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就业方向范例6篇
前言:文有道精心挑选了文化艺术就业方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目前艺术职业教育面临着办学规模与质量、招生与就业、职业教育与升学教育、高职与中职人才质量矛盾。同时还面临着师资资源与经费不足的困境。怎样在新的文化背景下更好的解决艺术职业教育所面临的这一系列问题呢,笔者认为不妨在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明确办学定位与发展方向。
职业教育目前遇到的困难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问题。
为普及高等教育国家从99年开始大规模的扩招,各大音乐院校、综合性大学的艺术学院,都成为广大考生的首选目标,高职教育受到冷漠,生源吃紧成为所有艺术高职院校的通病,而没有好的生源又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另外,艺术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的方向性与目标上与普通高校无区别。办学无特色也是艺术职业教育走入低谷的重要原因。因此,笔者认为艺术职业教育必须走一条与普通艺术院校完全不同的人才培养道路。即明确其办学定位。
何为“职业教育”从字面理解“职”指职务,分内应做好事;“业”指事业,指从事的工作。由此可见,职业教育就是一种“实用教育”。培养能适应艺术工作多方面素质要求的人才是艺术职业教育的办学目标。明确办学定位后,我们便能十分明了的区分艺术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艺术教育在人才培养方向上的不同,即:艺术职业教育是培养更具实践或实战能力的人才。围绕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市场需求,我们便能在课程设置、教学计划等教学细分环节上有地放矢的开展工作,从而体现艺术职业教育的特色,明确发展方向。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要提高教学质量,吸引学生报考,除了要有特色的办学定位外,教师队伍建设也是重要的一环。目前艺术职业院校大多面临着师资力量缺乏,教师素质不高等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教师继续学习深造。制定严格的教师考核制度。艺术职业院校的教师必须是“双师”型教师,既能教学,又能上台表演。为尽快的提升教师整体实力,可外聘一些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帮助学院提高教学质量。
三、把握新时期艺术职业教育的发展。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随着时间的推移,朝代的更替,在不同历史时期出现过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风格。当时的中国在文化、艺术上是辉煌与自信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在文化艺术上出现了严重倒退,中专特别是时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全盘否定,破坏了许多文化艺术古迹、古籍。使中国人对本民族的文化缺乏自信。改革开放后随着开放程度的扩大,目前我国已处在一个新的文化自觉时期,这一时期的重要特征是对民族文化艺术的重新认识与定位。表现为多种文化的大融洽,大发展,大繁荣。
在这一背景下,笔者认为艺术职业教育要取得大发展,就应当做到以民族文化为根;以市场需求为本:以全面培养为方;以舞台实践为法。从而更好的适应新形式下艺术职业教育的发展。
1 以民族文化为根
以民族文化为根要求我们在注重民族传统文化时兼顾其时代特性。现在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民族文化的独特性与重要性,越有民族特性的艺术文化,越能受到世界的欢迎。民族文化艺术最直接的代表了这个民族的性格与思想情感,是深深印在这个民族人们思想深处的思维烙印。因此,人们便能很容易的接受本民族艺术表现形式与思维模式。
中国传统的戏曲、音乐、舞蹈在很长一段时期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是因为它能很好的按照中国人的思维习惯表达人们的情感。但有人会问:“为什么现在传统艺术形式并不吃香,反而遭遇冷落?这就要谈到其时代特性。笔者认为“艺术、文化的表现形式,内涵应符合当时的文化大环境,才会有市场,才能生存,中国改革开放30年了,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正从一个农业大国转变成工业强国,信息强国。与世界交往也越来越紧密,随之而来在思想上也越来越开放,思维变得活跃多样。在这种大的文化背景下,节奏感强,更能直接快速的表达内心情感的艺术形式便会受到更多人的喜欢。所以民族艺术在注重传统的基础上,也一定要注重民族艺术的时代性。两者相接合,才能不断的推动民族艺术的繁荣
艺术职业教育能否得到社会的欢迎,培养的人才能否得到社会认可。就在于能否准确的把握民族文化的发展方向。
2 以市场需求为本
