由于缺乏专业人员的管理,档案室也仅是个有档案柜或文件柜的专门存放档案的房子,没有档案保存所需要的专门设备、设施,如除湿设备、消防设备、防尘设备等。

二、村镇建设档案管理不受重视的原因

笔者根据这几年村镇档案室的创建过程中,到各乡镇走访、指导时所了解的情况,认为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村镇建设档案的价值、重要性认识不足。

档案工作对社会上很多人而言,是个陌生的行业,即使分管村镇建设档案工作的领导,甚至分工的档案管理人员自己,都不能认识到村镇建设档案存在的意义与作用,都认为村镇建设档案仅是在村镇建设规划、建设、管理过程中的衍生物,房子已经建好了、路已经造好了,需要这些图纸、技术资料没有多大用,更何况还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保管。他们不能明白村镇建设档案所隐含的价值,这些价值只有在老百姓的矛盾纠纷化解、房屋的改造、装修过程中才会体现出来,只有在领导对村镇的再规划、改造与建设过程中才会体现出来,只有在村镇遇到自然或其他灾难过程中才会体现出来。对村镇建设档案所隐含的价值认识不到位,导致在现实的工作中很多从事村镇建设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是兼职,而且他们的工作重心都以其他工作分工为主,对档案工作仅作简单应付,甚至置之不理。

2.领导不重视。档案事业的发展离不开领导的重视与支持。

很多领导存在着“重硬件建设,轻档案管理”“重现场勘查,轻查证档案”等问题,导致人员配备不到位、工作所需资金不足、档案保管所需的库房、设备不到位等等。而档案工作人员本身因领导的不重视,也容易产生看轻自己工作的现象。

3.村镇建设档案从业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

村镇建设档案工作是枯燥、单调而又寂寞的工作,无权无名,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清水衙门”。村镇建设档案的管理人员每天的工作就是跟各个相关的建设职能部门及施工、建设、监理企业,为了一份资料可能要说干嘴地解释、跑断腿地催要,甚至可能还要受别人的冷落与白眼,而档案接收后,为了方便日后的保管与利用,就是每天枯燥地将每张纸挨个地按照规范与标准的要求整理。低廉的工资、福利与从事的繁琐而又没有多少地位的工作形成很大反差,致使那些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的村镇建设档案管理员工作热情不高、懈怠,而兼职档案管理员的工作就向其他更轻松、更受人尊重、更有升迁可能的职能分工倾斜。

三、加强村镇建设档案的对策

如何将村镇建设档案工作真正开展起来,真正地发挥出村镇档案室的作用,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宣传,提高人们村镇建设档案的意识。

一是通过电台、报纸、微信等现代媒体手段宣传村镇建设档案方面的法律、法规等知识,做好普法教育。二是村镇建设档案工作人员要重视档案利用案例宣传,让老百姓了解村镇建设档案的价值所在,让人们知道遇到问题时村镇建设档案也可以帮助解决,从而增强利用意识。三是加强村镇建设档案的编研工作。做好村镇建设档案的编研,也就是做好村镇建设档案的二次开发,根据馆藏档案,结合社会需求,在研究档案内容的基础上,编写参考资料、文件汇编等,将利用率更高、需求更广、价值更大的信息从庞大的馆藏信息中提取出来,更好、更快地为领导决策、学术研究以及老百姓的需要服务,让广大利用者更直接地看到村镇建设档案的价值,加深对村镇建设档案和档案工作的了解。

2.加大资金投入。

村镇建设档案来源于政府的各个相关职能部门,形成于建设、施工、监理等各个环节,来源广、形成乱,需要专业档案管理人员按照国家统一的规范、标准进行整理、装订、录入、扫描,系统整理后入库房进行保管,而这些整理、保管都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例如,整理过程需要电脑、扫描仪、复印机、服务器、存储等设备,保管需要专业的档案库房、密集架等,库房还需要达到“八防”要求,要安装温湿度、消防、监控等控制系统,因此必须有稳定、充足的资金投入才能保证该项工作正常运行。

3.增强村镇建设档案工作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作为一名村镇建设档案工作人员,首先自己要深刻了解村镇建设档案的价值,认识到村镇建设档案对老百姓维护权益、对领导在城市规划决策时的重要作用,只有意识到肩负的责任与担子,才能真正用心将工作做好,才能引起领导的重视,有为才有位。有了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后,才能够不断地追求进步,学习新的业务知识和提高业务技能,从而更好地促进档案资源作用的发挥。

4.加强业务学习培训与交流。

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相关业务部门,要经常深入各村镇,对村镇建设档案的工作进行检查与指导,并定期开展村镇建设档案方面的业务培训学习,进行业务交流与讨论,在村镇建设档案工作中营造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鼓励的良好氛围,进而增强村镇建设档案工作人员的归宿感。村镇建设档案工作的开展任重而道远,各级主管部门,以及每一个村镇建设档案工作者,只有真正认识到肩负的责任,加大投入,踏实工作,积极探索,才能科学有效地管理好村镇建设档案,充分发挥其在农村建设与发展中的重要价值。

作者:王红 单位:建湖县城建档案馆建湖县城建档案馆

第三篇: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创新建设初探

摘要

要想对基本建设项目档案管理体系进行创新,将档案管理作用进一步发挥出来,最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增加该体系的规范性,在制度、机制等方面下功夫,增加对创新思想的重视,将传统管理工作与现代管理思想相融合,构建出全新的管理模式,以应对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需要,进而为基本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创新体系的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

关键词

基本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创新;体系建设

档案管理工作内容较为复杂,管理人员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应注重档案管理的条理性和规范性,尤其要对基建档案管理给予重视,使得该部分档案资料能够为科学决策的实现给予有力的支持,通过对基建档案信息进行分析来增加基本建设项目决策的可靠性,保证相关基本建设项目能够稳定快速地发展下去。

一、进行基本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创新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1.迎合时展,减少项目阻碍。

随着现代档案管理工作不断完善,纸质档案已经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电子档案开始受到社会各行各业的青睐,也正因为电子档案的出现使得档案资料的内容以及种类逐渐丰富起来。当前音频、视频、图片等已经成为档案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这些资料进行有效的管理,可以进一步增加基建档案的利用价值,使得决策者能够根据之前基本建设项目的各项信息对即将要进行的基本建设项目进行准确的判断,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错误决策的出现,保证国家经济发展的稳定。并且,创新技术、创新手段的不断应用也可以对生产力进行有效的促进,在现代社会中营造出良好的竞争氛围。不仅如此,就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来说,新时期已经对基建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创新是基建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主流,如果相关人员在进行基建档案管理工作时仍一味故步自封,就会导致该项工作与现代社会的脱节,容易造成基建档案管理的阻碍,并且也不利于基建档案资料本身价值的实现。

2.推动管理完善,优化管理质量。

就传统基建档案管理工作而言,其在管理制度、管理模式等方面已经呈现出了较大的不足,这些不足严重影响了该项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经常会拖慢基建档案整理的时间,降低基建档案应用的效率。从工作实际进行分析,延续旧式管理办法的基建档案管理工作在质量上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提升,很多单位内部的基建档案管理工作都不能与建设项目工程之间建立高质量的联系和沟通,使得很多基建项目在进行的过程中没有足够的经验和资料可以应用。由此可见,针对基本建设项目档案管理体系进行创新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必须依靠新观念、新制度的作用,对传统管理体系中的弊端进行修正,进而推动基建档案管理工作不断完善,实现该项工作质量的长效提升。

3.转变管理理念,促进人员提升。

通过调查我们可以发现,当前很多档案管理人员在完成工作过程中都缺乏对现代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驾驭的能力,很多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都很难真正得到应用。究其原因主要就是因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在思想和能力上都存在缺陷,在实际的工作中不仅不具备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同时也没有掌握与现代档案管理息息相关的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所以,为了能够让基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可以在个人素质和工作能力方面有更大的提升,就必须要加大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力度,让相关管理人员可以在创新体系下,形成创新思想,对现代的新思想和新技术进行了解和学习,进而实现新旧管理观念的转变,促进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继续向前迈进[1]44。

二、基本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创新体系建设的有效途径

虽然基建档案管理工作从属于档案管理工作,但是由于其自身特点较为突出,与普通的档案管理工作区别性较大,因此在进行基本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创新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应对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以及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目的等给予更多的关注,从管理工作实际出发,找到基建档案管理工作不足的地方,将其作为创新工作的切入点,进而找到创新体系构建的有效途径。

