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工程管理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物流工程管理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物流工程管理范文1

关键词:物联网;物流工程管理;应用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业的发展步伐显著加快,对物流工作的效率及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人工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物流行业的发展需求,这就需要充分利用物联网等新技术对物流工程管理进行优化,使物流工程管理更加有效。就目前来看,物联网在我国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推动了各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将物联网应用到物流工程管理中,能够弥补传统物流工程管理的不足之处,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

一、物联网在物流工程管理中的应用优势

首先,通过物联网能够提高物流仓储的自动化程度,实现自动化的货物仓储作业,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工成本,也能够保证货物仓储作业的准确性,避免在人工操作过程出现不必要的问题。其次,通过物联网能够降低生产成本,促进物流行业的高效发展。比如将物联网技术引入到工业生产的供应链中,能够更好地进行跟踪和识别,实现零库存的目标,不仅提高了生产物流过程的跟踪及识别的准确性,也降低了时间成本。最后,在以往的物流行业中,普遍存在杂、乱、多等问题,难以保证物流工作的效率及质量,但是对物联网技术进行有效运用,能够提高物流环节的准确性,将货物及时、准确的运输到指定地点,提高了货物分拣及派送工作的效率,使人工物流作业的错误率得到降低。由此可见,物联网在物流工程管理中体现出较高的应用价值,将其应用到物流工程管理中,是物流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对提高物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

二、物联网在物流工程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根据实际情况来看,物流工程管理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网络传输层、感知互动层及应用服务层。为充分发挥物联网在物流工程管理中的应用价值,需要从这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在网络传输层面的应用

网络传输层是由M2M技术、云计算技术、数字集群通信技术所组成的,其中M2M技术能够实现货物与终端之间的信息通讯,及时掌握物流过程的信息流及资金流,使物流配送过程更加可靠和快速,在实现自动化的货物入库、验收、发货及出货的同时,降低了物流成本。其中云计算技术就是对物流信息进行高效化和智能化的分析处理,将其中的关键信息提取出来,为物联网管理提供有利依据,避免在货物运输过程出现偏离航道问题。其中数字集群通信技术是综合信息的传输,本身的保密性较强,且具有较高的信道抗衰减能力,能够提高数据的现场管理及安全交换能力。

(二)在感知互动层面的应用

感知互动层是由定位系统、跟踪系统和识别系统所组成的,整个过程涉及到全球定位系统、无线传感器及无线射频技术。通过对无线射频技术进行有效运用,实现对货物的自动化识别,及时获取货物的信息,实现对物流货车及货物的动态监控,进而更好地进行货物调度。同时,充分利用无线射频技术能够更好地辨别货物的真伪,提高仓库管理效率,实现物流配送的可视化效果。通过对全球定位系统进行有效运用,能够对物流配送进行实时的定位和跟踪,便于依据交通情况进行货物运输的路线规划,且能够及时了解货物的状况,使物流效率得到提高。通过对无线传感器进行运用,能够形成一个紧密的网络系统,实现对各种数据的有效采集,进而为职能调控及重要决策提供依据,更好地进行物流环境的检测,实现智能化的物流管理。如图1所示,为物联网在物流工程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流程图。

(三)在应用服务层的应用

应用服务层是由公共交流信息平台及嵌入式智能技术所构成的,尤其是嵌入式智能技术直接影响着物流服务的质量。通过对嵌入式智能技术进行有效运用,能够提高物理网的信息处理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提高软硬件设施及其他资源的利用率,进而减少资源浪费问题。其次,通过构建公共物流信息平台能够更好地进行公共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分析,为物流产业提供更好地公共信息服务、物流应用服务及数据交换服务,实现对物资及各种资源的整合及有效利用。在实际的应用服务过程中,二维码技术在我国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主要就是将数据、符号、图像等信息整合成比特流数据,通过设备对二维码进行扫描,获取事先整合好的数据信息,进而实现对货物信息的自动化处理。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化社会发展背景下,物流行业的发展面临着更多机遇和挑战,为促进物流行业的稳定发展,必须要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通过物联网等新兴技术提高物流工程管理水平,为我国人民提供更好地物流服务。在应用物联网进行物流工程管理的事后,需要充分了解物流行业的发展情况,结合用户的实际需求进行合理改进,为我国物流行业及社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边兆博.物联网在物流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9,41(02):83-84.

[2]刘卉.物联网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探析[J].信息系统工程,2018(12):105.

物流工程管理范文2

物联网在传统意义上指由互联网和传统电信网络一同构成的能互联万物的网络,其特点就是低延时、高精度、时间长,能够在各个行业进行应用。物流工程其主要的作用就是利用物流方便的知识来提升物流的速度和准确度,并且能够在交互层面和用户进行良性的互动。为此,在本文中就物流工程前期管理中物联网的应用进行了探究。我国存在着世界上最大的单一物流市场,并且在后疫情时代,随着电商快速的发展,物流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快速。但是在物流行业普遍存在着一个痛点,那就是在资本的激烈角逐下,物流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白热化,甚至一些物流企业的收入已经无法覆盖成本,只能靠不断的资本来维持运转。一些物流公司在运营过程中为了实现盈利会尽量压低快递员和投递站点的工资,这非常不利于物流行业的发展。另外,物流行业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一直不畅,除了少数的几家物流企业能够给消费者比较好的物流体验,绝大部分的物流企业无法对物流过程进行保证,甚至一些消费者不知道自己购买或者寄出的商品的行踪,因此提升物流行业的运营效率,降低物理企业的物流成本,提升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对于物流行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在当前5G技术逐渐普及的时代,万物互联已经可以实现了,低延时、高精度的物联网已经可以应用于物流行业,能够有效地提升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

