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消防安全管理办法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学校消防安全管理办法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学校消防安全管理办法范文1

在约克大学,针对首次进实验室人员包括学生、新进职工、访问人员均签署安全注意事项,并要求遵循其管理规定。特别是化学类实验室,新进入员必须先进行安全培训方可进入实验室区域,同时每人配备全套防护装备(包含护目镜、实验室衣服及鞋子),进实验室必须穿戴,否则不予入内。培养实验室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安全警惕性对于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至关重要。国内实验室对于安全管理也有相关规定,然而从导师到学生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流于表面。只要导师同意就可以进入实验室,跟着师兄师姐做实验,没有经过正规而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为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埋下隐患。另外,约克大学在安全培训的时候反复强调:如果你感觉事故局势超出你的控制能力或不知道如何处理,应迅速撤离危险区域,电话报警或求助,同时要及时通知附近的同事撤离。这样的安全教育告诉我们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保护自己及同事。而笔者曾在国内遇到学生为了掩盖自己打翻致癌液体在地面,用大量酒精清洗的,导致液体挥发更严重的事情。由此可见,安全意识的培养在面对如何处理临时突发安全事件时的重要性。

二、健全的安全制度

建立和健全有效的安全制度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保障。在组织架构方面,约克大学设有校级和系级健康安全咨询委员会,由学校各专业代表组成,完善健康与安全的相关政策;安全管理的总负责人是约克大学的1位副校长,负责制定大学健康安全管理的方针和政策;同时健康与安全咨询委员会聘用3位专家,分别负责为放射性防护、生物安全和职业健康提出建议。大学设立安全办公室,负责所有与安全相关的具体事宜。各学院领导全权负责学院及各系的工作环境及实验室的安全。各院系均聘有一位专职安全员及多位兼职安全员,协助大学安全办公室在各学院系落实相关安全管理制度。这种层层负责的制度,对于学校及实验室的安全提供了保障。在大学的整体安全框架下,结合各学院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安全管理条例及办法,基本上涵盖了实验室的相关安全领域:

1.消防安全,包括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消防疏散演习规定、个人紧急疏散规定,消防安全处罚条例、火灾事故条例、火灾自动报警报告等。

2.化学品安全,包括化学品实验安全评估规定,废弃物处理办法,易燃易爆危险品管理办法,危化品管理条例,通风橱的管理规定,威胁健康危险物的控制等。

3.工作场所及设备安全,包括电气安全测试,建筑物石棉安全规定,工作状态下设备使用及防护规定,仪器设备及教学设备操作规定,设备例行检查及维护规定等。

4.电离辐射安全,包括镭射安全管理,辐射防护管理,放射性废物管理规定等。

5.生物安全,包括生物安全管理规定,生态管理办法,生物/医药废弃物的处理等。

6.一般安全规定,包括健康安全手册,职业健康与安全规定,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健康和安全标识管理规定,无烟规定等。

7.意外,包括事故与意外报告流程,事故调查规定,急救处理流程等。

三、实验室安全管理更深入

1.实验室危险评估系统。建立实验室安全危险评估系统,检查实验过程中是否存在可能对人身产生伤害的可能性,从而决定规避伤害的方法。具体的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由各学院指派的学生导师,行政管理者以及不同专业领域的专家做出相关评估。同时,每年年底要设计下一年的实验计划以及预计使用化学品的种类、数量等,进行安全评估。若未经过安全评估的实验是不能进行的,未申报的化学品也无法购买。国内高校及研究所对于实验计划的管理深度相对较浅,缺乏深入管理实验室的安全机制。

2.重视安全培训。安全培训向来是国外高校重视的环节。在约克大学,安全培训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为广义的安全培训,由院系的安全负责人负责,主要培训内容为用电、用气、安全逃生、疏散演练等广义的培训,每个学期培训2-3次;第二阶段为实验室安全培训,由实验室安全员负责,主要针对各个实验室的安全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具体按照人数每周进行。培训结束后方可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重视和强化安全培训,是实验室安全的第一步。

3.严格安全管理的执行力。对于已经造成不良后果或者有相关安全隐患的实验室,必须彻底整改通过后方可使用,几乎不考虑实验的进程等其他因素,安全位一票否决制。笔者曾接触到一个做碳材料的实验室,因墙壁上有黑色未知不明材料沾污导致关闭一个月,采样检查结果黑色不明物质为非碳材料,然后整个实验室彻底打扫检查后开放。虽然这感觉有点吹毛求疵,但是确实是以安全为第一考量。实际上,如何提高实验室安全制度的执行力和监督力是国内高校及研究院所共同的课题,单单制定制度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如何执行和落实,并且当出现与制度相悖时,则严格进行监督和追责。

四、结语

学校消防安全管理办法范文2

关键词:校园消防;消防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文化

校园是广大学生接受教育、生活成长的综合场所,但时有发生的火灾事故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据统计,2015-2017年全国共发生校园火灾3122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285.1万元,惨痛的事故给世人敲响警钟,校园消防安全已上升为一个社会问题。最近开展的“国民消防安全知晓率调查”显示,我国国民消防安全常识知晓率得分仅为64.27分(总分值为100分),很多指标普遍偏低。据消防部门的数据显示,仅2011-2016年的五年时间内,全国共有1624名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在火灾中遇难,占火灾亡人总数的18.6%,比例如此之高,令人触目惊心。少年儿童已成为火灾受害者中的高危群体,培养和提高青少年的消防安全素质已成为当务之急。近年来,国家一直致力于推进将消防安全素质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中,2015年公安部、教育部联合《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规定应当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学生课堂教学内容;2018年11月,在全国中小学校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推进会上,消防部门强调要进一步研究部署推进措施,推动学校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实现新发展、新突破。在这种大背景下,积极探索、构建中小学消防安全教育体系,创新科普教育方式与方法,对提升青少年消防安全素质和防灾自救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国内外中小学消防安全教育模式对比

一直以来,世界各国都很注重青少年消防安全素质教育,为此推出了形式多样的科普教育措施。我国校园消防科普起步较晚,尽管近几年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对比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制度保障、宣传途径、科普内容和实施模式等方面仍存在明显差距。

1.1法律制度保障侧重点不同

为了推动消防安全教育全面普及,世界各国通过立法和规章建设,明确了各级职能机构应履行的相关职责和国民享有接受消防科普教育的义务。一些国外的相关法律从细节着手,要求更为具体。如法国立法规定将每月第一周的周三定为消防宣传日,由各省省长、市长负责组织人员到公民家中进行消防教育和宣传;美国消防协会制定的NFPA1《防火规范》和NFPA101《生命安全规范》等,明确规定了教育类建筑的消防疏散演练的频次、实施过程和注意事项等,基于这些标准,各州政府积极采纳并将其上升为本州法律,确保各级学校能够依据法律规定,按照既定程序,定期对广大师生进行消防疏散演练,以提高其逃生自救和互助能力;英国伦敦则将少年儿童消防安全教育列入法律规定。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以下简称《消防法》)以宏观角度规定要加强消防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安全意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则旨在提高全民科学技术普及,明确将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行动列为重点任务之一,面向义务教育、高中和高等教育各阶段,并细化了各项措施。但总体而言,这些规章制度缺乏针对消防方面的具体实施要求和考评办法,导致科普教育在实际执行中缺乏依据,多流于形式。

