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育辅导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网络教育辅导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网络教育辅导范文1

网络教育的前身,是广播电视媒体远程教育。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给远程教育增添了新的活力,由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媒体组合而成的现代远程教育模式,就是所谓的网络教育。教育部已经在部分高校进行了试点观察,其效果远远好于预期目标,网络教育所涵盖的范围越来越广,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也得到了教育行业的肯定。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成熟,网络教育的体系日益完善,人们对其内涵的理解也逐渐多元化、客观化,无论是从管理观念和管理模式,还是管理人员和管理设备,网络教育的优势都十分明显,推广网络教育有利于拉近传统教学与现代社会之间的距离,使高校能够真正实现全方位的教育体制。

二、创新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了解学生信息

网络教育的缺陷就在于无法与学生直接面对面地进行交流,因此辅导员要准确了解学生的相关信息,包括姓名、籍贯、联系方式和家庭情况等,做到对每个学生都能了然于胸。一旦学生的学习或者生活有了问题,辅导员能够及时地为学生排忧解难。例如在分组学习的时候,辅导员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基础,将程度相近的学生划分到一组,便于彼此学习提高;当学生因为一些生活中的客观因素而影响了学习,辅导员可以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尽快走出低谷,回到正确的学习轨道上来。

(二)改变教学方式

辅导员要提前帮助学生熟悉网络教育这种特殊的学习方式,因为是远程教育模式,而且是以网络媒体为工具,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大相径庭,需要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网络教学中的重点就是要发挥出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提高对自己的要求,积极帮助周围的同学,形成互助互爱的良好的学习氛围。网络教学的教育资源充分、学习材料多种多样,有利于学生尝试不同的学习方式,对于一些不能适应传统教学的学生来说,网络教育成为了通往知识宝库的一条新的道路。

(三)组织互助学习

通过了解学生信息,帮助学生熟悉新的教学方式,为互助学习打下了基础。由于网络教育面向的学生数量要远远大于传统教学中的班级学生数量,很难实现一对一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学生要主动进行互助学习,例如在刚开始的时魏鹏,盘锦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成人学历教育。候,帮助新进学生进行注册,指导学生进入网络课程等,都是基本的互助内容。当新生的学习基础打好,完全适应了网络教育的时候,就组织互助学习,将程度相近的学生分到一组。由学生自己制定学习任务,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发挥各自的优势,互相弥补,共同进步。

(四)加强师生交流

优秀的管理体制需要建立在良好的交流基础上。辅导员要与学生多沟通,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甚至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换位思考,让学生体会到辅导员管理工作的辛苦,从而减少师生之间的矛盾,加强了彼此间的交流沟通。例如每个学期的期末考试结束以后,辅导员要根据每个学生的成绩,结合其日常行为规范为学生打分。这时候不仅要使成绩优先的同学得到奖励,也要让成绩落后的同学受到鼓舞,其中的平衡取舍,实在是难以把握,可知辅导员工作之不易。对于成绩不理想的同学,辅导员要进行心理疏导工作,帮助他尽快投入到复习补考当中;新的学期开始以后,辅导员要监督学生及时入学,督促缴费工作,帮助新生尽快熟悉环境。这些繁杂的工作,都需要辅导员耐心地解决。

(五)认真核对信息

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辅导员要认真核对其信息,保证学生的一切后续环节不会出现差错。因此,核对信息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六)创新工作方法需要辅导员在研究学生思想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展开

只要辅导员掌握了学生思想教育的规律,就可以利用各种条件创新工作方法。比如,当今科技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信心技术手段的发展就为辅导员工作方法提供了新的路径,辅导员可以利用网络的虚拟性、交互性、开放性等特点,实现学生教育工作的隐形化、个体化、资讯化、平等化。通过网络对学生思想状况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有效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各种教育引导管理工作。

三、总结

网络教育辅导范文2

关键词:“互联网+”;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一、前言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以及互联网信息传播路径持续发生转变。当下,网络舆论信息带来的影响,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在这样的形势下,认真贯彻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精神,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每位辅导员的义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环节中,辅导员要结合实际,与时俱进,充分利用“互联网+”环境下的各类资源,积极探索正确的道路引导大学生不断发展其思想政治意识。

二、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现如今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中成长,他们几乎所有的信息都受到了来自网络的影响。然而目前网络信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使得大学生在生活中极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与此同时,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等,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实际教育中要求辅导员开展“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运用网络不断拉近与大学生之间的距离。

三、“互联网+”给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影响

(一)“互联网+”使得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

伴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促使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变得更加便捷。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范围不再局限于某个地区或者某所学校,也不再是教育者个人。在开创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喜好,来获取更多的教育资源。这样就要求辅导员在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环节中,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革新自己的教育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当下对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需求。

(二)“互联网+”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打破了时空的界限

目前互联网是各类信息思想之间相互交流的一个平台。“互联网+”的教学背景突破了传统教育形式中在课堂上开展教学活动的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运用互联网,使得辅导员可以实现教育的实时性,大学生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运用互联网发表个人的看法以及观点。在“互联网+”的教育背景下,辅导员可以运用网络平台与学生在线互动,针对学生错误观点可以及时指出,转变学生的错误观点与意识,以此来达到思想政治教学的最终目标。

四、辅导员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目前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给各大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辅导员要结合实际,结合大学生的特征,充分利用好网络资源,创设一个具有科学性、安全性的网络教育平台,不断强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

(一)结合实际,构建良好的网络平台

目前伴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短短时间内各大软件以及信息平台发生了巨大转变。当下网络信息平台竞争较大,与时俱进不断改革,一旦出现新的消息就会立马在网络平台上传播。因此在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辅导员要结合实际,选择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且得到学生普遍认可的网络平台,并尽可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效用,及时掌握各类网络信息以及功能,做到推陈出新。

(二)辅导员要转变教学模式,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辅导员要转变传统单向灌输的教育模式,运用新的互联网为主的教育模式进行教学。首先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育,教育的过程中做到以生为本。其次,辅导员要结合实际,依据大学生在不同时期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给予他们相应的指导与建议。与此同时辅导员要不断丰富教学路径,刷新学生的价值观以及人生观,让他们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能够意识到重要性,并且在今后的生活中学会明辨是非。运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辅导员构建一个民主、自由、开放的网络交流平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这个平台当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辅导员还可以在平台上构建网络课堂。鼓励学生在线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打破传统师生之间的壁垒,让学生可以充分将自己的意见表达出来,以此来培养他们鲜明的个性。同时运用网络平台可以使得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不断丰富他们的思想教育知识。