二、物联网相关概述

通过传感器装置、GPS技术、射频识别技术、激光扫描技术等,来实现物与物之间的联通,就是物联网,从而实现万物互联的网络,在可视化监督、智能识别、跟踪定位等方面,物联网能够高效的实现信息交互。物联网的发展经历了很多阶段,但是在5G时代下才真正实现了万物互联。物联网在技术架构方面笼统分成几个方面,大概有感知层、应用层和网络层等,使用各种感知设备获取物体的信息的便是感知层,之中还囊括着物体的位置、速度、温度等等,这些信息能够大概描述一个物体的基本状态;其次网络层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为信息的传输和信息的处理两种方式,信息的传输重点是要通过互联网、电信网络、射频信号、等使之感知层收到的信息传达到信息整治平台上,然后就是信息处理平台对信息的处理。信息处理平台主要是依赖云计算,因此搭建功能强大的云计算平台对于物联网的运行至关重要;最后,应用层就是在对获取的信息,在进行整理之后通过一定的形式加以应用的,最主要的途径就是建立公共性服务平台,使得处理后的信息能够服务于社会。通过以上的介绍可以得知,需要关键的技术作为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的支撑,只有将它们有效地应用起来,才能达到发挥物联网在物流工程领域的目的,关于物联网,其原理如图1所示除此之外,与互联网不同,物联网技术可以根据安装微芯片来物体智能化,随后,还可以利用无线网络来让物体之间有效交换信息,这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的人机,实现了各种物体的实现。与此同时,对于比较相似的实体之间,也是属于人工智能发展的一个基础。与此同时,物联网这一含义是连接事物的互联网系统,对于这句话来说,可以从两个方面去进行理解,一个方面是互联网根据互联网系统而作为一个基础,在此基调上往更宽广的方面去发展,让物与物之间益有所关联,现阶段,国家正在使用的硬件技术所覆盖内容,首当其中有射频识别(FID)、红外传感器、激光扫描打印机等信息输通等传感设备。而今,在智能家居、医疗、城市、交通等有领导性联网技术行业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已逐渐渗透到多个领域,并在高效信息交换和智能服务提供方面显示出重要优势。在物联网中,通过物体和物体,物体和人之间的互相连接,是需要通过载体,才可以顺利的传输出去。并且,在网络传输的过程当中,相关的技术人员是需要严格的遵循其网络规定,本文主要论述将物联网和物流领域结合起来,来给这一领域带来更多的便利。

三、在物流工程管理中物联网的应用价值

物联网在物流工程中最大的应用价值就是能够有效地提升物流运转的效率,在仓储、转运、配送等多个环节提升工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1.能够提升物流仓储自动化程度

物流的运送的环节基本上是一致的,对于大多数的物流企业来说,就是从寄件方手中收集包裹,集中到仓储转运中心后统一发往另一个仓储转运中心,最后就是对包裹进行转运分发。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了很多的仓储物流环节,那么提升物流仓储的速度对于降低运营方的成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就可以通过物联网这一技术进行。传统的物流仓储过程需要大量的人工进行快递包裹的分拣和装卸,而依靠物联网技术就可以实现仓储过程的自动化,能够有效地提升仓储过程中的效率,并且减少人工成本的支出,从而有效地提升物流企业在物流行业中的竞争力。当前,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开始组建无人转运中心,仓储自动化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物流仓储的流程图见图2。

2.能够降低物流成本

大部分的物流企业会提供有偿的物品包装服务,这也就是说物流企业需要使用统一的物流包装,那么就需要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物流包装原材料的配送,在这个过程中不仅物流企业会因为无法掌握物料的使用情况而产生物料的库存,还会因为库存占用着大量的资金而导致企业的发展受到限制。如果在生产物料的过程中可以运用物联网的技术对每一个物料进行编码,并植入物联网的芯片,那么在进行生产、运输、使用的过程中就可以更好地进行调度,这样的话甚至可以实现零库存。而植入在物料中的芯片还可以应用到物流过程中,并且能够进行回收,这对于物流企业来说无疑是在降低物流的成本。

3.能够提升物流环节准确性

当前,物流行业对于快递的运送节点掌握还处于人工输入的阶段,能够全部实现自动化的企业是非常少的。从这个方面来说,人工输入物流运输节点不仅会极大地提高出错的几率,而且还会提升物流的成本,并且消费者的体验也不会很好。那么物流企业就可以进行物联网的改造,在每一个包裹中植入一枚物联网芯片,在每一辆转运设备中安装感应芯片,当快递包裹中芯片与感应芯片建立起连接通道之后,就可以自动的上传包裹所在的位置,这样就可以节省人工成本,提升物流环节的准确性。

四、在物流工程管理中物联网的应用

在物流工程管理中物联网的应用主要集中于三个层面进行,感知层面是数据收集的阶段,在这个阶段能够获得最原始的数据。网络传输层面主要是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基于云计算的分析,并给出物流转运和派送过程中的最优解。服务层面就是基于大数据分析得出的结果来服务于企业运营、客户服务等等,接下来会做更加具体的阐述。

1.应用于感知互动层面

物联网最基本的技术就是物体与物体之间进行通讯的技术,能够使用的技术有很多中,但是在物流行业里面使用最多的就是全球定位系统和无线射频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可以解决包裹在哪里的问题,无线射频技术可以解决与包裹信息获知相关的问题,因此在感知层面定位芯片和射频芯片的应用是最多的。全球定位系统的采用能够在包裹接受、中转、配送多个环节进行优化,提升工作人员的效率。使用全球定位系统,首先可以实现每一个包裹在转运和配送过程中的实时定位,能够让企业和消费者实时了解包裹的物流速度。其次,全球定位系统可以帮助快递员实现包裹派送过程中的效率最大化,包裹派送的位置、快递员的位置、配送道路上的交通情况都可以帮助快递员实现配送效率的最大化。射频技术的应用可以让系统随时得知有关于包裹的信息,包括快递单号、接收地址和配送地址、包裹内的物品、包裹重量等等,这些信息可以帮助物流企业更好的进行包裹的分拣和配送。传感器在物流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全球定位系统和无线射频技术都需要通过传感器这个载体来进行应用。数量非常庞大的传感器能够在物流过程中形成一张无形的大网,能够对物流过程中的包裹、车辆、工作人员等进行全方面的监控,并能够通过大数据来形成最优解,以此来提升运营的效率。

2.应用于网络传输层面

网络传输层面主要是对数据的处理和输出。首先,在物联网的网络传输层面,云计算技术就是物联网的中枢大脑,负责接受海量的传感器传输来的电子信号,然后云计算将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和优化,并最终形成问题的解决方案或者形成人可以识别的信息,这样就可以实现数据的快速处理。其次,在进行无线数据传输、交换和控制时,数字集群通信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一种技术,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和保密性能,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最后,在实现货物与机器之间,M2M技术的应用能有效互动与通信,通过两者之前的互动能够对货物的流动进行更好的把握,从而降低管理成本,提升企业盈利的能力,其传输见图3

3.应用于服务层面

物联网在服务企业和客户方面有着很大的作用,其中对于消费者来说主要是在企业搭建的公共性物流信息平台中获取物流信息,对于企业来说能够更好的去服务于消费者,形成良好的关系,对于企业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很多消费者都会有这样的苦恼,很多时候不知道自己的快递到达了哪里,即使在物流信息中物流企业给出了一定的物流过程展示,但是快递的具体位置信息是不得而知的,但是对于一些应用物联网比较好的物流企业来说已经实现了包裹的实时定位,因此这就给一些物流企业的竞争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因此在物流的过程中使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对于货物的实施定位就变的非常关键了。企业在服务消费者的过程中可以搭建起公共物流服务平台,让消费者可以实时地了解这些内容,这就会给消费者带来一定的安全感,能够有效地提升用户的粘度,提升企业的效益。二维码技术的应用也可以在物联网技术应用的过程中,有效地提升管理的效率。在企业内部进行物联网创新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实时的云计算平台形成动态的二维码,通过二维码的扫描降低企业内部管理对于芯片的支出,以此来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降低成本。统一物流企业的物联网技术规范,共享物流企业之间的数据,搭建公共性物流企业国家平台,不仅可以让国家在根本上有效提升对于物流企业的监管,也能够通过统一技术规范降低物流企业在物联网改革过程中的成本支出,从而提升物流企业的整体效率,降低整个物流行业的成本。

