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运营重要性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新媒体运营重要性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关键词:体育类院校;官方微信公众号;运营策略
一、引言
当前,新媒体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通过互联网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对传统媒体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21世纪俨然已经迈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新媒体时代。微信公众平台作为一种新兴媒体,已经发展成为目前信息传播的主流方式之一,成为体育类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主阵地。随着微信公众平台的不断革新,体育类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的建设和发展能力也亟待提高。本文以南京体育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为例,通过对南京体育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的运营现状进行研究,提出体育类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的建设和运营策略,为我国体育类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的研究与发展提供理论贡献。
二、新媒体时代体育类院校官方微信公众号运营现状
(一)部分体育类高校对官方微信公众号的发展建设重视程度不足
面对多元性、共享性、海量性的新媒体环境,如何更好地开展高校新闻宣传工作已经成为体育类高校必须面对的一项重要课题。但就目前体育类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的发展现状来看,部分高校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官方微信公众号对于高校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和开展新闻宣传工作的紧迫性,没有充分利用新媒体积极主动地提高校园信息服务品质,未能营造良好的校园舆论氛围和文化环境。
(二)体育特色品牌内容比例不足
体育特色内容是体育类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但通过调查发现,体育类高校大学生较关注的体育娱乐等方面的原创信息比例相较于会议新闻、咨询通知类推文严重不足。以南京体育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为例,对2020年4月的推文进行统计,南体官微2019年12月共推出73篇推文,其中会议新闻占比最大,而体育特色内容比例仅仅占据总推文数量的十五分之一。由此可见,南京体育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的推文内容构成中的体育特色内容还存在巨大缺口。究其原因,在于体育类高校官微对用户群体的信息需求把握不够准确,致使缺乏体育特色讯息,推文内容无法满足用户需求,更无法保证信息的传播效率,造成信息生产过剩或信息生产无效。
(三)微信公众号运营的专业人才队伍和技术支撑匮乏
专业人才队伍是开展体育类高校官微信息服务工作的基本前提。而在实际调研中发现,部分体育类高校官微的日常推送大都由非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团队负责。这就不能保证校园官微推送内容和手段的专业性。此外,体育类高校由于受专业限制,这就导致在内容生产的过程中受到技术方面的阻碍,特别是在信息功能设置方面,功能开发不足。例如南京体育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现开通的功能有一级菜单:南体新闻、信息公告、我的南体,其中在信息公告下设二级菜单:通知公告、招生信息。南体官微的功能设置在一定程度可以满足用户基本需求,但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应当增设更多的信息服务功能,例如教务信息查询、快递、外卖等广受大学生用户喜爱的功能。
(四)信息传播形式较为单一
体育类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的信息传播形成较为单一,大部分以文字、图片为主,视频、音频、动画等形式的推文寥寥无几。通过对南京体育学院2019年12月的73篇推文进行统计发现仅有两篇推文运用了文字+图片+视频的组合方式及进行报道,其余皆为文字+图片的组合方式,传播形式较为单一,未能充分发挥视频、音频、动画等传播形式的独特优势,无法为用户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阅读体验。
(五)校园媒体之间缺乏深度合作
如今媒介融合正在加快引导和催生多样的新闻报道形式和新闻传播新格局。微信公众号是体育类高校新媒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就目前体育类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的发展现状而言,信息传播渠道较为单一,没有与其他校园媒体进行有效互动,未能真正发挥出新媒体整合多元的传播优势。以南京体育学院为例,官方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官方网站各自占领宣传阵地,没有适应媒介融合趋势,未能形成报道合力。
三、新媒体时代体育类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运营策略
(一)高校应当充分重视官方微信公众号的建设与发展
体育类高校应当充分认识到官方微信公众号对于高校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和利用官微开展新闻宣传工作的紧迫性,应当积极主动地通过建设校园官方微信公众平台这样深受广大用户群体喜爱的新媒体来提高校园信息服务品质,营造良好的校园舆论氛围和文化环境,塑造良好的体育类高校品牌形象。
(二)打造具有体育特色品牌的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
作为体育类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原创的体育信息内容是其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体育类高校应当在做好自身宣传工作的基础上广泛关注体育行业的各种动态,体育赛事、体育纠纷、体育论坛等都可以成为其宣传的信息来源。其次,体育类高校还应当着重围绕体育来打造相关品牌体育特色活动,注重体育题材内容的深度挖掘,逐渐形成体育类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的品牌特色,扩大高校自身的社会影响力。
(三)筹建一支公众号运营专业团队
体育类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需要一支专业运营队伍。不仅要求团队成员熟悉高校新闻宣传规律,还应具备一定专业技术,例如文字编辑、摄影摄像、美工设计能力以及新媒体运营管理和危机公关能力。虽然体育类高校官微的生存环境与其他高校官微大同小异,但仍然存在一定的特殊性,这就要求体育类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的运营团队培养一定要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需要进行及时、灵活的调整。
(四)注重用户反馈以及信息互动
信息互动是新媒体的重要特征之一。微信公众平台提供了“用户分析”“阅读量分析”和“内容分析”等数据。运营者能够通过这些数据及时、清楚地了解推送的传播效果,从而根据受众对信息的反馈进一步指导信息服务工作,提高信息生产效率。其次,开发投稿功能也是提高互动性的一种方式。新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传播者。通过用户主动投稿,既能丰富官微与用户的互动形式,也能够通过稿费酬劳来鼓励用户进行原创内容的生产。
(五)丰富信息传播形式
体育类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多种传播形式,例如文字、图片、视频、动图、动画等。运营者在推送时要避免文字满屏,避免刻板单调的传播风格,灵活运用不同的组合方式。还可以建立多媒体数据库,广泛收集有趣有益的图片视频素材,丰富公众号的传播形式。
(六)不断完善和开发功能设置
功能设置也是微信公众号的一大亮点,体育类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运营团队在菜单栏设置上,需要明确宣传任务,对推送进行合理的分类,同时也可以合作开发团队,推出有趣的小程序、小游戏等,最大程度提高用户的兴趣和阅读量。
(七)打造新闻宣传工作矩阵
体育类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者应该重视平台功能的开发,不断完善菜单栏功能,提升平台信息服务功能的不可替代性。当前,新闻媒体单位纷纷打造“中央厨房”。“中央厨房”集“策、采、编、发”为一体,推进媒体融合发展。体育类高校可以联合高校的网络管理中心、新闻传播教研室等专业力量,不断完善平台的功能,打造中央厨房式新闻生产模式,形成官方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官方网站的媒体宣传报道矩阵,形成新闻宣传报道合力。
四、结语
微信公众号作为新媒体时代的主流传播方式之一,已经成为体育类各大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主要方式。体育类高校应当顺应新媒体时展的潮流,充分认识到官方微信公众号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重视官方微信公众号的建设与运营工作,筹建一支公众号运营专业团队,注重用户反馈,加强与用户的信息互动,丰富信息传播形式,打造具有体育特色的品牌内容,不断完善和开发功能设置,建立新闻宣传工作矩阵,在新媒体时代更好地把握校园舆论主导权,引导校园舆论,形成健康向上的校园舆论环境。
参考文献:
[1]周帅阁.体育院校大学生使用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信息状况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6.
