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科教学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体育学科教学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1高校体育学科发展计划 1.1新时期面临的形势和挑战 展望未来,为适应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需要,亟需大批高级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经济发展带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受更多、更好的教育产生越来越强烈需求,同时对自身的身心健康都寄予终生的希望和毕生的追求,为健康投资、为娱乐消费必然成为“十二五”时期人们生活中的主线。所以,能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娱乐消费的相关产业也必将得到发展和提高。新世纪,上海的发展目标是国际一流城市,一流城市需要一流的体育;新世纪,东财大的办学目标是国内外一流大学,一流大学也需要一流的体育。因此,学校体育要发展、要创新、要创一流的紧迫感已是日甚一日。 1.2新时期的发展理念与目标定位 学校体育发展计划的理念是:学校体育以发展为主题,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以健康教育为重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终身体育为本,使学生掌握的体育知识和技能能适用于现在、应用于未来而终生受益。 学校体育发展计划的目标定位费根据各个高校自身特点形成的。以东北财经大学为例,实现学校体育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需要,进一步丰富体育学科的内涵,加快体育经济学、体育管理学的建设,积极开展体育科研,特别是体育经济与管理方面的研究,使体育学科成为教、学、研,产一体的、多学科渗透的综合性学科;以创建一流大学为契机,发展和提高学校竞技体育的队伍与水平;改善和提高学校体育场地设施条件,达到一流大学一流体育的目标;以“健康第一”为宗旨,积极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深化学校体育的综合改革,全面提高体育工作的质量和师生员工的体质与健康水平。同时,为实现学校体育“十二五”发展计划的奋斗目标,学校体育新时期的主要任务和措施是:与学校所属相关学科联合,与国外著名大学合作,联合开设体育管理学专业。体育产业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支柱产业,美国体育产业排行第三。我国举办2008年奥运会,2800个亿的投入,体育市场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但是,后奥运时代体育市场人才奇缺,学校应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尽早开设体育市场管理学专业硕士点和学士专业。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思想教育,提高职业素养。针对高校体育教师的特点,要加强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奉献精神、开拓进取、团结合作的思想教育。提高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 引进高学历和高级体育人才,改善和提高体育师资队伍的质量。有计划、分步骤地引进博士生研究生和若干名紧缺的高级人才(包括高水平运动队的教练)。使硕士、博士生学历的比例达到50%以上,从而改善和提高东财大体育师资队伍的质量。 加强对教师的在职培训,培养一批复合型的中青年骨干队伍。对硕士生的要求:五年内应攻读体育或其他专业的博士生或在职博士生课程;对本科生的要求:35岁以下的教师五年内应达到研究生或在职研究生硕士学位;对40岁以下的教师五年内必须进修完成体育或其他专业研究生课程;对40岁以上的教师应积极参加短期培训或专业进修来更新和提高业务。 建立一个优胜劣汰的激励机制,优化师资队伍。为提高体育师资队伍的质量,对职业道德意识薄弱,进取精神退化,经考核多次不合格者,进行岗位流动。对于一些事业心强、工作积极,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在提职增资、职称晋升时优先考虑、以资鼓励。利用优胜劣汰的激励机制,优化师资队伍。 3深化体育教学改革 在遵循国家相关体育政策法规的前提下,结合高校实际,加大改革力度,建立起具有高校特色的体育教学新体系。 3.1课程设置方面 从高校实际出发,开设体育实践课程、理论课程、康复课及选修课。 3.2教学内容安排方面 体育教学在学生所接受的所有教育中是时间最长的学科。所以大学体育教学应该有不同与中学教学的独立视角。教学内容方面,除了传授与深化必要的健身技术与方法外,还应传授与健身有关的医学保健知识,如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运动处方等,把学生所掌握的体育知识提升到一种自我体育、自我保健、修心养生的能力。 3.3教学组织与授课模式方面 体育素质具有明显的生物个体差异,因此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及教学方法必须打破传统的单一授课模式,采用会员制为特征的俱乐部教学,以适应学生的个体特性,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人爱好。 3.4体育俱乐部授课时间设置方面 根据高校当下体育场地设施不足的特点,除体育达标考试定点、定时上课外,其他俱乐部根据场地设备条件,可在白天、晚上、双休日进行。充分提高场地的利用率,缓解体育场地供需紧缺的矛盾。 3.5加快体育教学现代化的建设 体育课的教学项目有几十种,许多动作具有复杂、抽象、瞬时的特点。利用媒体技术特殊的演示效能,强化学生的运动记忆、提高学习效果,不仅解放了教师,而且提高了教学效果。利用网络优势,优化校园体育的教学与管理。具体实施计划:建立校园体育网站;购置一套身体机能状态测试仪;购置开发CAI体育教学软件所必须的设备;进一步完善体育教学科研所的硬件实施。 3.6加快高校体育教材建设 根据高校自身的特点,抓紧做好高校各项体育教材的编写和出版工作,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工作做好基础性的准备工作。 4提高高校体育科研水平 科研是先导,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为提高东财大体育科研的水平,新时期的主要任务和措施如下。