(三)辅导员要熟练掌握各网络互动软件,增进与学生的交流

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环节中,辅导员可以运用新型的网络教育模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育环节中。辅导员可以充分运用“互联网+”平台宣传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强化学生的思想意识。与此同时,辅导员可以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从各个方面向学生灌输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注重网络舆论的引导作用。辅导员在开展教育活动的环节中要做到提升自我,具备分辨网络信息的意识的同时,运用“互联网+”平台,充分掌握学生的思想意识。辅导员要学会熟练地使用微信、微博以及QQ等社交网络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学生会辨别网络信息的意识性,让他们在面对不良信息时能够应对自如。

(四)辅导员要学会与学生沟通,避免过于追求网络热度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使得学生具有正确的意识。要求辅导员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要结合实际,充分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扰以及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探索出产生这一系列问题的原因。在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的环节中尽量避免语气过于强硬,构建轻松愉悦的氛围与学生进行互动。尤其是在网络平台上,要学会与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沟通,让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能够充分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有趣的一面。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辅导员要充分结合实际,避免由于追求网络热度而打破了教育的规律现象的产生。因此在实际教育中,辅导员要严格控制网络信息资源的热度值,杜绝通过强制性要求学生进行转发和点赞等行为,要学会让学生从意识上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五)运用网络平台开展教学活动

高校应充分重视新媒体技术的运用,利用网络平台开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一系列活动,开创互动沟通新模式,合理将线上线下教育相结合。与此同时,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多开展一些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再开展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供丰富多样的选修教育,提供管理和服务模式,有效提高产品的有效性。现如今,大多数高校还没有充分发挥其在网络思维中的作用,因此要不断改革,充分运用好网络教学的优势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例如学校可以创建一个辅导员论坛,为学生和辅导员构建交流模块,打破传统面对面进行交流的模式,运用网络平台促进师生之间更深层次的互动。

(六)不断健全相关体系

学校要构建相应的评估体系,该体系要充分反映评估环节中的绝对公平性与透明性。与此同时高校可以建立相应的奖励机制,确保该机制做到公开、公平以及公正。高校还需要不断完善监督体系,科学发挥其真正的监管作用,促进思想教育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比如说,现在学生最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国家每年投入大笔资金来资助各个大学中家庭条件较差的学生,然而在具体的评估环节中,各高校却由于没有制定较为公平、统一的贫困生定义,使得大部分学生针对评估结果表现出不满情绪。所以,我们必须不断完善大学学生助学金的管理形式,构建相应的评估准则,评估的结果更加公平与公正,能够充分保障大多数学生的权益。接下来,学校要制定相应的监督管理体系,评估的结果要得到大部分学生的认同。

五、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者,辅导员在开展网络政治思想教育的过程中,首先要转变教育模式,运用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与此同时,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素养。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做到与时俱进,充分掌握学生的思想意识动态。在面对各种敏感信息时能够做到临危不惧,可以运用科学有效地方法向学生宣传党及国家提出的一系列政策。向学生传播正能量,增强他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得他们的思想政治意识得到培养。

【参考文献】

[1]张旭念.“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创新策略探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7(1):111-116.

[2]杨忠明.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14):51-53.

网络教育辅导范文3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高校辅导员;能力提升

网络信息技术如新月异,互联网作为一种强大的交互媒体,深刻影响和改变着大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方式。网络主导的时代已经到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迅速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常态和新方式,这是高校顺应时展的必然要求,高校辅导员要充分认识到网络新媒体的强大力量,积极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力。

一、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的基本要求

2014年教育部公布了《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明确指出高校辅导员要具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知识和工作能力,并对三级辅导员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和能力进一步阐述。2017年教育部公布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指出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范畴,强调要发挥好新媒体技术的载体优势和功能,构建网络教育新阵地,培育学生的网络素养。这是新形势下对《职业能力标准》条例中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延伸和扩展。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加强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建设,加强学生互动社区、主题教育网站、专业学术网站和“两微一端”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系列文件对高校辅导员能熟练掌握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把握网络传播规律,研判舆情,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实现师生互动,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提出了时代要求。

二、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政教育能力发展困境

近几年,高校辅导员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业务培训、工作平台扩展,工作成效等方面有了飞跃。但从总体来看,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力仍处于发展困境中。

(一)网络媒介工具功能挖掘不够深度

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网络新技术、新手段高速迭代,4G移动互联网技术推广和校园WIFI信号全覆盖,特别是“两微一端”的普及,让微信、微视频、微电影、APP等社交软件成为师生的随手工具。部分高校辅导员由于计算机专业知识薄弱,学科背景分散,使得对网络媒介工具功能的挖掘停留仅仅停留在信息传递、复制黏贴,数据收集上。特别把单一的静态的零散的教育信息转化为动态的共享的具体的网络教育数据能力,后台数据整理分析等技术工作,运用大数据处理、整理、分析的能力有待提高。掌握网络安全维护的技术,对不良信息和网站能有效屏蔽等网络能力的学习和实践都对辅导员提出了高标准、高要求。

(二)网络舆情分析引导能力不够精准

鱼龙混杂的网络空间,泛娱乐化文艺作品、传言谣言、恶俗段子等,大学生很容易被这类新话题、新热点吸引,甚至被裹挟,影响了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高校辅导员必须要有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辨别能力,若对不良思潮不能做到有效甄别和引导,甚至出现点赞、转发等行为引导错误的舆论在网络空间自由传播,一定程度上就会影响大学生的思想信仰和价值判断。同样对国家战略方针、重大形势政策理解不透,辅导员不能第一时间把握话语权,就无法发挥辅导员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大格局中生力军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部分高校辅导员在舆情信息分析、引导、研判上还不准确,专业化程度不强,理论素养有待提高。

(三)网络媒体平台运用能力不够到位

目前大部分高校辅导员对校园网、论坛BBS、QQ和高校思政育人专题网站等已经熟练运用。但应用开发微博、微信、其他APP产品等新媒体平台运用能力不够到位。由于缺乏对青年学生的网络行为的了解和网络媒体信息流通规律的把握,加上信息技术水平能力低下,使得已经开通微博、微信的辅导员上在平台内容更新、原创作品、表达方式上局限于形式,教育效果无法令学生信服。新媒体是大学生最愿意交流的活跃空间,这样必然会产生辅导员与大学生交流平台错位的现象,也就无法将网络空间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平台。