关键词:中文科技期刊;新媒体运营;期刊集群;科技传播
2021年5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中,总书记强调:要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高质量的科技出版是赢得国际话语权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也是最重要的世界话语权。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文化强国,必须重视科技出版工作。科技期刊是科技出版的核心,是推动科技创新研究、赢得世界科技话语权的最直接、最快速的工具。近几年,国家高度重视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自2019年以来,陆续出台了《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等文件,开展了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和“分领域发布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工作,在期刊平台建设、人才评价导向、科技期刊资助、期刊评价导向等方面给予了前所未有的支持。尤其强调了:反对“唯论文”和论文“SCI至上”等不良倾向,鼓励实行论文代表作制度。在这种形势下,作者发表论文的初衷更加纯粹,不是为了发论文而发论文,而是真的希望通过平台进行学术交流和宣传推广自己的研究成果,作者更加关注其成果通过期刊平台能取得哪些反响和传播效果。那么,对于科技期刊从业者来说,如何突破信息孤岛困境,帮助提升学者知名度、高效传播科研成果并促进成果转化,将是科技期刊尤其是中文科技期刊赢得更多优秀稿源和可持续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
1.中文科技期刊主动传播意识差
科技期刊是科研成果最权威的传播平台和渠道。然而,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我国大多数科技期刊“重出版、轻传播”,编辑部更关注内容建设,过度聚焦期刊的影响因子等评价指标,却忽视了科研成果的新闻属性[1],低估了科技传播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重要性。这使得大部分科研成果往往生产后就“躺”在期刊里,处于“休眠状态”,并未很好地服务我国经济建设。同时,这样也会使科技期刊发展陷入恶性循环,即期刊社会影响力弱—吸引不到优秀稿源—期刊影响力持续下降。根据2019年度参加年检的期刊数据统计,仅有46.35%的期刊注册并运营了官方微信公众号,10.97%的期刊开通了官方微博账号。由此可见,我国很大一部分科技期刊对内容传播重要性的认识程度还远远不够。近几年,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发展迅速,在国内外的学术影响力快速攀升,而相比英文期刊来说,中文期刊发展非常缓慢。经调研分析,我国英文期刊编辑部普遍将“宣传推广”放在工作的首位,十分注重内容的有效传播,并充分借助国内外期刊宣传展示平台推广期刊优质内容。而主要面向国内读者传播的中文期刊仅将“宣传推广”列于编辑工作中的第4位,对期刊承载的学术传播工作的投入远远不够。[2]因此,为了提升中文科技期刊在国内甚至国际的社会影响力,要加大宣传推广力度,使科研成果能够在第一时间被大众看到。[3]加强中文科技期刊和新媒体的融合,用公众能够理解的方式宣传期刊发表的文章,就是科研成果广泛传播的一个重要渠道,这对我国科研成果的快速落地和民众科学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2.中文科技期刊
新媒体运营存在的问题新媒体对中文科技期刊的传统传播方式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但同时也丰富了中文科技期刊的传播渠道。国外科技期刊新媒体传播起步较早,他们常借助Twitter、Facebook、Mendeley等社交媒体进行科研成果传播。国内期刊对新媒体平台建设的投入也正逐步加大,常用的宣传平台包括微信公众号、微博和期刊官网,近两年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也成为中文科技期刊吸引青年受众,提升引导力、影响力、传播力、凝聚力的新阵地。[4]不同的新媒体平台都有独特的内容风格和特点,面向的受众和传播效果不尽相同。目前我国中文科技期刊在新媒体平台运营方面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2.1推送内容单一
我国中文科技期刊新媒体推广的内容主要有3种类型。一是仅将纸刊内容进行简单的搬运[5],这也是我国大部分科技期刊新媒体平台的做法,这种形式并没有考虑到新媒体平台碎片化的阅读特点,很难被非专业受众接受,尤其是理论性很强的学术文章,若直接将原文进行推广,根本起不到内容的宣传推广作用,长此以往,反而让读者对该期刊望而却步,造成读者的流失。二是将原文改写成基本保留原文结构的层次分明、观点鲜明的短篇缩略型文章[6],有一部分期刊采用了此种方式,但改写后的内容结构仍未脱离原文的描述逻辑,题目通常也保留了原文标题,对于非专业领域读者来说不够引人入胜,无法快速地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三是将原文核心内容、作者团队、实验过程等以视频或音频形式呈现和推送,使内容跳出文字局限,更加活泼生动,但目前尚存在视听内容的文本不够丰富、趣味性和科普性欠缺等问题,国内只有很小一部分期刊进行了这种尝试。
2.2呈现形式死板
科技期刊出版正逐步进入全媒体阶段,融合文字、图片、动画、音视频的图文并茂的内容,可以大大提高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效率。国外出版界充分认识到通过视听内容能使受众快速地了解研究动态与科学价值,因此他们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制作不同的视听内容。但我国绝大多数中文科技期刊还是采用纯文字和图片表述的方式进行传播,这种方式很难让非专业领域的读者准确地领悟文章的核心内容和重要价值,无法实现科研成果的大众传播。短视频由于能将“晦涩难懂”的内容以视频、动画等更直观、更容易被读者接受的形式表现出来,而逐渐被我国中文科技期刊关注。这种形式可以降低知识接受的门槛,让更多的非专业领域读者以直观、有趣的方式学习科学知识、了解最新科技成果,同时也利于大众媒体的传播,可以进一步提升科技期刊的受众范围。但目前我国中文科技期刊领域的优质短视频账号不多、视频内容较少、粉丝数量相对较低,视频平台的运营能力和积极性还有待提升。[7]
2.3运营能力薄弱
我国科技期刊呈现“小、散、弱”的特点,绝大部分科技期刊是单刊独立运营新媒体平台,受人员编制、内部经费的制约,普遍缺乏独立的、专业的新媒体团队,《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0》统计显示,我国71.06%的期刊没有新媒体工作人员,69.39%的期刊没有新媒体经费的投入。大部分科技期刊新媒体平台由期刊编辑兼职负责,给编辑带来了很多额外工作量,消耗了太多时间和精力,此种形式难以持久。[8]此外,编辑在新媒体内容生产和推广宣传方面往往也缺乏经验,不知如何将专业性强的科研文章改写为活泼生动、引人入胜的宣传材料,而且大部分新媒体平台只是注重内容推送,并未深入分析不同平台用户的人物画像、推送内容与阅读量和转发量的关系等,生产出来的新媒体内容无法深入用户内心,这也是我国中文科技期刊新媒体传播影响力不高的重要原因。大部分科技期刊新媒体都流于形式,很难做大做强。
3.发展建议
真正被作者认可、受读者欢迎,能在服务国家科技创新中发挥有效作用,应该是中文期刊争创一流的方向,而有效传播在这个过程中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中文科技期刊的新媒体传播能力。
一是应根据自身的期刊定位、语种类型、内容特色等运营新媒体平台。首先要考虑是否每种科技期刊都要使用新媒体的问题。比如对于文章理论性很强的学报类期刊,发表更多的是前沿算法研究,学术性和预研性较强,距离实际应用还有一段距离,读者群体相对稳定,且不利于碎片化阅读,笔者不建议花太多精力在新媒体运营,收效甚微;或者不必将所有刊登的内容都通过新媒体平台推广,可考虑选择几篇优秀文章,将晦涩难懂的理论和算法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描述,并与实际生活结合,集中精力精心策划新媒体内容,起到的宣传作用可能更大。其次要考虑选择哪种新媒体平台的问题。比如,医学类科技期刊更应注重面向大众传播医学成果与医学知识,其刊登的内容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可能更适合借助短视频“快、广、交互”的特征进行传播。最后,要考虑如何加工原文内容,使其更引人入胜。比如,可结合热点话题或现实应用,提取关键词语,以悬念性或结论性的形式改写题目,吸引读者点击阅读的同时,也便于利用人工智能搜索引擎算法的平台发掘和推荐,从而实现信息的精准分发和高效传播;当然,还要注重提炼论文的核心内容,结合现实生活,增加科普性和趣味性,也可考虑融入相关的新闻、评论等,使读者获得更多相关信息。
二是应提高视听内容生产能力,扩大期刊社会影响力。实用性强或技术突破类的论文内容通常受众群体较广,建议采用丰富的手段和技术进行呈现,达到直观、生动、贴近实际的效果,扩大读者范围。国外期刊大力推广视听内容,并借助视频网站和社交媒体进行传播,增加内容曝光度,提升期刊的社会影响力。比如,Wiley推出了视频摘要与短视频两种形式:视频摘要的时长为2~3分钟,简短地阐释论文的研究方法和成果,主要面向专业受众;短视频的时长约为1分钟,面向非专业受众,主要阐述研究成果对相应领域的贡献。科技期刊视听化已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视听内容可以被理解为科技期刊的科普品牌的延伸。近几年我国一部分中文科技期刊也开始注重视听内容的生产,并通过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宣传,但从数据来看,我国中文科技期刊优质的抖音账号、视频内容较少,缺乏权威性和号召力。就目前我国科技期刊的办刊条件和人力资源情况,笔者建议要综合考虑自身期刊定位、文章特点、服务对象和人力物力成本等情况,采用有声幻灯片、动画、专家讲授视频等合适的形式呈现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核心内容,并根据视听内容特点选择合适的视频网站和社交媒体进行推广传播,注重“精”,而不是“多”。
三是应重视科技期刊新媒体集群建设,注重集约发展与资源整合。目前,我国单刊新媒体平台鲜有做得特别好的,究其原因,一是新媒体人员匮乏,二是运营资金不足。期刊集群化是我国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目标的重要方向,搭建统一的期刊资源服务平台和新媒体传播平台,实现刊群资源的共享和整合,已成为期刊集群化发展的新路径。笔者建议同一刊群应设立独立的新媒体部门,并制定新媒体人员考核和激励机制,集中精力重点打造一个代表集群或者某学科领域的泛学术新媒体平台,比如联合微信公众号,集中发布集群内单刊推荐的优质内容、领域内的前沿动态信息等,使集群与单刊、单刊与单刊之间共享粉丝,形成聚集效应。集群新媒体平台还可以提供核心期刊查询、分区查询、会议查询等功能,打造虚拟学术社区,使其不仅是宣传工具,还是查询工具和信息交流工具,增加用户的依赖性。此外,具有一定运营实力的期刊集群,也可考虑吸引相同或相近学科领域、人力物力欠缺、独立运营的非集群单刊进行新媒体合作,比如建立微信公众号矩阵或联盟,这样一方面可以帮助单刊减轻新媒体运营的成本和编辑的工作负担,另一方面对于新媒体期刊集群来说,更多的数据资源可以快速提升集群新媒体平台的权威性和号召力,是一个双赢的方法。