#p#分页标题#e# 4.1成立相关的体育科学研究机构 近年来不少学校成立了体育科学研究所,其研究方向主要是学校体育。高校体育科学研究所应把研究方向定位在师生的体质与健康、高校高水平运动训练、体育市场的开发、体育商品的营销、体育资本的筹集和运作等。瞄准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前景、结合学校优势、采用多学科合作、渗透、联合申报省部级、国家级课题。 4.2加大对体育科研经费的投入力度 学校在科研经费的规划中,将有一定的数目作为体育科研的专项经费。用来购置体育科研仪器设备、资助体育课题的立项研究和科研论文的发表,奖励在市以上获奖的体育论文和成果。 4.3加强国内外体育学术交流与合作 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加强国内外体育学术合作与交流。每年邀请国内外体育专家进行1~2次体育科研讲座,每年选派若干名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去国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每年本部门进行一次较高水平的体育论文报告会。 5提高高校竞技体育运动水平 为进一步发挥体育的特殊功能(感召力、影响力、凝聚力),继续为高校争光添彩,高校新时期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和发展计划是遵循循序渐进的发展原则。 以东北财经大学为例。首先,以足球作为突破口,带动整体全面提高。为了使学校男子足球尽快走出“低谷”,进而得到可持续地发展,学校将把足球作为突破口,力争在“李宁杯”大学生联赛中重新跻入三强。使女篮重新进入CUBA联赛中,并且尽快组建高水平田径队。形成以足球带动女篮和田径的发展态势。其次,重点队的建设与发展。目前学校男子足球队,在全国的优势还在,但也面临着很大的竞争。北理工、东华、深大、人大等学校利用名校优势,正在招收和扩大球队的实力。而女子篮球和田径在竞争中已处于劣势,近年均没有参加全国性的大学生比赛。因此加强上述三支队伍的建设已迫在眉睫。其次,一般运动队的建设与发展。目前学校一般运动队只有两支(男子篮球和网球队),从项目来看数量偏少。还达不到以点带面,活跃校园体育文化的气氛,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的效果。为此,新时期从学校实际出发,适时地、有的放矢地发展几个一般运动队。且争取达到辽宁高校大学生甲组比赛的前六名。 为提升高校竞技体育运动水平应具体抓好以下三项工作:加大高水平运动员的招生力度,要主动出击挖掘人才。并修订和完善高水平运动员的学籍管理条例,为高水平运动员的引进创造条件;提高教练员的能力与水平,必要时聘请或引进高级教练员来校执教;制定运动队的目标管理条例,引入激励与奖励机制,促进运动队的重新发展。 6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加快学校体育场馆的改造和建设 为了使高校群众性体育竞赛能更好地体现综合性、团体性、凝聚性、趣味性、可比性、新颖性、观赏性和经济性,提高全校师生的参与率,每年举办校体育文化节(师生),下一年举办校综合性运动会(师生)。 同时校内各单项体育竞赛由体育教学部统一计划,由校学生会各单项体育俱乐部或协会承办。从而使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开发和锻炼,使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高校新时期发展规划中对体育场馆设施是有严格要求的。以东北财经大学为例,学校本科生的规模为10000人,按“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要求,到时东财大室外体育场地的面积应达到56000平方米(现有24575平方米),室内面积应达到3200平方米(现有960平方米)。室内外场地面积分别缺额为56.1%和70%。为实现学校新时期争创国内一流大学的发展目标,体育场馆作为学校办学条件的标志性建筑,尤其是为满足学校体育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师生员工群体活动的发展要求。2008年之前,学校应建造网球馆1座、体操房3~5个、室内标准(50米×25米)游泳馆1座、400米田径场(包括足球场)1个、室外塑胶网球场5~8片、室外塑胶篮球场和排球场5~8片。
关键词:体育学科;内部监控;教学质量;对策研究
1研究对象
以重庆旅游职业学院、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重庆安全职业学院、重庆工贸职业学院、重庆水电水利职业学院、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7所具有代表性的高职院校的体育学科教学质量情况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运用了文献分析法、调研访谈法、比较分析法、专家咨询法、逻辑分析法等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外文期刊和书籍,访谈,并结合重庆市高职院校体育学科教学质量监控实施的具体情况,走访了重庆市内具有代表性的7所高职院校进行调研,通过归纳、整理、分析研究确定了课题的整体框架和研究思路。
3重庆市高职院校体育学科教学质量内部监控机制体系存在的问题
3.1体育学科教学质量内部监控理念问题
重庆市部分高职院在体育学科教学质量观念、质量管理方面管理的理念比较陈旧,没有对高职院校体育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学规律、建材建设、学生需求、教学目标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1]。在调研的过程发现,很多高职学院意识到了体育学科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性,但是体育学科教学质量监控管理理念落后,多是采用粗放式的监控模式,缺乏“以师为本、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3.2体育学科教学质量内部监控方法问题
很多高职院校体育学科教学质量监控方法落后,评价方式单一,主要是采用随堂听课、学生评教、教师互评的形式进行监控,条件好的高职院校采用随机调课堂监控对体育学科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可以说有的高职院校评价过程简单粗暴,同时也缺乏系统的评价和科学的分析与处理信息的手段,监控和评价不能真正发挥作用。教师评价也多以学生评教为主,有的教师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课堂上管得严,学生当时不理解,在学生评教的时候就会有很多学生给这位老师打低分,学生评教可以作为教师评价参考依据,学生评价也只是注重技能的学习和课程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学习过程评价,忽视学生全面发展。没有通过对高职院校体育学科课堂教学规律、社会需求、市场需求、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等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分析,制订一个客观、公正、操作性强且能体现时代特色的质量监控体系[2]。