三、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提升的途径

(一)高校要定期开展专业培训,构建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提升体系

目前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人才的专业性不强,缺乏中主动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高校应对辅导员从理论素养、法律法规、价值引导、专业技能等方面进行培训,切实提升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力。

1.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提升网络思政教育引领力

高校辅导员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在日常工作中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和观点指导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的实践,这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提升的根基。辅导员要学习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自己,准确把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主动占领网络高地,掌控和引领网络“话语权”,在网络舆情中坚定正确政治立场,保持敏锐的政治鉴别力和是非辨析力,在纷繁复杂的虚拟网络空间,坚决抵制不良网络社会思潮,学会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网络大力宣传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出,主导网络媒体的舆论导向,形成强有力的宣传阵势,正确引导学生价值导向。

2.掌握网络文化发展趋势,培养互联网视野和思维力

以云平台、数字中国、智慧校园为主的大数据、互联网的深度融合的网络文化必将是全方位、共享的、立体化的系统工程,这就意味着高校辅导员要学会使用新媒体为工作平台,熟悉新媒体特点、规律以及运作方式,了解新媒体对学生的影响。辅导员在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有互联网视野格局,要结合网络的开放性、共享性、多元化,立足于国家民族的教育情怀和战略高度围绕高校中心工作来开展工作。同时高校辅导员要注重培养自身的互联网大数据思维,这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辅导员要熟悉掌握网络信息技术,重视舆情数据库数据信息的收集和处理,不断挖掘网络媒介工具的功能,要懂得如何把单一的静态的零散的教育信息转化为动态的共享的具体的网络教育数据;学会因地制宜的推送信息、后台数据统计和简单分析等技术工作;要主动掌握网络安全维护的技术,实现工作实效与新媒体的融合。

3.善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提升搭建网络平台运营力

在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辅导员要利用当下流行的微博、微信、二维码等技术,搭建互融相通的教育工作信息平台,实现教育资源与新媒体融合,经营好优质平台资源,实现新媒体教育的价值。辅导员可以将学校通知、讲座活动、评奖评优、资助等信息通过QQ群、微信等共享式平台发到大学生的手机上,方便周知。通过嵌入式平台如贴吧、网络社区等学生关注的社会现象的焦点、热点问题,吸引学生关注、浏览和评论,定期召开网络班会、网络党团日等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大学生价值取向。在官网、官微、微博、公众号等式平台引导大学生关注有价值有意义的舆情,掌握网络舆论的话语权和主导权,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

(二)高校要加强网络思政队伍建设,充分调动高校辅导员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

学校要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要求,制定学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性意见,打造一支精通网络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原理,思想理论水平高,熟悉网络发展规律,网络业务能力较强的工作队伍。学习梳理辅导员网络思政能力的标准、内容、要求,把辅导员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纳入工作量,作为准入、培养、培训、考核、晋升的工作依据。引导辅导员开展研究,熟悉网络传播规律,与网络教育相关的、课题研究可作为评聘条件和奖励依据。组织各类工作经验分享、典型宣传等活动,鼓励辅导员开发或利用平台整合校内外资源,统筹线上与线下互动,实现学生、家长、学校良性互动,激发辅导员主动创新、富有实效地开展工作的积极性。

(三)各类各级教育部门要创建共享网络平台,立体化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

各类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在资金、政策上扶持,要创建一大批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需求的教育共享资讯平台。目前,高校推送的主流新媒体平台建设在运行数量上不断增加,内容如趋丰富,社会影响力逐渐增强。构建了一批适应大学生青年风采网络展示平台,在网上开展时政热议、传统文化交流、文学艺术创作等活动,传递了正能量。打造一批能为大学生答疑解惑需求的咨询服务平台。创建了一批有温度、有深度的思政网络平台,权威信息解读形势政策,以网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高校”十大育人”网络作品征集、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中国大学生在线官方微博、南航徐川的微信公众号等就是引导更多的大学生参与网络文化建设,同样也是对网络新媒体产品技术研发和服务创新的有效探索。各级各级教育部门对各高校组织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项目进行指导管理、监督检查、评估激励等,积极营造阳光健康、文明和谐的网络舆论环境和清朗的网络空间,共同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弘扬主旋律,主动传播正能量。总之,高校辅导员要切实提高自身能力,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新媒体平台建设高度融合,富有成效的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实现人人共建网络命运共同体的目标,筑牢把控大学生网络宣传思想主阵地,抢占网络话语权。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R].2014-03.

[2]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R].2017-09.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R].2017-02.

[4]户国栋.高校辅导员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三重意识——规律意识、资源意识、网络意识[J].思想教育研究,2012(11):102-105.

[5]赵战花.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的提升路径分析[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14(1):148-152.

[6]陈启胜,隗玉梁.辅导员系统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高校辅导员,2016(4):53-56.

[7]王显芳,牛小游,安利利.论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力提升——基于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的视角[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6(2):157-159.

网络教育辅导范文4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

随着经济社会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平台已成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高校辅导员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应充分认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主动运用新媒体技术,积极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要性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给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为高校辅导员的育人工作提供了全新的机遇。新媒体时代下,网络化的生活给大学生的思想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和变化,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贯彻国家战略、落实立德树人、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举措。这也对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辅导员应充分认识思想政治教育新形势,把握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用好互联网平台新工具,开创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新局面。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困境

(一)辅导员的工作方式缺乏创新性。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依赖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通过辅导员与学生的面对面交流来进行教育引导,常常演变为一种“说教式”的教育,容易引起学生的抵触心理。新媒体时代下,互联网打破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空间和时间限制,大学生更乐于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和表达,更愿意在网络上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然而,许多高校辅导员没有意识到互联网的重要性,仍然坚持沿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往往难以触及学生心灵,教育引导效果并不理想。由此可见,部分辅导员一方面缺乏互联网思维,没有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与互联网相结合,另一方面没有充分认识和把握新时代大学生的成长规律,工作方式缺乏创新性。

(二)辅导员对网络媒介的学习缺乏主动性。随着经济社会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也处于不断的发展之中,海量的信息和多样的平台为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契机。辅导员不仅可以通过各类学习平台、应用程序、公众号等资源学习优秀的工作方法、管理模式,从而提高自身职业水平,还能通过互联网平台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然而,部分辅导员囿于自身的知识体系,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仅仅满足于现有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模式,以静态的思维应对动态的环境,无法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互联网是一个开放性的平台,海量的信息中不乏一些虚假、片面的信息,甚至是危害国家的言论和观点。对于纷繁复杂的信息,大学生不能很好地进行精准的甄别和深刻的思考,往往容易受到一些负面影响,这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困难。辅导员作为最贴近学生的一线力量,应当提高对网络信息的甄别和分析能力,将正面的、积极的、准确的信息传递给学生,切实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然而,部分辅导员对网络上的内容没有进行很好的研判和筛选,不能及时对学生进行正面的教育和引导。且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缺乏足够的思考,没有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做到因时而新,仅仅将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由线下转移到线上,难以吸引大学生的关注。

