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患者护理要点范例6篇

前言:文有道精心挑选了贫血患者护理要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贫血患者护理要点范文1

【关键词】 小儿;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护理

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铁缺乏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一种贫血, 临床上具有小细胞低色素性、血清铁和铁蛋白减少、铁剂治疗有效等特点[1]。本病不仅患病率高, 而且影响小儿的智力和正常的生长发育, 为减少缺铁性贫血对小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本文对缺铁性贫血的护理体会做如下报告。

1 临床资料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60例。年龄:6个月~13岁, 喂养史:未及时添加辅食42例, 其他原因18例;生产史:早产及低体重儿13例, 正常出生儿47例;贫血程度:轻度贫血(血红蛋白110~90 g/L)44例, 中度贫血(血红蛋白90~70/L)13例 重度贫血(血红蛋白

2 缺铁性贫血的护理

2. 1 护理要点

2. 1. 1 生活护理 观察评估患儿的病情及贫血程度, 安排适当的活动。轻度贫血者, 应避免剧烈活动, 同时要保证充分的休息和足够的睡眠;严重贫血者应根据患儿活动耐力情况制定活动强度、时间以及休息方式。严重贫血伴缺氧者应卧床休息、保暖、给予吸氧, 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输全血或浓缩红细胞以提高血红蛋白水平[2]。因贫血患儿常有注意力不集中、坐立不安、易烦躁的情况发生, 应安排固定的照顾人员, 减少患儿哭闹、焦虑, 减少小儿发生缺氧的机率。

2. 1. 2 饮食护理 缺铁性贫血患儿大多食欲不好, 应向年长儿指出偏食、挑食的危害, 配合治疗和护理。制定饮食计划, 设计患儿爱吃、富含铁质的菜单, 以达到治疗贫血和纠正不良饮食习惯的目的。在纠正饮食习惯同时, 给予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逐渐增加高蛋白、高维生素、富含铁质的食物, 以供机体有足量的铁摄入[3]。

婴儿应及时添加辅食, 6个月后应指导家长逐渐减少奶类的摄入, 以便添加辅食。添加辅食应注意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4个月或早产儿和低体重儿2个月开始供给蔬菜汁、果汁等;6~8个月可喂肉末、菜末、肝泥、鱼泥、水果泥, 也可吃整个鸡蛋;其中肉末为小儿常用辅食, 含铁量和吸收率高, 可优先选用, 忌单一辅食。9~10个月的小儿每天可喂l~2次稠粥、1次薄面片汤等,逐渐增加食物的形式和种类。断奶后不宜吃刺激性强的食物[4], 宜食用营养丰富且易消化的食物。一般婴儿每天需7~10 mg的铁质, 小儿其他各时期每天铁质, 以饮食供给为主。根据小儿不同年龄喂哺含铁丰富的食物。吃红白豆腐(血豆腐), 可直接吸收血红素(即铁)。宜用铁锅炒菜,少用铝锅.以防铝中毒引起的非缺铁性小细胞贫血。富含维生素C、稀盐酸、氨基酸、果糖等的食物有利于铁的吸收。禁忌富含铁的食物与可抑制铁吸收的食物同时食用。提倡母乳喂养, 增强患儿的免疫抵抗能力, 减少感染。

患儿多厌食, 可给以少量多次喂养。经常调换食物, 以增加食欲, 纠正不良饮食习惯, 矫治贫血, 提高患儿机体素质。经饮食调整无效者, 应给予治疗。

2. 1. 3 药物护理 铁剂是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特效药, 应选择溶解度大、易吸收的二价铁盐进行治疗, 常用的铁剂有:硫酸亚铁和乳酸亚铁、富马酸铁、葡萄糖酸亚铁, 计量按元素铁计算, 4~6 mg/kg·d, 分3次服用[5]。口服铁剂时注意观察:①口服铁剂会引起恶心、呕吐、胃部不适、腹泻等消化道不良反应, 两餐之间服用, 不仅可以减轻对胃黏膜的刺激, 也可以提高铁的吸收。开始小剂量服用, 渐增至足量。②服用铁剂时, 避免与抑制铁吸收的物质同服, 禁忌与乳汁同时服用铁剂, 以免乳汁中的磷酸与铁结合, 既影响铁的吸收,又影响乳汁中磷的吸收[3]。可选用富含果糖、氨基酸、维生素C等食物同服, 以促进铁的吸收。③口服液体铁剂应使用滴管或吸管服用, 加强口腔护理, 防止口腔感染。并说明出现黑便的原因, 以消除其紧张、焦虑心理。④铁剂不能服食过多, 以免引起铁中毒。