1.引入创新思维,重整管理模式。

在对基本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创新体系进行建设的过程中,最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要进行创新思想的宣传,要让相关管理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具备创新思维,只有这样,创新体系才能得到有效的构建。首先,要转变基建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认知和工作状态。由于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档案资料都处于尘封状态,被用到的几率相对较少,所以绝大多数管理人员都仅关注基本的录入工作,并没有针对基建档案进行整合和分类,缺乏档案信息管理的专业性。所以,在创新体系下,基建档案管理人员要改变之前的工作状态,将基建档案按照内容、类型等方面的不同进行明确的区分,并指派专人对不同类型的基建档案进行管理,只有这样才能让基建档案管理更加的条理化。其次,要对基建档案的管理模式进行重整,增加基建档案管理过程中的透明化,尽量将基建档案信息公开,做好基建档案信息的共享。当然这种共享需要附加身份认证,只有符合身份要求的人员才能通过网络调取基建档案资料[2]85;最后,要关注基建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状态。为了避免管理人员失去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兴趣,同时也为了防止基建管理人员利用职权对基建档案信息进行改动,应就该项工作推行轮换制度,规定每一个管理人员从事基建档案工作的具体时间,工作期满后则轮换其他管理人员从事该项工作。在对轮换制度进行应用时应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要控制好轮换周期,太短不利于具体工作的展开,太长会削弱轮换机制的作用,通常情况下轮换周期会设为三年;第二,在进行轮换人员选拔时除了注重数量外,也要注重质量,不能为了达到轮换的效果,而降低管理人员选择的标准,要保证每一个从事基建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都具有较强的专业水平。

2.强化制度落实,重视信息搜集。

基建档案管理工作与一般的档案管理工作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这主要是因为现代项目工程更加注重个性化的凸显,项目与项目之间会产生很大的区别,因此针对基建档案进行管理时,工作人员也应从个性化的角度出发,推行个性化的管理模式。鉴于此,在进行创新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基建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对以下几个方面给予注意:首先,应围绕管理体系的创新,重新进行管理制度的设定,要保证管理制度具有先进性、时效性、合理性和完整性,能够在基建档案管理工作中起到真正的规范作用。在现代化管理制度确立后,基建档案管理人员应对相关制度进行严格的遵守,在制度规定的范围内进行灵活管理。其次,要强化制度的落实,增强对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监督。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可以围绕基建档案管理工作建立监督机制,并设立信息搜集平台,鼓励工作人员向监督部门进行相关信息的反馈,以便扩大监督管理的范围,避免出现监督管理的死角。同时,需要强调的是,监督工作不仅仅是为了发现管理人员工作上的问题,同时也是为了加深对基建档案管理人员工作情况的了解,并根据相关人员的回馈信息,评选出优秀管理者,进而给予相应的奖励以带动基建档案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最后,要重视信息的搜集。这里提到的信息主要是指与工作不足、工作缺失相关的信息,单位内部工作人员都可以成为信息搜集的对象,通过设立意见箱、网络论坛、网络邮箱、调查问卷等方式,对基建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更全面的了解,进而为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完善提供有力的依据。

3.践行人性管理,搞好服务体系。

现阶段基建档案管理人员在服务意识方面有所缺乏,绝大多数管理人员都没有意识到开展档案管理服务的重要性。因此搞好服务体系也应成为基建档案管理体系创新的一部分。首先,基建档案管理人员要把握住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就基本建设项目的不同构建灵活的服务体系。换句话说就是,要根据基本建设项目工程的差异、服务对象的不同等对服务方式进行调整。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要根据基建档案信息保密程度的不同,设置差异性的服务范围,如有些基建档案信息可以允许大众随意查阅,有些基建档案则仅能够在单位内部进行共享。除此之外,一些机密度较高的基建档案信息则仅能给少数高层进行查看。因此在进行管理服务的过程中,基建档案管理人员一定要把握住档案信息共享的尺度,并对服务对象的心理进行关注,尤其要注重对普通查阅者的态度,要确保服务态度的亲切[3]71。其次,在进行服务的过程中要引入人性化理念,改变被动管理、被动服务的传统模式,要主动对被服务对象的需求进行分析,找到被服务对象的关注点,增加被服务对象对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为了能将人性化服务理念在管理工作中进行有效的落实,相关管理人员还应树立动态化的管理思想,随着时间的变化,对服务模式、服务范围等进行及时的调整,这样才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服务工作的停滞,让基建档案管理工作可以形成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4.利用现代科技,保障档案安全。

保障基建档案信息的安全与准确是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在实际工作中能威胁基建档案信息安全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网络环境存在风险,严重影响档案安全。现代基建档案多通过信息系统进行管理,并利用互联网络进行共享,这虽然可以为基建档案管理带来诸多好处,但是由于网络黑客、网络病毒等因素的存在,使得网络环境的安全性难以保障,很容易造成基建档案信息的外泄或者基建档案信息的损毁。第二,工作人员的失误或者有意篡改。就当前科技而言,基建档案信息仍需要借助人力进行整合和录入,所以人力仍是影响基建档案信息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其中比较常见的现象包括,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不足造成基建档案信息录入失真,或者工作人员与人勾结擅自更改基建档案信息等等。鉴于此,在构建基本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创新体系的过程中,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对基建档案信息的安全给予保障。首先,要深化网络安全问题的解决:(1)做好登录管理,严格管理用户名和登录密码,通过设立制度的方式,向工作人员强调基建档案信息的重要性,对于泄露登录密码、私借登录账户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2)设置防御系统,弥补防火墙的不足。同时,要对内部网络应用进行控制,防止工作人员利用内部网络登录高危网站,并安装专业的杀毒软件做好病毒防范。其次,要增加对工作人员的管理,并强化对档案室的监督:(1)基建档案管理人员在上岗之前要经过考核,只有工作能力达到考核标准的工作人员才能从事相关工作,而没有达标,不具有工作素养的人员则要酌情进行培训或者进行其他安排;(2)要将基建档案管理工作与其他工作区分开来,在最大限度内避免非工作人员随意进入档案管理室;(3)为了对管理人员进行全面的监督,应在档案管理室内安装摄像设备,利用摄像的方式实现对档案管理室的监督,并对档案管理室进行远程控制,进而降低基建档案篡改的可能。

综上所述,在对基建档案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应把握住基建档案管理工作与实际基本建设项目工程之间的关系,迎合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将信息化管理、人性化服务等现代管理理念引入到基建档案管理工作中去,并突出管理工作的个性化、动态化以及现代化,使得创新思想能够在基建档案管理工作中得到不断的渗透,进而促进基本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创新体系建设的顺利进行。

作者:丁林辉 单位:中国石油广东石化公司

参考文献

[1]陆华.浅谈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创新体系建设[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6(15).

[2]王保香.建设项目档案管理规章制度体系建设与实践[J].办公室业务,2014,5(5).

[3]韩秋莲.石油企业基本建设项目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兰台世界,2015,2(15).

第四篇:社会建设民生档案管理反思

【摘要】

本文主要针对新时期社会建设中民生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分析,旨在解决民生档案管理中的问题,提升民生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

【关键词】

档案管理;新时期;民生档案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民生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现阶段在民生档案管理工作当中,依旧存在很多问题,如概念模糊,定位不清晰等等,这些问题长期以来制约着民生档案管理工作,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不仅会影响民生工作的实施,同时也会给我国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留下一定隐患,因此找出有效的措施解决民生档案管理问题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一、新时期社会建设中民生档案概述

对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而言,民生档案管理工作是其重要的政治使命,因此,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必须要高度重视民生档案,加强民生档案管理,将其作为重要的发展战略,作为实现我党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抓手。另外,自民生档案提出后,其社会意义便不可忽视。“民生档案”顾名思义,与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关联,它涉及面较为广泛,几乎与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存在着关联。为此,做好民生档案管理工作有助于民生问题的解决,能够有效地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有助于化解社会矛盾,推动我国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新时期民生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新时期社会建设的实践中,民生档案管理工作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或多或少地制约了民生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影响了新时期社会的整体建设。

(一)民生档案概念模糊。

现阶段,民生档案还缺少一个较为统一的概念,其概念界定模糊不清。例如,有人认为民生档案概念的提出缺少科学性,也有人认为民生档案的提出缺少实际的意义。实践中,很多人都对民生档案有一些误解,认为民生档案是一些专门档案,但事实上并非如此,例如在婚姻登记所,婚姻登记档案是专门的档案,但同时也是民生档案。同时,在民政部门所形成的一些婚姻登记档案材料,例如文书档案等,应属于民生档案。民生档案的概念模糊,导致人们对民生档案的看法出现了极大的差异,但无论民生档案定义是哪一种,民生档案的核心思想是一致的,即民生档案与民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是和民生问题相关的档案。

(二)定位不清、归属凌乱。

到目前为止,关于民生档案归属问题依旧缺少统一的认识。从一些调研的资料中可以看出,民生档案的定位问题并没有权威的界定,也很少有人知道民生档案问题的归属。由于民生档案的定位不清,归属凌乱,制约了民生档案的发展,为此在重视民生档案工作之中,需要对其进行清晰的定位,并且明确其归属。

