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规划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校园文化规划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关键词:高校;微直播;校园文化;规划
在信息技术发展水平日渐提高,高校微直播活动受到广泛关注的情况下,在高校探索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开始全面加强对新媒体技术应用的重视,并尝试结合微直播活动的应用对校园文化建设和规划进行了适当的革新,力求能促进微直播活动与校园文化规划工作的协同发展,争取能够在当前社会背景下,使高校园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水平得到全面系统的提高。
1校园文化规划建设方面微直播活动的定位
在传统媒体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往往将传统媒体作为依托,文化建设的辐射力和影响力相对有限,难以适应新时期信息时代文化建设的现实需求,因此十分有必要结合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校园文化建设和规划工作加以研究,有效推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在新时期取得全新的发展成效。综合考察当前互联网时代校园文化建设和规划中微直播的作用和价值,发现借助微直播的重要力量,能促进互联网时代校园文化实现常态化传播,最终促进校园文化规划与传播实现协同发展的目标,提高综合建设效果[1]。在具体借助微直播的力量对校园文化规划建设工作进行改革创新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往往借助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所具备的直播功能开展直播活动,将线下的活动通过视频直播的方式进行文化传播,进而提高文化传播的效果。对于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来说,通过对微直播平台的合理应用,能增强校园文化规划工作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文化传播活动中,全面彰显文化传播的综合发展成效。由此可以看出,微直播作用于校园文化规划工作中,能辅助校园文化的建设和规划,对文化宣传推介工作的开展也产生着相应的积极影响,有助于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打造相对先进的文化体系,为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全面系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校园文化规划背景下高校微直播活动的发展方向
虽然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中,微直播活动的开展能为校园文化转播和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支持。但是由于微直播出现时间较短,将微直播活动应用于校园文化规划和建设方面缺乏理论基础,现阶段对微直播活动的开发仍然处于自发和自觉阶段,需要借助校园文化规划统筹设计的力量,从多角度为微直播的发展提供相应的支持,进而发挥出微直播的重要作用,使校园文化规划工作能取得全新的发展成效。具体而言,校园文化规划背景下,高校微直播活动的发展应该从多角度给予相应的支持。其一,制度建设方向,在推动微直播发展的过程中,高校开展校园文化规划时,要正确认识制度文化的重要性,按照微直播的发展需求对校园传媒管理制度加以丰富,适当的增加与微直播制度管理方面的内容,对微直播的申报、审批和管理工作等加以规范,增强校园文化规划方面微直播的有序性,彰显其具体工作价值[2]。其二,人才培养方向,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微直播活动开展需要专业的工作人员作为支撑,只有在高素质工作人员的作用下才能提高工作效能,使高校微直播活动发展水平得到全面系统的提高,因此新时期在组织开展微直播活动时,要将人才培养作为重要的方向,强化内部微直播队伍建设,选派优秀的工作人员参与学习和进修等,并充分培养校园学生志愿者,更好的为高校文化规划中微直播活动的开展服务。其三,财务建设方向,校园文化规划方面微直播活动的开展需要相应的财务支持,因此在建设活动中,要针对财务管理进行分析,一方面要加大资金投入,设置专门用途资金,购入先进的设备并引入专业的人才,对学校微直播活动人员的技术水平加以指导;另一方面,要想保障微直播活动呈现出常态化发展态势,就要具备充足的资金支持用于微直播活动的运行,逐步推进微直播作用的发挥,提高校园文化建设和规划工作的实际效果。如此,在对高校微直播活动发展方向进行明确的基础上,就能增强校园文化规划方面组织开展微直播活动的规范性和有序性,为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的全面优化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高校微直播活动与校园文化规划协同发展的措施
高校微直播活动的开展能够为校园文化规划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新时期在针对高校文化建设工作进行研究和分析的过程中,要注意从多角度入手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方案,争取能发挥出校园微直播活动的重要价值和作用,促进微直播活动与校园文化规划的协同发展,争取能够提高校园文化规划建设工作的综合发展成效,为全面推进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革新奠定基础[3]。
3.1引进先进的技术,积极构建微直播平台服务体系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在对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进行规划的过程中,要正确认识新媒体的影响和作用,并为了发挥新媒体在辅助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要引进先进的技术对微直播平台加以开发,为微直播活动的开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确保能够构建更为科学、完善,能实现稳定运行目标的微直播平台,全面提高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综合发展成效[4]。在具体工作中,可以对现有的技术和设备等加以挖掘,并将先进的直播技术融入其中,在吸收技术和消化技术的基础上,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微直播活动功能进行拓展和延伸,搭建能够使校园文化建设需求得到满足的微直播平台体系,进而将微直播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统筹协调,形成二者合力,使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能在新时期取得全新的发展成效。
3.2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发挥微直播人才保障作用
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和微直播活动优化开展的过程中,人才发挥着重要的保障作用,只有人才能够从全局着眼,统筹分析微直播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之间的关系,并对校园文化建设需求以及微直播活动的组织开展方向加以明确,构建更为完善的新媒体校园文化建设体系,才能实现微直播活动与校园文化规划的协同发展,促进校园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基于此,在新媒体时代高校培养校园文化建设人才的过程中,要针对人才运营新媒体的能力、组织规划微直播的能力等加以培养,并与时俱进的开展人才引进工作,增强微直播工作队伍结构的合理性,共同为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的开展提供有价值的服务。在此基础上,高校校园文化规划与微直播协同发展的过程中,就能获得人才支撑,活动的综合组织开展效果也必然会随之得到明显的增强。
3.3建立完善制度,推动校园微直播的常态化运转
制度保障作用的发挥能增强校园微直播活动的稳定性和有序性,也能为校园文化规划与微直播活动协同运行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真正发挥出制度保障的价值。因此要正确认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从多角度对制度体系加以完善,为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中微直播工作的贯彻落实奠定基础。在具体探索制度建设和完善的过程中,高校要注意从校园文化规划需求以及微直播活动组织开展的现实需要角度,对相关制度体系进行建设,对校园传媒机构的管理制度加以修订,丰富校园文化微直播方面的管理内容,争取能够适应新媒体时代校园文化规划的全新发展态势,为微直播活动的开展预留充足的空间,彰显微直播活动的实际效果[5]。此外,高校为了维护微直播活动的稳定运行,还可以按照需求制定单独的微直播管理制度体系,增强制度保障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确保能对相关工作人员实施有效的管理和约束,使工作人员按照具体的工作要求开展工作,提高微直播组织活动的质量,助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现代化发展。
4小结
在当前信息时代背景下,高校在针对校园文化建设进行革新的过程中,要正确认识微直播活动的影响,并积极探索对微直播活动应用于校园文化建设的措施,争取能够使微直播活动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统筹整合在一起,发挥微直播的力量助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的优化开展,力争可以推动综合建设质量的提高,为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文化育人环境。
参考文献
[1]陈旭.高校微直播活动与校园文化规划的协同[J].法制博览,2017(28):49-50.
[2]陈旭.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微直播保障措施分析[J].文学教育(中),2017(9):124-125.
[3]陈旭.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微直播专业指导力量建设[J].科教文汇,2017(29):140-141.
[4]冯德辉,徐艳.地方文化进校园的微媒体路径探析[J].求知导刊,2018(1):45-46.