需要注射铁剂者,注射前应计算补铁剂总量, 避免致铁中毒;选用深部肌内注射, 更换注射部位, 抽药或给药必须使用不同的针头, 并以“Z”字形注射方式进行[2], 以防铁剂渗入皮下组织, 造成注射部位疼痛硬结;不良反应除局部肿痛外尚可发生面部潮红、恶心、头痛、肌肉关节痛、淋巴结炎及荨麻疹, 严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注射时最好备用肾上腺素以便抢救。

服铁剂后, 观察消化道反应, 并对症治疗。同时应注意观察铁剂的疗效, 铁剂治疗l周后血红蛋白开始上升, 网织红细胞数量增多, 可作为有效指标;用药8~10周血红蛋白达到正常之后仍需继续服用铁剂1个月, 以补足体内储存铁[6]。若无效者可考虑:患儿未按医嘱服药;诊断有误;病因治疗不彻底;有腹泻、肠蠕动过速, 影响铁的吸收;药片过期等[7]。

近年来国内外已开展间断补铁的方法。间断补铁的方法是每周补铁一次或两次与每日补铁在改善贫血及铁营养方面效果基本相同[8]。

2. 1. 4 预防感染 患儿由于贫血, 免疫功能低下, 易发生感染。所以应注意加强基础护理, 预防控制感染。保持病室内环境温度适宜, 每天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并每天用紫外线灯消毒病室, 减少探视人次, 搞好患儿个人卫生,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预防感染。如有口腔感染的患儿应在饭前、饭后、睡前用生理盐水或用漱口液交替漱口, 感染严重时用2%碳酸氢钠溶液清洗口腔, 局部可涂抹金霉素甘油、中药养阴生肌散、以及2%利多卡因止痛[9];有舌炎的患儿可用洗必泰漱口液或西地碘含化, 局部溃疡者可用l%的龙胆紫涂抹[10]。嘱咐家长在小儿每次便后用温水洗净肛周, 预防肛周感染;定时检查大便, 驱虫、防止寄生虫感染;有呼吸道感染者应及时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 预防发生心力衰竭。

2. 1. 5 心理护理

2. 1. 5. 1 为消除患儿家长因对疾病预后的担心引起的恐惧,护士应针对患儿的疾病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预后向患儿家长进行说明, 使家长对孩子在治疗期间可能发生的情况有所了解和准备。

2. 1. 5. 2 缺铁性贫血临床病程较长, 我们应向患儿家长讲解疾病的特点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治疗要点和护理重点, 并交代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使家长对患儿治疗有较为恰当的评估。

2. 1. 5. 3 多与家长交谈,了解家长的心理特点, 让家长愿意和护士诉说, 把护士作为知心人。同时, 护士恰当支持、鼓励和抚慰等手段做好家长的心理护理。使治疗顺利进行。

2. 2 健康教育

2. 2. 1 做好疾病知识指导。首先使家长了解贫血产生的诱因。同时使患儿父母了解缺铁性贫血的主要表现, 使患儿父母对缺铁性贫血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 2. 2 做好喂养指导。提倡母乳喂养, 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辅食, 传授辅食制作方法。

2. 2. 3 科学膳食对预防缺铁性贫血极为重要, 做到粗细粮及荤素搭配, 便能提高铁的吸收率及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小孩应养成良好饮食习惯, 不给幼儿喂茶水。牛奶喂养者必须加热处理, 以减少因过敏导致肠道失血。

3 结果

通过精心护理, 60例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未出现感染、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56例小儿全部贫血症状消失, 食欲恢复正常, 血红蛋白达到正常水平, 其中40例2岁以下小儿血红蛋白>110 g/L;16例2岁以上小儿血红蛋白>120g/L。4例好转患儿, 食欲增加, 无不良反应, 血红蛋白水平回升20 g/L以上。

4 讨论

小儿缺铁性贫血一般通过合理的饮食调整可逐渐恢复正常, 如果经饮食调整后效果不明显, 应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 但同时不能忽略护理的重要性。在做好生活、饮食、药物、心理和预防感染等护理的同时注意观察小儿贫血恢复的情况, 及时发现问题, 并作出针对性的处理。通过以上精心护理提高了患儿的治愈率, 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再者做好家长的健康宣教工作, 让家长、患儿了解到注意饮食平衡、不偏食的重要性;知道哪些食物中富含铁质, 使其认识到本病对小儿身体的危害性及做好预防工作的重要性, 并对预防措施有所了解。从而有效地防治儿童缺铁性贫血、降低其患病率。

参考文献

[1] 崔焱.儿科护理学. 第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2] 何国平, 喻坚.实用护理学.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1928.

[3] 潘仙利.缺铁性贫血患儿饮食护理.工企医刊, 2002, 15(4):64.