三、高校辅导员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一)提高站位,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新媒体时代下,互联网已然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应提高站位,深刻认识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特点。一是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代特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辅导员要创新工作思路,着力培养自身的互联网思维,切实解决“不会用”的问题,充分发挥互联网平台在网络育人方面的重要作用,积极打造网络育人共同体。二是准确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本质。网络上海量的内容中不乏一些冗余的甚至是带有误导性的信息,辅导员首先要站稳政治立场,把牢舆论方向,帮助学生从中甄别出有效的、正面的信息,进一步做好思想引领,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感染力。

(二)精准推送,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质上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立德树人。辅导员在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时要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把握学生的成长规律,不能简单地将“灌输式”的内容从线下搬运到线上,要做到因势而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主动关注当前的热点话题、时事新闻和校园事件,将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与学生的关注点、兴趣点相结合,精准推送,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网络教育辅导范文5

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辅导员的重要职责和工作内容,也是考验一个高校辅导员能力素质和使命意识的重要指标。在互联网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应转变思想观念,积极顺应新的教育模式,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本文从探析网络媒体的含义及其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入手,从两方面简要分析了当前高校辅导员在利用网络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网络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互联网新兴媒体的快速兴起,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言行举止都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新形势、新常态下,高校辅导员如何积极顺应互联网时代的教育模式,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成为一个值得深切关注和深入研究的教育问题和社会课题。

一、网络媒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网络媒体的概念。

网络媒体,是现代网络新闻媒体的简称,它是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产物。就具体含义来说,网络媒体是指以计算机、手机登电子产品和现代互联网为基础和依托,能够实现人与人之间信息的迅速传播的新型新闻媒体。网络媒体具有内容丰富、传播便捷、受众广泛、人机互动性强、传播主体多元、传播者与接受者的零距离性等独特优势和特征,使其成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对现代社会的社会结构和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二)网络媒体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能“空对空”,找准不同的平台、形式和载体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非常重要。网络媒体因其自身具有的丰富性、便捷性、互动性、开放性、平等性、多样性等优势和特征,对当代大学生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使其具备了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载体的优势和条件。

二、高校辅导员利用网络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辅导员利用网络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综合能力不强

。大多高校辅导员都来自非计算机及与网络相关的专业,因此大多辅导员都没有受过系统、专业的现代网络技术知识教育和培训,因而获取网络信息的综合能力不强,对获取的网络信息进行科学判断、筛选和鉴别的敏锐性、准确度不高,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和数据资源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和动力不强。此外,一些辅导员自身进行电脑操作和网络平台建设、网络媒体管理和维护的知识和技术比较缺乏,使得在利用网络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高校辅导员利用网络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近年来,各大高校都比较注重网络媒体的应用,积极鼓励和支持大学辅导员充分将教学内容融入网络媒体这一平台之中。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一些高校辅导员利用网络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并不太理想。一方面,是一些辅导员简单地将网络媒体认为是信息公告栏的网络化、电子化,因而只是将网络平台作为简单地信息平台,从而不能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重要功能和作用,造成互联网资源的浪费。例如:一些辅导员只是通过QQ群、飞信、微博、微信等平台一些通知公告、注意事项、考试信息等,而不注重学生感兴趣的时政热点、就业创业、心理教育等重要信息,造成网络平台逐渐对大学生丧失吸引力和竞争力。另一方面,一些辅导员对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内容不够关注和,认为与学生不属于“同一代”、没有共同话语因而忽视在网络空间与学生之间的平等沟通和交流,使得师生关系越来越疏远,不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

三、高校辅导员利用网络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

(一)高校辅导员要提升利用网络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综合能力。

一是要主动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积极树立利用现代新型网络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和意识。二是要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和新闻传播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与学习,增强高校辅导员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网络媒体应用能力,增强利用网络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觉性、敏锐性和创造性。

(二)高校辅导员要正确的引导大学生,以此来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是要紧扣时展的脉搏,积极研究和探索网络媒体的运行特点和发展规律,根据大学生的现实需求和阶段特征,努力提升辅导员的网络信息的可读性、影响力和感染力。二是多余大学生交朋友,多关注大学生的QQ空间、朋友圈、博客等思想性的状态,及时提供指导和帮助,对大学生论坛、贴吧、群共享等讨论和传播的负面信息进行科学管理和积极引导,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及时把握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想动态,积极营造良好的网络空间,倡导督促大学生养成文明上网的良好习惯,为大学生积极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现代网络文化氛围。

四、结束语

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社会的面貌和人们的思想结构,这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既意味着挑战,又蕴含着大好机遇。作为网络媒体时代的新一代高校辅导员,要积极树立“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主动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形态,并积极化被动为主动、变劣势为优势,找到网络媒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结合点,充分利用好网络媒体这把“利剑”,努力捍卫大学生思想品格和人格精神的美好“家园”。

作者:骆秋含 单位:长春光华学院商学院

参考文献:

[1]毕蕾.浅析高校辅导员如何利用微博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03:57-58.

网络教育辅导范文6

教育的本质目标是培养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专业性、综合性人才,从科学知识的本质性层次发展生产力,优化社会经济发展结构,最终有效推动国家的快速发展。网络教育《西方经济学》作为成人职业教育的经济管理类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平台的有效打造、教学模式的有效创新直接关系到不同职业能力层次学生学习的效果。文章立足于专科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视角,在深度剖析《西方经济学》传统教学模式不足的基础上,构建新型职业能力分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网络教育案例教学模式创新的措施。

关键词:

网络教育;案例教学;存在问题;措施

一、网络教育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目标的设定网络教育是成人高等教育中的一部分,即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它突破了时空的界限,学生可以通过面授、互联网、电视广播、辅导专线等多条渠道进行学习。网络教育的教学对象不限年龄,性别。通过这个教育过程,使网络教育学生可以增长能力、丰富知识、提高技术和专业资格,或转向新的方向。网络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在许多地方都有区别。专科学生网络教育《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的目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引导学生系统掌握《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体系;第二,推动学生掌握对现实经济问题的分析技能,基本的经济思维,并学会用经济思维解释经济现象;第三,促进学生培养网络教育的职业性和技术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适应岗位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传统网络教育《西方经济学》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一)过度注重应试结果,忽略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