结语
关键词:数字媒体;品牌形象设计;多元化
在数字化背景下,数字媒体逐渐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品牌形象设计对于品牌的推广、销售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对品牌形象设计进行严格管理。在数字媒体环境下,品牌形象设计打破了固有的设计理念,设计人员可以利用网络中的各种资源对品牌形象进行设计,最终达到品牌推广的目的。
一、数字媒体环境下品牌形象出现的问题
1.品牌形象管理意识不够
数字媒体环境下,品牌形象管理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管理意识薄弱的问题,加上品牌形象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缺乏,导致品牌形象的管理质量难以提高。如,企业在管理自身品牌形象的过程中,往往利用市场部或者其他部门对品牌形象进行兼管,这种管理方式不仅会影响该部门本身的运行,还不利于优化品牌形象管理的质量。另外,在这种管理模式中,多数管理人员由于缺乏品牌形象管理的专业知识,只能对品牌形象简单管理,无法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即使部分企业建立了专门的品牌形象管理部门,由于对品牌形象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也导致品牌形象管理过于形式化、表面化。如,一些管理人员由于没有认识到品牌形象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在管理过程中将重点放在广告宣传中,甚至在广告中过分夸大品牌形象,没有对品牌形象管理进行长远规划,导致品牌形象管理质量难以提高。
2.品牌形象建设方式单一
在数字媒体环境下,要想对品牌形象进行高质量的设计和推广,就要利用多种手段对品牌形象进行建设。但是,多数企业在设计、宣传品牌形象的过程中往往采用的是广告式宣传方式,一些品牌形象管理人员认为品牌形象建设的根本途径是对其进行大量宣传,提高品牌形象的知名度。这种方式虽然能够扩大品牌形象宣传范围,但是品牌形象建设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品牌形象的内涵,其中主要包括品牌形象的忠诚度、信誉度等多方面的内容,由此可以看出,在品牌形象建设的过程中,只对品牌形象进行宣传推广是不够的,还要对品牌形象的内涵进行重点提升。另外,只对品牌形象进行宣传推广,需要的广告费用过高,无法与消费者进行有效的互动、沟通,不能有效提高品牌形象在消费者中的影响力。只有对品牌形象从多个方面进行建设、推广,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品牌形象建设的质量。如,在建立品牌形象的过程中,要对品牌形象的广告宣传、产品促销、活动赞助以及人员关系等多个方面进行重点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对品牌形象建设进行有效推广。
3.品牌形象运营方式不科学
在品牌形象运营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抓住品牌形象运营时机,太早或者太晚都会影响最终的效果。在实际运营时,部分管理人员没有抓住品牌形象运营的关键时机,往往在品牌形象刚刚具有一定影响力时,就开始对品牌形象进行商业运营管理。在此阶段,由于品牌形象处于刚刚产生影响力时期,不具备较强的竞争实力,在该阶段进行运营不仅不会提高品牌形象,甚至还会对品牌形象未来的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目前,品牌运营的方式主要分为品牌扩张、品牌延伸两种类型。品牌延伸又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线性延伸,线性延伸主要指以企业中的重点产品作为品牌形象延伸的主品牌,通过对这一品牌的逐渐延伸,形成其他不同类型的相关品牌。这种运营方式能够从品牌形象的构成、品牌形象的形式以及品牌形象的途径等不同方面进行拓展。第二种类型是大类延伸,这种延伸方式是利用企业中的主品牌进入另一个种类的品牌,实现品牌之间的跨类运营。这种运营方式与第一种类型相比主要针对的是品牌的种类,第一种类型针对的是品牌形象在运营过程中的各个方面。由此可以看出,在对品牌形象进行运营管理的过程中,重点在于把握运营管理的时机,如果选错了时机,不仅会破坏刚打造的品牌型形象,还会影响到品牌形象未来的发展。
二、数字媒体环境下的品牌形象设计的对策建议
1.增强品牌形象设计的多元性
在数字媒体环境下,品牌形象设计要遵循多元化的原则。数字媒体主要包括电子屏幕、网络电视以及手机等其他移动网络设备,同时,以上网络移动设备能够对信息进行有效传播,使人们感受到多元化的形象体验。因此,需要对品牌形象进行多元化设计。数字媒体技术能够将图像、声音等结合,以多种表现形式进行形象传播。在此基础上,消费者对于品牌形象设计的要求也逐渐走向多元化,其中主要包括品牌形象信息的多元化、品牌形象设计理念的多元化等。对品牌形象信息进行多元化处理,能够有效提高品牌形象设计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同时满足消费者对品牌形象设计的不同需求。
2.对品牌形象进行信息化设计
将信息化与品牌形象设计相结合,能够有效提高品牌形象设计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流。在数字时代到来之前,多数人对品牌形象的接收方式是被动的,主要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介进行接收。但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品牌形象设计师可以将设计信息甚至设计进度到网络上,与消费者进行分享和讨论,进而实现与消费者的相互交流。由此可以看出,将品牌形象设计与信息化相结合,能够有效提高品牌形象设计在消费者心中的接受程度。
3.对品牌形象进行个性化设计
品牌形象的个性化设计能够提高品牌形象的辨识度,使品牌形象设计具有更高的推广效率。传统品牌形象设计主要通过在纸质平面绘画完成,而在数字媒体上,对品牌进行形象设计可以利用网络手段进行个性化设计,这种设计方式能够将品牌设计理念与品牌形象相互融合,将企业的经营理念等传播给消费者,提高消费者对品牌形象的认识水平。
三、数字媒体环境下品牌形象的推广方法
1.增强品牌形象的互动性
品牌形象的互动性指的是与消费者进行互动。由于当今信息传播具有信息容量大、传播范围广等特点,所以信息难以在短时间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对于品牌形象推广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在品牌形象推广的过程中要与消费者进行互动,了解消费者对于品牌形象的理解和建议。如,设计师可以将消费者的形象与品牌设计形象相互融合,使消费者也参与品牌形象推广。这种方式能够在提高品牌形象推广效率的同时,使消费者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进而关注该品牌。另外,在品牌形象推广的过程中可以组织用户体验活动,将自己的品牌推广方式与其他品牌的推广方式进行区分,通过这种方式体现出自身品牌形象推广的优势。
2.提高品牌形象推广的一致性
品牌形象推广的一致性指的是品牌设计与推广模式之间的一致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对品牌形象进行推广仅仅靠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需要专业的推广研究小组进行品牌推广,结合各个领域的技术予以实施。在品牌形象推广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品牌形象设计与品牌形象推广的一致性,其中主要包括推广理念与设计理念的一致性、品牌形象推广思想与品牌形象设计思想的一致性等。只有这样,才能将品牌形象中所表达的内容清晰地传递给消费者。如,在进行动态化推广的过程中,其中图像的呈现形式、视觉表达方式以及色彩的应用等都需要与品牌形象设计保持一致,进而提高品牌形象推广质量。
3.对品牌形象进行精确化推广
在对品牌形象进行精确化推广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内容是确定品牌形象推广的对象,根据品牌的实际消费人群进行精确化推广。如,化妆品品牌在进行形象推广的过程中需要对不同年龄段的女性进行针对性推广,针对较为年轻的女性重点进行彩妆品牌的推广,针对年龄较大的女性重点进行抗衰老品牌的推广。这种品牌推广方式能够抓住消费者的心理需求,最终达到扩大品牌形象推广范围的目的。由此可以看出精确化推广品牌形象的重要性。
4.明确品牌形象未来的发展方向
目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品牌形象出现在品牌市场中。在推广品牌形象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受到其他品牌形象推广模式的影响,造成品牌形象的推广方式不适合当今品牌形象本身的性质,进而导致最终的推广效果不佳。另外,许多品牌形象在进行推广的过程中受到其他品牌形象推广的影响较大,相似的品牌推广模式、标语,导致品牌形象在推广过程中无法提高自身形象的辨识度,造成品牌形象在推广过程中没有办法找到准确的定位。因此,在推广品牌形象的过程中需要避免其他品牌形象对自身的干扰,同时确定品牌形象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宣传推广品牌形象的过程中,要将品牌形象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相连接,运用这种方式在促进品牌形象推广的同时,能够提高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以格力空调的品牌形象推广为例,第一阶段,“好空调,格力造”。格力空调的品牌形象推广口号起初为“好空调,格力造”,这个品牌形象推广口号能够简单、明确地表达出格力空调产品的发展方向,同时让人体会到该品牌产品管理的重点为产品质量。第二阶段,“精品空调,格力创造”。格力空调对自身的品牌形象进行不断提升,提高人们对其认可程度;同时,不断提高自身产品的质量,为接下来的品牌形象推广宣传奠定基础。该阶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三阶段,“格力,掌握核心科技”。该口号表明了格力在新时代下不断创新的决心和信心。由此可以看出,格力空调品牌形象的每一次改变,都象征着一次品牌形象的升级,而格力品牌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正是因为它找准了未来的发展方向。综上所述,随着人们对品牌形象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如何提高品牌形象设计与推广的质量,成为有关人员关注的重点问题。文章通过研究数字媒体环境下品牌形象的设计方法、推广方法,希望能有效提高品牌形象的设计质量和推广效率,为品牌形象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林成,王?.数字媒体环境下品牌形象设计的科学转型.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
