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文化管理范例6篇
前言:文有道精心挑选了体育文化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键词 体育管理 文化 体育管理文化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世界一体化的进程 ,管理学也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管理学的发展势必经历与世界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东西方管理学也正经历着相互交流与融合的过程。面对新的挑战,必须把握住新时期世界管理的发展趋势,因此,需要更加重视文化背景对管理理论发展的作用和影响。怎样审视和运用东西方的不同文化,将不同的文化特征更好地融入到管理中去,对体育管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文化的角度出发研究文化对体育管理学发展的影响。为我国体育管理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1 问题的提出
民族文化与传统涵盖了一个民族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精髓。体育管理学的发展不仅受政治、经济体制、社会需求等因素的影响,也深受其民族文化与传统的浸润。民族文化与传统影响着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及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我国的民族文化是东方文化的代表,是最赋有东方气息的民族文明。民族文化在历史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人”在体育管理中是管理的核心,“人”对体育管理学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因此在管理中协调好“人” 的因素成为建立和谐社会体育管理发展的首要任务,要在体育管理中更深刻地把握“人” 的因素,需要从民族文化的角度出发,从文化的发展中去把握 “人” 这一因素。
2 东西方文化内涵与体育管理文化的背景
2.1 东西方文化内涵
与其它任何文化形态一样,管理文化也具有两大类型,一是起源于古希腊文化传统的西方管理文化,其突出表现是20世纪初由泰勒等人提出的科学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二是渊源于华夏文化的东方管理文化,这种文化在沉寂了一段时间后,开始焕发了新的生机。首先了解一下东西方的不同文化内涵。
2.1.1 东方文化内涵
中国是东方文化的代表,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上几种少数原生文化之一,更是唯一没有断层的人类文化遗产,是东方文化的本源文化。我国三面环陆一面靠海,陆地活动空间极为广阔。这样的地理环境使得中国的管理活动具有典型的大陆民族的管理模式并形成了其特殊的管理意识。民族的向心力极强,在发展中强调人与自然的融合及集体的团队精神。华夏民族世代生活在黄河流域,生息可以自给自足,于是,大自然便成为了我们最原始的图腾,习惯了和谐、宁静和相对稳定的生活方式,从而人们养成了一种以个人修身养性为主的生活方式。强调人文精神和人本思想,以人为本也就成为了东方发展的核心。
2.1.2 西方文化内涵
西方文化是源于古希腊的西欧文化,希腊半岛三面环海,境内丘陵起伏,气候温和,耕地较少,这样地理特点使得古希腊人不是靠农业生产为生,主要从事手工业、商业和航海业。因此,西方对待自然的态度完全异于东方,他们养成了与自然做斗争,战胜自我、勇敢进取、探索未知、发展人自身的潜力和身体极限的习惯,因此,崇尚个人主义,追求自我冒险和拼搏的人文精神,成为了西方文化中最具特点的文化内涵。
2.2 东西方体育管理文化的背景
2.2.1 东方体育管理文化背景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的东方体育管理文化以其博大精深和绵延的生命力展示出管理文化的一个特殊脉络。中国体育文化源远流长,它是在中华民族整个发展过程中,人们通过身体实践活动所反映出来的精神风貌、心理状态、思维方式、理论基础和价值取向等物质、精神产品的总和。从成因来看,中国的地理环境是其自然成因,中国的农耕经济形式是其经济成因,中国的宗法等级制度是其政治成因。东方体育管理文化是一种涵盖性极强的人本主义,由于古代文明造就了中国人强烈的民族情结和眷恋国土乡邦的乡土情怀,使管理的意识建立在民族情感和民族强大向心力的基础之上,强调以人为核心,主张群体和谐。这里要强调的是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人本主义管理思想体系的国家,其时间之早,范围之广均甚于霍桑实验的结论。其主要特点是重人倡德,规范和平衡人际关系,在个人修养上强调修身,在谋事方面强调天时、地利不如人和。这些都表明:中华文化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正是基于这种积五千年沉淀和熏染的心理品质,中华民族才具备了世界其他民族所没有的强大的凝聚力、亲和力和向心力,形成一个地大人多却密不可分的共同体。中国传统文化中这种以 “仁” 为本、以“ 德” 为先、义利并重、天人和谐、情理和谐的全方位和谐精神是具有独特的世界意义和现代意识的。又由于我国的地域广阔造就了其管理意识以宏观、整体管理框架为主。因此,东方的体育管理文化在强调以人为核心的各种群体关系的同时,强调的是整体协同,从和谐的整体出发,推崇一种群体合作精神,这种精神建立在 “关系” 的默契上,达到和谐一致。东方的体育管理文化在重视发挥人在管理中的能动作用的同时,在管理中注意各种管理因素的协调平衡,努力在管理的过程中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并将这种人际关系运用到体育的发展中。倡导体育中群体凝聚的精神,崇尚高尚的道德情操。但是,由于东方的体育管理文化是在漫长的农业社会中孕育而成的,其文化优势中混杂和包含了各种弊端:人本观中忽视个人的价值和独立的人格;整体观中贬抑个性;因此,东方的体育管理者常常在管理中建立的是那种情感型的体育管理关系,对体育管理中的任何的组织则是采取含蓄的控制,在评价与晋升中则采取缓慢的速度,更为注重的是管理者在整个体育管理体系当中的资历。
2.2.2 西方体育管理文化背景
西方体育管理文化集中体现于实用主义经济学、唯理哲学和崇尚自我以及奥林匹克精神。其中蕴涵着体育的追求 “更快、更高、更强” 的管理学思想。西方管理文化的哲学基础是唯理哲学,其特点是:排除对事物的情感因素,崇尚自我,追求个人价值是与西方个人主义伦理道德是相一致的,与西方的奥林匹克精神相一致的。提倡合理的竞争,优胜劣汰以及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强调个人的利益和权利,勤奋的工作态度和强烈的成就欲。所有这些在西方管理文化中刻上了深深的烙印,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西方体育管理文化的主要特征。西方体育管理文化中其最显著优势,即:注意引进竞争机制来提高整个体育管理活动的效率,不断根据管理实践的结果来变革管理模式和创新管理理论,重视发挥个人的能力和专长,但是,过分重视理性造成了抹杀人的主观能动性及心理情感;对体育管理中某一局部的深刻的逻辑分析推及整体,造成以偏概全,走了极端;在体育管理中过分强调数量化、模型化使管理沦为数学的奴隶,如美国的NBA联盟,就特别重视对球员在比赛中的数据统计,但往往数据也是会骗人的,他并不能将球员的全部能力通过数据来表现出来。造成了管理的机械化,使其失去了体育管理中的情感因素,从而把人的情感因素及管理艺术的丰富性等不可数量化的因素排除在管理之外。建立那种工具型的体育管理关系,体育管理中的任何的组织都会有明确的控制,在管理中的则是采取迅速的评价与晋升,更注重管理中的能力对整个体育管理体系的作用。
3 体育管理学发展的东西方文化融合
体育管理学的发展需要不断的完善和进步,既要重视东西方体育管理文化的差异,同时又要重视东西方体育管理文化的融合与互补。
(1)中华民族的特性:勤劳务实。这是我们时刻都不能丢掉的美德,因此,在体育管理的发展中,我们首先要继承这一华夏民族的优秀美德,将其更好地融入到体育管理的每个环节。
(2)鼓励是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在体育管理中,我们既要继承东方管理中的精神鼓励,又要吸收西方管理中的精神与物质相结合的方式,让体育管理中“人”的因素发挥到极致。
(3)在未来的体育管理中要鼓励冒险、将推崇创新的思想、意识融入到体育管理中,在体育管理的发展中,创新将是每个体育管理部门与时俱进的根本。
(4)充分运用美国人的奋斗三步曲,即:竞争—优胜—成功,让竞争在体育管理中良性运行,将是体育部门加速进步的催化剂。
(5)适当降低东方体育管理人员的集体隶属感,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和儒家思想的影响,家与国都强调以忠为本,导致隶属感过强。
(6)充分结合体育中的团队意识以及奋勇拼搏的精神,将体育管理学发展成具有自身个性的管理学。
4 结语
不同的文化对体育管理中 “人” 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管理中如何把握好 “人” 这一根本因素,文化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体育管理学科的发展应综合东西方文化的特点,将文化更好地融入到体育管理中,体育管理的发展要吸收东西方管理的不同优势,未来的体育管理既要融入体育的特点,又要融合文化的深刻内涵。
参考文献
[1] 万义,白晋湘.对“中西体育文化差异论”的质疑[J].体育学刊,2007.14(2):124-126.