[4] 珊丹, 李秀兰.小儿缺铁性贫血的护理.辽宁中医学院学报, 2006, 8(1):80-81.

[5] 赵新民.小儿缺铁性贫血的预防和治疗.中国全科医学, 2006,9(19):1584-1585.

[6] 张传玲,孙艳秋.缺铁性贫血患者的护理指导.哈尔滨医药, 2005, 25(3): 72.

[7] 寇伟莉.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护理.实用医技杂志, 2002, 9(10):781.

[8] 刘戌年, 李义民.每周一次补铁与每日补铁防治儿童铁缺乏症效果的比较.中华儿科杂志, 1998,36(1):48-49.

[9] 苗芙蓉.新生儿的口腔护理.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 2008, 17(22):34

贫血患者护理要点范文2

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尿毒症患者进入肾脏替代治疗,如何提高尿毒症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是肾脏患病领域的难点和热点,而肾性贫血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引起肾性贫血的原因有很多种,主要由于促红细胞生成素严重或减少及红细胞寿命缩短。此外也与铁、叶酸、维生素b等缺乏,以及感染,继发性甲状亢进,铝中毒等多种因素有关,而在慢性肾脏病患者中贫血与不良的心血管事件和总体预后差相关。然而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各种原因引起病人不遵医嘱而擅自停用促红细胞生成素、静脉铁剂以及左旋肉碱等药物而使血红蛋白含量降低,使生活质量降低的情况并不罕见,为了有效管理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纠正情况、提高患者透析质量,我科在2012年10月及3月,对7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加强管理的方法干预病人促红细胞及铁剂的使用来纠正贫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方法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42例,女28例,年龄17――75岁,平均49.27岁。基础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42例,糖尿病14例,高血压病6例,多囊肾5例,原因不明3例,均采用普通血液透析方法治疗,治疗方法均在3个月以上。

1.2 方法

1.2.1 实施方法:成立控制管理团队,有血液净化科医生2名,护士长1名及责任护士8人共同组成,共同设计管理流程和措施,医生负责指导患者进行宣传教育、分析并实施。1制定个体化的培训内容,对知识型患者,应注意宣教贫血对疾病的影响。必须在营养方面含量方面达到所预期的值时,病人的生活质量和透析质量均会上升,取得病人的理解而对理解能力较差但经济条件紧张的患者则以提问的形式,不断强化其对贫血危害的认知,且与不贫血患者的生活质量做对比,使其能在意识中了解贫血的危害且能够潜移默化的遵医嘱行为;对年老体弱患者则向家属大力宣传贫血对心血管疾病的危害,使其能配合医护人员对病人治疗。2要求病人每个月检测血常规Hb值的变化以便及时调整促红细胞生成素及静脉铁剂的使用,督促病人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和铁剂,采取主动干预方案帮助患者管理自己的治疗方案。护士长定期检查实施效果,从患者、护士、质量改进等各方面及时评价,并在每月的最后一周将效果进行小结。从发言、总结、提出意见和建议,将改进措施作为新的目标,使管理质量持续保持。

评价指标1统计实施前及实施后5个月患者贫血程度,2013年2月统计血Hb增长人数为53人,保持原有水平13人,血Hb较前降低4人。自我感觉、肝素使用量、透析器凝血情况。2调查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及Hb增长率,实施前发放满意调查表68份,收回67份。实施后发放69份,全部收回。

2 结果

实施前患者满意率为77.6%(52/67)实施后满意率为92.75%(64/69)

3 讨论

控制质量管理团队是在全面质量管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把管理达到更优,更高标准的持续性研究。而我们再实施的过程中,对患者纠正贫血的情况进行标准化,科学化的管理,由个区域责任护士全面负责,包括收集信息,制定计划和目标,分析原因,需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实施措施和评价效果,通过全科共同努力,使患者充分认识自己所患疾病的特点,能够自觉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遵医嘱行事,使大多数患者的血Hb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对提高终末尿毒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很好的作用。

贫血患者护理要点范文3

【关键词】内科、安全输血、评估、应对措施

输血是一种治疗措施,可算是一种支持性与代偿性的疗法,出现场合包括了外科手术备血以防术中失血过多、严重贫血等[1]。输血是内科中治疗贫血者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输血护理质量不仅仅影响临床治疗效果,更关系着患者生命安全。而输血后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以及输血过程中出现差错导致的医疗纠纷等,往往成为输血的不利因素。因此为保证输血安全,在输血前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必要的解释和签订同意书,了解贫血原因和输血目的,做好针对性的输血,遵守三查八对,仔细观察输血过程,严格执行输血程序并做好相关记录等[2]。现对我院2007年10月至2012年9月500例输血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评估护理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7年10月至2012年9月500例输血者,其中男性320例,女性180例,年龄在18至90岁之间,平均年龄52.6岁;急性贫血50例,慢性贫血450例;慢性贫血主要有缺铁性贫血12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180例,地中海贫血100例以及由其他疾病所导致的慢性贫血50例;急性贫血主要有急性溶血性贫血21例,急性失血26例,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3例。