五、结束语

物流工程管理范文3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物资的消耗量占据工程总成本的60~70%,所以,物资也是公共产品的基础,是项目成本管控的关键所在。水利水电工程近些年来提高了对物流管理的重视程度,但是“重生产、轻物流”的问题仍然存在。

1水利水电工程物流过程

与传统的水利工程物流相比,国际工程物流的操作范围从一个国家内部扩大到了两个甚至多个国家。物流的时间也相应延长,而且通常需要划分为多个物流批次。因此在业务流程管理中,需要针对不同客户的不同需要,对先期的物流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和深入论证,然后根据项目预算、工程施工计划等对操作方案进行设计和确定。国际工程物流从生产工厂接货到运至工程现场的全过程,通常可分为三个部分,国内段、海运段和国外段。国内段的物流管理主要包括从生产工厂到货港装船之前,其中包括从工厂的接货、工厂至装货港的运输以及装货港口的服务管理等;海运段就是从货港装货、装货港至卸货港的海运(空运、陆运)以及卸货港的卸货管理等;国外段包括从卸货港清关及港口服务管理、卸货港至项目工地的运输管理,甚至是工地现场内的短倒等一系列的管理工作。此外,并不是所有的中国企业承包工程设备或材料都需要从国内进口,有的项目设备和材料还需要从第三国进口,也有一些设备需要途经某些国家或者地区,此类情况都有可能增加国际工程物流的流程内容,且操作的难度和成本也会随之增加,因此对物流程序进行管理时,必须预先做好周密的计划和可行性方案,综合考虑到每个中间环节成本及安全隐患,以保证物流业务流程的顺利实施[1]。

2水利水电工程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①物资配送以及仓储的成本较高。当前国际水利水电工程物资运输需要横跨两个国家,物资消耗金额较大,类型较多,而水利水电工程自身消耗的物资总量也很大。因为水利工程多地处偏远,而用户分布较为分散,造成物流管理难度较高,物流消耗较大,需建立多个用户端。物资种类范围,配送范围广,造成水利水电相关企业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物资管理体系。②物流管理理念滞后。物资配送与社会产生保持一致才能够提高市场经济发展水平,这也是水利水电物流管理未来的发展趋势。基于此,很多企业受到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仍然采用传统管理理念,造成管理效率低下,物资不能及时配送到位。③信息化建设水平低。物流水利配送企业主要在原有体制上建立物资流通体系,但是基础设施不完善,物流服务水平不高,尽管很多企业开始注重信息化建设,单位没有结合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特征以及地区的发展情况对物流系统进行优化,造成信息化管理特征没有完全体现。

3水利水电工程物流管理对策

3.1以自身优势实施建筑物资统筹采购

工程建设项目质量好坏取决于建筑材料质量的优劣,需要国际工程建设单位以其自身专业优势,认真选择和采购质量上乘的建筑用材,减少或杜绝退货现象的发生,进而减少相应的物流管理成本。在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中,需要在物流合同谈判和商定中明确规定正常物流成本与非正常物流开支的负担比例。同时,在建筑用材遴选与采购中,尽量向曾经有信誉的供应商实施定向性的批量采购。另外,因为各国家材料价格、运输价格等有所不同,需进行比对,制定最佳的采购方案,再结合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专业物流运输,降低工程建设项目的物流成本支出,提高建设单位的经济效益。

3.2创新物流管理理念

当前因为我国物流发展迅速,各行业的物流管理理念也基本发展成熟。但是以往对于水利水电物流管理不重视,造成管理理念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发展。为此,需对以往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管理的优秀经验进行总结,充分借鉴其他行业的管理理念,建立具有行业特色的水利水电工程物流管理体系,并保证系统运行的可行性和运行效率。在国际水利工程中,国际物流运输是最容易出现风险的一个环节,承包单位要选择最合适的物流公司和物流路线,以确保物流运输业的经济性和及时准确运货至现场。由于运输时间长、搬运次数多、海运环境潮湿等因素的影响,经常会造成材料设备损坏。为了规避以上风险,承包单位要详细了解当地的法律文件、港口操作流程及清关注意事项,选择的公司要有足够的经验能力;在选择公司的时候,要充分了解该公司的资质、能力、信誉及其在工程所在国的协作上的信息等情况,确保该公司的经验和能力满足运输需求;还要充分了解不同物流的情况,分析不同物流路线的优点和不足之处,通过比较,选择适合自身的物流方式,并且要及时和公司进行沟通,最终选择高效合理的物流方式,降低物流运输中存在的风险[2]。

3.3建立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国际物流平台架构:结合物流内在属性及吸取现有跨国企业成功经验,探索物流平台架构建设方案,可细分以下四大模块。(1)国际运输。负责进口施工国家设备、国际运输资源的协调及国际运输承运商认证采购策略拟定。针对水利业务特点,合理选定运输资源,与现有市场优势国际承运商合作。根据货物进口属性及运量,必要时采用与船公司直签合同精品海运模式,确保旺季海运仓位需求。设置相关运输承运商考核KPI,并以此作为后期运输承运商选定依据,引入承运商竞价机制,综合承运商表现,决定承运商后期使用份额。(2)进出口报关。进出口报关模块专业性要求较高,高素质专业报关人员可以根据相关海关进出口税则解读及海关政策研究为企业在进出口税费缴纳及退税方面带来莫大收益,也为企业在进出口国家海关层面资质提升及海关关系维护方面提供强有力支持。考虑各国家进口特点,如何强化对清关的认证也凸显其价值所在。(3)海外区域仓储管理。在过去,仓库被看成一个无附加价值的成本中心,而现今,仓库不仅被看成是形成附加价值过程中的一部分,而且被看成是企业成功经营中的一个关键因素。仓库作为连接供应方和需求方的纽带,从供应方的角度来看,作为流通中心的仓库从事有效率的流通加工,库存管理,运输和配送等活动。从需求方的角度来看,作为流通中心的仓库必须以最大的灵活性和及时性满足经营活动的需求。因此,对于企业来说,仓储管理的意义重大。在新经济新竞争形势下,精准的仓储管理能够有效控制库存成本,并间接客观地反映材料采购的计划合理性。(4)本地派送。依托海外施工国家自有本地运输公司优势,建立本地运输商短名单,依据车型、派送距离划定收费标准,用于不同项目之间的物资调配及异地货物采购自提,加速需求物料流转,节省派送成本。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传统水利水电工程管理只是将物流管理看作单一的物资供应,没有对工程建设需求、工程成本控制、物资管理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但是为了控制库存,保证物资性能的完整性,减少不必要的物资损耗,节省成本,需要创新管理理念,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甚至可以引入第三方即专业物流企业进行管理,以此来促进水利水电工程建设。

参考文献

[1]孙昌庆,廖瑞华.国际工程项目物流管理的信息化策略[J].项目管理技术,2016(05):58~61.