市场需要什么样的艺术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艺术人才。首先我们要明确艺术职业教育的目的。一是培养艺术人才,另外就是要让培养出来的人能受到社会的认可,能找到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以市场为导向能很好解决学生的就业,能让学生学到实实在在的实用本领。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市场道路,培养职业型人才。走一条与普通艺术学院完全不同的新路子。
3 以全面培养为方
在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文化自觉、文化大繁荣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在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也更加注重精神享受。这样就给艺术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有多方面艺术技能的人才受到市场追捧,因此。艺术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必须是多面手,具备多方面的艺术才能,所谓艺多不压身,多方面的艺术能力,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求,就业的灵活性也大大提高。在教学科目安排上,要做到全面涉及。不单要掌握本专业的知识、技能、还要涉猎相关艺术门类的知识。所以学声乐的学生也要开舞蹈课、开钢琴课、台词课,表演课、播音主持课,甚至还可以开设美术、书法等有益于提高艺术修养的课程,做到全面培养。
4 以舞台实践为法
根据艺术职业教育办学定位与发展方向的要求,做为艺术职业教育来讲,培养出来的人才应当是职业型人才,即当他们走出校园就能胜任岗位需要,无须再进行培训,招之能战,战之能胜。因此,必须将舞台实践做为重要环节来对待。培养的学生最终是在舞台上展现自己的才能,被社会认可。因此,从学校起就培养,积累学生舞台经验,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民间传统工艺;美术教育;艺术设计学;学科建设
民间传统工艺美术是用来表现民俗文化、民俗生活的造型艺术,是民间艺术、民俗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从其使用对象的角度看,民间传统工艺美术是相对于宫廷工艺美术而言的;从工艺美术发展历史看,民间传统工艺美术是相对于现代工艺美术而言的,它的创造者基本上是从事物质生产的劳动人民。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日益受到世人关注,民间传统工艺美术也逐渐得到学界的重视,逐渐进入了很多艺术院校的课堂,不仅丰富、完善了原有的美术教育体系,对艺术设计学科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
一、民间传统工艺美术是艺术设计专业建设的重要方向之一
从文化创作的主体看,传统文化通常涵盖三个方面,即宫廷文化、文人文化和民间文化。其中,宫廷文化和文人文化一直作为所谓的“正统文化”被历代官方重视,如,在古代艺术史、美术史上,我们常见到的就是这种现象。民间文化是社会普遍文化,孕育了宫廷文化、文人文化,而民间传统工艺美术正是社会广大群众在日常生产、生活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具有实用性的造型艺术,是广大群众物质创造活动的结果、智慧的结晶。但是,近年来,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西方文化的逐步渗透,一些民间传统的工艺美术正在迅速消失。而部分缺乏传统民族民间艺术滋润的年轻人,追逐时尚的潮流和物欲的满足,对民族民间的传统工艺美术缺乏认知和认同,甚至排斥传统,其心灵状态和生存意义正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鉴于此,很多有识之士提出要抢救、保护民间传统工艺美术、民间文化,为民族的发展寻求文化根基。高校作为社会教育机构,在这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目前很多高校相继开展了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相关课程,而这对于民间艺术的传承是远远不够的,高校还需要从专业建设方向上确立一个长远的保护机制,通过民间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为社会输送专业的保护、传承人才。设计艺术学虽然在近几年取得了迅速的发展,但无论是就学科建设的时间看,还是就学科发展的成熟程度看,都属于较为年轻的学科。所以,为早日成长为一门成熟的、具有鲜明特色和突出优势的学科,艺术设计学科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建设、加快改革发展。高校艺术设计学科建设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包括教育观念的更新、发展规划的制订、专业方向与课程结构的调整、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的改善、实践环节的加强、教学质量的提升等一系列内容。