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语文提高范例6篇

前言:文有道精心挑选了如何让语文提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如何让语文提高范文1

数学素质教育要把文化素质与专业素质教育结合起来,构成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数学基础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综合能力是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和最本质的要素,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内容。用现代教育论观点来看,又把素质扩大为广义的理解。素质是指以先天禀赋为基础的,在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通过个人的认识和社会实践,养成的相对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也有的叫它为素养。从这一广义的理解,我们至少可以作出两方面的分析:一是以先天禀阳为基础,素质是指可以开发的人的潜能;二是受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人认识和社会实践逐步养成的,指的是社会发展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在人的身心结构中的内化。对以上两点要联系起来认识,才能对素质有个较完整的了解。

数学作为一种客观抽象出来的自然科学,属于社会素质的范畴。近年来,我国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和教科人员都在开始探讨这样一个热点问题,即如何用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来进一步改革小学数学教学。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问题和需要迫切研究的实际问题。由于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数学教育与整个普通教育一样偏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因而使学生的数学素质停留在低层次上,削弱了数学索质在人的综合素质中所占的成分。因此,在确定数学素质教育内容时,要从整体教育观上,挖掘专业素质教育的内涵与外延,使其既有理论指导意义,又具实际操作意义。

1、在学习中渗透更多的科学意识,即在小学数学素质教育中,培养学生能自觉地将一个个知识当作一个个科学的问题来对待。因为意识是有目的行为的基础,科学意识就是指个体在行为前能自觉地反映那些科学的态度、价值、规范和技术。将知识的认知掌握看作是问题的解决。因为科学的方法论是科学精神的核心,个体要能在这急剧变革的社会中获得高质量的生存与发展,最重要的就是要改变这种“储蓄式教育”被动的和单纯的知识储存,而是利用科学探究的态度与方法去认识,去发现,去创造,去改变。不断地渗透科学技术及其价值与思想。因为教育要始终跟上日益发展与变革的科学技术是不可能的,而个体不掌握全新的科学技术就不能适应发展。因此,教育必须承担培养个体在充分认识科学技术的价值、思想、规范等基础上独立掌握并创造技术能力的使命。尤其是在当前学科教育内容的昔时性和分科性的前提下显的更为重要。

2、坚持数学素质教育的实践性,一般他说,知识可以由言传口授的方法传递给另一个人,而素质则不能用传递一一一接受的方法去传授和掌握,要通过学生的主体活动促进其主体素质的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观点是指导数学素质教育的基本观点,八十年代以来,国际数学教育界掀起的以数学建模力特征的数学教改模式正好能弥补我国数学教育重理轻实的缺陷,是素质教育值得提倡的。在教学中要以问题解决为主导,通过日常生活、实际情景和其他学科的问题发展和提出数学模型来解,适当地走出课堂、走出校园也是必要的。

3、加强情感体验,良好的情感品质是个体素质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个体的情感素质则是个体在社会中获得成功的基本要素。个体在学习中能否获得积极良好的情感体验,不仅仅是能否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而使学习目标获得最大可能实现的问题,更是关系到个体能否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从而影响个体人格健康发展的问题,尤其是数学学习面对的是枯燥的、抽象的不带有任何物质的和能量特征的符号,学习很容易成为一种“外加指令”的、“完成任务”的和“强记死背”的被动性信号输入活动。因此,我们不仅要将小学数学教育看作是科学知识的教育,同时也应看作是人格发展的教育。这就是和非素质教育下的小学数学教育的本质区别之一。