物流工程管理范文4

【关键词】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视角;流程优化

资源流通效率与物流管理水平具有极大的关系。在供应链视域下,物流管理效能成为物流行业的关注点。物流管理流程是物流管理效能构成的重要要素。若是物流管理流程不规范,就会使得物流管理水平低下。所以,有必要重视完善物流管理流程工作,以此激发物流行业发展活力。

1供应链管理和传统管理在模式上的区别

1.1供应链模式更具战略性

供应链管理是传统管理模式升级改造、创新等而形成的物流管理模式。供应链管理模式更侧重于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优化服务,需求量的大小影响着供应链成本和市场份额。供应链管理模式将管理方式上升到战略高度。正是如此,供应链管理模式能够极大地促进企业高效发展。

1.2集成性、规范性更明显

供应链管理模式属于横向管理模式,具有集成性、规范性的特征。供应链上的每个企业扮演着各自的角色,而每个企业都是不可或缺的。企业的运行活动交织在一起,凝聚了强大的发展力量。为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企业需要加强沟通与联系,相互协调配合工作,优化配置资源,进而增强自身在行业之中的竞争力。

1.3看重客户满意度

虽然降低物流运行成本,增强经济效益乃是企业重要的发展方向,但是基于供应链管理视角下的物流管理模式看重客户满意度,而消费者需求属于企业发展的出发点。当企业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时,消费者会更加信赖企业,进而选择企业的物流服务。对于企业来讲,其经济收入水平将会不断提升。

2供应链管理视域下物流管理流程优化策略

2.1精准分析终端市场服务需求

在供应链管理视域下,物流企业需要全面性地思考服务工作。也就是说,要以全产业链维度思考从货物出厂到终端销售的供应链配套服务要点。供应链的完整性、服务高效性会对终端市场的服务需求产生影响,若是单纯分析终端客户需求,就需要提高物流配送效率与避免产品因物流运输而产生损坏。在供应链管理环节下上游企业,其更想通过降低物流成本,达到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为满足上游企业与下游终端消费市场的物流服务需求,要平衡两者的利益,优化物流服务事项,以便树立良好的形象。而升华企业文化对于满足两者服务需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要以中间物流资源调节身份配合上下游客户的资源互补,以此把控服务环节,强化服务质量。

2.2契合物流成本时间控制条件

商品流通的时间是物流管理流程中一大管理要点。通过科学地缩短商品流通的时间不仅可以降低物流成本,而且可以满足客户对运输时间的需求。另外,上游企业与终端客户都会因商品流通时间缩短,提高资源的再造价值,所以有必要采取各种措施,保证商品流通水平。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讲,其需要重视研究供应链管理模式,综合分析自身在应链管理模式之中所处的位置,构建物流成本时间控制方案,以此顺利地指导物流管理工作。比如,在仓储资源比较丰富的情况之下,可以将中转环节下放,确保资源更加接近于消费者。在仓储成本过高的情况之下,可以通过把中转环节设置于靠近上游厂家的地理位置的方法,减少产品在周转的过程中产生的时间成本。由于产品的周转成本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整体物流水平也在提升。

2.3全面考量货物周转资金利用

优化物流管理流程最终会简化物流管理流程。在物流管理流程被简化的情况之下,物流工作的推进会更加顺利。不过,简化物流管理流程在后续工作之中也可能出现安全问题。而出现的安全问题容易影响货物周转资金利用效率。若是资金利用效率降低,物流管理质量不能够得到有效保证。基于此,企业有必要把安全质量对接条件纳入物流管理工作之中。为防止因质量问题带来过多的经济损失,可以购买货物保险。另外,要全面地审核商品,保证商品质量,并且减少商品装卸与运输的过程之中产生的成本损耗。在资金流动处于合理的状态下,企业运转效率将会大大提高。垫付款项与代收款项的数量越大,资金流动水平越低。因此,要科学地缩小这些款项在流动资金中的占比。除此之外,第三方物流企业有必要采取措施,加快资金流动速度,保证物流工作高效进行。比如,由于网络金融平台可以为企业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第三方物流企业就可以与其进行合作,以此提升资金流动水平。

2.4优化物流信息对接支持方案

供应链管理视域下物流管理流程优化将各个与物流相关的对象高效连接在一起,而货主、物流服务商、政府部门、上下游企业等之间相互联系更加紧密,它们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供应链体系。如果供应链体系中的企业物流信息得不到对接,会使得物流运输效果大打折扣,影响服务口碑。为保证他们之间的高效连接,提升物流整体服务水平,有必要引入信息技术,增强物流信息的共享性。优化物流信息对接支持方案的具体方法包括,一是促进上下游企业运作活动对接。构建信息系统,及时上传相关信息,保障信息对接的效率与质量;二是满足客户对物流信息对接的需求。由于不同客户业务类型在供应链体系之中扮演的角色不尽相同,客户对物流信息对接的需求存在差异。为提高信息对接水平,有必要从客户的需求出发,制定针对性的物流信息对策方案;三是保证物流信息对接的交互性。畅通信息传递渠道,促进信息交流传递,同时提高供应链企业在物流信息对接方面的互动性,以此充分发挥物流信息在物流服务中价值;四是增加物流信息对接自助服务。除了依靠相关工作人员提供的对接服务之外,还要增加物流信息对接自助服务。也就是说,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在系统上自主地查找相应的信息。由于物流信息对接服务会因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在构建了物流信息对接服务方案之后还要以发展现实情况为依据,不断地调整与完善方案。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供应链视域下,物流管理流程需要进一步的优化,以便适应当代物流工作。对于处于供应链上的企业来讲,其需要转变物流管理理念,详细地规划物流管理工作,保证自身获得物流发展优势。供应链管理视角下的物流管理流程优化工作并不是简单的,而是系统与复杂的。基于此,企业需要深入地研究相关优化工作,掌握优化技巧,从而真正地提高物流管理水平。与此同时,企业可以吸收与借鉴其他企业在物流管理流程优化工作方面的经验,以此促进物流工作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郭仪.供给侧改革视阈下应用型大学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J].物流科技,2019,42(11):167-169.

