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城市管理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提升城市管理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提升城市管理范文1

一、我国社区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体制弊端,社区居委会改革内卷化

长期以来我国的街道职能定位就是错误的。根据《居委会组织法》的规定,居委会的职责是协助政府部门管理,并且应该通过自我管理的形式来实现。并且居委会处于压力型政治的最低端,根据漏斗效应,政府的许多事物就全部到了居委会这里。导致了居委会该管的管不了,不该管的管了。同时,因为居委会不能有独立的经济来源和人事管理权,使得居委会变成了行政机关的腿脚,自治权更加难以实现。居委会上要传递政府的信息,下要表达居民的意愿在这种左右为难的角色中,居委会的改革就先入了内卷化发展中。

2.居民自主参与意识不强,积极性较弱

在当前我国的社区管理当中,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政府倡导的阶段。由于受到历史传统和体制的影响,许多居民把参与社区管理看成是管理者的事情。在对成都三圣乡的实证调研中发现,居民只对于政府给予的许多经济利益感兴趣,在居民参与管理这个方面大多数人选择在不损害自己的利益下服从安排。这就尤其要求我们在建设社区的时候大力发展基层民主。

3.社区工作者专业化水平不足,素质不高

根据实证研究的一项调查,在提到社区居委会的时候,有超过90%的调查者首先联想到的是戴红袖套的大妈大婶。这从一个侧面印证了我国社区管理工作者给老百姓留下的印象是不专业,素质不高。目前,我国社区工作者工资薪酬不高,大多数工作者没有社区管理教育的背景,这使得在社区工作中他们的积极性不高,专业水平不足。

二、我国城市社区管理模式的选择

1.划分政府职能,建立社区管理专门组织

政府应当转变职能,借鉴上海模式经验把管理社区的组织分为多个系统,划分领导,决策,支持系统,同时分清各个系统的责任,实行问责制度。同时政府应当在法律上进行授权,改变条块状模式,让居委会能够合理合法的管该管之事。

2.推行基层民主自治,增强社区成员归属感

要不断引导社区成员对本社区的同一认识,提高社区生活条件,解决社区就业,合理处理社区的人际关系,引导居民参加社区活动更好的繁荣社区文化发展,将社区的互动和反馈机制纳入社区管理的日常工作中。

3.“以人为本”,完善社区人才管理机制

社区服务要以社区居民的需求为条件,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文化背景,居民习惯进行规划。同时要早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管理队伍,引入考核机制,加强社区志愿者服务,提高志愿者的参与意识,实行目标管理的方法,加强工作人员对工作目前的认同,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4.加快社区管理方面的法制建设

遵循法治本意是社区创新管理理论当中的一条重要内容。加强社区法制假设本身就是符合我国依法治国的要求的。社区的法制建设要求政企分开,给予社区充分的自治权利,改变以往以政府为主导的直接干预模式为间接干预模式。通过法制建设来保障社区发展的成果。

三、总结

经济发展必然要求政府由曾经的管理者逐渐转变为服务者,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就会分离很多社会文化管理的职能出来。而接管这部分职能的民间组织就应该充分发挥其作用。为了增强管理社会的力量就要大力拓宽社区经济来源,为社区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通过对以上要素的描述,抽象出新型社区管理模式应当是一个以人为本,依法治理,管理科学,结构合理的充分整合了社会资源的强大系统。社区管理模式应当把以人为本做为根本原则,在以人为本的原则的指导下,坚持依法治理,依靠政府和社会组织,建立和打造一支专业化的队伍,同时关注社区居民需求,同时在工作中考虑文化因素的影响,从而建立一个长效的运行机制。

作者:杜娟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第二篇

一、两个社区的现状及取得的工作成效

社区以文化建设为载体,大力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有效地将社区党建工作融入到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之中,初步形成了社区党建工作的新特色。钟楼社区充分挖掘辖区内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成立了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社区歌舞队、老年人柔力球队、老年迪斯科表演队、老年时装表演队等群众性文化组织;朝阳西社区以发展社区文化、家庭文化、广场文化为主,先后组建了太极拳、夕阳红红歌队、梨园春戏剧队、健身体操队等多支社区文艺队伍,通过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让居民在参与中增进感情、陶冶情操,切实增强了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此外,朝阳西社区还把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纳入社区文化建设,创办了“青少年法制学校”,从青少年的思想入手,加强他们的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健康知识教育,并不定期开展法律知识竞赛、预警信息、送法进课堂、举办法律研讨会、模拟法庭等,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帮助他们学法、懂法、守法。

二、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钟楼、朝阳西街两个社区虽然在社区建设、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营造了浓厚的氛围,但面对居民的需求和期盼,面对不断发展的形势,工作中仍然存在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社区共驻共建机制有待进一步改进,区域化社区大党建工作格局还需进一步完善

由于驻区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党组织没有纵向的隶属关系,没有强制性的组织约束,因此不少驻区单位对参与社区共建还只是停留在信息沟通上,对社区建设、社区党建的支持缺乏政治上的自觉性,工作上的主动性,缺乏服务社区、建设社区的有效措施。社区在职党员和一些离退休党员、下岗失业党员对社区党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强,不愿在社区亮明党员身份,发挥作用。

(二)社区存在“小马拉大车”的现象

随着城市管理重心的下移,社区工作任务量增加,从企业和政府剥离出来的就业、医疗、计生、养老、退休人员管理等社会性事务和职能全部交由社区承接,社区日常工作有30多个方面近70项。社区工作者既要完成中心性工作和日常事务,还要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开展临时性工作,处于疲于应付的被动局面。

(三)社区服务工作创新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部分社区工作人员缺乏城市管理的经验,缺乏开拓创新意识,工作方法简单,手段措施不多,缺乏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直接影响社区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城市社区管理的几点思考

城市社区管理创新是一个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思考的重大课题,其核心就是要增强社区服务功能,应该继续在三个方面下工夫、做文章。

(一)加强协调探索社区管理创新有效途径

要进一步完善共驻共建机制。要理顺街道社区党组织与社区辖区单位的关系,明确街道党委与辖区所属社会组织党组织之间的工作指导关系,与辖区内的市属单位党组织之间的工作沟通协调关系,完善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指导协调机制,构建街道社区区域化党建工作格局。要按照社区与企业共建、增强发展活力,社区与机关共建、提升服务水平,社区与学校共建、强化文化教育,社区与物业共建、共建温馨家园的方式,努力增强服务功能,扩大服务范围,使社区党组织成为服务居民的主心骨,在加强城市社区管理中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要全面落实“三六九”运行机制。要大力推进“三选一聘”机制,进一步建立社区党总支、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社区警务室和社会组织“六位一体”运行机制,积极搭建教育、医疗、养老、治安、帮教、调解、家政、物业、文化九个服务平台,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真正把运河社区打造成维护稳定、构筑和谐的坚实堡垒。

(二)示范带动壮大服务队伍

要坚持以深化街道社区党群共建活动为主要方式,采取党建带团建、党建带妇建、党建带工建的方式,让党员先行做示范,引导群众积极来参与,不断壮大服务队伍,扩大服务组织,特别要大力宣传社区党组织和党员服务居民的先进典型,示范带动,辐射延伸,努力形成人人参与社区管理、服务社区的新气象。