《西方经济学》网络教育的专科学生群体,有着一定的特殊性:一方面,相对于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而言,其文化基础较差,入学成绩普遍偏低,因此,其实际的专业知识水平尤其是抽象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远不如普通全日制大学生的基础扎实。另一方面,部分网络教育的学生不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使他们掌握知识的进程相对缓慢。在这种情况下,网络教学传统模式以应试目的为主,认为学习主要是为了获取文凭,课程期末考核也仍以笔试为主,使学生往往趋向于死记硬背,力求考试过关,缺乏自主性、探讨性学习的积极能动活力,而忽略了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特别是西方经济学基础理论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应用引导,使得多数学习《西方经济学》课程的学生在工作岗位和日常生活中不能将所学知识应用自如,相应的职业能力没有得到培养。

(二)教学案例的选择没有和职业能力培养相关联,缺乏分类和层次性

一方面,《西方经济学》课程的理论知识内容丰富、覆盖面广,涉及到的模型分析较为抽象。另一方面,网络教育学生本身的自有能力不足。因此,随着课程教学难度的不断深化,会迫使学生在受自身教学基础等因素的限制下,压力不断增加。在这种对比鲜明的环境下,传统教学模式过分注重知识点的传授而忽略社会现实案例的引入,更缺乏对来自不同职业层级学生综合能力的分类,导致《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内容缺乏专业针对性,与社会工作的诸多现实的操作技能不相匹配,学生个性化培养特色远远不够,也正是因为缺少相应的课程实践训练和成人学生的职业能力训练,导致许多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消磨兴趣,日益消减学习动力。

(三)工学矛盾突出,师生之间有效沟通渠道不足

广大网络教育的学生是来自社会的各个工作阶层,大多数是在职学习生,学习的起点与基础也各不相同。因此,对网络教育的学生而言,《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的目的不应仅停留在“打基础,引入场”层面,更多的是要在督促学生需要掌握基础内容、锻炼自主学习技能、培养学习兴趣下功夫。但面对学生在学习、工作和家庭时间上的矛盾,传统网络教育模式中非常缺乏师生之间有效沟通的渠道,使得很多学生遇到问题时不知该如何联系老师,老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不了解,这种师生交流“断层”局面,在网络教育课程学习时有限的限制下变得更为突出,是造成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习兴趣不高,自主学习热情不高,最终造成学习效率低下的关键性因素。

(四)课程考核方式单一,以终结性考核为主

课程考核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必备检验。在传统《西方经济学》网络教育模式中,虽然也有日常的形成性考核占据一定比例,但总体来看,仍然坚持以终结性考核为主。从客观角度而言,这种考核方式侧重于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具有一定的知识巩固作用,但从长远学习及学生自身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而言,忽略了学生的日常学习评价、知识运用能力,以及成人学生最重要的职业技能考察。在这样的考核环境中,学生通常是依靠老师划定考核范围和重点进行复习,常常借助死记硬背方式通过考核,而从其本身而言,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程度远远不足,这就导致网络教育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三、学生职业能力分类体系在《西方经济学》课程中的体现

关于成人高等教育职业能力的分类,安德森和马歇尔在1994年出版的《核心能力与特定的职业核心能力》一书提出核心能力的分类,将职业能力分为基本能力、职业核心能力、概要能力三类。本文在此基础上,根据网络教育的教育特点和培养目标,研究、制定出一套新的职业能力分类指标体系。在新分类体系构建中,将网络教育学生的职业能力主要分成两大类:基本职业能力和专业职业能力。基本职业能力细分为知识类和技术类,知识类分为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技术类分为观察能力、领导能力等。专业职业能力又分数理分析、经济建模、实际运用、职业规划四类,每类下面又再细分相应的小类,从而构建出层次更为鲜明的职业能力分类体系及其在《西方经济学》课程教育中的体现。

四、进一步提升网络教育《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效果的措施

《西方经济学》是一门实用性课程,要求学生充分做到学以致用,对于网络教育的学生,更应通过课程学习着重培养自己的综合性职业能力。本文认为,网络教育《西方经济学》课程可以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推动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模式的创新,建立起“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有效结合的案例教学新模式。

(一)推动线下教学模式创新,加大案例教学实施力度

在网络教育过程中,线下的面授辅导环节可以作为网络教育的辅助教学手段,成为学生在线学习的一个重要补充,主要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课程重点和难点。首先,传统的线下面授辅导教学重在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缺乏对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因此,要在对传统教学模式中理论知识充分梳理的前提下,针对成人专科学生,选取基本性、简单化、贴近生活的案例进行讲解,激发学生的探讨兴趣,减少对单纯数学模型、公式的推导;其次,加大案例教学实施力度,既要广度延伸,又要深度研讨。在《西方经济学》课程中,传统面授辅导教学中也夹杂着暂时性、短效性的案例讲解,但这种非正式化的案例疏导成效甚微。只有紧密结合学生们的成长、工作、学习环境,充分考虑学生的职业能力素养情况,以全面案例教学的理念推行有针对性的案例教学改革,才能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加强其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扩充案例教学层次,富化教学支持方式

1.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式扩充。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灵活安排案例组合及阐释的形式。例如,教师可以在在线课程页面每一章添加引导性案例,引导学生进入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再根据教师推荐的学习安排把握进度,完成各章节的学习。如以中国石油公司的油价垄断为引导案例,引出“自然垄断”的知识点,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同时,线下的面授辅导环节可以设置小组讨论,扩充其他的与“自然垄断”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在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基础上从经济学的角度形成自己的看法。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自由发言来把握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从而形成“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的有效结合。

2.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资源,生活中有大量的经济学现象,这些经济学现象都可以在教学中以视频案例和音频案例的形式呈现出来。如制作视频教学案例,方便学生线上收看;制作音频教学案例,方便学生在线下收听,更丰富了学生的“线下学习”。

3.学生要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除了个人的努力外,离不开老师的及时答疑。教师可以开展网上实时与非实时的教学活动,以某一知识点或者某一具体案例为话题,进行在线讨论,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三)增强案例集的广度和深度研讨,提升教材实用性

