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支管理制度范例6篇

前言:文有道精心挑选了收支管理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收支管理制度范文1

关键词:收支分类;预算管理;优化策略

收支分类指的是在财务分类上将类别、项目明晰化,在收支分类改革下,具体科目设置以及分类体系均有所变化,社会公众对政府部门及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的监管力度将极大增强,我国财政信息管理力度也会不断加大。收支分类的改良是我国财政部门在长期运行下的重要决策,通过对预算监督的强化及对预算支出的更优管理,将政府部门各项收入清晰、完整地反映出来,同时将政府部门的职能规划、活动直观、详细的反映。收支分类规范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必将明显改善我国政府职能的落实,促使预算管理合理化,对我国公共财政体制的不断发展添砖加瓦。

一、收支分类的内容

(一)收入分类

收入分类包含普通收入,如社保收入、基金收入、预算(包含预算外)收入等,均属于政府收入范畴。将收支明确分类可明确政府在经济收入上的各项来源,合理调整新增收入,有利于财政部门的分析统计。

(二)支出功能分类

支出功能分类包含预算下政府部门的总体支出,将预算外资金也包含其中。支出功能分类是按照支出项目所属功能进行分类的,将传统按照支出部门分类的方式替代,令政府各项职能活动得以直观并且集中的反映。

(三)支出经济分类

这一分类指的是将政府部门在各项经济支出上的具体用途及性质加以分类,让社会公众了解政府资金的花费,属于直接对资金进行管理的一项分类方式。

二、收支分类制度优化的作用

(一)预算管理更为准确

在归类方面,改良后的收支分类体系将分类设定为分级、统一管理,将经济活动及各部门职能状态合理的展现,让信息达到公开状态,对于我国理财民主化、透明化的发展具有较大推动效果。在收支分类要求下,账目反映能够通过支出经济及支出功能两方面完成,这种双重反映下政府部门对财务收支明细将更为清晰,为政府预算提供依据。同时,在某些特殊类别的管理方面,其管理者发生了变化,例如政府收支分类中加入了社保及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在财政资金的总体规划架构上更为明确。这样一来,国家对财政统计管理力度更强,也能够为财政结构调整与收支总量控制提供可靠信息。

(二)明确政府预算范畴

政府在收支分类上的变革能够让财政管理在架构上更为明确,将政府收入的来源全方位反映,并将来源类型标明。在收支分类改革下,新标准更适合我国现有国情,将政府收入合理分类,如分为贷款转贷、税收收入、非税收入、转移性收入、社会保险收入、基金收入、债务收入等,在分类上相对于传统模式更为细致,在预算收入范围上有了更明确界定。换言之,在收治分类调整下,政府预算收入更明确的将范围界定,将所有发生的预算收支包含进政府预算领域,明确界定政府预算轮廓。收支分类的这一举措让预算控制更为具体,更适合于我国当前发展状态需求。

(三)有效避免财务信息失真

对于政府而言,在预算编制上通常金额较大,若没有有效、合理的分类收支明细可能出现财务信息失真现象。我国现有预算编制在细化程度上并不高,改良后的收支分类规范设定了12个大类科目,将资金明细项目提升至90多个,进一步加强了对预算的细化管理。相对于传统状态而言,细化后的规范能够更明确、全面的将预算反映,对财务的控制力度显著加强。

三、收支分类规范下管理优化策略

(一)重视人员管理

首先,强化管理收支分类人员从业资格,这样可从根源上保证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一名专业且合格的收支分类管理人员其专业知识与实践基础必须扎实与严格。同时,收支分类行业也应该确保每位通过审计考核的人员均具备注册会计师资格。为提升审计人员业务素质,他们亦需接受相关考核,只有拥有资格证书才能有参与财务管理工作的权利。其次,需对内部审计技术职称考试予以建立健全,这样可保证收支分类人员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收支分类人员的优质不仅体现在其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应具备管理方面的知识。因此在收支分类技术职称考试中均应将上述内容涵盖在内,只有通过考试才能获取证书,才能确保内部审计从业人员的高质量。然后,强化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收支分类管理人员必须对职业道德规范予以建立健全,确立道德标准,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后使道德修养获得提升,并通过不同渠道、方式以及途径开展职业道德监督,确保财务管理结果的公正与客观性。最后增加后续教育。可邀请专业教师进行授课,对各种新技术与新知识予以掌握。而后为部门人员提供考察或者培训机会,开展后续教育,可每年进行多次。要确保培训的针对性,同时知识宽度要大,以开阔人员眼界,对经验予以交流。此外,人员还需采用自学形式对自身业务素质予以提升,只有大量对知识予以积累才能从根本上增强自身理论知识水平与专业操作技能。

(二)加强收支分类监督与指导

在收支分类工作中,统筹管理者有重要作用,为确保收支分类质量需将领导者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对于统筹管理者的要求为不仅要具备综合业务能力,还要具备专业经验,因此水平与能力对于收支分类质量有着直接影响。统筹管理者不仅要做好各项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工作,还应该充分发挥协调作用。此外,政府或企业还需对书面化质量控制单予以建立,以明确划分各个人员的目标、职责以及相应惩处措施等,进而对收支分类工作人员的质控意识予以培养,使其在工作中更加主动与积极。

除内部管理外,收支分类管理还需实施外部监督方式,通过第三方核查收支分类是否明确,同时对存在变动的项目予以管理评价,找出收支分类调整后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予以纠正。外部评价通常由收支分类机构外部的检查小组开展,主要检查内容为内部审计质量保证项目,人员来源通常为管理咨询单位、组织内部其他人员或者机构、其他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开展外部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对收支分类机构的操作质量予以评价,继而为财政信息的真实性提供保障,避免由于对收支分类信息的不了解造成财务管理上的疏漏。 (三)强化内部审计职业组织的管理力度与职责要求

