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毕业实践报告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药学毕业实践报告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关键词:药学文献检索;临床药学;教学效果
徐州医科大学临床药学专业建于1997年,经过20余年的发展,秉承“以人为本,药学服务”的现代药学教育理念,构建了“一体两翼”的课程体系;通过整合课程资源,实现了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形成了“懂医精药,能力为先”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先后开展了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专业基础课程的改革[1-3],成效显著。药学文献检索作为临床药学专业的必修课程,是临床药学专业“一体两翼”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4]。该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文献信息收集、整理、加工与利用能力,掌握科技文献的检索方法和科技论文的写作技巧,促进学生提高学习、研究和创新的能力,培养其具有相应的科研素养[5],以利于课程论文和今后毕业论文的顺利完成。随着“大数据”“精准医疗”“人工智能”等概念的提出,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专业数据库的出现,在丰富药学文献检索课程内容,便利文献检索的同时,也为药学文献检索课程的本科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和任务。为适应当前形势,实现我校临床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满足实际工作需要,通过整合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方案和内容等措施对临床药学专业药学文献检索课程进行改革。
1整合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我校临床药学专业学制五年,药学文献检索课程在四年级第二学期开设,主要服务于后续的综合技能实验和五年级第二学期毕业论文的选题、开题及撰写。因与前期开设的理论课程有明显脱节,时间跨度较长,学生对理论课中所学的理论知识不知如何应用,缺乏文献检索在科学研究中应用的感性认识,教学效果欠佳。如能在进行药学文献检索教学过程中,整合与之相关的课程,适时安排相应实践操作,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问题,不仅有利于提高药学文献检索的教学效率,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改善相关课程的教学效果[6]。针对上述情况,从我校临床药学专业培养目标出发,在本课程授课初期向学生介绍临床药学专业课程设置及本课程的目标、定位,让学生了解毕业论文或科研设计的流程,使其认识到本门课程对后续综合技能实验课、毕业论文设计及进一步深造进行科研选题的重要作用,明确本门课程开设的目的和重要作用。在授课内容上,不拘泥于教材,突出重点,适当讲解文献检索的基本知识,重点讲解获取科技文献的方法和途径以及科技论文的写作的方法与要求。在课程的学时分配上,增加中英文数据库的检索及使用上机实践的学时比例,增加网络环境下获取文献的方法及途径内容,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在教案设计时选择与临床药学学科密切相关的“合理用药”“精准医疗”等科研实例,讲解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在科研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根据课程内容设置一些问题,以班级竞赛的方式,在同时上课的两个班级中,通过随机提问或者让学生推荐的方式选出代表回答问题,作为班级的课程平时积分。利用大学生争强好胜和集体荣誉感强的特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7]。在课程安排上,相应的理论教学结束后及时安排上机实践,同时将临床药学专业的综合技能实验安排在药学文献检索课程结束后的第二周,并将综合技能实验内容与数据库检索相关实验内容有机结合。充分利用文献检索知识面广、实践性强的特点,通过上机实践和后续的药学综合技能实验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文献检索技能,提高教学效率。
2引入案例教学,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临床药学专业的药学文献检索课程主要内容为:文献检索及科技论文写作概述、中英文数据库的特点及应用和科技论文的写作规范与方法。从教学方式上又可以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课程设置30个学时。其中理论教学部分具有内容多、信息量大、理论性强的特点,与前期所学的其他课程相关性不大,知识相对独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通过课堂讲解的方式开展理论部分教学,由于内容相对枯燥、教学形式单一,容易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在学习本门课程时,学生重视程度不够,学习兴趣不高[8]。因此,在药学文献检索教学中,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选择与临床药学专业相关的科研实例或话题,使学生进入某种特定的事件和情景中,提出问题,让学生对所给出的科研实例或话题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能联系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加深印象,又能更加容易地掌握所要求掌握的内容,有利于培养他们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例如在讲授数据库检索及应用时,以学生所熟知的我院某个任课教师的科研课题为例,介绍糖尿病发病机制及用药现状,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检索该教师发表的科研论文、申请的发明专利,教师进行总结,介绍应用合适的检索途径和检索策略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在介绍学术规范时,向学生介绍2017年湖北某高校知名学者的学术造假事件及其对学校和个人的影响,引导学生分析案例,哪些行为是学术不端行为,如何避免不端行为,通过积极讨论、主动答题等方式引导,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和科研素养。
3制订多元化的考核方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课程考核是保证课程正常开展的重要环节,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和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药学文献检索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使大学生获得一定的文献信息收集、整理、加工与利用能力,掌握科技文献检索和科技论文写作的方法,使其顺利完成课程论文或毕业论文。根据药学文献检索课程特点和课程内容设置,采用“文献检索知识及应用考核+综述报告考核+平时成绩”考核方式。其中文献检索知识及应用考核部分占总成绩的50%,考核在第二次上机实践课时进行,主要考查学生利用我校图书馆已有的数据库资源或网络资源(如中国知网、WebofScience、PubMed等数据库平台),检索相关文献的技能。考核内容基于学生所熟知的专业课教师的课题或与临床药学专业相关的主题设置题目。通过关键词、作者、期刊名称等进行专利、毕业论文及期刊检索。综述报告考查成绩占总成绩的40%,布置与临床药学专业相关某一个疾病的“个体化给药”“精准医疗”“合理用药”等课题,或者让学生选择与自己参加过的科研有关的课题撰写相关研究进展,严格按照我校本科毕业论文的格式进行撰写,重点强调中英文摘要、主题内容的撰写要求、论文格式、参考文献格式的具体要求。同时采取学生相互检查、挑毛病、提建议的形式,以便学生更快地掌握论文写作技巧。教师在课堂上选择几篇往届学生的综述报告或毕业论文,对于内容质量及格式规范给予点评,供学生参考。根据综述报告的质量和格式规范给予评分,作为综述报告的考查成绩。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10%,主要由课堂回答问题、分组讨论、任务完成及上课出勤组成。通过制订多元化的考核方案,达到检验学生是否具备文献检索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及科技论文写作技能的目的,体现文献检索课程以实践为导向的特点,促进文献检索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基本科研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药学文献检索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在临床药学专业文献检索课程教学中,根据课程本身特点,引导学生认识该课程对后续综合性技能实验、毕业论文撰写及研究生学习的重要作用,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制订多元化的课程考核方案,体现药学文献检索课程以实践为导向的课程特点,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掌握文献检索使用及科技论文撰写的方法。根据专业特点因材施教,将案例教学引入药学文献检索教学中,通过引入与专业相关的案例,开阔学生的视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率。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和尝试,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为学生后续课程及毕业论文撰写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1]安琳,郑友广,谷小珂,等.案例教学法在临床药学专业有机化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3):62-64.
[2]段静雨,张春平,李岩,等.大数据背景下临床生药学教学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21):41-42.
[3]高剑,牟杰,薛运生,等.药学专业物理化学教学改革与探讨[J].科技视界,2015(5):46.
[4]牛一民,刘阳.临床药学背景下中医药必修课程的开设[J].药学教育,2017,33(6):30-32.
[5]李艳萍,吴剑峰.药学文献检索与科研设计课程应用型教学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24):56-57.
[6]陈辉,郝志友,孙彦君,等.高等中医药院校药学文献检索课现状分析及改革策略[J].中国西部科技,2013,12(7):98.
[7]谷小珂,张玲,郑友广.提高临床药学专业药物化学教学质量的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20):84-85.