1.2评估护理

1.2.1评估要点①输血前评估要点主要包括病史、临床症状、输血目的、输血史、生命体征、血细胞计数、心肺功能、受血者血型、履行告知义务、对受血者及其家属讲解输血治疗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和引起的传播疾病、HCV和梅毒等检验结果、受血者或其家属是否愿意在同意书上签名、需要用血量和血液成分、交叉配血结果、配套的输血器材、对输血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的应急处理等[3]。②输血中评估要点包括不同受血者所需的输血速度、

输血通路是否通畅、输血过程中有无不适、失血者血容量补充情况、是否有继续失血、贫血者症状改善情况、生命体征是否平稳、室温过高与输血速度过慢对血液质量及输血效果的影响、输血速度过快是否导致心肺功能恶化、受血者在输血过程中的合作程度以及不良反应的处理情况等。③输血后评估要点主要包括是否出现不良反应、输血目的是否达到、生命体征的变化、输血记录情况、导致输血无效的因素、贫血等症状是否得到改善等。

1.2.2护理要点①输血前的护理 护士在输血前应充分掌握病人的病情、输血的目的、输注的血液类型等资料,有助于护士在输血前合理安排输注的顺序、速度和时间,预计输血中可能发生的潜在危险。护士应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针对病人及其家属有关输血的各种心理问题和心理需求,进行必要的输血前心理护理,特别是要说明输血的目的和必要性,以消除病人对输血的恐惧心理,增强对输血治疗的信心;向受血者及其家属讲明输血可能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及并发症[4]。②输血护理技术操作程序Ⅰ采血 据文献报道,输血失误10%在于护士采样,51%在血样收集和管理。护士在抽取交叉配血标本前,必须事先将试管贴上条型码或交叉配血通知单上的联号;检查病人在输血前,是否已检测输血前五项,医生是否已履行告之义务,并按要求签定输血治疗同意书。准确、无误采集患者的交叉配血标本[5]。抽血完毕,应记录采血时间,并将标本尽快送输血科或血库。Ⅱ取血 护士接到取血通知,应尽快到输血科取血,与输血科工作人员共同核对输血科的登记、交叉配血单、血袋标签等内容,并仔细检查血液质量。确认无误后应签名并登记取血时间,以备查验。Ⅲ输血取回血液后,应尽快输注。有文献报道,床边核对环节失败,占所有输血操作程序错误的25%。护士在病人床前应严格、认真履行“三查八对”程序,即查血的有效期、血的质量和输血装置是否完好;对姓名、床号、住院号、血袋号、血型、交叉配血实验结果、血液种类和剂量。所以输血前必须由两名医护人员进一步仔细核对有关信息,特别是对病人的信息一定要认真核实,确认无误后方可输血,并记录核对和输血护士的姓名及输注时间,以备查验。在输血过程中必须经常询问病人有无异常感觉,以尽早发现异常情况,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病人对输血的恐惧。

2结果

500例贫血者输血后无任何差错和纠纷产生,均得到理想的输血效果,其中仅有1例产生轻微的输血反应,经治疗处理后得到缓解。见表1

输血后受血者的反应情况例(%)

贫血症状 例数 输血反应例数 反应率

慢性贫血 450 0 0.00%

急性贫血 50 1 2.0%

3讨论

输血是一种治疗措施,可算是一种支持性与代偿性的疗法,出现场合包括了外科手术备血以防术中失血过多、严重贫血等。输血是内科中治疗贫血者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输血护理质量不仅仅影响临床治疗效果,更关系着患者生命安全。而输血后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以及输血过程中出现差错导致的医疗纠纷等,往往成为输血的不利因素[6]。因此输血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防止这些不利因素的产生,降低输血后的不良反应率。针对这些因素,采取的应对措施主要有①熟悉患者整体情况及护理要点,充分了解受血者的病因等情况,以便做出准确的分析判断②掌握常用血液制剂贮存条件和输注的要求,正确的贮存可有效避免血液制品细菌繁殖,防止功能的丧失③严格遵守输血护理技术操作程序④掌握输血中的相关知识⑤提高护士输血技能与法律意识。

参考文献

[1]丁国良,赵树华,王珍.实用输血学[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7:167.

[2]魏小斌.输血人为误差和输血安全[J].中国输血杂志,2005,18(3):251-253.

[3]段磊.护理学基础[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80-383.