[关键词]招生微信;运营策略;管理策略
随着微信公众号在营销传播方面的广泛普及,各高校逐步重视招生微信的招生宣传效果。各高校成立专门的运营小组负责编辑、维护招生微信公众号,招生微信的运营管理成为一项常规工作。经过初期的探索阶段,招生微信的内容界定与机制基本成熟。本文以招生微信的运营管理实践为基础,从内容的采编技巧和策略、审核机制与纠错机制几个方面出发,探索高校招生微信公众号的运营管理策略,希望对高校利用招生微信进行招生宣传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提前策划,联合采编
招生微信要讲求时效性,招生微信编辑要主动关注校内外的招生考试信息,及时跟进相关招生政策和动态,针对高中学子的学习考试热点,相关指导学习的资讯,同时要整合校内的宣传资源,结合招生部门的工作计划,与校内宣传部门、二级学院、教务、团委等部门建立持久联系,形成互动,及时转发有利于招生的信息,提前策划安排宣传内容。以浙江农林大学招生微信2016年11月内容为例,其中“名人盘点:浙农林大与他们有个约会”“报考农林:您有一个浙农林最好的专业快递,请收货”条目属于10月的策划会上提前确定的题目;“招生政策:浙江高考招生报名提前,不再文理分科,具体程序和细则看过来”属于跟进报道浙江高考改革的相关政策;“喜报”“农林要闻”属于整合校内其他媒体资源的文章。
二、围绕主线,利用节点
招生微信定位于招生信息的、查询与招生宣传,其核心任务是本校招生章程、计划等信息的与报考录取信息查询,这是招生微信的主线,不可偏废。在此基础上,为了提升生源质量,展示学校办学实力与优势,一系列宣传文章,甚至可以组织微信线上宣传活动。高校工作是有周期性和预见性的,所以在每个时期都可以进行选题策划,每周设定一两个专题[1]。内容的策划可以围绕一些专题进行,也可以围绕重要的时间节点或社会新闻热点策划微信推送安排。专题一般包括:(1)招生考试类信息。可以国家、省级、学校的招生考试方针政策、计划、动态资讯。(2)学校整体形象宣传。包括办学实力、办学优势等方面,可以学校、学院概况、育人成果等信息。(3)学子、校友、教师风采。展示人文风采,发挥典型的宣传作用。(4)招生专业、科技竞赛获奖情况等。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推进,在“专业+学校”的志愿填报模式下,专业宣传的重要性凸显出来,各校在不同程度地丰富专业宣传的内容,创新专业宣传的形式。利用特殊的时间节点加强招生宣传是微信区别于招生网站的显著特征,微信公众号可以利用某些时间节点做些文章。比如,重要的节假日、学考日、艺术类校考期、三位一体报名考试期、高考期、高考填报志愿期等。社会热点也可以生发出来,改编成招生宣传的软文,比如雾霾问题,借助这个热点,可以宣传环境工程这个专业,也可以宣传学校的校园环境等。
三、严格审核,谨慎
一个微信公众号要保持一定的活跃度,才能起到主动宣传的作用。各高校目前都成立专业的工作团队负责微信内容的编辑与排版。当前高校微信多为“指导老师+学生团队”的运营模式,这样既可以保证平台的运营方向不发生偏差,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意,增强平台内容对学生的针对性[2],团队成员以在校学生为主,主管平台的教师最后把关审核。审核工作是微信宣传内容是否正确,能有多大宣传效果的核心环节。为了保证内容的正确性,可以设立形成三级审核制度:编辑校对→运营团负责人审核→招生微信负责人审核。审核主要包括几个关键点:标题是否正确;内容数据是否正确;排版是否精美;是否有侵权行为。审核过程中也可以提出其他详细的修改意见,待修改完善后再次审核。最后得到微信平台负责人的同意,择定合适的时间群发推送文章。
四、及时纠错,维护公信力
媒体公信力是受众对媒体的接受度与信任度的统一[3]。虽然近年媒体公信力整体呈普遍下降的趋势,但社会对招生微信接受度与信任度都很高,招生微信的公信力是招生宣传的生命线,但由于微信宣传高频次与时效性要求带来的超大负荷量工作,在编辑排版的过程难免会出现疏忽与谬误,招生微信的公信力面临着挑战。一旦出现问题,通常采用两种模式勘误,一是删除原文,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删除原文,其后接收者打开文章,即显示原文已删除。多用于误发的信息或者存在重大错误的信息。二是勘误声明,此种办法显示了招生微信的严肃性与科学精神,多用于存在小失误的信息。两种模式具有互补性,可以选择使用。高校招生微信的运营管理规律是有迹可循的,招生微信的管理者需要统筹规划,提前策划,建立合理的采编机制,明确定位,围绕主线,抓住时机扩大宣传效果。同时由于招生信息的严肃性,在管理上要严格审核,形成三级审核机制,招生微信必须维护好公信力这条生命线,出现谬误要用合理的方式勘误,消除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黄朝峰,石周燕,邱佳铃.高校官方微信的研究现状、运营特征和管理策略[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6(2):49-52.
[2]曹世生.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运营策略研究[J].媒体营销,2016(5):55-56.
【关键词】新媒体;中小企业;营销整合
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通过计算机网络、无线通信网、卫星传播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传播形态。与传统媒体相比,具有降低成本、范围广泛、互动性强、自由选择和精准投向用户等优势。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新媒体营销对用户群体的影响力不断增加。
一、新媒体时代营销的发展趋势
新媒体实现了传统媒体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人们现在常用的微信和微博等社交平台;各类视频平台等,都属于新媒体平台。新媒体营销是新媒体时代下的营销模式创新,根据企业营销策略,进行内容的创作和制作,再通过付费或者免费的方式在新媒体平台上投放,使得内容在目标用户人群中曝光,进而达到企业营销的目的。经过近几年的高速发展,新媒体营销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内容制作,呈现出以下趋势:①以用户为导向的内容制作。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信息与资讯创作权发生了改变,不再是传统模式的单向传输,人人都是内容的传播者。“有趣的”内容更容易获得大众喜爱,并且借助这些亲民有趣的内容传播获得流量。②以引导用户表达的内容传播。新媒体媒介环境下,用户自我表达的欲望更加强烈,用户的兴趣与偏好成为新媒体营销能否成功的关键。“人人都是创作者”的时代,用户更加注重表达,而非做一个倾听者。新媒体营销者既需要考虑创作内容的巧妙性和内容的精良性,还要思考如何为用户提供表达的舞台。③以集中用户注意力的产品宣传。互联网时代下信息泛滥,海量信息被传播,虽然人们常说互联网是“有记忆的”,但是人们对信息的关注也是“瞬间而变”,企业营销需要思考如何集中用户注意力,进而实现高效化营销。
二、新媒体时代中小企业营销实例分析
1.案例概述
以母婴行业为例,2021年中国早阶人群母婴消费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0071.6亿元,早阶新妈群体的消费能力强,而且群体多元化,对于母婴企业而言市场机遇很多,面临的竞争压力也很大,如何做好市场营销快速“破圈”,树立良好的母婴品牌形象,成为企业管理者的研究重点。现结合新媒体营销实践,进行具体分析。
2.母婴群体的消费特点
攻略先行,专业选品攻略需求提高。根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超过94.2%的受访母婴群体会提前制作选品攻略,包括价格攻略和产地攻略等。随着母婴消费升级,市场上的产品类型和原材料不断丰富,与此同时也衍生了很多问题,比如产品过剩问题。效率育儿。时代发展越来越快,效率育儿的重要性凸显。每个家庭养育孩子,需投入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如何实现效率育儿成为研究的重点内容。
3.消费者的诉求分析
从行业的发展角度分析,由最初的社区+知识发展模式逐渐发展成为集资讯和商城为一体的一站式工具型综合平台,凭借信息的多元化和专业化以及集中化,受到了消费者的信任。目前,微信、微博、小红书、快手和抖音等,实现了泛人群使用场景的分流;一站式工具型母婴平台的差异化升级,面向母婴群体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平台包括咨询与商城。从诉求角度分析,主要内容如下:①信息诉求。胎儿养护知识是主要咨询获取需求。根据艾媒的数据显示,新生代妈妈主要浏览的信息内容是孕期胎儿养护,占比为75.1%,孕期生活常识为69.8%,孕期自我保养为68.8%。②知识需求。新生代母婴群体更加关注产后康复,此部分学习诉求占比较高。坐月子、婴儿健康以及科学产检等也是新生代母婴群体感兴趣的内容,对知识与内容的需求也更加丰富,利用母婴垂直平台可实现海量知识的全面化呈现,精准解决母婴群体的疑惑。③选品诉求。整个孕期各个阶段的需求差异,在怀孕早期母婴群体消费模块以自孕妇服饰与孕期保健品为主;孕晚期以幼儿用品与产后护理用品为主;婴儿出生后消费以食品为主。结合选品诉求,提供专业化内容,进行精准营销提升消费新任务,进而促进销售。利用母婴垂直平台,可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信息,通过多渠道对比信息,使消费者的需求得到满足。
4.企业营销方法
不同于其他行业,母婴消费市场分阶分龄选品特征明显。母婴选品过程周期短且不可逆。当前的孕母资讯获取及选品方式看,头部母婴垂直平台的使用率明显更高。通过分龄精准场景和高频流量场景获得精准用户,对用户的全生育周期进行管理,实现分阶段的精准信息传递。从当前的市场情况分析,超过72.8%的用户常用母婴垂直App是妈妈网孕育和宝宝树孕育。随着母婴行业的发展,用户消费需求不断精品化以及信息获取专业化,流量与用户往头部母婴平台集中,头部平台品牌效应显现。目前,妈妈网孕育App的月活数接近2000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其提供了多样化功能,例如经验分享和问诊以及商城等,通过一站式服务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提升了用户留存,用户满意度也很高。通过提供丰富且专业的母婴及选品信息,助力妈妈群体决策。企业营销除了建立专业的App平台,还利用小红书、抖音等进行宣传,对城市的母婴群体及需求进行分析,实现营销内容的精准推送,进而达到促进营销的目的。
三、新媒体时代中小企业营销的策略
1.建立营销矩阵