以企事业单位为例,只有促使审计部门的业务指导权与管理权合为一体,才可基于宏观层面促使内部审计控制主体得以形成。当前在西方发达国家中,若企业规模较大,其董事会均会设立审计委员会,该委员会主要职责在于对企业内部监督予以决策管理,不会涉及到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只起监督作用。内部审计部门在报告工作时其上级管理部门为董事会或者委员会。内部审计部门的权威性很高,可随时审计各个部门或者工作人员,甚至董事长和股东。若审计部门提出了建议或者意见,被审计者需在规定期限内将其落实到位。在西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之所以成效显著,离不开内部审计组织的权威性、地位高以及独立性。

(四)权责发生制

在现如今预算控制中,最好能够采用权责发生制及收付实现制两者综合管理部分项目。在支出资金方面,可实现一方面在权责发生制下按照债券或是政府产权增加,另一方面通过收付实现制规划为预算支出。若存在长期投资下的项目收入,可规划为权责发生制下的政府债券或产权减少及收付实现制下的预算增加。对于外债的收回或借入,也可按照权责发生制下的债务支出或债务收入,及收付实现制下的债务支出或债务收入。这样一来,在双基础制管理下债务的变动能够更准确地反映。由此可见,权责发生制的实施能够更好地将政府部门资金支出类别加以统计,有利于支出功能分类的改善。

(五)预算公开化管理

在公共财政建设体系中,预算的公开化、阳光化属于重要环节,要求政府部门及事业单位将自身在财务上的规划与实际情况向社会大众公开,以达到共同监管的效果。收支分类管理上的变动让政府部门及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上更为清晰,各项目明细可清楚罗列,在公开化管理下能够有效避免群众意志被官员意志替代,可显著降低资金浪费及暗箱操作几率。在收支分类更为明确的管理下,预算的执行不再像传统管理中那样具有一定随意性,各部门的职能活动中方向、结构及总量均有所反映,尤其在财政支出领域,在具体用途及项目上能够更条理化地面向大众,保障预算内容及预算决策的真实性与透明性。

收支管理制度范文2

关键词:乡镇卫生院 收支管理 财务 制度

一、引言

医疗卫生事业关系到我国社会的稳定,全体居民的健康,是我国社会公共事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一方面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另一方面也是提高人民健康,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全国农村人口将近8亿,占我国人口总数的64%。所以,农村医疗卫生是我国医疗卫生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农村卫生工作的发展状况将对全面反映我国医疗服务水平和居民健康状况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乡镇卫生院作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的枢纽,是实现农村卫生工作的关键所在,更是广大农村居民获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途径。

我国卫生部曾经提出在我国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中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这不仅体现了我国政府的职责,更是使我国乡镇卫生院回归公益性的有效措施,还是我国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中心环节。

二、实行“收支两条线”的资金财务管理模式面临的问题

对我国乡镇卫生院实行“收支两条线”的财务管理模式是一种新的尝试和挑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资金管理模式的改革,在不断的改革中必然会遇到很多方面的问题,如:人事制度、分配制度、人员考核、资金监管、人员激励、政策导向等。这些方方面面的内容都和医疗卫生改革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收支两条线”财务管理是一种体制的改革,一种机制的变革,改革过程中必须认真对待管理中的每个环节。

(一)传统的人事管理制度是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管理的阻碍

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传统的乡镇卫生院是以院长任命制为主的人事管理制度,职工属于在编人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发展,我国的乡镇卫生院的人事管理制度也实行了改革,逐渐发展成为任命制、聘用制、非聘用制三种形式结合的人事管理制度。卫生院的职工也相应地出现了在编人员、在岗人员、临时工三种形式。但是有调查显示,很多乡镇卫生院仍把院长聘用制看作是一种流于形式的走过场现象。在乡镇卫生院实行“收支两条线”的财务管理后,人事管理制度不仅仅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收支两条线”财务的管理需要,还要不断的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所需要的人事管理制度。

目前,随着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进行,对传统人事制度的改革也在实施中,但是乡镇卫生院的院长仍是上级政府部门任命的,虽然也有公开招聘任命的,但是很多都是流于形式主义。对卫生院职工和院长的绩效考核没有一套完整、合理的考核制度,考核的指标也不全面。这就导致卫生院的经营效率和服务质量无法同职责挂钩,激励和奖励制度的缺乏导致卫生院的人事管理浮于形式,服务效率低下,服务质量逐年下降。所以,要积极鼓励卫生院从业人员,提高卫生院的运营效率是实行“收支两条线”财务管理面临的挑战。

(二)政府投入资金的有限

虽然随着我国医疗制度的改革,每年政府都在增加对乡镇卫生院的投入,但是,比例仍比较低,这就意味着乡镇卫生院的资金仍需要通过市场的补偿来维持正常的运转。因此,政府应加大对乡镇卫生院的财政投入力度,将各项补偿的政策切实落实到位,实现我国的卫生事业与GDP、财政支出的同步增长。同时,还应建立起以政府的购买服务为主的补偿机制,引导卫生院实现自身公益目标,最大程度的发挥财政资金对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农民健康所取到的促进作用。

(三)乡镇卫生院机构的低运转率,卫生资源处于闲置或配置不足

目前我国乡镇卫生院的服务效率偏低,整体上处于低效率的机构运转中。卫生院面临着提高机构运转率、使有限的卫生资源充分利用的新难题,这将是改革的目标之一。卫生院可以充分做好职工的考核制度并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激励措施来全面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以此来提高机构的低运转率状况。在我国计划经济时期,卫生院主要是实行全额拨款和差额拨款两个过程,造成卫生院人员“吃大锅饭”的局面,从而导致卫生院的服务效率低下、服务质量极差,使广大农民看病要找熟人排大队才能解决看病问题。因此,在体现出乡镇卫生院公益性的同时,又可以有效的提高机构的运营效率,为广大农民提供适宜、安全、有效地基本依医疗服务。