3.3体育学科教学质量内部监控的体制机制问题
目前,虽然很多高职院校设立了教务处、督导室、系部三级教学质量评价和监控机构,建立了学院体育学科教学质量监控制度,但是在运行的时候教学质量监控不到位、教学质量监控机构不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人员不落实、责任不明确等问题在重庆市很多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通过调研发现,重庆市高职院校体育学科教学质量监控主要是对教学活动过程进行监控,忽视了对教学源头和课后教学效果的监控。体育学科教学质量监控机制不完善,忽视了校外质量监控,没有引入教育主管部门和第三方来进行教学质量监控,没有必要的外部监控,很难形成高等学校的压力、动力和活力,所以《高等教育法》提出高等学校要自觉地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的检查和监督[3]。很多高职院校并未根据该学院的师资情况、专业设置、课程设置、生源情况、市场需求来制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3.4学生缺少或者缺失对教学质量的监控
经过调研发现重庆市很多高职院校缺少学生对体育学科教学质量的监控,或者可以理解为体育学科教学质量监控缺失。监控最多的也就是对体育教师的教学质量在学期末的时候进行简单网上评教,而大多数学生也是随便填一下,也就是几个选择题的问题,十几秒时间也就搞定了,大部分学生都是只看答案,题都很少看。同时,有些教师课堂上管得严了,得罪了学生,可能评教的时分数就低;而有些教师上课经常给学生吹牛、聊天、拉关系、给学生高分,可能学生评教时他的分数就高,试问一下,这样的教学质量内部监控有意义吗?这是很多学校都存在的普遍现象。
4重庆市高职院校体育学科教学质量内部监控机制研究的对策
4.1提高教职员工体育学科教学质量内部监控的参与度
教学质量内部监控离不开教职员工的积极参与,学校教学质量内部监控活动离不开学校内部全体教职工及各类顾客的积极参与,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必须建立在各类顾客和学校内部教职工广泛参与以及主动投入的基础之上[2]。体育教师是体育学科教学的组织者、实施者,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各个高职院校应注重教职工参与教学质量内部监控工作中来。体育学科有它的特殊性,不同于其他学科,主要是以技能练习为主,理论学习为辅,更加注重学生身心健康的特殊学科。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掌握每名同学的技能练习进度,以及身体状况,对体育学科教学质量内部监控评价更加科学合理。
4.2制定科学合理的体育学科教学质量内部监控评价体系
在高职院校教务处、督导室、系部三级教学质量评价和内部监控机制在基础上建立更加完善的内部机制和评价体系。体育学科的教学质量监控应注重课余体育锻炼的监控机制,充分利用大数据的资源优势,运用运动APP软件,监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这也是体育学科教学质量内部监控的重要方面,实时监控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淡化体育学科分数的考核,注重体育技能的提高,以及身心健康的发展,同时要更加注重学生练习过程的参与度。
4.3建立正确的体育学科教学质量内部监控的导向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应以市场为导向,以学生就业为目标,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的目的应“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应该对体育学科教学质量进行全面监控,促进体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和持续的改进,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评价,是为了管理的需要,学院内部的监控,是为了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的目的。
4.4注重学生对体育学科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价
高职院校体育学科教学质量内部监控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教学质量。要以学生的需求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对体育学科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是体育教学质量内部监控的重要一环。目前学生的监控更多的在评教方面,这是很多高职院校在对体育学科学生监控方面采用的方法。这种监控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有它的合理性,操作性强,一部手机就能解决体育教学评价。在建立高职院校体育学科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应建立更加完善的学生内部监控机制与评价体系,更加注重学生以后的发展。体育学科的教学它是一个长期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不是说你上了一节体育课,身体素质会马上得到提高,技能得到突飞猛进的进步,身心得到空前的愉悦,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才能实现。
参考文献
[1]陈方嫒.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内部保障体系完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9.
[2]张海钟.论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及其评价[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75-78.