[2]赵程程.3D模拟实训系统在物流管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以仓储配送为例[J].内江科技,2019,40(09):85-86.

[3]郭红.基于多模式物流管理的医用耗材全流程信息化精细化管理体系建设与实践[J].中国医学装备,2019(6).

[4]贺萍.基于构建流程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探析[J].物流科技,2019,42(07):175-177.

物流工程管理范文5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从国外引进物流的概念,近年来,随着我国物流行业的迅速发展,国家加大了物流教育的投入,大部分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已初具规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物流管理专业起步较晚,先天发展不足因素,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手段单一、实训课程师资力量薄弱、实训资源不足、实训课程监督考核机制缺失等因素造成实训教学环节形同虚设,物流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现象严重,致使实训教学环节形同虚设。

目前,市面上物流管理教材大部分是由缺乏实战经验的理论专家学者编写,大多数是理论知识的系统性汇总,教材中缺乏对学生物流管理实践知识的指导,老师在课程教学中,也仅工作流程视角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训课程教学探析文/齐君伶能从理论知识和一些简单案例分析层面进行面授讲解,缺乏实践操作演示,由此,造成学生对物流知识的理解是嘴上厉害,说得头头是道,但是拿到实际问题时缺乏实际动手经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苦思冥想,毫无对策可言,久而久之,学生被就业市场所摒弃。然而,物流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其实践教学主要由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两大部分组成。其中,校内实训主要以实验室教学为主,校外实习主要是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建立校外的实习基地,主要以短期参观和顶岗实习为主。由于校内实训基地受资金、场地等条件的限制,导致校内物流实训基地建设,跟不上物流行业快速发展的步伐,影响实训实践教学效果;而校外实习基地主要由企业负责,但是企业往往考虑生产经营、数据保密、学生安全及短期实习等因素,对于短期参观实习只能是走过场、匆匆带过,而对于校外的顶岗实习则很少被安排在与物流相关的岗位上,更多的是生产一线的操作工,这种走马观花式的实训实践教学,导致学生并未真正了解、学习到物流管理工作的本质,体验物流工作的真谛,使得实训课程教学环节形同虚设。

(二)实训课程师资力量薄弱。

物流行业是一个新兴行业,在我国,从事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的大部分高职院校老师,并没有受过系统地物流理论知识教育,大多是从管理科学、交通运输学等相似专业转移过来的,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侧重管理或运输技术现象,而对物流管理知识的深入研究往往不够系统,很难做到二者的有机结合,且目前绝不大多从事理论教学的教师缺乏物流行业的从业实践经验,物流专业师资力量薄弱,尤其是熟悉企业物流工作流程的实训师资力量更加薄弱。

(三)实训资源缺乏有效的筛选与整合,实训课程监督体系缺失。

目前,由于物流管理专业发展起步较晚、专业实训人才匮乏等因素,使得高职院校不能对校内、校外实训资源进行有效合理的规划,加上教师受从众心理影响,在未充分筛选、整合实训资源和实训方案的基础上,便蠢蠢欲动的去尝试、开展实践教学,结果是实训内容单调、不符合实际等导致实训教学资源不能被充分有效的利用,学生通过实训没有学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不能从根本上熟悉、了解企业物流管理工作中的业务工作流程,造成“学非所爱、学无所成”的局面,进而影响实训效果。同时由于在绝不多数高职院校除了班主任或辅导员外,专职教师不需要坐班,教师只需要根据教学计划完成施教任务即可,在此背景下,教师更加愿意将理论教学转换为实践教学,但是由于高校院校还未从思想上予以高度重视,当前实训课程教学处于监督失效或无监督的“真空状态”。

二、工作流程视角下提升物流管理专业实训课程教学效果的改革措施

由于物流管理是一门对实践性要求很高的专业,且涉及的知识面广,因此,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应将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一套以“企业工作流程”为中心的教学体系,在三方实践参与主体学生、教师和企业的共同参与下,共同提升高职院校物流实训课程教学效果,实现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一)建立以工作流程为导向的教学体系,将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实训课程教学效果。

为了适应现代化社会对人才多方面能力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仅注重知识的传授必然让位于知识与能力相结合、以能力培养为主的新教学模式。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应紧紧围绕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的精髓展开,通过合理有效的教学模式,为企业输送合格的人才,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应从高职院校培养实用型人才使命的高度出发,积极探索、创新实训课程教学,提高实训教学效果。因此,在高职教育体系中,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学体系应建立在“以工作流程为导向”的基础上有条不紊的开展。基于“工作流程为导向”的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学体系,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物流管理专业实训的基础都是围绕企业工作流程逐步展开,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实训课程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实训课程教学方法、实训课程教学效果评估等实训教学方案;二是实训课程教学的目标与任务应以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出发点,即在物流管理工作实际过程中,学生应该掌握或具备物流管理的知识与操作技能;三是实训课程的教学方式可以是多样化的,即在实训教学中,可以通过顶岗实习、分组物流实景模拟演示、职业技能竞赛等方式进行;四是实训教学效果的评估,通过企业点评、实训总结报告、竞赛成绩等手段评价实训效果,并依据实训效果的评估反馈情况,改进实训教学,最终形成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学体系的“PDCA”良性循环。在工作流程为导向的指导下所开展的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学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和工作技能,有助于学生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双师型”教学团队。

由于物流管理专业具有操作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要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因此,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高职院校可根据教学需要,有针对性开展“引进来、走出去”工程,即根据需求引进、培养一批物流管理专业师资力量,尤其是具有企业从业经验的物流实训教师力量,同时高职院校应有系统的规划,选派或鼓励物流管理专业教师走出学校,为青年骨干教师提供企业实践或参加高端学术会议的机会,从而有效把握市场最新资讯,有效促进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内容改革与创新;二是创造、安排教师,利用寒暑假等时机到物流企业兼职或顶岗实习,深入到物流行业第一线,掌握行业发展趋势和物流管理工作最新的技能,从而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提升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效果;三是聘请行业专家或物流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充实师资队伍,形成一支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四是打造“理论+实践”双向师资人才,从事物流管理教学的老师,除了具备理论知识和从业资质证书外,还应具备与所从事教学工作相适合的专业技术等级证书,例如:物流师、高级物流师等。