(三)管理缺失。

目前,我国民生档案管理方面制度不完善,没有出台与民生档案管理相关的统一规范性的文件与法律规章制度,管理随意性较强,松散现象严重,缺少相应的监督机制做支撑。另外,民生档案在内容、建档标准等各个方面都缺少统一的标准,各个政府部门与档案部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一些部门存在着分割与各自为政的现象,管理工作实施没能按照已有的规章制度进行,导致规章制度形式化,从而增加了档案检索以及查找工作的难度,大大降低了民生档案的利用效果。

三、解决民生档案管理问题策略分析

在新时期社会建设中,解决民生档案管理问题,必须坚持“民本主义”原则,提升民生档案的地位,重视管理工作的实施。具体而言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明确民生档案概念。

众所周知,民生档案涉及面较为广泛,种类繁多,因此它的概念较为模糊,但是在众多民生档案之中,并不是所有档案都和人民的需要息息相关,只有和民众切身利益相关的档案才能够将其价值与作用发挥出来。民生档案工作当中,一定要对人民的需求进行了解,以人民的需求为主,人民需要什么样的档案就要确保民生档案涉及到什么样的领域,在做到节约资源的基础上,为人民提供更好的服务。在众多工作中,都需要明确民生档案定义,清晰界定民生档案的外延,这不仅能够避免民生档案工作中出现盲目性与随意性的问题,还能够为民生档案工作提供一套与之相匹配的工作制度。

(二)加强民生档案信息化建设。

在加强民生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以及电子信息技术,将各类民生档案录入计算机当中,达到数字化的目的。另外,在民生档案管理工作中,还需要建立相应的民生档案数据库,这样不仅能够方便民生档案的查阅和利用,同时也能够实现资源共享的目的,有效扩大民生档案服务范围,实现民生档案服务于民的目的。

(三)建立健全民生档案的管理制度。

由于民生档案工作起步晚,因此缺少法律法规相关制度作支撑。目前各个地区在实施相应的民生档案工作中,主要以当地已有的行政规章作为基础,但是在具体实践中还有很多问题存在,例如各地规章制度不够统一,缺少可操作性,这给民生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如今,广大人民群众热切关注着民生问题,因此建立完善的民生法律法规制度,能够确保民生档案资源得到很好的管理,这对推动民生档案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要以法律为基础,确保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建立健全民生档案管理制度。民生档案涉及的领域比较宽,属于系统性较强的工作,因此仅仅依靠档案部门自身来完成其工作是不够的,要调动各个部门合作积极性,让各个部门之间在通力配合之下,完成民生档案管理工作,不断推动民生档案工作的发展。

作者:王香玲 单位:青海省大通县档案局

【参考文献】

[1]欧阳琳,彭海艳.社会建设中民生档案工作的问题与策略[J].档案学研究,2010(1):22-26.

[2]李青.社会构建中的民生档案工作[J].档案时空,2010(6):12-13.

[3]李福琴.档案管理与"两型社会"建设[J].群文天地,2010(4):33-58.

[4]肖文建,杨倩,钟敏等.社会建设背景下档案信息资源优化整合的思考——以长株潭三市为例[J].档案时空,2013(4):10-12.

第五篇:建设项目档案管理机制实践要务

国家档案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的《重大建设项目档案验收办法》和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出台的《浙江省重点建设项目档案专项验收评分标准》《杭州市江干区政府投资项目档案验收办法》,对项目档案的组织管理,项目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情况以及项目档案的安全管理等(以下简称“三验”)作了明确规定。笔者所在的杭州江干区城市建设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作为江干区政府直属的国有建设单位,主要承担区域性的专项综合开发项目。公司自2003年成立以来,已完成22个工程项目、17个拆迁项目的项目档案管理任务,所有项目档案均按国家和省市区建设项目验收标准顺利通过验收。在实践中,公司实施了以“三验”为指引的建设项目档案管理机制,取得了很多有益的工作经验。

1组织强档,健全建设项目档案管理领导机制

领导重视是根本,公司领导强调“项目档案工作要与工程项目建设同步进行”,公司要求各部(室)高度重视建设项目档案工作,明确具体的分管领导,并成立由分管领导任组长,各部(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档案管理领导小组,直接负责档案工作的决策、计划、监督和检查考核工作。为确保档案工作顺利开展,公司配足配齐了档案管理所必备的设施设备,建立健全了各项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同时把建设工程档案管理纳入工程质量责任终身制,各参建单位在签订“工程质量责任承诺书”时都列有工程档案编制、移交和保管的承诺内容。公司还将档案工作与各部(室)经济责任制考核挂钩,把各参建单位对工程项目档案管理重视程度列为建设市场责任主体信用管理,切实加强对项目档案的管理,形成了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

2合同控档,完善建设项目档案全程管理机制

项目建设涉及发改、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项目档案工作更是千头万绪。在各部(室)配合下,公司规定在签订设计、施工、监理等合同、协议时,设立专门条款,明确各有关责任。尤其注重对归档范围、项目档案套数(电子文件载体)、移交时间、质量等提出具体要求,以及按照有关规范完成各自职责范围或合同、协议规定的竣工文件的编制和项目文件的预整理工作。公司强调事中控制,切实抓住工程建设的几个重要环节和阶段,如隐蔽工程验收阶段、中间验收阶段、交工验收阶段等,检查工程原始材料是否真实、齐全、完整、准确、系统,以及质量是否规范。关于事后控制,本公司实行履约保证金制度,为确保竣工档案完整、准确和系统,一般按工程总投资3%—5%的比例从参建单位工程款中扣缴预留,待竣工文件收集齐全、编制完毕并经业主单位档案部门验收合格方予返还。此外,公司将档案移交纳入工程结算中,工程完工后,没有档案部门的档案移交签证手续不予结算、不得评优。通过合同管控,确保档案归档率、完整率和准确率达到验收要求。

3部门重档,建立项目档案管理联动机制

要使项目档案工作顺利推进,需要相关部门形成联动机制,齐抓共管,共同推动项目档案健康发展。一是公司档案部门积极主动加强与各部(室)的联系与沟通,主动作为、形成合力,全面推进工作开展。二是项目参与人员了解档案资料管理要求,公司所有成员关心文件材料形成、积累、归档的全部过程。三是对项目参与单位加强教育,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档案意识,保证建设项目前期准备、规划设计、项目实施、竣工验收和工程移交管护等各个环节的档案收集工作按照要求进行,并对所收集的文件材料进行分类、汇总、归档。

4方便用档,形成收管用良性循环机制

公司采取多种方式,方便各部(室)用档,公司上下形成了文档收、管、用的良性循环机制。一是开展阅览服务。公司档案部门设置档案资料阅览室,向公司内部各单位、部门提供档案资料查阅服务。二是开展网络服务。建立文档信息系统,实现网上办文和文档流转、借阅等功能。三是开展编研服务。为更好地为各项管理工作服务,档案部门利用信息资源按专业、时间、专题开发二次文献,形成年鉴、大事记、建设项目介绍等多种参考资料,积极满足多方利用需求。四是开展咨询服务。档案人员根据利用者的要求,以现行文件和项目档案为依据,提供档案咨询服务。便捷高效的档案服务,使公司内外各部门、各单位乐于移交项目档案,自觉支持和关心档案安全,真正形成了收得起来、管得规范、用得方便的良性工作机制。

作者:田黎华 单位:杭州江干区城市建设综合开发有限公司 

第六篇:新时期铁路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研究

【摘要】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铁路成为了我国基础交通设施建设的重要的内容。铁路总公司与各个省市地区合资进行铁路修建是我国铁路建设历史中重要的里程碑,其解决了铁路建设资金有限的问题,并且大大优化了全国铁路交通网络,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缩小区域经济差距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现文章主要针对新时期铁路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研究。

【关键词】

铁路建设;档案管理;监督管理

铁路建设,是保证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在铁路建设项目中质量是第一生命线,铁路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工作与其质量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铁路建设项目档案是铁路在开展建设过程中全部环节的真实记录与记载,同时也是铁路投入运行、进行管理、后期维护的基本依据,同时也是提高铁路建设项目质量的重要依据。因此,在新时期环境对铁路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研究十分有必要。

1铁路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的特点

铁路建设项目档案管理是一种高价值的信息资源,其不仅仅是铁路建设项目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铁路企业开展管理的必要内容。铁路建设项目档案在铁路建设项目管理与实体建设过程中能够真实、客观、准确反映工程设计、建设、竣工、维修、责任等情况,是铁路建设项目提供真实可靠信息的重要凭据[1]。铁路建设项目建设周期长,档案收集管理难度大,十分容易形成档案遗失、缺漏等情况,无形中增加了档案管理的收集难度。上述特点要求铁路建设企业与各个建设单位需要着重重视铁路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工作,认真负责的来对项目档案进行收集、整理归纳。

