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价值观范例6篇
前言:文有道精心挑选了如何培养价值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键词: 小学教育 和谐 价值观
小学生“和谐”价值观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及同周围环境和社会环境和谐相处的价值标准。我们带出一届又一届学生,也从每届学生看到他们身上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分析其原因,是如今独生子女成为家庭中的小太阳,在校与同学相处时,大多以自己为核心,当产生矛盾时又互不谦让,处事中受不了委屈;在家里父母工作忙,孩子们大部分时间跟着老人,而老人在孩子教育上的理念多是生活上无忧、身体上无病,隔代溺爱更使得孩子目无尊长,这些现象无不说明现在的孩子价值观出现了问题。小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不正确引导将会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如何培养小学生“和谐”价值观,就成了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平时教育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营造“和谐”文化氛围
学生“和谐”价值观的树立并非一朝一夕,对于小学生来说,浓厚的“和谐”氛围是感知和谐的第一步。通过耳濡目染、环境熏陶、内心感知,逐渐让学生理解“和谐”的重要与美好,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班级文化建设育“和谐”氛围
开学初让同学们自己设计本班教室的班级文化墙,以“和谐”为主题自定义内容,可以是与同学之间的和谐、与家长之间的和谐、与老师之间的和谐、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也可以是一件好事、一句文明的话语等,并由学生选出代表为老师和同学们讲解班级文化墙上的含义,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周围处处是和谐的气息,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什么不能做?
通过自己动手美化教室、布置专栏;自己制定班规及文明公约;按照兴趣自愿结成学习小组,制订学习计划;独立开班会解决班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活动中,孩子们学会了沟通,学会了换位思考,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开始逐渐懂得老师和家长的良苦用心。在班级文化墙上,我适时更换以“和谐”为主题的各项内容,有时表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有时表现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我也会定期出一期关于敬老爱亲、和谐友爱、爱国守法等方面的黑板报,让学生每天在这样和谐的环境中生活学习,把身边美好和谐的现象用文字或画面记录下来,营造温馨浓郁的氛围。
2.文化走廊韵“和谐”心灵
学校的文化建设是围绕“和谐诚朴”这条主线展开的,3栋教学楼9条走廊,每条走廊都有一个主题,以小见大、图文并茂现“和谐”,让孩子们目之所及处处见“和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生活基本规范导行,引领学生道德风尚。设立爱国、诚信、文明、勤俭、感恩、助人、安全、健身、惜时好学、尊重他人等专题廊,用丰富多彩的故事、生动浅显的语言吸引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浸润学生核心价值观、“和谐”心灵。
以和诚文化墙韵育学生文化素养。学校不仅在文化廊上解读“和”“谐”“诚”“朴”的理念,营造和诚教育空间,同时文化墙上成为“和诚”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将古诗文中广泛的内容、深邃的思想和凝练的语言反映生活、启迪学生心智。在浓郁学校传统文化氛围的同时,也让学生处处感受到“和谐”的元素。学生处在校园中,久而久之,就在做人做事上懂得了谦和。
二、提供“和谐”教育平台
学生在感受到浓厚的“和谐”氛围后,利用《思想品德》课和《诗文诵读》课,将学校特色教学“诗文诵读”中所展现的爱国情怀、惜时刻苦、宽容诚信、敬老爱幼、关爱别人、助人为乐等融入教学中,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学生,在这个年龄所要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人格,渐渐树立“和谐”价值观。
以《和诚教育》读本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培养学生公民道德素质。通过“和诚道德讲堂”,以“和”“谐”“诚”“朴”四大主题为载体,培养学生处事不急不躁,做人诚实守信;生活简朴,积极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搭建良好的“和谐”实践舞台
“和谐”价值观教育必须贯穿在整个教学及学生实践活动中,不仅要求有和谐的教育环境,还应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通过与同伴合作,与大家的智慧才能取得好成绩,从而让他们在活动中更进一步认识“和谐”价值观教育的意义。
1.学榜样促成长
“和诚之星”一直是我校学生的学习典范。名人固然值得学习,但对于小学生来说,身边的榜样可能对自身的促进更大,因为他们是自己认识和熟悉的,可以参照的学习的方面更直接,更贴近生活。其中有“文明之星”“学习之星”“环保之星”“科技之星”“艺术之星”“体育之星”等,每年“六一”学校组织表彰活动,以此激励同学们比、学、赶、超,让学生在榜样的作用下不断成长。
2.建平台乐展示
通过带领学生积极参与“星河艺术节暨诗文诵读文艺汇演”,以歌、舞、朗诵的形式把课本中学到的、生活中感受到的,通过这个平台充分表现出来,让更多的同学分享快乐,让尊老孝亲、诚实守信、互帮互助等中华传统文化在舞台上大放光彩。
3.勇拼搏悟合作