一、20*年教育工作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紧扣早日实现*教育城市化发展目标这一首要任务,不断巩固和扩大教育强区创建成果,加强领导、创新理念、强化管理、落实责任,以内涵发展为主题,以增强活力为目标,以规范管理、队伍建设、课程改革、基本建设为重点,坚持依法治教、科研兴教、人才强教和质量立教的发展战略,立足改革创新、促进统筹协调、推进均衡教育、打造城教品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提升区域教育综合实力,不断开创*教育发展的新局面。
(二)事业目标
根据事业发展要求,争取用5年左右的时间,实现*教育城市化的目标,教育发展均衡化、教育行为科学化、教育手段信息化、教育权利公平化、教育投入多元化的目标基本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渴望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愿望得到更高程度的满足,全区教育综合实力位居全市前列。
为更有力推进工作,提出20*年事业发展目标:
1、学前教育。3-5周岁幼儿入园率达到98.5%以上。创建市级示范性幼儿园2所,区一级幼儿园3所,二级幼儿园4所。积极探索公办幼儿园发展路子。
2、义务教育。小学入学率、巩固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达到99.98%、巩固率达到100%,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率达到98.5%,初中毕业升学率达到97.5%,三残儿童入学率达到99.8%。中考成绩位列全市前3名。创建市级示范性学校3所。
3、成人教育。开展各类培训5.8万人次,其中农业技能培训2.28万人次,职工岗位技能培训0.67万人次,农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1.35万人次,其他培训1.5万人次。培训农村预备劳动力400人次。
4、基本建设。完成所有“食宿工程”项目后续工作和附属工程建设工作,争取上半年全部投入使用。全面启动“20*-2010年校舍维修工程”。有重点地抓新建学校项目的启动工作,完成一批操场、综合楼等项目的建设工作。
5、布局调整。实施中小学校第二轮布局调整规划,优化提升*新城区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重点规划建设中心镇所在地学校,推动城乡学校间的交流与合作。吸引外来生源,减少生源外流,提高校均规模。
6、队伍建设。不断加大名师名校长选拔培养力度和“领雁工程”实施力度,健全完善教育高级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机制,选拔一定数量的区级名师、名校长培养人选和“领雁人”。创设条件,搭建平台,为教师的成长成才提供舞台。开展教师对外合作交流,广泛开展区域名师送教活动。完成600名班主任全员培训工作。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和高标率分别达到99.59%和63.09%,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和高标率分别达到99.67%和76.55%,巩固和提高在全市位次。
7、评比创建。创建省级教育强镇1个,省级标准化学校3所,省级绿色学校2所,省级卫生先进单位2家,市级卫生先进单位4家,市级文明单位3家,区级文明单位2家。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教育强区创建成果。
8、教育装备。创建省级现代教育装备达标区。投入资金300万元,装备更新一批电脑、多媒体,购置广播系统,配备投影仪和教学仪器设备。
(三)工作工作及措施
1、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1)积极扶持学前教育。加快实施《幼儿教育“十一五”发展目标和幼儿园布局调整实施方案》,努力形成以政府和教育部门办园为骨干,社会力量办园为主体的发展格局。不断加强对幼儿园的管理和指导,规范办园行为,美化、绿化、净化园舍环境,做好一年一度年检工作。不断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师资培训,开展各项保教活动,提高幼儿教师素质。不断深化园所教育改革,全面提高学前教育质量,防止和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
(2)规范发展义务教育。学习贯彻《义务教育法》和省厅关于推进素质教育的相关规定,深入研究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实现“轻负担、高质量”。进一步做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残疾儿童少年及家庭困难学生的入学帮扶工作,解决他们在学习、生活中的困难。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有计划撤并规模小、效益低的学校。积极推进中考招生制度改革,落实学业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招生制度。出台全区统一规范的省一级重点普通中学保送生推荐办法,提高推荐工作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3)大力发展成人教育。充分发挥镇乡(街道)成技校的阵地作用,加强“三教统筹”,促进“农科教”结合,广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广大农民的职业技能和转移就业能力,服务新农村建设和区域经济建设。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工作是省职业教育六项行动计划之一,是整个农村劳动力素质提升工程中的一部分,是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建设,特别是服务“三农”的重要工作。要根据市场和社会需求确定专业和培训计划,合理安排好培训时间,抓好就业知识、专业知识技能培训,提高就业竞争能力,把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工作做好。
(4)加强民办学校管理。认真贯彻《民办教育促进法》,进一步营造宽松的舆论环境、高效的政策环境和公平的竞争环境,引导民办学校准确定位和健康发展。积极鼓励和扶持民办学校创特色、树品牌,促进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的协调发展。不断加大对民办学校的督导评估力度,督促民办学校改善办学条件,规范办学行为,提高办学效益。
2、推动教育内涵发展
(1)全力推进德育创新。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先,深入开展民族精神教育、诚信教育、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法制教育、感恩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深入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与美育工作,认真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大力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积极推进体艺“2+1”项目,还时间空间于学生,还兴趣爱好于学生,还体育美育于学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切实加强关心下一代工作和家长学校创建工作。适时举办“中小学德育导师制”工作经验交流会。
(2)突出抓好质量提升。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工作永恒的主题,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任务。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青少年学生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要牢固树立教学中心意识、质量生命意识,加强教学常规管理,规范课程设置,切实落实各项减负增效措施。中考质量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是展示一个区域整体教育水准的重要窗口。要以强化教研为突破口,发挥教育中心教研员的作用,加强对中考命题方向的研究和把握,加强检查与指导,提高中考备考的针对性;发挥初中六校联谊这一有效平台,加强交流与协作,畅通信息,集思广益,提高中考复习效率;发挥各初中教研组集体力量,加强研讨与共享,提高中考辅导的准确性。
(3)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要在全面总结前一阶段课改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推进课改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认真抓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工作;以完善校本课程管理制度为重点,凸显学校特色、教师风格及学生个性;以倡导启发式、参与式、讨论式、体验式等符合教情、学情的教学模式为重点,提高教师科学处理教材,正确对待学生的能力。