(三)进一步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

做好新形势下城市社区管理工作,关键在于建立一支政治素质好、群众观念强、工作业务熟、创新实干的社区党员干部队伍。因此,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加大社区干部培训力度。根据社区工作实际,由各街道党委统一组织、分步实施,制定详细培训计划,对社区干部尤其是“两委”班子成员进行思想政治、组织领导、社区管理、公共服务、和谐创建、群众工作和维护稳定等方面的培训,不断增强其自身的能力素质,增强其管理社区、服务社区的本领。同时,健全社区工作人员激励保障机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每年适当提高其经济待遇,加大政治上荣誉激励,开辟优秀社区干部的“上升”路径,在考录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聘中享受优惠,特别优秀的推荐到街道任职,让社区工作者生活上有保障、政治上有盼头,从而更好地扎根社区、服务基层、奉献居民。

作者:马倩 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第三篇

1概念界定

社区的构成一般有6个基本要素:①一定的地域;②一定规模数量的居民;③特定的文化;④共同的认同心理和归属感;⑤一整套相对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⑥相应的制度和管理机构。由此,笔者以为,社区是指在固定的地理区域范围内的社会组织,是衔接政府和个人、承接政府分离出来的管理一定区域内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社会组织。该社会组织创造社会规范或制度,行使社会管理功能,其成员是彼此联系,疾病相抚,富有人情味,生活在共同区域内,具有共同利益或纽带关系。城市社区是指在城市中人员比较聚集、人口密度比较高,以从事非农产业生产活动为基础性的活动方式,社会组织结构较为复杂的社区。与农村社区相比,它除了其经济活动是以非农产业生产为主要活动内容之外,还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第一,人员比较聚集,人口密度比较大;第二,社区组成人员的异质化程度比较高,人员流动性也比较强;第三,以非农业经济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为主要活动方式,而且比较频繁;第四,社区由具有结构复杂的各种群体和社会组织所组成。我国的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的辖区以及各种单位大院、居民小区等都被冠以“社区”的称呼。相对于农村社区而言,城市社区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有特定的生活方式和一定的集体归属感,且大多数人都从事工商业或其他服务行业,并达到一定数量的人口所形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城市社区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①法定社区,主要是指具有法定地位,与其他社区的界限比较明确的社区,即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两级辖区;②自然社区,是指城市内新建的各种住宅小区、居民小区、城中村以及城市新市民居住的村落;③功能社区,是指从事单一或同类社会活动的个人所造成的社区,如大学、单位大院等。

2我国中东部城市社区管理的先进模式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开展社区管理以来,全国各地兴起了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的改革,各城市纷纷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不仅有效解决了社会管理问题,而且为区域经济的繁荣、当地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我国中、东部城市在社区管理体制和发展模式上勇于改革,大胆实践,不断创新,涌现了“沈阳市社区管理模式”、“上海市社区管理模式”、“武汉市社区管理模式”、“青岛市社区管理模式”等以城市名称命名的社区管理模式。

2.1沈阳市社区管理模式

沈阳市社区管理模式,它以街道辖区下的各居委会之间的自然街道和一定的居民规模(一般以1000-2000户居民为界限)为基础划分社区,并且在各社区内部建立类似于领导机构的社区党组织、类似于决策机构的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类似于议事机构的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和类似于执行机构的社区管理委员会作为社区自治的主体组织。这4个社区组织框架的建立,使社区组织的整体性、系统性、协调性和制约性有了明显的增强,有效地保证社区各项功能的发挥,保证社区的自治方向,防止行政化和自身的官僚化。1998年下半年,沈阳市在民政部指导下,全面展开社区管理体制改革。1999年,沈阳市在社区管理方面选择了“社区组织自治模式”,该模式的基本价值取向就是将社区定位于城市居民生活自治共同体,并赋予社区一定的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自主权。也就是说,沈阳市从性质、功能、区域3个不同角度对社区做了重新的定位和部署:①在性质上,社区是以一定区域内城市居民的共同利益为纽带、以认同感和归属感为核心的自治共同体;②在功能上,社区建设和发展的着重点是恢复社区委员会的自主权和提升社区的自我组织的功能;③在区域上,社区的管辖区域小于街道办事处、大于居民委员会,它既不同于上海市市辖区下属的街道行政社区,也不同于过去的居民委员会辖区。2000年沈阳市赋予社区相应的权力,明确其相互的关系,首先是将自治权还给社区;其次是给社区以协管权;最后是赋予社区以监督权。这种通过规模调整将资源进一步整合的做法,使各种资源有效融入社区,成为社区发展的一个构成要素,有利于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社区的快速发展,也有利于推进社区自我管理的民主化。

2.2上海市社区管理模式

上海市在社区管理方面也做出了许多有益探索,积累了大量成功经验,并形成了具体的社区管理模式。在上海市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落实”管理体制中,“两级政府”是指直辖市政府、市辖区区政府;“三级管理”是指直辖市、市辖区和街道的管理,着重强调街道层面的自我管理;“四级落实”是指直辖市、市辖区、街道、居民委员会四级的组织落实。这一管理体制的着重点在于加强街道和居民委员会的建设和发展,关键在于直辖市、市辖区两级政府要逐步放权给街道或者社区,建立责权利统一的社区管理体制。在实践的运行过程中,上海市“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落实”管理体制不仅获得了国家民政部大力倡导,而且是切实可行的一种社区自我管理体制。在我们看来,这种社区管理体制的基本框架是在直辖市(或副省级市、省辖市)一级设立社区管理的领导机构,在市辖区一级建立社区管理的指导机构,在街道一级成立社区委员会。

2.3武汉市社区管理模式

武汉市社区管理模式,它具体是指江汉区效仿沈阳市的社区定位,在合理划分社区规模的基础上,将社区定位与“小于街道,大于居委会”,并着眼于以主动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社区自治为改革取向的社区管理模式。由此可见,武汉市江汉区社区管理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混合型社区管理模式,它是在1999年沈阳市社区管理模式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就是要为培育社区自治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使社区摆脱政府“腿”的角色。它是以创新体制、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以构建有效运转的城市基层自治组织为中心,以建立政府依法行政、社区依法自治的社会政治稳定机制和现代城市管理体制为目标和价值取向的城市社区管理模式。

2.4青岛市社区管理模式

青岛市社区管理模式经历了一个形成、逐步深化、直至定型的发展过程。根据形势需要,从1996到1998年,青岛市政府为了创新社区管理模式,实现社区管理方式的新变革,主要是学习和模仿上海市社区管理模式。其具体做法是:①将社区定位于街道办事处层面;②将社区服务作为民心工程统一部署,统一行动,形成联动,一旦形成成功经验就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从而掀起社区建设的热潮;③在工作实践中形成了“一个核心,三套工作体系”的青岛市社区管理的组织体系。它是以原有的市辖区、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组织为依托,充分利用原有各级组织的管理功能和资源设施,在不同层面上延伸社区服务功能,赋予社区服务以更多的管理职能和服务内容,在社区服务中转变最初的行政管理职能,从而取得了较好的社区管理成效[10]。