(四)现行的收入分配制度不能适应“收支两条线”的需要

现行的收入分配制度中允许通过医疗收入来弥补医疗服务费用,但是在我国乡镇卫生院存在着严重的“以药养老”的现象,卫生院的医疗收入和药品收入是医疗工作人员的工资和奖金的重要来源。另外,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乡镇卫生院的工作人员一般业务素质较低,工作能力较差。但是卫生院属于事业单位,并没有多余的编制来引进医疗业务骨干,卫生院本身没有人事任免权,只能通过聘用的形式来招揽人才,面对待遇较低的卫生院很多医疗人才根本不愿到卫生院来工作。最终使卫生院出现人才匮乏、医疗从业人员素质低下、机构建设臃肿的现象。

(五)很多无法预测的因素导致卫生院年度经费预算难

卫生事业单位的预算一般包括:收支预算、利润预算、资产负债预算。但是对于乡镇卫生院而言其预算一般只编制收支预算。在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后卫生院的收入全部上缴,而支出则由政府全额拨款。所以,政府必须做好预算,这是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必要条件。根据相关政策规定,针对乡镇卫生院的补助一般采取定额与定向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我国目前主要采取的是定额补助。另外,目前我国乡镇卫生院属于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如果财政补助不足,卫生院的部分经费可以通过卫生院的业务收入来进行补偿,所以确定政府对卫生院的拨款是政府对卫生院投入的主要依据,更是收支两条线的难点工作。

(六)难以确定卫生院的收支核算标准

由于乡镇卫生院的收入较为繁杂,如医疗收入、药品收入、相关辅助检查费用收入、其他收入等,支出的项目主要有业务支出、人员工资支出、设备经费支出、基础建设支出、其他支出等,还有一些不可提前预测的支出。由于在卫生院存在如此繁多的收支种类,所以在具体的核算中就很难做到合理、科学的预测。

三、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作用

(一)规范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

通过实践说明在乡镇卫生院实施“收支两条线”的管理,设立了会计核算中心,实施集中支付,同时规范了卫生院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通过有效的审核卫生院的各项支出和资金使用情况的有效监督,降低了卫生院的各项不合理开支,减少了资金的浪费,达到收支管理平衡的目的,提高了资金的使用率,并能及时、准确、完整、真实的向各部门提供财务信息。

(二)改变了卫生院职工工资没有保障的隐患

通过财政拨款提高了政府对卫生院职工工资的拨款比率,使职工工资得到保障,工作人员积极性增加。同时通过对职工固定工资和绩效工资相结合的方法,制定了岗位工作目标,极大的带动了职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三)规范了药品采购和药品价格

通过对药品采购制度的规范,在保证药品质量的同时,逐渐将药品价格降低到底线,把更多的实惠让给人民群众,切实解决了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同时,通过对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的探索和研究,改变了过去医务人员的工资、奖金与业务收入挂钩的工资分配方法,提高了卫生院的整体管理水平,使卫生院的服务质量大幅度提升,并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控制了医药费用的增长,真正做到了降低医疗费用、让利于民。

总之,乡镇卫生院“收支两条线”管理是我国农村医疗事业的一种大胆尝试,涉及到诸如人事制度、资金管理制度、人员考核制度等多方面的改革。收支两条线管理不仅改革了卫生院收入和分配挂钩的内部运行机制,更是彻底切断了职工工资和业务收入之间的关系,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了优质服务的医疗保障,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金春莲,王景福,医疗机构实行药品收支结余两条线管理的背景与关键点[J]。中国卫生资源,2005.1(25)32-35

[2]刘正喜,赵瑾瑶,乡镇卫生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思路[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4(7)

收支管理制度范文3

关键词:财政;国库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0.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4(9)-0090-03

一、现代国库管理制度及预算收支业务的新特点

(一)在职能内涵上更加丰富。目前国际上对国库职能的定位,一般采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定义,即国库不单是指国家金库,更重要的是指代表政府控制预算执行,保管政府资产和负债的一系列管理职能。这一定义,代表着当前各国现代国库管理的发展方向,赋予了现代国库管理更为丰富的内涵,主要体现为:第一,国库是财政部门受政府委托、代表政府履行职能的一种体现;第二,国库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国库资金收支操作,而是一系列管理职能的集中体现;第三,国库重在控制预算执行,要保证财政资金收支严格按照部门预算规定执行;第四,部门要对政府资产和负债实施管理,要提高政府资产和负债的管理效率。

(二)在内容设计上更加全面。基于现代国库重在“管理”的职能定位,国际上又将现代国库管理制度称为“国库单一账户制度(TSA)”,美国称为“合并资金账户”制度。不管具体名称如何,从主要内容上看,现代国库管理制度是以国库单一账户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方式的财政资金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国债与国库现金管理制度三个组成部分。

(三)在业务原则上更加统一。对现代国库管理制度的基本特征,国际上基本形成了共识,这就是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代表的标准,即:效益、透明、监控。效益,是指提高财政资金效益和运行效率,通过简化预算资金收付流程,提高财政资金入库效率和支付效率;通过高效管理国库现金流量,提高国库资金使用效益;通过降低国债筹资成本,提高国债发行效益。透明,就是提高透明度,一方面要提高财政部门在预算执行程序上的透明度,另一方面要提高预算部门及预算单位资金支付使用过程的透明度。此外,还应包括政府预算执行对社会公众的透明度,以增强社会公众对政府行为活动的监督。监控,是指通过制度设计和利用财、库、行之间现代信息网络系统,对所有财政资金的收付活动进行动态监控,对违规或不规范操作进行及时核查处理,强化预算执行,保证财政资金支付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四)预算资金拨付合规性增强。从货币基金组织对现代财政国库的职能定位上看,确保财政预算支出合规性是财政国库的职责所在、“立身之本”。为此,财政部门实行了“三审批一监督”的拨款制度,实施财政集中支付的改革,建立财政资金动态监控系统,推行了公务卡管理等等,强化了对预算单位财政资金使用行为的管理和监督,形成制度、监督、信息控制三位一体的预算支出合规性自律防范机制,预算拨付的合规性大大增强。

(五)预算收入入库及时性增强。基于现代财政制度效益性改革的要求,财税库银电子缴库横向联网系统全面运行并深度拓展,实现了税收收入的无纸化、便捷化、高效化,为纳税人和各个经济主体提供更为优质、快捷的服务,促进了联网单位的工作效率和信息化程度,提升了国库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预算收入及时性的得到较大改善。