教育思想是我们教学行为的指导,拥有什么样的教学指导思想往往对于我们的课堂教学产生莫大的影响。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要求我们首先要转变的就是教学思想,那就是要本着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成长的教育教学理念来开展我们的教学,要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核心地位,明确在新课改下师生的角色,即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学生和知识之间的桥梁,作用就是方便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吸收所学知识,最终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的共同进步。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我们体育教师需要树立学习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扎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同时也要了解和接受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提高我们的学科教学技能,这样才能够给我们做好体育教学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宣传,使学生从思想上重视
体育教师要结合学科教学与学校沟通,使学校通过体育教学、群体竞赛、集会、广播、墙报、有线电视、体育名言牌等各种途径,大力宣传学校体育,营造一种浓厚的学校体育氛围,激发广大学生对体育的热情,提高学生自觉参与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学好体育不仅仅是为了身体好,更重要的是要热爱祖国、建设和保卫祖国,而且还可以和人的精神面貌及意志品质联系起来。建立起学好体育光荣学不好体育可耻的思想观念。与此同时,学校还应该让家长和文化课教师也能充分体会到这一点,成为学生学习的有力后盾和积极拥护者,真正从思想的深处接受和认同体育的重要性。学生在思想上重视了,自然在上课过程中会更用心,主动性才容易发挥出来。
三、丰富教学流程
根据教学内容,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教无定法”,只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组织多样、生动有趣的活动来感染、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课堂学习气氛。例如,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录像,回顾我国体育发展史,通过多媒体进行形象教学,也可以利用游戏、比赛等形式贯穿教材的全内容等等。课程设置应由单一的普通教学向选项课、多样性质课、保健体育课的多样化方向发展,非竞技运动项目、娱乐体育项目及个人运动项目的内容比重将加大,突出健身性、娱乐性、终身性、实用性,以利于吸引学生主动参加体育的学习和锻炼。
四、完善评价机制
现代教育主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要本着学生终身成长的理念来开展教学。所以,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全面评价学生,在关注学生体育成绩的同时更要看到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和主动锻炼意识的培养,尽可能用鼓励的语言去激励学生,这样他们才会产生更大的动力。
五、结语
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因而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其实体育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科目,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体健康,身体健康又直接影响着学习,对以后的健康成长也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要重视体育课的教学。
关键词:
小学体育;兴趣教学;教法研究
小学体育学科教学不同于数学和语文学科,因为人们总认为是小科,不考试的科目,所以,很多时候很难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课堂教学也显得异常枯燥乏味,学生也不喜欢上体育课。其实体育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科目,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体健康,身体健康又直接影响着学习,对以后的健康成长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要重视体育课的教学。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谈在激发体育课教学兴趣方面所做的尝试。
一、置疑激趣
体育课的教学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若是教师平铺直叙地讲下去,学生就会感觉枯燥乏味。所以,我们要在教学中想办法吸引学生去听课。这样就要求教师要设置一定具有吸引力的问题,“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极大地吸引学生的学习才能算是成功的教学。通过开拓学生的思路及创设课堂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执教“短跑”一课的时候,我就给学生设置了一系列问题,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听课兴趣:(1)蹲踞式起跑动作预备时为什么后腿不能蹬直?(2)50米跑你是否清楚自己跑多少步才能跑完?(2)步幅与跑的速度快慢有什么关系?这样提问达到了激发学生学习乐趣的目的。
二、利用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手段的利用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我在执教“走步练习”一课的时候,学生感觉非常枯燥乏味,而且也不喜欢行走。于是我就让学生在走的同时配合击掌行走、两个胳膊摆动、用前脚掌挨地走和听着音乐行走。学生感到非常有意思,他们满心欢喜地练习完了走步练习,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教学任务完成得非常好。
三、让学生有参与到教学中的兴趣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唱独角戏、一言堂,学生只能被动地听讲,他们没有平等的学习权利,只能听之任之,极其被动地听着老师的讲课。因此,他们对学习并无兴趣感,甚至感到厌烦。而新课标下的体育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样就可以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为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参与教学的乐趣感以及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勇于拼搏的精神。