一年一度的校运会,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进取意识及公平竞争的意识。利用这个大好时机,我会认真挑选参赛选手,明确分工,做到在整场比赛中人人都能为班级出力。虽然能力有大有小,但只要我们合理分工,配合默契、不耍个人英雄主义,就一定是最出色的班级。
虽然目前的教育在短时间内并不一定能表现出成果,但我坚信,正确的价值观对于一个人的成长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都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让我们在教育的长河中,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中学生;健全人格;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8-0065-02
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而服务的。在当前素质教育方针的指导下,全面发展的教育需要受教育者在思想道德、能力培养、身心健康和人格发展等方面的素质都有所提高。在一定意义上,人格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素质教育中也包含着健康人格的因素,两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人格的塑造是现代教育思想的体现,适应了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培养了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创新人才,因此,中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和培养是我国素质教育的大趋势,对教育改革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健全人格的基本含义
健全人格属于高层次的心理健康,是指人格和谐、全面、健康地均衡发展,是各种积极人格的完美结合,它与社会环境相适应,为其他社会成员所接受而又充分展现主体个性特征的人格模式。随着社会转型、教育的发展,以及中学素质教育的要求,学校更加注重和强调学生积极健康、阳光向上的精神面貌。学校是培养和塑造中学生健全人格的主要阵地,培养效果如何直接影响素质教育的质量。初中阶段是学生思想、思维系统性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而人格的培养正是一项不断完善学生自身素质的必修课。落实素质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和培养。
二、健全人格教育的主要内容
初中阶段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期,在这一阶段,中学生受外界环境以及心态结构等方面的影响,面对诸多现实问题很容易被影响。健全的人格教育对于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创新能力、交往能力等都有很严格的要求,因此,教师应以中学生自身成长规律为依据,在尊重、了解基础上,培养和塑造中学生的健康人格,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自我意识的觉醒。学校是培养学生积极心理的核心和重要场域,但对个体来说,一个人良好综合素质的形成不仅需要学校这个外因来外化,更重要的是学生要通过自我教育完善积极的人格,培养良好的心理行为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的自我意识能力逐渐发展起来,自我教育的前提是自我认知,自我教育首先需要中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意识,学会自我分析和评价,面对复杂的学习生活环境,能尽快适应,对自己的优缺点有正确的认知,在群体活动中挖掘自身潜能,树立自信,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每一件事,从此获得积极的人生体验。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承受压力,控制情绪,也可以向家人、朋友等宣泄自己的情感。
2.心态结构的成熟。中学生的人格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工程,传统的教学理念认为没有心理疾病问题、智商高学习好的学生就是优秀的学生,这种有偏见的认知不符合当今人格健康教育的适用范畴。一个人的健康水平受多重因素影响,不仅仅指身体上的健康,还包括心理、道德、社会适应等方面,中学生处于特殊的年龄阶段,面对繁重的生活学习压力,其心理发展尚未成熟,这个特殊的群体被认为精力旺盛、情感激烈,思想和行为极度活跃,从身体发育水平上看,中学生正处于长身体的青春发育期,患各种身体疾病的概率比较低,但在心理健康方面却存在着诸多问题。情绪、情感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需要,因此培养中学生正确的情绪、情感表达方式,是适应自身发展以及塑造健全人格的重要保障。
3.多元价值观的培育。在多元文化思潮下,各种各样的价值观通过不同的渠道影响着中学生,中学生在道德观念和价值信仰方面面临着挑战。中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健全的人格是中学生实现理想价值的源泉。对中学生而言,他们的身心尚未完全成熟,缺乏社会经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处于塑造期,在多元社会价值中,很容易受到外界h境影响,产生价值观的偏移。针对现实存在的问题,我们应培养中学生正确的价值态度,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引领他们的价值观,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增强防腐拒蚀的能力,推动信仰培育科学化。除此之外,社会需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支持系统,和谐的社会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体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中学生成长,让学生在参与社会建设中更加热爱社会,在多元化社会大熔炉中实现自我价值。