关键词:QQ群;药学类;毕业实习;管理
药学类本科生毕业实习是让学生在毕业前的一段时间里,到生产、经营、管理、销售等岗位实习工作,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实现“做中学”的一个过程。它是对学生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综合应用的检验,是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本科生从学校走向工作岗位的桥梁,也是锻炼和检验自己社会能力、工作能力的过程。实习期间也是学生管理难度相对较大的时期。QQ是腾讯公司开发的一款基于Internet的即时通讯软件,QQ群是腾讯公司推出的多人聊天交流服务平台,是QQ软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拥有很多实用功能。在当今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利用QQ群有针对性地开展实习管理工作,建立符合时代性、科学性、规律性的实习管理新途径、新载体,是值得研究和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
1QQ群在实习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QQ群的普及,不少高校教育工作者开始尝试将其应用到实习管理工作中。张震[1]利用QQ群对医学专科生进行实习的动态管理,提高了管理效率和质量;徐暄[2]利用QQ群对高职园艺技术专业进行实习管理,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实习过程中分散实习、分散管理中的一些问题;吴帆等[3]通过使用QQ群功能对学生进行心理调适,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尚会静[4]将QQ应用在高校心理工作中,实现了即时与非限时、点对点与点对面的思想交流,解决了正式场合面对面沟通的尴尬和困难。笔者认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QQ群功能的不断完善,将QQ群应用于药学类毕业生实习管理的探讨应更加深入。
2药学类毕业生实习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药学类实习点类别多且分散
药学类毕业生实习有很强的实践性,实习单位类别多,岗位丰富,相互距离远,实习生分布广,无形中增加了学校管理工作的难度,容易形成管理上的“真空”。
2.2教师与实习生联系困难
由于学生大多数在外地实习,有些学生在实习期间更换了手机号码却未及时通知所负责教师和班内其他同学;有些学生因为漫游费用较高,而选择不经常开机;导致教师与实习学生间联系不畅,有关信息无法及时传递到位,给学校教师与学生之间及时沟通带来了一定困难。
2.3毕业生实习相关信息传递、交换缓慢
在毕业生实习管理工作中,涉及开题报告、毕业论文格式及就业信息、实习考核、学校通知、评先评优等信息的传递,信息量大,若以传统的纸质版传递,交换缓慢,管理成本较高。
2.4学生对实习认知不足,社会经验不足,适应性差
药学类毕业生实习是学生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的过程,在实习过程存在很多方面的不适应。一是环境适应慢,二是吃苦能力差,三是容易产生心理压力。由于学生实习期间较分散,与教师联系联系少,缺乏有效的就业指导和心理梳理,不能尽快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和误区。
3利用QQ群进行实习管理的可行性
3.1QQ群是一种普及率及使用率高的即时通讯工具
QQ自从1999年问世以来深受广大用户欢迎,2010年3月5日19时52分58秒QQ同时在线用户数首次突破1亿,这也是全世界单一互联网应用同时在线人数首次突破1亿[7];据统计,到2016年为止,QQ同时在线用户数达2.59亿人[8],针对大学在校生使用QQ情况的问卷调查显示,500位分布于文、理、工、艺术各学科的受访者普遍使用QQ,拥有QQ号或上QQ的比例高达97%[9];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绝大部分在校大学生手机中安装了QQ软件,且拥有一个相对固定的QQ号码,每天使用QQ及QQ群功能的频率很高,可以随时随地接受信息和进行联络沟通,为动态管理分散在各个地方的实习生提供了可能[1]。
3.2QQ群的功能强大,模块丰富
QQ群成员除了可以互相通过文字、语音、视频等方式即时聊天、交换信息外,还有图像传送、文件共享、群邮件、数据传送、群视频、群内讨论组、QQ电话、群公告等多种功能,并不断推陈出新。通过QQ群可以提供一个远距离交流平台,能快速、准确、详细、大容量地传递信息,为药学类毕业生实习工作提供有力帮助。
3.3QQ群技术成熟,操作简单
QQ群技术成熟,管理员可以要求群成员更改备注名称,要求学生备注班级等相关信息,不需要添加群里的人员,就可以很快速地找到需要单独交流或集中交流的对象;管理员可以对无关人员进行及时清理,以免虚假信息,给学生带来损失;管理员可以限制群成员无用信息,以免覆盖有用信息;整个QQ群操作页面简单、直观,容易上手。
3.4QQ群具有稳定的运行系统,终端设备多样化
QQ群可以同时在电脑及手机等设备上登录,群消息可以在手机和电脑上同步,并且保留历史消息,方便查看;整个QQ及QQ群运行稳定。
4如何利用
QQ群进行药学类毕业生实习管理笔者在进行药学类毕业生实习管理的过程中,组织拥有创建QQ群权利的班委,为每个班都创建了一个毕业生班级QQ群,以班级命名,要求本班学生全部加入QQ群,负责实习就业的教师及重要班委担任管理员;创建一个全院毕业生的QQ群,要求本院所有实习毕业生全部加入,由笔者担任群主,并委派每个班班长担任群管理员,让他们帮助教师管理好QQ群。学生在各QQ群中的群名片设置为各人的班级加上姓名,以便管理,及时清除无关人员,杜绝其在群内虚假信息,以免造成混乱。下面详细论述如何利用QQ群的群消息、群文件共享、群邮件、群公告、群视频、群视频、群讨论、群相册等功能开展药学类本科生毕业实习管理工作。
4.1QQ群消息功能的应用
利用QQ群消息功能,可以向群里成员发送文字、语音和图片等信息,在本科生毕业实习管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全体学生及时招聘通知,相关就业政策,毕业事宜等信息,学生可以在群里对消息进行回应,负责就业的相关同学也可以将信息转到本班群里,以免遗落重要信息;针对特殊学生,在其不知情的情况下,可以“一对一”“一对多”开展心理预警和心理帮扶工作。教师不必事先将每个人加为好友,就可以通过QQ群单独向群内学生发送消息,同样学生也可以向教师单独发送消息,这样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会有一个解决的问题渠道;方便教师即时了解学生状况,准确传达信息;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
4.2QQ群文件共享功能的应用
QQ群文件共享功能,可以用于资源共享和资料存储,药学类毕业生一般校外实习时间为半年到一年,这期间有很多信息需要传递。采用传统的纸质形式,耗时耗力,并且传递不及时,利用群文件共享功能即可很好解决。在实习期间,虽然主要的工作、学习都是在实习单位进行,但学校很多工作是实习单位没办法替代的,如各种考试的安排,奖学金的评选,简历的制作,毕业论文格式,实习报告格式,学生离校手续等。将相关文件上传至QQ群,学生就可以便捷、快速地获取材料,及时掌握相关信息。
4.3QQ群邮件功能的应用
利用QQ群邮件功能,用户可以向所在群所有成员以文字、图片、附件等方式发送传递信息,在邮件附件中可以添加普通附件和超大附件。对有些文件过大不方便在群共享传递的,可以通过添加群邮件超大附件而传送,另外有部分学生可能没有注意QQ群共享文件,而错过了一些重要信息,可以直接通过群邮件功能,将重要文件、通知等信息发送到每个人邮箱,实现资源共享和交流。群邮件功能也可以用于奖学金、评先评优等投票,教师通过群邮件评选项目及注意事项,利用QQ群邮箱开展专项投票,提高评选的公开性、公正性。
4.4QQ群公告功能的应用
QQ群群主和管理员可以利用群公告功能文字、图片等信息,公告栏处于群醒目位置,在公告同时,公告信息也会以群消息的方式发送到群消息窗口中,以便群成员及时知悉。在公告栏可以实习时间安排,毕业手续办理及时间节点,招聘信息,考试通知等相关信息,利用群公告功能对重要信息进行反复推送,以便传达到位。提高了工作效率,及时、准确传达了相关信息。
4.5QQ群视频功能的应用
利用QQ群视频功能,用户可以发起或参与群视频交流,在交流过程中用户可以进行PPT演示、分享屏幕、播放影片及上台等操作。在药学类本科生的毕业实习管理中,因学生分散在外地,有些重要表格及资料需要填写,教师可以通过群视频演示PPT或播放视频文件、分享屏幕等功能,提供在线指导,学生在自己电脑上实时观看,学生也可以及时提出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远程视频了解学生最近动态,学生也可以通过远程视频咨询就业等相关信息。
4.6QQ群讨论功能的应用
利用群讨论组功能群用户可以创建讨论组,然后邀请部分群成员参与讨论,在讨论组中的消息只有本讨论组成员才可以看见。在药学类实习管理中,在同一单位或地区实习的学生可以建立讨论组,方便彼此的联系、关系的建立以及信息的相互传达;另外,针对同一类问题的学生(如对就业政策不了解等)可以建立讨论组,以便教师节省时间做更好的解答;也可以对各班主要班委建立讨论组,使得在一些重要问题的讨论及相关事项的传达上(如毕业手续要点要求等)更有效率。
4.7QQ群相册功能的应用
QQ群相册功能允许群成员创建电子相册及上传相片,并可以对上传的相片进行评论。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可以分享本实习单位照片,个人实习照片;也可以将与就业相关信息以图片格式上传到群相册,以供学生浏览、下载、评论和转载。
5结语
面对药学类实习管理的难题,借助QQ群的应用,可以加强沟通与联系,拓展了工作空间,是药学类毕业生工作跟上信息化时代的必然要求,为网络时代实习就业工作开创了新局面,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本文所论述的方法和经验也可以推广到其他高校药学类本科生毕业工作中去。但也应看到,药学类本科生毕业工作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需要各部门的配合,QQ群并不是万能的,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毕业生工作,它仅是一个提高就业工作效率的新工具,是传统就业工作的补充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张震.腾讯QQ群在医学专科生临床实习中的作用[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2,28(6):128-129.