1相关概念
微课指的是教师课堂内外教学过程中,为了能使学习者更好地把握和进行自主学习以取得最佳学习效果,将学科重点知识内容或相关的教学设计环节等通过视频的方式来呈现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模式。这种教学新资源突出重点、知识碎片化、互动性较强且能够循环利用,让学生不受时空限制的进行碎片化学习。微课主要围绕课堂视频教学这一主核心,并包含了与之相关的学科教学设计、素材课件制作、教学成果反馈、教师教学点评等辅助性的教学资源。这些教学资源通过相应的组织联系、呈现方式共同缔造出一个具有半结构化且主题鲜明的资源单元应用的空间环境。所以,较之传统的单一式知识案例讲解、板书等教学模式,微课教学是一种基于传统教学资源而不断快速发展的新型教学资源。(1)碎片化。一般来说,微课视频时间10分钟左右为最佳,在此时间内所录制出的清晰视频能够将学科内容完整地呈现出来,较之传统的45分钟一节课教学,微课将传统的段状式的学科知识转变为点状式知识,使得整个学科课程更加微型化和精细化。通过这样碎片化的时间,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而不受时空限制。(2)互动性较强。作为新式教学形式,微课的出现不仅能够满足学生对于新鲜事物的探知心理,还能够有效改善传统教学模式中单一式地进行知识传授、学生被动接收知识的状况,微课的开启有效加强了师生间的互动性,在有效收集学生对于课程的关注点的同时还能够及时进行疑难解答,有利于教师后期教学活动设计的针对性,使教学效果有所提升。(3)突出重点。综合学生实际学习状况及其微课碎片化特点,对于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也相继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要求,不仅要呈现出短时间的视频课程,更要求教师要紧紧抓住学科知识的严密性和逻辑性,既要抓住学科知识重点和课程亮点,更要稳抓学生的学习中心,两手齐抓,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充分投身于微课学习当中。(4)循环利用。在师生加强互动的基础上,微课开发利用能够完善课程知识体系内容,并在不断运用微课进行教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行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微课来进行学习,从而达到反复学习,教学资源循环利用的效果。
2中学体育教育中微课应用的优势
信息教育时代下,中学体育开展微课教学具有较为充足的条件。首先,大多数中学都引进了多媒体设备,且对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已逐渐趋向完善,教师不仅充分掌握应用方法进行教学,部分学校还专门成立了相应的技术部门来指导教师运用,以保障多媒体教学的顺利开展。其次,体育教师、家长,包括部分中学生皆拥有智能手机或是平板电脑等相关的技术产品,有利于三方建立起沟通平台。通过微课这一教学形式,不仅为体育教师微课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便利,还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家长更为直观地了解体育教学的相关知识内容,并进行实时交流探讨,使体育微课教学效果得到及时反馈。最后,体育教师可自行设置个人微课主页,让学生和家长根据自身兴趣爱好,进一步关注体育知识的内容,教师还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体育学习状况,促使教学效果有效提升。
3中学体育教学中微课应用存在的相关问题
3.1校领导对体育微课的重要性欠缺认识
大多数的校领导皆将重心放在学生的文化课程上,认为体育课只是辅助性的课程,甚至是可有可无;认为体育教学只要学生参与运动即可,对于学生是否掌握相关体育知识技能等并不关注。长期以往,不仅体育教师的教学热情度不高,积极性严重受创,更重要的是教师教学活力的下降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于体育课的热情。体育教师参与教学活动逐日下降,微课的应用更是难上加难。
3.2知识结构体系缺乏系统性,学生难以保障诚信学习
教师运用微课时,大都是找寻体育课重点再进行知识碎片化分解,很少按照知识结构体系来加以引导学生学习,学生在选择微课时也大都是兴趣至上,只将重心放在自己感兴趣的体育微课教学活动中,对于其他知识却有所忽略,致使学生所学体育知识内容难以有效衔接起来,若想形成系统性的体育知识体系难度性较大。此外,体育教师大都直接将课程微课存储于互联网平台,以便学生自行选择学习课程。虽然教师会布置相应的体育学习任务,但由于缺乏一定的科学监督和学习引导,致使许多学生本着随意性和敷衍性的态度去学习,甚至对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熟视无睹,导致学习任务难以到达标准,学生完成率难以保障。所以,对于微课体育教学还必须加以严格化,使学生能够诚信、主动学习。
3.3体育教师自我认可度不高
体育课程在当前中学课程中所占据的实际地位、体育教师自我认可度不高等都致使中学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度普遍不高。人们对体育教师“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错误认知,导致体育教师自我认可度降低。同时,体育教师薪资福利较低也导致其自我认可度不高。教师缺乏对自己的肯定,带动负面情绪的变化,进取心缺乏,就不能够敏锐地感受到新事物新发展。就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多数体育教师对于体育微课了解甚微;少数教师了解,却很少去专心投入体育微课教学研究。部分教师在尝试微课制作之后,只因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理念相差甚远,继而便抛弃微课,仍旧沿用传统授课模式。良好的习惯有利于促进新事物的发展,但腐朽的惯性思维只会让体育教师一直站在原地,难以踏出惯性所设定的怪圈。微课体育这种新的体育教学模式仍处于发展阶段,习惯了传统教学的教师与学生若想彻底地接受和适应新教学模式,仍需要走很长的一段路程。
3.4体育教师储备知识有待提高
体育教师储备知识相对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在文化理论知识的学习上缺乏足够的时间。对于体育特长生而言,文化课和体育专业技能课必须同时学习,如此,便导致在文化理论知识学习难以集中,体育专业的学生在理论知识上相对有所欠缺,这也致使后期体育教师知识储备的先天性不足。其次,对于课程设置大都偏向于专业技能的培养。当前我国对于体育教师培养的学校无外乎专业体育院校与师范院校两种。这两种学校在课程设置上都将关注点放在学生专业技能的培训上,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入背景下,虽然众多学校已相继开设诸多通识课程、选修课程,但对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而言,后续发展的作用并不明显。最后,缺乏微课相关知识的认知。体育微课教学设计及其制作运用等方面内容仅靠体育专业知识,未有效学习并采纳其他学科知识。这是当前体育教师所需重点学习且尤为不足的原因。
4微课在中学体育教育中的应用对策
4.1指导教学