新媒体时代下中小企业营销,需构建营销矩阵。从矩阵建立的角度分析,面临以下难点:①平台数量多难以确定重点;②矩阵搭建的时间和注意点;③新媒体的考核标准。这需要明确矩阵的概念,其指的是长方形阵列排列的复数和实数集合。人们将新媒体矩阵定义为可以触达目标群体的多种媒体渠道组合,分为横向矩阵和纵向矩阵。其中,横向矩阵主要包括微信矩阵和外部矩阵,属于偏媒体,主要目的是提供线索和品牌宣传,可利用社群和今日头条以及微头条等进行传播。一般来说,横向矩阵指的是企业在全媒体平台的布局,例如自有App和网站以及新媒体平台,例如一点资讯和今日头条等。从新媒体矩阵的细分角度分析,主要包括专业类、新闻类、公众类以及资讯类等。纵向矩阵指的是企业在某个媒体平台的生态布局,是其各个产品线的纵深布局,也可以称为内矩阵。在微信平台可布局订阅号和服务号以及社群等,满足营销的需求。企业搭建新媒体矩阵,可实现内容多元化、分散风险以及协同放大宣传效果。每个平台都有独特的内容风格,比如公众号以图文为主,抖音则是15s~1min的视频为主。企业在多个平台上建立账号,能够使得内容形式多元化,可吸引不同受众群体。企业进行市场营销,需构建丰富的新媒体矩阵,不能使用单一平台运营,若出现“黑天鹅事件”造成封号,那么会损失很大。品牌传播矩阵的建立,需要包括门户网站、百科问答、移动App以及社交网络等,通过建立矩阵不同平台的产品和调性能形成互补,例如事件营销,可利用微博和微信等进行转化,再利用媒体网站分发品牌公关稿,实现协同放大的营销效果,增强品牌的宣传度,刺激消费者消费。在新媒体矩阵的打造方面,需要内部改革机制,同时要拉入外部合作方,根据企业制度运作,促进矩阵的健康发展。
2.使用新媒体平台和运营工具
在新媒体运营方面需借助很多工具,比如微管网的制作要运用搜狐快站和腾讯风铃;对于微表单的制作,需使用表单大师和金数据;微商城的搭建则需要使用微店和有赞以及搜狐微商城等。作为新媒体运营工作者必须要掌握各类工具的使用方法,为企业营销的开展提供支持。为获得营销的效果,必须要注重内容运营,包括文案和图片以及视频制作与处理。这些在新媒体营销方面,起到的作用很大。无论是新媒体营销的拉新和留存以及促活,都离不开内容支撑。因此,新媒体营销更加注重内容运营,对营销人员的业务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①文案构思。一般来说,内容运营者需掌握基本文字功底与写作能力,文案的构思则要具备产品卖点精准提炼和用户需求精准分析等能力,懂用户、有创意,制作高质量的营销内容。②图片与视频的处理。日常工作中常用PS进行图片处理,完成内容的制作。为适应新时期的传播形势,在很多多媒体平台上还利用视频进行传播,这需要制作相应的视频,作为传播的内容。视频的制作主要是使用会声会影和PR以及AE等,进行内容的制作。这些都是工作人员需要掌握的技能和方法,做好全面严格把控,保障内容质量。③用户运营。从用户运营的角度分析,主要包括拉新和留存、促活、转化。其中,拉新指的是获取新用户。利用各类免费推广和付费推广等手段,吸引人群成为用户。留存指的是留住用户,通过分析用户的目的,优化平台展示页面,全面满足用户的需求,使其持续关注平台。促活指的是用户关注公众号或者下载App后,经过一段时间后就很少使用,便成为“潜水”用户,可采取活动和互动等方式,让用户积极参与。转化指的是让用户购买某个产品或者某项服务,进而获得利益回报,达到营销的目的。④活动运营。新媒体运营的开展,活动运营指的是在短期内达到某个运营目的的捷径,同时也是提升某项运营指标的有效方法。为保证运营的效果,需做好事前策划和准备,撰写活动策划方案,制定活动进度和时间表,细化分解各个部门和人员的任务,投入一定的资源保障活动的开展。为了掌握市场营销的效果,需进行数据分析。这需要收集有效的数据,并且进行数据归纳和分析,根据得出的结论调整新媒体运营策略,再根据运营效果进行归纳。
3.实现营销和企业的融合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中小企业营销的开展,必须要做到营销贴合企业生产实际,发挥营销的作用促进企业发展。要做好企业的业务特点和产品分析,并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制定市场营销方案,落实各项营销措施。新媒体运营时需要注重情境导入,以此吸引用户。作为运营人员需要掌握相应的技能,按照标准化内容制作流程和内容栏目规划等具体要求,搜集相应素材,进行内容制作,通过多个渠道发布,实现信息的传播,实现和用户群体的有效互动。不断提升内容营销质量,创造更多效益,促进企业更好发展。加大市场营销的创新力度,挖掘更多具有价值的内容,助力企业市场营销,使中小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能够脱颖而出,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媒体时代中小企业营销的开展,需坚持以用户为导向的原则进行内容制作、以引导用户表达为原则传播、以集中用户注意力为原则进行产品宣传。从企业营销的实施层面而言,需立足于行业和消费者需求,运用各类营销工具和技术,做好内容制作和传播以及宣传,进而产生营销效益,竖立品牌影响,增加产品的吸引力,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益。
参考文献
[1]沈光生.新媒体时代下中小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的转变与创新[J].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21(06):66-69,92.
[2]高志浩,刘雨桐.5G时代下中小企业的营销策略创新[J].中国商论,2021(22):22-24.
[3]王春晖,周亚婷.网络经济时代中小企业营销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21(12):76-78.
1研究现状述评
为了解我国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评价研究进展,基于CNKI全文数据库,检索主题相关文献,共得到118篇(检索日期2018年11月16日)。剔除重复、不相关、开通公告、发刊词等文献48篇,将其余70篇文献作为本文研究的数据来源,其中文献起点是2014年,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对相关文献关键词使用Citespace软件进行词频统计,剔除无效关键词并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到我国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评价研究热点。可以看出,我国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评价研究主要聚焦于新媒体、媒体融合等主题。其中,“新媒体”和“新媒介”词频共计为10,“媒体融合”和“媒介融合”词频共计为7,是研究热点中数量最多的主题。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并结合文献内容分析,可将本文相关主题研究分为四类:媒体融合与传播力、服务平台定位与运营、互联网与数字出版、期刊集群化平台。
1.1传播学视角下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影响力评价
以微信公众平台为代表的新媒体成为期刊提升自身综合影响力的有力工具,李文娟等【4】以62种自然科学综合类高校学报为样本,给出完善微信平台的基础功能、提高微信传播效率等提升学术期刊微信传播影响力的建议。如何实现学术期刊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郭伟【5】提出要从新媒体定位、内容建设、人才培养以及建立客观的学术期刊新媒体影响力评价标准等关键性问题着手。冀芳等【6】采用TOPSIS法进行实证分析与指标赋权,以CSSCI(2014-2015年)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学科期刊为研究样本构建了评价体系,并提出了提升影响力的具体策略。余朝晖【7】、赵文青等【8】则通过具体案例总结学术期刊微信平台的传播现状和传播问题,并提出相关优化策略。
1.2数字出版视阈的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建设
高峻【9】以农业综合类核心期刊实际为例,发现农业综合类核心期刊已基本打造起数字化平台,但“互联网+”背景下的数字出版整合发展水平不高,应进一步推动“互联网+”背景下期刊的融媒体发展。余溢文等【10】从学术期刊建立微信公众平台的必要性、平台需求等角度探析互联网时代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动因,主要包括作者查稿、资讯获取、投稿规范阅读等。赵文义【11】探讨了微信出版作为学术期刊数字出版模式的各类特性,包括为读者提供自有价值、协同价值,读者需求收益递增规律处于主导地位,促进学术期刊的作者群、读者群及其朋友圈之间进行私密性、即时性的学术争鸣和讨论,凸显学术期刊公共领域的特性等。邱子昊等【12】通过对15种新闻传播类CSSCI期刊发行模式和渠道调查,发现学术期刊进行优先数字出版以及利用已有的数字化平台(微信、网站)进行数字化发行变革,可以有效提升期刊影响力和传播力。罗银生【13】以27种新闻传播类学术期刊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该类期刊“两微一网”数字出版平台的建设问题,并提出数字出版采编队伍建设、平台融合和平台品牌化运营等三个方面的建议。
1.3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定位与运营
做好微信公众号的定位设计是公众号运营成功的开端,李宁【14】认为定位设计应包括明确粉丝和作者的差别、明确粉丝对于期刊的实际意义、做好微信公众号的内容表达及选择微信的粉丝群体等。鉴于学术期刊与微信公众平台两种媒体之间存在的诸多差异,肖骏等【15】提出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在定位方面应以服务为核心,逐步向实现经济效益转型。在平台运营方面,谢文亮【16】从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服务应用的视角,尝试建立适合学术期刊的微信公众号服务模式。程琴娟等【17】总结了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在运营中的具体问题,如命名不精准、功能结构参差不齐、信息内容与服务局限性等。张艳萍【18】也就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运营问题,提出一系列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运营策略,包括制定明确考核指标、注重消息内容策划、建立专业运营团队及重视跨媒体资源整合等。
1.4微信公众平台在学术期刊集群化发展中的作用