[2]徐暄.QQ群在五年制高职园艺技术专业顶岗实习管理中的运用[J].安徽农学通报,2013,(18):140-142.
[3]吴帆,张文彬.QQ群在大学生就业心理调适中的应用探析[J].科教文汇,2013,(21):189-189,191.
[4]尚会静.论网络媒介QQ在高校心理工作中的应用[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23(4):121-123,132.
[5]颜亮,马金珠.辅导员如何加强医学院校药学类学生的实习管理[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9(3):46-48.
[6]赵钟祥,祝晨?,李小?,等.药学类本科专业毕业实习管理模式[J].药学教育,2009,25(4):47-49.
[7]李淼.腾讯QQ同时在线用户数过亿[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03-08(3).
[8]腾讯17年,一部QQ成长史[EB/OL].(2016-02-11)
[关键词]中药学类;在线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教学模式;教学质量
为了确保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学生学习不断线,教育部要求保证疫情防控期间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1]。教育部高等学校中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中药学类教指委”)通过调研37所举办中药学类专业高校的在线教学现状,发现经过1个多月的探索与实践,各高校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中药学类专业如何在疫情持续期间及结束后,进一步深化在线教学成果,加快构建和完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推进教与学的生态重构,值得深入思考与探索。
1疫情防控期间中药学类专业在线教学现状
1.1中药学类专业在线课程资源情况
2020年2月,在调研了全国各普通高校目前拥有的本专业类在线资源的基础上,中药学类教指委向相关高校推荐了一批中药学类专业各类在线课程资源,共计257个,其中理论课资源245个。从资源的整体分布情况来看,中药学专业理论课在线资源较为充足,11门核心课程[2]资源数占理论课在线资源总数的38%。但是,中药资源与开发、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中药制药3个专业的专业课在线资源仅有24门,民族药学专业在线课程资源8门。而实验教学在线资源匮乏,仅有5门实验课和7个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推荐资源中有各类国家级在线课程资源46个、省级在线课程资源97个,占推荐在线资源总数的55.6%;各高校疫情期间应急上线课程12门。
1.2中药学类专业在线教学基本状态
目前全国中药学类专业的布点数约200个。此次共有24所独立设置的中医药院校、12所西医药院校或综合性大学、1所独立学院参加调研,涉及86个中药学类专业点,占全国专业布点总数的42.6%。参与调研院校多按照原定开学时间开展线上教学,截至到2020年3月底,开课时间最长为7周,最短仅1周。37所院校中药学类专业的本科一年级至三年级学生数为20445人,在线学习参与率为98.81%;共有2978名教师参与了中药学类专业在线教学(教师在不同专业授课,各专业均计为1人),其中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教师分别占31.2%、36.2%。截至目前,各院校中药学类专业共开设课程1925门、4148门次,其中公共课617门、专业基础课654门,理论课1724门、实践课201门;在线课程资源的使用方面,以线上资源为主的课程数与采用直播、录播形式授课的课程数之比为1.29∶1。在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方面,37所高校共有5800余名中药学类专业学生面临毕业,校内外2000余名教师参与了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工作。在论文类型上,实验型论文占毕业论文(设计)总数的92.4%。
1.3中药学类专业在线教学效果
经过1个多月的运行,中药学类专业在线教学已经由“应急之举”向“持续改进”转变。各院校通过教研室集体备课、教学技术培训、在线研讨等方式,使中药学类专业教师的在线教学能力迅速提升。通过随堂小测试、随机提问、互动答疑、小组学习、课后作业等多种形式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居家自觉参加在线学习,学习效果不断提高。参与调研的37所高校中,大多数学校的中药学类专业学生对在线教学的认可度或满意度达到80%以上。但是有2所高校认为在线教学效果一般或较差的学生所占比例超过35%,提示这2所高校在线教学的组织、运行、管理和质量控制方面可能存在问题,应制定更为有针对性的调研问卷或开展学生访谈,查找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解决方案,从而保证在线教学质量。
2中药学类专业在线教学存在的问题
2.1中药学类各专业理论课在线资源总体数量不足、分布不均衡
首先是中药学类专业线上课程资源数量不足,尚不能覆盖全部主干课程,与满足全方位、大规模进行在线教学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要求还有较大差距,调研中发现各院校使用在线资源为主开设的课程数量占开课总数的56%。其次是各专业所拥有的线上课程资源不均衡。调研结果显示各高校中药学专业平均开设课程27.5门,平均开设课程次数为75.1,远高于中药资源与开发、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中药制药3个专业。而从推荐的课程资源中也可以看出,理论课资源基本可以覆盖中药学专业的全部主干课程,而另外3个专业的专业课在线资源尚未囊括该专业必须开设的核心课程。这可能是由于中药学专业的办学历史较长,特别是独立设置的高等中医药院校对中药学专业课程建设一直有所偏重,投入较多。而另外3个专业开办时间相对较晚,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界定仍不够清晰,专业建设不够成熟,课程体系未能体现出本专业的特色和中药大健康产业发展对中药相关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特别是一些与农学、工学学科交叉的课程,由于师资不足等多方面原因导致课程开设的情况不够理想,在线教学资源存在空白。
2.2实践教学开设难度较大,质量难以保障
疫情期间,37所高校共计开设实践课201门,其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占71.1%,但普遍反映教学效果不佳。在线教学不能让学生进行真实情境下的操作训练,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和教学视频仅能起到辅助作用,而药用植物野外实习、中药饮片市场见习、医院临床药学见习、药品生产实习、制药企业生产实习等实践类课程更是难以采用在线教学的形式开展,实践课的在线教学效果很难和线下教学同质等效。而中药学类专业的一些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理论较为抽象,正常授课时教师多采用理论课与实践课交叉授课的方式,让学生以更直观的方式迅速理解学习内容,从而达到思维和能力训练的效果。但疫情期间只能先集中进行在线理论学习,待返校后进行集中实践学习,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习的效果。此外,根据《中药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要求,中药学类专业学生必须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紧密结合中医药科研与中药生产的实际问题,撰写毕业论文(设计)[3]。虽然调研院校中,90%以上的学生仍然按计划完成实验型毕业论文(设计)的撰写,目前正在完成论文综述和实验设计,但是大多数学校表示将会根据疫情进展情况和开学安排,对毕业论文类型进行调整,不排除本届毕业生将出现大比例以综述型论文毕业的情况发生。
2.3在线教学管理和监控有待加强
各高校虽然制定了在线教学应急工作方案,并组建了在线教学质量监控队伍,通过听课、看课,开展学习满意度调研,每周在线教学质量报告、督导简报、学生学习满意度报告等形式,监控中药学类各专业在线教学质量,基本保证了在线学习与线下课堂教学质量同质等效。但仍存在既无专业的线上教学管理团队,又缺乏由传统课堂教学管理转变为在线教学管理的经历或经验,适于线上教学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也亟待构建和完善等问题。另外,由于现有在线课程资源大多分布在22个在线课程平台,加之不同课程的任课教师根据教学需要选择不同的在线课程平台和直播平台,使得线上教学基本状态数据来源不同、观测点不同、数据统计口径不同,不利于得到“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全覆盖的立体网络化的在线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分析结果和评价结论。
3对深化中药学类专业在线教学改革的思考
3.1巩固特殊时期在线教学成果,推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
突如其来的疫情为推进教育信息化和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带来机遇。疫情防控期间,中药学类教指委推荐的在线教学资源,都是经过精心组织、精心培育、精心建设的,应该说这些课程资源是有质量保障的。但是在中药学类专业以往的教学中,在线课程资源都是由教师自主选用,优质在线资源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疫情过后要固化当前中药学类专业在线教学改革成果,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就应该要将在线教学与线下教学等同对待。在课程建设上,根据《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结合疫情防控期间在线教学经验和本校实际作统一部署,明确中药学类各专业、各类型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的基本要求,建立在线课程建设激励机制。可以将中药学专业核心课程作为改革试点,以落实好《中药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实现中药学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原则,用足、用好现有的各级各类在线课程资源对校内课程进行改造,全面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进而将成熟经验推广到中药学类专业全部课程。同时,要在教师考核评价体系中单独制定在线教学工作考核标准,以制度推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