3我国西部城市社区管理模式创新的关键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创新和发展,国内中东部城市在社区管理方面积累和总结了许多先进、成功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经验,这是我们其他城市进行社区管理创新和探索、选择社区管理模式的前提和立足点。虽然国内不同城市社区发展各具特色,但是城市社区管理的参与主体大致相同,主要是政府、社区自治组织、非营利组织(NGO)和社区居民。根据城市社区管理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分配和关系各具形态,我们可以大致总结出城市社区管理模式的三大方式,即社区自治型、政府主导型和合作型(亦称混合型)3种模式。这3种不同类型的城市社区管理模式对当前我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更好地开展城市社区管理工作仍然具有很大的启发性和借鉴意义。前文论及的4种社区管理模式,是以城市名称而命名的,不同于以城市社区管理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分配和关系来划分的社区自治型、政府主导型和合作型(亦称混合型)3种模式。笔者姑且将前文以城市名称而命名的城市社区管理模式称之为实践操作层面的社区管理模式,这一类型的社区管理模式现在不仅有很多种,以后随着越来越多的城市在社区管理方面的成功探索还会有更多种;而依据城市社区管理主体的权利义务划分及其相互关系来区分的社区自治型、政府主导型和合作型(亦称混合型)3种模式,定义为理论形态的城市社区管理模式,不管是现存还是未来发展,这一层面的城市社区管理模式只有这3种。本文将在理论形态的层面考察西部城市社区管理模式和路径创新问题。

我国西部城市社区管理虽然起步较早,但是城市居民社区意识淡薄,居民参与社区活动不是很积极,以致于社区发展过程中应当发挥很大作用的民间组织还很不发达。因此,要搞好城市社区管理,一定要协调各方的力量,充分调动各种各类主体的参与意识、主动性、创造性。众所周知,城市社区管理的性质应该是群众性的自我管理,社区居民在社区活动中既是社区管理的主体,又是社区管理的客体;社区居民既有权对社区管理提出要求,又要为社区管理尽自己的义务。但是各个城市中的两级政府(市一级政府:可能是直辖市、副省级市、省辖市、县级市政府,市辖区政府,个别省辖市和县级市的社区只涉及一级政府———笔者注)在城市社区管理中的作用也是不可或缺的。当然,具体到城市社区的不同定位,有将社区定位于街道办事处,那么城市社区管理过程中就只涉及到上述城市中的两级政府;有将社区定位于小于街道办事处、大于居民委员会,那么城市社区管理过程中就不只涉及到上述城市中的两级政府,还需要考虑街道办事处在其中的作用和影响。本文只是为了行文的方便,只是考虑城市社区管理过程中的城市两级政府,未涉及其中可能存在的街道办事处作用和影响,特此加以说明。

4我国西部城市社区管理的路径选择

现阶段我国西部城市社区管理尚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各地的实际情况各不相同,地区差异很大,我们应在借鉴国内中东部城市社区管理先进模式时,结合我国西部城市社区管理的具体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1自治型管理模式

对于那些社区所在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准较高、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以及文化程度、参与能力、居民素质等较高以及社区居民对所在社区认同度较高、社区自治程度较高的社区,可以采取社区自治型管理模式。也就是说,这类社区所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城市社区基础建设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较高,社区居民就会有条件、有兴趣去参加社区的各项活动;社区居民文化程度、参与能力、素质较高,社区居民就有能力参加、组织社区的各项活动。这些社区居民的绝大部分是学校教学人员、科研单位的科研人员、公务人员或者是有关方面取得成功的人士等,这些人员的文化素质和社区活动参与能力相对较高,社区居民对于社区的认同度比较高,他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充分表达他们自己的意愿,此时只需要社区所在两级政府予以适当的指导和监督即可。采用这种管理模式的城市社区在西部地区应该是占比不大。

4.2合作型管理模式

对于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和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的关键时期,随着城市户籍改革或松动,外来务工人员大量进入城市社区,扩大了社区工作的对象;另外,城市中的城中村改造或者城市新市民的出现也会形成新的社区,这些新的社区要建立其独有的管理模式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和城市两级政府积极主动、持之以恒的努力。这些社区所在的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以及文化程度、参与能力、居民素质等相对较低,达不到自治的程度,可以采取合作型管理模式。

4.3政府主导型管理模式

对于一些偏远地区的中小城市以及一些县级市,如新疆、西藏、青海等沙漠、草原、高原地区的中小城市,由于社区所在城市经济社会欠发达,人口密度小,社区居民相互交流比较少,社区居民对于所在社区认同度不高,这些社区居民对于社区自身的活动可能还谈不上自我管理,此类社区应该采用政府主导型管理模式。在这一模式中,社区所在城市政府通过行政行为在社区管理中积极发挥主导作用,扮演重要角色,从宏观政策的制定到微观行为的具体实施,城市政府应当全面参与其中,把握社区管理和各项活动的发展方向。

5结语

提升城市管理范文2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

1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发展的速度,建筑业也在快速发展。在这种条件和机遇下,我国土木工程建设项目也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建设项目的技术规范和施工工艺要求是重点关注的内容。土木工程建设项目的突飞猛进,对工程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其施工质量控制和工程管理也变得更加规范和标准。土木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社会稳定、信誉和发展这四者之间的关系是息息相关的。所以,项目的质量管理与控制,坚持科学发展观,并协调社会经济与土木工程产业之间的发展,制定建设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十分关键的一项任务,并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良好的工程管理制度和质量工作与国家、社会和人民的责任是密不可分的。加强工程质量管理也对行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土木工程和建筑业取得了正确的进展。

2施工质量管理中所发现的问题

2.1监理制度存在的不足

在土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监理工作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其主要任务是对工程项目进行的控制和监理。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存在着监理人员缺乏专业工程监理经验、专业素质低等问题。除此之外,还缺乏合同意识和法律意识。缺乏认识可能导致管理监督和工程方面的薄弱环节。监督机制的缺失不仅会影响监督业务的规范化,还会影响监理人员对工作的积极性。同时,也影响项目的质量管理和控制,影响项目的有效实施,造成监理的不足,使监理工作难以发挥作用,导致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2.2监理工作不到位

项目的控制和监管与监理项目一样是土木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管理要素都接受项目质量管理、项目进度、过程及技术目标相关各项条件的制约。土木工程具有多项综合技术指标的工程,必须要加以控制和监督。在很多外部因素的影响下,根据气候因素和降水条件的影响,很难有效地控制工程质量。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领域的运营管理还是需要去完善,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去改善。通过认真贯彻土木工程建设监督工作,可提高土木工程的建筑质量和效率。

2.3建筑项目的质量低

现如今,我国土木工程建设质量低于国家标准和规定。我国土木工程建设问题由来已久,往往是由行业的快速发展引起的。如果还是不改善,将严重影响工程质量,并可能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针对施工监理单位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主要集中在竖向和水平砖砌体结构方面。钢筋长度不足、渗漏、砌体砂浆设计不合理等。这些问题仅具有代表性,还存在许多难以发现和忽视的问题,这对建筑物的使用有影响。因此,必须提高土木工程施工质量,从各方面分析原因,以此来提高土木工程施工质量。

3分析施工项目质量管理改进措施

3.1加强施工监理的工作

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部分是施工单位。提高木工程施工质量,制定施工项目的进度策划。第一,想要提高土木工程建设的质量那么就必须要遵循监理部门的规章制度,落实部门每个人的工作职责和任务。设计人员通过设计准则对施工过程进行设计和合理化,快速解决不合理的施工问题。其次,在施工监理过程中,需要对施工设施、施工技术和施工技术进行专门培训。对于有特殊规定的施工机械设备,就一定要按照相应的规定和工艺进行操作,假设施工操作不按照规定进行那么就立即暂停施工进行整改。最后就是制定相对应的人员管理制度,对施工人员进行管理和核查,提高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和相关法律认知,从而进一步提高质量。