[4]张印则,章昊,孟庆宝,等.临床输血规范管理化的必要性及其解决方案[J].中国输血杂志,2008,21(3):214-215.

贫血患者护理要点范文4

【关键词】白血病;化疗;护理

【中途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349―02

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是一种由于在造血组织内白细胞无限制地恶性增生,并侵犯和弥散到全身组织器官的急性恶性疾病,具有起病急骤、进展快、病程短、预后差的特点。因正常造血受抑制,主要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以及浸润四大症状。治疗除做骨髓移植可能完全治愈外,主要靠化疗来达到病情缓解,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白血病已不再是通常认为的绝症,及时发现、正确治疗及科学的护理给了白血病患者生存的希望。现将近年来我科收治的8例白血病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护理措施:

1 心理护理

除了对患者进行常规入院教育外,首先让患者懂得化疗是急性白血病缓解或治愈的主要措施 因此,治疗前耐心向其讲解化疗的目的和意义,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解决措施,治疗中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杨晓敏[1]通过给予舒适护理,如安静的环境,热情的服务,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使病人有良好的心情,充分调动病人的抗病能力,化疗前针对个体情况,全面评估并掌握病人生理、心理、社会状况,与医生沟通合作,制订化疗方案,讲解化疗药物的使用方法、作用、目的、效果及注意事项等并取得家属的支持,使病人以良好的心态配合化疗。

2 化疗护理

2.1掌握给药剂量时间及方法 化疗需要在一定时限内准确给药,严格控制输液速度,正确掌握静脉注射的时间和剂量。

2.2 血管护理 先远端后近端,选择弹性好、较粗的血管,避免选择关节、神经和韧带处的血管,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化疗药物对患者血管、组织损伤大,在静脉注射时会刺激局部血管出现静脉炎,或渗漏至皮下组织引起皮肤红肿疼痛、起泡及组织坏死。因此, 对化疗的患者要有计划选择血管,注意静脉的保护。输注时疑有或发生外渗,立即停止注入,不要拔针,由原部位抽取血液以除去一部分药液,局部注入碳酸氢钠,拔掉注射针,局部冷敷后再用硫酸镁湿敷。

3 对症护理

3.1 发热的护理 白血病化疗后,机体抵抗力下降, 极易因感染而发热。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嘱咐其卧床休息,补充热量和水分,减少损耗; 轻中度发热不做特殊处理,如有高热病人可予以物理降温或遵医嘱药物实行降温,禁用乙醇擦浴,保持皮肤衣服被褥床单清洁干燥,防止受凉。

3.2 消化道反应的护理 许多化疗药物可引起恶心呕吐纳差等反应,化疗期间饮食要清淡,少量多餐,必要时,遵医嘱在治疗前给予止吐药物,可减轻恶心呕吐反应。

3.3 贫血的护理 (1)评估贫血程度。(2)重度贫血需要绝对卧床休息,减少机体耗氧量

轻中度贫血或贫血进展速度缓慢病人可下床活动,避免劳累及骤起骤立。(3)给予高蛋白,糖类,脂肪及足够的热量。

3.4 出血的护理 化疗后由于血小板减少,常有出血症状,因此,要注意观察有无新鲜出血点、鼻出血等。注意有无剧烈头痛、呕吐伴视模糊等颅内压升高的表现。尽量避免肌内注射,若不可避免,一定要用干棉球压迫针眼3~5min,当血小板低于20×109/L或有出血症状,应遵医嘱输血小板。

3.5口腔护理 程度评估和制定护理方案,保持口腔清洁,供给营养丰富的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防止口腔黏膜外伤,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能促进溃疡早期愈合,减轻患者的痛苦[2]。

3.6骨髓抑制的护理 多数化疗药具有抑制骨髓作用,应加强预防出血和感染的护理,并根据病情给予及时对症营养支持治疗。

4 提高病患生活质量

采取黄杰等[3]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如患者第一次化疗出院后家庭随访、电话随访,每月1次门诊复诊访谈,每月1次举办健康知识讲座等对随机抽取的白血病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家庭护理干预,让家属与患者参与整个治疗过程,自觉的采取防护措施,减轻患者心理应激反应等,从而改善病患的身心健康。白血病的护理需通过严格执行化疗计划,严密的病情观察,采取有效措施,有效地预防或减轻毒性反应,保证化疗顺利进行,进一步的提高病患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杨晓敏,50 例白血病病人舒适护理的临床分析.全科护理[J]。2009,7(4) :1035-1036.