1.在推进校园文化多元化、国际化的同时,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精神。
来自不同文化国度,带有自身民族特色的留学生不仅可以使校园成为展示自己国家优秀文化的舞台,成为校园的一道亮丽风景,而且有助于冲击当地的思维定势,转变教育理念,逐步营造多元化、国际化的校园文化氛围,展示“有容乃大”的中华特质。
2.有利于中国文化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化在周边国家的传播和推广。
由于地缘优势,少数民族地区医学院校的生源主要来自东南亚、南亚、西北亚地区的越南、印度、哈萨克斯坦等国。通过科学规划留学生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培养留学生对中国文化、当地少数民族文化、传统医学的热爱和与当地人民间的友好感情。不少毕业校友都成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
3.有利于医学专业留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医术是“仁术”,医学生具备职业素质教育的认知,才能肩负救死扶伤的重任。而跨文化交际能力、医患沟通技能和临床基本技能在内的文化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留学生的职业素质。
二、少数民族地区医学院校外国留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的现状
少数民族地区医学院校外国留学生校园文化活动主要存在着两种现状。一是边缘化。外国留学生首先是学生,其次才是外国人,有些高校过于强调其特殊性,对组织留学生的课外活动等事务基本上不敢问津,导致不同国家的留学生形成一个个孤立的群体,相互间隔着一堵有形或无形的墙,因小摩擦酿成突发事件的现象屡见不鲜。二是雷同化。大部分高校都以运动会、晚会等文体活动、太极拳、包饺子等文化课作为留学生的校园文化活动内容,缺乏创意和创新。
三、外国留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的规划与开展
为了配合我校自十七届六中全会后提出的“加强领导,做好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建立校园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等文化建设目标”,需要科学规划适合我校医学留学生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特别是作为高校文化的延伸,体现以爱为核心的医学人文精神的实践活动。
(一)解放思想,达成共识。
接收外国留学生既体现了我国外交的重要政策,也具有经济和社会效应,是高校国际交流的重中之重。从学校的院系和管理层面来说,只有达成了这样的共识,才能以包容的心理,将本国学生和留学生同样看待,并引导本国学生积极发扬主人翁意识,主动向留学生伸出友谊之手,从而营造全体关心留学生、努力培养他们成才的校园文化氛围。我校的留学生教育管理事业一直都得到了历任在校领导的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和管理老师都本着“外事无小事”的高度责任感,辛勤地工作在这一阵线上。由于多年积累下来的诸如“留学生只是外事部门的工作”等传统观念的影响,使留学生的教育管理缺乏有效配合的机制,并一度制约了来华留学事业的快速发展。2010年底、2011年初,我校党委书记提出了把留学生的教育活动逐步融入学校大学工的体系,以适应教育部提出的“扩大规模、优化结构、保证质量、规范管理”的来华留学生指导方针,这一决策首先拉开了我校中外学生在校园文化实践活动层面进行趋同管理的序幕。
(二)找准特色,合理组织
1.留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和程序规范,并呈现不同的形式。
1)从原则来说
根据医学院校的特点,首先是坚持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兼顾。我校目前拥有来自35多个国家和地区医学专业的留学生约800人,以东南亚、南亚的国家居多,这些国家传统上比较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属于“实用为先”的教育理念。我校针对本国学生的思想政治等人文课程向来不对来华留学生开放,所以来华留学生缺乏人文素质培养的课程计划,有必要通过校园活动来弥补。其次是点面结合。既要立足于“面”,保证留学生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又要根据不同的主题和要求分清主次,保证重点。三是按照分层次的逻辑顺序。留学生的校园文化活动需要贯穿从入学至毕业离校的整个学习和生活过程。从入学教育开始,通过新生的主题班会等各种形式,介绍体现校园文化的校徽、校训、标志性建筑、人文景观等文化蕴涵,带领新生参观校史馆使其从中体会大学的治学精神,增加对所选择的学校的初步了解,减轻因初来乍到异国他乡所带来的疑虑和不安心理。四是勤俭节约。合理规划与使用学校预拨的有限经费,同时争取来自企业、民间团体等社会的经费支持。有些活动过程本身也是一种克服奢侈浪费习惯的教育过程。
2)从程序规范来讲
首先是确定主题和场地。我校来华留学生的特色主题活动主要是“入学教育”、“文化体验”、“感恩教育”、“社会义诊”、“互帮共建”、“科普论坛”等。其次是编制活动方案。包括活动目标与意义、参加时间与人员、过程安排、经费预算等。三是组织活动过程。包括执行和督导。四是记录与总结。
3)就活动的主体来说
以生为主,积极发挥中外学生干部的作用,管理人员只是充当督导的角色。为了增进中外学生的友谊与理解,近年来,我们积极推进中外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的相互参与。如“1+1”模式下的医学人文教育活动曾获得了校级优秀成果奖。弥补了学校中外学生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型培养模式的空白。
(三)搭建平台,勇于实践
我们主要通过以下五个“依托”为平台,积极规划来华留学生的校园文化活动。
1.依托汉语言文化。
留学生无论选择何种专业,都离不开汉语的学习,汉字是汉语言的载体,也是留学生汉语学习的难点和重点。汉字的演变本身就是一部中国古代史,无论是其读音还是偏旁与部首,都蕴含了一定的历史文化。另外,汉字书写过程衍生出来的书法则是汉字文化的艺术升华。留学生除了通过老师在课堂上的讲授,还应积极参加大学社团的书法协会,以便巩固对汉字的书写技能,包括理解和认读,品味字里乾坤,增进对我国历史文化的深入了解。这是校园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2.依托我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还有作为中国最大传统节日的春节,其来历和习俗同样孕育着中华民族的独特的文化。在传统节日那天让留学生体验观看诸如龙舟比赛、品尝月饼、吃粽子、放鞭炮等相应的传统习俗,并从中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与悠久的历史。这是校园文化的延伸,是高校文化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3.依托少数民族独特的地域文化。
广西壮族自治区拥有壮、瑶、侗、苗、等12个民族,各民族均有各自的传统风俗习惯和节日。如壮族“三月三”的对歌,苗族的芦笙斗马节等,每到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我校都会认真组织留学生,通过homestay等多种形式,让留学生亲身体验丰富多彩的当地文化,了解中国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扩大了视野,而针对享有中国政府奖学金的留学生而言,更是从中学会了感恩。
4.依托生源国的传统文化和宗教节日。
我校留学生来自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各国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和宗教节日。如来自东南亚国家的“泼水节”;来自南亚国家的“洒红节”、“灯节”(印度教节日);西亚、非洲伊斯兰国家的“宰生节”等。以往一到这些节日,留学生都会自行聚在一起,热闹非凡,常常闹到很晚才肯散去,第二天又出现缺勤现象。不仅扰乱了其他留学生和附近居民的休息,而且影响了第二天的课堂学习,严重时还有可能出现诸如火灾、打架等突发事件。为此,我校采取了由主管部门老师督导,留学生学生会策划组织,学生国际交流协会配合的方式,积极参与到留学生的这些传统节日的庆祝中,不仅有序地督导了节日的庆祝过程,同时也赢得了留学生的理解和信赖,增进了师生和中外学生的友谊和跨文化的理解与交流。
5.依托医学专业学术文化。
我校来华留学生拥有博士、硕士、本科、进修等多种层次,鼓励留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和水平选择不同的论坛和讲座,养成与同班同学讨论和互动的习惯,是提高专业学习能力的途径之一。如参加我校研究生学院定期和不定期举办的面向研究生层次的“南湖论坛”;药学院举办的面向本科层次的“药苑”论坛;此外还有国内外学者来访所做的专家讲座等。二是尊重和支持留学生要求自己承办学习论坛或演讲比赛的意见和建议。如我校留学生会去年在糖尿病日、结核病日、艾滋病日分别举办了全英文的“糖尿病论坛”、“结核病论坛”和“艾滋病论坛”等科普论坛,不少专业老师、专家、同学也受邀到场聆听和指导。这些论坛的举办,使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刮目相看,增进了对留学生需求的理解,改进了以往对留学生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模式。三是让留学生融入每年暑期举办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从2010年开始,我们的不少留学生与中国学生一起参加了“三下乡”,进行社会义诊服务活动,收获了友谊和知识。四是鼓励留学生组织献爱心活动。比如:利用业余时间到孤儿院、养老院看望和慰问孤儿、老人;到宁养院对病人进行临终关怀;给遭遇困境的同学、老师捐款等。每年的“助残日”,我们都到“结对子”的福建路小学培智班与智障孩A子搞活动,以培养以“爱”为核心的医学人文精神。
四、结语
关键词: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问题;方法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给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带来很大挑战。当前企业管理层应该认识到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要性,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优化其人力资源规划方式。同时,中小企业应该转变低水平的管理模式,通过现代化的人力资源规划管理理念,为促进企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1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重要性认识
1.1满足企业发展需要
企业发展的快慢随着我国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而且企业当中的人力资源数量、质量和结构也随之变化。因此,中小企业应根据我国社会和市场的发展趋势,分析并调整企业内部人力资源,使企业内部人力资源在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对人力资源进行规划和调整,调整和弥补企业内部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满足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人力资源的供需平衡。此外,人力资源是中小企业在新时代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将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按照时代发展趋势进行规划和调整,对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1.2企业管理的根本