3.2质量管理工作的实施

在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土木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是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加强监理与质量管理相结合,在建设中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总而言之,想要加强建设工程的质量管理,那么就必须要加强项目质量管理,并制定完善体系,确保建设项目顺利进行。施工公司根据具体的质量管理体系,想要保证施工现场质量管理,那么就必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宣传,技术指导,目标实现进行操作。合理的使用建筑材料和仪器仪表是建筑材料和设备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是不够的。材料和设备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质量。因此,土木工程项目的管理需要注意各个阶段的具体问题。鉴于上述因素,为了保证土建工程的质量,质量管理是所有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当务之急就是重视土木工程建设。

3.3科学合理的管理施工过程

在土木工程建设中,过程控制是关键控制因素,在建设过程中,影响施工质量、进度和成本的因素很多。施工过程必须从进度、质量、成本三个方面进行控制。首先要科学规划施工进度,控制施工进度,计算日、周、月、季、年工程量,并进行相应安排。实际工作条件可能较早或较慢,但质量控制的实际实施应根据实际施工条件。做出合理的调整。其次,施工速度和施工速度的合理控制是反映施工队伍效率的重要因素。如果施工进度慢,那么就需要提高施工人员的能力和素质。还需要在施工过程中控制施工成本。施工成本和施工效果这两者关系是十分密切的,控制施工成本是是施工企业发展的首要任务。超过施工成本,公司的经济效益就会降低和减少。因此,对工程造价的控制尤为重要。因此,对土木工程施工进行控制是关键。

3.4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与激励

许多建筑工人大多都是农民工。多数的施工人员缺少培训所以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所以,导致建设工程中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由于工资和福利的原因,一些建筑公司不能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因此,为了保证不同类型的施工人员在工程质量、目标、评价标准等方面的专业能力,施工人员还应熟悉自己工作类型的要求,并对新型施工人员有所帮助。建设单位应当制定绩效考核制度,定期考核建设单位,提高工作积极性。同时,根据奖罚的制度和规定,项目经理要切合实际施工进度来调节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和积极性,提高整体的施工质量,保证建设项目的质量。土木工程的施工管理过程中,施工者要注重工程的安全。在建设项目的施工过程中,由于无视工程技术规范性,没有安全意识,往往会导致工程事故的发生,往往会威胁到施工人员的安全。因此,管理者要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对施工人员应进行安全知识的教育和普及,保证个人安全和施工质量。对于施工中的错误操作,应当立即制止,依法追究责任。

3.5严格控制施工材料质量

在选材过程中,买方应加强对建材的质量保证。首先,对供应商进行综合分析,正确认识材料价格,选择与项目材料相关的供应商。在建筑材料的采购中,需要检验人员对材料进行检查和检测,确保材料符合施工要求规范,杜绝不合格的材料进场。施工企业应落实每个人员的责任和职责,严格规范建筑材料的采购过程,避免因个人利益造成的不合格材料质量和工程安全事故。

4结语

土木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管理对工程建设本身以及整个工程的建设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相关人员也越来越重视监理工作。建设监理制度,不断注重管理内容,从而全面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优化施工质量,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厉向平.土木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加强的对策分析[J].城市建筑,2017(5):97-97.

[2]刘殿东.探讨提升土木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对策[J].祖国,2017(8):96-96.

[3]秦永成,李丽.浅析土木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影响因素与对策[J].门窗,2014(4):351-351.

提升城市管理范文3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管理水平;提升策略

引言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如何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就成为了从事建筑行业的企业必须去思考的问题。施工单位的施工技术管理水平是衡量其施工能力的主要指标,同时也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基本要素。

1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作用价值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不仅仅是指对施工技术应用规范性的管理,更要包括技术应用计划以及对各项技术应用参数的有效管理和控制。对于施工单位而言,其施工技术管理质量会直接决定着施工的质量以及施工的效率,同时也会影响到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及在业内的口碑。而在我国科技水平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科技含量及效果也在不断的提高,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开展也是确保先进技术应用规范的有效保障。此外,由于建筑工程施工工作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复杂性,因而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多个工种协同作业的情况,这对于施工技术管理的质量无疑有着一定的要求。因此,施工单位必须充分认识到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作用,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切实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确保管理效果能够符合实际工作的基本需求,从而达到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的根本目的。

2施工技术管理的现状

2.1制度的不规范性

从事建筑工程行业的施工单位普遍存在着管理体系及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且施工单位内部难免会存在管理混乱的现象,这种现象不仅仅体现在施工技术管理层面,更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责任管理及安全监督管理中得到了体现。体系及制度的不规范性直接决定了施工技术应用的不规范性,参与施工的工作人员缺少责任意识,负责技术应用的技术人员缺少全面的专业知识作为工作支撑,且多数技术应用没有按照预定的规章制度开展。导致这种现象存在的主要原因在于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缺少技术管理理念,不知道该如何去管,也不知道该怎么去管。从而导致无法及时纠正施工技术的不规范应用,从而导致技术应用不标准、技术应用不达标的情况频发。

2.2施工材料及设备的不规范性

众所周知,施工材料的质量是影响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且大多数施工单位均认识到了这一点,并通过多种措施和途径实现对于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但是,很多施工单位对于施工材料的重视程度仅仅局限在材料选购和进场方面,而并未针对施工材料进行有效的管理工作。此外,在开展施工之前,施工人员也并不会进一步检查施工材料的质量,即便是在施工材料存在问题的情况下也不会暂时停止施工。除了施工材料之外,施工设备对于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起到了决定性的因素。高质量、高效率的现代化新型施工设备虽然能够保证技术应用的效果,但由于其应用成本过高,所以并未得到广泛、全面的使用。为达到控制生产成本的目的,很多施工单位依然在使用低效率、低效果的施工设备,甚至个别工作环节依然依靠人力进行施工。

2.3施工图纸的审核问题

施工图纸是开展建筑工程施工的基础,一切施工技术均需要围绕施工图纸进行应用。在实际当中,很多施工单位并不会按照既定的程序对施工图纸的可行性进行考察,其为了节约工期会直接开展施工,只有在发现施工图纸中存在问题时才会与设计单位取得联系进而解决问题。这种现象的存在不仅仅会影响到施工的进度,甚至还会增加实际的工作量。例如:出现技术变更情况时,施工单位需要与设计单位共同对施工现场进行考察,并在权衡利弊后对技术应用进行调整。这不仅会耗费大量的时间,甚至个别时候需要对施工材料进行更换,且技术变更还需要考虑到变更区域与建筑工程整体的协调性。

3提高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3.1完善技术管理制度

施工技术管理制度时落实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且施工技术管理制度需要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与可靠性,确保能够符合施工单位的实际情况。从某种角度来看,无论是施工的效率还是施工的质量均需要依靠施工技术管理制度作为支撑,只有当施工单位具有完善的施工管理制度后才能进一步保证技术应用的质量及效率。因此,施工单位需要充分认识到制度对于企业自身的重要作用,并依靠制度实现对于施工人员行为的约束,从而达到提高效率及施工安全性的目的。

3.2落实图纸会审工作

在施工前的准备阶段,图纸会审工作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从本质来看,图纸会审工作即可视为对施工图纸可行性的探究,并判断施工图纸设计中是否存在遗漏点及问题。在开展图纸会审工作时,施工单位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全面分析施工图纸对于施工技术的各项要求,并将图纸内容转变为施工计划和施工安排。

3.3明确施工责任

施工责任制度是保障施工人员工作积极性以及工作效率的有效方式。施工单位需要明确各个工种的分工,并将每一个施工环节分派给施工人员。此外,施工单位的管理层人员需要积极承担起施工监督的重任,积极从施工现场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3.4提高施工技术管理水平

施工前期,除了要落实图纸会审工作以及明确施工责任之外,施工单位还需要全面落实技术交底工作,且技术交底要以书面形式为主,所有参与施工的技术人员均需要到场参与。在施工的过程当中,影响到施工质量的因素较多,因而施工单位需要预先考虑到一切可能出现的意外状况,并在全面的分析之后制定针对性较强的预防措施,以免影响到施工进度和质量。

4结语

综合来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是开展建筑工程施工的基础所在,其对于施工的质量和效率有着深远的影响性。因此,施工单位必须提高对于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提高技术管理水平,为施工工作的开展提供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邢红兵.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水平有效提升策略探究[J].建材与装饰,2018(30).