根据中学生的生理发育状况,即使同处一样的学习环境也会造就不一样的身心状态。尤其是在我国愈发重视体育锻炼的背景之下,学生升学压力更是倍增,家长对于学生的体育状况的期待值也发生显著变化,同一个班级内的几十个学生在身心素质上有着极大的差异,此时的微课指导教学应用就起着极大作用。以排球教学为例,若是练得好,则容易得分,更重要的是该体育项目的场地不受限,学校家里皆能进行练习。所以体育教师教学时可以将排球中垫球要领、动作规范、发球手势动作、掌握力度等设计成微课视频,并上传到网络,如此学生在家能够根据教师微课视频来加以纠正自身错误的动作,且部分家长也能够适时监督和鼓励孩子进行学习。这样不仅能有效提高排球教学效果,学生的排球水平也能有所提高。
4.2个性化教学
兴趣永远是学生学习乐此不疲的关键所在,但让学生将自己所喜爱的体育项目更为个性化地表现出来更为重要。所以,教师开展微课教学,不应只将目光局限于激发学生兴趣上,还应当逐步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发展,让学生于中学体育教学中充分发扬自己体育个性,切实展示自身之所长。例如,羽毛球深受学生的青睐,但由于场地或学校设备等限制,羽毛球运动若想秩序化、规范化的开展有较大难度。此时,体育教师可将羽毛球运动的技术要领等相关内容制作成课件,在视频中一一体现,对于喜爱该运动的学生而言,便会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去学习和摸索羽毛球的技术要领。
4.3课堂多元化教学
信息时代下,投影和电子白板相继进入教学课堂。传统知识灌输式教学难免带有枯燥性意味,学生学习注意力难以集中,体育微课教学扩宽了室内课堂的教学资源,为后期的室外体育技术教学做好了铺垫,使其事半功倍。教师应当不断扩宽体育室内教学内容,利用微课来开展多元化教学。例如,教学接力跑时,该体育项目最重要的便是如何稳妥地进行传接棒交接,教师可事先制作好微课内容,在课堂教学时播放给学生看,并针对该传接技术的动作重点要领加以演示和说明。通过观看视频,学生能够更为直观形象地把握好技术要领。之后进行室外接力跑技术教学时,学生能够迅速反应过来,较快地把握好技术,有效提升体育室外技术课程的教学效能。
5结语
术科“单元探究式”教学模式是指:“基于体育专业“术科”的特点,将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分为若干个基本单元,进而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以各单元确定的主题知识点为学习目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带着问题积极而主动地参与教学实践,学习掌握知识、技术和技能,从而实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目标,在完成一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后便进入到下个单元学习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为完好实现教育目标而建立起来的教学操作程序及理论化的教学结构.它完整地展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过程,体现了内容与形式的结合,是教学理论与实践的中介和桥梁.科学研究在《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是这样表述的:“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们用以研究自然界并根据通过研究所获的证据而进一步做出解释的各种方式.同时科学探究也指学生构建知识、构建科学观念、体会理解科学研究方法的各种活动.”事实上,在本质上学生的探究学习活动与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活动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而探究式学习是指学习者在对客观事物进行探究的过程中,通过积极主动的参与,发展自身的探究能力及意识。
二、“单元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意义
1.体育教育术科“单元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改革及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新要求。
在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鉴于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以及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要,21世纪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该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逐步转轨,适应现代化社会对人才的建设,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的高素质的体育与健康型中小学体育人员。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达到理论与技能并重,并能胜任教学中小学的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亟需有一定科研能力的体育方面的专门人才。体育方法学主要包括教学方法、训练方法、锻炼方法、保健方法、测量与评价的方法等方面的知识,而这些方面的知识密切关系实践活动,这也侧面反映了以前体育教育专业知识教学与实践的脱离,学生在应对实际问题上缺乏所需的知识、思维方式和解决方法。教育旨在培养人的活动,教师是专门传递文明的人员,是实施学校教育的主要人员.在当今学习化的社会中,关于方法的知识是最有用的知识,而最有用的能力可谓持续学习的能力,这样就要求教师把之前“讲课就是灌输知识”的观点转变为“学习教学方法”的观点.作为体育教育的实施者,体育教师的劳动行业又有着独特的特点,必须把教会学生科学锻炼健身的方法作为重点,而不是所谓的增强学生体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单元探究式教学模式中,重视体育教学的方法,并给学生充分的机会及自由去探索课程所具备的的知识,从而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较多的方法学知识,养成终生学习无止尽的习惯。
2.术科的单位探究教学模式符合体育教育专业改革的发展趋势。
教育行业最大的区别在于,本身是一种科学活动,培养具有研究能力的教师将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培训老师具有教育科研能力必然趋势,也将教师专业的发展方向。以后,老师不仅要提高教学能力,也需要提高科学研究能力。教学与研究本身存在着内在联系,研究的确可以促进教学,也可以通过研究得到最新的知识,及时掌握所教科目的第一线,提高教学能力和整体素质教育的实施要求教师从教学工作以前的“经验型”向“教学和研究模型。”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提升研发能力,科研意识强,教学不断反思研究,努力探索规律的体育教育。体育教育专业“单元探究”的教学模式,强调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研究探讨,符合体育教育专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体育教育专业学校“单元探究”的教学模式需要继续提高,同时也注重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注重学生的能力。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单元探究”的教学模式不仅适应了体育教育专业术科,但也能适应其他的专业和学科。以适应培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校教学改革来创新人才是不可避免的。