朱晓华等【19】认为中国科技期刊的集群化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期刊集群化是使得期刊由传统纸质出版向富媒体出版、由文献生产者向学科与社会集成型知识服务提供平台实现根本性转型的重要举措。李金城等【20】以CSSCI人文社科期刊微信公众平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学术期刊学科联盟微信平台的问题瓶颈,设计了学术期刊学科联盟微信平台的结构和功能,倡导政府对学术期刊发展提供更多的政策引导,创造良好的合作环境。周莉【21】认为学术期刊数据库平台的融合发展需要改变传统思维模式,积极应用学术期刊数据库移动终端,利用云端实现PC端与移动端知识同步共享共用并且充分开展学术社交,各学术期刊数据库平台应打破保护性壁垒,共同参与到学术期刊的大数据共建。综上,可以管窥我国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评价研究概况,微信公众平台对学术期刊传播渠道、传播效用、传播形式、传播模式等方面都带来了很大的变革。但相关研究总体上处于起步阶段,且研究深度较浅,已有文献数量较少,且内容上较为分散。冀芳【22】、张夏恒【23】主要运用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进行构建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或模型;张艳萍【24】、周华清【25】、李进华等【26】也分别运用不同的定性与定量方法,提出了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运营、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已有研究成果来看,对于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评价的研究主要存在两方面不足:一方面囿于研究视角单一,评价指标设置局限性较大,对学术期刊微信公众期刊评价不够全面。例如,指标体系只关注到阅读数点赞数等表面数据,没有从用户角度考量信息内容、平台功能等层面的具体需求;另一方面,诸如粉丝数量之类的指标存在着原始数据的获取障碍,需要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运营者后台获取,欠缺可操作性。因此,本文将立足用户角度,运用“全评价”分析框架对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运营等进行评价,旨在构建相对完整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体系进行赋权,进一步提升评价体系的客观性、可靠性。
2“全评价”分析框架及其在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评价中的应用
“全评价”分析框架(All-roundEvaluationSystem)由叶继元教授于2010年正式提出,一经发表便引起了学界广泛的关注。其团队及一些学者也积极应用该分析框架对期刊、学者、大学、学科、网站等进行示范性评价,均达到期望的效果。经过多年的应用实践,“全评价”分析框架在学界已产生较大影响,是一种较为成熟的评价体系。“全评价”分析框架的核心内容可概括为“六位一体”和“三大维度”【27】。“六位一体”指的是评价系统中包含的六大要素: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目的、评价标准与指标、评价方法和评价制度;“三大维度”在学界传统二元评价思维中有所突破,倡导从形式评价、内容评价和效用评价这三大维度对评价客体进行评价。这三大评价维度逐步深入,共同构成对评价客体的全面评价【28】。通过文献调研发现,对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评价的现有研究大多偏向于从形式评价的方面给出定量化指标,少有关注内容质量与效果的研究。基于此,本文根据全评价分析框架,合理吸取评价主体、客体、目的、标准与指标、方法和制度,以期构建一个更为全面、科学的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评价体系。
2.1评价主体和客体
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是由各学术期刊为推广与本期刊相关的论文投稿、学术资讯等信息而推出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自然需要用户通过自身的使用体验来开展评价活动,评价才会真实、直观。评价主体又可划分为若干层次与类型。不同层次和类型的用户,其信息需求也必然有所差异,学术共同体对微信公众平台提供信息的专业性要求更高。评价客体就是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本身。微信公众平台是一个集发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内容于一体的新媒体平台【29】,有侧重于传达资讯的订阅号、侧重于服务交互的服务号和侧重于公司内部通讯的企业号三种类型,根据运营需要,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主要以订阅号为主,也有一部分服务号。
2.2评价目的
对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进行评价的目的就是对相关微信平台的运营状况、信息服务水平进行检测,评估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各项功能、价值及其满足用户信息需求的程度。掌握现有发展情况,能帮助用户更加快速地分辨优质的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从而更为准确地获取相关信息。同时,反馈的信息也能反映现有学术期刊微信平台发展的优势与不足,以帮助学术期刊扬长避短,更好地构建微信公众平台。
2.3评价标准与评价指标
评价标准依赖于评价目的。首先明确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是学术期刊的扩展平台,需要从资源内容的角度进行评价,同时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是一种基于网络广泛传播的新媒体平台,也要注重对其网络属性和传播属性进行评价【30】。评价指标则为评价标准的进一步细化,通过对评价客体某个或某些属性的概括得到,必须在质和量两方面可以确定。应根据相应的评价标准,对在形式评价、内容评价、效用评价分析中涉及到的概念进行具体提炼,概括其有代表性的属性表现。在此过程中,部分属性可以明确量化,部分属性则很难量化,对此可以利用一些程度词对其进行定性描述。评价指标应设置为多指标、分层次的形式,并分别赋予其不同的权值。
2.4评价方法与评价制度
(1)文献计量法。在对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形式评价的过程中,对发文量、阅读量、转载量等量化指标进行计量分析。(2)用户评议法。对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进行评价,最直观、准确的方法则是从用户使用角度出发来开展评价活动,在内容评价和效用评价中,可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获得用户对其的定性评价。(3)层次分析法。主要体现在将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评价的指标体系划分为递阶层次结构,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31】。评价制度是保证评价活动正常进行而制定的要求有关人员共同遵守的规程。在对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进行评价时,也需遵循学术大环境下制定的监督制度,以保证评价活动围绕评价目的正常进行,并引导评价思想和评价环境的优化。
3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评价指标选择
评价指标体系是否科学有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价指标的合理性。选取评价指标应依据可比性、独立性、可操作性等基本原则,即各个指标之间层级分明,不重复、不包含,且易于获取和量化。根据“全评价”分析框架理论,笔者将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评价划分为三大层次,包含形式评价、内容评价、效用评价三大一级指标以及形式可识别度、形式可信任度、形式可互动度等十个二级指标,见表1。
3.1形式评价指标
形式评价是指评价主体对评价客体外部特征的评价,往往是较为简单直观的。对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形式评价,主要是对账号建设基本情况进行评价。具体说来,主要包括头像、微信号、功能简介、官方认证、自定义回复等。这些账号建设基本情况的设计策略关系到学术期刊公众平台给用户留下的最原始和最直观的印象。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形式评价指标总结为以下三点:(1)形式可识别度。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头像设计和微信号设置是形式可识别度的主要判断因素。学术期刊目前较多采用文字类、封面类、印章类、徽章类等图片作为公众平台头像,无论采用哪种类型的图片,简洁明了、像素清晰是提升形式可识别度的关键。微信号具有唯一性,设置之后一个自然年内只能申请修改一次,微信号设置应讲究简短、权威,便于识别记忆并方便检索查找。(2)形式可信任度。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形式可信任度主要是指对信息源专业性和权威性的认可。换言之,即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能够为读者提供专业、可靠的信息,为科学研究、用户决策提供高质量的依据。从用户的角度来看,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可信度、权威性,首先来源于账号主体。账号主体目前分为个人账号与机构账号两种。对于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来说,大部分采用机构账号的账号主体,相比于个人账号享有更多的开发功能并更具有权威性。机构账号的账号主体信息指的是注册时填写和上传的组织机构代码信息。其次来源于账号主体是否有官方认证,官方认证是腾讯及第三方审核机构每年对其认证资料进行审核以确保公众帐号信息的真实性和安全性;最后来源于公众号资料页面的功能介绍。功能介绍类似于商业宣传中的slogan,要符合三个要素:①简单、易懂、易读、易记;②与主题内容有关;③用户能对内容有用性有初步的感知。(3)形式可互动度。传统的官方网站、投稿邮箱等传播形式一方面不便于移动客户端操作,另一方面单向传播的形式也不便于编读互动。因此,平台的互动性是学术期刊之所以选择开通微信公众平台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欢迎语的设置、关键词自动回复功能的开发都体现了平台可互动性的程度。欢迎语,即用户点击关注公众号之后的自动回复的欢迎式语句,精心设计的欢迎语更有利于提升用户满意度。关键词自动回复,即用户根据指令提示发送对应的关键词所触发的自动回复。专业的自动回复能有效拉近用户与平台的距离,增强用户粘性。
3.2内容评价指标