在小学数学素质教育中,特别关注学生被激发起的求知冲动以及平衡这种冲动的欲望满足的成功体验。于是,我们小学数学学习就不能简单地被封闭在“知”与“不知”的动态平衡上,而应开放到整个个体充分活动的“问题”与“解决”的空间上,使他们在一次一次的问题解决过程中获得一次次的良好的情感体验。而刺激则来自于个体探究对好奇性的满足;操作对动手欲的满足;发现对求知欲的满足;解决对表现欲的满足,也包括合作对个体融合与欢快情绪的刺激;成功对个体喜悦与轻松心境的刺激;如此等等,从而表现出对学习热情的关注,强烈的兴趣,积极的态度,持久的探索等良好的情感素质。在学习中可以经常采用“合作型”的组织结构与“聚合型”的学习模式。前者指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可以是聚块状的,抑或是平面辐射状的等等,目的是加强学习中的合作与互动。而后者指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可以是信息传递与交流的模式的,抑或是独立探究与操作模式的等等,目的是使个体能在真正自我特征基础上进行探究而获得属于自己的成功与满足。

如何让语文提高范文2

【关键词】有效性;“读”占鳌头;以点带面;读写结合

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担负着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任,收入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堪称经典,是学生积累词汇和培养语文能力的重要载体。语文教师如何把握学科特点,创新语文教学方式,为学生和教材之间搭起沟通的桥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我结合语文教材,阐述自己在实践中的一些做法。

一、“读”占鳌头,提高教学有效性

要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就要抓住学生感知课文,积累语言,内化语言的重要过程,巧妙安排多种读的方式,搭建平台让学生充分的读,如:自主品读、小组读、分角色读、默读、开火车赛读等方式,让学生在多样化读的形式中感受课文魅力。只有让学生反复地读,才能帮助学生建立语感,让其受到情感熏陶,感受作者独具匠心的表达,从而获得语文能力的提高。

如《再见了,亲人》这篇感人至深的经典课文,熏陶着一批又一批的学生。面对经典课文,如何让处于和平年代的学生感受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感情?教学时,我抓住课文的写作背景和情感基调,通过创设多种情境,引导学生充分的阅读,从而在读中感知课文的蕴味。新课伊始,我出示课前精心搜集的两幅具有历史意义的图片,让学生提前感受课文的情感基调。这两幅图描绘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开朝鲜回国,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告别的情景。伤感的背景音乐加上图片上人们挥着手,含泪惜别的情景渲染着课堂气氛,学生被深深地感动了。是什么原因让他们有这样的分别情境?我让学生带着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我发现学生朗读时特别认真。为了让学生通过读获得情感的二次升华,我设置悬念,如在引导学生品读1-3自然段时,教师问:“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牵动着志愿军战士们的心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只见同学们时而俯首沉思,时而高声呐喊,时而轻声细语,个个神采飞扬,个性化的朗读更加有激情了。讨论交流时,同学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把课堂教学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教师有效的引导,能让学生爱上阅读,并在品读过程中获得对课文的整体理解,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以提升。

二、以点带面,提高教学有效性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的探究性学习,有效的语文课堂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会质疑、探究,学会以点带面的阅读策略,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获得对文本的独特见解。收入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内容和题材比较广泛,是学生积累语言和学习写作的经典范文。语文教师如何抓住文本的关键字句,以点带面,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获得自主学习策略,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

如在学习《金色的鱼钩》时,如何通过文本让学生获得自主阅读策略,获得以点带面的学习方法?在研读教材时,我发现课文通过对老班长的外貌、动作、语言等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于是,我引导学生深入品读重点词句、语段,走进人物内心世界,从而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已为人的精神。课堂上,我让学生抓住老班长这一主线,边读边思考:课文中几次描写了老班长的外貌,请勾画出来,认真品读,并在旁边写上批注。接下来,再让学生自主找出最让自己感动的片段,进而整体品析全文。让学生自主感悟,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如有的学习找到“硬咽草根、鱼骨头”片段,通过抓住关键词“皱紧眉头”“硬咽”等词和“我”当时的心情,体会老班长的崇高品质;有的学生找到“夜里钓鱼、摸野菜”片段,学生自己抓住“翻了多少草皮”“一棵一棵的摸”等重点词来体会,让全班学生感受到老班长为了照顾三个病号所付出的艰辛劳动;还有的学生找到“奄奄一息让鱼汤”,并结合这个片段谈内心的感受,再现老班长舍己为人的精神……交流中,同学们触景生情,被老班长的言行举止深深感动了。