1.2宣传途径比较

发达国家的消防科普传播途径丰富、形式多样,不仅注重消防知识入课堂,而且充分发挥消防博物馆、防灾教育馆、社区消防教育和防火周等传播功能。英国政府和消防部门利用多种途径培养民众消防意识和技能,如北约克郡的“互联网+消防”模式,将社区消防教育中心与“消防技能学习”网站结合,提供各类消防常识;梅塞河特郡的“培训社区消防战士”计划,密切与居民间的联系,建立“个人消防宣教站”,提升居民对消防的关注度;威尔士则组建专门的消防志愿者面向4~12岁的儿童开展防火教育。美国选定每年10月9日所在的周为“防火周”,届时学校、社区、单位等围绕消防主题会组织开展各类活动,已打造为一张代表消防科普文化的“名片”;美国消防协会NFPA针对儿童消防教育专门设计了卡通人物SparkytheFireDog,开发了集网络、书籍、游戏、动画等多种互动体验产品,同时专门为在校教师开设了专业技能培训的SparkySchoolHouse和为家长提供各类安全学习资源。我国校园消防科普形式相对传统,主要采取校园宣传栏、标语海报和消防科普宣传教育三种方式。互联网、新媒体等技术的应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科普手段,起到了较好的普及效果,但这些科普资源均较分散,多属于个体行为,未建立起系统的传播体系。尽管国内积极建设消防体验馆和防灾体验馆,但受限于经济因素,这些公益设施多位于经济较好的城市,资源分配难以覆盖经济落后的乡镇和农村地区,并且数量有限,推广度不足。

1.3实施模式差别较大

科普教育的实施模式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外在消防科普教育方面具有相对完善的制度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科普教育注重因材施教,根据青少年学龄特征实行差异化教学。如美国消防协会NFPA制定的综合性学校安全教育课程——RiskWatch融入全美学校教学体系,分设五个教学段,既有理论讲解,也有技能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日本将消防安全课程纳入儿童、青少年基础教育,且规定幼儿园和小学每年至少举行一次防灾避难训练。英国伦敦市规定,所有在校生每年受到不小于2h的消防安全教育,并针对青少年实行分年龄教育制:7~11岁,主要以教育孩子不要玩火,学习报警、逃生知识为主;12~17岁的青少年,则包含防火、火灾危险性、人身安全及火场逃生等内容。德国创新消防教育方式,除了参观消防队、消防博物馆结合消防宣讲等传统模式外,开发消防教育包,内设各种消防器材模型,定期供学生体验学习,同时,将防火教育纳入当地历史课,1~3年级每周规定45min用于学习消防知识。相比而言,国内对消防科普教育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现有的教育措施和实施方式基础薄弱,没有深入的循环和跟踪教育。偶尔会邀请消防人员进行知识宣讲,或在学校组织一些宣传活动,但该类传统的灌输式授课形式,缺乏形象的模型或现场演示,加上消防人员往往因工作繁重,没有精力研究消防安全知识的教育方式方法,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收效甚微。此外,由于尚未真正将消防科普教育纳入校园教育体系中,国内中小学开展消防科普教育多是为了完成上级部门对学校政绩的考核要求,这种行为往往带有强制性。而国外科普教育的实施主体则是以民间机构为主,这些机构拥有较大的自主权,以受众的需求为出发点,制定和实施消防科普教育。

2基于消防安全文化的中小学消防安全教育模式

2.1构建消防安全素质模型

为培养个体的防灾思维,从行动和心理提高青少年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形成特有的灾害教育文化,笔者剖析了消防安全教育的组成要素及相互联系,提出消防安全素质的“金字塔模型”。按照思维发展的逻辑顺序,可将消防安全素质划分为四个层级,如图2所示。(1)消防基础知识:指青少年对消防法律法规、安全常识、火场逃生知识等事实型与经验型信息的掌握水平。(2)逃生自救技能:指青少年运用所学知识实现火灾报警、初期火灾扑救和火场逃生的能力。(3)消防意识:指青少年在长期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中形成的消防安全思维和在火灾事故中表现出的应急反应能力。(4)消防文化:消防安全意识融入学生日常生活,防灾减灾理念成为新的生活方式。校园消防科普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树立消防安全观,将防灾减灾理念融入日常生活中。消防文化的形成则由消防安全意识决定,而消防安全意识则是在长期的消防知识学习和技能培训中建立的。不同个体身上所展现出的消防安全意识会有差异,而这种差异又会影响整体的消防文化水平。

2.2建立消防安全教育组织体系

组织体系建设是有效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工作的根本基础和前提条件。剖析当前我国中小学消防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在校园消防安全教育制度建设不完善、相关职能部门重视不足以及消防教育基础薄弱三方面。为此,应该加强消防安全教育组织体系建设,从总体规划、政策制定、政策执行等方面着手,汇聚政府、部门、学校、老师及社会各方的力量,共同为构建“全民消防,平安校园”努力。校园消防安全科普组织体系按各自职能大致分为5个层面,如图3所示。(1)政府:政策的制定者,负责制定消防安全教育相关的政策法规,规定相关各部门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2)政府职能部门:措施的制定者,主要负责建立健全开展消防安全科普的实施细则和监督管理办法等,包括教育部、消防部门、各地教育局以及各地消防救援部门等。(3)学校:教育主体,科普教育的实施者,负责对本单位的师生进行消防安全科学普及。(4)学生:教育受众,各类消防安全学习和活动的直接参与者。(5)社会责任部门:科普教育的实施者,包括社区、消防科研机构和宣传部门,负责对所辖民众进行消防安全知识的警示、宣传,以及开展消防安全管理研究,以提升公众消防安全素质。

2.3消防安全教育实施

根据校园消防安全教育的“金字塔”理论和组织体系,要提升青少年消防安全素质,在校园形成良好的消防文化,不仅应注重科普内容的选择,还应在完善制度保障、丰富传播途径等方面下功夫。(1)完善相关保障机制,助推消防安全教育体系建设。一是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健全相应实施细则和监督管理办法,作为《消防法》和《消防教育条例》的补充和完善,压实各方责任,为构建消防安全教育长效机制提供制度保障。二是由各级政府牵头,消防救援部门、教育部门联合中小学深入研究消防教育列入国民素质教育可行性措施,针对不同学龄学生群体的生理、心理特征,制定教学大纲,编制教育方案,逐步形成完整的消防安全教育体系。三是加大政府公益事业投入,给予政策支持,积极鼓励、引导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消防科学管理等软科学研究,力争将更多成果应用于消防科普事业。(2)全面提升消防安全意识,加强教师队伍的消防知识水平和能力培养。教师自身的消防安全素养对提高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至关重要。据了解,国内没有关于针对教师队伍开展消防安全培训的要求,大部分学校没有专业的消防安全教育教师,宣传教育只能依赖消防专业人员,难以在日常学习中融入安全防灾知识。反观日本,中小学防灾教育与日常学习生活紧密相连,注重培养个体的防灾思维,从行动和心理提高青少年忧患意识,形成独特的灾害教育文化。为此,学校应依据自身情况,设立专门的消防安全教育岗,或采取外聘消防机构人员,或培训自身教师队伍,定期为学生开设消防教育课,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防灾意识。(3)丰富消防传播途径,活用多种消防科普形式。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多样性、差异化科普教学理念,结合国内素质教育特征和实情,面向中小学开展消防科普教育。一是开发系列教材,多种教学形式并举。学校积极与消防救援部门、科研院所开展合作,结合教学大纲,设计开发中小学消防科普教育课程教材。针对不同年龄段受众特征,深入研究授课形式,选取教学题材,内容设置既要求科学性,又要求充分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情况,避免枯燥的理论阐述,提升知识的传播效果。另外,基于青少年学龄特征,采取多种形式的教育模式,如对于1~3年级学生,主要采用图画、影像等形式,以教授理论常识为主,辅以故事案例;对于4~9年级学生,除了开展理论常识学习外,还应结合常见的消防设施器材模型,讲解基本灭火方法和常见报警方法。同时,定期开展基本逃生技巧教育和演练。学校还可以开展以消防教育为主旨的知识比拼、游戏、故事大会等活动,打造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兼具的消防科普教育。二是借助新媒体传播技术,丰富宣传手段。积极推广新媒体技术进校园,以提高学生消防安全素质为导向,基于新媒体平台,如公众号、自媒体、微博等,通过提供兼顾娱乐性与教育性的精品科普内容,有针对性地策划与宣传推广,增强青少年对于火灾风险防范和应急救援逃生知识的接受程度和效果,提高科普宣传的实效性,扩大传播范围。此外,学校应充分利用社会公共资源,定期、分批次组织学生赴科技馆、消防体验馆、防灾教育馆等科普教育阵地进行学习、互动体验,让青少年在寓教于乐中学习消防知识、掌握防灾技能。