2铁路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管理观念淡薄

国家颁布的铁路建设项目资料管理规定中,提出铁路建设的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必须与建设工程同期进行,并且要做到完善、系统、真实,充分保证其拥有应有的利用价值。然而当前铁路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工作开展中管理观念淡薄,没有强烈的档案管理意识,对于铁路建设项目中档案管理重要性缺乏必要的认识[2]。尤其是在铁路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鉴于往往存在施工工期紧张、施工任务繁重等原因,导致有的建设单位只重视建设项目安全质量、施工工期,认为档案管理工作可有可无。铁路施工单位认为最为重要的工作就是完成铁路建设施工,项目档案管理工作可以在工程结束后酌情整理,从而导致项目档案管理的完整性、真实性无法得到充分的保证。

2.2人员素质不高

铁路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素质不高,导致铁路建设项目档案管理质量参差不齐。鉴于铁路建设项目缺乏档案管理意识,导致在很多铁路建设项目中没有聘请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而是选择一些没有经过专业档案管理培训的非专业人员开展档案管理工作。同时,由于铁路建设项目点线长,建设单位的人员流动性较大,因此经常出现管理工作不规范、管理人频繁调动、档案管理工作交接不到位、档案资料流向模糊、无人接收整理保管档案的情况。常常出现当铁路建设项目竣工时才进行资料补充,依靠个别人的回忆来补充编撰,严重影响了档案的真实性与完整性[3]。同时,由于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经常导致项目资料归档不全,档案缺失。

2.3监督检查欠缺

当前我国铁路建设项目数量多种,投资规模庞大,各个铁路局规模不断扩大与专业档案管理人员数量有限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铁路行业与地方档案管理工作之间存在不同,使得铁路建设项目档案验收标准存在差异。各铁路局在没有获得铁路总公司明确授权委托的情况下,无法主动对铁路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从而使得铁路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工作长时间处于监督检查欠缺的状态。

3新时期铁路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策略

3.1增强管理观念

增强铁路建设项目档案管理意识,健全项目档案管理约束规范机制。铁路建设项目要充分意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对于铁路建设项目正常开展的重要性,并且从制度上来保证档案管理工作可以落到实处。铁路建设单位要通过合同规范与制度的方式来约束各个铁路参建单位开展完善的档案管理工作。在勘查设计、委托监理、施工承包合同协议中专门就开展档案工作进行规范,始终秉持着“谁形成文件材料,谁立卷归档”原则,对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档案管理工作进行规范管理,明确档案整理归档责任。例如,在制定勘查设计合同协议过程中,需要清晰之处单位设计文件中编制内容、深度等必须要满足铁路建设项目相关办法,数量、交付时间等需要满足审核、审批、施工等规定[4]。

3.2提升人员素质

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全面提升档案管理业务指导工作。针对当前铁路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素质不高,档案管理质量水平低下的情况,铁路相关档案管理部门需要在建设项目开始前就针对项目档案工作提出明确要求,组织相关专业系统来编制档案管理规范手册与档案管理模板。铁路建设单位还需要定期不定位地对参建单位开展档案管理人员培训工作,开展业务培训、业务咨询、专业技能训练等工作,组织本建设项目管理人员“走出去”参观学习。

3.3强化监督检查

铁路建设相关档案管理部门要强化档案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加大指导监督力度,发挥监督管理的效用。档案管不了部门要提前介入档案管理工作,一边让铁路建设单位可以在开工前完善项目档案管理工作,建立可以满足铁路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制度,明确提出建设项目中所有涉及档案的收集、整理、验收等环节的具体要求[5]。强化对当前铁路建设项目各个参与建设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监管力度,通过指导、检查等方式来对各个参建单位的问题进行发现与纠正,并且将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与质量纳入建设单位考核与施工单位信用等级评价中,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与效用。

4结语

铁路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十分基础、十分重要的工作内容,其直接关系着铁路建设的正常开展以及建设质量,只有从增强管理观念、提升人员素质以及强化监督检查等方面入手,才能够从源头上增强铁路建设项目档案管理意识,提升铁路建设项目档案管理质量,从而为铁路建设提供更好的服务。

作者:赵新 单位:乌鲁木齐铁路局档案史志室

参考文献:

[1]陈维琪.提高广西合资铁路建设项目档案质量的建议[J].铁道运营技术,2015(04):15~17.

[2]薛化斌,庄燕.加强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探索与实践[J].山东水利职业学院院刊,2008,(01):28~29.

[3]薛梅.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工程档案管理初探———以上海铁路南站为例[J].上海档案,2012,(05):18~19.

[4]韩春荣.档案信息化建设与档案管理的几点思考研究[J].青春岁月,2016,(01):258.

[5]刘志恋.谈水利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玉环水利档案信息化建设为例[J].档案管理理论与实践-浙江省基层档案工作者论文集,2015,(00):275~279.

第七篇:学校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摘要】

本文论述了新时期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学校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关键词】

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开始运用到各行各业中,尤其是各个机关部门的档案管理工作,更加需要信息科技的帮助。人事档案工作是现代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是保证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建立健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学校档案管理机构的首要任务。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通过对新时期人事档案管理的探讨,有利于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档案管理团队,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学校管理工作的发展。

一、新时期加强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随着社会改革的推进,人才的就业自由度不断提高,人才流动频率加快,而人事档案不再对人才的流动具有极大的制约作用。但人事档案仍然是衡量一个人社会价值以及经历的一个重要的标志,可以全面地反映一个人的工作和学习状态。对于每个人来说,档案记录了个人成长各个阶段的相关信息,是对每个人公正客观的记录。新时期的人事档案管理手段正在发生着变革,单纯的纸质档案管理模式正在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并存的模式,使人事档案所承载的人才信息可以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得以利用。随着新时期电子技术的发展,学校档案管理工作也需要随之更新方式和管理制度,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提高人事档案利用效率。

二、新时期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缺乏工作的积极性。

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以培养学生为主要目的,因此大多数的教职工就会认为教师才是学校的主要工作者,其他的工作人员都是辅助者。因此对于学校的人事档案管理者来说,他们中某些人会缺乏一定的工作积极性,会出现一些工作疏漏或者是人事档案管理不科学的问题。这样的发展现状在义务教育阶段中非常普遍,不但对学校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而且还对整个教职工体系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因此,对于学校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缺乏工作的积极性的问题,必须要进行合理的解决。

(二)档案管理过程中信息技术应用匮乏。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学校人事档案管理人员除了缺乏积极性之外,还缺乏对信息技术的相关应用。例如在当今社会,互联网极具便利,几乎各行各业都离不开互联网的使用,而学校人事管理信息化程度普遍不高,多数利用都停留在提供纸质档案的基础之上,大大降低了查阅的速度和效率,而且这也非常不利于对个人档案的保护。所以在档案管理过程中加大信息技术的应用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才会更好地促进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

(三)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往往是被人们忽视的学校工作,在一些学校中由于档案管理工作的特殊性,人们并不会经常地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和管理,这样就造成了一些工作人员的工作懈怠、工作疏忽的问题等,这些都是由于缺乏有效的工作监督造成的。因此,面对学校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的发展现状,必须要从改善监督管理的方向入手进行解决,推进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三、新时期学校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一)开展学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绩效工资制度。

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学校为了促进内部人事档案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就必须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这样才能保证新时期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科学发展。因此,学校在进行工作质量评比的时候,要将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与绩效工资相结合,以工作质量和效率作为标准来进行工资发放,这样通过将工作与工资绩效结合,就可以带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从而保证学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高效、科学进行,减少疏漏的出现。学校要根据时展的要求,与时俱进,遵循人事档案管理的原则,不断更新学校人事档案管理的方法。

(二)提高学校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在学校人事档案信息管理过程中,必须要引进专业的信息化管理队伍,来提高学校人事档案管理的效率。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学校人事档案管理必须要引进一些熟悉电子档案管理设备的专业人才,以进一步提高学校人事档案的管理水平。除此之外,还要对学校内相关的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档案管理水平,为学校的管理队伍注入新的活力。在进行培训的过程中,引进一些先进的档案管理技术,让档案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理念得到进一步的提高。通过定期的培训和交流,促使学校档案管理人员的水平不断提高,从而促进学校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加强学校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保密性。

加强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保密性工作,就需要从管理人员素质以及管理系统的专业化方面进行改进。首先,对于学校的人事档案管理人员来说,要提高自身的信息化管理技能,通过强化对管理软件的使用和学习,提高自身的操控信息化软件技能,促进学校人事档案管工作质量的提高;除此之外,学校还要对一些档案管理系统定期地进行维护,定期更新软件,保证管理系统的安全性。尤其是在电子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软件技术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这就需要掌握每一种软件的使用和操作要求,减少软件漏洞的存在,防止学校人事档案的泄露或者丢失,从而进一步保证学校人事档案管理的科学进行。除此之外,对于档案管理人员来说,也需要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保密工作,提高保密性。

(四)完善学校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监督机制。

保证学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正常发展,同样需要采用一定的监督机制。具体来说,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状态要进行不定期的检查评估,然后根据检查结果对工作人员进行一定的奖惩,这样可以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保证了工作的基本质量。建立一支专业化的监督队伍,来进行具体工作的执行,保证学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同时也可以推进学校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使之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求。严格地执行监督机制,有利于保证学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严密性,减少工作疏漏。

四、结语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化技术开始被应用到学校的人事档案管理中,这些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对学校人事档案的保存和查阅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促进了学校人事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以及流程化发展。因此,通过信息化技术的使用,可以提高档案管理质量,为档案管理实施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与提高。所以,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可以对新时期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找出科学的解决策略,促进新时期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与发展。

作者:王泽 单位:云南省个旧市和平小学

【参考文献】

[1]刘晓宇.学校档案查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13(12):45-48.

