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范例6篇

前言:文有道精心挑选了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范文1

一、改变观念和教法,为学生创新意识创设条件和氛围

1.教师首先应转变教学观念,彻底改变“教学就是教会书本上的知识的思想”和“搞题海战术,加强学生应试技能”的教学目的。教学中要注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2.改变教学方法。

改变“以讲为主,训练为辅”的上课方式,多采用探究式、启发式、讨论等先进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质疑,打破思维定势,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并大胆猜想,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探索思路,激发思维过程,做到“一题多变,多解”等。创造条件,让学生运用教学解决实际问题。创新来源于实践。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运用教学的环境,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做到学以致用,是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教学的快乐,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在实践中不断激发学习兴趣和提出新问题,从而激励自己去探究,去解决。教给学生解题方法和能力使学生在求知过程中,掌握相应教学能力,形成创新技能。

二、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课标中指出:“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将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应用数学。”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积极质疑。创新意识,首先是怀疑精神,求实的态度,综合分析,判断和选择的能力。

三、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增强创新意识的重要方式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引导学生主动的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学会探究,学会学习,创新意识得到增强。

发挥合作交流作用,多向交流,能取长补短,集思广益。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搞好合作学习,使教师.学生的角色不断变换,在教学中设计集体讨论、查漏补缺、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重视学生学习兴趣

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激发创新意识,为使枯燥的数学内容富有情趣,可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引入一些史实.数学故事.生活中的数学案例等,使学生了解数学历史,丰富知识,增加对数学的兴趣,又可以学习其中的创新精神和激发学生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恰当出示问题,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问题可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思维,提出新质疑,自觉去解决,去创新。

五、注意知识间的联系与综合,培养创新意识

课标要求我们要关注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及关注数学与现实世界,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知识的分化是为了更深入的研究某一领域,学科内的知识综合转为学科间的知识综合必然成为各学科教学的发展趋势。

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范文2

一、创设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在亲历数学建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上《全等三角形》习题课的教学过程中,有这样一道习题:“一个三角形中的两边与另一个三角形中的两边对应相等,第三边上的高也对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对于上述的几何证明题,学生都能给出正确的解答过程,但我诱导学生不要停留在命题的愿意上,分组讨论,试更换命题的条件,看结论是否依然成立。结果学生给出下面几种命题:

第一类:将“第三边上的高线” 换成“第三边上的角平分线”或“第三边上的中线”。 第二类:将“两边”换成“两角”,并将“第三边”换成“两角的夹边”。 第三类:将第一类、第二类命题综合成一个命题“一个三角形中的两边(或两角)与另一个三角形中的两边(或两角)对应相等,第三边上(或两角的夹边上)的派生线也对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这里派生线是指三角形的中线、高线、角平分线)。

给出上面几个命题以后,学生自己写出了证明过程,此时他们积极性很高,毕竟这些命题都是他们自己提出、自己解决的,因此我感受到:“教学生问比教学生答更重要”。但这几个命题中学生对“两角及夹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的证明有困难,我告诉学生,学习相似三角形之后,这个命题的证明非常简单。

2.用问题的猜想,提升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探索欲望。

数学的创造始于猜想,设置富于猜想的情境,可为课堂教学营造良好的氛围,促进学生主动求知.如:有一摞很厚的试卷用纸,如何很快地知道它大约有多少张?又如:“有理数的乘方”这节课中,为使学生感受乘方意义并进一步认识指数在乘方中的作用,让学生动手对折一张厚为0.1mm的纸,对折一次后,厚为多少mm?对折两次后,厚为多少mm?对折20次后,厚为多少mm?若每层楼3m高,对折20次后的纸,有多少层楼高?激起了学生跃跃欲试的兴致,使原本枯燥无味的内容注入了活力。 在数学课堂中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踊跃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观点,标新立异,培养求异思维与创新精神,