而在调整专业方向上,从现有的资源和社会需要看,民间艺术设计可以成为艺术设计专业建设的重要方向之一。我们通常说设计为生活服务,而民间传统工艺美术正是民间的匠师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创造出的适合社会生活的工艺品,所以,实际上,民间传统工艺美术也是设计艺术的组成部分。而且设计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关注民风、民俗和民间传统工艺美术,只有以改善人们的生活为出发点、适合适用于民风民俗的设计作品,才能得到人们的青睐,也才会取得成功。从这个意义上讲,可以尝试培养一部分学生从事民间传统工艺美术设计,在相关高等院校设立民间传统工艺美术设计的专业方向。这个方向的设立,不仅是艺术设计学科建设的重要突破,也适应了设计服务市场需要的目的,还可以为民间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发展、创新培育专业的人才。所以,对于民间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民间艺术设计专业方向的建设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举措,而对于设计艺术学科的专业建设,民间传统工艺美术设计专业应该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值得探索。
二、民间传统工艺美术是设计艺术学课程建设的重要资源
在设计艺术学专业课程建设方面,可以开设民间传统工艺美术课程,以补充和完善设计艺术教育课程,切实、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民间传统工艺美术蕴含着丰厚的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民间特色,品类极为丰富,包括传统的陶瓷工艺、金属工艺、家具工艺、雕塑雕刻工艺、剪纸工艺、年画工艺、玩具等,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所用的材料也是多种多样,具有环保、节能的价值,其造型与装饰、色彩与材质、工艺技术、构造原理、设计与装饰原理、文化寓意与哲学理念等方面对艺术设计发挥着重要的借鉴与启迪作用。在当代的许多著名设计案例中可以看到,民间传统工艺美术是当代设计艺术的源泉,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在设计艺术教育中开设民间传统工艺美术课程对于设计艺术学学科建设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重要作用:其一,它是对设计教育艺术课程的有效补充和完善。首先,民间传统工艺美术为现代的设计专业教育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如,中国戏曲艺术中的脸谱文化与服饰文化的象征寓意,民间文化中的奇异造型所体现出的想象力,等等,这些都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内涵,可以为当代设计提供源头活水。其次,这些民族民间的传统工艺品为当代的设计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可资借鉴的经验,如各民族的服饰、民间雕刻、民间玩具等设计案例,其设计思路、设计元素都可以为设计者所借鉴。但从目前的设计专业学生的作品看,很多直接运用西方的文化元素或者照搬西方的产品设计概念,可见西方现代设计艺术对他们的影响非常大,同时反映出部分年轻人对民间传统工艺美术缺乏认同和兴趣,与民族文化形成了心理隔膜,陷入了知彼而不知己的畸形状态。随着社会的发展,民间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中国设计艺术教育中的缺失日益显现出弊端。当然,西方的优秀设计作品应该受到肯定,但我们更应该关注本土文化、学习西方设计的方法和文化资源,西方的每一项成功设计也是艺术家在吸取本土文化资源和外来文化资源基础上的创新发展。那么,对于置身于全球化的世界文化背景之中的我们,应该怎么做?一方面,要积极、大胆地汲取国外设计的方法和经验,对其接纳、消化、吸收,从而实现洋为中用;同时,必须认知、认同自己本民族的文化。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充分认识民族文化的生命力,才不会舍本逐末。因此,在设计学科中开设民间传统工艺美术课程,设计专业教育才会更具鲜明的个性特征和民族特色,才能培养出具有多元化、民族化设计观念的年轻设计师。也只有将民间传统工艺美术纳入设计教育体系,挖掘和传承民族民间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提升当代设计产品的内涵。因此,民间传统工艺美术课程的开设,将会为建设更具有时代性、特色性、科学性、民族性的设计艺术学课程体系提供有效补充,是当代高校设计艺术教育的新趋向,这样才能逐渐消弭民族文化缺失的断层,建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中国设计艺术教育体系。其二,它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内涵具有重要作用。