3结语

中小学消防安全教育是一项长期持久的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应摒弃以往“走过场”式的宣传,构建消防安全教育长效机制。同时,应改变宣传理念,安全教育不仅是消防部门的事,要培植专业化的消防安全教育教师队伍,实施消防教育进课堂,编制系统的课程教材,开发丰富的消防教具,结合多种形式的教育模式,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校园消防文化,从根本上增强青少年的消防安全意识。

参考文献:

[1]杨政,王荷兰,赵婷,等.公众消防安全素质与科普教育措施相关性[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3,32(2):218-221.

[2]杨洪亮.日本中小学灾害教育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7.

学校消防安全管理办法范文3

1.1安全知识教育

除了要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纪律观念,高校还要向广大学生普及相关安全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人身安全知识教育。学校周边经常发生学生受伤的实例,因此通过人身安全知识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安全事故的发生;第二,财产安全知识教育。学生的钱财并不算多,但却是小偷、骗子的主要目标之一,要让学生了解校园内和社会上财务失窃、骗人的一些惯常手段和方式,让其增强防盗、防窃和防受骗的意识,从而保障自身的财产安全;第三,消防安全知识教育。由于学生寝室的密集性,校内消防事件的发生往往会产生极大的破坏和损失,因此加强学生的防火意识,严格遵守相关校内规章制度,禁止使用违禁电器,从而降低消防事故发生的可能;第四,网络安全知识教育。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已经成为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然而在其中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因此网络安全知识教育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关于网络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增强网络中保护个人隐私,防止被骗的意识,做到文明上网,合理用网;第五,交通安全知识教育。虽然交通规则大家都懂,但是却被严重忽视,从而导致发生交通事故,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灾难,并且学生在周末和寒暑假期间是外出的主要人群之一,因此高职院校要对学生普及交通安全知识,让其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严格遵守交通规则,避免悲剧的发生。

1.2心理健康教育

人的行为一般都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因此学生可能因为压力过大、感情矛盾、家庭环境等方面出现一些心理问题,而这些心理问题正是导致其产生安全事故的隐患。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强学生心理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正能量,使其乐观开朗、积极向上,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促进人格全面的发展和完善。

1.3安全道德教育

安全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道德层面的意识架构,并且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目的并不是保障某一个人的安全,而是所有学生的安全,这就需要大家具备基本的安全道德意识,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观念,不仅要对自身的安全负责,而且还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他人,友善合作,提高整个校园内的安全水平。

2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本文为了了解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教育的现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向武汉市内10所高职院校的教职工以及学生发放调查问卷一共300份,收回问卷290份,有效问卷285份,最终对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得出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2.1安全教育体系不健全

高职院校的安全教育工作并不是单一的、独立的一件事情,而是一个系统的教育工程,需要多方面因素的配合并形成一个合理有效的体系,才能达到安全教育工作的目的。然而,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目前大部分的高职院校的安全教育体系相对并不健全,仍然存在很多欠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匮乏。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并没有专业的安全教育老师,主要是让班级辅导员或其他老师做这方面的兼职老师,其虽然具有较为认真的教学态度,但因为安全教育并不是其所学专业,所以在教学知识和教学手段上还是有所欠缺,尤其是那些更加专业的法律知识、心理安全知识、安全技能知识等就更无法满足教学工作的需要。

②没有一套完整的安全教育知识教材。一般情况下,高职院校的安全教育相关老师都是在网上下载相关资料,以及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对学生进行教授,并没有专业的安全教育知识教材,这就造成学生所学的安全知识存在一些不完善和不规范的现象,也不利于学生未来的自身安全。

③缺乏配套的安全管理制度。高职院校在切实开展学生安全教育,保证学生生活安全工作中,除了需要其自身的安全保护之外,还需要学校的相关配套制度予以管理和约束。比如学校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校纪校规、寝室管理条例等方式和手段达到这样的目的。然而,调查发现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对学生的管理相对松懈,也没有适当的奖惩措施,最终使校规校纪沦为摆设,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学生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此外,还存在一些学校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只注重安全功能,而忽视了人性化的特点,导致师生与制度或保安出现对立的现象,最终也就难以获得理想的安保效果。

2.2安全教育手段相对落后安全教育知识是一种内容较多、覆盖面较广、并且具有较强实用性的知识类型,但是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安全素质教育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填鸭式”说教和宣传方式上,主要以上课的形式让学生学习,其安全素质教育实践性不强、趣味性不够,课堂枯燥无味,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这样就无法起到安全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2.3忽视安全心理教育根据我国教育考试制度以及高职院校的特点,可以发现高职院校的学生相比综合类高等学校的生源质量较差,体现在学习能力上、心理素质上以及接受能力上等,再加上外界环境的影响,其心理问题出现的可能也就相对高一些,一般包括:偏执、焦虑、暴躁、抑郁、报复等。然而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在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中更重视外部的人身安全、消防安全和网络安全,恰恰忽视了心理安全教育这一点,这就给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埋下了隐患,最终可能导致其发生安全事故。

3加强高职院校安全教育的具体措施

3.1健全安全教育体系

①加强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高职院校应对安全教育工作更加重视,首先就要加强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要从外面聘请专业的安全教育工作人员,或让其成为学校的专职教师,或与其以合作的方式保持联系;另一方面,要对学校内部从事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教师进行安全基础专业知识以及安全素质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的培训,保证其能够将专业的安全防护知识完整、准确的传递给学生。②购买或编制安全教育教材。在具有专业的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后,还要根据高职院校自身的实际情况,购买或编制安全教育的教材,知识要正确,内容要全面,包括相关法律知识、人身安全知识、消防安全知识、网络安全知识、心理安全知识等,从而使学生能够受到系统的学习和培训。③建立合理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同时,也必须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作为保障,主要通过校纪校规对学生的日常生活行为进行管理和约束,并根据具体行为制定奖惩措施,将安全责任落实到相关部门和个人,让学校工作人员以及学生都能感觉到学校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目的,从而变被动为主动,具体制度包括:“学生学籍管理制度”、“校园网络安全管理规定”、“校园治安管理处罚规定”、“消防安全管理办法”、“学生公寓管理办法”等等。此外,在制定安全管理制度时,除了要考虑到其安全功能,还有遵守以人为本的原则,使管理制度更加人性化,更加能够得到学生的理解和支持,这样也有利于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