1.应增强案例集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创新。好的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模式的重要基础。《西方经济学》课程网络教育领域的教学案例更需要结合本研究领域特点进行精心编撰。为有效实施案例教学改革升级,必须尽其所能地继续填充、完善案例集,让其在涵盖西方经济学的各重点板块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反应社会经济发展现象,并结合网络教育领域学生的特点侧重加强学生的各项职业能力培养。针对经济形势的日益变化,网络教育全局知识体系都急需丰富和完善,必须着眼于提高网络教育领域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首要目标,针对学生基础普遍较弱、应试目的明显、学习缺乏主动性的特点进行编写,争取达到实用性与趣味性的双重目标,将案例集建设成高质量、系统性的案例库。

2.要充分提升教材的实用性。在扩充案例集内容的同时,还需要有效考虑到网络教育学生的目标性和职能层次性,定期对《西方经济学》材料的相关内容进行完善性修改,结合经济学教材的基本知识元素,融入案例考察,做好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的交融。

(四)建立科学的考核方式,促进考评体系优化升级

教学模式的效果离不开考核,科学性的考核方式是推动网络教育《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新模式顺利推行的重要保证。对网络教育学生课程学习的考核,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核应大于对基本理论知识的考核。在考核方法上,规范化的考核指标不仅包括期末试卷成绩,还应结合学生平时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综合评定,合理调整二者之间的比重,为此,应重点改革以往以期末闭卷方式为主的终结性考核方式,推进过程性考核、形成性考核等多种考核方式。例如学生总成绩=形成性考核+终结性考核,形成性考核可以采用“线下测评”和“线上测评”相结合的方式,“线下测评”主要是基于面授辅导环节的测评,可以设置为“某一情景案例的小组讨论式考核”、“线上测评”主要是学生在线完成章节作业。

作者:周祥 赵鸿鹞 单位:四川广播电视大学

参考文献:

[1]欧阳金琼,刘春风.《西方经济学》本科教材建设改革思路———以人大版教材为例[J].改革与开放,2016(07).

[2]彭光细.试论讲好导论这一课在《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企业导报,2016(08).

[3]董彦龙.基于“微博”动态案例库的“微案例”教学研究与实践[J].新课程研究,2016(01).

网络教育辅导范文7

教育的本质目标是培养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专业性、综合性人才,从科学知识的本质性层次发展生产力,优化社会经济发展结构,最终有效推动国家的快速发展。网络教育《西方经济学》作为成人职业教育的经济管理类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平台的有效打造、教学模式的有效创新直接关系到不同职业能力层次学生学习的效果。文章立足于专科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视角,在深度剖析《西方经济学》传统教学模式不足的基础上,构建新型职业能力分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网络教育案例教学模式创新的措施。

关键词:

网络教育;案例教学;存在问题;措施

一、网络教育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目标的设定网络教育是成人高等教育中的一部分,即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它突破了时空的界限,学生可以通过面授、互联网、电视广播、辅导专线等多条渠道进行学习。网络教育的教学对象不限年龄,性别。通过这个教育过程,使网络教育学生可以增长能力、丰富知识、提高技术和专业资格,或转向新的方向。网络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在许多地方都有区别。专科学生网络教育《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的目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引导学生系统掌握《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体系;第二,推动学生掌握对现实经济问题的分析技能,基本的经济思维,并学会用经济思维解释经济现象;第三,促进学生培养网络教育的职业性和技术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适应岗位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传统网络教育《西方经济学》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一)过度注重应试结果,忽略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

《西方经济学》网络教育的专科学生群体,有着一定的特殊性:一方面,相对于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而言,其文化基础较差,入学成绩普遍偏低,因此,其实际的专业知识水平尤其是抽象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远不如普通全日制大学生的基础扎实。另一方面,部分网络教育的学生不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使他们掌握知识的进程相对缓慢。在这种情况下,网络教学传统模式以应试目的为主,认为学习主要是为了获取文凭,课程期末考核也仍以笔试为主,使学生往往趋向于死记硬背,力求考试过关,缺乏自主性、探讨性学习的积极能动活力,而忽略了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特别是西方经济学基础理论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应用引导,使得多数学习《西方经济学》课程的学生在工作岗位和日常生活中不能将所学知识应用自如,相应的职业能力没有得到培养。

(二)教学案例的选择没有和职业能力培养相关联,缺乏分类和层次性

一方面,《西方经济学》课程的理论知识内容丰富、覆盖面广,涉及到的模型分析较为抽象。另一方面,网络教育学生本身的自有能力不足。因此,随着课程教学难度的不断深化,会迫使学生在受自身教学基础等因素的限制下,压力不断增加。在这种对比鲜明的环境下,传统教学模式过分注重知识点的传授而忽略社会现实案例的引入,更缺乏对来自不同职业层级学生综合能力的分类,导致《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内容缺乏专业针对性,与社会工作的诸多现实的操作技能不相匹配,学生个性化培养特色远远不够,也正是因为缺少相应的课程实践训练和成人学生的职业能力训练,导致许多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消磨兴趣,日益消减学习动力。

(三)工学矛盾突出,师生之间有效沟通渠道不足

广大网络教育的学生是来自社会的各个工作阶层,大多数是在职学习生,学习的起点与基础也各不相同。因此,对网络教育的学生而言,《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的目的不应仅停留在“打基础,引入场”层面,更多的是要在督促学生需要掌握基础内容、锻炼自主学习技能、培养学习兴趣下功夫。但面对学生在学习、工作和家庭时间上的矛盾,传统网络教育模式中非常缺乏师生之间有效沟通的渠道,使得很多学生遇到问题时不知该如何联系老师,老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不了解,这种师生交流“断层”局面,在网络教育课程学习时有限的限制下变得更为突出,是造成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习兴趣不高,自主学习热情不高,最终造成学习效率低下的关键性因素。

(四)课程考核方式单一,以终结性考核为主

课程考核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必备检验。在传统《西方经济学》网络教育模式中,虽然也有日常的形成性考核占据一定比例,但总体来看,仍然坚持以终结性考核为主。从客观角度而言,这种考核方式侧重于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具有一定的知识巩固作用,但从长远学习及学生自身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而言,忽略了学生的日常学习评价、知识运用能力,以及成人学生最重要的职业技能考察。在这样的考核环境中,学生通常是依靠老师划定考核范围和重点进行复习,常常借助死记硬背方式通过考核,而从其本身而言,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程度远远不足,这就导致网络教育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三、学生职业能力分类体系在《西方经济学》课程中的体现