3.2把握在线教学规律,丰富在线课程资源保证
在线教学质量的根本是对课程的研究,特别要对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进行研究,要对在线教学规律进行研究。对于一门课程,要根据一流课程建设和《中药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要求,遵循中药人才成长规律、知识传承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坚持“双思维”“三有”的中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原则[4],依据专业培养目标深入研究线上课程的教学内容、组织形式,中医药思维培养的方法途径,线上实验课程和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的建设内容,利用在线资源增强学生学习体验的方式和科研思维训练方法,在线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方式,以及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结合方式等。要加强在线课程资源的开发。重点是进一步加强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特别是要加快建设目前在线资源相对不足的3个专业的核心课程。大力推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建设,一方面通过虚拟仿真实验强化学生课前感受、课后感悟,另一方面增加如有毒中药炮制等现有条件不能开设的实验项目,弥补学生不能亲身体验的不足[5]。同时,要关注教学案例资源的开发,例如引入“三药三方”治疗病毒肺炎的案例,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中医药研究思路与方法,将其制作成微课、记录片等,通过案例导入或是翻转课堂等方式引入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中医药思维并指导科研实践。
3.3推动中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教与学的新形态
1.1实验内容少,缺乏相互联系,实验类型单一
农药学实验课程包括农药合成、农药分析、农药残留量测定、农药剂型加工、农药物理形状测定、农药生物测定、农药药效试验、农药毒理、农药环境毒理等内容,是一门内容丰富而相互联系的课程,仅靠20学时不可能安排到所有的实验内容,通常仅选择经典的实验内容,导致实验内容相互独立,缺乏相互联系和延续性,学生仅以完成某个实验项目为目的,既不能站在全局的高度综合考虑问题,更无法将每个实验取得的结果综合分析。无法让学生对农药学实验知识体系有全面系统的认识,进而离农药企业、科研单位,技术服务部门对毕业生基本素质的要求相差甚远。实验教学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学生基本上按照实验步骤操作即可,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实验形式缺乏多样性,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和实验技能的提高。同时,所验证的实验都是经典的实验,实验方法与学科发展不相适应。
1.2实验室仪器设备不足,设备陈旧
由于实验室资金投入有限,学生人数多,实验场地少,设备更新快等问题是目前许多实验室面临的共同问题,近年来农药实验室投入较少,仪器数量不足,缺乏代表先进技术的实验设备,致使一些实验很难开展。
1.3实验成绩考核不严格
由于专业实验课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不同于理论课和基础实验课以试卷和操作就可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大多数专业实验课的成绩考核处于探索阶段,通常用实验报告的成绩来体现,缺乏公认的考核评价体系。农药学实验仅以实验报告成绩来考评更彰显不足:一是农药学实验有其特殊性,农药学实验周期长,无法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观察到结果,比如生物测定和残留分析实验;二是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通常2~3人为一组,导致部分学生思想重视不够,不动手,进而实验报告存在抄袭和雷同现象,造成学生成绩差距不大的假象,也影响了学生实验的主动性以及对理论课的正确理解和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
1.4高校实验教学与社会企业联系少
由于当今学校实验教学与企业联系不畅,实验教学内容与形式远不能满足当今农药企业、科研单位及技术服务部门所提供的就业岗位的要求,同时学生也不能及时了解和掌握当今企业和社会出现的一些先进的设备和实验技术。
2农药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措施
2.1改变教师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自主实验模式
农药学实验教学要实现从以“灌输式”为主的教学模式到以“启发式”教学模式为主的转变。实验前让学生充分预习,在预习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同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如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组织小组讨论、提问式教学等,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每个实验小组将获得的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组织学生对实验结果展开讨论,探讨实验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结果的可靠性、实验的操作技巧及实验所涉及的理论知识点,激发学生实验操作的热情和理论联系实践思考问题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教师的角色由讲授、演示向指导、监督转变,学生由依赖向自主实验转变。
2.2丰富和合理安排实验内容,优化实验教学体系
教学内容的改革主要是在加强基础和实践的同时,精选和更新部分教学内容,加强实验内容相互联系,正确处理课程内容多与课时少、知识科技急剧增长和课程中局部内容陈旧落后的矛盾。在实验内容的安排上,应根据生产技术发展的需要和课程的系统性要求适时进行更新和调整。例如,农药剂型实验紧跟农药发展的新剂型,开设水分散粒剂、泡腾片剂、微乳剂、水乳剂等的加工,以此为基础,根据理论、课程教学进度,逐渐安排农药质量分析实验、农药毒力测定、药效实验、残留量测定、毒性安全评价、标准物质制备提纯等等,进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实验链条,使得学生能系统地掌握该类农药的基本知识。这样的教学体系,一方面培养学生系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减少了浪费和污染。在实验类型安排上,在保留经典的验证性实验项目基础上,增加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比重,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自己的设想、查文献,进行合理的实验设计和认真的操作,以实验结果验证自己的设想,锻炼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培养其对学科的兴趣。
2.3加强实验室硬件设施建设
实验仪器设备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物质基础,是衡量实验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支撑。应加快农药实验室硬件建设,这样才能为培养研究和和创新型人才打下基础,培养的毕业生才能很快地适应就业岗位的要求,否则,学生的能力仅停留在理论阶段,也会影响到用人单位对高等农林院校教学效果的认同。
2.4完善实验教学考核方式,督促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
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实验能力,发挥实验考核的积极作用,将以实验报告为主的考核方式改为综合考查学生实验能力的考核方式。将实验考核成绩分为平时成绩、实验报告和实验考核测试三部分,考核中学生必须应用所学的实验原理、技能、方法,完成从实验方案的拟定到具体操作、数据记录和处理、结果分析和讨论等内容,立足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测评,使考核成绩更合理、真实。
2.5采取企校联合的方式
高校培养人才的目的是为企业服务,脱离企业所培养的人才往往与社会脱节。所以只有学校和企业紧密联合,才能使培养的人才满足社会要求。农药学人才的培养尤其要发挥企业在教学中的作用,通过建立校外基地,让学生到农药厂、企业和田间实地参观并进行有关实验,一方面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掌握和了解生产实际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和巩固所学理论知识,使学生毕业后能很快满足生产实际对人才的需要。另一方面企业可以利用学校的人力资源进行生产和研究,实现互利共赢。例如,在农药剂型加工实验中,可以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生产实验,了解最新的加工工艺和农药剂型。企业也可把农药研发的基础研究交由学校开展,以此带动实验教学。
3结语
关键词:药学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模式;硕士研究生
1制定与职业发展、社会需求相契合的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国家相关部门颁布的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指导性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结合药学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特点,我校围绕培养临床药学和工业药学两个方向,制定了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专业学位培养方案,形成了课程教学、实践教学、学位论文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