[2]张宇飞,信息时代下新型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东北大学,2011(13):34-39

[3]张海亮,新时期人事档案管理系统需求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18):82-83.

[4]张正强.新时期电子政务与电子档案管理的关系[J].中国档案,2014(8):54-58.

铁路消防管理办法范文8

1高校基建工程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1.1专业人员欠缺

目前,高校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是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很多高校基建管理人员并非工程专业,对建设项目中的专业问题并不了解,遇到具体问题时,就无所适从,或是听任施工、监理人员安排,对甲方极为不利。高校基建项目涉及土建、结构、水暖电、消防等多个专业,受到人员编制的限制,很多高校并未配备应有的专业技术人才,这就出现了并岗和空岗现象。另外,高校基建人员学习培训少,专业知识更新慢,面对不断涌现的新工艺、新产品、新技术和新规范,很多高校基建人员没有及时学习和培训的机会,知识结构严重老化,难以适应日益发展的基建项目发展需要。

1.2组织结构边缘化,组织分工模糊

组织结构和组织分工是重要的组织论应用手段,对指导工程项目管理意义重大。从管理角度而言,高校应重视组织论在基建项目管理的作用。高校基建项目缺失组织结构的情况比比皆是,有些学校虽然建立了组织结构,但是形同虚设,功能作用没有发挥,指令的下达也未遵守组织结构中的原则,实际已被边缘化。在组织分工方面,由于大量存在并岗和空岗现象,工作任务分工不明确,项目管理职能分工规定模糊,不利于工程项目的有效管理。

1.3监理职能淡化

监理单位是代表建设单位对承建单位的建设行为进行质量监控的专业化监督机构。但是在实际监理过程中,监理职能常被淡化,未起到应起的作用。首先,监理力度不够。很多监理人员未尽其责,不按规定检查工程质量,对隐蔽工程及关键结构部位不按要求实行旁站,对材料检查验收走形式,怠工严重。其次,监理人员素质不高。很多监理单位上报的监理工程师与现场监理人员不符,中标后,派出监理水平低或无资质人员去现场实行监理,甚至根本不派出总监理工程师,由其它监理工程师兼任。监理人员很多是临聘人员或退休闲散人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责任意识淡薄,工作热情不高,对工程质量监督有时反而起反作用。此外,更有不少监理人员收受贿赂,或与施工单位存在某种利益关系,工程监理实际已名存实亡,严重损害着高校利益。

1.4工程质量控制不严

设计质量控制不够。设计事关工程项目的大局,其对成本的影响可达70%以上。高校大多过度依赖图纸审查单位,自身缺乏或无能力审查设计图纸,往往造成冗余项、漏项、错项,与施工实际不符。设计上的不合理需要通过施工来修正,会导致工程变更、现场签证增加,增加项目管理难度。工序质量控制不严。工序质量控制没有层层落实,没有做到一级抓一级。高校基建管理人员有时对施工单位执行“自检、互检、专业检、交接检”四检制度要求不严,没有严格履行验收签字程序,甚至允许验收不合格的工序进入下道工序。对于隐蔽工程和关键结构部位的检验验收,走马观花,或是碍于情面或收受好处,走走过场。材料质量检验不到位。不按规定的材料检验流程进行检验是高校基建工程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对材料质量有疑议时,不进行申辩和复检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这样会使不合格的构件流入下道工序、不合格的建筑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对工程质量危害极大。

2高校基建工程管理的优化措施

2.1加强人力的控制

首先,应配备齐各专业人员,持续补充专业知识,建立专业化管理团队。高等院校应从基建岗位需求角度出发,将工程建设所需的专业技术人员配备齐全。派驻现场的项目管理人员应具有一定的管理水平和实践经验,熟悉建设工程法规,有注册资质为佳,能灵活准确应对工程中的质量问题。学校应有针对性地定期组织基建人员参加业务培训,及时掌握新知识、新材料、新工艺、新法规,切实提高工程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建立起一支专业化管理团队。其次,推行AB岗工作制。AB岗工作制是指在工作时,实行两个岗位之间顶岗或互为备岗的工作制度。当A岗责任人因故不在岗,B岗责任人应自动顶岗,及时处置基建工程管理事务。AB岗能保证发挥两个人主观能动性和个人的优势,避免出现有竞争而导致互相拆台的现象,极大提高基建管理综合水平。最后,建立纯净考核管理理念,实行问责制。建立基建部门工作绩效考核方法,制定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定期对现场管理人员的项目质量管理情况、出勤、工作态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将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年终考核和职位升迁等直接建立联系,对考核结果不达标的人员予以处罚,对考核结果优秀的予以奖励。在考评周期内发生质量和安全事故的,应纠正责任的错位和缺失,并对相关人员追究责任。

2.2加强物料的控制

制定完整的材料检验流程,明确检验指标。材料进场时,高校基建管理人员应严格审查建筑材料的“三证一书”:产品质量检测合格证、产品合格证、生产许可证和生产企业资质证书。认真核对进场材料是否与报检资料一致,配合监理人员做好监督检查和见证取样工作,严格检查材料是否符合法定指标要求,未获批准的材料不得使用,切实把好材料质量关。对质量有争议的材料,应及时会同监理人员抽取样品进行复试和见证检测。

2.3加强组织论的运用

运用组织论的先进理念,明确高校基建管理人员的工作任务分工和管理职能分工。通过对项目实施各阶段投资目标、进度目标、质量目标等详细分解,制定出工作任务分工表,指明由谁负责,由谁配合或参与,各司其职,共同努力推进目标实现。在管理职能分工上,采用PDCA循环“计划、实施、检查和改正”动态管控方法,按照提出问题、筹划、决策、执行、检查、纠偏的顺序,对现场施工进行质量管理和成效控制。

2.4加强工序控制

针对目前高校基建工程工序控制中的问题,采取以下方法进行优化:其一、采用全面质量管理方法。高校应制定质量方针,对基建项目各环节实行全面质量管理,从前期规划到竣工验收试用进行全过程质量管理,对参建的设计、施工、监理等采用全员参与质量管理。具体方法有调查表法、排列图法、KJ图法等。其二、重视质量管理流程,严把质量控制点。将高校基建工程质量流程划分为质量的事前预防、事中监控、事后检验三个方面,细化各阶段质量控制点,重视各控制点的内容和作用,尤其重视事情预防环节。工程设计是事前预防的重要环节,设计的漏项、错项会导致严重后果。因此,应选择专业水平较高的设计单位,严格审查图纸是否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设计。其三、注重工程重要部位的质量控制。工程重要部位一般主要是指工程的混凝土梁、柱、基础等隐蔽部位和关键结构部位。基建管理人员应对这些部位实行旁站监督,专人负责,执行严格的质量预检和复检制度,确保工程质量。其四,应用网络计划技术控制工序,最大程度优化时间目标。采用先进的双代号网络计划图、单代号网络计划图等编制出各工序的最早开始时间、最迟开始时间、最早结束时间、最迟结束时间等,确定关键线路,实时跟踪实际情况,并与计划作对比,发现偏差及时采用加班、调整工序、利用时差等方法进行调整,保证工程按最优时间目标进行。

2.5加强对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的管理

高校基建管理人员应严格审查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的企业资质和人员资质,避免不符合资质的企业中标,杜绝无资质人员参与项目。建立对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的考核制度,明确考核内容和评分指标,定期进行量化打分,并根据考核结果采取相应的经济方面的奖惩措施,对考核不合格的人员应及时调整或更换。

3结语

高校基建工程关系着广大师生的教学、科研、学习、生活的多种需要,对其实施有效管理意义重大。目前的高校基建工程管理,在人员配置、工序控制、组织结构、监理职能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高校作为建设单位,应努力提高基建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加强对材料质量管理的控制,强化工作任务分工和管理职能分工,优化工序控制,建立起针对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的考核制度。通过这些优化措施,达到对高校基建工程的有效管理。

作者:岑皓 吴贺志 吴文军 聂永建 单位:天津外国语大学基建处

第二篇:高校建筑工程管理研究

1工程实例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南海校区校园占地面积共1282亩,目前,南海校区已规划一期建设用地面积1090多亩,预留发展建设用地190多亩,一期建设用地规划建筑物面积42.5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额8.2亿人民币,全部建成后可容纳学生15000人。校区建成后通过租用方式获得校园水体面积250多亩,用于汽车训练场的实训场地45亩,因此南海校区含水体和租用的总用地面积接近1600亩。