[2]孟庆忠.探究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有效提升策略[J].江西建材,2017(17):264-264.

提升城市管理范文4

关键词:市政工程管理;都市生态问题;建议

1引言

众所周知,生态问题是新时代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与此同时,国内城市化建设速度也大大加快。然而城市化发展过程中,都市生态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市政工程管理是都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着日益严峻的都市生态问题,如何做好市政工程管理工作,这是很多相关从业人员都在考虑的,同时也是本次研究的主题。

2新时期都市生态问题现状

近些年来我国城市建设发展得到了迅速的进步,然而与此同时,传统粗犷式管理模式也导致很多潜在的问题隐患出现。有些市政工程立项不够严谨,投资预算严重超出正常范围,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方也没有做好材料节约工作,社会责任感严重缺失,最终导致大量资源的浪费。而粗犷式管理也很容易导致都市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继而引发更加严重的后续问题。在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人们很难发觉都市生态问题所遭受的影响。然而这些问题却是实打实的存在的,最为突出的就是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破坏,近些年来国家非常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但是不成熟的市政工程却是在对文化遗产的破坏。

3都市生态问题的根本原因

通过前文研究可知,不成熟的市政工程会对都市生态问题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而且难以逆转。都市生态环境破坏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明知要破坏生态环境仍旧去破坏[1]。有些市政工程工作人员实际上是明白某些市政工程建设会对都市生态造成很大的破坏,但是在利益的驱使下他们依旧继续开展市政工程建设,这往往会给都市生态造成无可估量的破坏。当前我国之所以会出现很多严重的都市生态问题,例如水污染、雾霾等等,这实际上就是由于改革开放初中期市政工程粗犷化管理的必然结果。时至今日,这些生态问题对都市生活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害。②不知道破坏生态环境而去破坏,这种情况大多都是好心办坏事或者是无意为之。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由于我国长期处于迅速发展阶段,相关工作人员对于都市生态环境保护的综合素养并没有达到相应的程度,但是这却最终破坏了都市生态环境。不仅如此,还有些政府工作人员是为了面子工程而去搞都市生态保护,不仅浪费了不少资源,同时也破坏了生态环境。而有些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不够过硬,在施工过程中也无意中破坏了生态环境。例如在建设市政工程时,很多工作人员为了提高工程的美观程度,往往都会选择设计某些只有美观效用的建筑,但是美观的同时却是生态保护能力的降低。有些工作人员过度使用花岗岩和大理石来提升美观程度,但是却降低了工程的排水能力。而有些工作人员为了美观大量引入某些具有观赏价值但却不适合当地生态环境的植物,这就导致后期为了维护而耗费大量的资源,而且无法起到其应有的除尘降噪功能。甚至于,有些市政工程只是纯粹的面子工程,只是为了应付检查,当检查过后就再也无人问津,最终导致大量的植物枯死,浪费了人力和物力资源。市政工程造成人文生态的破坏也是很严重的,人文生态主要包括文物保护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两方面,而且往往是难以逆转。凡是历史悠久的城市都具有大量的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在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却破坏了大量这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其实在步入21世纪后,逐渐有学者提出要加强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这也使得政府逐渐加强这方面的保护意识。但是我们仍旧要明白一点,当前我国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依旧在破坏都市人文生态。究其根源,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政府部门在这方面工作的不利,政府部门是都市人文文化保护的主体,如果政府都没有做好相应的保护工作,那保护也就无从谈起。其次就是普通人民群众没有形成相应的保护意识,人民群众也是文化遗产的重要保护者,没有他们的参与,城市文化遗产也就无法长久的保存下去。当前我国政府和平民都不具备良好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很多市政工程建设并没有切实考虑到生态保护方面的内容。受于利益的驱使和自身的不专业,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往往都会造成人文生态的破坏。当年的圆明园修复工程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可是众所周知圆明园当年遭受八国联军侵华,最终被破坏殆尽。认为圆明园残骸实际上也是代表着一种文化遗产,一种激励国人不断努力奋进,从而不至于再次遭受列强侵略的精神[2]。也就是说,残骸的圆明园实际上才是真正的圆明园,而修复后的圆明园这种效果却大打折扣。从这方面来讲,圆明园修复工程实际上也是在对人文生态的破坏,这是我国市政工程建设破坏文化遗产最恶劣的一次。

4市政工程管理中都市生态问题解决策略

通过前文的研究指出了当前市政工程管理中都市生态问题现状及其原因,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认为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来进行。

4.1加强市政工程管理力度

在当前来看,市政工程建设其实并不是破坏都市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但是市政工程管理却需要做好都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从而确保整体环境质量的提升。认为我国城市工程管理部门要完善现有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机制,要做好建设前规划工作,做好建设中保护工作以及建设后维护工作。在建设市政工程前,相关部门必须要做好市政工程的分类工作,将市政工程可能会给城市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罗列出来,并且将其划分等级。对于那些可能会造成城市生态环境重大破坏的市政工程,要进行重点审核,只有当确认可以控制其对环境的破坏才可以正式投入建设。当前市政工程主要包括道路工程、桥梁工程、污水处理工程、园林工程、水电燃气工程等等,其中地下管道工程最容易对城市环境造成重大破坏。在工程建设当中往往会产生大量粉尘、废气和废水,如果控制不好很容易导致环境严重污染[3]。故而在正式开始建设前,相关部门要做好工程建设区域生态标准检测工作,同时预估工程可能会造成的环境污染破坏。如表1所示,这是道路生态问题分析表。此后要结合之前的评估制定出废弃物的处理对策以及相应的管理标准。在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管理部门也要做好工程建设监督工作,要检查市政工程所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是否能够控制,并且采取针对性对策来解决。在进行道路市政工程施工时,管理部门要评估好道路施工破坏生态环境的情况,并且制定出相应的评价指标。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重点考虑这方面的内容,并且制定相应解决之策。在市政工程建设完毕后,相关部门要结合工程建设前生态环境状况和建设后生态环境状况进行对比,结合数据分析来找出市政工程影响生态环境的状况。如果发现存在负面影响,要在第一时间做好补救工作。

4.2提升市政工程质量,做好人文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相关管理部门还要进一步提升市政工程质量,要做好人文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在实际操作时,管理部门要结合其他部门共同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首先要确保做好和环境保护部门的沟通工作,要利用环保部门专家的专业意见来改进工程施工,从而确保工程施工的科学化与合理化,这也可以显著降低市政工程影响都市生态环境,同时也可以提高市政工程对政府工作质量的影响,提升政府公信力[4]。另一方面,管理部门还要做好和文物鉴定部门的联系工作,当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会与古建筑产生交接时,尽量确保避免这些人文生态建筑。如果不可避免,也需要安排专业人士进行转移,从而确保城市传统文化的保护。

5总结

总的来说,本次深入剖析了市政工程管理过程中破坏都市生态环境的危害和根源,同时结合自身实践经验提出相应的解决之策。相信只要政府部门和人民群众加强对市政工程管理所造成的都市生态问题的重视,那么在不远的未来都市生态问题将会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赵玺.市政工程施工中的环境问题与保护措施探讨[J].江西建材,2014(03).