1.1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目标
我校药学学科准确定位全日制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紧贴社会行业需求,创新药学教育模式,形成工业药学和临床药学两个学科方向。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的临床药学方向以“懂医精药,能力为先”为目标,培养“具有较扎实的药学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临床医学基本理论及实践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人际交流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能够从事临床合理用药、治疗药物检测、新药临床评价及临床药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药学服务人才”;工业药学方向则以“实践能力为基础,行业需求为牵引”为目标,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职业素养与较强专业能力,能够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胜任药物技术转化、生产与技改、推广与流通及药品监管等领域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药学专门人才”。
1.2构建了“校企(院)一体化、三阶段递进式”的药学专业学位实践教学体系
专业实践教学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校内实践和企业(医院)实践”相结合、“专业实践与学位论文工作”相结合的原则。实践分三个阶段进行,即基础实践阶段—职业技能实践阶段—专题化实践阶段。(1)基础实践阶段:该阶段在研究生第一学期开展,实践时间为1个月。主要依托校内中试实训中心与省糖尿病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新药创制与评价工程中心等平台以及临床药学案例教学平台,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提供模拟药企中试规模的实训项目或培训学生开展药物服务基本能力,实现学校与企业(医院)实践的良好衔接。(2)职业技能实践阶段:该阶段在研究生第二学期开展,实践时间为6~12个月不等。针对临床药学方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要求,研究生应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南京鼓楼医院等具有国家卫健委临床药师培训基地资质的医院药学部进行临床实践,完成2~4个临床科室的轮转(每个临床科室不少于3个月),参与病例讨论、用药咨询和药学查房,并完成教学药历、患者用药教育、不良反应上报以及医嘱审核等临床药师职业技能培训。该培养完成后需提交阶段小结并由所在科主任签名,或按照培训内容及考核项目要求进行出科考核。针对工业药学方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要求,学校与江苏恩华、江苏万邦、苏州康润等研究生专业实践基地、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等协同培养,学院统筹安排学生去实践单位的研发部门进行轮转。在校内外导师的指导下,熟悉并掌握工业药学主要职业技能。该培养完成后需提交实践总结报告。(3)专题化实践阶段:该阶段从第二阶段完成后开始,直到完成毕业论文,时间不少于6个月。工业药学方向研究生在校内或校外导师的指导下,可选择药物研发、生产和药物临床评价中的一个专题进行实践研究并完成毕业论文。临床药学方向研究生在临床医师和临床药师组成的带教小组的指导下,在呼吸内科、内分泌科、肾内科、神经内科、肿瘤内科、心血管内科中的一个固定科室进行专题化临床药学实践并完成毕业论文。
1.3优化课程体系
在知识结构上力求理论性与药学实践性并重,专业基础与前沿技术并重,奠定药物研发、药学服务理论基础;在课程体系上,围绕药学服务、药学技术转移等实践内容构建“基础理论+校内实践”的体系。突出问题先导,开展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将实践性、应用型贯穿于整个课程培养过程。另外,根据专业学位人才培养需求,开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知识拓展讲座:一方面邀请行业内的专家、学者、技术骨干开展与药学相关的研发、生产、药学服务技术前沿讲座;另一方面邀请国内学者、企业人力资源部等授课专家开展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企业文化、职业生涯设计及生产安全的讲座。同时,每年邀请来自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荷兰莱顿大学、荷兰乌特勒支大学等高校的知名教授和德国Merck公司、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所的国际知名行业专家,结合临床药学、工业药学的前沿技术给学生开展知识拓展讲座,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2加强药学硕士专业学位实践基地的建设
在实践训练环节中,我校十分重视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以满足“三阶段”实践体系中职业技能实践阶段和专题化实践阶段训练的要求。近年来,我校以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为龙头,积极拓展优质临床药学培训基地,如南京鼓楼医院、北大人民医院、连云港第一人民医院等国家卫健委临床药师培训基地,作为临床药学方向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基地。同时,我校与台湾佳生科技顾问有限公司实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联合组建徐州佳生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依托附属医院资质、场地与临床资源,开展专业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和生物分析的医药研发服务,打造中国指标性一期临床研究中心,为临床药学方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提供高质量新药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实践平台。此外,我校与江苏恩华药业、江苏万邦医药、苏州康润医药、江苏福锌雨医药、南京济群等制药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建立了4个药学相关的省级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并以此为纽带聘请产业教授作为兼职导师,丰富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学、实践资源。在积极开展众多企业委托的新药研发技术服务的基础上,依托江苏省新药研究与临床药学重点实验室和江苏福锌雨医药共建新药协同创新中心,并作为第一单位成功申报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科技成果转化和服务有效地促进了校企深度融合,反哺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使学生直接参与药物研发的过程,满足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需求。
3开展以药学硕士专业学位实践基地为纽带的企业横向合作服务
我校充分发挥药学人才培养的品牌优势与示范效应,与徐州佳生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推进规范化、国际化的新药临床试验服务平台,建立了包括符合国内及国际质量标准的临床生物等效性试验基地(徐医附院东院)及生物分析实验室(国际GLP实验室),开展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为制药企业提供专业化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和生物分析的医药研发服务。目前已在BE临床试验方案设计、数据管理、统计分析以及临床执行各个方面共同培养研究生,并以此为纽带聘请产业教授或兼职导师指导专业学位研究生开展实践与撰写论文。同时,我校以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为目标,以企业委托的新药研发技术服务为载体,努力提升学生在实践新药研发过程中的应用能力。如我校与江苏福锌雨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度合作,成功申报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学校还与江苏恩华药业、江苏万邦医药、江苏豪森药业、苏州康润医药等企业长期合作,通过建立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促进产教研交叉融合。自2015年至今,与江苏万邦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福锌雨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南京亚东启天药业有限公司、北京蒙金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徐州耀源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南京长澳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多聚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等签订涉及原料药合成、质量标准建立、剂型改良、临床服务以及协同创新等委托合同。科技成果转化和服务有效地促进了校企深度融合,反哺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使学生直接参与到药物研发的过程中,为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奠定了基础。