(三)有效整合实训资源,建立健全物流管理专业实训课程监督评价机制。

物流实训资源是高职院校教学资源的核心,决定实训成效的关键所在。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训资源是多方面的,可以是校内的实验室基地、校外实训基地、实训信息、人力资源以及与实训相关的其他资源。由于实训资源的零散化和多样化,因此,必须加强实训资源的有效管理与整合,通过优化实训教学资源配置,充分利用校内、校外实训资源为实训教学服务,进而提升实训教学效果。同时,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物流管理专业实训课程监督评价机制,监督评价的对象涵盖校外实训基地(企业)、实训指导老师和实训学生。这种监督评价机制是全面的,是双向多维评价机制,一是通过实训指导老师和实训学生对校外实训基地的评价,达成校企长期合作意向和合作机制;二是通过校外实训基地和实训学生对实训指导老师的评价,对实践教学过程和效果的综合评价,注重对实训指导教师对实践教学水平以及教学内容质量等的考评;三是通过校外实训基地和实训指导老师对实训学生的评价,对学生的满意度评价评价以及在实践教学环节,对于专业知识巩固、实践技能训练、职业道德培养等方面收获和感悟的总体评价。

三、结论与启示

物流工程管理范文6

关键词:财务预算管理;价值链;物业行业

引言

随着公司新业务板块的快速发展,为了进一步探索经营管理发展的新路径,大中型物业公司不断进行业务梳理和组织变革,因此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以及时间来试图开拓一条有利于物业经营管理快速发展的新途径。针对这种复杂的情况,如何通过业务和财务大数据平台的搭建打通企业内部价值创造的通道和壁垒,其对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前瞻性和现实意义。本文提出了物业管理行业精细化的封闭式财务管理模式,前人在对物业各业务部门的财务管理上已经提出了如何建立高效的部门内控财务管理机制、建立较为完善的物业成本管理风险分析的机制及全面分析如何提升物业财务管理部门和人员的实际业务素质的观点进行研究,却没有充分考虑到各部门和物业公司本身的财务管理特征和要求,本文基于以预算管理为导向、内部控制为核心、流程再造为牵引的管理模式,弥补了在物业管理模式中的缺陷和不足。

1案例分析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物业管理行业百强经营收入均值达到10.40亿元,百强总收入高达万亿,同比2018年增速超过30%;管理物业总面积达10,698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5.08%,头部企业管理面积均值达4279万平方米,市场占有率逐年提升;从业人口突破1000万人。2020年春节假期爆发的疫情使大量的物业人始终坚守在一线,为千千万万个家庭保驾护航。随着物业服务“最后100米”作用的凸显,以共同抗击疫情为契机,物业服务企业也迎来了新的机遇。由于本文选用的案例公司处于组织变革中,对于各业务板块进行重新划分,并对财务组织及财务人员岗位职责进行了重新定义,使得业务发展过程中的财务管理问题逐步凸显,刚刚进行业财一体化融合的案例物业公司,还有很多领域没有进行深入挖掘,财务管理也需要随着业财的充分融合、跨部门的充分沟通、协调和认同,使整个组织的战略目标逐步迈向统一。

2全面预算管理理论

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在经营战略目标的制定和引导下,对公司未来整体经济事项战略管理和财务管理工作的影响进行全方位、全维度的战略制定和经营活动的预测,同时通过设定经营预算指标并对其进行实际执行进度强有力的过程管控,通过实际完成情况与设定的经营预算战略目标进行实时的对照和执行情况综合分析,从而及时、随时的掌握公司经营发展进度,并为企业管理层对战略管理活动的开展提供方向,有效地帮助企业管理层从最大程度上完成设定的企业经营战略目标,为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员工实现公司红利的分配。20世纪中叶,以自然人的行为及行为产生原因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行为科学学派得到了充分发展,它起源于霍桑实验,并证明工人不是被动的、孤立的个体,区别于把重点放在对“事和物”管理上的传统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管理科学家则着重研究结构和组织,注重研究人的心理因素及研究人在具体的组织和生活中的各种管理行为和方式,形成了“标准预算管理”的模式,在世界经济体间被大部分企业所广泛接受和应用,从而诞生了零基预算、弹性预算等百花齐放的预算控制管理方法。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新一代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及先进的现代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和普及,企业资源管理计划(ERP)随之面世。企业资源管理计划是将企业内部整体资源分解成多个组织系统,彼此间相互协调及合作,然后再对企业进行价值链统筹管理,形成了以企业价值链系统为基本预算管理单元的企业预算统筹计划管理模型。企业信息化预算管理方法主要是通过全面的预算业务管理信息系统来设计和实现的,企业通过该系统可以进行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如下图1所示,包括进行经营活动的预算编制工作,涉及基础业务及财务预算、投资及融资活动的预算等,同时,还可以通过系统进行预算指标的下达、监督预算过程的实施、进行预算指标调整事项的评估,最后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和评定。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当前已在中国各大中型企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比如龙湖集团、华润集团、阿里巴巴集团、中粮集团、中国建筑等一大批作为行业龙头的大中型企业,都通过信息系统联手景天华创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成功的实施了全面的预算管理信息系统。下图2为是景天华创公司专门为华为等企业用户量身设计的以预算为基础的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的流程图。

3物业公司财务预算管理现状

大中型物业公司通过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解放”了一线财务运营人员处理财务数据的基础工作,通过打造更加专业化的业务财务组织,让财务人员通过贴近项目、了解并熟悉业务来提供专业化的服务;主要工作为根据公司战略需求设定统筹并协调一线业务进行预算数据的编制、进行预算中运营结果的管控和执行分析,最终将经营结果汇报公司管理层;目前由于没有预算系统,导致财务运营人员需要通过大量时间来搭建手工预算执行分析表进行日常运营数据管控。大部分物业公司都是在每年11月初下发年度预算编制要求,主要基于两个方面进行整体工作铺排,首先是目标要求,集团总部负责原则和总体目标,各城市公司负责目标落地分解;预算的编制要求要围绕目标,合理增长,盘清资源,有理有据;其次是进行编制过程中的组织分工要求,集团总部参谋部运营组负责制定总体目标并分解至各战区、产品线;各城市公司负责本经营体内目标落地拆解,协调各部门组织本区域预算编制并持续更新;预算编制的时间铺排为三轮时间,需要持续1至2个月时间。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企业经营的起点有其不可替代的决定性因素。物业行业由于入门门槛低,所需前期投入资金少,因此行业竞争尤为激烈,未形成成熟的行业体系,也未能在行业内建立起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范本,致使大多数的物业企业缺乏经营管理意识,预算管理体系实施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造成预算管理计划与实际经营情况偏离越大,耗时、耗力编制出来的财务预算变成流于形式的工作,执行结果没有参考价值,直接影响了物业行业的真实经营情况及未来行业价值判断。