二、现代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对基层央行国库监管的新要求

(一)强化对预算收付的监督意识。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给予财政国库更加丰富的职能内涵,更加全面的管理职责,更加科技化的管理手段。尽管其业务原则更加统一,但要实现效益、透明和监控的目标,则必须有更有力度的约束。因此,在现代国库管理制度下,央行对预算收付的监督不仅不能弱化,而且需要进一步强化,央行国库需要敢于担当,善于研究,熟悉掌握现代财政国库制度下财税政策和业务变化,强化监管,为国家理好财、服好务。

(二)强化对预算执行的计划性监督。适应现代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要求,国家全面实施部门预算,使预算计划编制由“粗放式”转变为“精细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金库条例》要求,财政部门应当向人行国库提供年度预算收支计划,作为人行国库对预算收支是否超计划的监督依据。因此,随着部门预算实施,要求央行国库必须完善系统功能,采取先进的科技化手段,强化对预算收支执行的计划性监督,确保预算计划按程序规范执行。

(三)重视对纳入预算的非税收入监管。在现代财政管理制度改革的进程中,长期游离在预算之外的非税收入,也将逐步纳入预算内管理。但由于非税收入的征缴特殊性和制度的不完善性,非税收入收支计划缺乏规范,非税收入实际上成为地方预算收入的“调节器”,收支退并不能象预算收入一样规范办理,非税收入直缴国库单一账户规范化管理仍有很长的路要走。非税收入作为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央行国库应该重视对其收支退及对账管理,促进现代财政制度改革的进行。

(四)加强对财政专户管理的监督。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并将所有财政收支纳入到该体系是现代财政国库改革的最终目标。目前,尽管《财政专户办理办法》已经实施,但治理财政专户多、散、乱难度仍然很大,大量的财政专项资金游离于国库之外,其收支透明度受到影响,成为现代财政制度改革的掣肘。作为财政专户的监督部门,央行应该加强对财政专户的监督管理,确保财政专户资金收支透明。

三、构建新型国库监管模式的思考

随着现代国库制度改革的深入,央行国库监督应当适应现代财政国库制度的改革形势,依照效益、透明、控制的现代财政国库制度基本原则,坚持微观监督与宏观监管并重,非现场监督与现场监管并重,细化、深化对预算收支各个环节的监督,全方位加强监管,促进现代国库制度改革早日实现。

(一)深化对预算资金“两性”监督,确保预算资金安全。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实施,预算资金支付直接到达最终收款人或最终供应商账户,但不能错误认为人民银行便处于被动的清算地位,淡化对预算支出合规性的监管,而是要从国库集中收付、公务卡管理等预算资金管理制度层面深入进去,深层次监督和反映各项制度执行是否到位,如财政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范围是否符合制度,是否到达最终收款人或最终供应商账户等,确保预算支出合规。财税库银横联业务的深度拓展,使预算收入的及时性得到改善,人民银行并不能因此弱化对国库经收业务的监督,而是要深入调查了解,加强学习研究,要细分并掌握各项经收业务的特点,从每一个环节监督入手,确保预算资金及时、准确、安全入库。

(二)加强对预算执行信息反馈的监督,确保预算收支信息对称。让每一笔财政资金在“阳光”下运作,是现代财政制度改革的基本要求之一。随着国库信息化的发展,国库信息管理系统(TMIS)、国库信息处理系统(TIPS)和国库会计数据集中系统(TCBS)三系统的上线,国库成为预算资金收支信息的中枢,国库应当充分履行在国家预算收支中的“反映”职能,加强对预算收支信息的收集、分类、整理、分析和研究,通过预算收支信息简报、专报、快报、分析等多种形式,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预算收支信息,以实现对财政预算收支信息反映的补充和监督作用,提高政府财政收支活动向纳税人、社会公众的透明。

(三)加强对预算收支计划执行的监督,确保预算收支按规范程序进行。《预算法》规定,财政预算收支必须严格按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的预算收支计划执行,若遇特殊情况需要调整,对调整的部分必须经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批准,这是预算收支按规范程序进行的基本要求。随着现代财政国库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部门预算的全面实施,一方面,完善国库条例,在制度上要明确赋予央行国库对预算收支计划执行监督地位;另一方面,国库要尽快完善TMIS国库信息管理―预算收支分析子系统,增强系统功能,将预算收支计划、调整计划装载到计算机系统中,实现对预算收支计划的科学自动监督,严格预算收支计划执行,确保预算收支计划按规范程序进行。

(四)加强对财政专户管理监督,促进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形成。一是央行国库应按照《国家金库条例》规定,认真履行对财政专户管理的监督职能,在财政专户管理监督上着力,充分利用人民银行账户管理的资源优势,赋予央行国库对财政专户开设、变更审查权限,加强对财政专户开设、变更的监管,把好财政专户开设关。二是按照属地监管原则,基层央行国库对财政专户建立登记检测系统,全面掌握对每一财政专户开户行名称、账户名称、账号、开户时间、账户资金用途,为人大、审计、监察等部门提供财政专户信息,方便社会监督。三是定期不定期对财政专户资金收支情况进行检查,掌握财政专户资金收支信息,确保财政专户资金收支透明,促进现代财政国库制度改革不断深入。

(五)加强对纳入预算的非税收入管理的监督。一是央行国库要及时收集整理并反映纳入预算管理的非税收入收支退中存在的有悖透明、控制的做法,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意见,促进非税收入收支退不断规范。二是央行国库要积极探索,协调财政部门尽快将非税收入的征缴纳入财税库电子缴库横向联网运行,实现对非税收入征缴及时性的自动化控制。三是央行国库要针对非税收入对账中存在多环节对账的问题,探索快捷高效的对账方法,有效防范非税收入资金风险。