中小企业要想有效地规划和调整人力资源,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对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就需要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质。因管理人员是中小企业内部组成的重要部分,而企业要科学、合理地管理和规划人力资源,定期组织企业内部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升能力和素养,使管理人员获得学习的机会。为管理人员营造轻松、愉快的工作环境,使管理人员感受到企业对他们的关心和关怀,有效激发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使管理人员坚定自身发展目标,坚定自身立场,不断降低中小企业内部人才的流失率,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同时也是企业管理的根本。
1.3控制人力资源成本
合理控制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成本,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企业运营过程中,人力资源成本占据一定比例,对企业内部工作人员工资的支出是人力资源成本中最大的一项支出。要根据企业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精准设置企业的岗位,使人岗精准分配,从而有效地缩小、控制人力资源成本。
2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问题
在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规划中,部分企业存在规划认识不清、规划制度严重缺失的现象。企业在人力资源规划方面的重视程度不足,认为其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情,未能在人力资源规划等方面加大力度,而且认为人力资源规划与其他部门之间没有太大关联,只需要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进行规划即可。企业在错误观念的引导下,并未认识到人力资源规划对企业创新发展的实际意义。在人力资源规划中,无论是工作内容还是各项工作实施的步骤,都存在一些问题和偏见。与此同时,部分中小企业管理者对人资规划的认识不足,从而造成部分中小企业在人资规划方面存在落后的问题,严重制约和影响企业的发展。企业明确的目标和完善的人力资源规划方案,可以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而且各种规划和制度的制定都应该建立在人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突出企业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在人资规划和管理中,企业应该通过以人为本的观念,做好各项规划工作。然而部分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规划是盲目的,未能清晰地意识到该招聘什么样的人才、制定什么样的福利制度,从而导致人力资源规划和管理效果不佳,未能从人才晋升、激励制度建设的角度出发,促进人力资源规划工作顺利开展,最终给企业正常生产和运营带来很大影响。人力资源规划和管理中,应该配备专门的技术和人才。然而当下部分中小企业普遍缺少人力资源管理规划部门,而且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严重匮乏。在人力资源的实务管理中,部分从业人员素质低下,其办事能力和效率还有待提升。这种情况给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带来很大制约,难以实现企业的全面规划和发展目标。部分企业在人力资源规划中,通常运用主观思想进行相关管理工作,未能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增强认知规划水平和效果,甚至出现人力资源被严重浪费的现象,给企业发展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互联网时代,中小企业应该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传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规划理念,并运用大数据技术、云计算平台制定人力资源规划方案,对现有的人才发展情况和实际岗位工作能力进行全面分析,进而让企业人力资源规划更具针对性。当前部分企业在相关规划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忽略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导致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和管理效果不佳。规划和管理人力资源相关工作时,中小企业应该树立数字化的思想和观念,进而更好地通过企业信息化管理和人才招聘方式,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注入新鲜血液。
3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价值
国民经济发展中,中小企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优势和价值。中小企业可以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更多动力,人力资源规划在中小企业的发展中起到很大作用。首先,有利于增强企业人力资源竞争力,直接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核心能力对企业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并具有价值优越性、难模仿性、不可替代性等特点。在中国现代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中小企业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在发展的过程中,中小企业应该重视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人力资源对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具有很大的影响和优势。而且企业在生存发展中人力资源是其命脉,无论多优秀的企业发展都离不开优秀人才或者人力资源。在做好人才管理的各项规划中,人力资源有助于中小企业寻找人才、留住人才、发展人才,进而提升企业发展的生命力,为推动企业长远发展和实现有效发展目标提供人才支持。其次,企业战略成功实施的保障是人力资源战略。企业在结合未来发展实际情况,调整经营战略、人力资源战略、产品战略的过程中,需要有效发挥不同职能战略的优势和作用。企业完成任何一个战略目标都需要有人力资源战略的配合和支持。在人力资源战略实施中,可以很好地预测未来组织任务,以及环境对组织的要求。在完成任务和满足相关要求时,需要增强人力资源管理的效果,人力资源活动能够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保障,给予企业决策提供数据基础。作为生产要素之一的人力资源,不仅对企业的生产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还会使企业通过人力资源规划逐渐向大企业的发展方向迈进,不断激发人才的优势和作用。最后,在中小企业发展中,为了合理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企业应该重视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在日常规划和管理中,人力资源规划还能弥补企业发展中的人才缺失问题,让人才规划工作变得更加完善。企业会在人力资源战略和人才的带动下取得良好的业绩,逐步增强中小企业在社会发展中的竞争力,使企业在新时期背景下的发展能力有所提高。总之,人力资源规划对于企业甚至员工个人的发展都具有很大影响,应该在中小企业发展中做好有关人才或人力资源规划工作。
4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策略
4.1提升科学全面认识
在解决相关问题时,企业应该结合发展战略要求,提升人力资源规划管理的科学和全面认识。结合企业生命周期和实际发展情况,制定人力资源规划和企业长远发展战略制度。企业在调整人力资源管理方式时,可以结合市场外部环境的变化来确定人力资源规划方向,或者提出企业短期或年度发展的方向,让人力资源规划工作更加完善。中小企业存在很多人力资源规划危机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企业应该对人力资源规划有科学全面的认识。企业可以增强人力资源规划在企业中的战略地位,领导和决策层要高度重视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并且将其融入整体发展的目标和战略中。在合理规划的过程中,可以结合中小企业发展的特殊性,优化规划内容、方法、技术等,让人力资源规划工作更好地符合企业的发展需求和实际。发展战略和资源规划工作的开展可以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与壮大,也能防止各种人力资源损耗的问题发生。
4.2明确未来发展方向
全面规划与建设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发展目标,为企业的人才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供保障。当前在持续促进资源规划工作变革和发展中,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规划管理体系。弥补原有资源管理的缺陷,通过资源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运行环境。中小企业可以积极继承或摒弃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旧模式,达到去其糟粕、继承精华的目的。甚至可以构建全新的人力资源管理规划体系,进而促进人力资源管理的深刻变革。在利益调整和原有习惯的影响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会受到很大压力。但是通过明确未来发展方向,可以让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具有良好的支撑,并通过该支撑平台,充分发挥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管理质量。在规划和管理中,除了全面分析固有部门职位、绩效管理、激励机制等工作外,还可以构建计划与预算管理体系、企业未来发展的目标管理体系等,让人力资源管理规划工作和企业的长远发展有机结合。在明确未来发展方向后,企业可以对现存的社会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并按照实际工作岗位的人才需求情况,落实人力资源管理规划工作,让人才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企业需要运用因材施教的方式对现有人才进行全面培养,达到人力资源有效配置的目的。