据调查,在很多高等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培养方案中,培养出具有丰富文化内涵(有的说是人文精神)的创新型复合人才被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而民间传统工艺美术教育正是提高学生文化内涵的有效途径。民间传统工艺美术教学通常包含民间传统工艺美术史、民间工艺美术作品欣赏和民间工艺美术设计创作等内容,涉及美学、民俗学、人类学、民族学等相关人文学科,这些学科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体现出我国民间和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且,学生在学习民间传统工艺美术的过程中,会接触到大量的民间传统工艺美术作品,认真了解每件作品背后的故事,深刻认识本民族在历史和当代所创造的伟大艺术成就,了解民族文化常识,这样,学生在学习艺术知识和提高技艺的同时,自然地丰富了文化内涵,这比任何空洞的说教都实在。
三、民间传统工艺美术可以为设计艺术学科科学研究提供重要支撑
在学科科研方面,可以开展民间传统工艺美术方面的研究,建立民间传统工艺美术研究基地,开创艺术设计学科科学研究工作新局面。科学研究工作也是学科建设的重要支撑,可以通过开展民间工艺美术研究,将成果引入教学,为学科与课程建设奠定坚实的根基。近年来,很多高校对民间传统工艺美术开展了不同程度的科学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多成果,进而运用于教学,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如,吉林通化师范学院美术系的教师结合其所处地域的特点,分别开展了满族民间传统工艺美术、萨满剪纸工艺、高句丽壁画等科学研究项目,并将相关研究成果运用于设计、美术教学,使学生逐渐体悟到民族文化、本土文化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产生了民族自豪感,增强了民族自信心,从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创新构想,并设计出了具有民族意蕴的作品。河南郑州轻工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也相继成立了民俗艺术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并获批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依托中心和基地的学术力量,分别开展了“以设计带动河南传统工艺的创新发展研究”“河南泥玩具对现代吉祥物设计的启示研究”“河南朱仙镇木版年画研究”“从设计艺术的角度看民间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途径”等专项课题,并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河南民间文艺家协会合作,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专项“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子课题《中国民间剪纸集成•河南卷》的调研、编撰工作。2015年,郑州轻工业学院又被遴选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研习培训试点院校,并于2016年初至今,承担了四期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的普及培训工作,目前已进行了四期(木版年画工艺、剪纸工艺、陶瓷工艺、民间泥塑工艺)的培训。在培训中,依托设计艺术学科,根据培训主题,开设了民间传统工艺美术课程,把研究成果用于教学实践,并引导设计专业学生参与,逐步加深学员、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区域文化的感悟、理解和热爱,最终达到引导学员、学生继承、创新和发展传统文化艺术,走民族化设计道路的目的。综上所述,民间传统工艺美术至少可以在课程建设、专业方向、学科科研三个方面为设计艺术学学科建设提供重要的资源支持。所以,在设计艺术教育中开展民间传统工艺美术教育、建设民间艺术设计专业方向、加强对民间传统工艺美术的科学研究,刻不容缓,势在必行,这既是对民间传统工艺美术加以继承、发展和创新的有效途径,又是对设计艺术学学科建设的补充、完善,也是时代文化、经济建设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颜新元.民俗文化与现代设计——在高等美术学府、艺术研究院开设“民俗艺术研究与设计”专业的设想.美术研究,2005(4).
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时代节拍,河北演艺集团应运而生。而她诞生伊始,就承载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整合河北演艺文化资源、打造河北演艺文化旗舰的重要使命。按照“做强主业,延伸产业,多业并举,打造多元演艺文化产业综合体”的工作思路,河北演艺集团将集中整合旗下演艺、传媒资源,综合提升河北演艺的竞争力,打造具有河北特色、国内一流、放眼世界的文化产业集团。
在这个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春天里,河北演艺集团愿与国内外各界仁人志士竭诚合作,共创美好未来!