4物业公司财务预算管理改进策略研究

大中型物业公司设有独立的数据与信息化组织,用于公司体系内各类业务、财务系统的搭建。现公司设有独立运营的平台,平台中涉及业务、人力、财务、行政等各业务单元、各类经营事宜、EHR事宜及财务基础业务的处理,同时系统的维护都有运维技术人员进行定期的功能迭代、升级,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基于目前信息化发展迅速,物业公司都拥有应用集成技术、数据库和数据仓库技术,并通过建立面向服务的信息化平台和智能化识别技术及系统,无须通过引入外部预算系统,这样也避免了外部系统和现有系统存在排斥和系统不兼容情况发生,反而增加预算支出费用还无法达到设想的效果。因此,在现有平台和考虑其他系统兼容性的情况下可以再加入预算管理模块系统,完善和打通各个业务、财务关节,真正完成一个闭环的业务财务管理体系。通过第二章文献论述已知目前国内外大型企业都通过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来实现预算全流程的管理工作,那么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的搭建依靠信息化技术系统和业务一体化共享系统的建立来实现,通常需要进过可行性分析、再进行业务流程再造,最后整体构建一体化系统。所以本文的逻辑建模思路是:根据前述基础理论对全面预算管理进行系统和流程再造。首先需要进行需求性分析,即详细解析出各业务单元、各后台职能管理部的预算工作流程上,详尽梳理传统预算管理模式和改造后的预算管理模式(即共享服务预算管理模式)的业务流程,以及分析预算管理体系结构的变化。需求分析的结果就是搭建逻辑模型,包括所需的技术功能和各业务维度数据。本文搭建系统应用的需求分析方法是数据流图法(即DFD)。依据前述再造后的预算管理流程及管理组织架构调整,本文采用数据流图法来构建整个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的逻辑模型。上图表明了预算管理系统的传输、流转过程,以及预算管理系统与企业系统间的数据交换关系。作为全面预算管理系统是链接历史数据和未来结算数据的枢纽,左侧是各业务系统的输入数据,包括如营帐收费系统数据、黑猫停车场系统数据、预算需求数据以及供应商数据等,系统右侧是预算输出端数据,包括预算目标表、预算执行表、预算差异分析表及预算考核结果表。根据上述预算管理体系的设计,并考虑到全面性、实用性等原则,结合信息化系统的技术特点,构建了基于信息化系统的共享模式下的全面预算管理模型,根据下图所示,主要包括技术层面、数据层面、服务层面、应用层面和客户层面等五个层次。物业公司传统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就是以财务管理部作为预算的最终下发和考核方,且在没有信息化系统监督的模式下很难实时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预警式分析,造成预算指标下发和考核中间缺失环节。通过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重构可以看出,第一,通过调整预算的编制、下发组织,避免了层级较多的情况出现,第二,通过共享服务中心将预算、核算工作有机地分开且关联,各司其职又相互以数据为载体来完成整个经营活动的控制;第三,真正创造直接价值的业务部门摆脱了层层汇报的冗杂工作,真正投入到如何改善经营的实际工作中;第四,属地财务部再也不是“数据的验尸官”的角色,而是通过运营管理职能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预算的控制、分析甚至是如何提供有效的财务政策支持上来,真正帮助业务实现经营业绩的提升。

5结语

物流工程管理范文7

根据经济新常态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以及我国关于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文件精神,结合现代大学生发展特色,由《供应链与物流管理》课程改革阐述了应用型本科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并提出具体实施措施,作为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项目一体化建设形成指南。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教学方法;课程改革

【基金项目】

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教改项目“促进工业工程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改革———基于《供应链与物流管理》课程建设”(编号20130101005)。

一、应用型本科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由于目前客观以及主观的各种因素造成应用型院校专业课程教学方法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包括课程内容滞后、教学过程缺乏学生的主观能动并且欠缺校企之间的实际合作与沟通,学校内部教学与企业实际需求差距较大,造成了教学与实践脱轨的严重后果。根据课题小组大量调研了解课程教学方法是高校专业改革的必经之路。在此环境下课题组在实际工作中以《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的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机制为例探讨创新应有型本科课程教学方法。

二、应用型本科课程教学方法创新理论基础

课程教学方法设计应该是专业整合现有的资源实施的过程,通过复杂的企业环境提出的各种项目进行总结与归纳,从而总结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知识与个人、人际交往能力以及与企业之间的关系。课程教学方法开发的过程通过课程标准、课程环境以及课程大纲的定位实现学生的最佳教学与企业的实践经验。

三、我校《供应链与物流管理》课程方法设计实证分析

我校工业工程专业将培养长三角地区地区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工业工程作为根本任务,《供应链与物流管理》课程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课程教学方法设计步骤涉及:

(一)毕业生、企业调研

对江苏省174位毕业生和企业进行调研,对物流与供应链岗位和人才调研,研究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和要求,对调研数据进行分析。

(二)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

邀请企业一线的专家指导学校专业课程的建设包括课程大纲、计划、教学内容的指导;邀请学校教学教师走入企业进行一线岗位的实习。有实践经验的企业专家指导学校的教学;有教学经验的老师学习企业经验,充分实现了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目标。

(三)签订课程开发协议

与企业签订《供应链与物流管理》课程开发协议,召开教师与企业共同参与课程开发的分析会,实现课程教学方法的开发。

四、目前课程教学方法创新设计已取得成绩

推进校企合作模式下的课程改革机制设计的开展是学院当前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工作重点,也是工作的难点。我校工业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方法创新设计已经达到以下目的:

(一)学生的岗位适应性提升

(二)校企合作的深度提升

(三)教师的职业技能提升

然而在课题研究实施中发现创新课程教学方法设计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包括:

(一)学生实操能力弱

在课程教学方法设计开发的过程中,企业专家对每个岗位的技术含量、工作任务的数量和内容进行判断,然而企业专家并未从事过教学工作,造成企业专家在进行课程教学改革中方法缺乏一定的理论性。

(二)教师与企业参与课程开发程度不高

课程改革的任务繁琐,需要参与教师进入企业锻炼,很多教师也没有时间甚至不愿意进入企业实习,这些因素造成教师整体不愿意参与课程开发。

(三)企业参与意识不强

学校与企业在合作的过程中彼此之间的利益取向不同,目标不同。一般企业参与课程开发的目的一般具有特殊的目的,或者只是“挂羊头卖狗肉”没有实际的参与校企合作课程开发。

五、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教学方法设计的建议

目前的很多实践教学简单只是局限于专家讲座,在这些问题下面显现的是课程教学开发的薄弱环节,包括学生走出校门后依然很难适应工作岗位,没有实现真正的课程改革。通过课题研究建议从教师、学生、企业三个层面进行,包括:

(一)教师

提高教师的职业能力,并且教师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适当安排职业技能训练或者邀请企业专家担任“教师”。企业可以请学校的教师进入企业做理论指导,学校也可以邀请企业的优秀技术专家到教学中来进行兼职。

(二)学生

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企业认为高职高专的学生动手能力要强于本科学生,这一因素造成了本科就业率不理想的后果。

(三)企业

提高企业的教学参与程度。学校应该与企业合作,将学生带入企业进行实习,或者将企业的实际场景搬到教学活动中,总之学校通过企业提供的合作场地、实训车间等的方式满足企业的需求且建立较好的合作关系以实现课程机制开发改革。