二、利用新旧知识的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例如,例如“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新课导入中,设计“如图:A、B两村要在公路旁合建一所小学,经费已有着落,但学校选址上有争议,为了交通方便,决定建在公路旁,A村人希望建在C处,B村人希望建在D处,同学们请你们给予调解一下,应建在何处,到两村距离都是一样的?”同学们听后跃跃欲试,但又拿不出可行的具体方案,利用原有知识无法解决,从而产生认知上的冲突──怎样解决这类问题呢?学生的探求新知识的欲望便会油然而生,产生学习兴趣。教师因势利导地说,我们只要学好线段垂直平分线的知识,就可圆满地解决这个问题了。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活跃了课堂气氛,进而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三、利用学生在生活中熟知的、常见的实际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例如:我在教学条形统计图时先出示一张统计表。

问:①你们最喜欢哪一门功课,为什么呢?小组讨论。

②组长汇报讨论结果,填写表格并说明为什么喜欢这门功课?

③教师小结:从这张统计表可以看出大家都非常喜欢数学,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把这张表设计成一张漂亮的图好吗?(板书课题——条形统计图)

④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内容。那条形统计图又是怎样设计的呢?趁热打铁,教师讲解条形统计图的绘画要点。

⑤制作条形统计图时,要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沿水平方向由左向右的射线叫横轴,与横轴垂直的射线叫纵轴。在横轴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与间隔。在纵轴上,根据数据的大小,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数量。(教师边讲解边板书设计条形统计图。)

⑥现在请大家根据自己收集的数据制作一张条形统计图,比比谁画得最美?

通过从学生身边的事引入,他们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激发了起来,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开数学,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亲切感,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背景下,根据自己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结合教师提供的知识点,精心理顺自己的知识体系,转化成自己的学习能力。

四、利用数学小实验,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

例如,在讲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时,可以这样设置问题:

① 把课前准备好的等腰三角形纸片用手中的学具画一画,剪一剪,折一折,量一量。

② 由此你能猜出什么结论?

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范文3

关键词:英语教学 创新意识 学习能力

一、培养中职教师创新意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素质普遍较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自觉性和主动性不够好。由于英语基础薄弱,造成了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恐惧的心理。过大的心理压力导致部分职业中学学生对学习英语丧失信心。

如果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师依然只关注自己怎么教,只管讲授课本知识,而不考虑这部分学生的实际状况,三年后他们的英语水平将依旧如故。不仅不能实现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也达不到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目的。

因此,增强职业学校英语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实现职业教育教学目标的保证之一。这就需要教师能够用爱去感化他们,用心去引导他们,用知识去武装他们。学生的课堂生活可以丰富多彩,学生的课余生活可以像课堂生活一样多姿多彩。合理的安排、精心的策划、完善的准备、热情的投入给师生带来的是令人难以想象的效果。

二、改变传统的教师角色和地位,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新课改提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这无疑将逐渐改变应试教学的这一现象,促使学校进行“以人为本”的教育,面向每一个学生,扎扎实实地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一切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满足学生发展的合理需求,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肯定。因为学生只有在主体地位被确立以后,才有可能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自身的学习积极性

改变传统的师生角色的定位观念,明确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辅助者、帮助者、教学环境的创设者,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学习知识、思考问题;学生才是整个课堂的核心,学生应该有足够的空间发挥自己,体现学习的主动性特点。作为一个教师应该时刻提醒自己:教师要教,而不是仅仅通过说教。教师要从说话转变为行动,创建一个新的活动课堂。

三、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培养学生对英语学科的热爱,对于教师来说,自始自终都是教学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创设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也同时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1.原声电影,带领学生感受不同的文化熏陶、异国的风情

英语教师可以常给学生播放一些英文原声电影,让学生了解语言不仅仅是交流的工具,传承着文字,还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英语的同时,还丰富了各种知识,满足语言运用的需要。