2工程管理实施

2.1招标管理

针对于本项目作为高校建设工程项目,凡达到学校《招投标管理办法》规定限额的采购项目及政府协议采购项目,应当严格结合组织采购工作与项目管理相分离的原则,项目的招标、询价谈判、协议采购等工作由学校招标办负责,项目管理及验收由相关职能部门组织实施。基建工程项目达到省政府采购标准的,必须纳入政府采购管理,送政府指定机构组织招标;属于协议供货范围的项目,按照政府有关协议供货办法组织采购;非政府采购和协议供货的项目,按规定的标准由学校进行公开招标、询价或竞争性谈判。严格限制单一来源采购。采用单一来源采购方式的工程、服务或货物采购,限于未达到规定招标的金额,或者经公开或邀请招标无人报名投标的情况。

2.2勘察设计管理

对于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难免会存在设计变更或者设计方案必选等,作为本高校项目建设的基建管理部门应当结合工程所在位置的地勘报告,根据项目建设规划、设计要求大纲组织方案竞赛或设计招标,择优选择设计单位。工程管理部门则应当配合设计单位开展技术经济分析,搞好设计方案的比选,优化设计。尤其是对于影响项目进度等环节,如规划、消防、人防、环保、地震、防汛,以及供水、供电、供气、供热、通讯等应当管理部分加强协调工作。针对于工程建设中存在的各种设计变更情况,基建管理部门针对工程建设中存出现的设计变更,应先作工程量和造价的增减分析、设计单位审查签证,经研究同意,必要时提交校长办公会议确定。同意的设计变更由设计院出修改图纸,由监理工程师通知施工单位方可变更。

2.3工程质量管理

工程质量管理一直是基建管理部门重点关注环节,项目管理人员应当协调处理建设过程的各种关系,办理各种建设手续和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各种签证工作。尤其是应当认真审查监理机构组成人员资质与资格,对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监理的不良结果,应当对其采取严格督促、整改,确保工程质量能达到预期目标。工程项目施工前,应当基建管理部门组织参建各方对施工图纸进行会审,管理部门应当针对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存在的问题以及待解决的技术难题,协调确定解决的办法。基建管理部门还应当检查施工单位项目管理机构组成,针对项目管理机构组成人员资质以及各施工组织方案等进行审查。工程施工过程中,基建管理部门对工程施工工序质量进行控制。通过分部分项工程验收、组织联动试车或设备试运转、单位工程或整个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的办法对施工过程所形成的产品质量进行控制。工程竣工验收阶段,基建管理部门负责主持,由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地质勘察单位、监理单位及政府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参加的工程竣工质量验收并办理验收手续;第二阶段工程竣工交付,基建管理部门负责主持,由使用单位、审计处、财务部、国资办、后勤保障部门(水电、维修、公房等)、保卫部等参加的工程竣工交付并办理交接手续。针对于本工程中存在的验收不合格情况,则禁止进行工程竣工交付使用。

2.4监理管理

针对于本高校建设项目是实行监理的基建工程项目,在工程开工前,基建管理部门则应当结合本高校招投标管理办法选择符合资质的工程监理单位。学校基建管理部门主要是作为总协调作用进行全施工过程的总控制。施工过程由基建管理部门组织召开第一次工地会议,根据“工程建设监理合同”向总监理工程师授权。每周通过检查《监理日记》等方式对监理单位执行“工程建设监理实施细则”情况进行集中一次检查,以保障各项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基建管理部门负责组织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及使用单位,召开工程专题会议或其他相关会议,协调解决有关问题。但应当结合工程项目进展情况需要,须及时向监理单位提出有关工程质量、进度和投资等方面的控制要求。另外,基建管理部门作为甲方管理部门,为了确保工程监理质量,其还应当负责审查监理单位编制的阶段性工期分析报告,重点检查监理单位在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计划组织施工方面的监理工作。负责检查监理单位关于建筑材料及设备的选型认价的监理记录。监理单位对此项工作的监督记录可在监理日记中体现,发现问题需责令整改时,应在当日内下发《整改通知单》。责检查监理单位在阶段验收(包括验收整改和验证)过程中的监理记录,重点检查监理单位的阶段性验收记录、相应的《整改通知单》以及整改验证工作记录。负责检查监理单位关于设计变更、现场经济签证等监理工作,重点检查监理单位关于设计变更、现场经济签证的原因分析及其预测。基建管理部门督促监理单位组织协调好分包单位与总包单位之间的配合关系,重点检查两个层次管理的协调情况:总包单位对分包单位的质量和进度负责;分包单位必须服从总包单位的管理,各分包项目的质量和进度必须满足总包单位对工程质量和进度的要求。基建管理部门应督促监理单位及时提醒施工单位重视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严格现场安全及文明施工管理,避免发生安全事故,协调解决施工中发生的各种问题及各类突发事件,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工程保修期间,基建管理部门应责成监理单位及时督促施工单位在保修期内定期回访。基建管理部门应及时将顾客反映的问题通报监理单位。

3结语

文章结合高校建设项目实例,结合学校基建工程项目建设过程的实际情况提出基建工程管理部门应当采取的合适的工程管理方法,依法依规对工程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投资、进度进行控制。

作者:陆英杰 单位: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篇:建筑消防安装工程管理 

一、消防安装工程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消防安装工程的管理主要是针对施工过程的管理,随着社会的发展,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较之前有所减少,但是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自动报警系统的探测器地址编码错误,导致不能及时的发现火灾的位置;信号线路没有得到妥善的保护,出现漏电等现象;在安装消防喷淋系统时出现漏设区,安装工人没有按照要求随意安装喷头;消防栓的数量不符合规定,消防栓没有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安装,导致不能完全覆盖被保护的地方。诸如这些问题,他们出现的原因主要还是管理上面存在不足,对消防材料管理的不严格以及对安装工人管理的不严格,以下就详细分析消防安装工程管理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1、对消防安装工程重视度不高

有很多的建筑施工单位没有重视消防安装工程,将消防安装工程和建筑施工混为一谈,在进行施工人员的分配时,没有根据他们的能力进行分配工作。而且由于对消防安装工程不够重视,对于成本只是进行了一个大概的计算,导致在施工工程中施工的投入不能得到很好地控制。同时对消防安装工程施工的整个过程疏于管理,导致建筑施工单位不能严格的控制整个消防安装工程的施工,这样不仅降低了消防安装工程的效率,同时影响了建设单位对消防安装工程的管理工作,导致消防安装工程不能如期完成。

2、监督管理体制的不健全

建筑企业对消防安装工程进行管理时依靠的就是相关的监督管理体制,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企业没有建立健全的监督管理体制,势必会导致在管理的过程中出现漏洞,影响整个管理工作。但是我国现在还有一部分的建筑企业没有建立健全的监督管理体制,消防安装工程的管理得不到相应的保障,在消防安装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很多的问题,影响了安装工程的质量,大大降低了整个消防安装工程的效率。甚至有的建筑企业为了单纯的美观,在消防安装工程施工过程中没有按照相关规范使用标准的消防设备,加大了安全隐患。

3、安装工人和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不高

消防安装工程的主体是安装工人,而消防安装工程管理的主体则是管理人员,安装工人和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着整个工作的效果。有些建筑单位的安装工人没有接受过专业的知识培训,对整个施工过程没有达到熟练的地步,缺乏专业的技能培新,在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问题。还有的管理人员也没有接受相关的知识培训,对于自己职责内的工作认识不够,导致在管理过程中出现漏洞,影响消防安装工程的质量,降低了工程的进度。

二、加强消防安装工程管理的有效措施

针对消防安装工程施工以及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从消防安装工程的前期、施工过程以及验收后期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以及就对其进行详细的介绍。

1、加强对消防安装工程施工前期工作的管理

施工前期的管理工作主要有三个部分:第一,合同的管理。建筑单位在投标成功以后,会将设计图纸以及相关的文件资料交给施工单位,这个时候就需要施工单位对比合同上面的内容,估测出实际施工过程中建筑材料以及机械设备的使用情况,再结合施工技术、质量要求等方面编制一份施工预算。在进行预算编制过程中,依靠实际情况,严格按照合同上面的要求,分析施工过程中每个环节需要的费用,尽可能的将所有的费用包含在预算里面。第二,施工材料的管理。对消防材料的管理就是对施工过程中设备、配件以及其他材料的管理,确保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材料以及设备都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消防材料在进入施工现场之前,工作人员要按照流程根据清单上面的内容进行验收检查,杜绝不合格的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影响工程质量。第三,施工人员的管理。无论是施工人员还是管理人员,在消防安装工程施工之前,建筑单位都要对其进行消防安装知识以及技能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水平,而且在施工过程中要持证上岗,确保整个消防安装工程的安全作业。