作者:丁磊 单位: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

参考文献:

物流工程管理范文8

关键词:国际工程;物流管理;精细化管理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国内越来越多的施工企业开始走出国门,成为我国经济和海外市场之间的桥梁。在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下,国内有很多大型施工企业已成为我国对外承包工程的砥柱力量。由于大多数的海外承包工程施工周期长、设备折旧费用管控不够、投资金额过大最终导致项目材料成本明显提高,因此国际工程项目采用精细化管理模式对海外承包工程项目的物流进行有效管理,应成为我国国际工程项目物流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起点。

1国际工程物流的特点

国际工程承包项目的物流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从国内向国外运输一些永久性的设备以及工程施工所需要的配件,因为运输距离较长,所以在物流管理工作中需要做好物资运输的规划。由于国内外物流管理模式的不同,给物流运输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差异;再加上国家风俗、人文环境等也会对物流管理工作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极大地增加了物流运输工作的复杂程度[1]。对外承包项目的物流工作中,因为实际运输距离较长,可能会涉及航空、航海等多种运输方式的应用,所以需要国际运输单位之间的协作配合。受不同国家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国际运输单位的相关规定可能会给货物的运输造成一定的阻力。另外,由于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对外承包工程项目的物流也会存在一定的风险性问题,常见的风险有两种,经济性风险和政治性风险。其中经济性风险大多是外汇汇率发生变动所产生的风险类问题;政治性风险主要是项目所在国家政治动荡,给物流运输工作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2国际工程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

与国外的施工企业承包管理模式相比较,我国的海外承包项目物流管理工作所获得的成果、经验是有所不足的,我国国际工程项目在规范化、标准化、国际化物流管理方面有所欠缺。在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物流法建设等方面趋于表面,不够深入,一些实质性的交互环节、内容不足,对国际工程物流管理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2.1物流管理的过程规范化程度不够。近年来,国家在物流建设方面已经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出口物流已经成为衔接国内外贸易往来的重要桥梁,其在保障出口供应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大多数海外工程承包企业还没有深入地研究现代物流和企业战略发展之间的关系。事实证明,如果不能将现代物流管理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节约企业经营成本、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结合起来,企业会始终保持单一、机械的运作模式,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2未建立合理化、标准化的物流管理标准。现代物流的管理理念是协调物流供应链,做好物流供应不同环节的有效衔接,满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等一系列的基本需求。但通过分析海外承包项目的实际情况可以发现,承包企业对于物流配置还没有建立科学的物流标准,导致物流配置不能充分地发挥集中化和分散化的优势。在大多数承包企业内部,物流仅被当作一种工具,由物流部门集中负责,而企业各分项目所涉及的运输、仓储以及配送等工作都由该部门直接执行,这种物流运作方式虽然能为企业节省运营成本,但容易使管理权限过度分散化和复杂化。

3国际工程物流管理的优化策略

3.1精细化管理前期准备。根据不同地域、不同施工阶段,应用到的物流管理模式也有所不同。海外承包工程项目物流精细化管理模式见图1。在进行精细化管理之前,注意根据不同阶段的实际需求进行计划和构建,比如必须按照合同要求确定采购设备的型号和数量,施工机具的发货批次、数量以及方式也要满足合同的相关要求。完成初步统计后,企业需将货量重新整合,并按照具体的施工进度以及工期安排统筹和调整好供货厂家的生产要求,确定具体的供货时间。可以说,初始阶段的货物统计工作的目的是为集中发货做准备。在这个过程中,还需通过招标的方式确定第三方物流公司,限定集装箱货运公司的运送过程,这旨在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在企业日常运营中,根据处理突发事件的具体要求,选择和项目规模相互匹配的货运公司,以相互合作为基础,做好相应的统筹和规划工作。

3.2物资采购和储存阶段精细化管理。对于项目物资采购工作来说,良好的计划信息流和作业信息流是非常重要的[2],信息流的计划和作业同时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其物理信息系统具体见图2。尤其是海外承包工程,在采购物资时面临多个市场采购价格的选择,再加上不同商品在不同国家的关税政策有所不同,最终导致商品的实际物资采购价格出现较大的差异。集权化的管理模式下,物资采购活动一般由公司或企业的管理总部统一负责;而相比之下,海外施工项目的采购模式更具自主采购权。由于建设商品的报价信息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因此需要用管理成本分摊的方法对成本进行管理。在分权管理模式下,海外项目的运作模式大多以利润为中心,导致利、权、责三方面会出现一定的冲突,再加上市场信息不全、管理经营过于分散,导致最终的采购和材料存储的过程会出现额外的成本管理需要。

3.3物流成本的控制管理。在国际工程中,为了及时、准确、高效地完成相应的物流任务,进一步降低资源占用,达到降低管理成本的目的[3],需要将精细化管理的理念贯穿于整个物流管理的全过程。物流的精细化管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物资包装的规范化以及物资配载的合理化。(1)货物包装的规范化。货物包装的规范化具体是指综合考虑物资的尺寸、集装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包装方式,避免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破损造成损失。在所有包装方式中,集装箱是最标准化的运输方式,不仅可以很好地保护货物,还能有效降低运输费用。不仅如此,集装箱可以最大限度地缩小包装尺寸,使运输过程更加方便。但是在运输施工设备一类的超大超高物件时,不管应用哪种运输方式,运输费用都较高,这就需要施工企业提前和供货商进行协调沟通,合理地制订超大超高物件的包装和运输方案,从而有效降低这类物件的运输费用。比如,运输自卸车辆时,可将倒车镜拆卸掉,降低货物方量,从而达到降低运费的目的。(2)物资配载的合理化。物资配载的合理化具体来说就是根据物资的尺寸和重量科学合理地配载,最大限度地挖掘承运工具的承载能力,再用比价的方式确定货运。在比价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国际货运报价的情况,还要注意仔细考察货运企业的综合实力。(3)通常来说,实力较强的货运公司具有更强的通关能力,选择和这类货运公司合作,不仅能提高合同的执行能力,还可以有效减少物流运输过程中发生的风险问题,切实保证物流运输的进度。只有合理的海空运价格、优质的配载质量、较高的物流速度及便捷的通关条件等,才能帮助海外承包企业更好地节省成本,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4结束语

总而言之,由于国内的物流管理模式过于粗放,再加上缺乏专业的物流管理人才,使得海外承包工程项目物流管理工作的弊端愈发明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海外承包企业在开展国际工程的物流管理工作中,必须坚持全过程的管理理念,确保物流运输工作顺利完成,从而提高海外承包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陈永林.国际工程项目物流管理探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2):111-112.

[2]钟卫.国际工程项目物流管理的信息化策略[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7(8):69-7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