关于成人高等教育职业能力的分类,安德森和马歇尔在1994年出版的《核心能力与特定的职业核心能力》一书提出核心能力的分类,将职业能力分为基本能力、职业核心能力、概要能力三类。本文在此基础上,根据网络教育的教育特点和培养目标,研究、制定出一套新的职业能力分类指标体系。在新分类体系构建中,将网络教育学生的职业能力主要分成两大类:基本职业能力和专业职业能力。基本职业能力细分为知识类和技术类,知识类分为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技术类分为观察能力、领导能力等。专业职业能力又分数理分析、经济建模、实际运用、职业规划四类,每类下面又再细分相应的小类,从而构建出层次更为鲜明的职业能力分类体系及其在《西方经济学》课程教育中的体现。

四、进一步提升网络教育《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效果的措施

《西方经济学》是一门实用性课程,要求学生充分做到学以致用,对于网络教育的学生,更应通过课程学习着重培养自己的综合性职业能力。本文认为,网络教育《西方经济学》课程可以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推动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模式的创新,建立起“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有效结合的案例教学新模式。

(一)推动线下教学模式创新,加大案例教学实施力度

在网络教育过程中,线下的面授辅导环节可以作为网络教育的辅助教学手段,成为学生在线学习的一个重要补充,主要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课程重点和难点。首先,传统的线下面授辅导教学重在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缺乏对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因此,要在对传统教学模式中理论知识充分梳理的前提下,针对成人专科学生,选取基本性、简单化、贴近生活的案例进行讲解,激发学生的探讨兴趣,减少对单纯数学模型、公式的推导;其次,加大案例教学实施力度,既要广度延伸,又要深度研讨。在《西方经济学》课程中,传统面授辅导教学中也夹杂着暂时性、短效性的案例讲解,但这种非正式化的案例疏导成效甚微。只有紧密结合学生们的成长、工作、学习环境,充分考虑学生的职业能力素养情况,以全面案例教学的理念推行有针对性的案例教学改革,才能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加强其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扩充案例教学层次,富化教学支持方式

1.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式扩充。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灵活安排案例组合及阐释的形式。例如,教师可以在在线课程页面每一章添加引导性案例,引导学生进入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再根据教师推荐的学习安排把握进度,完成各章节的学习。如以中国石油公司的油价垄断为引导案例,引出“自然垄断”的知识点,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同时,线下的面授辅导环节可以设置小组讨论,扩充其他的与“自然垄断”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在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基础上从经济学的角度形成自己的看法。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自由发言来把握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从而形成“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的有效结合。

2.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资源,生活中有大量的经济学现象,这些经济学现象都可以在教学中以视频案例和音频案例的形式呈现出来。如制作视频教学案例,方便学生线上收看;制作音频教学案例,方便学生在线下收听,更丰富了学生的“线下学习”。3.学生要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除了个人的努力外,离不开老师的及时答疑。教师可以开展网上实时与非实时的教学活动,以某一知识点或者某一具体案例为话题,进行在线讨论,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三)增强案例集的广度和深度研讨,提升教材实用性

1.应增强案例集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创新。好的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模式的重要基础。《西方经济学》课程网络教育领域的教学案例更需要结合本研究领域特点进行精心编撰。为有效实施案例教学改革升级,必须尽其所能地继续填充、完善案例集,让其在涵盖西方经济学的各重点板块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反应社会经济发展现象,并结合网络教育领域学生的特点侧重加强学生的各项职业能力培养。针对经济形势的日益变化,网络教育全局知识体系都急需丰富和完善,必须着眼于提高网络教育领域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首要目标,针对学生基础普遍较弱、应试目的明显、学习缺乏主动性的特点进行编写,争取达到实用性与趣味性的双重目标,将案例集建设成高质量、系统性的案例库。

2.要充分提升教材的实用性。在扩充案例集内容的同时,还需要有效考虑到网络教育学生的目标性和职能层次性,定期对《西方经济学》材料的相关内容进行完善性修改,结合经济学教材的基本知识元素,融入案例考察,做好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的交融。

(四)建立科学的考核方式,促进考评体系优化升级

教学模式的效果离不开考核,科学性的考核方式是推动网络教育《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新模式顺利推行的重要保证。对网络教育学生课程学习的考核,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核应大于对基本理论知识的考核。在考核方法上,规范化的考核指标不仅包括期末试卷成绩,还应结合学生平时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综合评定,合理调整二者之间的比重,为此,应重点改革以往以期末闭卷方式为主的终结性考核方式,推进过程性考核、形成性考核等多种考核方式。例如学生总成绩=形成性考核+终结性考核,形成性考核可以采用“线下测评”和“线上测评”相结合的方式,“线下测评”主要是基于面授辅导环节的测评,可以设置为“某一情景案例的小组讨论式考核”、“线上测评”主要是学生在线完成章节作业。

作者:周祥 赵鸿鹞 单位:四川广播电视大学

参考文献:

[1]欧阳金琼,刘春风.《西方经济学》本科教材建设改革思路———以人大版教材为例[J].改革与开放,2016(07).

[2]彭光细.试论讲好导论这一课在《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企业导报,2016(08).

[3]董彦龙.基于“微博”动态案例库的“微案例”教学研究与实践[J].新课程研究,2016(01).

网络教育辅导范文8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

高职学生学习生活离不开辅导员的引导和教育,辅导员对高职专业人才培养起到重要作用。当前网络技术、大数据技术、云技术等在高职院校应用越来越广泛,辅导员引导学生的方式发生改变。如何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心理、行为引导,提升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需要辅导员进行工作创新,改变工作模式,创新引导策略,给学生提供全面、健康、优质的引导和服务。

1网络环境下高职辅导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辅导员工作制度不健全。网络环境下的高职学生受网络思想影响较深,新时期辅导员工作需要与时俱进,采用新的工作方法,但与之配套的网络育人机制并不完善,缺少一定的规章制度和体系性建设规划。在这样的背景下,辅导员网络育人很难形成强有力的体系化引导。而且,受传统工作模式影响,辅导员在思想意识上很难积极引入网络育人工作模式,无法认清自己的角色和作用,在开展网络育人时表现出反感、抓不住中心、懈怠等情绪或行为,使辅导员网络育人的作用无法发挥出来。

1.2辅导员工作时间和能力不足。网络环境下的高职辅导员工作,是传统教育在网络环境下的创新与完善,同样需要专业团队进行专业化教育,网络育人也需要具备网络技能应用能力,这两方面来说,辅导员都不是科班出身,能力有限。而且,辅导员面对的是学生,对学生日常管理工作范围广,事务繁多,很少有时间实施网络育人工作。而体系化网络育人需要较多的时间,两者产生矛盾,辅导员网络育人只能任务式完成,效果一般。