4.3合理运用专门技术
在人力资源管理队伍的改革和发展中,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队伍体系建设也是优化人力资源规划危机的主要途径。一方面,因为企业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强烈影响,导致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更为复杂,为了解决人力资源规划的复杂性问题,中小企业需要在资源规划制定中运用高超的战略思维,或者实际操作经验,加强专门技术或方法的应用,落实人力资源管理规划工作。另一方面,企业可以组织一支高层次的人力资源管理队伍,增强整个工作队伍的整体能力并提高专业素质,合理运用大数据技术、网络平台,分析整个工作队伍的实际工作情况和态度,对于素质偏低的员工或管理人员,可以加大培训和教育力度,让员工和管理人员更好地与企业现有人力资源规划活动观念融合,使其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取得更大的成绩。
5结语
【关键词】中小企业;人力资源;问题与对策
1引言
人力资源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对人才进行调配和预测,保证企业符合未来发展趋势,从而使企业得到长远发展。作为我国经济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际发展中中小企业却因自身原因使人力资源未得到有效规划,导致企业面临许多问题。
2人力资源规划对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2.1有利于人才的培养。通过对我国教育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发现我国教育的资源相对有限,与其他国家相比办学的基本能力相对较弱,且学生的学习周期较长,在实际就业中出现众多专业不对口的现象,部分学生在就业时对企业的要求较高,但自身的能力未能达到企业的用人标准,这就使得学生的专业技能未能得到及时的应用,因此,许多企业不得不依靠内部规划来改进自身企业的发展模式[1]。
2.2有利于降低企业管理人员的流失率。管理人员是一个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企业的直接领导者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规划制度让管理者获得学习和提高自身的机会,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工作,感受到企业对他们的重视和关心,激发自身工作动力。企业要多为管理者创造学习和提升的机会,让他们坚定自身的立场,从而降低管理人员的流失率。
2.3有利于减少企业的人力资源投资成本。随着我国对中小企业的肯定与支持,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出现在大众视野,在此背景下,民众对中小企业的接受度越来越高,人们对企业的评价也变得越来越好。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也让企业对自身人力资源的规划进行相应完善和调整,因此,在人力资源投资的成本上有所减少。但是现代中小企业在国外人才引进上依然存在许多问题,这也是我国企业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3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存在的问题
3.1企业对人力资源规划不够重视。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使得人们对中小企业的发展趋势变得更加关注,虽然大多数企业在自身发展上已经表现出初步的优势,但仍然有部分中小企业未建立起科学专业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这就导致中小企业与其他大型企业相比依旧存在巨大差距。在中小企业的实际管理中部分管理者缺乏全局意识,未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做适当考虑,不注重企业的长远发展,导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许多问题,他们认为未来的改变任何人都无法预料,提前做准备也不一定能够有效预防,此外,还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这是没有必要的事情。此外,部分中小企业制定了相关的人力资源规划,但在实际执行中却没有受到人们的重视,久而久之制定者的积极性下降,最后也就导致人力资源规划变成了一种表面形式,并未对企业的发展起到实际作用[2]。
3.2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相对简单。在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中存在随意、粗心、马虎等现象,作为人力资源的管理者未能发挥自己真正的作用,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在企业的人员考勤、奖惩制度、工作规则等方面未能制定科学有效的相关策略,也没有将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具体规划考虑进人力资源的整体规划中,导致企业的人员配置有可能不符合未来的发展趋势,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在规范员工行为上也没有发挥出较大的实际作用。此外,部分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根本不符合企业自身的发展需求,管理者只是为了完成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任务而随意制定一份规划书,但对企业本身而言并没有任何实际意义,推动企业的发展更是无从谈起。
3.3企业的战略和目标存在模糊性。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内容,是帮助企业获得长久发展的奠基石,作为人力资源的管理者要为企业制定明确的战略目标,随后将企业的人员安排进行合理的分配和完善,再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对人才进行相关引进和培养,满足企业自身的专业需求。但在许多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却存在发展目标不明确的不良现象,其对自身发展并未制定相关计划,抱着走一步看一步的想法经营,导致企业的发展方向模糊。
4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有效策略
4.1健全人力资源管理机构。作为中小企业的管理者要准确认识到人才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因此,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现代社会背景下的中小企业在经营中存在着许多未能及时解决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忽视了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成长的重要性。为有效推动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要紧跟时代的发展趋势,引入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模式,让企业适应当展要求,从而提升自身的经营水平。健全的人力资源管理机构是中小企业的立身之本,在现代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中企业要建立一个符合现代化市场要求的人力资源管理机构,为企业的各级人员分配好各自的任务,细化各自工作职责,为人才的发展提供专业环境,保证工作的有效性[3]。
4.2完善人力资源规划工作机制。规划是企业经营中的重要基础工作,是对一个企业整体工作的安排,影响到企业发展的各个领域,人力资源规划是面向企业全部员工的一个基本工作,该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企业各个部门的理解与支持,只有在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能。为推动该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企业需要将全部人员动员起来,建立集体合作、共同发展的人力资源规划工作机制。总之,该项工作的顺利推进需要企业人员的共同重视,企业高层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支持,各级各岗员工愿意付出行动,人力资源部门进行有效的预测和分析,最终制定合理的人力资源规划文件。
4.3制定明确的未来发展战略和目标。明确的发展目标是带动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动力,在企业的健康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为有效推动中小企业良好发展,必须为中小企业制定明确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明确的未来发展战略和目标的建立能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在此基础上保证企业人力资源方案的有效执行,也保证了企业未来发展的稳定性。中小企业中存在的人力资源规划问题能通过企业发展方向和目标的建立而获得有效解决,这也为企业今后的发展指明了道路。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要根据现实发展情况制定适合的相关措施,保证企业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有利于协调人力资源与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让企业在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下获得持续向好的发展,从而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保证企业的基本效益。
5结语
人力资源是一个企业的核心内容,作为企业的管理者要想使自己的企业得到长远发展就必须先从自身的人力资源规划入手,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对人力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完善人才的招聘和培养政策,保证企业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的规划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中小企业要做好随时作战的准备,注重企业的人才配置,为企业的健康长久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胥泽林.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索[J].中国中小企业,2019(12):165-166.