2、加强对消防安装工程施工过程的管理

加强对消防安装工程施工过程的管理首先要加强对安装流程的管理,安装工程的第一步是安装钢管以及金属线槽,然后对安装好的钢管内的导线敷设线槽配线,再然后安装火灾自动报警装备,进行调试检验是否成功,最后进行使用。整个安装工艺比较繁琐,对施工人员专业性要求很高,这就需要加强对消防安装工程中技术的管理,确保每一个环节的安全施工。在管理的过程中一旦发现违规操作,要立即停止工作,而且对于现场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好记录。不仅要加强对安装流程的管理还要加强质量的管理,施工材料、施工设备以及施工方法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确保整个消防安装工程的质量。

3、加强后期验收工作的管理

在消防安装工程施工结束以后,建筑单位会根据设计标准进行检验,检查是否出现不合格的地方,比如防排烟、防火卷帘等是否完工;室外消防栓的闸门是否正确安装;各个消防器材是否符合标准;消防安装工程所需要的竣工图以及资料是否完善等。在对以上进行检验合格以后还需要消防部门根据严格的消防安装标准进行检验,检验合格以后才可以进行使用。

三、结束语

消防安装工程管理工作是建筑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消防安装工程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建筑施工管理质量的效果。加强对消防安装工程的管理工作不仅可以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本文对消防安装工程进行了简单介绍,发现在消防安装工程管理工程中有些建筑单位对消防安装工程重视度不够,相关的施工人员以及管理人员没有具备专业的消防安装知识以及技能,影响安装工程的实施。而且有的建筑单位没有建立健全的监督管理体制,在管理过程中没有严格的标准可依,导致出现管理漏洞。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发现在消防安装工程管理过程中,要加强对施工前期、施工过程以及后期验收工作的管理,才能提高消防安装工程的施工水平以及工程质量,更好的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作者:杨力 单位:贵州民族大学

第四篇: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

1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1.1建筑工程管理实施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首先,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高低以及管理效果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企业效益和发展,尤其是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环境下,开展建筑工程管理,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水平,有利于促进建筑工程市场竞争力的提升,推动建筑工程企业的壮大发展。其次,建筑事业的发展与建筑技术的提升,使得现阶段的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中所应用的新技术、新材料以及新设备、新工艺等数量越来越多,建筑工程的结构也日益复杂,而建筑工程管理则有利于保证新工艺以及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环境下的建筑工程安全和质量,具有较为突出的重要性。最后,与其他工程相比,建筑工程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再加上建筑工程的类型比较多,建筑规模各不相同,导致建筑施工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作用影响,从而容易产生各种建筑施工工序衔接问题,对于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顺利实施产生极大的不利作用和影响,开展建筑工程管理,也有利于保证建筑施工的顺利开展与实施。

1.2建筑工程管理内容的重要性

此外,从建筑工程管理内容上来看,建筑工程管理也具有较为突出的重要性和积极作用意义。首先,建筑工程管理中,成本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主要是对建筑工程进行预算以及计划、控制、核算、分析与考核,并且建筑工程的成本管理将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因此,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结合建筑工程实际情况,通过业务划分,形成以及生产经营为中心、以项目经理为核心、以成本控制为首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对于提升建筑工程经济效益有着积极作用和重要意义。其次,在建筑工程管理中,质量管理贯彻于建筑工程管理的各个阶段,与建筑工程的进度管理、投资管理等相互影响,是影响建筑工程项目质量以及效益的关键性因素,在建筑工程及管理中具有非常突出的重要性。最后,建筑工程管理还包括安全管理,安全管理通过对于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中的不安全状态以及不安全行为的控制管理,来避免建筑工程安全事故的发生,实现建筑人员安全保障,因此,实施安全管理具有非常突出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2建筑工程管理问题分析

结合建筑工程管理开展的实际情况,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管理体制不完善、不健全

首先,建筑工程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在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中,管理体制不完善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并且尤为突出。在建筑工程管理中,一些建筑企业为了减少管理成本,不仅管理机构设置不够完善,管理人员相对缺乏,而且还存在着较为普遍的一个管理人员身兼数职的情况,这样一来不仅影响了建筑工程管理的积极性与工作效率,并且导致建筑工程管理落实比较困难,并不能够从真正意义上发挥在建筑施工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2.2管理人才缺乏

其次,建筑工程管理中还存在着管理人才缺乏问题。对于我国来讲,由于建筑工程管理开展的时间相对比较短,因此,对于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相对缺乏,导致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普遍较低,对于建筑工程管理的实施具有较为突出的不利作用和影响。

2.3信息化水平不高

再次,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也是较为突出的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推广应用,建筑工程管理中也逐渐引进了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建筑工程管理的效率。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建筑工程的信息化管理仍处于初步阶段,对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还比较少,管理人员对于信息化管理知识的掌握了解也十分有限,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建筑工程信息管理的发展。

2.4安全管理与质量管理缺乏

最后,建筑工程管理中安全管理与质量管理相对缺乏。安全第一。结合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开展的实际情况,一些建筑企业在施工建设的重要环节,像施工项目勘察以及设计、监管等环节,安全制度建立不够完善,安全管理意识也相对缺乏,导致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整体水平不高。而在质量管理中,由于受到利益的影响,部分企业一味追求施工进度,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的控制与管理不够重视,导致建筑工程质量问题比较严重,成为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问题。

3建筑工程管理的实施途径

3.1完善管理机制、健全管理制度

结合上述建筑工程管理问题,为了促进建筑工程管理的顺利开展与实施,保证建筑工程管理质量与效果,首先需要对于建筑工程管理制度进行健全和完善。完善建筑工程管理制度不仅需要对于建筑工程管理工作进行及时的总结与思考,以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改正,同时对于管理优势进行继承发挥,以促进建筑工程管理的提升。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建筑工程管理总结与思考中,不仅需要以成功的管理案例作为总结与思考的对象,同时还需要对于建筑工程管理的各个过程与环节进行总结、思考,及时发现其中的问题和不足,控制避免影响建筑施工进度以及成本效益、安全质量的问题发生,为建筑工程管理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同时注意结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制定完善的管理条例,以开展建筑工程管理,保证管理水平的提升。

3.2提升对于建筑工程管理重视程度

提升建筑工程管理重视程度,不仅是实现建筑工程管理理念创新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有利于加强对于建筑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对于健全和完善建筑工程管理制度都有着积极作用和意义。提升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视程度,不仅要求建筑工程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国,通过先进技术与信息手段的引进应用,以实现建筑工程管理重要性的多方位、多渠道宣传,同时还要求企业内部构建一个建筑工程管理重要性氛围,以影响企业员工建立其较为深厚的建筑工程管理重要性意识,在管理过程中能够认真仔细、严肃认真的对待管理工作,提高管理责任和管理意识,以促进管理的发展和提升。

3.3加强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

加强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要求将建筑工程的施工环境以及施工人员、施工物资等,都列为安全管理的对象,严格按照安全管理要求,加强安全知识教育宣传、安全监督,通过详细、全面的安全管理分工,实施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以保证建筑工程施工建设安全。而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不仅要加强对于建筑工程成本的科学管理与有效控制,创新建筑工程成本核算管理方式,避免浪费,落实建筑成本与费用的使用情况,掌握建筑物资市场价格的变动与调整,实施精细化与动态化的建筑工程控制和管理,以保证其管理质量与管理效果。

4结束语

总之,进行建筑工程管理重要性与实施途径的分析研究,有利于促进建筑工程管理的发展提升,推动建筑事业和社会经济发展进步,具有积极作用和价值意义。

作者:巩占云 单位:唐山市建筑工程中等专业学校

第五篇:建筑工程管理网络信息技术研究

1网络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作用

1.1提高工程的管理模式

随着建筑工程的快速发展,建筑项目的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使得建筑工程的项目越来越复杂和多变,而建筑项目的不均匀分布,使得项目在管理过程中越来越艰难,面对着一系列的问题,就必须要加强企业对建筑工程的管理。但随着科技技术的不断提高,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办法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需要大力应用网络信息技术,建立工程项目的信息系统,将企业与各部门之间进行信息化的管理,使得建筑工程的信息传递不受任何时间、空间以及地域的限制,对管理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反馈和处理,从而让工程管理者对项目进度和信息全面的掌握和了解,提高建筑工程管理的水平。

1.2提高工程项目的生产效率

在建筑工程管理的过程中,采用网络信息技术不仅让建筑工程的管理趋向于自动、快捷、智能化,减少工程管理的成本,而且还加快了工程的进度,对建筑工程的工作效率进行了有效地提高。同时,通过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工程信息的收发、修改和处理变得越来方便和快捷,并对施工单位以及各个环节的施工人员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和掌握,从而使得管理人员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对施工现场进行有效地控制和管理,提高建筑工程的管理水平。

1.3防范施工过程中的风险

建筑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和信息,这些信息和数据如果不能及时的反馈和处理,就会给施工单位带来巨大的损失,并导致建筑工程不能顺利的施工,延长施工的周期。传统的工程管理方法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且还会消耗大量的工作时间,使得建筑工程的管理水平非常低,而网络信息技术的使用,不仅可以将工程的数据和信息及时的反馈,提高施工单位各部门的沟通与交流,而且还可以在反馈的信息和数据中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发现和处理,从而尽量地避免施工过程中的风险,为施工人员提供安全可靠的工作环境。