三、读写结合,提高教学有效性

写作能力是学生最重要的语文能力之一,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在品读经典、积累语言的过程中,学会作者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的能力。学生的习作能力的培养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低年级以学写一句话开始,中年级写片段,高年级能抓住一个点展开描写,通过语言将人物、活动、事件写具体,并融入作者的内心情感。但要让学生达到这样的写作能力并非易事,需要教师持之以恒,通过阅读教学与习作指导相结合,逐步引导学生获得习作能力的提升。有效的课堂教学,一定要抓住文本特点,渗透写作策略,读写结合,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如在学习《草原》一课时,教师如何借助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揣摩优美的语句,积累词汇?如何让学生习得课文的写作方法?如何让学生学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会作者抒感的方法?读写结合就要让学生通过课堂教学获得习作能力的提升。本课教学要让学生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懂得作者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展开,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迎客场面和联欢情形,学会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的写作方法。有效的语文课堂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写作策略,并趁机引导学生进行习作练笔。

总之,要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需要教师不断深入研究教材,结合学生实际,优化教学策略,从而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学会以点带面的阅读策略,在读写结合中提升语文能力。

【参考文献】

如何让语文提高范文3

>> 如何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如何使高考作文富有真情实感 如何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让学生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浅议如何让学生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代替“撒谎作文” 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习作 如何让小学生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如何让学生作文写出真情实感 如何让学生在作文中写出真情实感 作文如何写出真情实感 浅谈如何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 议“富有真情实感”的好作文 如何引导学生写出真情实感 如何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 如何让小学生的作文写出真情实感 如何引导中学生写出作文的真情实感 如何引导小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 中学生怎样才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怎样让学生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如何在作文中写出真情实感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如何使学生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如何使学生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学生作文能力差,教师作文教学难,是一个长期困扰着广大师生的问题,有没有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进而提高整个语文教学水平的途径呢?我认为情感教育在写作中的积极作用是很值得探讨的一种方法,它对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鼓励学生的发表欲,促进学生的写作兴趣,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要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教师要教学生做“真人”

真实是作文的生命,学生作文求“真实”是作文之根本。“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已成为广大教师的教学准则。做“真人”是做人之根本,要做一个好学生,首先做一个品行端正,明辨是非的人,想写出源于生活的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首先要做一个“真人”。只有“真”的学生才能写出真实的东西,才会抓住生活中真实的东西,把它展现在自己的笔下。语言才会符合真实的“客观标准”,才会使作文有表现力,他们所叙写的事件,才能符合生活实际,不虚假、不造作、不矫情,才能打动别人。二、教师要教学生有一颗充满爱而又感恩的心

《背影》感人,是朱自清对父亲爱的真情流露。因而教师要教学生“在冬天也能闻到玫瑰的芳香”;让学生懂得生命的价值,以及怎样去经营未来美好的人生。教会学生在生活上,应该要感恩父母、感恩自然、感恩社会。感谢他们给与自己生命、智慧、给了希望和爱,只有对这美好的时代,丰富的生活、多彩的人生,充满爱的世界饱含爱和感恩;学生对幸福的感觉才会敏感而又心悦,才会把自己感恩的心倾诉于笔下,写出感人至深的文章。三、热爱生活,对生活倾注情感

生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的源泉,写作离不开生活,对生活有所追求,期盼、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对生活有所思考敢于表白心迹,表述心声表现真情。因此,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前提,也是解决学生有写作“活水”的问题。学生一踏入中学门槛,作为语文老师,就要特别教育学生要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让他们留心生活周围的美景事物。注意撷取生活中的朵朵浪花,常常安排学生到小河边,树林里感受,一切顺其自然,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事、景,抒发自己内心蕴藏的真挚感情。没有了命题作文的禁锢,学生就没有思想压力和心里负担,对作文的畏惧心理消除了,在写作训练中学会了作文,为写作兴趣的提高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留心生活,让学生学会捕捉生活中令人感动、令人捧腹的美妙细节,用以构思提炼,不断积累自己写作的素材。四、激发学生喜欢作文的激情