3.2丰富安全教育形式

安全教育不同于一般的专业知识教育,其需要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增强安全实践的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在开展安全教育工作的时候,就不能仅仅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要丰富安全教育形式,通过做报告、视频或图片宣传、社区安全活动实践、访谈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安全教育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具体措施比如:在讲解法律安全知识时,可以针对大一新生容易受骗的特点,邀请当地公安部门的同志为新生作关于防火、防盗、防受骗及防意外事故的安全教育讲座,这样也可以提高安全教育的可信度;在讲解消防安全知识的时候,可以与当地消防部门合作,让学生参加消防演练,锻炼其安全实践的能力;在开展心理安全教育的时候,高职院校可以设立心理卫生研究、咨询中心,把心理健康教育、人际关系和谐教育、环境适应教育、挫折教育、健康人格及性教育、心理卫生知识及心理疾病防治教育纳入安全素质教育之中,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人才的健康成长。

3.3创造更好的安全环境

高职院校开展学生安全教育的目的就是确保学生的安全,而良好的安全环境也是保证学生安全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加大投入,改善校内相关设施,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比如,学校需要对校内的硬件设施进行改良,防止发生安全隐患;在路口处设置减速带和警示牌,防止发生交通事故;在各地方尽可能的装置摄像头,从而能够对全校情况有所掌握;要在校内的寝室、教室、食堂、图书馆等地方安装消防设施,以便发生紧急情况;还要在学校设置保卫科以及便捷电话,加大保安巡逻的范围和频率,方便学生有问题时能够及时得到帮助和解决。总之,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保障学生安全的软件,而创造良好的安全外部环境就是保障学生安全的硬件,二者缺一不可。(本文来自于《职业教育》杂志。《职业教育》杂志简介详见。)

4结论

学校消防安全管理办法范文4

阐述了消防安全管理的含义,对目前高层居民住宅小区消防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对加强高层居民住宅小区消防安全管理,提出一些有效建议。

关键词:

高层建筑;住宅小区;安全管理;消防设施

1消防安全管理的含义

社会单位内部通过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对消防工作实施的组织、协调、指挥以及控制的活动即为消防安全管理,就是在研究与判断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与消防安全形势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管理学的方法与基础理论,以相关的中央到地方的制度、法律及法规等为主要依据,坚持“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消防工作原则,并通过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等功能,合理、科学且有效的使用有效信息、时间、物力、财力以及人力,为预定的消防安全管理目标的实现而进行的所有活动的总和,现代人类用火、控火的水平与能力就能够通过这种行为直观的体现出来[1]。

2高层居民住宅小区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1设施设置与相关要求不相符

在现行的相关消防技术规定与规范中,高层居民住宅小区通常应该设置有消防电源、消防水泵、火灾自动报警、防烟排烟以及室内火栓等现代化的消防安全设备与设施,但是部分修建时间较长的高层住宅中的消防安全设备与设施的设置通常与现行的相关消防技术规范要求不相符,导致部分高层居民住宅小区中存在非常严重的消防隐患。而增设消防电源、消防水泵、消防电梯及自动报警系统等消防安全设备与设施所需费用较多,且这些修建时间较长的高层住宅维修基金都较少,从而导致难以落实消防安全管理实施整改的经费[2]。

2.2管理工作不完善

在一些高层居民住宅小区中,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缺乏完善性,如消防安全责任不明确;未制定事故应急疏散预案、消防安全操作规程以及消防安全制度等;部分自动消防系统的技术操作人员与消防控制室的值班人员为经过专业的消防培训就违规上岗,从而致使这些人员对消防设施的使用方法与操作流程不熟悉,技术水平不高,甚至部分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还出现脱岗等问题。

2.3消防车扑救面、消防车通道被占用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几乎每家每户都有车,但是因为小区内车位数量不足,停车比较困难,从而导致部分住户直接在小区的空地上停放车辆,消防车扑救面、消防车通道被占用,一旦有火灾等安全事故发生,消防车也不能及时且快速的到达事故现场开展扑救工作,非常容易导致事故的严重性增加[3]。

2.4居民缺乏消防安全意识

高层居民住宅小区中,居民缺乏消防安全意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电器使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用电器的数量也不断增加,致使家庭用电量不断增加,电气线路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大功率电器的使用量增加,可能导致严重超出原设计的负荷值[4],使得线路在超负荷工作中发生短路,从而导致火灾发生。

(2)燃气使用。部分居民使用天然气的常识相当缺乏,且私自移动或拆装燃气灶具、管道,甚至在蒸煮或烹饪食物时忘记关火或离开厨房,从而造成安全事故发生。

(3)住宅疏散。部分居民将大量的易燃、可燃等杂物放置在楼梯间与走道上,而部分在顶楼居住的居民,通常也将楼顶疏散平台当作是自家的花园,在上面私自搭建或者是栽花种草,违规锁闭通往平台的通道,导致发生安全事故时居民不能通过楼顶平台疏散。

3加强高层居民住宅小区消防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3.1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消防设施建设

由于目前一些高层住宅小区的火灾扑救主要是依靠自身的消防设施,消防装备扑救能力很有限,所以在高层住宅小区的火灾事故防范中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不仅是时展的必然趋势,也很有必要。

(1)若高层住宅小区中有条件,可以将一些智能化的手段引入到消防安全管理中,改造并升级目前的消防设备与设施,利用智能安全防范系统中的火灾联动控制系统及自动报警系统等进行消防安全管理,一旦有火灾发生就能够自动进行报警,并及时处理。

(2)对现有的消防硬件设施进行改良,并有效控制被盗现象的发生。例如铝合金等金属材料的消防栓与水枪接扣用非金属材料来替代;将开启警报装置增设在灭火器箱与消火栓箱上,一旦箱盖打开就会自动报警,在起到防盗作用的同时也可以及时为事故的发生报警。

(3)努力倡导并推动住户将必要的逃生及消防器材配备在家中。

3.2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长效机制[5]

要保证小区内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顺利且有效的开展,管理机制必不可少,所以建议由政府牵头,公安、城建、房管、消防以及产权单位等部门协同,将《高层居民住宅小区建筑消防设施管理办法》制定出来,内容包括加大消防安全防范投入经费比例、消防设施维护管理及消防安全责任制等强制性规定,并将一整套由居民委员会、派出所、公安消防机构、街道办事处及高层住宅小区住户共同防范、共同参与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同时要坚持以重在治本、标本兼治及打防并举的原则对消防设施进行管理,并要进一步加强检查督促,对挪用、盗窃建筑消防设施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依法对收购消防设施等行为进行治理。此外可引入保险机制对消防设施进行维护与维修,从而对消防设施养护缺乏保障的困境进行有效弥补。

3.3加强消防监管力度

高层居民住宅小区的消防监管是消防安全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而要充分借助社区网路化管理平台的优势,将网格助理员的巡查监督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并进一步加强网格助理员队伍的业务教育培训,使其消防业务水平得到有效提高,使其对高层居民住宅小区的消防日常督查与检查的力度进一步加大,从而保证能够将隐患与问题及时发现,并及时向街道分管中心反馈,进行协调处理。此外,还应该以楼栋或者是小区为单位,每户家庭派人参加,成立有效的居民互查互助小组,对小区的公共区域定期进行检查并改进,真正做到防范于未然。

3.4保证消防通道的畅通

为有效防止车辆占用消防通道、车辆乱停乱放的现象发生,交通管理部门及政府部门要对小区停车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大。所以,为保证高层居民住宅小区公共消防通道的畅通性,对私家车停放问题进行有效解决,相关单位可以对周边单位的停车资源积极进行挖掘,或是建设一定规模的公用停车场等。此外,社区对私家车主的引导与宣传教育力度也要进一步加强,并将明显的消防安全管理标志设置好,提醒广大住户自觉养成遵守消防法律法规、并做到不损坏消防设施及不占用消防车道的好习惯。