2网络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的现状

2.1建筑行业激烈的竞争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建筑行业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建筑行业为了能够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并适应现代化的发展,已经开始大力应用网络信息技术,提高建筑工程的管理效果。一般情况下而言,许多的大型企业都拥有先进的人才和设备,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在企业的内部建立局域网络,从而实现企业各部门信息的共享,通过信息数据库的建立,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由此可见,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使用网络信息技术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2.2工程管理软件开发的缓慢

在我国建筑工程的管理过程中,大力应用网络信息技术不仅能够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而且还能提高工程的管理水平。但是,由于我国建筑工程管理软件开发的时间较短,开发技术的低下,使得建筑行业信息的发展非常缓慢。因此,就需要企业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建筑工程管理软件进行大力的研究和开发,提高工程管理的效率,从而促进企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2.3建筑工程整体信息化的程度偏低

由于网络信息技术在建筑行业中发展的较为缓慢,造成我国建筑行业的整体信息化程度偏低。许多的建筑企业在管理过程中,由于对网络信息技术的不了解以及专业技术的低下,使得网络信息技术的作用不能得到完全的发挥,导致工程的管理工作难以实施,从而影响工程建设的进度,无法为工程的质量提供有效地保障。

3通过网络信息技术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措施

3.1高度重视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

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应用网络信息技术不仅能够提高工程的管理水平,而且还能够降低工程建设的成本。因此,建筑企业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对传统的管理水平进行改进,树立网络信息技术应用的思想,紧跟时代的步伐,从而促进工程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首先,企业要利用先进的技术以及高素质的人才,在企业内部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并通过局域网络实现各部门之间信息的共享,从而实现企业办公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其次,通过网络信息技术提高建筑企业内部的全部管理系统,使得企业的财务、招标、造价等系统得到良好的管理,实现企业的信息化,同时企业的管理人员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对企业的信息化管理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发挥网络信息技术的全部作用。

3.2建立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系统

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要想提高管理的效果,就必须要通过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在企业内部建立科学、合理、规范的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在项目管理信息化的系统中,要对工程的管理组织机构进行科学的设置,并对组织的职能进行合理的职能划分,从而使得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模式能够方便快捷的确立。同时,要保证施工各个环节的数据和信息得到及时的共享,为工程信息的标准化以及整合性提供有利地保障,从而使得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系统顺利地开展工作,提高工程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3.3加强工程材料的检验

工程的原材料是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建筑工程的基础,而且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管理人员以及相关的负责人就必须要建立科学的检验机构,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利用先进的设备,对建筑工程的材料进行严格的检查,杜绝不合格的原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并将检验的信息录入到工程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中,为工程后期的管理提供依据,从而提升工程的施工质量。

3.4建立工程监理信息平台

建筑工程的监理人员不仅要对建筑企业负责,而且还要为社会大众负责。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建立工程质量的监理平台,能够保证监理人员依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工作,并提高监理人员的权威性。同时,还可以通过监理信息的平台,实现工程的信息化管理,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建筑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要想提高建筑工程的管理水平,就必须要对网络信息技术进行大力的推广和使用,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建立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系统,从而使得工程顺利完工,提高工程的质量以及管理水平。

作者:裴华 单位:泸州医学院

第六篇:信息技术建筑工程管理应用

1信息技术的概念和特点

1.1信息技术的概念

信息技术简称IT,是用来管理和处理信息所运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也有人称之为信息和通信技术。信息技术主要包括对信息的获取、加工、交流和管理等技术,主要的媒介是利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开发和使用信息系统和应用软件的。信息系统由前台的信息终端和后台数据中心构成,而后台的数据中心才是信息系统的核心,后台数据中心对数据进行处理之后,然后在信息终端中显示出来。信息终端就是人机界面,像我们日常见到的手机、电脑这些都是信息终端。而数据中心是由机房环境、信息基础设施和应用软件构成的。

1.2信息技术的特点

信息技术的特点是信息技术的信息性和技术性。首先它的信息性表现是信息技术是对信息的处理,是为了提高对信息的处理和应用,而信息的本质决定了信息技术也具有信息的如普遍性和共享性等特点。其次,信息技术也具有一般技术的特点,例如工具的先进性、方法的科学性等等特点。当然信息技术也具有数字化、多媒体化、网络化等特点。

2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

2.1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施工流动性

建筑工程中当建筑物的建筑完成时,这栋建筑物已经固定,只能围绕建筑物周围进行施工,建筑物已经和建筑物脚下的土地密不可分。所有的施工项目只能在这个地方进行,建筑物的固定不动和建筑施工人员的流动形成了施工条件和环境经常发生变化,而建筑工程中施工方法也在跟着变化,所以建筑施工组织和管理也会随之变化。而对于管理人员来说,想要加强对建筑施工的管理就必须要亲临现场,亲自指挥,对建筑中的信息进行传递和处理。只有利用信息技术的高效便捷和信息技术可以实现的资源共享和数据传输,并且对于施工方法的变化进行控制和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施工管理的水平,提高建筑施工的效率。

2.2建筑工程项目内容很复杂

首先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建筑行业的要求不断提高,建筑工程的规模和难度也在不断加大,这对于建筑项目管理形成了一定的难度。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建筑风格和建筑方式都是不一样的,而且很多建筑物的功能和用途也是不一样的,这对于建筑项目管理形成了严峻的考验。由于建筑项目的施工越来越复杂多变,就必须加强对项目施工中各方面的组织协调;而管理人员想要管理好施工就必须把计划和目的传达给施工人员。而通过信息技术把建筑项目看做一个整体,运用程序对建筑项目进行细分和管理,利用信息技术的共享性和传输性质,可以快速对建筑项目进行调整和优化,使得建筑项目施工和管理变得更加有效率,还能节约施工成本。有一项实践表明,在建筑项目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建筑工程,要比没有应用信息技术的建筑工程完工期可以提前百分之二十,成本也至少能降低百分之十。

2.3建筑工程项目工期很长

通常而言,建筑工程项目工期最少都很漫长。这对于建筑工程项目中露天施工增加了很多环境的影响。所以很多建筑工程为了缩短工期,对工期漫长和体积庞大的建筑工程进行了细致的划分,组织了多批施工人员和多种施工方式,利用工厂流水线的模式对建筑工程进行不停歇的施工。而这么多的人员调度单靠管理人员很难面面俱到,这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对工期和施工人员的调度等方面做出妥善合理的计划和处置,利用信息技术的技术性对建筑工程组织生产,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建筑工程的施工,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成本进行控制。

3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3.1项目信息门户的功能

项目信息门户有文档共享、项目信息和在线录像等。传项目信息门户信息的传递是横向的,每个参与方都可以将自己的信息传递给别人,也可以从其他的参与方手中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实现了信息传递和交流的方便快捷和准确性,有利于统筹所有参与方的工作,让建筑工程管理可以准确快速地传达到每个工作人员的手中,让管理工作和建筑施工更有效率。

3.2项目信息门户应用举例

在宝成电气化铁路增建二线技改中,广元南站由于运输繁忙、正点率要求高、新建设备复杂等特点,成为最难增建技改的车站。因为要是出了意外不仅会发生交通事故,严重点还会中断线路。所以铁路局和宝成复线建设指挥部等所有人都很重视,为此成立了建设指挥部和现场指挥组,利用信息技术对工程进行统筹规划和集中管理。

3.2.1工程概况

首先,改建后宝鸡端第二正线由原有的正线下行线引入;其次将站内到发线的有效长度延长到580米。增建后仍保留一级两场的站型,到发场还是原来的九股道,其中1-4为上行半场,5-9为下行半场。再次驼峰调车场变为“缓行器+减速顶”的点连式调速系统。

3.2.2应用PERT进行统一规划

为了施工顺利进行,通过PERT编制了网络计划进行统一规划。网络计划的主要路线有:由新旧驼峰的倒替,牵出线与峰尾的改造,危机连锁设备的安装调试和到发场改造这几部分组成。以这几个部分作为重点把工程分三个阶段:1-9月是第一阶段,主要是拆迁排干以及新旧驼峰倒替、北牵线的优化改造和新货场通道的修建。10到11月下旬为第二阶段,负责新旧站场设备的倒替,微机连锁设备的安装调试等。11月下旬到12主要是对到发场的改造。

3.2.3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

利用信息技术,通过时间将工程进行划分三个阶段,有效解决了管理混乱的局面,确定了施工顺序,而且还建立了信息管理系统,产生了信息源、信息流向和决策层。项目部和分局配合组作为信息源发出信息,信息沟通流畅。以现场指挥组作为决策层,形成了“计划-控制-再计划”的信息管理模式,保证了广元南站的顺利建设,事实也证明工程完成得很好。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