(4)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要依据校情和地方特点,制定和完善校园文化发展规划,不断加强特色文化的培育,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使每一所学校都有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结合*特点,重点抓好以“艾青文化”、“施光南文化”为重点的名人文化,以“孝文化”为重点的道德文化,以“草莓文化”、“白桃文化”为重点的特产文化的发掘和建设工作。注重细节管理和形象策划,规范使用校徽、校旗、校歌,提炼富有学校个性和深厚意蕴的办学理念。因校制宜开展读书节、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等活动,用高雅丰富的校园文化滋养学生的精神世界。
(5)深化安全文明校园创建。认真学习贯彻《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健全学校安全预案,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应对、处理突发安全事故的能力。健全完善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机制,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防患于未然。广泛开展以提高学生自护、自救、防灾、逃生能力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切实加强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宿舍安全、校舍安全、食品卫生安全、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工作。认真做好师生传染病的防控工作。严格执行师生集体活动报批制度。从严规范学生接送车管理。加强校产安全管理,严防校财失窃事件的发生。充分发挥综治副校长的作用,全力维护校园的和谐稳定。
3、坚持教育均衡发展
(1)加大教育保障力度。进一步完善“以区为主”的财政保障制度,依法保障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和“两个提高”。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多方筹措资金,努力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提高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确保全区中小学公用经费逐年增长并达到全市中上水平。继续完善中小学教职工工资由区财政集中统一管理和发放办法,确保国家和地方规定的工资标准及各项津补贴预算不留缺口并按时足额发放。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在预算内经费中适当安排教职工的政策外福利费支出。建立健全教育教学装备、校舍维修改造的长效机制,巩固和完善基础教育发展资金制度。筹划组建区教育系统会计核算中心,加强教育经费管理,理顺经费来往渠道,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2)拓展优质教育资源。不断巩固省级教育强区创建成果,努力使我区学校布局更加合理,教育结构更加优化,教育质量更加过硬,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化的教育需求。抓住教育创强实现*教育升位提质的历史性机遇,努力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进一步发展。
(3)加强薄弱学校建设。从全区来看,我区的教育资源分布并不均衡,教育资源总量仍显不足。少数薄弱学校校舍、师资闲置和部分优势学校的人满为患形成鲜明对比,由此引发的生源外流、师资队伍不稳定、择校热、教育公平难以实现等问题,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和区域教育的健康发展。加快薄弱学校自我发展能力,努力缩小校际差距,势在必行,刻不容缓,必须高度重视和认真加以解决。要通过政策扶持和资金倾斜等方式,帮助薄弱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水平,形成发展能力,逐步实现变“输血”为自身“造血”;要通过强校、弱校联谊,优秀师资支援等方式,将优质教育资源、教学设备、现代教育理念和先进教学方法引入薄弱学校;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实现学校与学校在办学条件等方面的相对均衡,从根本上缓解社会上客观存在的择校热,为人民群众的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创造公平机会。
4、打造城市教育品牌
(1)大力实施“领雁工程”和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继“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之后,全省将实施20*—2010年农村中小学教师“领雁工程”,计划用3年的时间,为农村中小学培养一批教育教学“领雁人”。我们要以此为契机,通过大力实施“领雁工程”和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积极发挥名师名校长和“领雁人”的辐射作用,组织开展名师送教、名师带徒、名师教学展示等活动,带动全区农村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认真开展优质课评比和教坛新秀评比活动,为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提供平台。
(2)扎实推进数字校园建设。基本完成“校校通”工程。充分利用名校、名师资源和现代技术教育装备,实现普通教师与名师、普通学校与名校、农村学校和城区学校教育资源共享,把应用程度和应用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管好用好*区教育网,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和无纸化办公,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建设教师电子档案室、学生成长电子档案袋和家校联系网络平台。不断提高教育装备利用率,实现由注重配置向注重应用转变,以信息化和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带动教育现代化和实现教育城市化。
(3)深化制度改革创新。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以更大的力气推进改革,努力破除不适应发展需要的体制和机制束缚,有效解决制约教育发展的长期性问题和深层次矛盾。逐步建立起影响教育改革发展和质量提升的五项制度:一是校长任期目标考核制度,要求校长必须有明确的办学思想和工作目标;二是教师专业发展考核制度,要求教师要坚持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三是学校教育教学行为督查制度,要求学校规范办学行为,落实课程计划,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四是廉政建设、行风建设和安全责任追究制度,要求树立良好的教育形象、个人形象和安全意识;五是课程改革和质量管理考核评价制度,要求以课改统领教学,树立向教研教改要质量的观念。加快形成有利于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机制,为早日实现城市化教育创新体制机制。
5、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1)建设现代校长队伍。切实加强校长队伍的培训和培养,全面提高校长队伍整体素质。健全完善校长任期目标考核制度,充分调动校长办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建立梯队,逐步完善校长队伍流动机制。校长要不断学习、不断锤炼、不断进取、不断提高,不断增强依法治校意识和抓班子、带队伍的能力。
(2)提升教师队伍素质。要把引进人才和培养人才结合起来,系统培训和校本培训结合起来,提高素质和提高待遇结合起来,打造一支师德高修养、专业高素质、教学高技能的适应*教育城市化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不断增强教师是“第一资源”意识,巩固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培训成果,在教师中广泛开展读一本教育专著、作一次专题讲座、写一组教学随笔、拜一名师傅(或带一名徒弟)、负责一项课题研究、组织一次社会实践的“六个一”活动,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努力建设一支有大爱、懂管理、高素质、负责任的班主任队伍。
(3)加快教研员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教研员队伍的专业发展和水平提升,努力使教研员成为学习型、研究型、参与型、示范型的教研工作者。教研员要不断增强服务意识,为新课程改革服务,为教学改革服务,努力将教学研究工作的重心下移到学校,做到天天有人视导,天天有人在学校,天天有人在课堂,及时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自觉使自己成为教师的良师挚友,成为教师业务学习和师德楷模。
(4)严格机关干部队伍管理。通过多种措施,督促、引导机关干部牢固树立为学校服务、为师生服务的意识,用心说话、用心做事、用心服务、用心创新。自觉、主动加强自身学习,熟练掌握相关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科学、高效地做好教育行政管理工作。重新调整机关干部联系学校制度,每个机关干部都要深入到师生中去听实情,深入到创新实践中去学真经,不断把我们工作的根深深扎入于基层和师生之中。力求研究问题、解决问题,避免搞形式主义。不断增强服务解难意识,认真做好教育接待工作。