3.5加强消防安全知识教育培训及应急消防演练

要保证高层住宅小区中的住户对高层住宅楼内各种消防器材与消防设施的作用、用途、维护方法以及使用方法等有全面的了解,消防机构与社区消防单位就应该定期对高层住宅居民开展消防安全常识教育培训,并对如何安全用电、用气等知识进行教育培训,指导住户仔细熟悉高层住宅楼内的逃生路线,对正确的逃生方法进行学习,同时事故应急疏散逃生演练也要定期开展,要保证每一位住户都能够正确掌握火灾事故的应急防范技能。除此之外,住户在燃放烟花爆竹时要注意的地方也要进行指导,从而有效防止因燃放不当而发生火灾事故[6]。

4结束语

目前高层居民住宅小区越来越多,人们也越来越关注消防安全问题。社会在繁荣、在发展的同时,也要保证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在同步发展。所以,在今后的高层居民住宅小区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开展中,要坚持政府统一领导、消防机构与产权单位相互配合与协调以及广大居民积极参与的消防工作原则,切实将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做好,真正做到防范于未然,进而保证高层居民住宅小区的消防安全与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作者:周敬民 单位:济南市消防支队

参考文献:

[1]陈锋,王洪备,陈秉安.高层住宅建筑消防安全现状及管理对策探讨[J].武警学院学报,2012(8):55-57.

[2]叶超.高层居民住宅小区消防安全管理[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2,31(11):1246-1248.

[3]熊忠晖.高层住宅小区防火安全技术探讨[C]∥2013年7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校交流会论文集.北京:《建筑科技与管理》组委会,2013:2.

[4]武纬国,王致彬,武卫领.浅析住宅小区物业消防安全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福建建筑,2013(9):103-104.

学校消防安全管理办法范文5

为加强全市中小学幼儿园(以下简称学校)安全管理,切实维护学校周边治安秩序,保障学校和师生的财产、人身安全,根据教育部等10部门《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公安部《公安机关维护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八条措施》、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六条措施》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珍爱生命,预防为主,安全第一”为主题,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动员全社会力量,明确责任,齐抓共管,健全完善校园及周边安全管理工作长效机制,努力营造管理有序、防控有力、安全文明的校园及周边环境。

二、目标任务

1、校园内部安保组织健全,各类应急预案完善,内部安全防范措施落实到位;学校兼职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配备到位并充分发挥作用。

2、校园内部消防设施配套齐全、完备,消防隐患得到排除。

3、校属房屋(含教师家属院)租赁底数清、情况明,做到校区与家属区的有效隔离,学生宿舍管理规范。

4、依法取缔校园周边20O米内网吧、游艺室、歌舞厅等各类营业性娱乐场所,取缔校园周边600米内成人用品店。

5、取缔校园周边无照经营及出售伪劣食品的各类经营场所、占道摊点。

6、校园周边交通安全设施齐全、值守到位、监管有力。校园门口道路畅通,“黑校车”、“黑出租”等非法营运车辆得到取缔。

7、侵害在校师生的违法犯罪行为得到有效打击,严防各类涉校刑事案件、治安案件的发生。

8、校园周边噪声污染程度明显降低。

三、责任分工

(一)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1、对本辖区内学校安全实行“属地管理”原则,依法维护校园周边秩序,保障师生和学校的合法权益,为学校提供安全保障。

2、保证校园符合办学标准,保证校园围墙、校舍、场地、教学设施、教学用具、生活设施和饮用水源等办学条件符合国家安全质量标准。

3、为学校配置紧急照明装置和消防设施与器材,保证学校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师生宿舍等场所的照明、消防条件符合国家安全规定。

4、定期对校舍安全进行检查,对需要维修的,及时予以维修;对确认的危房,及时予以改造。

5、建立学校安全工作保障体系,全面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保障校园安全工作规范、有序进行。

6、建立校园周边整治协调工作机制,维护校园及周边环境安全。

(二)市教育局

1、全面掌握学校安全工作状况,制定学校安全工作考核目标,加强对学校安全工作的检查指导,督促学校建立健全并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坚持安全责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成立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2、建立安全工作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指导学校妥善处理学生伤害事故。制定《学校安全教育方案》,对学校安全教育的任务、目标、领导责任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与各学校签定《学校安全工作责任书》,将学校安全教育工作纳入学校目标管理考核的内容,实行学校安全工作一票否决制度。

3、及时了解学校安全教育情况,要求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安全教育,定期组织火灾、地震等突发事件安全应急演练,不断提高教育实效。联系公安、交警、消防、卫生防疫等部门到学校进行安全工作指导,并帮助学校组织实践性质的安全教育活动。

4、制定校园安全的应急预案,指导、监督学校开展安全工作。

5、协同政府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做好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汇报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教育督导机构要组织学校安全工作的专项督导。

6、按照有关规定,与市法院、检察院和公安、司法行政等部门协商,选聘优秀的法律工作者担任学校的兼职法制副校长或者法制辅导员。

7、组织负责安全管理的主管人员、学校校长、幼儿园园长和学校负责安全保卫工作的人员,定期接受有关安全管理培训。

(三)市综治办

1、牵头召开联席会议,研究部署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依法维护学校周边秩序;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听取学校和社会各界关于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协调、指导、督促综治成员单位和有关部门共同抓好校园内外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推进学校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2、指导学校及周边的治安整治,有针对性地提出平安校园创建工作的任务和措施。

3、对全市托管机构进行牵头管理,成立由市综治办、公安、教育、消防、卫生、工商、行政执法、食品药品监管、文广新、共青团、妇联等单位(部门)组成的协调管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教育局。对全市托管机构进行摸底调查、制定管理办法和管理制度,实施分类管理,使我市托管机构尽快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4、将学校及周边环境安全保卫工作长效机制建设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考核。

(四)市公安局

1、严厉打击各类涉校违法犯罪活动,及时侦破和从严查处抢劫、抢夺、敲诈勒索学生财物等违法犯罪行为。

2、落实派出所的属地责任,在治安情况复杂、问题较多的学校,设立专门的警务室或治安岗亭,及时处置各种治安问题。

3、加强校园周边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对地处国道、省道和城市主(次)干道沿线的校园周边道路及学生上、下学重点路段,进一步设置、完善警示标志或施划减速线。加强接送学生车辆管理,按照有关规定做好校车的统一标识,整顿带病行驶、超年限使用、非法营运、超载接送等行为,消除安全隐患。

4、对校园内部安全保卫工作加强督导,选派优秀民警担任学校的法制副校长或法制辅导员,并做好管理考核工作。

5、指导学校完善安全保卫制度,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对学校安保人员进行应知、应会知识的轮训。

6、指导和监督学校做好消防安全工作,定期进行消防安全检查。#p#分页标题#e#

(五)市卫生局

1、检查、指导学校卫生防疫和卫生保健工作,督促落实疾病预防控制措施。

2、对学校饮用水、常见病、传染病防治工作实施监督检查,对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定期开展水质监测;配合教育部门做好学生体格检查和健康教育宣传;向教育部门及学校提出具体的书面预防要求。

(六)市食品药品监管局

1、定期对学校周边餐饮服务单位及学校食堂的餐饮食品安全进行检查并提出指导性意见。

2、严格校园食堂及周边固定建筑物内《餐饮服务许可证》准入审查,依法查处违法经营行为。

(七)市住建局

1、加强对学校建筑、燃气设施设备安全状况的监管,发现安全事故隐患,依法责令整改,立即消除隐患。

2、指导校舍安全检查鉴定工作。

3、加强对学校工程建设各环节的监督管理,发现校舍、楼梯护栏及其他教学、生活设施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责令纠正。