贫血患者护理要点范文5

[关键词] 血液科;高危跌倒人群;预防;跌倒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6)33-0150-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modified simple falling risk factor assessment scale on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population with high risk of falling for prevention of falling in the patients with hematological diseases. Methods 1317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hematological diseases who were admitted to our department from March 2013 to February 2014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population of falling was determined by the assessment scale of risk factors of falling universally applied in our hospital. 1715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hematological diseases who were admitted to our department from March 2014 to February 2015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population with high risk of falling was determined by modified simple falling risk factor assessment scale. Afterwards, the two groups were both given same predic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falling, the patients' attitudes towards the nursing staff and the nurses' awareness of the patients' condi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ccidental falling was observed in 7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accidental falling was observed in 2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Department of Hematology; Population with high risk of falling; Prevention; Falling

跌倒是l生在任何场所、任何情况下,不论有无造成身体伤害,非预期性的跌落地面或其他平面。防范和减少住院患者跌倒一直是临床护理工作着重关注的护理安全问题,我院从2012年开始全院应用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素评估量表进行评估,确定跌倒高危患者,并进行预见性的护理干预,但对血液病患者跌倒的发生风险却评估不足,本院设有单独的血液科病房,从2014年3月起施行改良简易跌倒危险因素评估量表确定高危人群,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3月~2014年2月本科血液病住院患者1317例为对照组,其中男705例,女612例,年龄1~91岁,平均(43.00±4.79)岁;另选择2014年3月~2015年2月本科血液病住院患者1715例为观察组,其中男892例,女823例,年龄1~89岁,平均(46.00±5.51)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我院普用的跌倒危险评估方法,方法如下:以分值评出0分为无风险,1~3分为低风险,4分及以上为高风险,标准如下:最近1年有不明原因跌倒(有频繁跌倒经历的评4分,列为高危)1分;意识障碍(烦躁、谵妄的评4分,列为高危)1分;视力障碍(单盲、双盲、弱视、白内障、青光眼、眼底病、复视等)(双盲评4分,列为高危)1分;服用影响意识或活动的药物(散瞳剂、镇静安眠剂、降压、利尿、抗癫痫剂、麻醉止痛剂)1分;年龄≥65岁(年龄≥80岁评为4分,列为高危)1分;住院中无家人陪伴1分;头晕、眩晕2分;活动障碍、偏瘫3分;体能虚弱(生活能部分自理,白天过半时间卧床)3 分。

1.2.2 观察组 采用改良简易跌倒危险因素评估量表确定跌倒高危人群。改良简易跌倒危险因素评估量表是根据血液系统疾病的特点而制定的评估表,以分值评出0分为无风险,1~3分为低风险,4分及以上为高风险,标准如下:最近1年有不明原因跌倒(有频繁跌倒经历的评4分,列为高危)1分;意识障碍(烦躁、谵妄的评4分,列为高危)1分;视力障碍(单盲、双盲、弱视、白内障、青光眼、眼底病、复视等)(双盲评4分,列为高危)1分;服用影响意识或活动的药物(散瞳剂、镇静安眠剂、降压、利尿、抗癫痫剂、麻醉止痛剂)1分;年龄≥65岁(年龄≥80岁评为4分,列为高危)1分;年龄≤8岁(年龄≤3岁评为4分,列为高危)1分;住院中无家人陪伴1分;头晕、眩晕、性低血压2分(眩晕症评分4分,列为高危);活动障碍、偏瘫3分;体能虚弱(生活能部分自理,白天过半时间卧床)3分;血红蛋白

1.2.3 护理干预 两组均实施相同的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如下:针对高风险跌倒人群护理措施:①床头放置高危跌倒警示卡。②保持病房灯光明亮,穿合适裤子,穿防滑鞋,湿性拖地后避免不必要的走动。③睡觉时请将床栏拉起,离床活动时家属陪护。改变应遵守“三部曲”:平躺30 s、坐起30 s、站立30 s,再行走。避免突然改变,尤其是夜间。④如果头晕或服用镇静安眠药物,下床前先坐于床缘,再由照顾者扶下床。⑤如果在行走时出现头晕、双眼发黑、下肢无力、步态不稳和不能移动时,立即原地坐(蹲)下或靠墙,呼叫他人帮助。⑥将信号灯、眼镜、杂志等放在随手可取之处,学会床边呼叫器的使用。尽量将私人常用物品固定放置,保持走道通畅。针对低风险跌倒人群护理措施:①保持病房灯光明亮,穿合适裤子,穿防滑鞋,湿性拖地后避免不必要的走动。②睡觉时请将床栏拉起。③尽量将私人常用物品固定放置,保持走道通畅。

1.3 调查工具和评价方法

1.3.1 跌倒发生率 统计两组患者的跌倒事件例数,观察两组患者跌倒发生率。

1.3.2 患者护理满意度[22] 采用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患者满意度,总分100分,80~100分为满意,60~79分为一般,