三、培养与塑造中学生健全人格的基本途径
(一)关注积极心理,塑造品质生活
康德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不断追求人格的完善,养成健全的人格。健康积极的心理塑造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积极的情绪和健全的人格,在面对困难时能以积极的心态妥善处理,这种积极的动机和情绪增强了对生活的积极体验。研究表明,积极的情绪更能激发人的创造力,更能提高人的智慧,在处理问题时能想出新思路、新方法,不以陈规束缚自己的思想。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贯穿积极心理学,从长远来看,不仅有助于消除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遇到挫折时所产生的消极或负性情绪,增强克服困难的耐挫力,更有利于产生长久维持行为的动力,学生在积极情绪和心理的激励下,能够保持健康的人格,树立积极的心理品质,在学习中能够提高学习效率,拥有良好的修养和节制。
(二)实施人文教育,培养素质人才
健康人格是人基本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健康人格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人文素质是一个人内外精神气质和精神风貌的综合体现,健康人格的塑造是在潜移默化、修身养性中建立的,人文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理念的缩影,要求学生学会做人,能够做事,达到“精神成人”。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有助于学生思想道德、能力培养、身心健康和人格发展等方面素质的提高和完善,实现学生的完好性与主体性。对教师来说,培养高质量的人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应将重点放在帮助学生进行合理的自我发展规划上,关注学生人格和品质的培养,让学生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与师生保持彼此平等、互相尊重的关系,为他们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校园人文环境。
(三)建设校园文化,提升教育品质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校园文化对中学生在价值观的引导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校园文化建设是衡量一所学校软实力的重要标准,是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的重要载体,温馨和谐的校园文化可以给学生营造家庭般的温暖。学校的校园文化是一张重要的名片,体现着学校的物质精神和人文情怀,通过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在潜移默化中,对于塑造高中生健康的人格有重要意义。因此,学校应在体现教育理念的同时重视校园的物质文化,以培育学生良好的人格为出发点,设计工学合一、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轨迹的建筑物。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学校为学生提供施展才华,展现能力的平台,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旨在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培养和塑造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健康的心理品质,良好的思维方法等完美人格。
(四)优化育人环节,成就健全人格
在现代教育理念的要求下,教师应顺应时展,面向未来社会,更新教学观念,探索新的培养方式,将更多的精力落实在学生的个性化和多样化培养上,不断提高身心素质和人格层次,实现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在人格健康教育工作中,教师应紧跟时代步伐,引导所有学生树立健康积极的心理行为,以积极的心态解决问题。学校应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为学生举行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的讲座,为学生配备心理咨询的教师,积极调动学生内心的积极因素,密切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运用团体辅导或个人辅导,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扰,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另一方面,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开展具有自主性和创新性的课外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独立思维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美]乔兰德.健全的人格[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2]魏彤儒.和谐校园建构中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07,2007(Z3):71-72.
[3]田建国.关于21世纪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7,(4):9-11.
[4]夏中义.大学人文读本:人与自我[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周厚琴.浅谈如何培B中学生的健全人格[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2,(27):95-95.