2.英文演讲、辩论、短剧、小品的表演,展示自我风采

英语学习的途径可谓是多种多样,关键就在于教师实际的操作中如何运用得当。听歌学英文可以针对的是热爱音乐的学生;看英文原声电影,可以针对的是听力突出的学生;而英文演讲、辩论,可以针对的是口语突出的学生;英文短剧、小品的表演,可以针对的是使表演才能的学生。当然,这样的学生划分没有绝对性可言。多种多样的学英文形式,其共同的目的就是在于学生能根据自身的特长,发挥其优势,能够学有所长。

3.课外的阅读不是形式化的,而是行之有效的

适当的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得力助手,能够开拓学生的眼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教师要培养学生自觉养成阅读的好习惯,而不是流于形式。教师可以在每学期的开学时给学生列一个英文阅读目录并提出阅读的要求,指导学生在规定的时期内完成适当的阅读任务。也可以全班订几套合适的阅读书报期刊,全班轮流着借阅。如在每节课之前,让学生轮流做5分钟的报告,谈一谈自己最近阅读了什么,有怎样的读后感。

四、教学方法的创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社会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的激增与学生相对有限的学习时间、学习精力产生了尖锐的矛盾。而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就是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学方法也并非一成不变,同样的,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发展。教学创新的重点在课堂上,即课堂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主战场,因为课堂教学效果是教学创新理念、方法、程度乃至效果的综合反映。注重课堂教学的创新就构成了当前事实创新教育的重要任务。

1.分层次教学

职业高中的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对于不同能力的学生,可以给予不同程度的学习任务,如课文的学习,最终目的是语言运用。对于语言能力差的学生,要求适当背课文,因为他们的关键问题是语言存储量小,语感不强,这阻碍了听、说、读、写各个方面的进一步学习。通过背诵可以扩大词汇量,增强语感,从而提高能力。对于基础扎实、语言丰富的学生,他们有能力对材料进行整理、归纳、重新组合,因此可要求他们复述课文。

2.合作学习

英语课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和竞赛的形式,把班级学生按照异质分成多个小组。如把上课的环节分成必答题和抢答题两部分,答对加分,答错扣分。教师可提问某个学生回答或是小组抢答。得分最多的小组为本次的冠军组。这种形式的教学可增进学生的集体感和荣誉感,可以成为后进生的鞭策力量,有利于后进生向先进生的转化。

3.教学游戏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组织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使课堂教学多样化,有助于增加学生对英语的理解,有助于引导学生去自由运用目的语。

此外,课外活动与课内教学联系密切,不但能增加学生使用英语的机会,锻炼和增长他们的才干,也能扩大他们的视野,有助于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

五、教学要求的创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多元性

职高学生学习能力不同,在给出不同的学习任务的同时,对学生提出的要求也可以灵活多变。

1.注重评语的灵活性、多样性、针对性、适时性

教师的课堂评语和作业批语都是和学生进行有效交流的强有力的工具。如果教师利用好的话就会使良好的课堂教学活动更能锦上添花。评语的灵活性、多样性、有针对性、适时性,能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不足、缺点,并能从老师鼓励性的话语中得到启发、帮助和信心,从中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同时也能极大地增进师生关系。

2.作业形式的多样性作业的形式并不仅仅局限于书面的形式,可以是口头的汇报,如学唱一首英文歌曲,谈谈对英文电影中哪个角色的看法;可以是收集资料、组织一场班级辩论赛;玩一个字谜的填字游戏;每位学生找一个英文幽默笑话,比比看谁的笑话最逗人;在网上英语聊天室里和别人用英语聊聊天,把聊天的记录发给老师,作为学生的一次平时成绩。教师也可以作适当的要求,如有上课请假的学生,请假条一律用英文书写。

激发职高学生学习的动机在日常教学中最为关键,在教师不断创新教学同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有效性,能力的多元化也随之逐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是综合性素质的提高,这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如此长效以往,使得教学相长,从而取得教与学的“共赢”。

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范文4

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不仅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孕育着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宝贵契机。因此,做好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创业精神,造就一代适应新时期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显得尤其重要。