(六)加强对银行国库业务的全面监管。随着现代财政国库制度的建立,预算收支信息化、科技化程度的提高,央行国库必须从核算型向管理型国库转变,加强对商业银行国库业务全方位监管是时代对国库提出的必然要求。首先,央行国库要加强对商业银行国库业务的市场准入、退出管理,实行考核评价管理,将竞争机制引入到商业银行国库业务管理之中。其次,央行国库要对商业银行在国库业务的机构设置、人员配置、业务培训、管理制度及业务流程等进行全面指导和监督,对商业银行国库业务情况做到了如指掌,规范商业银行的管理和流程,防止商业银行成为“第二国库”。第三,央行国库要加强对国库业务的商业银行的全面监管,大处着眼,从细节入手,细化现场监管,强化非现场监督,加强柜面监督,对商业银行的每一项国库业务建立细致的柜面监督登记制度,全程监控每一业务环节,不断提高监管水平,促进公开、透明、效益的现代国库制度改革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安喜锋.新型信息系统下央行国库监管问题探讨[J].西部金融,2011,(2):52-53。

[2]王慧.全面建立国库资金监督体系有效发挥央行国库监管职能[J].魅力中国,2013,(25):89。

[3]王明亮,矫玉梅.基层央行国库监管面临的难点和对策[J].黑河学刊,2013,(7):76-77。

[4]张梅.影响基层央行国库资金安全管理的主要因素及对策建议[J].内蒙古金融研究,2013,(8):58-59。

[5]张铭,矫玉梅.浅议充分发挥基层央行国库监管职能防范化解国库资金风险[J].黑河学刊,2013,(5):81-82。

The Reflection on Constructing the New Supervisory Mode of the State

Treasury of the Central Bank

LI Wei

(Weinan Municipal Sub-branch PBC, Weinan Shaanxi 714000)

收支管理制度范文4

【关键词】事业单位 财政管理 收支两条线 管理模式

在我国,事业单位的财政问题一直是人民所关注的重点,事业单位的性质受制于工作内容,因此不能完全实现市场化经营。在财政管理中,明显的收入支出冲突、支出无计划性等问题都严重制约着事业单位的有效运转。财政收支两条线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事业单位内部资金运转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但同时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如何发扬财政收支两条线管理中的优势,祛除管理层存在的问题是当前应该十分重视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收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收入管理不规范

事业单位诞生于计划经济时期,因此重视收入忽略支出问题在其发展初期就出现一直延续到现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出现将事业单位对运行收益的重视度进一步提升,虽然促进了事业单位的运行力度,但对收入问题的过度关注使得事业单位的指出问题不能得到应有的重视,从而在管理支出上有所疏忽。

事业单位过度轻视支出问题很容易引发腐败问题,为了不断扩大收入项目的规模,巧立名目的收费情况不断增加,这种情况违背了事业单位本着服务社会和服务大众运行的目标,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性。

(二)支出管理模糊

事业单位的支出管理模糊问题同样普遍存在,如上文所提到的,很多事业单位过于重视收入管理,因此也忽视了支出管理的问题,由此产生的依附于最大化拓收中的收支管理并不具备科学性,不具备有效地控制财务情况及加强管理力度的能力。在这样的环境下,有一些不真实的支出行为对单位的资金流动产生影响,使得公有资金私人化现象频繁。

在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之前,许多事业单位的支出情况并没有专门的机构进行管理,一般情况下,单位领导可以直接签字报账,这也是经费占用与胡乱支出问题滋生的温床。兼职管理部门只知道某些部门申请了资金,但不具备知晓资金用处的权利,所以申请到资金的部门用公款进行个人消费,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的形象,同时也使得有些部门的正当支出无法得到支持,是整个单位的工作开展不能有序进行。

二、财政收支两条线管理的运行方式

(一)收支两条线管理概述

事业单位的划分是非常细致的,在不同性质的事业单位内,收支两条线管理的运行方式不同。一般事业单位内部的进出费用应当与财务部门直接挂钩,事业单位及时向财政管理部门上报办公支出费用,同时财务部门也为事业单位员工提供薪资保障。这样的安排将工作人员的收入与单位收入分割开来,有效避免了工作人员因个人利益问题损害公共利益。

而在行政事业单位中,收支两条线管理更为复杂,主要包含了五项内容:第一,事业单位的收费工作需要得到相关部门的批准,收费工作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来执行;第二,事业单位收费项目需要使用升级及省级以上财政部门印制的专用收费票据,确保收费透明化;第三,事业单位只开出收费票据,具体的收费权利交由挂钩银行;第四,事业单位所收费用全部上缴到国家指定的专用账户中;第五,事业单位必须对于所得资金制定支出计划,在审批后才能使用。

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基本原则为:确保收入和支出二者平衡,整体把握事业单位支出预算,同时将资金综合统筹运用。

(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实际操作

1.收入与支出账目明晰。在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后,事业单位内部工作人员的所有待遇都应保持不变,同时事业单位中工作人员的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应有财政机构负责,而事业单位中的办公用品及办公设备等相关费用必须由财政部门按规定安排。事业单位的财政收入会被纳入预算之中。随着财政机构内部的审核制度不断完善,事业单位的收支账目会更加清晰明了。

2.落实岗位收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应根据自己的职责范围和服务区域完成其工作,根据职责范围和组织纪律性对工作岗位收编,使得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有统一的编制,这样有利于收支两条线管理的有序进行。

3.优化分配制度。事业单位应该根据其岗位、任务、工作完成情况来定制薪资酬劳标准,为表现优秀的员工提供更好的待遇,这样的分配机制对于工作人员有很好的激励作用。同时,事业单位要定期进行业务考核,以考核的实际结果作为是否继续聘用工作人员的依据。此外,为工作人员制定一定的目标,促进工作完成也是十分重要的。

三、财政收支两条线管理的优势与弊端

(一)统筹兼顾,全面考虑

在财政收支两条线管理模式下,事业单位的发展得到了全面的考虑。收支两条线管理将单位收入和支出有效地分割开来,各部门不再有随便申请资金进行个人消费的机会,资金可以用于一些急需部门,这样使得整个事业单位的运转情况不受到资金问题的影响。另一方面,收支两条线的明朗化处理也使得事业单位中的人际关系变得明朗,减少了单位内部存在的关系僵化问题。