[2]吴微,郭映芬.市政工程施工中的环境问题与保护措施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7).

[3]岳戎斌.市政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建材与装饰,2017(50).

提升城市管理范文5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制度;监督体系

0引言

现阶段,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使得人们对于生活的需求也有所转变,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针对此情况,建筑行业的管理者应当根据当前的环境变化进行及时的调整。正面面对当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所出现的众多问题,并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改善。

1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现状

在目前运行是施工管理体系中还存有大量的问题:①管理制度的落后,因为行业内部的发展过于迅速,促使许多企业的施工规模和范围都在逐渐的扩大,但是社会对于建筑质量的要求也在提升,使得建筑行业在新时期的发展过程中遇到众多的难题。但是在企业施工建设的过程中,经常会忽视对现场的管理,导致此项环节缺少过多的重视,仍旧使用大量传统的管理模式,使得现场的施工过程缺少科学的管理,经常会出现大量的安全隐患;②从我国建筑行业内部的构成人员来看,大部分现场施工的人员素质较低,都没有经过严格并且专业的施工培训,通常在施工的过程中会存有操作行为不规范和缺少专业工艺支撑等情况,不仅增加施工管理的工作量还会影响到实际施工质量和效率。另外,因为施工现场缺少大量的专业管理负责人,造成施工效果和质量无法及时的验收和检验,并且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也缺少大量的培训,使得会给工程项目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③原材料的采购是工程建设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能够直接影响工程的整体质量,建筑原材料通常包括原材料、半成品以及多种配件等。在原材料的采买环节中,部分企业会过于追求经济利益,从原材料购买的环节上减少前期资金的投入,会买一些低质量的材料进行建设,导致在后期验收的过程中严重影响最后建设的质量,不仅会影响企业的公众形象,还会因此干预到公司的发展[1]。

2提升建筑施工管理以提升工程质量的措施

2.1加强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在进行大规模的建筑工作之前,应当全面的加强对前期准备工作进行规划,其中包含建设文件、施工现场、建设人员以及大型设施等情况,保证前期准备工作的完整程度,从而确保实际工程的进展,保障最后施工质量以及验收标准的达标程度。因此,在进行全面的施工建设之前,应当积极的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确保工程的整体进度以及中期的施工质量,在此过程中,为保证后期的经济利益,企业管理人员应当和设计规划人员进行严格的对接,将前期投入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避免由于前期资金大量消耗,从而带给企业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在上述过程中需要做好以下几点:①应当注意前期的准备工作,将建筑工程内部的施工过程和行为规范进行管理,并做好对设计方案的审核,因为实际建设情况会发生多种变化,所以为了应对现场复杂的变化,就需要对施工状况进行及时的调整,就会导致设计方案的不断优化,管理人员应当随时监管设计方案,保证经过管理人员的检验在进行大规模的投入;②强化技术的培训工作,建立严格的考核机制,经过审核合格的人员进行对现场的管理,从而提升其专业的管理水平,实现对现场施工人员的严格管理。

2.2完善管理制度

在建设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应当着重的检验施工整体质量以及进展,强化对于现场的管理制度,并针对现场的施工状况确立严格的管理。因此,为保证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和管理水平,需要管理人员将管理体制融入到对企业的管理过程中,加强对于多个环节上的控制和管理。另外,建筑单位要在内部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管理机制,深化多个岗位上负责人的职责,并按照更为科学、合理的方式对岗位进行审核,定期的建立检验管理工作,从而保证对多个管理项目的升级,不仅仅能够实现企业对内部规划的有效帮助,还会因此提高企业在社会上的形象以及社会地位,强化在行业内部的竞争力,确保更加迎合社会的需求。

2.3强化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

现场的施工人员是建设的主要实施者,并且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能够直接影响工程施工的总体质量,影响着后期的检查标准,因此施工人员是现场建设的主要核心环节。针对上述情况,有关的管理人员应当注重加强对于施工人员的规划和培养,增加大量专业并且有着丰富建设经验的施工人员到现场进行监工管理,以防止出现行为不规范或者施工工艺不准确的情况。另外,单位还应当加强对于施工人员的培训工作,提升其专业技术水平,保证建设工程的整体质量以及稳定性。通过加强对于施工人员的管理,可以有效的提升工程项目建设质量,保障施工管理效率的提升,从而实现建筑单位经济利益的最大回报[2]。

2.4提高施工材料的质量管理

整个建筑过程是一项十分复杂的项目,并且其中涉及到多种施工材料,数量多,由于施工材料的质量能够直接影响最后建设质量,所以有必要对其进行全面的监管,加强在现场对于材料的管理,防止由于天气或者现场环境情况对其造成严重的破坏,使其质量受到影响,从而会干扰到实际建设质量,所以针对上述情况,现场的管理人员应当着重注意对于材料的看管。例如,建立严格的看管机制,并在现场设立专门的保管仓库,将材料按照种类进行排放,控制仓库内部的潮湿程度,防止由于天气原因,造成材料的腐化。另外,在采购材料的过程中,应当逐渐专业的采购小组,严格把控采购材料的质量,并到正规的厂商中进行采买,以防止在采购时期缺少对材料质量的把控,从而造成施工建设过程中存有隐患。

2.5创建完整的监督体系

针对整个施工现场的管理而言,最好的管理方式是建立一个完善的监督管理系统。其本身的运作能够保证现场秩序的条理性,并保证整体施工建设可以顺利开展,因此企业的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其的重视程度,强化现场的管理体系,深入贯彻落实监督体系的确立。提升管理人员的编制建设,落实企业建设的管理过程,确保工程能够在有效的体系下正常的开展。将上述措施进行落实,不仅仅会提升建筑工程的总体质量,还会带动企业可持续的发展。

2.6转变管理方式

由于时代的变化,为迎合社会的发展,应当调整管理工作模式,有针对性的摒弃传统管理方式,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机制以及方式,借助现代化的设备和互联网技术对整个施工建设的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管,控制整体运作的进展和效率,保证公司的管理层能够及时的掌握现场施工状况,从而第一时间针对现场所发生的情况进行规划和管理,把控整体建设的进程,避免工期拖延的情况。另外,还需要根据当前的施工状况有序开展现场的调研工作,结合现场的实际进度进行具体的分析,及时分析当下建设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阻碍或者问题,并提前制定多种准备工作,防止在施工建设的过程中出现大规模的意外事件。

3结论

综上所述,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内部的竞争力越来越大,但是在目前运营的施工管理还存在较多的问题需要改善。因此,企业的管理层应当着重根据当前施工建设的缺陷予以明确,加强管理制度的完善,强化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水平,提升监督体系的质量,从而助力企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彭武.试分析如何优化建筑施工管理以提高建筑工程质量[J].建材与装饰,2019(22):183-184.