4、依法督促学校定期检验、维修和更新学校相关设施设备。

5、加强对学校周边建设工程的执法检查,禁止任何单位或个人违反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在校园围墙或者建筑物附近建设工程,以及其他可能影响学校安全的场所或者设施。

(八)市城市行政执法局

1、规范设置各种摊位,取缔并合理疏导校园门口的各类摊点。

2、取缔校园周边各种不健康或不适宜青少年学生的广告。

3、依法拆除搭靠学校围墙的违章建筑。

(九)市质监局

1、定期检查学校特种设备及相关设施的安全状况,并向教育行政部门书面通报情况。

2、对我市生产涉及学校的食品和学习用品(含体育用品)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监测,对产品质量进行检测,确保合格产品进入校园。

(十)市文广新局

1、加强对学校及周边的歌舞厅、网吧的管理,严格禁止黄、赌、毒、污秽音像的播放和经营以及在夜间、中午超时经营歌舞厅,维护师生正常的学习、生活环境。

2、配合公安等有关部门加大对校园周围文化娱乐场所的检查、管理和整治的力度,依法禁止在中小学校园周围200米范围内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并依法查处接纳未成年人进入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坚决取缔“黑歌舞厅”、“黑网吧”,加强对网吧经营活动的过程监控和日常检查。

3、通过开设专栏、制作专题节目,大力宣传学校安全工作典型,营造人人关注学校安全、自觉维护学校安全的良好氛围。

(十一)市工商局

1、配合有关部门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整治。配合查处校园周边餐饮、食品、文化用品、小旅店、废品回收、保健用品等行业的违法经营行为。

2、严格审查在校园及周边申报的各种摊位的办证和年审程序,依法查处违法经营行为。

3、依法查处在农村校园周边区域非法散发“小广告”行为。

(十二)市司法局

1、会同教育部门,加强在校学生法制宣传和教育,进一步做好对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的培训,认真开展“法律进校园”工作,切实做到法制教育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

2、为广大师生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3、加强校园及周边地区矛盾纠纷的调解工作。

(十三)市安监局

将学校及周边安全工作纳入安全综合监管范围。

(十四)市交通运输局

加强学校及周边交通安全管理,打击“黑校车”、“黑出租”揽客营运,特别是农村地区非法营运车辆运载学生活动。

(十五)市通信管理部门

加强对互联网接入服务提供者的管理,对于工商、文化、公安等部门查处的“黑网吧”及违规经营的网吧,及时终止其接入服务。

(十六)市气象局

对校园防雷装置进行检查、检测及验收,做好校园雷电防御宣传工作。

(十七)市环保局

加强校园周边区域工业噪声的查处工作。

四、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为加强全市学校安全管理,市政府成立市中小学幼儿园及周边环境治理领导小组。各乡镇街道、各部门单位要高度重视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工作,切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把确保学校重要部位的治安安全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内容,切实抓紧抓好;要综合施策,全面加强校园内部安全管理,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培训,完善人防、物防、技防措施;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切实履行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管理责任。

学校消防安全管理办法范文6

高校实验室是从事实验教学、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的教学和科研实体,是高校师生进行实践的重要基地[1]。近年来,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实验室规模亦快速增大,硬件条件明显改善,这对实验室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实验室安全管理事关广大师生的人身安全、学校财产安全及高校教育的学生培养质量和科研水平,无论是从实验室的正常运作还是长远发展,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都显得尤为重要。

1基础医学实验室概况

目前,我校基础医学实验室承担了基础医学部下属15个学科35门实验课程的教学及科学研究任务。综合分析,基础医学实验室目前现状主要具有几个特征:①实验室多、分布范围广,且相对独立,管理难度较大;②实验室功能齐全,拥有大批精密贵重仪器;③实验的类别及项目多,实验条件复杂;④实验室使用频繁,人员集中且流动性大;⑤多个实验室使用了各种化学药品、易燃易爆物品、剧毒物品、放射性物品和生物实验品,部分实验还需要高温、高压、超低温、强磁、真空、微波辐射、高电压和高转速等特殊环境和条件;⑥部分形态学实验室经常接触到有潜在感染威胁的人体及动物标本;⑦实验过程中会产生“三废”物质及过期或失效试剂、药品需要规范处理。

2基础医学部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若干措施

长期以来,基础医学部在部属各实验室的密切配合及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责任,加强日常安全警示与检查,提高广大教职工的安全意识,强化基础医学部的管理与服务职能,注重对实验室安全隐患的治理,力促安全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杜绝安全责任事故,为广大师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

2.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为使各实验室安全管理有章可循,安全检查有法可依,我部根据《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规和学校的安全管理规定,结合基础医学部具体情况,先后制定了《实验室管理规则》、《基础医学部实验室物品管理规定》、《基础医学部化学试剂安全使用管理办法》、《基础医学部安全工作检查评比细则》等多项管理制度,确保规范化管理。

2.2明确安全管理责任

落实安全责任制是搞好安全工作的关键。基础医学部作为学校的二级管理机构,充分发挥各个教研室、实验中心的积极主动性。鉴于基础医学部下属学科众多,实验室分布广、数量多这一现状,基础医学部实行教研室和实验中心三级管理制度,各教研室和实验中心的负责人是实验室的第一安全责任人,全面负责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实验教学中,要求所有代课教师都要严格填写《实验登记簿》,教师对实验室财产及所有学生的安全负责。对于开放性实验室,要求各实验室必须明确开放性实验的指导老师,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的同时,实时监控学生的安全状况。明确安全责任人,是做好安全工作的一种手段,并非是要追究某个责任人的安全责任,旨在促进安全责任人要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安全隐患的治理和日常的安全检查上来,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2.3加强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

在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基础上,我们还注重广大教职工的安全教育,倡导安全文化。我部积极组织参加各级各类的安全知识培训班,先后有8人参加了安徽省芜湖市卫生局举办的生物安全知识培训班;部属各个实验中心都设置有兼职消防员,积极参加校保卫处定期开展的消防演练,增强防火意识,提高防火、灭火技能;我部不定期邀请消防安全培训机构的教官给全体教职工开展消防安全知识讲座,通过消防官兵翔实的图文资料和切实的感受,以一个个深刻的教训,警示全体教职工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2.4保持安全检查工作的常态化运作

安全检查对提高有关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强化安全意识,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确保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自2007年以来,基础医学部坚持安全工作的月查制度,重点对各实验室大功率电器的使用、危险物品的保管与处理、贵重仪器设备的保管与使用情况等进行检查。检查组由各实验室一些高年资的教师组成,大多采取实验室之间交叉相互检查的方式,促进相互监督和学习。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纠正,对基础医学部难以排除的安全隐患,积极和相关职能部门协调解决,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检查过程中,检查组根据《基础医学部安全工作检查评比细则》,对各实验室的安全状况进行考核,年终评比年度安全先进实验室。目前,已有4个实验室先后获得基础医学部年度“安全与卫生”先进单位称号。

2.5明确安全工作重点,确保实验室安全

因我部实验室数量、实验类型及项目数都较多,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中要结合各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及特点,突出工作重点。