(5)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认真开展师德专题学习活动,加强以“敬业、爱生”为核心的师德教育,提倡和鼓励教师以良好的职业道德、率先垂范的行为准则、爱生如子的深厚情感、爱岗敬业的精神风貌教育、熏陶和感染学生。积极引导广大教师热爱学生、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为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创造条件。着力解决师德师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严禁教师在管理学生当中,行为粗暴、恶言辱骂、动辄体罚,严禁教师歧视、打击和驱赶后进生。认真做好优秀教师评选、表彰工作,大力表彰和宣传优秀班主任先进事迹。
(6)继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强教职工编制管理,完善教师招考录用制度、教职工聘任制度、高级教师职后管理制度和新教师培训制度。进一步完善教师评价考核和交流制度,不断加大城镇教师向农村学校流动的力度,促进城乡师资均衡发展。面向全区调整超编人员,精简、压缩中小学非教学人员,逐步建立一支人员精干、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
6、深化教育行风建设
(1)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以党风促政风、促行风,不断增强干部教师廉洁自律意识。不断完善教育、制度、监督并举的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工作体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败工作方针,刚性执行义务教育“一费制”,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从严治理商业贿赂。进一步深化校务财务公开制度,推进依法治教,加强民主管理,完善教代会制度;进一步落实学校基建立项、审批、招投标和内部审计制度,完善大宗物品采购和招投标制度,健全校长离任专项审计制度,完善校长、书记述职述廉制度;进一步强化法纪意识,令行禁止,自觉接受各方面的监督,营造风清气正、干净干事的良好氛围。
(2)抓好规范办学行为。制定包括办学思想、依法治教、教学管理、德育工作、校产管理、教育科研、队伍建设、文化建设、制度建设、评价改革等方面的管理标准,促进学校管理向规范化方向发展。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搞好活动,不随意增减课程与课时,不设立重点班与实验班,不随意让师生加班加点,不靠牺牲学生的休息和健康换取教学成绩,不乱印、乱购、乱发资料。
(3)重视学校后勤管理。学校后勤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紧紧围绕教育教学和师生生活,科学计划和安排,保证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能够正常进行。学校食堂要坚持微利经营,保证学生吃得起、吃得好、吃得便宜,价格实惠、讲求卫生、科学营养。学校商店要围绕学生所需办商店,紧贴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从正规渠道进货,确保商品质量。劳动实践基地要成为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学习掌握劳动技能的重要载体。
(4)抓好教育宣传工作。加强信息员队伍建设,注重宣传的组织策划,提高教育宣传综合影响,营造有利于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办好《*教文体》刊物,扩大刊物的赠阅范围和影响力,发挥局网站和区教育网的功能,加强与本地新闻媒体的联系与合作,使教育宣传成为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20*年文化工作思路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建设“文化*”,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统筹整合全区文化资源,形成面向社会、贴近生活、覆盖面广、服务群众的文化网络,倡导全民参与文化活动、共享社会文化资源、传承延续文化传统。加快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和人才队伍培养,加强文化市场有效管理和规范引导,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和繁荣,认真开展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整理发掘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提升群众文化品位、积极培育文化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效形成政府主导、文化协调、多方参与、文化共建、资源共享的良好局面,使全区文化工作在深化改革中发展壮大,在突破重点中整体推进,在夯实基础中巩固提高,在规范管理中繁荣有序。
(二)事业目标
1、实施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建设文化标准村20个。
2、实施农村文化建设示范工程,指导创建省、市级文化示范村1个,区级文体示范村20个;评选文化示范户30户、文化带头人30名。
3、实施文化遗产保护工程,认真开展全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普查。
4、实施农村文化活动繁荣工程,开展送电影下乡、送戏下乡、送图书下乡等文化活动,举办区第二届农民文化艺术节和全区文化员才艺展示活动。
5、实施文化队伍素质提升工程,全区文化干部轮训1遍,培训村级文化员50人次、业余文艺骨干100人次。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1、以构筑和谐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着力点,加强农村文化基设施建设
(1)充分认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在推动新农村文化建设,促进基层文化事业持续发展,提高群众文化生活质量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区文化馆建设,使之达到国家二级馆标准。加强职能培育,更好发挥区文化馆在推动全区农村文化繁荣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规划建设区公共图书馆。
(2)依托*建筑艺术公园、艾青主题公园、施光南音乐广场等*新城区文化设施,定期举办文化展览、精品展演、电影放映、婺剧欣赏、文学沙龙、音乐赏析等活动,满足群众对文化的需求,提升区域文化品位。
(3)积极指导有关镇乡(街道)创建“东海明珠”。加快镇乡(街道)综合文化站建设,一般镇乡按市级“东海明珠”工程标准要求建设综合文化站,室内面积不少于500平方米;中心镇(街道)按省级“东海明珠”工程标准要求建设综合文化站和文化活动中心,室内面积不少于1000平方米,并建有“五室一场”(图书阅览室、综合文化活动室、培训室、“共享工程”数字阅览室、影视放映室和文化广场或公园)。在做好沟通和协调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孝顺镇等新建或者扩建综合文化站。
(4)继续认真抓好市级文化普及村和文化特色村创建工作,继续开展区级文体示范村的评估认定工作,推动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和农村文化活动的开展,不断满足农民群众就近、经常和有选择地参加文化活动的需要,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以政府拨一点、村集体出一点,村民集一点的形式,多方筹措资金,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积极开展村级文化活动场所建设,扎实推进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指导创建20个以上省、市级文化示范村(社区)、区级文体示范村,每个文化(体)示范村建有综合文化活动室,具有图书报刊阅览、电视录像播放、体育健身娱乐等功能,并配有必要的设备和器材。重点做好孝顺镇车客村等村级文化中心的建设工作。
2、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为契机,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1)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一项国家工程,涉及面广,专业性强,持续时间长。文物是国家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文物普查是国情国力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国家历史文化遗产安全的重要措施,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基础工作。