[6]廖学英.中学生人格缺陷成因及健全人格的培养[J].基础教育研究,2012,(10):54-56.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 情感态度价值观 渗透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能够有效地提升高中生对于生物知识的学习兴趣,进而对高中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及相关的创新精神进行有效的提升与培养,增强高中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与水平。但是在实际的高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教师没有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进行有效的培养与开展,进而促使高中生的思想情感态度的价值观念较低。对此,就需要加强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进而全面的提升高中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1科学思想方法进行教育
在高中生物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应用科学的思想来对自身的教学模式及方法来进行有效的分析与提升,并以此来促使高中生物教育教学的开展与实施。在高中生物的教材中存在着很多的内容都讲述了生物学科的相关的发展历程,很多的生物学家都为此做出了很多的贡献。这类思想情感方面的材料通过运用相关的文字或者是图片来进行表述,就能够对高中生的思想情感态度有着导向性的作用,对高中生的思想情感产生强烈的冲击,进而培养并提升了高中生对生物学科的相关思想情感,加强了高中生对于生物科目的情感体验,进而有效的提升高中生的相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同时,在高中生物的教材还存在着很多的内容虽表面上不带有任何的思想情感特征,但是却隐含着某种情感,通过对高中生的教学来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情感因素,进而增加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提升高中生的思想情感与价值观。
2正确处理分析问题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根据相关的课堂教学内容来开展应用合适的教学模式与方式,进而来有效的对高中生在讲述生物知识的时进行相关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念的影响。此外,在情感态度教育的时候,还需要对相关的事件及问题保留着能够正确判断以及分析的能力,对相关的事物有一个正确的判断与认识。例如;在讲到“细胞中的元素与化合物”方面的内容时,教师需要让学生们明白自然界生物与非生物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同时这两者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统一性及相关的差异性。通过对学生讲解生物体中的化合物等来促使学生明白生物体中蕴含着多样化的化合物,引导学生对生命的相关物质性以及与物质世界的联系及运动等相关的发展特性,进而引导高中生在生物学习的过程中逐渐的培养并树立起一种能够正确的对问题进行分析与处理的辩证唯物的思想及意识,提升高中生的思想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正确的分析与处理相关的问题。
3正确看待运用科学成果
在高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引导高中生对相关的科学成果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可以在实际的教学及学习的过程中得以有效的应用,进而促使高中生的思想情感态度。例如,可以通过在“种群及群落”以及“生态系统”的相关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介绍我国丰富的物产资源、多种多样的生态环境以及我国的科学及生物工作者所做出来的重大科学研究成果及贡献,来引导高中生正确的看到我国先进的生产技术以及科学研究的成果以及对我们人类的生产生活所带来的福利等等。通过在生物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向高中生传输相关的内容及知识,以此来有效的提升高中生的思想情感,增加高中生的民族自豪感及自信心,增加对祖国的热爱情感,提升高中生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4增强使命责任感
在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是对学生讲授知识的传播者,同时也是对高中生进行相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助力者,对此,教师需要在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中明确相关的职责,提升生物教师的责任与使命感。对此,教师就需要在生物课堂教学的环节中通过相关的引导来有效的激发高中生的思想情感态度,从而树立起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发挥高中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对于相关生物知识的自我探究的能力与水平。此外,生物教学在日常的工作及生活中还需要通过阅读及研究不同专业及范围的书籍来了解更多的知识,通过提升自身的素质与能力来在生物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高中生进行更好的培B与提升。同时,教师通过提升自身的教育能力之后还能够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应用多种教育教学的方式来开展课堂教学,能够有效的培养并提升高中生的相关责任感与使命感,进而有效的提升了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
5结论
在高中生物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对学生讲授相关的生物知识及内容,同时,还需要在课堂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对依据相关的教学内容来对高中生的思想情感进行培养以此来有效的提升高中生的思想情感态度。通过在高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的看待及分析相关的问题及事物,以此来有效的增加高中生的相关思想情感态度,帮助学生树立其正确的价值观念,进而不仅能够提升高中生的生物学习效果,同时还能够有效地对高中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进行全方位的培养与提升,促使高中生更好的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红.探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实施[J].中学生物学,2011(10).
关键词:小学语文 情感态度 价值观 培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首先,教师要有“育人”的意识;其次,要掌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规律和特点;再次,教师要言传身教,掌握一定的课堂教学艺术,教师努力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就会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敞开心扉,坦诚地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流。在具体的教学中,应该从以下方面实施。
一、注重文本的朗读与感受
现代阅读观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体。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因此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朗读能够充分发挥学生自主阅读的作用,也便于学生从个体角度深切体会文章的情感因素。所以,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而且贯穿于各学段的目标之中,即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只听老师滔滔不绝、不闻学生书声琅琅的语文阅读课,不是好的语文课”。除朗读外,语文阅读教学中还要注意运用默读、精读、略读、浏览等其他阅读方法感受文本的意蕴。
例如在教学《,你在哪里》一文时,首先简单介绍时代背景,然后播放课文配乐朗诵,而后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随音乐朗读,学生相互点评朗读。整整一堂课,在反复朗读中,学生不但掌握了朗读的技巧,而且在朗读中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对敬爱的的高度赞扬和深切缅怀之情。在第二节文本阅读课中,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表达了自己阅读课文后的独特情感体验,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阅读中得到了培养。