1.3辅导员工作形式和内容单一。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网络育人的工作模式往往被误认为是网络环境下的传统教育,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只是把育人工作搬到网络上进行处理,形成形式主义的网络育人路线。这种网络育人方式不仅缺乏内容创新,其枯燥程度还使学生十分反感,无法达到网络育人新模式的预期效果。因此,网络育人不仅要完善和多元化内容素材,还要变枯燥的教育内容成为有趣的学习素材,充分利用感性教育,让学生体会到温暖,才能引导学生走向积极向上的思想境界。

1.4辅导员工作缺乏交流。网络育人缺乏交流就达不到预期效果,辅导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多方沟通,多方了解,才能有效开展网络育人工作。但受到传统工作模式影响,辅导员之间,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之间,辅导员与学校部门之间,辅导员与学生团体之间,辅导员与学生个体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使网络育人规划呈现独立性,无法协作实施,不但浪费资源,还增加工作环节,使辅导员工作过程不流畅,衔接不到位,难以达到高职院校教育的目标。

2网络环境下高职辅导员工作模式优化的重点

2.1转变思想,积极适应网络环境下的工作模式。网络育人模式下,辅导员应该积极投身到网络生活中去,探索和钻研网络育人的新方法和新路径,从感性教育入手,与学生共同参与到网络生活中去,使辅导员工作走进学生的朋友圈、论坛、聊天群,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同时,辅导员要加强与学生的网络交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困扰,帮助学生走出困惑,使学生对辅导员产生情感认同,使辅导员工作更有保障。参与网络生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将部分事物放到网络平台上处理,既有利于与学生的沟通,又有利于信息收集,为后续调整思政教育策略起到重要作用。二是设置网络沟通平台,辅导员要及时响应和回复学生的动态,与学生形成朋友关系,对网络育人的深化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2.2了解学生,运用网络技术收集学生的各项信息。辅导员对学生开展教育工作要有大量的信息数据做基础,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信息数据包括辅导员工作的网络素材、学生网络活动数据、在线反馈数据等等。辅导员要有利用数据分析工具的能力,对收集的信息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行为喜好,价值取向以及思想状态等等,做到知己知彼,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引导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升学习效果。因此,辅导员要做好网络信息收集者的思想准备,积极投身于信息收集工作之中。并在信息收集过程中,能够区分和辨别有价值的信息数据,尤其是学生的网络活动数据,要重点收集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3整合素材,针对学生特点整合网络教育素材。网络育人需要辅导员用心去制作教育素材,在制作过程中将经验心得及理论融入到素材中去,使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感同身受。辅导员工作素材要短小精悍,熏陶性强,感染性强,能够在情感上与学生形成共振,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职业观。辅导员创作工作素材,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需要不断钻研,不断与其他专业教师沟通,不断地与学生沟通,不断与其他辅导员沟通,搜集资料,加工中融入总结心得,才能创作出短而精的网络教育素材。

2.4正确引领,多元化网络形式助力学生三观的树立。辅导员主要是在学生日常生活中开展日常工作和思想指导,通过辅导员的指引,使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政治上、思想上、情感上、学习上、行为上、就业上形成正确的思想和规划,解决学生遇到的困惑和问题。运用微博、QQ、微信、学校官网、贴吧、论坛等网络形式的宣传,引领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正确思想,落实辅导员的思想责任和工作责任,完成辅导员从传统工作模式转化为网络育人的工作模式,做一名合格的高职院校学生网络思想的引领者。

3网络环境下高职辅导员工作模式优化的具体对策

3.1建立健全辅导员工作制度。网络信息具有开放性、共享性、即时性的特征,应用网络开展辅导员工作,可使网络育人具有网络信息的特征,满足广大高职学生的需求。辅导员可充分利用网络育人的工作模式,利用自身的理论经验和网络技术能力,与学生团队和教师形成网络教育新力量,为广大学生提供丰富多元的教育素材,并构建闭环网络育人体系,形成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信息反馈这样的闭环体系,使网络育人有的放矢,及时解决问题,流程清晰,过程有序。网络育人的闭环体系各有功能和作用。第一,信息收集是指辅导员将网络中的育人素材、学生上网行为和习惯、教师教学素材、学校微信公众号信息、学生微信群,QQ群信息等等,将这些信息收集起来进行汇总与整理,为后续的数据挖掘和价值分析做好准备。第二,信息处理是指辅导员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去除无用信息,利用大数据挖掘技术对有用信息进行价值挖掘,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上网习惯,价值取向等,使网络育人更加具有目标性。第三,信息是辅导员利用当前多元化的网络平台和APP进行教育素材的宣传,是辅导员工作实现网络化、共享化、开放化、即时化,学生可以利用任何合适的时间进行学习。第四,信息反馈是网络育人效果的体现。辅导员可开放反馈平台,学生可匿名反馈,并把自己的感悟、建议、困扰等一同反馈给辅导员,使辅导员了解网络育人的效果、质量和问题所在。这一过程又可以转化为信息收集环节,使网络育人不断调整优化,逐渐完善。

3.2深化辅导员之间的交流学习及能力培养。网络育人模式下,辅导员要积极利用学生爱上网的习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网络教育,主动进行在线交流、互动和讨论。辅导员在网络育人过程中,要积极应用人性化手段,通过与学生的心灵沟通,掌握学生的心理困惑,解决学生实际问题,并避免应用说教这种不对等的形式来引起学生的反感,达到感性熏陶,人性化引导的目的。同时,不同专业的辅导员,甚至是不同学校的辅导员要加强横向交流,探讨辅导员工作的方法和经验,提升自己网络育人的能力和理论,提升辅导员网络育人的质量和效果。对于高职院校的辅导员而言,虽然具有一定的思政水平和理论基础,但绝大多数辅导员都非思政教育专业出身,网络育人的应用能力也是在不断实践中摸索成长,在面对更新速度过快的网络育人平台和网络技术时,往往表现出明显的欠缺,因此面对辅导员开展网络技术培训是必要的。网络技术培训主要以应用为主,将文字、音频、视频制作等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提高辅导员应用网络技术制作思政教育宣传素材的能力和水平。同时,鼓励辅导员运用微信公众号、抖音直播、b站、论坛等作为思政教育的载体和平台,跟紧时代气息,寻找与学生的共同话题,无形中完成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