提升城市管理范文6

【关键词】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管理水平;有效性;提升措施

在建筑工程施工不断发展过程中,建筑设计和功能可以与人们的使用需求相符,但是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影响下,人们明确提出了对建筑工程美观性和个性化的要求。但是由于在设计人员和市场环境中存有一定的缺陷,不利于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应用和发展,很难准确定位装饰装修工程中的诸多内容,也尚未妥善处理好装饰装修工程的细节内容。基于此,必须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致力于不断提高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管理水平。

1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管理水平的可行性因素分析

现代的建筑装饰工作,作为工程项目之一,集中整合了较多工种和技术,普通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与电气工程、地面装饰工程等项目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对装饰材料的要求较高,最终的工程质量,也在各种工程机械硬件使用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是建筑材料的选择,在建筑装饰效果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基于此,材料选择必须要与客户的实用性和安全性等需求相一致和统一,不断提高客户的满意度。由此可以看出,在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中,提高施工管理水平是至关重要的,给予建筑质量、客户需求等双重保障[1]。

2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管理水平有效性提升措施

2.1加强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材料管理

在建筑装饰装修工程发展过程中,建筑材料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装饰装修的材料,是装饰装修工程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也关系到建筑装饰装修工程发展。在选择建筑装饰装修材料中,应结合建筑工程的管理要求来进行,对防火和防腐的材料加以优先选择,避免对劣势的装饰装修材料加以选择。应遵循建筑装饰装修的质量和安全理念,慎重选择建筑工程所需的材料。从用户的使用需求和施工单位的要求出发,贯彻落实好货比三家原则,对装饰装修工程方案予以确定,再结合业主自身经济能力,以此来合理选择装饰装修方案。在选择装饰装修材料过程中,首先,应结合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要求,遵循室内防火、室外防水防晒原则。其次,选择资质良好的装饰装修材料和公司,必要时应进行实地考察。最后,明确建筑材料的环保证明,避免安全隐患的出现,并实时关注装饰装修材料的生产期限,做好建筑材料验收管理工作,统一建筑材料和最后的验收使用环节,加强与卖家售后服务沟通,以备后患。

2.2注重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设计

在使用装饰装修材料以后,必须要合理设计建筑装饰装修工程,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旨在不断提高建筑使用的合理性,并给人们带来丰富的生活体验。因此,必须要借助装饰装修设计来进行,在建筑工程装饰装修设计中,应加强装饰装修理念的渗透,设计人员也对业主的装饰装修需求进行深入分析[2],高度重视建筑空间布局和装饰装修色彩等,将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应用效果充分发挥出来,并做好施工过程的协调工作,避免边做边改现象的出现,借助合理的装饰装修设计,不断提高建筑装饰装修施工水平。

2.3加强各工种之间的相互协作

在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中,塑料管在冷热水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埋于楼层混凝土之中。但是塑料管的缺陷比较明显,比如水温和环境温度变化显著的情况下,塑料管出现热胀冷缩现象比较常见。基于此,对于施工人员而言,在操作过程中,必须要落实好孔洞封堵工作,结合相应的施工程序来进行。在电气安装工程中,装修装饰工程前后的关系较为紧密,其中,装修装饰工程前主要为线路整合,而电路和空调等连接安装在装修装饰工程后期得到了充分体现。在安装上述电气设备过程中,应对墙壁细节问题予以严肃处理,而且还要不断对装饰装修工序加以优化,多重工序之间应保持密切配合,确保精品工程的顺利完成。首先,动态化监控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环节。现阶段,信息科技水平较为迅猛,大大促进了建筑装饰装修行业的发展。技术人员应加大预防力度,防止引发质量隐患,给予建筑装饰装修施工质量一定的保证。其次,各个工种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参与人员应提高对质量管控的高度重视,既要将本工程项目施工质量落实好,也要加强与其他工种之间的协作和配合,共同致力于工程整体施工质量。

3结束语

总之,在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中,加强施工管理水平有效性提升势在必行,充分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不断提高审美性,确保建筑施工企业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参考文献

[1]郭剑辉.建筑工程装饰装修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及控制[J].四川水泥,2019(02):219.

提升城市管理范文7

[关键词]市政工程管理;都市生态;问题

1引言

市政工程是城市发展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们的生活出行能够提供更大的便利。而在实际市政工程建设中,也会对都市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进而导致不良影响情况的发生。对此,即需要能够在工程建设中做好都市生态问题的重视,从多方面入手保护都市生态。

2存在问题

在现今城市市政工程建设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有:

2.1生态理解错误

在工程建设中,部分市政管理部门虽然能够了解到都市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但对于都市生态的概念却存在理解上的偏差,并体现在实际工程建设中,还是存在较多的生态破坏行为,这也是导致生态问题发生的重点原因。如在道路路面建设中,大理石路面是目前经常使用到的材料,能够使路面具有美观、大方的特点,但对于该种建设方式来说,却能够在大地通雨水间存在隔离的情况,无法使雨水有效地渗透到地下,进而对城市生态产生影响。

2.2人文生态问题

在都市发展中,生态问题不仅仅体现在自然生态方面,还体现在人文生态方面。在现今工程建设中,还是存在破坏人文生态的情况。首先,施工单位在施工中,受到利益因素的趋势,存在盲目投资建设的情况,对于城市古城区、古建筑在保护上存在忽视的问题。其次,在普通群众当中,在人文生态意识上也存在较为淡薄的情况,进而对人文生态造成破坏。

2.3过分重视利益

在现今很多市政工程建设中,破坏都市生态的情况之所以存在,主要原因即施工单位对于工程的经济利益重视程度过高,而因此对都市生态保护存在忽视的情况。在具体施工技术选择、施工方案确定中,仅仅对施工的效果、进度因素具有重视,而对于技术方案在应用中,是否会对环境造成影响等则存在较大的忽视,该情况的存在,则会使工程在建设中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

3生态问题应对措施

3.1提升保护意识

为了对都市生态环境提供更好的保护,政府即需要能够从宣传层面入手,通过积极的教育、宣传提升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使更多的居民能够参与到都市生态保护当中。就目前来说,很多人们在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方面还具有一定的偏差,并因此破坏生态环境保护效果。而通过适当宣传方式的应用,则能够使人们在接触生态环境保护信息的情况下,充分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人人参与的情况下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监督,切实提升环保工作水平。

3.2工程立项控制

在市政工程立项时,在对城市民生问题、经济发展情况做好考虑的同时,也需要能够从长远的角度做好城市可持续发展情况的规划。作为政府相关部门,即需要能够从长远角度考虑,科学开展工程规划设计工作,在做好城市功能完善的基础上,做好雨水收集利用、景观绿化以及污水处理等工作,在积极建设生态市政工程的情况下,有效地提升地区发展环保水平。在市政工程施工中,也需要能够对城市发展同生态间的密切联系进行科学的处理,保证两者的共同进步发展。

3.3加强工程管理

在做好工程立项的基础上,对于工程管理当中的环境保护也需要引起重视,最大程度降低工程在施工当中对于环境造成的破坏。为了避免市政工程同都市生态间形成矛盾,市政工程在施工准备中,即需要能够做好对于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在施工中充分的融入生态保护工作理念。作为管理人员,也需要能够在工程建设中做好监督管理工作,加强日常巡视以及检查力度,避免施工安全隐患的发生,对于在施工中存在破坏文物等情况,在发现后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解决。在市政工程管理中,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是其中的重要目标与职责,在具体工作中,需要能够采取措施做好人文生态环境的建设。要同当地的环境保护部门加强联系,积极听取专家给出的意见,之后再结合实际情况科学进行施工,最大程度降低工程建设对于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在工程施工前,也需要同当地的文物部门做好沟通,标识好当地的古建筑,并在施工中避开人文生态区域,为城市传统文化继承、进一步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3.4做好项目管理