4构建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保证体系
4.1重新修订徐州医科大学授予药学专业硕士学位有关研究成果要求的规定
传统的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主要考察研究生的课程学习成绩、学术的数量和质量、学位论文质量。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主要体现在研究生在实践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为企业创造新技术、新产品的能力上,如引入申请或授权发明专利、参与企业横向课题情况、参与成果转化、申报新药等考核指标。
4.2对研究生实践过程实行过程监控
专业实践教学是培养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重要环节和教育质量的保证,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专业实践教学宜采取案例分析、模拟训练、现场研究等方式进行,可以在学校实践教育中心的实训车间、企业的研究生工作站及与企业共建的协同创新中心、临床医院等部门开展,着重掌握药品生产实际中所涉及的生产、管理、质量控制与专业知识或在药学服务方面,掌握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评价,对医务人员提供信息服务,在临床用药实践中收集、分析、评价药品不良反应与不良事件的能力。专业学位硕士在校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12个月的实践教学。专业实践教学完成后,研究生需撰写实践总结报告,并参加实践能力考核。由指导该环节的指导人(校内外导师和实践部门的专家)对其实践总结报告及实践能力做出综合评定。指导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践工作量、综合表现及实践单位的反馈意见等评定成绩。此项成绩在及格及以上的学生均可获得学分,不及格者不计学分。研究生不参加专业实践或专业实践考核未通过的,不得申请毕业和学位论文答辩。
5结语
我校积极探索构建了学科共建、资源共享、人员双跨、研究生共培养等机制,充分调动附属医院和各教学医院的积极性,同时不断拓展优质临床药学实践基地,有效保证临床药学方向专业学位培养要求。积极促进校企协同,以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产业教授为纽带,制定政策支持资深的行业专家作为兼职导师。从企业的行业需求出发,联合开展新药研发服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吸引优质教育资源反哺药学专业学位工业药学方向的研究生教育。然而,在建设的过程中还有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深化改革,促进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永泽,杨庆,季瑞雯.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比较研究[J].药学教育,2016,32(6):1-6.
[2]刘耀,邱学文,夏培元.关于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讨[J].中国药房,2016,27(6):851-853.
[3]郭怀忠,崔秀彦,申蕊.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药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思考[J].中南药学,2017,15(11):1651-1654.
[关键词]科研设计写作;药学综合实验;融合性教学;线上线下混合教学
2019年9月29日教育部出台的《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第四条明确提出要“全面提高课程建设质量”,并延伸到优化课程体系、打造一流课程、发展智能教育、严格教学管理等措施来提高课程质量。其中打造一流课程提出要“着力打造一大批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线下、线上、线上线下混合、虚拟仿真和社会实践‘金课’”。线上线下混合课程的打造对推动课堂教学革命、提升课程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科研设计写作》与《药学综合实验》是南京中医药大学面向高年级药学专业本科生开设的限选理论课和必修实验课。两门课程进行融合性授课,一方面理论知识可以在实验课程中得到实践,另一方面实验操作又能激发学生理论学习的动力。最大程度的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也加强了本科生科研素养和能力的培养。2020年初国内爆发病毒疫情,为了减少人员聚集,教育部下达通知推迟本年度春季学期开学时间,并倡议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停课不停学”。结合目前的教学现状,探索借助学习平台融合两门课程,实施线上和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模式,使学生能够在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地理解所学并能够学以致用,着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学校建设高水平研究教学型大学的目标。
1《科研设计写作》与《药学综合实验》融合教学的目的
《科研设计写作》是药学类人才培养环节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专业为本科生在大四学年开设了该课程。课程以实例方式介绍科研设计的整个流程,并选择适当的实验课题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旨在培养学生在前三年所学知识基础之上,开展相关科研选题设计能力,掌握课题设计基本要求[1]。大学生学习注重个人兴趣,会通过衡量课程的实际应用价值决定其对学习的重视程度。部分学生旨在大二就主持或参与过科研设计实践,而一些同学从未参与过,从而导致对课程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差距大。且该课程与药学本科生大一至大三所学过的其他课程的相关性不大,知识体系相对比较独立。所以有必要帮助学生了解科研设计写作的目的和意义,并结合即将开展的综合实验、毕业设计等工作,强化学生科研设计与写作的能力。《药学综合实验》是我校药学专业学生的必修实验课,同样在大四学年开设,旨在引导学生发现药品研发过程中的问题,锻炼学生分析并解决问题,培养一定的科研思想和实验操作能力[2]。与大学生科创项目和毕业论文设计有老师指导不同,该课程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课题设计,同时也要求学生和教师用一定的学时来完成查阅资料、设计研究方案、学习实验方法、完成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及撰写规范的研究报告等教学内容,共同达到教学目标。整个过程中,都会涉及到《科研设计写作》的内容:在项目选题阶段涉及到科研设计的思路和知识,在完成实验阶段则需要用到科技写作的规范和知识。故而将这两门课程进行有机融合,利用科研设计与科技写作的基础,是提升《药学综合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2线上线下教学措施与实践
2.1《科研设计写作》“完全线上”授课。本学年《科研设计写作》课程在春学期开课,因疫情,学生未能返校,因此“完全线上”授课,采用网络在线课程平台+在线直播平台+传统任务驱动教学的教学方式[3]。课程把优慕课平台为基点,利用中国大学MOOC(慕课)资源,以腾讯课堂为主要直播软件,采用传统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课程资源经优化后上传至优慕课平台: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在平台“基本信息”模块中体现;“单元学习”模块植入授课PPT,主要有:如何进行科研选题与设计,科研选题的类型、选题原则、科研设计相关知识,常用的文献检索数据库介绍以及中英文文献数据库的检索方法,科研项目分类及项目申报;其他教学辅助材料,如世界上最牛论文与科学家逸史、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标项目申请书、胰岛素的发现史、紫杉醇的结构改造等科研实例及故事以文本或视频形式上传至“课程资源”模块。为检验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水平,每次直播课前在线测试,QQ直播课中一次在线测试,课后再一次在线测试,线上的3次测试可以让学生深化对知识单元的了解,同时教师可掌握学生对知识单元的理解程度。此外,为了弥补不能面对面答疑的短板,建立了学习群,线上给学生答疑辅导。在优慕课平台布置作业,教师可以批改作业,学生可以自主学习[4]。值得注意的是,教育部在全国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视频会议中指出:“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青少年身心健康,把握好教学内容的适量和教学时长的适当”。《科研设计写作》QQ直播课控制在1小时,将知识单元精炼浓缩,教学过程中应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元素,开展课堂思政,如结合全国抗击肺炎疫情的实例,融入爱国理念,引导学生体会到人民利益至上的理念、体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体会到中国共产党坚强的领导。在科研选题与设计知识单元,笔者以病毒疫苗研发为例,阐述医学科研选题的需要性、创新性、科学性、可行性和效益性原则,科研设计的对照、随机、重复原则。此外,融入敬业理念,例如,中国科研工作者从1月初开始,分离出病毒活的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在经过认真的核对之后,12号向世界卫生组织共享病毒全基因组的序列,并在有关的全球数据共享平台,为国际社会和各国科学家开展的研究、诊断试剂的研发、药物的筛选和疫苗的研发提供了条件[5]。量化形成性评价指标,以优慕课平台学生登录时间、作业成绩、测试成绩、小组互评成绩为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50%。作业、测试和小组讨论内容包括:撰写一份药学专利、提交一份简单的科研计划书、向其他人介绍自己的研究设想及研究结果等。考查成绩占总成绩的50%,其中教师评价占比40%,小组互评占比10%,考查内容为依据教学目标,结合即将开设的《药学综合实验》课程,布置“阿司匹林的合成、质控、制剂及药效评价”的实验设计任务,学生通过上网查阅资料,制定实验方案,并进行分享交流。