二、重视文本的阅读与体验
现行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大多是名家名篇,不仅语言优美,而且包含了丰富的思想情感,即使是一些说明文,也写得趣味盎然,引人入胜,蕴藏着作者的审美情趣。为了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受到感染,拨动情感之弦,使抽象语言文字的学习变得情趣盎然,在课堂教学中,展示形象的方式可采用以下几种。
1、表情感染。小学生的情感是具有感染性的,在一定条件下,小学生的情感可以感染,相互影响,从而产生相同的情感体验。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用爱憎分明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表情以及身体动作去激发学生、感染学生。例如教师在朗读时面部所表现出的喜怒哀乐,手势中的握拳摆手等等。让学生在你的各种表情中不知不觉地走进文中境界,身临其境般地去领悟文章内涵。
2、语言感染。语言是人们交流情感的重要信息,具有直接的感染性。从而产生相同的情绪体验。因此,教师用爱憎分明、抑扬顿挫的声调,真挚的语言阅读,能叩击学生的心扉,激起他们的感情波澜,从而使深刻的道理渗透到学生的心田。
3、画面渲染。小学语文课文中的画面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到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鸟鱼虫、林海雪原、古今建筑、风土人情、人文故事、童话故事等,它们无一不是经过精心挑选的珍品。这丰富多彩的自然世界,赏心悦目的艺术世界,美妙神奇的童话世界和绚丽多彩的现实生活,能引导学生畅游其中,从而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共鸣。因此我们要善于利用这些画面去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感。
4、实物演示。一幅幅画面吸引着学生,如果把生活中的事物拿给学生观察,就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例如在引导一年级学生阅读《看花灯》时,我问学生:“课文中都写了哪些灯?你还见过什么样的花灯?”然后用多媒体课件,把正月十五灯展的各种花灯呈现出来,再让学生在原文中标画出相对应的句子,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并由对现实的感受转到对语言文字的赏析上,学生朗读这些句子时,充满感情,沉浸在语言文字描述的美丽情境之中。
一、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的意义和作用
1.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作用。
当前高中生正处于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阶段,要形成这种价值观急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进行指导。因为学生同时面对多重价值观和多元文化理念的影响,所以,学校更要广泛开展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要进一步创新合适的教学。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高中生提升自身优良的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提供了目标。
2.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的重要性。
高中生正处于价值观确立的重要阶段,极易受到外来不良因素的影响,走向O端化,在面临生活中诸多压力时,常常造成心理上的极大矛盾和身心上的疲倦。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全融入现代教育中,让学生知道要始终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养成遵守法律,不怕辛苦的高尚品质,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的重要保证。
3.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
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否具有健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因此,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要结合历史课本中有关的爱国主义事迹,引导学生熟悉历史知识,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策略性
1.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中历史教学目标中,并作为主要教学目标,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的知识点被学生有效地吸收和了解。
2.进行积极化教育。
教材中有着很多鲜明人物的事迹,教师要引导学生一起探讨回顾历史,让学生深入了解事情发生的原因和背景,自觉地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3.结合实际生活。
让学生多学习我国当代优秀人物的事迹,树立起正确的价值体系。
4.结合历史材料。
教师要深入研究和设计教材,把一些重要的环节连接在一起,设置问题供学生讨论,引导学生结合历史背景评价和分析历史人物和事迹。此外,教师还可以在历史纪念日带领学生参观革命基地和遗址,向学生不断灌输爱国主义精神,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为学生之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让学生自主学习,在正确判断善恶的过程中把自己的看法、想法和价值观表现出来,从而更好地去引导学生学习,使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更深的理解。
5.教师以身作则。
教师要以身作则,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和关心学生。
三、关于高中历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问题的反思
1.创新教学方式。
当前,我国需要的是以学生为主体、开放式的教育,在课堂让学生占据更多的主导地位,教师更多地应该是起引导和辅助作用,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2.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和思想相结合。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职学生;培养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见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大力培养对于社会发展的意义至关重要。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教育机构高职学院,其面临的任务和挑战也是十分艰巨的。想要充分发挥这个重要教育机构的作用,首先,应认清加强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培养的重要性,通过对重要性的认识才能更好更完善的向学生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要详细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对高职学生培养时所存在的问题,只有充分的掌握问题所产生的原因,才能使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最后,要分析问题的解决办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理念掺杂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基本课程、课外活动等一切可能加深学生对其相关理念认知的所有过程之中。
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是我国社会共同的价值目标,也就是我国社会的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的共同价值准则。具有如此重要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我国开展广泛的教育培养则是重中之重,尤其是针对占据高等教育百分比较高的高职学生,如何做好对高职学生的教育工作,是值得每位高职院校的教师深刻思考的课题。在此基础上,需提出更好的方针和方案,贯彻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职院校的教育。
1 针对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重要意义