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中,高校承担着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的重任。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在高等教育日益大众化的今天,就业对大学的导向性作用更强劲,学生的个性化成才意识和竞争意识更强烈。这些因素既有积极的一面,也在客观上滋养了一种与创新型人才培养不相适应的负面影响,功利性的学习目的在某种程度上冲击着高等教育,大学的培养观念和方式面临着挑战。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障碍因素

教育因素。我国高校存在不利于创新意识培养的诸多因素。除了传统教育的以书本中心、以课堂中心、以教师中心的影响之外,新形势下又出现了一些新问题。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一些高校急功近利的倾向明显,比高楼、比规模、比指标成为一些高校的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不仅忽视了学生德育、智育的发展,而且不利于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推进。另外,随着学生就业竞争的加剧,一些高校和不少学生,热衷于研究生考试、各种业务考证,以另一种方式陷于应试教育。为此,高校必须改变传统教育观念,解决新问题,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学生自身因素。自主创新心理主要由创新欲望与创新情感两个部分构成。创新欲望是一种求索进取、探寻新知的内在渴求和需要,它的最大特点是求新求异,厌弃陈腐观念,充满探索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中未知领域的巨大好奇心、求知欲。创新情感是创新主体对创新活动的主观体验,它贯穿于创新活动的始终。当前国内高校部分学生缺乏大胆求新的精神,局限于书本知识所教授的定理规律而不思破旧立新、深层次探索,很大程度上局限了创新能力的提升。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

其一,大学生要注重自己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是在大学生学习、实践、生活的过程中自觉形成,体现在知识水平、思维方式和个性特点之中。

知识、能力水平是影响自主创新意识的前提条件。知识因素不但指知识的量,还包括知识的质,没有较深厚的知识文化底蕴,以及对知识的获得欲望,要在较高层次的水平上创新是难以实现的。但只有知识还不够,还需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辨别、判断和选择的能力。实际能力在创新意识形成中,往往比知识更重要。

思维方式是创新活动的工具,不同的思维方式影响着创新意识的形成。我国漫长的农业社会给人们留下了守成、稳健的心理积淀,冒险、开拓、创新精神不足。这种客观环境养成了复古、唯书、崇尚权威的思维,失却了质疑、反思和批判思维。自主创新要有开放性思维而不是封闭性思维、批判性思维而不是复制性思维、人文性思维而不是经验性思维。

个性特征是指个人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包括气质、性格、智力、情感、兴趣等方面。一般说来,个性特征直接影响创造性,个性特点鲜明的人富有创造性,而个性平淡的人,则缺乏创造性。知识水平、思维方式和个性特点,都需要大学生自觉学习、锻炼,没有主观因素的培养和提高,自主创新意识将难以形成。

其二,高校要加强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范文5

高职 美术教学 创新能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创新型技术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美术专业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创新型技术人才的重要场所,能够为社会培养出大量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在高职美术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不断培养出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技术人才,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1要改变教学方法,培养创新意识

教师教和学生学是美术教学中长期使用的教学方法,这种填鸭式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不高,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创新思维,无法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因此,高职美术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不断改变教学方法,采取各种激励措施,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积极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使美术教学处处充满创新的气息。如梅兰竹菊是中国画的精髓,在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把生活中常见的利用多媒体进行展示,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多种多样,然后再展示一些名家名作,让学生体会名家名作的独到之处,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发挥想象,根据自己对的认识和理解,创作出心目中的更新颖的画。学生在教师的鼓励和启发下,创作热情空前高涨,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对的理解,画出了一幅幅风格迥异的图。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创新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2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创新思维

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前提,只有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得到充分发展。美术教学与其他教学内容相比,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平台。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要求不断改变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高职美术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发展契机,不断创新教法和学法,采用多种教学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在“风景速写”教学中,教师要灵活改变教学方法,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把课堂转向课外,可以把学生带到公园、旅游景区等场所,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学习,这样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通过对不同风景的观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创作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断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要营造良好氛围,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与学生的心理状态有着重要的关系,自信心较强的学生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必然要强于缺乏自信心的学生,而学生自信心的提高离不开良好的学习氛围。因此,在高职美术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对于学生天马行空的想法要予以肯定,充分尊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支持学生大胆参与课堂教学,不断提高学生创作热情和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如在“静物写生”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对于生活中的物体进行写生训练,在训练过程中有的同学画的与物体很像,有的学生画的不像,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一定不要以学生画的像不像为评判依据,而要努力发现学生创作中的创新之处,尊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创新,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必然会激发创作热情,提高创新能力。