1.3.3 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知晓率 查找文献,未找到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知晓率的参考数值,采用本院常规质控检查的对患者病情查检表,总分100分,床号5分,患者姓名10分,诊断15分,用药20分,躯体症状30分,异常化验20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风险评估结果和护理后跌倒事件比较

对照组低风险概率高于观察组而高风险概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对照组意外跌倒发生率(0.5%)明显高于观察组意外跌倒发生率(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P

2.2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的满意度为97.2%,明显高于对照组8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4,P

2.3护理人员对两组患者病情知晓率比较

改良量表更易操作并适合本科实际情况,使得护理人员对观察组患者病情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6% vs 89.0%,χ2=52.6,P

3 讨论

在医院住院期间发生跌倒事件,对患者来说会增加痛苦,严重者可以致残、延长住院日、增加经济负担;对医院来说,有时会引起医疗纠纷,使患者对医护不满意。因此预防住院期间跌倒发生始终是医院高度重视的护理内容之一。为此我院从2013年开始就要求全院病区实行跌倒风险评估。但是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本病区仍发生意外跌倒事件7起。针对以上事件,本病区对发生跌倒病例仔细分析讨论后考虑原因有:①血液系统疾病的特点之一贫血。贫血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各系统疾病均可引起贫血。血液科疾病贫血患者众多,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地中海贫血、溶血性贫血等。据文献报道,血红蛋白水平每下降10个单位,跌倒的发生率增高45%[1]。血液病患者长期贫血,日常生活无明显障碍,跌倒重视程度差,容易跌倒。②血液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患者,患者出现贫血,只表现乏力,易被患者忽视,日常活动未注意。③血液病患者化疗打击大,恶心呕吐明显,体能虚弱。④血液病患者大量的水化碱化,应用利尿剂,排尿频繁。⑤血液病患者病程长,反复住院,无人陪护。⑥血小板低的患者,虽无跌倒危险,但其跌倒后果严重。针对以上原因和结合文献报道[2-14],2014年3月起施行适合我科患者特点的改良简易跌倒危险因素评估量表确定跌倒高危人群。

改良简易高危跌倒评估量表有以下优点:①该评估量表根据血液病特点新增指标针对性强,目标明确,使护士可以预见性并及时地评估、识别和处理患者潜在的跌倒危险因素,不仅增强患者和家属的防范意识,也加强护士的安全防范意识。②该表格新增指标都是客观指标,不存在主观因素,容易命中目标,不存在模糊概念,使用简单,适用于各层次护理人员,容易普及和操作。③该表格新增的指标都是反映血液病常见临床表现的指标,如体温体现患者有无感染;血色素、血小板指标体现患者骨髓增殖情况;化学治疗体现患者的治疗情况,这就督促护理人员在使用表格评估时对该患者病情有全面的了解,从结果中也体现这一优势,使得护理人员对观察组患者病情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6% vs 89.0%,P

应用改良简易风险评估表比全院普用跌倒风险评估表更能发现血液病患者的跌倒高危人群,分别为38.0%比31.0%(P

[参考文献]

[1] Oharmarajan TS,Norkus EP. Mild anemia and the risk of falls in older adults from nursing homes and the community[J]. J Am Med Dir Assoc,2004,5(6):395-400.

[2] 鲍红霞,张仪仙,李玉玲. 血液科患者的跌倒状况及其影响因素[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9):2312-2313.

[3] 陈传凤,李惠英,周志琼. 血液病患者跌倒/坠床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 当代护士,2014,11(中旬):186-187.

[4] 俞筱兰. 血液科重度贫血患者跌倒原因分析与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22(5):744-775.

[5] 毛沫波. 血液科患者跌倒原因及防范对策[J]. 医院管理论坛,2012,29(12):21-22.

[6] 覃美玉. 应用跌倒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对预防肿瘤患者跌倒的影响[J]. 中国医学创新,2012,9(36):93-95.

[7] 李亚玲,廖健敏,彭敏,等. 住院患者跌倒的根本原因及对策[J]. 护士进修杂志,2014,29(13):1179-1180.

[8] 崔妙玲,应燕萍,彭雪娟,等. 96例住院患者跌倒的根本原因分析与对策[J]. 中国护理管理,2013,13(2):43-45.

[9] 于梅杰,邢圆圆. 2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跌倒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3,27(6):373-374.

[10] 马静玲,梁小艳,蒋雪丽. 肿瘤患者化疗期间跌倒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 中国实用医药,2014,9(21):222-223.

[11] 寇雪琴. 跌倒危险评估表在血液科患者安全防范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7):13-15.

[12] 敲鳎杨丽然,胡雁,等. 住院患者跌倒预防知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J]. 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3):1163-1165.