要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广泛深入地宣传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使全社会了解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目的、意义和内容,了解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全面了解文物价值,普及文物保护知识、文物普查知识,形成有利于开展文物普查工作的有效机制和良好氛围。
文物普查以全面调查、登录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为重点,对已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着重调查其文物本体的现状和文物的周边环境状况。通过文物普查,全面掌握我区不可移动文物的数量、分布、特征、保存现状、环境状况等基本情况,为全面制定我区文化遗产保护的长远规划,提高我区文化遗产保护水平奠定基础。
要制定细致详实、切实可行的文物普查方案和工作计划,成立普查专业小组,落实文物普查经费,充实普查员队伍,配备文物普查专用器材,争取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和支持,协调各单位成员,明确各部门职责,做好文物的历史现状记录、制图和GPS定位等工作,年内争取完成全部普查工作的三分之一的工作量。
(2)加强文保规划的修编,进一步完善全区文保单位保护规划,对已经编制保护规划的傅村镇山头下村和曹宅镇历史文化保护区等要抓好落实。多方筹措资金,落实文保工作经费和日常维护经费,使全区的历史古迹和文物遗产得到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
(3)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方针,对全区2处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3处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15处市级文物保护点进行一次全面清查,建立文物遗产保护名录。进一步加强名人故居的修缮和保护工作,对周边环境进行清理整顿,尽量恢复傅村镇畈田蒋村艾青故居和源东乡叶村施复亮、施光南故居原状原貌,探索进一步做好旅游文化文章。指导、检查、监督曹宅镇龙山张氏宗祠、澧浦王氏宗祠等文保单位做好修缮工作。
(4)建立区、镇乡(街道)、村三级文物保护网络,形成有效文保组织队伍。举办业余文保员和镇乡(街道)文化站干部的文物法规培训,增强依法保护文物意识。发挥每一个业余文保员的作用,引导全民参与到文保工作中来。会同公安、消防等部门,加强对全区重点文保单位的安全检查,及时整治文物消防安全隐患。
3、以挖掘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重点,传承延续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传统
(1)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切实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领导,将保护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协调机制,实施有效保护。
(2)深入挖掘和全面梳理我区历史文化资源,深入开展方言、民俗、民间艺术、民风和历史名人、姓氏族谱等课题研究,明确我区历史文化定位,探索我区历史文化资源与当代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3)传承和弘扬婺文化,不断增强我区文化的影响力。婺文化是几千年来*人民共同创造的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在全省乃至全国独树一帜,要以婺文化为根基,在传承的基本上创新,努力形成具有*个性特色的文化,形成*30万人民共有的精神家园,不断增强生命力和影响力。
(4)加强对人民群众尊重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的教育和宣传,加大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力度,切实增强人民群众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觉意识。
4、以打造我区特色文化为目标,繁荣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1)要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反对封建迷信,抵制腐朽思想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具有*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用先进文化占领基层文化阵地。广泛开展社区文化、农村文化、企业文化和广场文化建设,使群众文化活动的品位和水平有较大的提高。以源东白桃节、黄大仙旅游节等为契机,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更好服务农村经济建设。
(2)大力弘扬民俗民间传统文化,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道情、舞龙、舞狮、迎銮驾、划旱船等民俗民间传统文化活动样式,发掘整理,推陈出新,创作出一批具有省、市影响的文艺作品,使民俗民间文化在内容、形式上既保留古朴的风格,同时又具有时代的特点,在继承传统中不断发展创新。
(3)以乡村文化俱乐部为抓手,做好“种文化”这篇文章,因地制宜开展器乐、舞蹈、书法、绘画、健身舞等的培训工作,为基层培养业余文艺队伍。鼓励专业文艺团体和专业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和社区,指导和辅导群众业余团体和文艺骨干。
(4)继续深入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在创新上下功夫,在服务基层上下功夫,创作编排内容丰富、形式创新、雅俗共赏的节目,把文化送到农民家门口,年内组织开展送文化下乡60场,更好满足农村群众文化需求。元宵前后,举办*区第二届农民艺术节和乡村俱乐部文艺会演,为节日农民送上文化盛宴。
5、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进文化市场管理和文化产业发展
(1)按照“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加强文化市场建设,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使文化主体活力迸发,文化资源充分利用,文化事业充分繁荣,文化产业充分发展。
(2)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依法加强文化市场建设和管理,整顿和规范文化市场秩序,全面推行文化市场星级管理,积极探索文化市场执法联合行动有效方法,形成上下合一、协作管理的联动机制,提高执法水平,维护合法经营。
(3)认真组织演出、知识产权、音像制品、娱乐市场、电子游戏、印刷复制业等文化市场整治活动,加大对违法音像制品和各种非法出版物的查处力度,使正版音像制品市场占有率保持在较高水平。继续加强网吧市场管理,巩固网吧专项整治成果,鼓励网吧连锁经营,实现网吧市场经营秩序的根本好转。充分发挥协会作用,加强行业自律。
(4)进一步规范市场准入,降低门槛,完善扶持政策,优化发展环境,吸引社会力量兴办公益文化项目,参与公益文化管理,支持捐助公益文化活动。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发展文化产业,重点培育和形成印刷复制业、音像制品、网络文化等有一定基础的文化产业,引导各文化产业门类向规模化、连锁化、品牌化方向发展。进一步引导群众的文化消费倾向和文化市场的经营活动,扶持大众化文化经营场所和健康有益的文化经营活动。
6、以实施文化人才工程为抓手,建立和完善文化人才机制
进一步确立“以人兴文”观念,大胆探索文化工作“出人才、出作品、出效益”的途径和办法,切实加强文艺专业人才和文化经营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支思想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骨干队伍。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人才选拔机制、人才使用机制和人才管理机制,完善文化系列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制度和分配激励制度。进一步加强民间艺术人才队伍,激发民间艺人文化创造活力,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三、20*年体育工作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提高全民体育意识和健身意识,增强人民体质为己任,推进体育工作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紧紧抓住20*年北京奥运会的有利契机,按照区委、区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进一步促进我区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学校体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营造浓郁的全民健身氛围。“抓职能、树旗帜;抓管理、强素质;抓活动、塑形象;抓金牌、扩影响”,为*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开创我区体育工作新局面。
(二)事业目标