省委、省政府决定组建河北演艺集团,为河北演艺实体参与国内、国际的文化软实力建设提供了可能,也为打造我省乃至全国演艺界的“航空母舰”创造了条件。充分发挥河北演艺集团的市场主体作用,就要努力坚持“五个一”,实现“三个三”的目标。
坚持“五个一”:即坚持一个理念(解放思想、改革开放、攻坚克难、奋发有为)、贯穿一条主线(科学发展观)、把握一个中心(两个效益统一)、借助一个动力(体制改革机制创新)、明确一个方向(市场导向)。
实现“三个三”:即遵循“三个规律”,建设“三支队伍”,实现“三个转变”。
――遵循“三个规律”,就是必须遵循艺术产品生产规律、艺术人才成长规律、艺术市场经济规律。遵循艺术产品生产规律,就是在创作观念上,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切准时代脉搏,把握时代精神,体现时代主旋律;遵循艺术人才的成长规律,就要充分认识文艺人才在文艺工作中的特殊地位,充分认识艺术人才成长的独特性,健全文化艺术人才的培养机制,建立科学有效的文艺人才管理机制;遵循艺术市场经济规律,就要正确把握文化艺术产品的商品属性,建立和完善文化市场管理体制。
――建设三支队伍,就是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干部队伍,建设文艺工作者队伍。既要分类指导、分类培养,又要齐头并进,特别是艺术人才在院团的成长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必须对艺术家给予更多的爱护,培养更多的艺术人才。
――实现“三个转变”,就是文艺产品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提升型转变,文艺产品由只注重社会效益的一元导向型,向既注重社会效益也注重经济效益的二元导向型转变,实现效益最大化的转变。第一个转变,是由创作文艺作品向生产文艺精品的转变;第二个转变,是由生产文艺精品向生产文艺产品的转变;第三个转变,是由生产文艺产品向生产文艺传世之作的转变。作品-精品-产品-传世之品的转变,如同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论述从货币到产品、产品再到货币的资本增值过程的“惊险一跳”。
潮平岸阔悬帆时,祝愿河北演艺集团远航顺利!
中共河北省文化厅党组书记
河北省演艺集团的成功组建,标志着我省文艺院团转企改制工作迈出了重要步伐,这是推进河北省文化繁荣,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演艺集团要紧抓改革机遇,努力实现创新发展。要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制定发展规划,明确目标任务,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迅速壮大集团实力,面向市场推出大量精品力作,使集团的竞争力有明显提高,使院团尽快进入全国文艺院团的第一方阵,为建设文化强省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是以开放包容的胸怀、海纳百川的气度推进艺术创新。调动各艺术院团和每一位艺术家的积极性和热情,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目的,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和塑造高尚人格为重要任务,切实发挥以艺术创作推动社会主义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职能。
二是要增强精品意识,努力推出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精品力作。艺术精品是各个艺术院团的灵魂,离开了艺术精品的支撑,艺术院团也就失去了生命活力。要着力推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既叫好又叫座,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艺精品。
三是要突出地方特色,唱好地方戏。地方特色是艺术生命力的源泉,地方特色越是突出,艺术作品的吸引力也就越强。要扎根燕赵沃土,突出本土题材,彰显河北元素,以特色创品牌、闯市场,扩大河北文化影响,树立鲜明的河北文化形象。
四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让人民充分享受艺术改革发展的最新成果。要切实尊重人民群众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需求,以民为本,以民为重,关注民生,体察民意,了解民愿,满足民需,不断推出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剧目和演出活动,使艺术真正肩负起“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使命。
【关键词】艺术 职业教育 教学改革