(二)资金安全性提高

在财政收支两条线管理管理模式下,事业单位的资金安全性逐渐提升。事业单位可以根据原来的资金预算、支出规划完成单位运行,这样保证了事业单位功能的稳定性,能够帮助其及时、准确完成规划。同时,财政收支两条线管理使得资金尖酸情况得以好转,有利于随时监控单位的资金循环情况。

(三)实际操作困难

事业单位的财政收支两条线管理面临着实际操作中的种种困难,因事业单位的相互关系复杂,其资金的涉及区域广泛、设计范围多,所以要实行财政收支两条线管理并不容易。财政部门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随着事业单位的转型也有一定的简化,但收入或支出的某个环节产生不确定的失误也会使得事业单位财政问题加剧。

(四)操作灵活性差

事业单位的财政收支两条线管理通过财政部门的资金的支出规划和收入管理进行统一的规划,这样使得事业单位丧失其本身行使财务管理的权利。其收支决策权和自都遭到剥夺,如果遇到急需资金的情况时,整个单位会陷入混乱之中。而向财政部门申请资金所需时间长,在这期间所产生的对事业单位的影响难以预测。其操作灵活性差的问题还需要一些制度上的完善来解决。

(五)收支并未完全脱钩

根据收入情况来制定之处预算是财政管理中非常常见的一种模式,而收支两条线管理中同样也延续了这种管理模式的运用。财政部门对完全的收支脱钩存在负面看法,他们坚信完全的收支脱钩会打击事业单位员工的积极性,从而影响整个单位车的财政收入。因此,财政部门往往采取对非税收收入提取一定比例的手续费并返还剩余征收款的模式进行管理,甚至在有些单位中实行全额返还,这样做使得收支难以脱钩。

(六)缺乏账户管理

在行事业单位政收支两条线管理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将银行账户的管理规范化并逐渐取消过度收费的账户是深入管理的必然趋势。有些事业单位因收费情况繁琐,被允许重新开设账户并实行汇缴制度,但财政部门对这一制度只能实行事后检查,这种做法使的应缴财政资金处于极度不安全的状态下,而财政部门对于资金信息的完整性无从得知,汇缴的时间问题也存在不确定性。财政部门对这类过度收费的账户存在管理上的空白,又因为这些账户是以事业单位的名义在商业银行中开设,所以财政部门无权管理,但账户上的资金应属于财政部门,这种管理上的矛盾性使得财政收支两条线管理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

四、改进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建议

事业单位的财政收支两条线管理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有很好的监督及限制作用,如果能有效加强财政收支两条线管理,完善财政收支两条线管理的模式,对事业单位更加流畅运转有着非凡的意义,同时,两条线管理对事业单位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笔者认为,改进财政收支两条线管理的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科学界定收费项目

在事业单位中,财政收入主要分为行政性收费和事业性收费两种,这两种收费性质存在根本上的差异。通过针对性强的管理方式区别管理两种收费对事业单位有着积极的影响。财政部门对事业单位的工作确定统一的补偿措施,合理管理两种收费,这样在加强事业单位财政管理有效性的同时也能帮助促进事业单位工作的开展。

(二)建立多方位合作下的管理机制

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开放的经济模式也应该融入到事业单位之中。事业单位与经济机构的合作可以为事业单位的财政管理提供新的融资渠道,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管理模式。简单的财政收支两条线管理并不能深入完成多渠道管理,在审批标准上也存在很大的弊端,因此,加强财政收支两条线管理在这方面的改善,建立多方位合作下的管理体制,对于有效监督事业单位的财政情况非常有利。

(三)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实现事业单位财政收支两条线管理的落实非常有必要。事业单位拥有财务管理的权利,同时也能够实现工作人员的监督和管理,在遇到一些腐败的行为趋势时,既定的法律法规能够很好地处理行为不端人员,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地惩处。建立并完善事业单位财政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及配套法律法规体系,能够监督地方政府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法制化,为事业单位的财政收支两条线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五、结语

事业单位的发展离不开完善的财政管理制度,财政收支两条线管理解决了从前的传统管理中存在的弊端,为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及资金运转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在事业单位中运行财政收支两条线管理也会面临一些难以规避的困难,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显得尤为重要。规范的财务管理系统模式对控制事业单位内部问题也有一定的作用,不仅能防止一些腐败现象的滋生,还能使事业单位内部员工和谐相处。另一方面,当前的财政收支两条线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完善,事业单位的模式也会发生一些改变,因此,不断完善事业单位中财政收支两条线管理模式需要继续进行。

参考文献

[1]杨银祖.集团企业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模式的分类与操作[J].中国外资,2013(07).

[2]吴瑞良.公共卫生事业单位收支两条线管理模式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12).

[3]刘玉荣.事业单位实施收支两条线管理模式的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3(18).

[4]丁丽曼,段文飞,马俊杰.基层医疗机构收支两条线管理方式补偿零差率现状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16).

[5]杨颖华,孙晓明,周向红等.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支两条线管理内涵和相关观点的探讨[J].中国卫生资源,2010(02).

[6]李晓燕.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模式的应用探讨[J].时代金融,2012(27).