【2】梁辰毓.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知识经济,2019(33):122-123.
【关键词】高职生;职业规划;策略
高职生的职业规划与其它高校大学生相比,有自身独有的特征。从院校教育看,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岗位为依据的,具有较强实践性。从就业讲,主要集中在中小型企业,属蓝领技术人员中的优势群体,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因此,高职生的职业规划既要顺应时展,遵循大学生职业设计的根本原则,也应把握高职生自身特点、掌握其学习规律,做到有的放矢。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对如何有效的开展高职院校职业规划工作进行探讨。
一、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1.学生方面,自我认识不足,无职业规划的意识,易走极端。高职生由于阅历少,在校生活往往倾向于将更多精力投入在解决眼前问题上面,而忽视对自身未来的规划。加上市场经济意识形态影响,使得学生职业发展过程中常存在诸多问题:自我认知不足,职业期望过高,或消极懈怠,行动力差,或盲目随机,容易走极端。部分学生中途辍学,跟着亲戚打工;部分学生对待学业消极被动,沉迷于游戏;部分学生为增加实践经验,不顾学业,一门心思做兼职,如家教、超市促销员、业务员、餐饮业服务员等;部分学生为增强竞争力,盲目考证,不停参加各种类别的考试;部分学生为了锻炼自身能力,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参加社团及各种文体活动。过于急功近利,反而忘记实力是需要长期的素质积累,而且要各方面平衡.不能顾此失彼。
2.学校方面,职业规划教育格局小,形式单一,收效甚微。高职院校职业规划的理念普及程度不够,将职业规划教育等同于就业指导,开展职业规划教育的目的大多是提高就业率,很少考虑到学生职业的发展。职业规划课程开设临近毕业时,课程设计不合理,授课内容理论强于实践。职业规划教育形式单一,局限于方针政策讲解、就业信息、择业心理技巧讲座、企业老总作报告等,效果甚微。同时,职业规划教育的指导人员缺乏专业化培训,导致在具体的职业规划中,很多时候只介绍就业政策和就业技巧,很少涉及更深层次的内容,职业规划可行性、针对性都需要进一步完善。
二、高职院校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策略
1.职业规划教育须贯穿高职教育始末,有系统性。职业规划教育不仅针对毕业生,还要覆盖低年级学生,包括大一新生。新生尚且军训阶段即可导入职业规划教育,帮助学生了解专业设置,行业发展及提前有职业发展的意识,从而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逐渐明确并最终确定就业方向和目标。
2.职业规划教育要紧密结合专业教学,有全局性。职业规划教育的内容不仅包含就业观念、就业形势、就业政策、求职简历制作、应聘面试技巧等通用性问题,还要结合专业教学、行业发展,根据层次、学科、年级、专业背景展开。使学生了解专业特点和扩展空间、专业知识相关性、专业发展前景、行业现状与趋势及职业岗位对人才的知识能力要求等,帮助学生在整体把握本专业和所属行业基础上,加深对职业岗位认识,并掌握基本就业技巧。
3.职业规划教育应以职业发展为导向,有长远性。职业规划教育出发点和落脚点应是帮助学生实现职业发展,而非就业率。既要帮助学生找到工作,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也要着眼于长期,尊重学生在职业规划中的主体性,让学生考虑自己喜不喜欢、适不适应、能否促进自身价值的实现和人生的发展。
4.职业规划教育需重视专业化辅导队伍的培养,有科学性。职业规划教育需要时间上的系统性,也需要辅导内容上的专业性、科学性,为此需要一支具备较强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职业规划教育队伍。既对专业知识和行业发展有全面了解,也对求职面试具体技能技巧有自己心得,能够开展职业指导、咨询、推荐和服务工作。包括高职院校的招生就业职能部门、各专业中高级职称人员及各年级辅导员,可通过集中培训学习等手段提升职业规划教育队伍的专业性、科学性及有效性。
三、高职院校开展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内容
职业规划教育是动态的过程,针对高职学生所处的层次、学科、年级和专业背景等,其侧重点会有所不同。
1.大一:学业适应阶段,认识指导和学业规划指导为主。学生处于职业准备期,职业规划教育重点在于大格局的培养,帮助学生逐渐认识所学专业,认识自己所在的行业。可考虑开展:专业认识指导、行业发展认识指导、能力素质指导、职业意识指导、学业规划指导。高职学生培养具有很强职业定向性和岗位针对性,而新生又对自己所学专业与未来能够从事职业有迫切了解意愿。在此阶段可开展专业认识指导,通过新生入学教育和专业答疑,帮助学生对所学专业建立宏观认识,讲清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计及专业职业发展路径。在学生开始基础课程学习后,进行持续的专业教育。通过行业报告、讲座、时事等鼓励学生对行业的关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专业认知。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如认识实习、专业调研和实训课程等充分认识社会对人才的素质和能力要求,了解未来岗位对自身知识结构和能力素养的要求。辅导员通过主题班会等开展职业规划专题指导,启发学生思考职业发展方向,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学习生活和社团活动。通过学业规划比赛、主题班会和谈心谈话等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学业、专业和职业三者关系。培养学生问题处理能力、鼓励学生快速学习和获取资格证书,帮助学生结合所学专业和职业目标,制定学业拓展计划。对于有意向继续深造或者有意向创新创业的学生,帮助他们制定配套的学习计划和行动策略,并做好信息传递和风险预估,促成其规划目标的实现。
2.大二:职业意向调整阶段,重视专业课学习和职业目标探索指导。仍处于职业准备期,但专业定位更清晰,需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热爱,确立自己的职业方向和专业目标,进一步丰富和扩大职业规划的教育内容。需开展:自我测评指导、外部环境分析指导、职业方向定位指导、岗位能力指导、社会实践指导。指导学生进行职业兴趣、职业能力和职业倾向的自我测评,克服从众心理,培养科学决策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完成职业方向定位,结合所学专业,拓展择业空间。指导学生运用SWOT、PEST等分析方法进行自我分析、环境分析。认识就业、择业以及职业发展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激发学生了解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以及目标职业、用人单位的人才要求、激励制度和企业文化等,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趋利避害,调整和提高自己,并进一步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定位和制定具体计划措施。指导学生认识目标岗位能力素质要求,明确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和附加能力,认识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标准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技能竞赛,包括行业发展、市场人才需求调研、双选会观摩、模拟求职面试、寒暑假社区活动等,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修正自己的职业规划之路。
3.大三:职业选择到职业适应阶段,重视职业技巧培训和思想工作的开展。基本完成教学理论任务,学生面临毕业,择业。职业选择期需开展:择业策略、求职技巧、就业信息、就业政策、法律法规指导。在择业指导上,要引导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树立多维度的就业标准。在求职技巧上,辅导员及学院可就求职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培训和指导,包括求职信撰写、简历制作、笔试面试环节等,从仪容仪表、礼仪举止及说话思考等对学生演练和指导。辅导员帮助学生了解就业政策、程序、相关法律法规、三方协议、劳动合同等,明确自己在就业中的权利和业务,做到全局把握,减少学生因不了解就业而产生的不适感。在大三下学期,学生通过顶岗实习进入职业适应期。在职业适应期,应开展:职业岗位适应、企业文化适应、人际关系适应、职业挫折应对、理性跳槽等方面指导。通过多元化手段帮助学生能够正常认识现实,不断调整自己,从而走好入职第一步,完成学生向社会人转变。
四、结语
求职择业是每个人面临的人生重大课题之一.也是每个大学毕业生最关注的问题。职业规划是个系统工程,对学校和学生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学院和辅导员有责任对学生职业长期发展做好引导,帮助学生走好入职之路。
【参考文献】
[1]杨海霞.高职生职业规划应避开四个误区[J].科学与财富:科学研究,2015.