1、实施体育竞技工程。巩固我区竞技体育水平全市领先的优势,加强体育后备人才选拔、培养、输送工作。调整项目布局,增加竞技训练点至11-12所,合理安排区少体校等学校的训练项目。沙排队在省级比赛中进入前三名、市比赛中各组争取第一名,柔道队在市级比赛中团体总分第一。实现区少体校整体搬迁,形成办学优势。
2、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新建农民小康体育村10个,创建省、市级体育强镇1个,创建浙江省村级体育俱乐部1个。引导全民健身活动向“参与活动普及化、组织活动社会化、活动内容大众化”的方向发展,真正把全民健身工作落到实处。
3、实施学校体育健康工程。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推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不断提高体育艺术2+1项目的实施水平。开展体育特色学校申报和创建工作。指导东关小学办好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指导曙光小学创建省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举办区第八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和第三届中小学生排球比赛。
4、实施体育设施建设工程。配合做好日普高尔夫俱乐部高尔夫挥杆练习场和200㎡健身活动室建设。指导各镇乡(街道)灯光篮球场、体育活动中心等室内外活动场所的建设,指导全区体育小康村和农村文体示范村体育设施建设。新增篮球场10个,体育活动室10个,安装健身路径5条以上。
5、实施体育人才队伍工程。举办区级教练员、裁判员、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和队伍整合工作,组织优秀体育骨干参加省、市教练员、裁判员、社会体育指导员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进一步抓好体育骨干教师培养工作。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1、大力普及群众体育,不断营造浓郁的全民健身的氛围
(1)深入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推广《普通人群体育锻炼标准》,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引导全民健身活动向“参与活动普及化、组织活动社会化、活动内容大众化”的方向发展,真正把全民健身工作落到实处,落实到群众身边。
(2)把人民群众的健康当作头等大事来建设好、维护好、组织好。积极组织开展以“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为主题的系列群体活动,促进人民群众体育意识和健身意识的提高,为20*年北京奥运会营造浓郁的全民健身氛围。发掘具有*特色的龙舟赛、斗牛比赛、舞龙、迎龙灯等民间文体活动,推广曹宅等镇举办农民运动会的经验,争取有更多的镇乡(街道)举办农民运动会。
(3)加大对农民健身工程的指导,管好用好身边场地,定期检查,为群众体育健身提供安全可靠的体育设施。指导各镇乡(街道)加快室内体育健身中心(室)建设。在居民区、农村居民点安装一批体育健身路径,把体育设施建设到群众身边,积极改善农村体育设施和健身条件,为老百姓提供便利的健身需求。计划安装10条健身路径,配备15套乒乓球桌、10副篮球架。
(4)继续举办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及业务培训,积极创造条件,适时举办全区性的全民运动会。
(5)以体育创建为重点,加强体育工作指导,抓好典型,推进农村体育工作健康发展。指导傅村镇创建省级体育强镇,指导条件成熟的村庄争创省级农村体育俱乐部。创建1-2个市级体育强镇。全面推进小康体育村和文体示范村创建工作,争取年内创建10个左右的小康体育村,10个以上的文体示范村。指导东关小学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开展工作,指导曙光小学争创省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
(6)继续办好以篮球、乒乓球、羽毛球为特色的职工体育;以门球、太极扇、太极拳为特色的老年体育;以健美、健体为特色的妇女体育。
(7)筹备成立区体育总会,发挥体育总会在大项目、大活动管理、协调作用。每个单项协会一年至少举办两次以上活动。同时在联合办活动上进行探索,联合各行、各业,发挥各自优势,实现政府体育向社会体育转变。
2、积极提升竞技体育,不断扩大区域体育影响力
(1)以提升竞技体育水平为目标,以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为着眼点,逐步提高体育科技含量,继续巩固我区竞技体育水平在全市领先的优势。以区少体校为“龙头”,不断扩大市、区级传统项目学校和训练点校,努力增加业余训练的总人数,坚持竞训和输送两手抓,促进竞技体育稳步发展。
(2)全面提升区少体校整体水平,培养高水平竞技人才。一是搬迁区少体校。将区少体校搬迁至新建的*区实验中学校园内,努力打造成高水平的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二是区少体校要在保持和巩固原有基础上,拓宽领域,为全区青少年体育的发展发挥辐射和带头作用。三是全方位提高区少体校办学质量,使少体校真正成为集训练、教学、科研三位一体的体育人才培养基地。
(3)积极探索科技体育的路子,提高训练的科学性。抓好队伍教育管理,保证竞技水平不断提高。继续保持沙排、柔道、举重、田径等优势项目,争取在省、市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3、加快发展学校体育,不断提高青少年学生的身体素质
(1)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全民健身运动的重点,切实提高青少年健康素质。
(2)要在保证体育课开足开好、不被挤占的前提下,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让“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的理念深入人心。
(3)结合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把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突破口,以“达标争先、强健体魄”为目标,使在校学生体质不断提高。认真开展阳光体育与奥运同行冬季长跑活动。
(4)全面规划,分步实施,有序、有效、稳步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
200*年,我县的文化市场管理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及主管局的领导下,在市文化局的大力支持和各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以全国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行动为契机,大力规范文化市场经营秩序,较好地完成了上级部署的各项工作。全年,共出动检查900人次,检查经营单位230家次,取缔无证经营单位2个,办结行政处罚案4件,罚没款3000元。收缴、销毁违法音像制品约500余盒(张);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使文化市场得到繁荣发展,全市零售出租单位从2003年底的8家发展至18家,音像市场经营单位“滥、小、差”的状况得到明显改观;自主管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以来,与市区两级公安、信息管理、工商部门密切配合,做了大量的调查摸底和联合执法工作,并全面开展了网吧重新审核登记工作。全市文化市场的净化程度有较明显的提升,发展有序,文化市场管理工作整体形象有较大的改观,县文体局在执法目标评选活动中获优秀。
一、领导高度重视,管理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200*年,主管局领导局派送稽查人员到南宁参加全区文化市场行政执法人员培训班外,全部人员还参加了县政府组织的行政执法资格考试。配备并更换了一批办公、电脑设备。通过行政执法责任制考核,制度更加健全,管理更加完善,依法行政有所加强,队伍素质明显提高。我局在县政府行政执法责任制考试中获得了较好成绩。
二、理顺管理体制,市场管理效率明显提高。
200*年,加强对了音像市场管理体制。为进一步明确管理职责,提高管理效率,摸清了音像市场家底,掌握了全市音像制品经营单位的总量、项目分类、经营规模、布局等第一手资料,并通过重新审核登记工作,压减了一些不符合市场准入标准的音像零售、出租经营点,治理了“滥、小、差”,为今后的音像市场管理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网吧专项整治”实施,进一步加强了对网吧管理体制。根据我县“网吧”实际存在的问题和管理现状,我局与公安、消防、工商部门联合执法检查,规范整顿方案,随即着手网吧的规范整顿工作,使网吧行业逐步得到规范化。
三、大力整顿治理,文化市场进一步规范版权所有净化。
(一)音像市场。县区的一些音像制品被责令停业后,不法经营者在原集中经营场所周边聚集,从事地下经营。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坚决执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多次组织稽查力量冲击原集中经营场所。对还没有办理音像制品许可证的经营户,我们采取了先发通知书,后派稽查人员上门做思想教育工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使许多原来怀有侥幸心理不办理许可证的经营户都办了证。全年共查获500(张)违法音像制品案8起,最多的一次查获100盒(张)。目前,音像市场稽查力度明显加强,不符合重新审核标准的经营点正在被逐家监督关闭,音像制品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得到遏止,市场净化程度有所提高。