对价值观的认识是因人而异的,人们自身所追求的利益和需求的不同,就导致了价值观的不同,这只是属于个人的价值观。"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在同处于一个大环境下,其实价值观必定是共同的,这就是人们所有价值观之中的共同价值观,是所有价值观的核心。只有拥有了核心价值观,民族才能更有活力,国家才可以更富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在社会主义基本价值中居统治地位、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规定的、代表着全人类共同理想和追求的价值。如何使人们的思想认知达到空前的一致,如何减少错误思想的误导,如何使正确的价值观在全社会展开,如何促进思想道德良好发展,关键就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力培养,这个问题处理好了,一切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着手点应放在关系祖国未来的大学生上。大学生不仅是天之骄子、国之栋梁,更是我们社会主义文化的继承者。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既坚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又坚定了他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使他们在积极向上的、健康的环境下不断成长。使大学生更适应社会的发展,并在未来踏上事业之路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前提,从而在带领整个社会主义的发展上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在当前新形式下思想政治的重大课程就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应更有效的加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大意义的领会。
2 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社会核心价值观缺乏普及教育
调查显示,在高职校园内,对于社会核心价值观认知的学生所占全高职学生的比例甚小。专业技能性更强是高职学院的最大优势,因此,一般高职院校把培育学生的职业技能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从而忽略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学生的重要性。作为学生培养机构的学校如果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重视,那么学生又如何能够更好的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呢?所以,对高职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培养的着重点应放在调动高职院校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上。
(2)高职院校对于核心价值观培养过于传统化
首先,高职学生的现状就是唯书是从,缺乏自主认识和自我探究的行为。一切事物都要切合实际,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做到思想政治与实际相结合。其次,传统的教育课程方式已经满足不了新时展的需要,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勇于实践的思想,违背了学生自身发展的特点,阻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丰富与调整。最后,高职学生的思想认知程度不同,自我发展的速度和自我分析的能力也不一样,而思想政治的教育工作过于整体化,且针对性不强,无法做到针对学生思想发展的差异性有效实施思想政治的教育。
(3)过于简单的教育方式方法
在高职院校开展政治思想文化教育的形式主要是通过课程形式和教师的辅导作用,在这种过于简单和缺乏创新的教育方式方法下,无法做到以学生为主要接受教育的对象,不能准确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只有通过多方面的灌输和现代化的教育方式,才能让学生更容易的接受和更好的加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作为培养学生核心价值观重要主体地位的教师,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中作用极其重要,如若不能首先做到更新自己的观念、加强自身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开创新的课程理念,那么对于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课程时必将受到极大的影响。
只有充分掌握了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得到有效的解决,才能更好的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职院校开展。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职学生教育过程的措施
(1)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思想政治课程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思想政治课程,有利于促使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更有效的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程理论的重要内容。用新形式的、针对性强的思想教育课程,提高学生将核心价值观适时的运用于实践之中的本领。
(2)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教育的各个部分
无论是思想教育课程,还是学生的课外生活,都应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应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发挥想象空间,尽可能的从教育学生的各个环节上充分的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
(3)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展现在校园文化中
校园文化是高职学生在校园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课堂上,更是课外教育的有利途径。学校可以开展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辩论会或研究会,调动学生自主学价值观的积极性,也可不断更新校园宣传栏内关于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内容,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高职学生的心中。
(4)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教师团队
注重对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训,是在高职院校有效的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所在。只有充分的发挥教师的教育力量和其创新的精神,才能给学生带来最有力的学习氛围。因此,要想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的与高职学生的培养相结合,就必须重视教师的师资力量,加强教师的日常培训是至关重要。
4 结语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学校的发展就是关系祖国未来的发展,只有将学校的发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才能为国家培育出更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人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适合国家整体发展的、是有效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是有利于民族团结的、更是有利于实现伟大中国梦的畅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是我国社会的共同价值准则,代表着全族的共同利益。因此,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既顺应了国情,又是利于国家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是新形势下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 林玉美.以"中国梦"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9).
[2] 齐乐,任春雷.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思路与对策[J].学理论. 201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