激情是一种迅速强烈地爆发的情感,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多形式地激起学生的写作冲动。为了在作文教学中达到这一目的,在每次的作文训练前,我都将前一次作文的得与失总结出来,将学生的优秀作范文,给学生朗读后评析,师生共同品尝写作的甘甜。以此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此外,在作文评语中,坚持鼓励原则,尽力发掘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哪怕一句话,都进行褒扬,每次挑选优秀习作进行讲评和修改这一招,充分激发了学生写作的欲望,写作兴趣也逐渐浓厚起来,促进了整个语文教学的顺利进行。五、培养学生勤于动笔的热情

热情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动笔热情,巩固原有的写作激情。为此,我除了每两周一次的作文训练外,还让学生准备一本软面抄作为课外练笔之用,每周上交一次,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秀作文予以讲评,并且每月摘抄两篇别人的优秀文章,吸取他人写作的技巧、经验,用于指导自己的作文。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热情,在每两周一次的作文讲评课上,我把发言权还给学生。随意抽取学生的作文,请学生上讲台朗读自己的习作,其他的同学认真听后,对它的优缺点进行当堂评议,这样以来,学生为了自己的习作得到好评,自然就会千方百计的写好作文,聆听的同学,也自然会从同学的评议中借鉴到一些写作技巧,这样,即调节了作文讲评课的气氛,又提高了孩子们写作的积极性。打破了作文讲评课死气沉沉由老师垄断的局面,使作文讲评课活起来。六、用生活的语言表现真实的生活

如何让语文提高范文4

关键词:语文教学;有效拓展;几点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5-0130-02

关注当今语文课堂教学结构,不难发现,其结构由原来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写作特色的模式转变为整体感知、重点研读、拓展延伸的新模式。拓展延伸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效率。因此,精心设计拓展内容成为课堂教学竞赛的重要内容,成为评判一堂课“亮点”显现的尺度。不少教师趋之若鹜、竞相仿效,确实使课堂焕发出一定的生机和活力。但是冷静分析语文教学中的拓展延伸,由于受教师教学观念、文化素养和自身价值观的影响,拓展延伸在悦耳动听旋律之下战栗出若干不协调音符,大致说来有如下几种。

1.拓展脱离文本。语文教学究竟要教给学生什么,一直以来是争论的焦点。新课程明确语文教学的要义,即突出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但是工具性、人文性如何理解、如何体现、如何统一,让教师非常难把握,语文似乎要承担很多东西。但事实上,在考试指挥棒的影响下,语文似乎又承载了很少的东西。由于对语文本质属性认识的含混不清,造成教师拓展延伸设计时非常盲目。一些教师认为语文要突出人文性,但对人文性认识又有偏差。因而教学中脱离文本现象比较严重,过多地进行拓展延伸,出现了不该拓展的也拓展,使得拓展范围无限扩大。如教朱自清的《背影》,教师设计这样的拓展题:作者的父亲攀过月台买橘子一事,从维护交通秩序的角度,你是怎样看的?引起了学生遵守交通法规的讨论。这是典型的拓展脱离文本思想情感的体现。试想,文章要表现的是父爱之深情,这样的拓展除了削弱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对美好情感的体悟,还有何价值可言?又如《明天不封阳台》一文,教师用不到20分钟时间理清了文章的思路之后,设计了这样的拓展题,人与动物应该和谐相处,请你谈谈人和自然不和谐的具体内容,如果让你给有关部门提建议,你该如何说呢?最后,还出示了有关自然遭破坏的图片,以及一些作家写的相关文章的精彩段落,而课文中精彩的语句、段落分析根本没有涉及。过度的拓展,使教学游离于文本之外,也使语文课成为了一堂环境保护课。再如《大自然的语言》一课教学,教师借助多媒体,谈了许多气候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而对文中精彩的描写、精准的语言没有作任何说明。这样的拓展是违背语文教学规律的,对学生语文素养提高也没有好处。