(二)网络文化市场。200*年,与公安、消防、工商部门一起,对全县取得合法经营资格的4家“网吧”统一做了相关信息、数据的档案,为网吧管理工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国务院及文化部“网吧专项整治”颁发后,立即根据文件精神所赋予的管理职责和文化部、自治区、市有关文件精神,一方面暂停“网吧”的审批工作,另一方面加大对网吧的巡查力度,严厉查处各类违规经营行为。在6月至12月共出动检查人次,检查网吧家,对不符合安全规定的2家场所提出了限期整改的要求,并关闭了1家无证网吧。全县发动了“零点行动”,岑忠敏局长及局分管领导黄晨曦亲自带队,在工商、公安、消防等部门的配合下联手出击,持续整治,取得了很好的治理成效和社会宣传效果。在此几月的时间里,联合执法出动检查120余人次,检查网吧30余家次,查获的违规经营单位4家全部予以立案,对4家违规经营单位共罚款3000元。
四、规范行政行为,文化市场初现繁荣
通过200*年的机构改革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落实、各地的行政审批和执法检查行为进一步规范。随着行政行为的逐步规范和执法力度不断的加大,“一手抓治理,一手抓繁荣”已初见成效。在各级文化部门鼓励、支持下,一批有经济实力、运作规范、信誉良好的经济实体开始投资文化产业。本地民营企业投资:黄青云开办的“一木网吧”、“凌科数码”、“翰林书屋”都取得了较好的效益;许多单位和民营资本开始看好音像市场,纷纷投资正版音像制品经营,以先进的业态和规范的方式投入经营。这些先进、规范的正版音像企业的兴起。较大规模正版音像制品经营活动填补了打击盗版制品后形成的市场需求空缺,支撑了市场的进一步规范发展。通过近半年的整顿规范,网吧经营条件基本好转。县区最大的网吧,经营面积达400多平方米,配置电脑100多台,经营环境和服务质量明显提高,违规经营行为正在逐步减少。“压缩总量,调整结构,规范发展”的工作思路得到了较好的贯彻,文化市场的繁荣初步显现,为下一步文化市场从初级形态向高级形态、从总量扩张向层次提高打下了基础。
五、注重宣传教育,发动社会各界参与
开展了众多文化市场法制宣传活动,如文化部门与各乡镇联合举行了10余次文化三下乡活动,并把有关法律法规通过歌舞、小品等精彩表演送下乡进行宣传,即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明,又较好的宣传了有关法律法规。200*年10月,并在在县文化广场的宣传活动现场设立了法制咨询台、播放专题宣传片,分发宣传资料,悬挂标语横幅,陈列宣传板报,进行鉴别非法音像制品讲解,很受群众欢迎,并现场接受群众举报。在国务院、文化部开展“网吧专项整治活动”的几月时间里,各种媒体宣传、解释《条例》、公布举报电话等共计4篇次,宣传广告,并与当地电视合制作了“让未成年人远离网吧”的专题节目。全县每个网吧主要经营负责人都接受了《条例》的学习培训,每家网吧都在入口处悬挂了统一制作的“未成年人禁入”警示牌。
此外,还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关注、监督文化市场管理工作。如我局举办了**县加强文化市场义务监督员队伍建设现场会,聘请了一些退休老干部作为文化市场义务监督员,进一步加强、完善义务监督员队伍的工作。组织了经营业主法律、法规知识竞赛,组织义务监督员检查市场。局分管领导黄晨曦副局长还与教育、卫生、交通、公安等部门联合,走进乡镇许多中小学校为学生进行知识讲座,受到了强烈反响。许多地方还采取张贴宣传画、散发宣传材料、公布举报奖励电话,联合县教育局、团市委和中小学校开展“未成年人告别网吧行动”现场签名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宣传活动。
纵观全年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
关键词: 高中体育 乒乓球社团 建设管理
1.引言
学生的发展应当是综合全面的发展,除了课内知识学习以外,课外社团活动为学生的集体意识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学生社团是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兴趣自愿参加的一种组织[1-3],它为学生打开了一扇认识自我、体验社会的大门,使其更自由地认识世界。
笔者长期处在体育教学一线,积极组织乒乓球社团活动。下面针对本校实际情况,挖掘乒乓球社团发展中的不足,旨在为普通高中的乒乓球社团建设和校园体育文化推动提供合理化、科学化的建议。
2.第七师高级中学的乒乓球社团的现状
第七师高级中学的乒乓球社团(以下简称“社团”)在建校之初即已成立,由本人作为指导教师。社团有20名团员,来自高中各个年级。经过几年的发展,社团经形成了完善的管理体系,具有良好的规范性,日常有专职教师指导训练比赛,假期开展一定强度的集训。
社团拥有7张乒乓球台,训练在校乒乓球室进行,日常训练时间为周一至周五19:10-20:40。日常训练主要进行基本功练习,包括正反手对攻、步伐练习、发球练习和战术组合练习等,一阶段的训练后开展队内循环比赛和年级间对抗比赛。寒暑假期间,社团进行为期15天的集训,针对日常训练中的弱点,进行系统全面的练习,集训强度较日常训练有所增多,上、下午各进行3个小时。经过一定的训练和比赛,社团选拔优秀团员参加地区性比赛。
通过团员们的共同努力,社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建团之初有团员获得了自治区中小学生等级赛个人第四名;在2013和2014年第七师青少年运动会上,社团囊括了团体冠亚军及所有单项冠亚军;另有30余人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称号。
3.第七师高级中学乒乓球社团发展问题分析
目前,社团的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师资投入不足,缺乏专业性的引导。
学校长期参与指导乒乓球社团的专业教师仅有一名,指导老师仍要负责公共体育课的教学工作,社团的管理与指导得不到充分的保障。另外,场地的限制无法满足20名团员同时上案,训练效果受到影响。经费方面,购置、维修乒乓球器械、水电费、日常训练开支每学年约为2000元,由上级教委部门下拨,基本能够满足校内活动及训练比赛需求,但以社团目前的发展情况看,仍需扩大社团影响力,这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
(2)发展受限,社团认可度有待提高。
高中教育过程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书本知识的学习,学校的培养重点倾向于课业辅导,对文体社团的作用认识不足,由此导致文体社团发展受限,其自身的管理与建设无法得到足够的保障,长此以往,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将会受到影响。
同时,社团与社会的沟通交流不足,社团举办比赛局限于校内,校际及社会比赛较少,吸引社会资源参与社团建设的沟通联系工作做得还不够。
(3)团员有效培养期较短,亟待建立健全成长机制。
在校期间,团员的有效训练时间是每天一个半小时,每周5次,加之寒、暑假15天集训,总共加起来的训练强度仅相当于初等级别。乒乓球运动的培养期较长,但是高中期间团员的有效培养期最多只有三年,这离系统培养的要求还很远。
4.第七师高级中学的乒乓球社团发展的对策研究
目前社团的发展已初具规模,但是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仍不容忽视,针对本校乒乓球社团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下文从三个方面提出应对策略:
(1)增强乒乓球社团的规范性,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无规矩不成方圆。社团建设需要发动学生组织的力量,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情合理的规章制度。管理者应奖惩得当,重视学生的感受,给予学生更多的活动空间,使社团形成高年级带低年级、高水平团员促进初学者的互帮互助氛围,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其中。同时还要注重团员兴趣的培养,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意识,带动更多的同学投入体育运动中,使社团形成一个完整不可分割的整体。
(2)加强乒乓球社团的基础建设,推动学校体育文化发展。
根据目前社团发展规模及现有条件看,训练场地还需进一步增加。可以考虑把空余的教室作为学生平时活动的场地,为学生提供多元化、便捷化的基础设施;加强对场地设施及体育器材的管理,避免损坏和浪费。这考验学校发展校园体育文化的决心,需要上级领导的支持和重视。
(3)加强社团与社会的交流联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完善社团的竞赛规则,营造良好的竞赛氛围,除组织适当的团内、校内比赛外,还应积极参与地区性比赛,加强社团与社会的沟通与交流,促进社团的良性发展。社团可以尝试与社会俱乐部建立长期的合作交流关系,引进社会资源,让学生对乒乓球运动有更多元的了解,学会用更广的视角看待乒乓球运动。另外,社团要大胆走出校园,参与更广范围的活动和指导,让学生在相关活动中提高综合素质。
5.结语
本文重点探讨了乒乓球社团的建设和管理问题,以第七师高级中学为例,指出制约校园乒乓球社团发展的关键问题,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提出对策,为高中乒乓球社团的发展提供可行建议。
参考文献:
[1]杨桂霞.加强乒乓球社团的管理和建设推动学校体育文化的发展[J].教育论坛.119.