[2]费殊靓.浅析高职生职业规划现状及培养策略[J].理论广角大观,2017.
关键词: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
一、引言
高等学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四大基本职能。对于高校而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既是它的四大基本职能之一,也是它发展的源动力。独立学院作为特殊的一种办学模式,在基础条件较普通高等学校羸弱的情况下,更好地建设其校园文化服务学院发展则显得尤为重要。
二、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现状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群体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形象文化、学术文化、校友文化等。受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的制约,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过程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规划,建设进程相对普通高等学校缓慢。
(一)校园文化建设整体性不强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整体性工程。校园文化并不是仅仅体现在例如办学定位、办学目标、校训、校风、学风和教风这样的精神文化上,也不仅仅附着在校园景观、建筑物这样的物质文化上。它由很多方面构成,具体到学校师生的一言一行,校内的一草一木等等都是校园文化的体现。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大多缺乏合理的系统性的规划,发展过程中受诸多因素影响,又不能很好地处理好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校园文化建设整体性略显不足。
(二)校园文化建设发展不平衡
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中,因为物质文化通常是显性的,而精神文化等文化相对隐性存在,往往物质文化的发展会强于精神文化的发展,各子模块的文化发展不平衡;独立学院内部各二级学院系部文化建设基础不同,建设进程亦不同,有些二级学院领导重视程度高,建设经费充足,文化氛围浓郁,有些二级学院特别是理工科类专业较多的学院文化建设稍显薄弱。校园文化发展不平衡较为明显。
三、文化建设进程缓慢成因探析
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进程缓慢的原因有主观上的,也有客观上的。从主观上来看,主要是独立学院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已制定的校园文化发展规划认同度不高等原因;从客观上看,受资金、文化基础、实践经验等因素影响。
(一)重视程度不够
独立学院成立时间一般都较短,各项工作百废待兴,校园文化既非立竿见影能很快形成的,往往被归属为重要而不紧迫的事情。因为不紧迫,现实操作中就会让路给那些紧迫却不重要的事情,归根结底,还是思想上不够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思想上重视程度不够,结果就影响了校园文化建设的进程,换言之,只有思想上足够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发展的进程才不会被耽搁,而思想上的不重视直接阻碍了校园文化的发展。
(二)资金支撑不足
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不投入资金或者只有少量资金投入,都会影响文化的发展和建设。资金短缺是制约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原因之一。校园文化建设牵涉面广,耗费大,仅仅依靠每年学校给的预算,很难做到校园文化硬件建设方面的常年常新;在校园文化活动方面,受制于资金和报销政策的限制,既要统筹用好全年的校园文化活动经费,又要扩大文化活动的影响力,对文化建设工作者来说也极具挑战性,为控制成本,文化活动的经费往往显得捉襟见肘,文化活动也很难真正发挥它文化育人的作用。
(三)实践经验缺乏
校园文化建设应该是一个整体的、系统性的规划,需要在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指导下,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学校发展规律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然而这些都需要实践的积累,可以说不管是文化传承,还是传承文化,都需要实践,实践经验对于任何一个学校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存在。独立学院成立时间较短,尽管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者也在积极探索校园文化建设,但是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还较少,在进行校园文化发展规划过程中难免会走一些“歪路”,不能较为合理地制定校园文化发展规划。实践经验的匮乏,是校园文化建设进程缓慢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宣传力度不够
校园文化发展的目标一旦确定,应该着手向广大师生进行解读和宣传,以求使校园文化的内涵精神深入人心,完成外化到内化的这一转变,但是独立学院文化建设工作者们因为种种原因,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已经捉襟见肘,对于文化解读和宣传难免忽视,导致了文化宣传不够或者缺失。往往校园文化发展的目标,思路这些要素只有学院领导及校园文化建设部门知晓,广大师生不甚清楚。
四、破解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困境的若干对策
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现实成因是各式各样的,以下四个方面的建议希望能给予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者一些启发,从一定程度上改变校园文化建设现状。
(一)完善制度文化建设,重视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中的制度文化主要包括校园文化建设相关规划、文化建设领导班子议事制度、文化建设管理制度、理论学习制度等。独立学院可以成立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由学院分管校园文化工作的学院领导班子成员任领导小组组长,下设校园文化建设办公室,负责文化建设总协调,切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重视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积极完善制度文化建设。
(二)调研经典建设案例,做好整体规划
校园文化发展规划制定前期需要进行大量的研究和调研走访工作。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者要结合学院院史和所在区域文化,积极开展文献研究。同时,可以前往兄弟高校进行校园文化建设调研,借鉴它们在建设校园文化进程中的成功经验,避开它们建设校园文化进程中走的“歪路”,它们校园文化建设的案例,可以作为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参考。邀请文化专家来校参与或者指导校园文化发展规划,帮助做好整体规划。
(三)争取外援建设经费,加大建设投入
独立学院的建设资金相对较少,各项工作的建设经费都有一定份额。在现有资金不足的情况下,校园文化建设应积极争取外援建设经费。学院在认真做好校园文化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在文化育人,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可以向所在省市政府征求文化建设经费上的支持;各级科研管理部门每年都会课题申请立项通知,学院可以通过申报文化建设相关项目,争取科研经费的支持,在科研中发展校园文化;此外,学院还可以通过寻找社会力量,与社会力量合作,争取其经费支持,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建设校园文化。
(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文化认同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总体要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坚持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小、落细、落实和落微,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通过一系列文化活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用开放兼容的大学精神,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用科学严谨的学术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用品类繁多的社团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规范日常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将校园文化渗透到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在进行实践活动时能加深对校园文化的理解;注重仪式活动,设立校庆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庆活动,办好新生开学典礼、毕业生毕业典礼、新教工入职仪式、老教工荣休仪式等,策划开展各类荣校爱校活动,增强广大师生爱校荣校意识;守好宣传阵地,利用校园广播、校内刊物、橱窗展板等传统媒体及网络、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开设专栏,加强对校园文化的解读和宣传工作,增强广大师生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感。
【参考文献】
关键词:企业文化;高职校园文化;路径研究
校园文化以师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各类文体活动为主要内容,是校风校训的外在表现,体现一个学校的精神内涵。企业文化或称组织文化,是一个企业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特有的文化形象,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这个定位决定了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企业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企业文化进入高职院校,与校园文化对接、融合,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从而推动高职教育建设迈向深层次的发展。
1“企业文化进校园”的背景介绍