内容评价指标分为内容有用性、内容易用性和内容友好性三方面的评价。评价指标主要针对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推文质量、易读性,菜单功能等的价值等进行选取。推送信息越及时有效、增值功能越完善丰富,内容评价得分越高。(1)内容有用性。内容有用性的评价侧重于对信息质量和价值的评价,主要体现为公众平台推送文章内容的丰富性、相关性、及时性等。现阶段,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文章内容主要包括期刊目次信息、重点文章荐读、投稿指南、论文写作技巧和其他相关资讯(期刊介绍、期刊动态、相关学术会议、相关学术报告信息等)。据相关调研表明,科研人员对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所的科研动态、审稿查询、论文征文的需求最高【22】。这些信息的更新越及时、完整,则内容的有用性越高。(2)内容易用性。易用性主要侧重于对系统交互的适应性、功能性和有效性的考察,即平台在菜单栏的设计、功能开发方面是否全面快捷、层次清晰、简洁明了,便于用户操作。比如,对于用户关注度较高的审稿进度查询、在线检索功能【32】是否开通或创建链接,且是否使用顺畅无卡顿,这些功能的开发与维护都直接影响到用户使用体验及满意度。(3)内容友好性。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弥补了传统传播媒介的不足,让用户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等条件的制约,随时随地获取所需信息和服务。平台应在推送信息的内容篇幅、排版设计上,顺应移动设备的特点,图文并茂、排版清晰,提升用户的阅读体验和使用体验满意度,增强内容友好性。相反,如仅大篇幅地推送文字内容,也没有进行排版美化,则不利于用户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阅读或信息查询。
3.3效用评价指标
效用评价,重点在于对评价对象的价值、贡献、社会和经济效益、应用结果等方面的评价。具体到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效用评价,就是读者对于公众平台所信息、提供服务、发挥价值的认可度和满意度。企鹅智库2016年的《微信影响力报告》显示,近半数(48.8%)用户,会因为文章有价值,而选择转发到微信社交圈【33】。因此,如果要将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效用或价值进行量化,那么其效用评价主要体现在微信公众平台的媒介影响力上。而关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影响力评价,目前主要是针对其传播属性而言的,因此从数据的易获取性和客观性角度出发,笔者选取由清博大数据(原新媒体指数平台,IndexofNewMedia,简称INM)创立的微信影响力评估工具——WCI作为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效用评价指标。WCI是微信传播指数(WeChatCommunicationIndex)的简称,主要用于对微信公众平台所群发消息进行传播效果评估,通过传播指数的方式了解群发文章的传播效果。WCI自推出以来几经调整,不断优化,目前使用的是自2017年7月1日起使用的V13.0版本。WCI(V13.0)指标和算法都得到了拓展和优化,指标更加丰富,权重也进行了调整,评价维度更加全面,包含“整体传播力”、“篇均传播力”、“头条传播力”和“峰值传播力”【34】,见表2。将WCI引入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评价具有可行性与合理性。WCI指数越高,就表明该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热度越高和社会影响力越大。
4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评价体系构建
基于“全评价”分析框架的三大维度确立了评价指标及评价要素之后,笔者将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评价指标进行赋权,以确定最终的评价体系。层次分析法(TheAnalytisHierarchyProcess)是美国著名运筹学家T·L萨蒂(Saaty)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它充分利用人的分析、判断和综合能力,适用于结构较为复杂、决策准则较多且不易量化的决策问题,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具有高度的有效性、可靠性、简明性和广泛的适用性【35】。对学术期刊网微信公众平台评价来说,此方法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4.1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根据前文提出的三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包含目标层、准则层、方案层的递阶层次结构。
4.2权重确定
首先,对同一层级的评价指标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建立判断矩阵。邀请5位专家决策者(学术期刊资深编辑1位、图书馆学科馆员1位,科研院所研究员1位,在读博士生2位)对各指标的重要性进行比较和评分,并设定各决策者的权重系数相同,都为1/5。对每位决策者的打分进行权重计算,并进行一致性检验。一致性比例(ConsistencyRatio,即CR)均小于0.1,表明各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同理,根据每位专家的打分,并利用表2中所示的WCI公式已知权重分配,分别计算出每个综合判断矩阵B1-C、B2-C、B3-C的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限于篇幅,计算过程不一一列出。最后,将上述步骤中所得的各专家排序向量根据加权取算术平均值,得到最终的指标权重,见表5,表6。群决策理论认为,5~11人能得到比较正确的结论,因此,本文选取的具有不同学术背景和学术环境的五位专家具有代表性,在群体规模上能够保障评价的有效性和决策的科学性。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新闻媒体单位;思想政治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闻媒体工作抓住新媒体时代的机遇,促进融媒体的纵向发展,实现强大的舆论建设。融媒体能够推进新媒体单位的发展,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发展,新闻媒体单位的思想政治也要做出转变,改变以往传统的思想,在新闻媒体单位中融入适合融媒体发展的新思想。
一、融媒体时代在新闻媒体单位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性
融媒体时代在互联网的帮助下冲击着传统媒体,传统媒体在当今社会不具备足够的竞争力,而且传统媒体的使用者数量越来越少,很多传统媒体行业中的报刊、广播等都已经停止,现阶段电视这种媒体的竞争力也越来越小,致使新闻媒体面临着较大的发展压力。新闻媒体单位转型与建设中,思想政治是核心工作,新闻媒体单位具备先进的思想才能加快转型的速度[1]。新闻媒体单位思想政治工作中融媒体有着重要的作用,融媒体时代中有很多值得新媒体单位学习的思想,新闻媒体单位应该顺应融媒体时代中的思想发展,促进新闻媒体思想的变革。新闻媒体工作者要不断地学习融媒体时代中先进的思想,工作者自身具备融媒体思想,才能把这些思想渗透到新闻媒体单位中。融媒体时代传递的思想很多,新闻媒体单位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正确引导新闻媒体思想的发展方向。新闻媒体工作者在吸取融媒体时代思想时要做到以人为本、顾全大局,促使新闻媒体单位能够具备创新意识,同时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壮大新闻媒体的队伍。
二、融媒体时代下新闻媒体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方式
本文主要探讨新闻媒体单位在融媒体时代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列举几点可行的方式,如下:
(一)创新新闻媒体的思想。新闻媒体单位中,传统工作方式中采用的是较为落后的移动传播方式,这就说明思想落后对新闻媒体单位运营的不利影响。在融媒体时代下,新闻媒体工作中应该创新思想,吸收融媒体中先进的思想[2]。新闻媒体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时,创新新闻媒体思想,提出创新思想、开放思想的方式,做到主流媒体移动传播。新闻媒体思想政治工作开展中要开放思想,不论是新闻采集、编辑还是反馈等,都要做到思想创新。例如:新闻媒体思想政治工作中可以引入融媒体中的人工智能思想,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和移动传播技术相互结合的方法,让正确的思想作为主流媒体的核心,同时引领社会的舆论,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融合其他的信息技术,构建独特的主流媒体,并且让主流媒体称为新闻媒体单位的代表。新闻媒体中树立创新思想,强化思想建设,利用思想引导新闻媒体的创新建设。新闻媒体创新思想建设的过程中,领导层要意识到创新思想的重要性,一定要领悟到创新思想中传达的意义,这样才能带领新闻媒体工作者合理利用融媒体中的资源,以便适应多样化的融媒体时代,丰富新闻的传播,推进工作者思想进步。
(二)注重时代思想的更新。融媒体时代中包含很多思想,时代思想是开展新闻媒体思想工作的根本,新闻媒体思想工作开展时注重时代思想的更新,跟上融媒体时代的发展速度[3]。融媒体时代中的思想呈现出新型、潮流的特点,更加符合现代年轻人的思想,而且融媒体时代中的思想更新很快,融媒体时代思想是新闻媒体单位思想工作开展中应该学习的内容,新闻媒体单位思想工作开展时应该挖掘融媒体中的时代思想,让新闻媒体工作者的思想也能多样化、个性化。新闻媒体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以新闻媒体工作者为思想政治开展的核心对象,根据行业的发展特点以及工作者的实际状态,注入新的时代思想。融媒体时代下,新闻媒体工作者负责多个工作项目,除了本职工作之外,还负责很多工作,由此新闻媒体工作者就要具备先进的思想,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更新思想,工作者们应该带领着新闻媒体单位朝向融媒体时代的方向发展,提高主流媒体的自身竞争力,完成新闻媒体思想的转型。