2.5.1化学试剂使用安全我部各实验室或多或少都会使用到各种试剂,其中医用基础化学实验室和生物化学实验室试剂的使用量尤为巨大。我部对各实验室的实验技术人员严格要求,提高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要求各实验室严格执行“三废”回收利用制度,确保“三废”处理后不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鉴于部分实验室空间不足,致使一些需要分开存放的试剂不能完全单独存放,基础医学部积极调整实验室房屋资源,设立化学试剂室,对各类试剂进行统一、规范管理,严格通风和安保措施;针对部分实验室将普通的房间用作实验室,没有符合规格的通风设备,师生的身体安全隐患较大等实际情况,基础医学部积极协调,为相关实验室安装通风设备,确保广大师生的身心健康。同时,要求各实验室严格建立试剂的使用台帐,对各个学科每年低值易耗预算中化学试剂的采购量严格控制,要求各实验室必须在在弄清楚实验室药剂库存的基础上进行预算的编制,严禁一次性大量购入试剂,导致库存积压、大量报废试剂,在严重浪费的同时,造成不必要的环境危害。对于教学、科研中使用到的氰化物、砷化物、汞化物等剧毒药物及国家管制的麻醉药物[2],基础医学部实行专人管理,并统一配备保险柜保存。

2.5.2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安全工作生物安全实验室是进行微生物研究工作的特殊的工作环境,由于工作内容的独特性,有可能会对工作人员产生危害。人类研究微生物的同时不断地受到微生物危害,甚至感染严重疾病,危害到生命安全。另外,不时出现不明微生物及遗传工程不断产生新的微生物,导致实验技术人员往往难以预料对此类微生物进行实验的危害程度,因此受感染的危险性就更大[3]。基础医学部鼓励生物安全实验室技术人员参加各类生物安全专业培训,掌握专业知识和国家相关法令,认真学习国家环保总局2006年3月颁布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环境管理办法》。基础医学部严格以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要求为标准建设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立、健全实验室废水、废气和危险废物污染防治管理的规章制度,并设置专职人员,对实验室产生的废弃物处置是否符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和落实。#p#分页标题#e#

2.5.3形态学科实验室的安全工作形态学科实验室经常接触到人体的各类器官和组织标本,标本可能有艾滋病、肝炎、麻风、结核、痢疾等传染病以及各种癌症等,且标本多为未固定的[4]。形态学实验室最常用的固定剂是福尔马林,它是腐蚀性强,易挥发的液体,刺激性较大,对人的粘膜、眼睛损害较大。我部各实验室高度重视各类标本处理的规范化运作,对送来的标本及时固定,用有盖的桶或封闭的容器盛装,取材的实验技术人员能够穿隔离衣服、带口包,开启所在间房的通风设备,并在工作完毕后能作必要的灭菌、消毒处理。因冰冻切片的组织都是新鲜未固定的,可能有强烈的传染性,我部实验技术人员严格防范,若发现有传染性的标本,及时处理,并对冰冻机进行清洁、消毒,以保证操作者的健康和安全。各形态学实验室切片机的刀片非常锋利,稍不注意会引起仪器的损毁和人员的损伤,我们要求实验人员用完的废刀片要放在收集利器的箱内,避免伤害其他人员。目前,我部形态学各科实验室未出现一起学生、实验技术人员、带教教师被标本感染及实验器械伤人事故。

学校消防安全管理办法范文7

关键词:化学教学;实验室;安全;教育;管理

现代高等教育中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了保证安全生产进行,人们综合分析各种因素,提出防止发生事故的/3E原则,即工程技术(engineering)对策,教育(education)对策和法制(enforcement)对策。根据3E原则,化学教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应加强对进入实验室各类人员的实验进行安全教育。根据美国海因里希(HeinnichWH)灾害理论模型,实验室教学和科研过程中可能发生事故的原因分为不安全环境和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环境是指高校实验室种类繁多的毒有害化学药品、易燃易爆物,实验过程产生的有害气体。实验设备高压气瓶,强磁、辐射等配套设施等硬件处于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则是指人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随着近年来实验室安全事故有不断增多的趋势,对实验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重视[1]。本从实验室安全教育、安全技术的培训、安全制度的建立等3方面,对高校化学教学实验室安全教育与管理进行初步探讨。

1培养实验人员安全意识,培训的内容从理论和实操具有创新性

在化学教学实验室安全意识的方面,化学实验室培训内容包括安全制度、实验操作规范、化学实验技术及应急反应知识等,在进入化学实验室前作为培养学生和其它人员安全意识的内容,包括把这些内容做成挂图的形式挂在实验室,以直观的形式加深培训效果。还要对这些培训的时间和内容,反映的效果做记录。安全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可以是讲授实验室安全知识、针对化学实验室的特点对有毒有害药品、易燃易爆高压气体、辐射等重要安全问题进行讲解,应对安全事故方法。实验人员还可以参与实验室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实验室安全隐患及处理隐患的方法。演示讲解后还要进行安全操作技术实操操作。由于化学实验所用的药品多数是有毒、易燃、有腐蚀性或有爆炸性的危险化学品,而且有时还有高压,辐射的环境,所以实验安全尤其重要[2]。除了对安全实验理论进行系统的学习外,还要进行安全操作和处理意外事故的专业知识和应急措施的学习。

2安全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内容,包括实验安全的方方面面

实验室安全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内容,包括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编写实验室安全手册,实验室实验人员培训,实验室药品和仪器管理和操作规范,实验室定期检查反馈制度等等。还要落实安全责任制,分别由院级和实验室各指定一名责任人,这样如果出现安全问题和隐患就可以联系到具体的人,提高了反应的效率。通过这些措施为实验教学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和科研环境。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了《实验室工作人员守则》、《实验室实验人员守则》、《实验室易燃易爆剧毒药品管理制度》、《贵重精密仪器设备管理办法》等。而且编写时针对化学实验专业的特点。另外结合专业学科特点编写实验室安全手册,作为培训时的指定教材。其中的内容涉及药品和仪器及操作等安全的培训内容。实验室管理人员、学生及科研人员在进入实验室之前要实行岗前培训,使其对实验安全技术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检查制度是落实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的重要保证。检查可以分为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3-4]。通过检查可以监督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对预防安全隐患预防有重大意义。

3提高实验室人员素质及安全意识,是保障高校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措施

提高实验室人员素质及安全意识,是安全教育中很重要部分,学校要大力开展安全教育,通过课堂集中讲授安全知识、安全手册、安全挂图、宣传板等形势在校园内普及安全知识,还可以增加安全知识考试、安全知识比赛等内容。通过安全教育活动,让实验人员掌握和运用所学学科系统的安全知识,在试验和科研熟练掌握安全知识和技能。还要建立严格的实验室准入制度,要做到通过安全培训考试才能进入实验室。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实验室安全主管部门与院系一起共同组织编制安全教育素材,通过发放学习材料,举办各种讲座,开展安全知识比赛,观看录像和课堂教学等多种形式,丰富实验室安全教育内容[5]。学校还应组织师生开展实验室安全演练。2009年7月颁布的《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要求“学校应当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加强消防演练,提高师生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救逃生技能…对进入实验室的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技能和操作规程培训”。化学实验室存在的有毒的药品,实验时产生的有害气体。有时还可能处于易燃易爆、辐射的环境中。所以消防演练和急救技能的培训就很有必要。近年来实验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就是因为实验人员安全意识淡薄造成的。

4落实实验安全责任制,健全安全管理体制的建立

随着高校实验室建设不断发展,实验安全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现在高校普遍采用化学实验室三级安全管理体制,这是确保化学实验室安全、减少或避免安全事故的有效组织保障。落实安全管理与检查制度,明确了各个层面安全责任人所应承担的责任及应履行的职责,并签订相应的安全承诺书,确保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6],《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中明确提出:“高等学校实验室要逐步实行以校、院(系)管理为主的二级管理体制”现在高校普遍设置学校为一级领导,下设学院二级管理,二级管理重点也包含学科实验中心的管理。并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规定,如“实验室指导教师守则”、“实验人员管理规定”、“实验室安全守则”等。并组织相关实验人员集中学习这些规定,通过这些措施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保证了实验教学井然有序的进行。

5结语

随着先进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和国家对高校实验室的投入增加,高校越来越重视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和教育,重视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体系,并逐级落实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制。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高校化学实验室将在国家的重视和大力投入下将越来越向绿色环保、高效的方向发展。我们要以人为本的思想,积极探索化学实验室安全建设的新思路,并有创新意识,大力提倡安全绿色环保的化学实验室,开创化学实验室安全安全管理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温涛,刘鹏,苏洪,等.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确保学校安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9):149-151.