2.拓展的无价值倾向。新课程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但教师在拓展中没有体现拓展应有的价值,让人感觉是为拓展而拓展,失去了拓展的有效性。如教师在教学《窗》一文时,设计了这样的一道拓展题:“文末说,他看到的是一堵光秃秃的墙,请问此时,文中人物有怎样的心理?”此题结合文本让学生思考,对于学生理解作品内涵和作品情感,是有很大益处的,可是,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有“那堵光秃秃的墙真可恶,比墙可恶的还有那个病友,他竟然敢骗我”、“那堵光秃秃的墙,我要拆除它”等。对于这样的答案,老师竟然没有作出评判。其理由可能就是新课程注重学生个性体验,要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殊不知,尊重学生个性体验是有条件的,如果不置可否,一概承认学生观点,只能混淆学生的是非标准,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提高对作品的理解。语文阅读教学需要学生的体验,更需要教师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建构,只有教师在学生讨论基础上的建构,才有学生能力和情感的提高和丰富。那么,有效拓展如何进行呢?笔者以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语言上的拓展。语文的本质应该是对学生进行祖国语言文字的教学,因而语言训练应该是教学的重点。语言训练既可提升文中语言的品味,也可进行拓展运用训练。如梁衡的《夏》中,写到“春之色”、“秋之色”的句子,教师可以进行拓展语言训练,“夏之色”为如何呢?这样既让学生感悟作品,又让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又如《绿》中,“那醉人的绿呀,我若挹你以为带,我将赠给盲妹,她必能明眸善睐”,学了这样的句子后,让学生进行仿句练习,通过练习提高语言能力;再如,学习了诗歌《乡愁》之后,让学生学习仿写一段诗;学习了冰心的诗之后,让学生学习写一首小诗等。这些都是很有效的语言拓展,对学生语言能力提高有重要作用。

2.思想情感上的拓展。这种拓展可以向同题材的文章延伸。如学了《背影》可以找一些写父爱的文章进行对照;学了《明天不封阳台》可以找一些写保护环境的文章,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所学文章的内涵。可以向原著延伸。如学了《生命的意义》让学生课后学习《钢铁是怎样练成的》,在更广阔的背景和视野下把握选文内涵。学习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后》,指导学生学习《水浒传》,进一步理解鲁提辖疾恶如仇的性格以及产生的根源。这样的拓展可以在对比中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语文能力,是极为有意义和价值的。

如何让语文提高范文5

一、多写、多练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

语文重在平时积累,提高语文成绩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作文能力的提高也在于多训练。老师、家长应该引导学生养成认真观察与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坚持抒写心情日记,经常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见闻感受。可以指导学生注册博客,把自己的习作贴到网络上去,让更多的读者读到自己的作品。同时老师也应该积极参与评价,最大可能满足学生的成就感,进而提高写作欲望。学高为人师,老师应该经常写写文章,甚至写些同题的下水作文,让学生见识见识你的真功夫。学生只有看出老师不是花架子,才能尊重信赖你,才能“亲其师信其道”。

二、广泛阅读,厚积才能薄发

阅读和写作历来都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广泛阅读,才能厚积薄发。正如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才能积累起丰富的词汇。而表达技巧等方面的问题,也只能首先在阅读中获得感性认识,然后通过长期练习逐渐形成。单就提高写作这一点来看,阅读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这里所说的阅读,一方面要大量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另一方面还应大量阅读当代同龄人的优秀习作。中学生只有在阅读同龄人的优秀习作时,才会产生浓厚的作文兴趣。因为同龄人的优秀习作,反映的生活是学生所熟知的,语言风格是学生所喜欢的,学生读过以后很容易产生模仿的冲动,而这种冲动正是良好的作文兴趣的开端。为此,我组织学生订阅了《中学生优秀作文选》《校园文学》《少年文艺》等刊物。中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仅阅读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由于激发起了作文的兴趣,作文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当然,语文教师教学中还应积极引导学生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或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现实生活,开发和利用各种课内外教学资源,让学生阅读社会这本“无字之书”;并让学生养成写日记、写心得的习惯,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这样有了充足的“源”。自然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水”“活水”了。