收支管理制度范文5

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以往财政资金主要通过征收和预算单位设立多重账户分散进行缴库和拨付的方式,有利于财政性资金按规定程序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内规范运作,有利于收入缴库和支出拨付过程的有效监督,有利于预算单位用款及时和便利,解决了财政性资金截留、挤占、挪用等问题。

2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对政府管理模式的影响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建立是政府管理制度。尤其是财政、金融管理制度的重大变革。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全面实施对政府管理模式产生了广泛和深刻的影响,集中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政府管理更加科学。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核心是将所有资金集中起来,并通过集中收缴和拨付实现对预算单位的控制。政府尤其是财政和金融部门对预算单位控制方式实现了行政干预为主到制度化管理为主,预算制度、国库制度、政府采购制度等一系列财政管理制度成为政府管理具体单位的主要方式,政府管理模式适时顺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和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2)政府管理更加法制化。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要求修订和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办法,如修订《预算法》、《预算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条例》、《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以及相关的税收征管法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相应制定《国库收入管理办法》和《收入退库管理办法》、《财政资金支付管理办法》等。

由此可见,以上方面的落实将使得政府管理法规细化,这不仅提高了法制化水平,而且有力促进政府管理法律法规的实施和执行。

(3)政府管理更加信息化。

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要求资金集中、收缴集中、拨付集中,必然要求手工处理业务转向计算机处理业务,相应地促使各部门、单位以及相关岗位要实现信息化。

建立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和国库管理操作系统是政府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内容,包括:

①预算编制系统和预算执行管理系统,保证预算资金的拨付符合预算安排和支出进度要求;

②收入管理系统,监控税收和非税收入征收情况;

③国库现金管理系统,及时反映国库每天的收支和平衡情况;

④国库收支总分类账系统,做到所有收支账目在一个系统中反映;

⑤债务管理系统,全面反映国债发行、偿还和余额情况,通过以上管理系统使各类收支实现高效和安全运行;

⑥建立健全现代化银行支付系统,可有效缩短资金拨付到账的时间,提高账户清算业务的效率。

因此,要求财政、国库、税务、人行等部门计算机联网,以实现信息及时传递和共享。

(4)政府管理职能分工更加合理化。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前提是要合理界定财政、人行、税务、预算单位等部门的职责,并加强监督制约机制。改革开放以来,财政、银行实为一家的状况被打破,财政部门主要负责管理财政制策、政府资金、政府债务、国外援助和国有资产等;中央银行一般负责管理货币政策、货币发行、外汇储备、汇率和币值稳定。

在加强监督制约机制方面,财政部门要加强对预算单位资金使用的监督,认真审核预算单位资金使用计划和资金使用申请,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要加强内部监督制约,定期对相关业务进行内部审计;中国人民银行要加强对银行的监督,充分发挥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办理财政支付清算业务的监管作用;审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年度检查,促进政府部门和其他预算执行部门依法履行职责。

3建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保障措施

(1)国库集中支付以明确政府职能为首要前提。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要求各级政府支出部门根据年初预算合理确定所需购买的商品和劳务或者他们所需调拨的资金数额,而制定预算计划本质上就是决定政府的支出安排。这种支出安排的范围应主要限定在政权机关和那些代表社会共同利益和长远利益的非盈利性的领域和事务,包括政权建设、基础教育、基础科研、环境保护等。因此,明确政府职能和各级政府的事权范围是实行国库支付制度的基础和前提。

(2)国库集中支付以建立和完善部门预算为先决条件。

国库集中支付与部门预算是相互配套,不可分割的。预算编制只有采取部门预算的方法,国库集中支付才能付诸实施,因为集中支付制度下的分类账户本身就是安政府各支出部门设置的,各支出部门必须严格按照编制好的部门预算来确定用款项目和用款时间,并通过单一帐户进行资金划拨,这有利于预算的执行操作,防范和制止预算执行中的不规范做法,便于预算审查和监督。另一方面,国库分类账户和政府财务信息系统很好地反映了各部门资金的使用情况和预算执行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有利于下一年度按照零基预算的方法重新编制新的部门预算。

(3)国库集中支付以建立国库单一帐户体系为核心内容。

国库单一帐户体系主要有一下部分组成:

①财政部门在中国人民银行开设的用于记录、核算、反映纳入预算管理的政府资金的国库单一账户;

②财政部门按资金使用性质在商业银行为预算单位开设的用于预算资金的日常支付和与国库单一帐户清算的零余额账户;

③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开设的用于记录、核算、反映预算外资金使用情况的预算外资金账户;

④用于记录、核算、反映预算单位的小额零星支出的小额现金账户;

⑤经国务院批准或授权财政部批准开设的特设账户。

国库单一帐户集中了所有的财政资金,并且只有财政国库部门才可以签发支付命令。

(4)国库集中支付以严格的监督管理和控制体系为重要保障。

完善责任制度,强化执法监督是有效发挥国库职能的重要保障。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要充分发挥其强化预算约束和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作用,离不开严格的管理、监督执行机制,包括政府财政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专业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对资金和财务的监督,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等。这是国库集中支付体系顺利进行的一个关键环节。

(5)国库集中支付与政府采购制度相互配合。

国库集中支付的显著特点是资金的流转链条短、速度快、支付程序简捷,各资金使用部门没有资金的直接支配权,因此填补了预算外资金管理方面的漏洞。但是,仅有集中支付制度还不足以保证政府支出的绝对合理性、合法性和安全性,因为它无法彻底排除由于利益驱动而使支出部门与供货商勾结起来共同侵吞财政资金的可能性,因而也就不能根本杜绝腐败现象。

收支管理制度范文6

关键词: 医院财务管理;预算制度;资金管理

一、前言[JP2]

在医院的经营管理中,财务管理既是医院重要的工作内容,同时也是满足医院经营管理需要的重要措施。结合当前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实际,医院财务管理工作要想取得积极效果,就要积极建立完善的预算制度,并发挥预算制度的作用,促进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全面发展,使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取得实效。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应认真分析医院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并明确医院财务管理中预算制度的组成部分,制定具体的预算管理措施,保证预算制度能够得到全面实行,使预算制度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满足医院财务管理的现实需要。[JP]

二、医院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

对于医院而言,财务管理是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管理工作质量直接决定了医院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经营管理效果。因此,明确医院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准确把握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内容,是做好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前提。从当前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来看,其工作内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合理编制预算,真实反映财务状况;

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需要根据实际需要编制相应的资金预算,使资金预算能够全面真实的反映医院的财务状况,同时,还应在财务管理工作中明确工作目标,确保财务管理工作有明确的目的性。

2、依法组织收入,努力节约支出;