[2]唐建军.现代乒乓球技术教学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
1.1提高体育数字化管理的意识
最近几年,在我国体育事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体育档案管理已经获得了广泛的关注,人们在发展体育事业的同时,逐渐重视体育档案管理工作。实施体育档案管理工作,其重点就是将体育比赛中的各种重要信息记录下来。将重要信息记录下来,有助于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具有针对性,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进而获取良好的成绩。但是,从当前体育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状况来看,其中仍然存在不少的不足之处,影响着体育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同时,体育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在实施工作的过程中没有充分认识到该项工作的重要性,造成体育档案管理工作一直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使得体育档案管理秩序较为混乱,数字化技术不能充分的在体育档案管理工作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数字化技术之所以在体育档案管理中应用的不够充分,其中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传统的体育档案管理并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体育档案的需求,造成体育档案管理工作无法获得足够的保詹宇娄底市体育中心湖南娄底417000证。因此,在此情况下,提高数字化管理的意识,重视数字化体育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建立相应的档案管理体系,将数字化技术应用到档案管理工作中,有助于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其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促进数字化体育档案管理的发展,提高体育事业的综合竞争力。
1.2现代化技术应用于体育档案管理中
现如今,我国已经进入了网络信息化时代。网络信息化时展中,与电子信息化相互结合,并将其应用到体育档案管理工作中,属于体育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在我国体育事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体育事业包含着大量的重要信息,这些信息对体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相较于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现代化技术管理已经成为体育档案管理的一种必经模式。数字化技术能够准确全面的记录体育赛程与运动员的训练进程,同时,利用数字化技术能够更方便快捷的记录相关信息,利用计算机,可以不受时间与空间限制提取相关的体育档案信息。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体育档案管理信息的利用率。
1.3形成特色的数字化体育档案库
档案信息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为用户提供档案信息资源服务。在利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对体育档案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在集成相关数字化体育档案信息资源的同时,还应当建立与数字化体育档案信息资源相关链接或者检索平台。建立该种平台的目的就是帮助用户能够更好的检索、获取和利用相关信息。依据当前体育机构所提供的服务,利用数字化体育档案管理能够对档案信息进行分类、揭示、开发以及集成。根据该机构建立的实际情况,自行建立与之相匹配的数据库、或者是体育档案特色服务平台。自链接通常指的是体育档案机构在集成与揭示体育档案信息资源的过程中,能够通过整合与集成的方式在机构网站上进行公布。这样一种服务方式主要依据当前体育档案管理机构所收集的信息来建立。通过对各种资源的进行详细的分类、著录以及解释说明,通过连接的方式在档案信息主网站提供给用户。这样一种专业化的技术手段,利用特色化的服务,将体育档案管理工作区分为揭示服务与信息集成服务。这样对深度开发与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具有重要的帮助,能够为用户提供有效的体育档案管理信息,方便期间所、获取信息。
2.结语
第一条为了促进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加强对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管理和保护,充分发挥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功能,繁荣文化体育事业,满足人民群众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的基本需求,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是指由各级人民政府举办或者社会力量举办的,向公众开放用于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的公益性的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文化馆(站)、体育场(馆)、青少年宫、工人文化宫等的建筑物、场地和设备。
本条例所称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是指负责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维护,为公众开展文化体育活动提供服务的社会公共文化体育机构。
第三条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充分利用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传播有益于提高民族素质、有益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开展文明、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从事危害公共利益的活动。
第四条国家有计划地建设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对少数民族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予以扶持。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举办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维修、管理资金,应当列入本级人民政府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和财政预算。
第六条国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等社会力量举办公共文化体育设施。
国家鼓励通过自愿捐赠等方式建立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社会基金,并鼓励依法向人民政府、社会公益性机构或者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捐赠财产。捐赠人可以按照税法的有关规定享受优惠。
国家鼓励机关、学校等单位内部的文化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
第七条国务院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国务院规定的职责负责全国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本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监督管理。
第八条对在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管理和保护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给予奖励。
第二章规划和建设
第九条国务院发展和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将全国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本行政区域内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第十条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数量、种类、规模以及布局,应当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人口结构、环境条件以及文化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统筹兼顾,优化配置,并符合国家关于城乡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用地定额指标的规定。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用地定额指标,由国务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分别会同国务院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十一条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选址,应当符合人口集中、交通便利的原则。
第十二条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设计,应当符合实用、安全、科学、美观等要求,并采取无障碍措施,方便残疾人使用。具体设计规范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十三条建设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使用国有土地的,经依法批准可以以划拨方式取得。
第十四条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预留地,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国家有关用地定额指标,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并依照法定程序审批。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侵占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预留地或者改变其用途。
因特殊情况需要调整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预留地的,应当依法调整城乡规划,并依照前款规定重新确定建设预留地。重新确定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预留地不得少于原有面积。
第十五条新建、改建、扩建居民住宅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规划和建设相应的文化体育设施。
居民住宅区配套建设的文化体育设施,应当与居民住宅区的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擅自改变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项目和功能,不得缩小其建设规模和降低其用地指标。
第三章使用和服务
第十六条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完善服务条件,建立、健全服务规范,开展与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功能、特点相适应的服务,保障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用于开展文明、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
第十七条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应当根据其功能、特点向公众开放,开放时间应当与当地公众的工作时间、学习时间适当错开。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开放时间,不得少于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最低时限。国家法定节假日和学校寒暑假期间,应当适当延长开放时间。
学校寒暑假期间,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增设适合学生特点的文化体育活动。
第十八条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向公众公示其服务内容和开放时间。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因维修等原因需要暂时停止开放的,应当提前7日向公众公示。
第十九条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在醒目位置标明设施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二十条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提供服务可以适当收取费用,收费项目和标准应当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批准。
第二十一条需要收取费用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应当根据设施的功能、特点对学生、老年人、残疾人等免费或者优惠开放,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
第二十二条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单位可以将设施出租用于举办文物展览、美术展览、艺术培训等文化活动。
公共体育设施管理单位不得将设施的主体部分用于非体育活动。但是,因举办公益性活动或者大型文化活动等特殊情况临时出租的除外。临时出租时间一般不得超过10日;租用期满,租用者应当恢复原状,不得影响该设施的功能、用途。
第二十三条公众在使用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时,应当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损坏公共文化体育设施。
第四章管理和保护
第二十四条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将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名称、地址、服务项目等内容报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县级人民政府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向公众公布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名录。
第二十五条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依法配备安全保护设施、人员,保证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完好,确保公众安全。
公共体育设施内设置的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的体育项目,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服务技术要求。
第二十六条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的各项收入,应当用于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维护、管理和事业发展,不得挪作他用。
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加强对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收支的监督管理。
第二十七条因城乡建设确需拆除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或者改变其功能、用途的,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在作出决定前,应当组织专家论证,并征得上一级人民政府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
涉及大型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在批准前,应当举行听证会,听取公众意见。
经批准拆除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或者改变其功能、用途的,应当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择地重建。重新建设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应当符合规划要求,一般不得小于原有规模。迁建工作应当坚持先建设后拆除或者建设拆除同时进行的原则。迁建所需费用由造成迁建的单位承担。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文化、体育、城乡规划、建设、土地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依法履行职责或者发现违法行为不予依法查处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侵占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预留地或者改变其用途的,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作出决定的机关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条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责令限期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未按照规定的最低时限对公众开放的;
(二)未公示其服务项目、开放时间等事项的;
(三)未在醒目位置标明设施的使用方法或者注意事项的;
(四)未建立、健全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安全管理制度的;
(五)未将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名称、地址、服务项目等内容报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的。
第三十一条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5000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5000元以下的,可以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开展与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功能、用途不相适应的服务活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