在转方式、调结构的新时代经济大背景下,各级各类的知识型与应用型相结合的人才培养需求正在逐年递增,如此,与企业需求对接的要求也随之增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实质是人才竞争,企业要想在这激烈的竞争场上夺得一席之地,人才是关键。通过“企业文化进校园”中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渗透、联系,在两者文化实现优势互补、文化联合的基础上,推动企业自身的发展、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另一方面,在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形势下,全面提高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水平同样需要企业文化。面对高职教育的发展规划改革、现今严峻的就业压力和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依托优秀企业文化,让学生能够不出校园就能了解到用人企业的员工标准,从而制定学习规划,培养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今后更好地进企业做准备。综上所述,“企业文化进校园”将成为高等职业院校的助推力,企业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联系也将越来越密切,这是大势所趋。企业文化的发展与校园文化建设也将在密切联系中,实现在“双赢”道路上携手并进。
2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
国务院出台《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决定》后的十九年,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飞速发展的十九年,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进入“十四五”规划建设时期,人才培养由数量向质量的提升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在这过程中,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很多人认知中,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投入资金不断升级教学楼、图书馆、宿舍、餐厅等硬件设施,实际上,学校的文化、政策和价值观等精神方面的建设才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具体来说,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缺乏科学认识
首先,对校园文化建设内涵的认识出现偏差。过分注重物质文化建设,忽视精神文化建设,或者错把物质文化建设当作精神文化建设。其次,对校园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出现偏差,认为校园文化建设就是单纯的举办课外娱乐活动。再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过分关注思想教育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对于学生是否在参与建设中真正地得到提升缺乏认识。最后,校园文化建设过分关注活动数量,忽视了活动质量。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从物质、精神、数量、质量等各方面去建设,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使命,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应对其有科学认识,才能防止出现物质与精神脱节的情况。
2.2缺乏系统规划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需要时间累积、行为管理、人员发展的系统性工程,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融合、规划、发展才能形成。但由于多数高职院校开办时长相对较短,导致其能揽取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教育资源不足。如此一来,这就导致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建设推进支撑资源不足。此外,校园相关制度与配套设备不健全、管理机制与运行方式还不尽完善、校园软硬环境建设相对落后。这些因素都会导致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程度的不统一,从而影响校园文化建设推进的速度,不利于校园文化的整体建设。2.3缺乏企业因素高职院校有其特殊性,校园文化建设中不能简单地模仿或复制普通高校或中专的建设模式。对于脱离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漠视职业性特色的做法,必须预以警惕。具体而言,第一,不重视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联系,与企业文化脱节,导致学生了解职业技能、职业素养、企业文化的意识淡薄;第二,局限于普通校园文化建设的模式,未将企业文化相关因素融入其中,既无法体现高职校园文化的特色,也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3“企业文化进校园”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
高职院校校园中的职业教育,是指以就业为导向且与职业教育发展方向不冲突,既能够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文化、价值追求、行为准则,又能够使得学生通过校园文化的熏陶,快速适应企业文化的经营模式、社会责任、行业准则。为此,高职院校引入企业文化的合作方式尤为重要,而“企业文化进校园”对高职校园文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促进企业文化与高职校园文化的融合,实现校企“双赢”。“企业文化进校园”引入高职校园课堂,增强了校企互动,让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在碰撞中,实现文化融合。相比传统的高职院校教育模式,“企业文化进校园”将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即是顺应时代潮流发展需要,又是为多方面带来积极影响,从而实现“校企”双赢。另一方面,使得高职校园文化从“单一”迈向“多元”。“企业文化进校园”的引入,让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不再仅有校园文化,而是融合了企业文化的创新型文化。让其在原有的单一教育文化上,进行了开放式升级,添加了具有经营性、动态性、责任性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进校园”让课堂渗透企业文化的内涵、概念,进而转变成就业模式,让学生在心理上实现循序渐进的“过渡”,进而使只被校园文化沉浸式保护的学生们在入职就业前得到有效过渡。
4“企业文化进校园”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企业文化进校园”中企业文化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中的两个角色定位——企业与校园,以及其核心要素,再基于上述所提到的有关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存在问题,我们分析得出,科学认识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对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性、企业文化对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是做好“企业文化进校园”背景下高职校园文化的整体建设。
4.1引入优秀企业文化,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内涵
一个优秀的企业的制度、文化、价值观等都是非常有价值的教育资源。例如现代化企业中强调以集体去创造价值的协作精神即团队精神,与校园文化中的实践志愿文化不谋而合。因此,学校与企业联合开展实训活动、专业技能竞赛是重要途径之一。严格实施管理制度,实施劳动值周制度,让学生可以在实训的过程中,提前感受企业相关的制度文化,感受不同于校园文化的优秀文化;在专业技能竞赛中,提前锻炼就业所需的技能要求,实现在未来就业时从校园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身份转变,使校园活动的内涵趋于丰富,更贴近企业和社会。
4.2创新文化传播手段,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影响力
立足高职院校自身专业、教学特色,大胆对已有校园文化种类、传播手段进行创新,大胆借鉴、引入企业的品牌活动,即在课外兴趣发展、实践活动、讲座教学等多方面强化企业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力与存在感,进而让学生感受企业文化的价值,使得企业文化得到全方位的宣传,从而为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而服务。例如,打造与企业职业氛围相近的教学环境;张贴企业过去所取成就、目前所处阶段、企业未来规划发展、招聘人员的职业需求等信息于校园告示栏、去往实训场的走廊等相关的展示场地,逐渐加深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识与理解。通过这些方式既可以实现校园文化建设升级改造,提升文化育人实效;还可以唤醒学生的“职业自觉”,使其有意识地锻炼自身职业素质。此外,成立与企业文化相关的社团、举办与企业文化相关的校园活动,与企业对接,邀请企业优秀员工、企业管理层人员不定时来校开设讲座,都是可实施举措,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实现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对接。
4.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水平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教师和学生都是校园文化的贡献者和受益方,但是教学相长中,更要重视教师的导向作用。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院校,学生对理论的接受能力不如对实践的接受能力。鼓励、支持教师带领学生深入基层、深入企业和用人单位,开展岗位实践实习活动,既可以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让师生们现场感受企业文化,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取精神与竞争意识。与此同时,可以聘请一批优秀的企业生产和服务一线的优秀员工担任学生导师,引导学生深层次贴近企业文化,明白何谓“冲击满分”,什么是社会责任感,什么是积极奉献。从而让学生更早更快向“职业人”身份过渡。
5结语
站立在国家“十四五”开局的路口,瞄准高职院校的发展战略,单一的文化模式难以培育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重视“企业文化进校园”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紧密贴近、适应企业的实际需求,加快探索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相融合的育人模式势在必行。高职院校与企业开展更深入的合作,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学校、企业、学生这三方才能真正实现合作共赢,在这过程中,学生在就业中更具竞争力、企业在发展中获得更多人才、学校在合作中更显社会功能。
参考文献
[1]刘振江.企业文化进校园实践与探索[J].现代企业教育,2012,(11):137.