[2]林荣锋,文惠玲,陈秀娟.浅谈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8):429-431.

[3]廖秀萍,陈纪鑫,许业河.转变理念开拓创新积极推进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8):349-351.

[4]廖庆敏.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之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168-170.

[5]束羽,丁寅,徐铮.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强化与提升[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4):215-216,223.

学校消防安全管理办法范文8

关键词:安全管理;案例教学;应急演练截至

2018年底,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共计22条、运营里程636.8公里、车站391座(包括换乘车站59座),是1969年轨道交通首次建成通车里程的29倍。高峰时段最短发车间隔2分钟以内,列车兑现率、正点率均达99.9%以上。北京市轨道交通已成为客运量世界第一、总里程世界第二的超大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地下超大城市”形态已然形成。伴随网络化运营格式的逐步形成,路网客运量也在以百万人次的速度增长。2018年日均客运量1054.36万人次,工作日日均1197.36万人次。客流组织压力大,换乘能力、站台候车能力等瓶颈问题逐渐凸显,安全隐患不容忽视。因其客流量大、空间封闭的特点,一旦发生事故,不仅会引起严重的交通堵塞,还有可能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因此,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课程建设现状

1.1课程定位不清晰

因其涵盖行车、机电、供电、通信、信号、线路等方向,知识面广且量大,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简称安全)课程容易出现重点和难点定位不清晰的现象,面面俱到则重点不突出,只强调某些重点则会偏而不全,教学计划有待优化。

1.2教学难度大

安全课程教学中需穿插大量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实际发生的突发事件,但是这些事件无法复原,在教学实施中仅靠理论讲授无法真实还原,教学难度大,学生不理解甚至觉得枯燥,教学效果较差。

1.3规章制度内容多

课程中包含大量的规章制度内容,根据学情分析,死板的规章制度遇到基础薄弱的职业院校学生,慢慢变成了教师难教、学生厌学的课程。由于安全管理实际的重要性,还需要丰富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方法,改革课程教学,进而让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改善教学效果。

2改革思路

2.1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职业教育强调实践能力为本位,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教学是理论知识向岗位技能转化的重要载体,也是高职院校培养适应社会需求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不可或缺环节[1]。在安全课程改革中紧密联系企业岗位实际需求,积极探索实践教学模式,提高实践教学比例,逐渐形成互动型、实践型、自主学习型的学习模式,切实提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2.2优化课程内容设计

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安全专业核心课程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能力为本位进行课程建设与改革[2]。本课程严格按照岗位作业标准确定安全标准,制订教学计划。因此,在课程建设中校企继续深度融合,基于岗位群进行模块化的课程内容优化设计,课程资源共建共享、优势互补。

3课程特点和建设条件分析

3.1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能力课程,是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必修课。从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岗位群出发,以运营安全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导向,将岗位划分为若干工作任务,培养对应于各任务的专项能力、相关岗位安全管理的专属综合能力以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3.2课程目标

以制度化管理为基石,守牢安全底线,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员工的基本工作[3]。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规范操作意识,掌握一定的安全技术理论,能够运用安全理论进行基本的安全管理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最终能为企业输送具备一定的自我管理和安全管理能力的技能型人才,更好地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尽可能地提升安全运营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

3.3实训环境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兼备的课程,更加强调实践性,学生通过不断实践加强其技能的培养。因此,这对学校实训环境也提出较高的要求。

3.3.1行车组织实训区

具备列车运行监视、操作,综合监控监视、控制等功能,可完成行车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演练。

3.3.2车站综合控制实训区

具备备品的管理与使用,车站各子系统的监控与操作功能,可完成车站突发火灾等非正常情况下的应急处理演练。

3.3.3站台门与车门实训区

可完成站台门、车门故障处理应急演练。

3.3.4急救与消防设备实训室

可完成火灾应急演练、包扎等急救操作训练。

4课程改革建设方案

4.1优化教学计划

依托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背景,按照“业务模块—工作项目—典型任务”的层次结构,广泛收集地铁公司意见,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现状及安全管理重点做广泛调查,紧密贴合实际与发展,优化教学计划与教学方法。

4.2丰富课程资源

选取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具有代表性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流程,引入企业真实运营环境,开发企业生产实际教学资源。提升学生在真实职业环境中应用知识、技术和技能,逐步增加本课程中案例教学的比重,强化专业实践教学,推动技术技能训练相结合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最终建成了包含文档、图像、教学案例、PowerPoint、音频、视频、动画、虚拟仿真等素材,总计890余个教学资源,具体资源请参照智慧职教平台中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教学资源库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平台课程[4]。基于此平台,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可随时随地自主学习,资源形式丰富;还可以看到很多突发事件的还原,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束缚。

5改革实践—以列车在站台发生火灾应急处理为例

5.1实训预备知识

第一,学生复习消防安全常识(消防安全“四个能力”、消防安全“一懂三会”);第二,学生通过智慧职教平台复习消防设备(灭火器、消火栓)的使用;第三,学生通过智慧职教平台自主学习火灾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流程。

5.2演练简要步骤

主要包括:开启车站排风装置;通过手持台向所有人员下达车站紧急疏散指示;通过广播(PA)安抚乘客,车站紧急疏散的信息;将闭路电视(CCTV)切换到站台的着火侧;紧急关闭站台,拦停后续再进站列车;自动售检票系统(AFC)开启紧急放行模式,打开所有闸机;打开安全门到指定车厢携带灭火器,准备灭火,如火势较大,则使用消火栓灭火;确认所有电梯关停,并且没有人员被困其中;引导乘客出站,待乘客安全撤离后关闭车站出口并张贴通告;待火势扑灭后,解除封站,恢复正常运营。

5.3实训过程

根据给出的演练情境,学生选择行车调度员、车站值班站长、综控员、站务员、列车司机、维修、120、119等岗位角色,确定分组,并填写分组表。学生确定分工后,经过组员间讨论,共同完成本小组的演练报告。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演练报告,并在实训室完成演练,最后进行小组展示,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评价。

6结语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管理办法》中要求“总体上运营单位年度演练计划中实战演练比例不得低于70%,保障应急演练效果,提升应急处置能力[5]”。通过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课程教学改革,在校即可实现实战演练,发现问题进行纠正整改,做到有效预控,真正实现防患于未然。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案例教学与应急演练的磨合,增加了本课程学习的趣味性与实践性,提高了教学效果。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变化日新月异,安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实训项目还需不断更新完善。

参考文献

[1]汪武芽.高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4):57-60.

[2]招晓菊,谭飞刚.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课程建设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7(11):66-70.

[3]刘小明出席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发展论坛时要求:持续提升安全服务水平推进城市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J].交通企业管理,2019,34(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