3.体育专业的术科教育课程教学时间缩短,提供了客观条件为术科“单元探究”的教学模式发展。
知识的海洋没有边际,特别是在当今信息社会,知识的不断变化,人们都在不断学习。体育教学课程改革,体育专业术科教学课时显著降低。在这种条件下,我们可以不再使用传统教学模式,不能再完全按照竞技体育模式继续教学和培养学生学习。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没有那么多时间,使我们更难能够做到这一点。改变的实际情况,迫使我们对老专业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我们在课堂上要做的事情就是讲学习方法,如何应用理论和体育健身项目的嘴,让学生在具体的技术训练方法对学生的课堂经验进行自我比喻,使课内和课外的整合,发挥的时间和空间教育的连续性,以弥补减少的时间。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等教育改革,以适应人才培养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不可避免的。为了满足我们的体育发展和人才市场的需求,体育教育专业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由“单元探究”的教学模式是证明了可行的。
三、结语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学科整合;反思
体育课堂教学承担着向学生传授体育学科知识的教学任务,使学生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增强体质,同时承担着通过体育教学过程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教学任务。因此,体育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采用一切有效的教学方法,关注学科整合,挖掘可利用的资源服务于体育课堂教学,提高课堂质量。
1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与其他课程内容整合的意义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1](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而体育与其他课程整合的根本追求就是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内在需要、着眼于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所以体育教师不仅在教材的选择上可以与学生实际生活进行整合,趋向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还可以与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充分认识到教学资源对课程教学的生活意义和现实性;还可以与学习方式进行整合,使学习方式多样化和实效化。从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的效果上看,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课程整合就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融合在一堂课中进行教学[2]。课程标准指出:体育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必修课程[3]。体育课程由于自身学科的规范性,致使不同的知识相互割裂,而体育与其他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针对自身存在的缺陷,以各种整合的形式来挖掘和利用不同知识之间,知识、技能和能力之间的有机联系,使他们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体育课程以身体锻炼为主的特点注定了体育课程具有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的契机。利用锻炼学生身体的手段,可以把其他学科的内容通过身体的练习的形式更深刻地映在脑海里,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与其他课程内容整合意义,就是在体育教学的基础上挖掘其他学科所能为体育教学服务的精华要素,指导或者促进体育课堂教学,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在体育学科教学中渗透整合的内容,可以实现教育要素的综合作用。
2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与其他学科整合的实践探索
2.1初中体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努力实现信息技术与体育学科的整合。其中包括理论课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和实践课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理论课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可以利用多媒体平台的优势辅助理论课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体验网上冲浪获取知识的喜悦,形成探究、合作与资源共享的意识等等;实践课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充分运用多媒体和网络化教学,探索体育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可以促进学生掌握技术动作的有效性,加深对学生大脑表象的刺激。而且体育技术动作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有的动作瞬间就完成,教师很难进行分解示范,但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是可以达到的。例如:在接力跑教学中,通过FLASH动画让学生了解接力跑的“下压式”传接棒技术,学生看了传接棒的分解技术、正常速度的传接棒技术、放大、缩小的动作,学生看后一目了然,比教师的讲解、示范更直观,更有说服力。学生在研究和练习接力跑的传接棒技术时就可以注意到“怎样做好传接棒?关键有哪几点?”;又如:跨越式跳高的过杆动作时,教师对跨越式跳高的过杆动作无法分解示范,但可以通过FLASH动画演示分解动作,使学生更清晰的看到准确的过竿分解动作,给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确,体育教学中除了选择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外,还要通过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形式,加强现代化体育教学技术和手段的研究,从而促进学生对动作技术的深刻理解。