三、以“两少”“两多”“两富”的作文评语,激发中学生对写作的热爱

对学生作文的评语教师要慎重。有时一个评语会丧失学生对写作的信心,会刺伤学生的自尊心。为激发起学生写作文的兴趣,我们教师总结出评价的几条原则。具体来说就是“两少”“两多”“两富”,即“少下断句,少用不”;“多加鼓励,多带情感”;“富有文学性,富有趣味性”。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价在学生心目中就象征着最终裁决,老师若妄下断语很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因此,老师在评价学生作文时应站在平等的立场多角度去评价文章,以探讨性的评语去迎得学生的尊重与感激,同时也使自己的评语给学生以启发。在评语中,我们不仅要在理论上指导学生作文,还应该在情感上感染学生,激励学生。多鼓励,少批评。同时,要注意评语的文学性及趣味性。一条好的评语应尽可能具有适当的文学色彩,必要时可以引用到诗句和名言,具有生动活泼的语言和耐人寻味的含意,让学生带着欣赏的态度去阅读领会,让学生从心里佩服和赞叹老师的才华,从而成为他们效仿的榜样。比如:“主题不鲜明”,可以说“难识庐山真面目”“有抄袭之嫌”可以说成“似曾相识燕归来”,同时还具有趣味性,会让学生在微笑当中懂得教师的良苦用心。为鼓励后进生,唤发起他们对写作的热忱,将他们的文章复印出来交给全班同学。让同学们找出文章的优点,找出他们使用的优美词句、描写生动、准确的语句,若找不出就看他们文章的立意,立意找不到就看文章的结构。力争在他们的文章中找出可以表扬的东西来。这样,这些学生就对自己有自信心了,对作文也没有恐惧感了,开始认真写作文了。同时,从评他们的作文中优点的东西,也让他们知道怎样才能使自己的文章生动,用什么样的语言,能使文章生动,调动了他们写作的积极性。找一些写作能力强的同学发言,在大家评过之后,教师再针对学生还未发现的问题进行补充。

总之,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想办法调动学生学习写作的兴趣。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生动地将学习比喻成吃饭,吃饭要有食欲才能吸收,学习要有兴趣才能接受。我们深信,任何成功都来自不断的实践,写作教学中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也同样没有捷径可走,靠的是孜孜不倦的追求,靠的是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实际出发,不断改进作文教学方法,不断开拓创新,只要耕耘,就一定有收获。

参考文献:

[1]崔红当.《如何提高中学生写作水平》.

[2]邓万其.《教学中如何提高中学生的写作水平》.

[3]杨海丽.《如何通过作文评批提高中学生写作水平》.

如何让语文提高范文6

大学英语 阅读障碍 教学方法

我们首先从美国人曾在20世纪90年代初由著名的语言学家凯瑟琳・斯诺负责做的《培养成功的阅读者》项目到后面出版《预防阅读困难》;其次,到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提出了一个“美国阅读挑战”的运动;再次,到美国前布什政府又做了一个“阅读优先”计划,提出“不让任何一个孩子落在后面”的口号;最后,再到英国牛津大学花了20年的时间做了分级阅读研究,英国教育部长布朗奇曾在1998年倡导了“全英阅读年”的活动,提出的口号是“把阅读进行到底”。纵观英语发达国家,是从国家的决策角度来确定大学英语阅读的重要性,说明英语阅读已经渗透到整个社会的领域,具有国家战略的意义!可见,阅读能力下降已经导致了整个社会系统运作的障碍,如何提高它已经是举世公认的举措议题。为此,在我国高校当中也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结果是很多学生很难学到位,效率不高,效果不明显。很大原因是英语阅读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也是最能反映综合能力的一个部分。如何在短时间内让学生熟练地掌英语阅读能力,笔者采用了“教、学、做”一体化方法来进行教学,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法。