(三)实现思政建设规范性。融媒体时代下新闻媒体单位思想政治开展中要实现规范性,融媒体时代下虽然包含的新思想很多,但是各项思想也要做到规范性,因此,新闻媒体单位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必须实现规范性。新闻媒体单位转型期间必须具备规范的思想,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应该制定工作规范、规章制度,利用工作规范以及规章制度约束新闻媒体的思想,由此把融媒体时代中优质的思想融入到新闻媒体单位内[4]。列举新闻媒体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时实现规范性的方法,如:(1)新闻媒体单位中构建完整的思想政治制度,单位中联合起工会、党政等多个部门,以便构建全方面的思想政治制度,利用思想政治制度实现新闻媒体单位各部门的紧密联系,新闻媒体单位中具备一定的思想政治基础,才能稳定新闻媒体单位在融媒体时代中的地位。(2)融媒体时代中,群众思想具有一席地位,新闻媒体单位思想政治开展工作中就要正视群众思想,体现群众思想的价值和作用,新闻媒体单位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构建具有民主性特征的管理体系,促使新闻媒体工作者能够得到公平的待遇,进而平等的参与到新闻媒体工作中,彰显群众力量,推进新闻媒体单位的思想转型。(3)思想政治规范性建设中,新闻媒体单位应该注重挖掘工作者的力量,根据融媒体在当代的发展规划新闻媒体单位思想政治的开展方向,促使新闻媒体单位的思想政治在市场中具备足够的竞争力。
(四)突显新思想的带头性。融媒体时代下新闻媒体思想政治开展中需突出新思想的带头作用,在融媒体时代中,大多新闻媒体单位都面临着转型,新闻媒体单位转型中就会面临着思想问题,因此,新闻媒体转型中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建设工作,利用思想政治引导新闻媒体单位的发展。新闻媒体思想政治工作开展中应该突显融媒体时代新思想的带头性,树立起典型的思想,鼓励新闻媒体单位进步,让新闻媒体单位发展中找到正确的思想。目前,融媒体时代下,微信、微博、抖音等都是传播思想的平台,新闻媒体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时要把这些重要的平台当作建设内容,新闻媒体单位要掌握这些平台的运营理念,跟上融媒体时代的发展速度。例如:新闻媒体单位挖掘融媒体中新思想时,既要注重思想政治的带头性,又要打造属于新闻媒体单位自己的运营思想,体现新闻媒体单位思想政治的独特性。
三、融媒体时代中新闻媒体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设策略
融媒体时代下新闻媒体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总结了一些建设性的策略,目的是强化新闻媒体单位的思想政治建设,具体如下:
(一)建设主流思想。融媒体时代中传达的有益思想很多,多样化、个性化的思想能够帮助新闻媒体单位成长,也能落实新闻媒体单位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展[5]。新闻媒体单位思想政治建设中应该挖掘主流思想,新闻媒体单位会根据自身的需求建设符合发展的主流思想,这样主流思想才能引导新闻媒体单位的发展,让新闻媒体单位在融媒体时代有稳定的地位。
(二)培育新型人才。新闻媒体单位建设思想政治中就要培育新型的人才,只有新型人才才能树立新的思想。融媒体时代中新闻媒体单位传统的工作者表现出了落后的思想,为了新闻媒体思想的推陈出新,新闻媒体单位应该培育新型的人才,吸纳年轻、有思想、有能力的人才,积极改变新闻媒体中的传统思想,把融媒体中的移动传播思想合理的应用到现阶段的新闻媒体单位内。
(三)凝聚时代思想。融媒体时代中全面融合了现有的媒体,发挥新闻媒体的优势,实现不同媒体之间的优势互补,同时还整合了人力资源、传播方法等,这就展示出融媒体的时代思想,新闻媒体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建设中需要凝聚融媒体时代的思想,打造新型的思想理念。新闻媒体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建设中积极凝聚融媒体时代的思想,提高新闻媒体单位思想政治建设的水平。
(四)发展媒体文化。融媒体本身就是一种理念,把融媒体当作一种文化理念去发展,融媒体可以帮助新闻媒体单位建设新的思想。新闻媒体单位建设思想政治工作中要注重发展媒体文化,打造属于新闻媒体单位自身的媒体文化,促使媒体文化成为新闻媒体思想政治建设的象征,由此新闻媒体单位才能具备独特的思想文化,进而利用思想文化推进新闻媒体单位在融媒体时代中的发展。
(五)打造媒体形象。新闻媒体单位建设思想政治工作中打造媒体形象,现阶段很多新闻媒体单位已经注重媒体形象的重要性,深化媒体形象的建设,树立起媒体形象[6]。融媒体时代中讲究不同媒体的融合,新闻媒体单位就要从融合的思想中打造独立的媒体形象,比如电视台媒体与微博、微信的融合使用,既能建设媒体形象,又能树立独特的思想,新闻媒体单位建设思想政治工作时注重打造媒体形象,发挥思想政治建设在新闻媒体单位中的作用。
四、结束语
融媒体时代在新闻媒体单位转型中提供了诸多机遇、挑战,注重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设,才能确保新闻媒体单位在融媒体时代中的稳定发展。新闻媒体单位在转型的过程中非常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利用融媒体条件完善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设,在新闻媒体中树立起创新的思想,强化新闻媒体单位的思想政治建设,体现新闻媒体在融媒体时代的独立性和独特性。
参考文献:
[1]刘万顺.融媒体时代新闻媒体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19(06):73+75.
[2]杨帆.新闻媒体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必要性论述[J].传媒论坛,2018,1(23):124+127.
[3]方坤.县级宣传系统运行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
[4]周灵静.融媒体时代新闻媒体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7(10):134-135.
[5]李宗建.与时俱进的宣传思想工作[D].南开大学,2010.
1科学谋划,合理定位新媒体
定位是实现学术期刊深度融合新媒体的前提,是确定发展目标,制定总体规划、实施方针及操作原则,把握融合走向的基础性、原则性问题。它所依据的是学术期刊的发展规划、现实条件及学科特色等。1)细分受众。同为学术期刊也有专业与综合、社科与自然、中文与外文之分,服务对象也存在学科、层次,甚至地域上的差别。作为学术色彩浓厚的期刊,不可能像其他大众媒体那样,理论上可以无限扩大受众数量,学术期刊的受众是有边界的。因此,在谋划融合新媒体之初,就要划定受众阈值,不可求大、求全、求多。要通过定位,细分服务对象,聚合同质人群56。比如综合类学术期刊,在创建新媒体平台之初就应确定是在垂直学科领域精耕细作,还是在综合平台横向延伸,广种薄收,为更多受众服务。2)诚意服务。态度决定一切。不少学术期刊创建新媒体平台只是一种尝试性应用,往往流于表面,为用户服务的诚意不足,没有从用户需求的角度出发,深入思考媒体融合的问题;学术期刊的“刚需”依然强劲,基本上没有稿源压力,融合的动力不足。但随着我国职称改革重大政策的出台,评价专业技术人才能力将“淡化论文数量要求”,可能会影响到学术期刊,特别是大量普通学术期刊稿源,未来有可能出现“无米下锅”的尴尬局面。因此,从发展角度看,要未雨绸缪,提高危机意识,沉下心来,诚心诚意地推进新媒体融合。
2加强内容建设,凸显平台特色
有人曾提出,媒体融合时代“传播途径重于传播内容”,“内容为王”要让位于“用户为王”,对此不敢苟同。虽然“融”时代要关注用户体验,强调传播途径的重要性,但能够长久“黏”住用户的仍将是优质、高附加值的“内容”。“内容”始终是吸引阅读最根本的动力,“内容为王”不仅不会过时,而且将越来越被放到更为关键的位置上;因此,要潜下心来,认真做好“内容”工作,夯实这个媒体融合的基础。1)由深变浅,由窄变宽,强化学术内容的二次加工与扩展。浅阅读要求内容必须体量适中、方便阅读、特色鲜明,能够用最短的时间引起读者的兴趣;但学术期刊刊载的内容显然与之存在差距。在纸版可以用“阳春白雪”的方式表达,在新媒体平台就必须按“下里巴人”的方式处理。因此,不能照搬纸版内容,要对内容进行重新解构、重组、再造。内容处理应包括二次加工与扩展2个方面。二次加工是指根据新媒体的特性、传播规律、阅读习惯等重新加工、调整纸版内容;扩展是指在突破传统纸媒静态版面限制后,赋予学术论文更多可供利用的载体形式及更为丰富的内容,如实验操作视频、完整数据(受版面限制,有时纸版期刊只刊载了部分数据)、作者详细介绍等。要注重对技术的合理运用。常用的音频、视频手段,高大上的VR、AV等技术都为全面、多维度展示学术成果提供了更为丰富的途径,但并不是用得越多越好,要恰当、合理使用,学会用冷静的“剪刀手”修剪新技术的葡萄枝。最近,中国知网提出了6种“刊网融合”的新路径与新模式,其中的“增强出版”值得关注,或可成为未来新媒体内容组织的新方向。2)由浅入深,提高黏性,定期推送。新媒体时代的阅读是碎片化的浅阅读,而学术期刊传播的内容需要长时间、深阅读,需要不断研究、揣摩。为适应新媒体的要求,必须树立用户思维,建立起新媒体工作模式。要从内容处理、版式设计、互动方式、推送频率、线下活动、媒体宣传等多个方面加强与用户的联系,通过新媒体“抓”住读者眼球,提高关注度;寻找浅阅读和深阅读的结合点,推进深阅读。新媒体的传播不同于传统媒体的一元线性传播,是多元的立体传播。因此,新媒体时代的媒体不应该是孤立存在的,要建立、利用新媒体矩阵,实现立体、多方位、全媒体、个性化的信息推送,在学科领域不断刷屏,确立存在感。3)丰富信息,保护版权。除推送纸版内容外,学科领域的会议信息、成果信息、行业动态等都可以成为学术期刊新媒体平台推送的重要内容;如果是非原创内容,一定要注意版权保护问题,标明引用文字、图片、音视频素材等的版权所有人、引用网址等信息。
3打破技术壁垒,培养新媒体人才
虽然技术并不是决定传统媒体融合发展水平的唯一因素,但却是学术媒体实现顺利融合绕不过的壁垒,是阻碍学术期刊融合新媒体的“痛点”,限制着媒体融合的推进速度。消除“痛点”,打破阻碍学术期刊深度融合技术壁垒的关键是人才。绝大多数学术期刊普遍缺乏深谙新媒体技术,精通现代信息管理的人才;受限于管理体制,同时从资金、管理体制等实际条件看,学术期刊很难建立起一支专门的新媒体管理、运营团队,即使引进专门的技术人才,难度也不小。目前,学术期刊新媒体的管理、维护人员大部分是半路出家,掌握的新媒体技术十分有限。破解人才难题,近期可以从编辑部内部培养,或采用柔性引进、合作共享的方式解决;远期要建立起由学术期刊首席信息官(CIO)负责的新媒体管理、运营团队,推动学术期刊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成功的媒体融合经验表明,重视运营,建立专业的运营团队是保持新媒体平台新鲜度,提高用户黏性的重要保证。
4探索创新媒体融合模式
条条大路通罗马。学术期刊融合之路“不应该只有一种理想的、共同的境界”。每种学术期刊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其融合发展的策略与路径会有多种选择,融合模式也会不尽相同,但走集群化、联合发展之路是目前比较可行的模式,也是学术期刊发展的重要趋势。一方面受条件所限,孤军奋战,力不从心;另一方面,信息提供能力、学科影响力孱弱,抱团取暖,有利于形成集团优势。基于我国学术期刊的管理特色,在运行模式上,可以是相近专业期刊的合作;也可以将多个综合类学术期刊中的同类论文分离、整合,建立统一的联合新媒体平台;还可以按区域、主管单位、行业协(学)会分类创建新媒体平台,统一组织、管理。不求模式统一,合适的就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