医院财务管理的重点在于合理组织医院正常的收入,并将医院的收支情况纳入到财务管理中,使医院的收支能够得到合理的管控,提高医院资金管理效果,满足医院资金管理需要。

3、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完善内部控制机制;

医院的财务管理要想实现良好的管理效果,就必须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同时对内部控制机制进行进一步完善,使财务管理能够在实效性上有所提高,最终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水平。

4、加强经济管理,实行成本核算,强化成本控制,实施绩效考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医院的财务管理中,应包含成本管理、绩效考评、资金使用效益评估等多方面内容,只有涵盖这些内容,才能保证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满足经营管理需要,最终能够为医院的经营管理提供有力支撑。

5、加强医院资产管理,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医院资产,维护医院资产权益;

在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资产管理是重要内容,只有做好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管理,才能使医院的整体经营效益得到全面提高。因此,加强医院资产管理,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

6、加强经济活动的财务控制和监督,防范财务风险。

医院的财务管理和其他企业的财务管理一样,都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要想保证医院的财务管理取得积极效果,我们就要做好财务控制和监督,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

三、医院财务管理中预算制度的组成部分

在医院财务管理中,预算制度的建立对提高财务管理质量,满足财务管理需要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结合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现实需要,在预算制度建立之前,掌握预算的定义和预算制度的组成部分是十分重要的。结合医院财务管理实际,预算制度的定义和预算制度的组成部分主要可以总结如下:

1、医院预算的定义

预算是指医院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目标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

对于医院而言,预算主要是指医院的整个资金流转,包括收入、支出等多个资金流通环节。预算制度的建立,是将医院的所有资金流转都纳入到统一管理中,使医院的收支管理更加明确高效,做到医院资金的有效控制。

2、医院预算制度的组成部分

医院预算由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组成。医院所有收支应全部纳入预算管理。 在医院预算制度制定过程中,我们既要明确预算制度的制定目的,同时也要明确预算制度的重要作用。从当前医院预算制度的建立来看,医院预算制度应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1)医院预算制度应包含资金管理内容

考虑到医院预算制度的财务属性,医院的预算制度应将资金管理作为重要内容,并制定具体的资金审批使用计划,建立良好的资金使用审批流程,最大程度的做好资金的合理管控,保证医院的收入和支出的资金能够满足经营管理需要,提高资金管理质量。

2)医院预算制度应包含成本管理内容

医院虽然是非盈利性单位,但是其投入成本的测算和管理也是财务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因此,在预算制度中只有包含成本管理内容,并认真做好成本管理,才能使预算制度的优势和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满足医院财务管理的现实需要。

3)医院预算制度应包含资产管理内容

医院在服务过程中,拥有大量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对于这部分资产的管理,是医院财务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基于医院财务管理的现实需要,医院预算制度只有包含资产管理内容,才能发挥预算制度的积极作用,保证预算制度的整体效果。

四、医院财务管理中预算制度制定的具体措施

从目前医院财务管理工作过程来看,预算制度的建立对财务管理工作而言意义重大。要想提高医院财务管理实效性,保证预算制度制定取得积极效果,我们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医院预算制度在建立过程中应明确具体内容

医院要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包括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调整、决算、分析和考核等制度。

医院的预算制度的建立要想取得积极效果,就要结合医院财务管理实际,丰富完善预算制度中所包含的内容并明确管理流程,保证医院预算制度能够涵盖预算编制、审批等多个程序,使医院预算制度的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2、医院预算制度在建立过程中应保证收入预算的准确性

医院应按照国家有关预算编制的规定,对以前年度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根据年度事业发展计划以及预算年度收入的增减因素,测算编制收入预算;

医院预算制度在建立过程中,需要对前一年度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并以此作为预算编制的依据,使医院预算能够在编制过程中有所参照,保证医院的预算制度能够起到积极效果,满足医院财务管理的实际需要,使医院制度得到良好执行。

3、医院预算制度在建立过程中应保证支出预算的准确性

根据业务活动需要和可能,编制支出预算,包括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

在医院预算制度建立过程中,支出预算是预算制度中的重要内容,要想保证预算制度得到良好的执行并取得积极效果,在医院预算制度建立中,就要保证支出预算的准确性。所以,医院预算制度建立中,应根据不同的预算内容制定不同的建立策略。

4、医院预算制度应把握建立原则

在医院预算制度建立过程中,应把握建立原则,其中编制收支预算必须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不得编制赤字预算。

只有遵守预算管理规定,保证预算制度能够在预算内容、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等几个方面取得积极进展,才能使预算制度得到有效实行,满足医院财务管理的实际需要。为此,医院预算制度应把握建立原则。

五、医院财务管理中预算制度需要实现的功能

结合医院财务管理实际,预算制度的建立对预算的编制和执行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和现实意义。从目前预算制度的建立来看,预算制度需要实现以下几个 方面功能:

1、收入管理 收入是指医院开展医疗服务及其他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

收入是医院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重要资金来源,同时也是预算管理的重要内容,只有将收入管理纳入到预算管理中来,才能保证预算制度得到良好的实行,满足预算管理需要,使预算制度能够在管理内容上更加丰富,提高预算制度的执行效果,促进预算制度的发展。因此,收入管理是预算制度应实现的重要功能。

2、支出管理 支出是指医院在开展医疗服务及其他活动过程中发生的资产、资金耗费和损失。

医院作为经营性单位,日常资金支出是重要的财务行为,要想实现对资金支出的有效控制和资金流行的掌握,就要在预算制度建立中,积极做好支出管理,使支出管理成为预算制度的重要功能,保证支出管理取得积极效果,满足医院财务管理的现实需要。

3、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是指医院通过成本核算和分析,提出成本控制措施,降低医疗成本的活动。

成本管理作为预算管理中的重要内容,成本管理的效果直接决定了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实效。基于这一认识,在医院预算制度中,应将成本管理作为主要内容,确保成本管理得到有效开展,使成本管理能够成为预算制度中的重要内容,保证预算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4、收支结余管理

收支结余是指医院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包括:业务收支结余、财政项目补助收支结转余)、科教项目收支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