2.2中学体育教学与多学科的整合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很多教材,如果很好地去挖掘它的内涵的话,存在学科整合的内容很多。例如,在田径短跑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物理知识、数学知识等学科整合来分析课中出现的错误动作的原因,让学生不仅应知其然还应知其所以然,要知道怎样练,还要知道为什么要这样练;又如:跳高教学中利用h=h1+h2-h3的原理,讲解人体重心位置变化对越过高度的影响来促进学生对跳高技术的掌握;再如,投掷垒球和推铅球的技术中,有与数学和物理学科的整合,平抛运动、加速度、分速度、合速度、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分力与合力、动能定理、出手角度、出手速度、出手高度等等都与投掷垒球和铅球的技术有直接的联系。通过课程整合可以促进学生思考、观察、提出问题,也学会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3学科整合给初中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要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给中学体育课堂教学所带来的巨大变化,体育教师不仅要对课程标准和教材有较强的驾驭,处理能力,能够科学地选择教学方法、手段,合理安排运动量,有效地组织好各种课堂的教学活动,还应该具有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的能力以及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等,现代信息技术以及多学科的整合对中学体育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如何通过中学体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中学体育教学与多学科的整合来优化《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是教师探索和追求的目标之一,构建了学科知识整合,可以使学生的体育锻炼更具科学性和有效性。因此,要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笔者认为教师应该不断加强进修、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化素质和综合能力,才能适应新的改革浪潮。
4结语
体育课程着眼于课程自身的发展和与之相关的部分,最终目的是挖掘可利用的因素,促进自身的发展,构建一种新型的课程形态。体育课堂教学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以多样的形式存在于实际教学中,有的以游戏的形式,有的以情景教学的形式,有的以互动形式,有的以比赛形式,还有的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存在于教学的过程中。实际操作中,教师应随时收集教学信息,处理好信息与课程之间的联系,才能做到整合的合理性。教师应随时与各学科教师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这样的整合只有贴近学生的学习,学生才会更感兴趣。教师应随时关注学生的生活,把自己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这样整合的内容才能更有教育性。
参考文献
情绪是人心理的基本要素,常常伴随着一定的行为而产生。情绪通常是体育教师容易忽略的一个因素,具体表现在教师在实施体能训练与心理健康教育之前并不太重视学生的情绪,更加谈不上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情绪体验了。这种忽视学生情绪的教学,必然使得教师的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实际情绪之间存在某种距离,结果导致体育教学的低效性。因此要促进职业高中体育的有效教学,首先必须关注学生的情绪尤其是引发学生消极情绪的原因。一般来说,学生对体育学习的认识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如上所说,很多学生认为体育课就是放松的时间与空间,这种认识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学生对体育教学要求的距离感,他们喜欢体育课实际上是喜欢体育课的时间,而对真正的“体”“育”与“健康”并不感兴趣,甚至认为没有必要接受这些知识。应当说这是职业高中体育课堂上带有一定普遍性的行为。而这种行为在职业学习的影响下,往往呈现出消极影响不断扩大的趋势。这种现实与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情绪往往会呈现出恶性循环的现象。此外,体育课固有的运动负荷、体育运动中严格的纪律与行为要求等,也会引发学生的不良情绪,即使对于部分真正喜欢体育学习的学生而言,也有可能引发焦虑甚至是恐惧的情绪,这也是研究中需要注意的一个地方。不可忽视的是教师的教学态度对学生的情绪也有直接的影响。体育教师相对而言缺乏细心,严格的纪律与课堂要求往往是体育教师表现力量的主要途径,而职业高中的学生又具有明显的叛逆性,这两者一旦对立,就会引发轻则学生消极抵触,重则课堂尖锐矛盾频发的情形。这样实际上教师也就陷入了一个消极的情绪当中,自然谈不上有效教学。
二、职业高中体育教师如何面对学生的情绪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以为要促进职业高中体育的有效教学,关键还是从情绪这一因素出发对学生积极引导,只有当师生在体育课堂上能够享受情绪的高峰体验时,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才会自然而然地发生。首先需要阐述的是教师情绪。很大程度上教师的情绪直接影响着学生情绪,笔者的经验是,不要看职业高中学生有着这样那样的叛逆性,其实只要体育教师真正能够以一个乐观、积极、阳光的情绪进入课堂,那这样的情绪就会点燃绝大部分学生的乐观情绪(极个别的学生则会由于个体因素而难受激发,这需要专题研究)。笔者在体育课堂上,一直提醒自己不要急于进行体育与技能的训练,而是通过一些看似与体育无关的事情去引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只要这样的努力持续五至八节体育课,那就会对学生的心中形成一种思维定势,这样就会导致他们一进入体育课堂,就会自然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然后要阐述的是学生的情绪。学生的情绪体验决定着一节体育课甚至是所有体育课的学习质量,如果说教师对学生的情绪引导还是一种外在行为的话,那学生自身的积极情绪激发,则取决于教师引导学生去客观理性地认识职业高中的体育教学。笔者在教学中从来不教授纯粹的体育知识,而是努力将体育训练与学生的文化知识学习与专业技术的学习结合在一起,只有有了这样的结合,学生才会真正认识到健康的体魄、坚强的心理对于现在的学习(尤其是遇到学习困难时)与将来的工作(尤其是工作遇到挑战时)有多么的重要。一旦学生认清体育具有这样的功能,那么任何一个对前途有希望的职业高中的学生,都会认真对待在校时间的体育训练与心理健康的学习。经验表明,一旦学生有了这样的认识,那他们在课堂上的情绪就不会浮于表面,而是会有持久的驱动力。而这种产生驱动力且由这样的驱动力又反过来积极影响学生的体育学习甚至是文化与专业学习时,笔者以为这就是真正的有效教学的境界。
三、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