2.2《药学综合实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药学综合实验》课程内容包括:药物化学自主设计性实验、药物分析自主设计性实验、药剂学自主设计性实验和药理学自主设计性实验共计四个模块[6]。在以往的线下实验教学中,实验前,带教老师会提前与学生沟通,安排各模块实验的具体时间、实验要求、注意事项等,并要求学生根据模块内容先进行实验设计,确定实验方案,撰写预习报告。实验过程中,以引导学生为主,全程监督操作过程,确保学生实验安全。实验结束后,再安排学生按模块对实验过程、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讨论,最后将四个模块的实验报告整合形成总的实验报告。这种线下实验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在实验方案的确定过程中,学生和老师的沟通时间不足,部分同学主动性不强,实验时照搬文献资料,不能对实验方案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整;(2)实验报告的写法沿袭了常规实验的格式,且把完整的实验内容割裂成四个部分,每个模块一份实验报告,内容也大同小异,无法体现综合实验的连续性、完整性。与前期《科研设计写作》课程融合,利用科研设计的思路和知识、科技写作规范知识,可解决上述问题。本学年《药学综合实验》课程为秋学期开课,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学生已返校,课程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措施。线下实验操作前两周,带教老师在优慕课平台实验操作微课视频、基本仪器操作视频等教学资源,同时实验教学任务和线下实验操作时间安排。学生通过预习教学资源,修改完善《科研设计写作》考查内容,形成的实验方案上传到教学平台“答疑讨论”版块。师生在平台内或学习群互动交流,确定实验方案,对线下实验操作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判分析。此过程中开展课堂思政,融入法治、诚信理念,引导学生知法守法敬法,不弄虚作假,讲科研诚信。在线下实验操作环节,带教老师在实验过程中必须时刻监督学生操作,将学生实验安全放在第一位。各实验模块带教教师之间要随时沟通实验进度,保证实验进程顺利。实验结束后,学生按模块对实验过程、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讨论,并将四个模块的实验报告整合到一起形成总的实验报告,上传至教学平台。教师根据学生课堂表现(30%)、实验原始数据(20%)和综合报告(50%)给予综合评价[7]。课堂表现不单单包括线下实验操作的部分,还包括线上实验方案形成的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以及处理问题的正确度。例如带教老师根据合成部分的原理,提问阿司匹林原料药的特殊杂质是什么?如何鉴别其特殊杂质?这就要求同学对合成部分知识进行回顾,只有掌握药物分析的知识内容,才能很好地回答问题并提出实验构想。综合报告要求学生按照学术论文的格式书写,包括:立项依据、实验仪器及试剂、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及讨论、参考文献等等,引导学生针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实验结果不佳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讨论,以便寻求更好的实验方法。重视参考文献的正确引用格式及近5年的文献追踪,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及综合能力。
3存在问题与展望
【关键词】中药学专业;实习;细节问题;答辩
毕业实习是大学生必须要经历的一个时期,在这一阶段内,学生可以培养自身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实现动手能力、知识创新与综合运用能力的提升,以此提升专业素质。但是在学生实习阶段,其中也会存在诸多细节方面的问题,例如实习选题与答辩等,这些细节问题的存在均会对学生就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都要对中药学专业实习进行重视。
1.毕业实习价值体现
中药学专业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学生在课堂中所积累的理论知识务必要利用实验操作的形式进行论证与运用,从而真正做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成为一名专业的中药学研究人士。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安排学生实习必要[1]。在实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培养自身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并且通过实习,也可以将课堂中学习专业知识进行实践操作,提升自身实验水平。与此同时,学生在带教老师的教导下,也培养了独立思考的习惯,通过独立设计实验方案与路线,加强对中药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并开发科研构思与科研设计思维,以此实现思维的创新。所以,安排中药学专业学生进行实习,是培养社会、市场与企业所需实用型与复合型人才的必备环节,通过毕业实习也可以提升学生专业素质,实习也为学生接触社会创造了条件,真正培养了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能力,并进一步加强了学生的科学研究以及人际交往的能力,为今后学生步入社会与企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中药学专业实习及细节问题
2.1实习题目的选择
中药学专业学生为了能够通过实习,选择一个好的实习题目十分重要,而这也是论文指导教师的主要工作之一。学生在选题时,需要掌握好论文题目的先进性与创造性,更为重要的是要体现可行性。通常实习学生毕业的必备条件,尤其是对于中药学专业的学生来说,这一专业本身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学生在课堂上所学习的中药学专业知识,必须要通过实践的方式转化为技能,而这不仅为实习提出了要求,也为实习题目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学生选择的实习题目要与实践内容相符,并且能够通过实践得到实现。作为一篇优质的论文选题,必须要体现以下三个特点:①先进性。因为论文选题是中药学专业的热点,而学位论文起点则一直居于最高点;②前瞻性。所谓前瞻性,则是指论文选题要体现预测行,即通过这一选题能够达到什么目的或是得到什么解结论,对科研成果进行预测[2];③创造性。创造性也就是学生通过论文所提出的研究方式、提出理论与实验结果能够与以往存在很大突破。因此,从某一角度分析,选择一个好的论文题目,学生的实习工作也就成功了一半。
2.2拉近师生关系
论文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实习、写论文时,需要时刻关注学生所处环境与当时精神状况,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指导教师更多时候采取的是耳提面命方式,这样不仅不会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无法有效获得预期的实习效果,无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现如今的大学生更多时候面对生活感觉到无尽的压力,加之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使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多情况下是为了实习论文而交流,缺乏一定的人情味,使中药学专业实习过于僵硬。在这种情况下,师生之间无法实现有效的交流,也会对实习的顺利进行造成阻碍。其实作为年轻人,都希望能够在实习中接受到真正有益的知识与技能,在教师处获益并且可以进行自我教育,以平等的身份与教师进行交流。基于此,指导教师务必要在平等、理解等多个方面与学生进行交流,指导学生实习工作。
2.3中药学专业基本技能练习
学生在课堂中所学习的知识在一段时间过后便会遗忘,但是实习阶段所积累的技能却会永远铭记[3]。由此可见,在实习阶段培养好的研究习惯与精神是学生要达到的主要目标。在实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完成确定实验目标、选择方案、准备实验素材、基本操作、记录并整理实验数据与现象、撰写实验报告进行评价等多个环节,尽管这些步骤已经在实验课程中学习过,然而实习阶段的要求会高于学习阶段,因此,学生需要在实习过程中对其进行再次巩固,特别是对数据的记录,这对于学生中药学专业基本技能的培养十分重要。通过实习学生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与创造能力也会在实习过程中得到提升,从而真正实现中药学专业素质与综合能力的提高。
2.4论文与答辩
论文是学生实习阶段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而论文的撰写从整体分析也是实习过程的总结,以文字的形式将实习过程中积累的知识与技能进行叙述,以更为专业的方式将中药学专业概念进行诠释,对实验数据进行强有力的验证。学生在撰写实习论文时,需要将调查过程中积累的知识与思想观念进行表述,保证论文中语言的简洁性与逻辑的清晰性,以免出现歧义与误解。一般情况下,中药学专业的学位论文结构较为固定,其中涵盖了一些主体性项目,且各个主体项目也体现了各自的功能,所以在写作的过程中也会有其固定的特点和要求,学生则要认真了解科研论文格式要求,以完成毕业论文。另外,在论文答辩过程中,通常是由学校组织进行,再由指导教师按照学生所选实习题目进行指导,学生要做的便是叙述清楚,保证条理清晰,准确回答各位教师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完整的记录。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医学专业学生在其实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细节方面的问题,这不仅需要教师对其进行细致的指导,学生自己也要在实习过程中积累丰富的知识与技能,提升专业化素养,进而推动我国中药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袁志鹰,夏新华,杨岩涛,周小江,颜红.专业认证下的中药学专业教育改革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3:8-9+24.