一、定位准确,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

分析当前《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高标准提高阅读能力在整个英语课程中的地位,让学生认识到掌握此门课程的必要性,通过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不仅可以获取信息,而且可以提高语言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能力,更能够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使他们能够用英语进行信息交流。但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呢?我个人的经验是:第一,要加入一些他们更感兴趣的游戏题目引入到教学当中来。通过一种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引导他们去对另外的一种事物感兴趣,这种方式既照顾到了学生的情绪又使老师运作起来比较方便。第二,把网络引入到教学当中,通过网络跟学生进行沟通。为此,我就建立课程论坛,让学生们加入到论坛里面来讨论,并且论坛的管理和维护也让爱好英语的学生来操作这个平台。这样不仅让学生了解学习本课程建立论坛的目的,也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从而促使学生产生相应的学习动力。

二、用典型案例教学,突出教材大纲,加强推理能力

1.用典型案例由浅入深的进行授课,让学生心中有数,“胸怀大局”

首先,本文以获取诺贝尔奖的文章为例,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猜测案例中出现的生词的词义,教给学生利用定义来猜测生词词义的方法,并告诉学生这是阅读时最常见、最直接的一种猜词方法。还有利用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同位语从句,特指性举例引导词、信号词等猜测词义的方法,来猜测生词词义并理解文章内容。比如,诺贝尔奖是一种什么奖项,何时设立,何人获奖,如何发放奖金等。

其次,加大文化背景知识教学力度,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对阅读篇章分专题进行教学,并对每一专题所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进行传授。对其中涉及到的一些专有名词引导学生查阅相关材料扩大相关文化知识。这样,学生在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还能培养跨文化意识和能力,达到了学习英语的综合目的。

接着,采用“教、学、做”方法进行授课并与实践论的方法结合进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先是老师教,学生学,紧随着老师边教学生边做,最后是学生自己能在做中学,在实践过程中还采用ISO质量管理体系来进行跟踪、管理和测试每个阅读环节,以提高整个教学质量。

再次,针对课本教材中出现的特别是容易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散、乱、难”的思想情绪的阅读部分进行分析并整合,并针对平时出现的一些不良的阅读习惯,如逐字阅读,出声阅读,回头阅读等进行纠正,告诉学生较好的方法和经验要先抓住文章中心思想。如一般体现在文章的题目、首段、尾段、每段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有特殊标点符号,比如,破折号之类的句子,有连接词的句子,一些具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虚拟语气之类的句子,等等。这样可以节省寻找有效信息的时间,从而提高阅读速度。

最后,务实词汇语法基础。因大学英语教学已不再延续高中以前词汇和语法为主的教学模式,所以需要学生自己平时多注意积累词汇并复习曾经学过的语法知识。要掌握一些记忆词汇的技巧,举一反三,扩大阅读量,在文章中巩固记忆高频词汇,并增强语感。系统的做一些词汇语法练习,打牢基础。

2.明确教学目标,有的放矢讲授课程内容

大纲规定了阅读能力的指标:能够阅读中等难度的一般性题材的文章,掌握中心大意和有关事实、情节,并能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推理判断,领会作者的观点和态度,阅读速度每分钟70词。在阅读篇幅较长的语篇时,速度要达到每分钟100词。

3.解决实际阅读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正确的阅读技巧

由于中学应试教学带来的负面影响,学生始终摆脱不了孤立进行语句分析的习惯。因为他们分不清文章的主次,不重视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及连接词。做题时往往会主次颠倒或细节句与推理句混淆,致使看起来似乎很简单的题失分严重。应培养通过因果关系,并列、递进关系、转折关系等加以解决。 实践证明,这种解决方式不仅能促进学生思考,同时也利用了学生的好奇心,吸引他们学习;学生真正通过这样的学习,了解到“培养语篇水平上的阅读”的内容,从而加深学习印象。让学生自觉地学习,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而不是“老师说什么就做什么”,真正做到老师教,学生能自学,做到“教、学、做”一体化的统一性。

三、采取分层教学,提高整个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