[13] 张素丽. 血液科常见纠纷隐患及防范对策[J]. 医院管理论坛,2013,30(5):25-26.

[14] 李亚玲,蔡鹏,廖建敏,等. 跌倒风险评估在住院病人预防跌倒中的应用[J].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19-20.

[15] 陆瑞珍,麦洁文,刘兰萍. 预见性防跌倒护理在心脑血管病区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5):73-74.

[16] 徐丽珍,付芙英. 细节管理在防止血液内科住院患者跌倒中的应用[J]. 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7):133-134.

[17] 何丽莉. 血液内科患者跌倒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措施[J]. 医学信息,2011,24(12):522-523.

[18] 邹天韵. 住院患者防跌倒监控在血液科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11,17(3):88-89.

[19] 刘波,张楠,孙秀杰. 跌倒危险因素评估报告及预防记录表在血液病患者中的应用[J]. 护理学报,2015,22(4):34-36.

[20] 陈晓君,黄丽华. 国外跌倒管理模型的相关研究及启示[J]. 中华护理杂志,2015,50(2):254-256.

[21] 尤黎明. 内科护理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

贫血患者护理要点范文6

恶性疟疾是由按蚊叮咬传播疟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由疟原虫在红细胞内进行裂体增殖与破坏,导致全身与局部循环改变及机体免疫反应,造成脑、肝、脾、肾、肺等多脏器损害[1]。现把5例恶性疟疾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收集自2010~2011年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住院的5例恶性疟疾,五例患者全为男性,4例患者都曾到过非洲,其中非洲停留最短的15天,最长的一年半。1例患者曾到巴基斯坦,停留1月。回国后都出现体温升高,最高达41度,5例患者在血图片中均找到大量疟原虫。

2 护理

2.1 一般护理: 急性发作时应绝对卧床休息,寒战期注意保暖,加盖被子,给予热水袋,服热饮料。高热时应与物理降温,及时更换衣服床单,保持身体干燥。寒战期和抽搐的病人应注意安全。鼓励进食高糖,高维生素,高蛋白和高铁的食物,以加强营养支持。同时应做好灭蚊工作,如用灭蚊器或蚊帐。

2.2 凶险发作的观察和护理:凶险发作的特点是来时凶猛,病情险恶,发展快,病死率高,常见为脑型凶险发作,表现为反应迟钝、烦躁不安、意识障碍甚至昏迷[1]。本组2例患者出现脑型凶险发作,其中1例伴超高热。2例患者开始均表现反应迟钝、烦躁不安,体温高,考虑到恶性疟疾体温升高的主要原因因为排汗阻碍,予降低环境温度,温水擦身,暴露肢体于空气中,在腋窝、腹股沟等大动脉处防冰袋,同时持续使用冰帽降温,各两次肌注异丙嗪和氯丙嗪的亚冬眠治疗后,第2d体温降至37.2度-38度,第3d患者神智转清。

2.3 并发症护理

2.3.1 溶血尿毒综合证(黑尿热):是恶性疟疾突然发生的机型血管内溶血所致。出现急起寒战、高热、腰痛、头痛、呕吐、进行性贫血和黄疸、少尿或者无尿,尿色呈酱油色[1]。本组1例患者发生。予吸氧、地塞米松、强的松、碳酸氢钠、低分子右旋糖酐和速尿等治疗后,好转不明显,后予血液净化治疗后好转。

2.3.2 急性肾功能衰竭:可出现进行性少尿或者无尿,血清尿素氮和肌酐增高,体格检查可含铁和维生素C的食物。

2.3.3 溶血性贫血:疟原虫寄生在红细胞内大量增殖,破坏红细胞是引起贫血的直接原因[2]。本组5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溶血性贫血,其中2例患者为重度贫血,在积极抗疟抗溶血治疗的基础上,输注红细胞,免疫球蛋白,同时监测血常规、网织红细胞。鼓励患者进食含铁的食物和维生素C的食物。

3 用药的护理

尊医嘱使用抗疟药物,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口服双氢青高素哌喹引起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指导患者饭后服用,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等。

4 心理护理

恶性疟疾发展迅速,病情险恶,患者和家属会有不同程度的紧张和担心,对疾病的康复和预后没有信心。护理应加强巡视,做好健康教育,讲解疾病的基础知识,用药情况,饮食,检查等,多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讨论

本组5例患者均属于输入性疟疾,均属于非疫区人群进入疫区而获得的恶性疟疾。5人都出现肝功能损害和不同程度的贫血,其中出现了急性肾功能衰竭,黑尿热,恶性疟疾的凶险发作。在这过程中,快速的诊断,治疗,细致的病情观察和护理,以及血液透析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病死率。

参考文献

[1] 彭文伟.传染病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22-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