[2]张子龙,倪健,李贡宇,窦津晶,王运丽,邢丹,吴清.分层递进式中药学专业本科生实践技能培养模式构建及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04:34-38.
中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最终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自2002年开始,我院中药系为高年级本科生开设了中药学专业综合实验课程,旨在训练学生熟悉中药研究的一般思路,锻炼其综合运用知识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实践创新意识及团队合作、协调沟通等科研精神。
1.1课程设计
综合实验课程共36学时,包含的研究项目一般由2~3个学科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综合而成,同时提倡融入教师的最新研究成果,增强实验项目的新颖性和探索性,例如:黄连与吴茱萸配伍比例变化对总生物碱提取率及镇痛作用的影响、左金丸的剂型设计与质量研究、炮制对续断中化学成分的影响等。课程要求由4~5名学生组成实践小组,针对指导老师选定的研究题目,从查阅文献、设计研究方案、学习实验方法、完成实验内容、分析实验结果、撰写研究报告到成果汇报。最终的评价标准包括4个方面:文献综述(20%)、研究报告(40%)、研究态度与技能(30%)、研究贡献度(10%)。
1.2教学效果
经过10年的实践和不断的探索,课程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紧接着的毕业专题设计环节,学生们表现出了良好的科研素质,在拿到课题后很快进入角色,从查阅文献、制定方案到完成实验、撰写论文,对教师的依赖程度明显降低。针对教学效果设计的调查问卷也显示90%以上的学生认为课程能够训练科研思路、提高学习热情和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2建立实践创新能力全程培养体系,鼓励科研创新
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其目标是要求学生以扎实的理论知识为支撑,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及创新能力。但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药学专业本科生前2年主要学习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大三开始学习各种专业课程,到大四开展综合实验和毕业设计时才有进行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实践机会,最终学生的实践操作及创新思维能力收益甚浅。因此,必须将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贯穿于本科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将创新教育与知识的传授、创新意识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融为一体,将科研实践创新活动合理地分配到本科教育的4年当中,形成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全程培养体系。在学校和学院相关政策制度的支持下,我系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建设,通过以下环节已初步形成了“项目为基础,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实践创新能力全程培养体系。
2.1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实行本科生导师制
教师的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高校聚集了大批优秀的专家学者和思维活跃、创新力强的青年教师。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无疑是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实现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我院中药系于2006年开始大力推行本科生导师制,新生入学即确定导师,导师遵循“全程培养,分层训练”的原则,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创新精神、科研意识、科研素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导师制实施8年来,已培养近300名学生,导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体现了我校精品教育模式所取得的良好效果,学生普遍对此持肯定态度。在导师的引导下,学生加深了对中药专业及其发展前景的了解,对专业的兴趣和科研的热情逐步提高,近半数的学生参与了学生科研活动,其实践技能和科研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3%的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了论文。能力的提高对学生的进一步深造或就业都有很大的帮助,近2年中药系毕业生就业率为100%;考研成功率由6年前的3.7%大幅上升到36.7%。
2.2创建高水平实践创新平台,全面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为了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学校和学院不断构建和完善科研和教学平台,并于2006年启动了导师指导下的第二课堂实验教学项目。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教学的补充,将实验教学与科研训练相结合,以课堂重点知识为基础,通过短期的科研项目加强对学生的科研方法和实验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更进一步的加深和了解课堂中所学知识的应用,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提供平台。其实施过程是由老师申请第二课堂项目,学生根据项目内容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以中药学专业本科大二、大三学生为主,每3~4人为一组,实行小组长负责制,实施年限一般为1年。第二课堂的实施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对专业知识的应用,对学生的科研设计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实施以来,中药系每年开展第二课堂项目10余项,参与学生约有40人,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起到了强化作用。
2.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大学生科研创新课题
近年来,我校实施了“本科生科研创新”项目,从资金上给予保障和支持。中药系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此项目,在选题、申报、实施、结题各个阶段均给予悉心指导,随着学生对该项目参与度的逐年升高,其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提高的作用逐步显现。2012~2013学年参与此项目的中药系本科生以第一作者撰写并投稿核心期刊论文4篇,其中1篇已发表,3篇已录用。
2.4规范毕业专题设计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毕业设计在中药学专业学生全程培养的过程中,是锻炼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中药系对学生的毕业专题实习已经形成一整套较为完善的管理办法,同时在首都医科大学校长研究基金“中药学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实施过程中不断的完善该环节,以提高毕业设计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不断完善师资队伍,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如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是我校共建的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合作培养毕业生近20年。为了保证毕业专题质量,每个老师指导的毕业生不超过2名。
二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选题。通过本科生导师制和第二课堂等项目的实施,学生可以继续选择前期的科研项目作为毕业专题。由于选择的是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并有一定的研究基础,这部分同学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毕业设计工作,充分发挥自己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往往能做出一些具有创新性的成绩。
三是做好毕业专题的过程控制。在毕业课题实施过程中,开始阶段学生要交毕业课题设计,通过中期检查不断改进和完善实验设计方案,以提高毕业课题的创新水平,确保课题的顺利开展。
最后把好毕业论文的写作和评审关。在毕业论文答辩之前,每位学生的毕业论文由5位老师进行审阅,答辩时由答辩小组的老师根据毕业论文的学术水平、先进性、难度、工作量、数据统计的可靠性、图表的规范性、语言表述的逻辑性和论述的正确性,以及答辩中的反应能力和回答问题的准确率进行综合评定,同时设定了10%的优秀毕业论文,并对获得优秀论文的学生和指导教师予以奖励。通过不断的完善和努力,近五年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有了明显提升,毕业实习平均成绩和优秀率逐年提高,答辩通过率均为100%。
2.5完善创新激励机制
除了在资金和项目设立上给予保障和支持外,学校、学院和学系各个层面均建立了完善的大学生科研创新激励机制,旨在强化学生科研创新动机,激发学生科研创新的兴趣和愿望,增强学生参与科研创新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科研活动的可持续发展。主要措施有:①设立科研创新及学习进步单项奖学金,对实践活动中有科研成果、发明创造或的学生给予500元/年的奖励;②开展科研创新大赛,对获奖团队给予奖励;③选拔推荐免试研究生时对参加过科研小组活动并有或取得专利者给予优先考虑,并在选拔时增加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潜质和综合素质的考核,在综合成绩中纳入科研能力分(占总分10%),对学生参加学科有关竞赛获奖、发表的学术论文、授权专利等均按等级和排名给予适当加分,如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加6分/篇,科技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加5分/篇,校级认定的核心期刊论文加3分/篇,其他相关期刊或会议论文加1分/篇。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