4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创新能力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高职美术教学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提高学习热情,迸发创新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中国画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文学作品去创设教学情境,把白居易的一首古诗“钱塘湖春行”展示给学生: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通过这首古诗,给学生创设了一幅优美的画面,让学生根据对诗句的理解,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作品中出现的景物进行艺术创作,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5加强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的认识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的,实践决定认识。创新意识作为一种重要的认识,是态度、思维和技能的综合,这些因素的发展都离不开实践活动,也只有在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得到提高。因此,在高职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实践活动,经常带学生进行野外写生,或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去思考绘画创作,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认识,在比较中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如“中国结”一节,主要是通过学生对中国结的编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向学生介绍中国结的寓意,提高学生对中国结意义的认识和编制兴趣,然后引导学生从美观与实用的角度去进行艺术创作,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想象,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创意,设计出了丰富多彩、风格迥异的造型,在实践体验中得到了美的享受,激发了自己的创作热情,提高了自己的创新能力。

总之,高职美术教学是一个充满了创新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美术创新的重要意义,把高职美术教学作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平台,把创新作为美术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通过改变教学方式、提高学习热情、营造良好氛围、创设具体情境、加强实践体验等一系列做法,努力提高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技术性人才,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原成林.浅谈高职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J].金田, 2013, (4).

[2]姚继琴.浅析高职美术课程的教学现状及改革方向[J].教育界, 2014, (36).

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范文6

一、对土建类大学生就业核心能力的分析

结合国内外应用型本科高校对土建类学生培养模式的定位,我们认为“土建类大学生就业核心能力”是指土建类大学生具备的各种能力中最具特色、最强有力的那部分能力,它是在基本能力和专业能力基础上凝练出的、独有的,并且能够使个体在就业创业甚至职业发展过程中拥有比较竞争优势,进而促成个体在激烈的就业市场上取得主动的综合能力。

一般认为,土建类大学生的就业核心能力包含三个层次(见图1)。最低层次是作为个体的基本能力,中间层次是大学生的专业能力,最高层次是适应职业发展的综合能力。基本能力包括个性品质、沟通表达、鉴别是非、身体素质等,它是土建类大学生就业的基础和必备前提;专业能力是指从事土建类相关职业应具备的识图能力、设计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及其专业素养,该部分能力的培养要适应土建类学生就业的实际需要和市场导向;综合能力包括创新能力、发展能力、适应能力和管理能力等,其中“创新能力”又常被认为是最核心、最精华的部分,是土建类大学生竞争优势的源泉,其关键是创新意识的养成。只有具备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综合能力,才可能拥有良好的就业、创业机会和职业发展前景。

将土建类大学生创新意识作为就业核心能力的信号,在塑造人才培养模式和开展实际就业工作中,具有以下优势:第一,可测性。一般来说,个体是否具备创新意识是难以衡量和测评的。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参加诸如大学生科研立项、实题毕业设计等具有创新特征活动的统计,从而认定土建类大学生是否具备创新意识。第二,独特性。就业核心能力是一种独特的、具有个性特色的优势,不能轻易地被模仿。对于具备创新意识的大学生,在就业、创业和职业发展中,其所呈现出的这种差异性,往往会成为应聘和升迁的关键因素。第三,持续性。大学生创新意识可通过培养在短期内形成,但它也只能作为衡量就业核心能力的一个信号,而非全部。因为后者的培育要靠长期的积淀和提升,其一旦形成便不会随时间的推移而丧失价值。