为了能够做好对城市环境的优化,市政工程管理也需要能够做好城市生态环境管理机制的建立,在市政工程施工前,需要能够对工程做好分类以及综合评估工作,对工程项目施工中对于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全面分析。就目前来说,市政工程项目主要包括有城市污水处理、园林绿化工程以及燃气管道工程项目等,其中,燃气管道、排泄水渠以及地下管道的铺设可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并在施工中可能破坏生态环境,如在施工当中形成的污水、粉尘以及气体等。在市政工程项目建设前,即需要能够全面评估当地施工现场,充分结合实际做好应对措施的制定,主要包括有施工废弃原料处理措施、城市污水排放措施以及粉尘处理办法等。在市政项目建设中,管理部门即需要能够充分结合施工方案做好工程项目监督工作,对工程项目在建设当中对于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进行不定期检查,并对检查当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制定应对方案。在市政工程项目建设完成后,管理部门则需要结合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积极做好补救措施的制定与落实。

4结束语

在上文中,我们对市政工程管理中的都市生态问题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在实际工程建设中,即需要能够积极转变意识,结合城市发展情况以及目前生态条件做好相关措施的针对性制定与应用,保证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开展市政工程建设,更好地实现城市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大春.市政工程管理中的都市生态问题[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4):45-47.

提升城市管理范文8

【关键词】智慧城市;智能化发展路径;工程项目管理;应对策略

1引言

随着云端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和环境传感器等技术的发展,以及5G技术的来临,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智慧城市建设的行列。目前全球智慧城市有1000多个,中国在建城市约500个[1]。尤其是2019年工信部下发5G商用牌照,标志着我国进入5G商用时代,智慧城市实现数据共享和信息融合,大幅提升城市运行的管理效率。国家在基建领域越来越倾向改建扩建,城市老城区市政道路出行无法满足需求,具有广阔的建造空间。智慧城市以微观经济主体及居民和企业为核心,以数字化、网络化、云端化和智能化的信息通信技术为支撑,以生产、生活、生态活动产生的数据为新要素,旨在通过匹配城市微观主体的供求,实现城市新空间资源有效整合的实时智能服务的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2]。本文旨在讨论智慧城市中智慧城市建造对项目管理带来的挑战,并尝试给出应对策略。

2智慧城市在市政道路提升项目中的应用

智慧城市在市政道路提升项目上的应用是多领域、多维度的,目前探索和实施的主要领域在道路监控系统、交通信号自动控制系统、电子诱导系统、汽车定位系统和汽车导航系统等[3]。深圳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在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方面走在前列。以深圳某道路品质提升工程为例,其智慧城市建设主要体现在多功能智慧杆、多功能箱和智慧路口上。多功能智慧杆是在传统路灯设计的基础上,减少杆体对行人出行的影响,创造性加载智能照明、视频监控、传感监测、信息广播、5G基站和充电桩等功能模块,是智慧城市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综合体。智慧路口则配备新型信号机和车流采集设备,支持TrafficGo,实现数字治堵,同时在信号灯杆上加载RSU设备,实施救护车感应优先控制。

3智慧城市与工程项目管理之间的关系

智慧城市的思路是基于新技术的发展而形成的一种管理途径,该思路同样适用于工程项目管理,实现工程项目管理的智能化、数字化,也是降本增效的有效途径。工程项目管理本身是一个庞大而又错综复杂的管理系统,人的主观意识与行为、环境因素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目前想解决所有工程项目管理的问题十分困难,智慧城市的思路仅在限制某些人的行为和环境监测感应方面发挥作用。2019年,阿里巴巴中标雄安新区规划建设BIM管理平台(一期)引起了传统建筑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甚至将其视为对传统建筑企业的降维打击,也使建筑行业将目光转向智慧建造的发展和创新方面,强化企业发展智慧建造的决心,但受制于工程项目固有的特点和新技术的短板,依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4基于智慧城市建造对工程项目管理的反思

4.1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前景

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具有劳动密集、粗放、高能耗、不经济等特点,更多的是单因素管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传统工程项目管理的缺点越来越凸显,建筑企业开始寻求一种高效、经济、环保和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另外,中国经济开始降速、竞争加剧,向存量经济发展,并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概念的提出,建筑行业作为高能耗行业,面临空前挑战。

4.2智慧城市思路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国家相关部委相继下发了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方案、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和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相关管理办法。建筑企业加大对相关领域的投入和研究,培养复合人才,以信息技术为驱动,打造高效益、高质量、低能耗、低排放新型建筑企业。例如,上海建工5G技术+BIM建筑全生命周期平台用于上海音乐厅;BIM协同管理平台用于中共一大纪念馆项目进度、质量、安全和资料管理;BIM技术用于上海迪士尼乐园小屋、假山的加工和拼装;研发绿色安全的拆除机器人和砌墙机器人,获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4]。

4.3市政道路提升项目管理的特点

较一般工程项目管理,市政道路提升项目呈现出不同的难点和困境,尤其在一些老旧城区,施工难点更为突出。以深圳某道路品质提升工程为例,工程位于罗湖老城繁华区域,一是道路狭窄,车流量、人流量较大,交通繁忙;二是地下管线复杂,市政道路产权界限不清晰。此类品质提升项目往往工期紧张,用工管理突出,组织难度、协调难度较大,无法做到封闭集中管理。

4.4智慧建造的监督与管理

智慧城市、数字化技术、智慧建造最终的服务对象是人,是实现目的的手段,而非目的。智慧建造在实施过程中,一方面被人所使用,另一方面也面临将人作为其“工具”的伦理学问题。同时,可能涉及相关数字被利用于非法目的,或者受到外部不法分子侵害,从而造成巨大损失。因此,除开发封闭式数字安全技术外,对一些已实现功能的数字信息要做到“阅后即焚”,并结合复杂多变的现实因素,实现人性化数字技术管理。国家监管部门将此类数字安全加强引导和监管,提升智慧建造的水平和安全。

5市政道路提升项目管理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5.1新技术对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尽管传统的工程项目施工技术日益成熟,相应的项目管理体系也逐渐完善,但中国互联网、物联网、配套的信息传输技术和环境传感器技术取得长足进步,同时影响到施工项目管理的方方面面。以往的项目管理方式和施工技术难以匹配工业化施工企业的需求。因此,建筑企业向工业化发展的关键是人才的综合素质,越来越需要具备跨学科、跨专业并善于不断学习的综合性人才。

5.2积重难返的地下管线

老旧城区地下管线由于管理的更替和历史发展规划等诸多原因,变得异常复杂,呈现纵横交错、混乱无序的状态,这对市政道路提升工程项目的管理和施工带来极大困难。“综合管廊”构想提出已有相当一段时间,但由于经济发展因素限制,大多城市无法实现。老旧城区应以品质提升为契机,对地下管线进行重新分区规划和更新,技术上采用BIM技术建立模型和远程监控,管理上划归同一部门进行管理和维护。

5.3日趋严重的老龄化

李忠富等通过对江苏省五个城市建筑农民工平均年龄进行研究发现,江苏省农民工平均年龄为44.73岁,45岁及以上建筑农民工比例为49.5%,这意味着有近50%建筑农民工为老年劳动者[5]。伴随老龄化的是文化教育低、安全意识淡薄。笔者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发现,部分农民工使用老年人手机,不具备智能手机功能,甚至还有人没有手机。在相当一段时间里,新兴技术无法完全解决现存用工管理的问题,企业应在发展智能施工设备的同时,仍需与传统的管理方式相结合。

5.4竞争加剧效益管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