[2]阎红.企业文化进校园的思路于策略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7,(12):139.
[3]王晓炜.加强企业文化教育构建高职特色校园文化[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1,(05):111.
关键词:校园文化;职业院校;反思;对策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报告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提升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文化要承担起更大责任。对于一所学校来说,校园文化是学校赖以生存发展的根基,是彰显学校个性品格和整体精神风貌的重要标志,它以潜在的、独具特色的方式熏陶、感染、影响着广大师生员工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江交通技师学院作为一所培养生产、服务、建设、管理一线的交通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职业院校,只有不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充实完善校园文化的新内涵,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
一、浙江交通技师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现状
2004年,在学院“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中,将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院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进行了规划。2006年4月,学院成立了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三个工作小组,全面开展建设工作。同年,制定了“十一五”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明确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结合学院实际,将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分为精神文化建设、环境文化建设和行为文化建设三大块内容。据此,学院每年制定年度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计划,细化安排每年度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设计并开展了师生技能节、校园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节等重要活动,校园文化建设体系基本建立。2010年,学院在开展“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建设时,把校企文化融合特色校园文化建设项目作为重点建设项目进行策划并组织实施。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注重融入优秀企业文化,重点开展校企文化一条街等特色项目建设,着力构建校园文化品牌。在学院“十二五”和“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中,继续把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加以规划。在浙江省中职名校建设项目中,也设置了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多彩系部魅力校园”建设项目。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学院基本确立了以校训为核心的学院精神体系,宣传栏、广播站、校园网、校报、微信公众号、校园电视台等文化载体不断建设和充实,教室、寝室、校园公共场所的人文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和提升,各类师生文化活动更加丰富多彩,特别是通过40周年校庆活动,进一步挖掘了学院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为今后的校园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精神文化建设仍处于积累阶段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与灵魂,影响着其他文化的形成。多年来,学院秉承着“立足交通办教育,融入市场求发展”的办学理念,紧扣职业特色,围绕“厚德精艺”的校训,形成了“敬业乐学、求实创新”的校风、“乐教善导、德艺并进”的教风和“勤学善思、知行合一”的学风,注重凸显“技能”“职业”的特色。在这样的精神和思路的指引下,学院在培养以交通类为主的技能人才工作方面卓有成效。但是,由于原有办学层次不高、文化底蕴积淀较少,对学院精神的宣贯缺乏明确性、系统性和连续性,学院精神体系真正发挥统一思想、鼓舞精神、凝聚力量、规范行为的效果还不够明显,学生对学院精神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不强。
2.环境文化建设系统性不强
随着校园土地征迁问题的逐步解决,从整体上看,学院的环境文化建设近几年来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教学设施基本能够满足教学需要,校园内园林小景、文化宣传栏、校园标语、室内外文化布置等陆续丰满,在美化环境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发挥着提高师生人格品质、道德素质和职业素养的作用。但由于受到校园扩建尚未完成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存在欠缺,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缺乏整体设计思路和方案,呈现出零星散乱、不成系统的状态。
3.行为文化建设存在薄弱环节
经过不断的丰富和完善,目前,学院行为文化建设效果显著,形成了以师生技能节、校园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节三大节为主要载体,以团学系统、学生社团等为主要力量的第二课堂活动体系,成为师生提升素质、陶冶情操、展现风采的重要舞台,特别是近年来顺应时展陆续增设的职业教育活动周、一月一台戏、学生创业创新大赛等活动,在充实学生课余生活、提升学习兴趣、提高综合能力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照搬其他院校的活动较多而自创的具有本校精神文化内涵的活动较少、娱乐性休闲性活动较多而思想教育及学术研究类活动较少、学生社团之间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三、建议与对策
1.适时更新校园文化建设构成要素
对于校园文化的构成要素的认知,一般表述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三大类。2006年,学院在建立校园文化建设体系的时候,从工作实际出发,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主要内容界定为精神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和环境文化建设三大类,使得校园文化建设更具操作性,更有抓手。多年来,按照这一思路,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力地促进了学院的持续发展。但在实践过程中发现,“精神文化”这一概念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包容性,内涵边界较为模糊,具体建设过程中往往缺乏抓手,容易使工作开展趋向虚化;同时,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的区分稍显粗犷,一些校园文化中的重要工作,如VIS形象标识系统建设、学院宣传片、宣传画册的制作推广等工作很难归类,导致在建设过程中容易出现思路不清、顾此失彼等问题。因此,笔者在研读相关理论文献、深刻分析学院校园文化建设主要任务和借鉴兄弟院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新的校园文化建设系统,即理念系统、形象系统、环境系统和行为系统。其中,理念系统主要开展办学理念、办学目标、作风方面的建设,以理论性研究为主;形象系统主要包括学校形象标识系统和宣传系统,以树立学院良好社会形象为主;环境系统以景点小品、墙壁文化和室内文化为主要建设内容,致力于环境的美化提升;行为系统涵盖师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各类文化活动,致力于第二课堂建设。这一校园文化建设体系是在原有体系基础上的细化,总体继承了原有的建设框架,保证了工作的延续性,又对工作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定位,便于理清建设思路,开展整体设计。
2.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研究力量
一直以来,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运行模式为党政办负责总体设计,团委、工会、教务处、各系部负责分项实施。这种单线联系的方式执行效率高,分工较为明确,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起步阶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校园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建设要求的不断提高,这一模式的弊端已日益凸显。党政办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往往由某一名工作人员承担,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总体设计时,除了主动与各个实施部门的零散沟通外,很难聚集起更多的智慧,一些工作安排容易出现“拍脑袋”的现象;同时,随着岗位、人员变动,工作思路难以衔接,导致校园文化建设随意性大、层次不高、整体规划意识不强,有时还会游离于学校的整体规划之外,难以实现校园文化的品牌化建设。因此,要进一步提升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必须建立一支校园文化建设顶层设计团队,由学院负责校园文化建设的部门牵头,每个部门精选一名对校园文化建设有热情、有见解的人员组成,按照岗位职责和个人所长分项进行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研究,开展顶层设计,督促项目落实,确保校园文化建设的科学性和延续性。
3.突出创设特色校园文化
学校是文化传承的主阵地,校园文化的建设方略在于通过创新实现有效的传承。职业院校既承担着传承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责任,也承担着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历史使命。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以创新为主题,实现传承与创新相结合。要善于从先贤们千年沉淀的厚重文化底蕴中挖掘宝贵的文化教育资源,让学校精神在传承中不断提升,让文化底蕴在创新中不断博大精深。同时,还应结合职业院校的特点,灵活引入交通文化、企业文化,突出建设带有职业性的特色校园文化,让学生在校园文化氛围里感受行业的气息,从而帮助他们开阔眼界,完善知识体系,培育良好的品牌意识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总之,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动态的工程,需要伴随着学校的发展而不断提升和完善。经过多年的努力,交通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已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交通职业院校要积极探索和推进与学院实际特点相结合的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努力营造有利于学院发展和学生成长的校园文化氛围和精神风貌,真正发挥出校园文化强大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张强.多元主体参与视角下高职院校校园特色文化建设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7(4).
[2]刘静.高职院校特色文化的打造实践及思考[J].科教文汇,20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