二、具备创新意识土建类学生的就业实证

本文以某高校土建类学生为研究对象,抽取了该院系2009—2012年的“毕业生参与创新意识培养活动”(以“大学生科研立项、实题毕业设计”参与者为例)与“当期全体就业”相关数据,并以其中的“高质量就业率”为研究切入点,进行了以下举例与分析,以此证实“土建类大学生创新意识作为就业核心能力信号”的现实存在,并以期对高校土建类大学生的就业工作产生实际的指导意义。

1.数据对比与分析

2.数据举例

(1)某高校土建类学生近四年就业相关数据

(2)某高校土建类学生近四年科研立项情况

从图2的对比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在2009—2012年期间,某高校土建类“全体学生就业率”和“高质量就业率”两项指标并不能找出一定的规律;并且因某些外部因素的存在(如国内房地产经济低迷、建筑工程市场萎缩、基础设施投资放缓、高铁建设安全隐患等),于2009年和2010年分别处在两项指标的最低点。但针对“具备创新意识学生的高质量就业率”指标而言,则是逐年递增的;从实证数据来看,该类学生成功克服以上影响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种种负外部因素,其主要原因可以被看作是“自身拥有的创新意识经培训和锻炼从而固化、形成为一种被市场和企业认可的综合就业能力”。因此,大学生创新意识作为其就业的核心能力信号,在素质培养和就业实践环节,可充分提升土建类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三、把创新意识养成作为就业核心能力提升信号的举措

1.构建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四化”体系

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化和经济增长模式的重构,普通高校土建类大学生的培养,应充分具有前瞻性、国际性和创新性,面向基层、注重实践,以科学发展的眼光,打破高等教育以往的常规定式,准确预测土建行业的发展前景和土建经济的增长规模,创新教育理念、模式和方法。总之,只有把学生的创新意识养成作为提升就业核心能力的信号,才能把学生培养成开拓型、创造型和应用型的“良才”。主要途径:一是创新意识培养普及化,使观念上的认同转化为行动上的体认;二是创新意识培养常态化,要使相关活动纳入、融进教育教学环节并持之以恒;三是创新意识培养全程化,从意识养成、实践锻炼到创业精神几个方面实施全过程培养;四是创新意识培养特色化,在“大工程”、“大实践”教育理念下要突现土建人才培养和成长规律。

2.以制度建设保障人才培养模式不断优化

大部分高校都已经注意到“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重要性,但也都处在“零敲碎打”和“盲目徘徊”的阶段。我们认为,普通高校应坚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作为就业核心能力是否提升的信号,利用先进的实验设备,加强实践能力和岗位技能的锻炼,并依托建筑行业和企业,提倡土建类大学生开展实题研究和毕业设计,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探索、学会研究、学会创新”。主要途径:一是建立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导师制,并纳入教学工作量和职称评聘考核范围,通过利益机制激发专业教师的积极性;二是拓宽人才培养思路,结合土建专业重视技术应用的特点,鼓励并吸纳一部分企业高级人才指导毕业生开展实题设计;三是在创新活动开展、创新成果转化、创新机制形成方面,充分考虑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利益关系,逐步探索出一条特色化的土建类人才培养道路。

3.深化教学改革逐步规范大学生创新活动

土建类大学生人才培养工作要适应社会的需要,深化教学改革,针对土建类大学生就业核心能力的实践性特点——要求大学生具备的专业能力是一种适应性、应用性能力,在教学安排上要突出两个特点,即科研起点要“准”,课题设计要“实”。我们认为,普通高校亟须尝试以灵活多样的、“开放式”的教学管理制度规范大学生创新活动,促进创新意识养成。主要途径:一是科研立项和毕业设计要找准定位,要契合生产一线的需求情况,避免从事“空中楼阁”式的项目和题目;二是探索创新意识与就业能力评价体系,客观、全面、公正地反映大学生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三是加强诚信和道德教育,保证作品的原创性和技术的实用性,养成良好的科研态度和职业道德。

参考文献

[1] 杨磊,邬承斌.对大学生科研创新水平作为就业能力信号的博弈分析[J].经济师,2012(1):113-11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