我国的艺术职业教育机构多数成立于上世纪中期,所设置专业多以音乐、舞蹈和戏曲为主,也曾一度培养出大量优秀的艺术家。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艺术职业院校推陈出新,为适应社会和文化事业发展的需求,不断调整和完善艺术人才的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形成了国办、民办或合办的中高等艺术院校、艺术职业教育院校的多层次艺术教育格局,逐渐走出了一条颇具中国特色的艺术职业教育之路①。然而,新时期文化艺术的发展要求我们对现行艺术职业教育做出新一轮的思考,推动艺术职业教育持续发展。
一、艺术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途径
专业建设是艺术职业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是衡量艺术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更是艺术职业教育教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鼓励新兴优势专业建设,确立品牌战略
在“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出台之后,大批新兴的文化产业相继诞生并逐渐繁荣起来,为艺术职业教育的相关专业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②。同时,新兴的文化艺术产业需要大量的艺术人才,在专业建设尚处于摸索阶段的各艺术职业院校,谁能率先提高学生就业率,创出特色品牌,谁就更能在文化艺术市场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2004年,厦门艺术学校经多方调研、论证,大胆尝试与企业合作,开设了新型专业——茶文化艺术专业,是福建省第一个茶文化艺术专业班。该专业学生曾代表厦门市参加福建省职业技术院校技能大赛茶艺比赛获得团体第二名,所编创的茶艺表演形式结合艺术学校教学专业的特长,突破传统茶艺表演思维定势,得到评委的一致肯定,并将这一展演形式定为比赛样板。该班学生毕业后按照委培协议,全部进入厦门华祥苑茶叶有限公司工作,现绝大部分学生已成为公司的业务骨干,有的已成长为企业管理人员和培训教师。茶文化专业已然成为厦门艺术学校的骨干专业。
学校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在开拓新型专业的同时,还注重闽南文化艺术传承与发展,即在完成为专业剧团定向培养的前提下,拓宽专业办学,根据市场需求与民办剧团以及闽南周边等国有专业剧团跨区、市联合委培。2009年受新加坡夸隍联谊会委托,与新加坡城隍艺术学院签订了首个歌仔戏专业国际委培班,使歌仔戏专业在常年保持一个班的教学情况下,逐步形成3个班同时并存的现状,初步达到了建立我国大陆歌仔戏传承基地的目标。
(二)加强艺术职业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双师素质
通过多种途径来加强艺术职业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如加强学科带头人的建设,在各个专业培植科研能力、组织能力都能独当一面的艺术灵魂人物;加大扶植中青年骨干艺术教师的力度,为他们提供科研、进修各方面更便利的条件,促使青年艺术教师队伍的快速成长;鼓励艺术职业教育教师积极走入市场,加深对艺术行业的了解,并争取考得“双师”证书,向艺术教育专家靠拢,为艺术理论和艺术实践的结合创造条件。
二、艺术职业教育教学的课程建设
随着社会对艺术人才需求的增长和文化产业更开放性地发展,艺术职业教育逐渐呈现出由传统的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移的趋势③。那么如何设置艺术职业教育教学的课程,才能在大众化教育中培养出具备较高综合素质、较强实践能力和文化市场适应能力的艺术人才,已成为艺术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课程建设需要以文化市场的需求为导向
传统的艺术职业教育多为精英教育的模式,不仅强调专业上的精、专,而且其培养目标仅定位在少数的精英人才。然而,随着文化艺术事业的愈发繁荣,对艺术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已非少数精英人才就能满足。所以,在艺术职业教育的课程建设方面必须充分考虑当前社会市场的需求,加强大众化的综合课程教学,改变一贯的单一专业技能训练,破除以往学科“壁垒森严”的弊端,加强艺术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课程设计力度。
(二)课程建设需拓展专业的宽泛性和增强实用性
过去的艺术教学过于精英化,各艺术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几乎完全都是整齐划一的形式,学生一直都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但随着当前艺术形式的多元化发展,诸如音乐、表演和设计等艺术分支均呈现交叉融合的趋势,这对艺术人才的技能涉猎范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当前的艺术职业教育应该把这样的市场需求变化与院校的课程设置加以联系,根据市场需求相应增加选修和必修课程,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不断拓展专业的宽泛性和增强实用性。
(三)课程建设需注重学生职业综合素质培养
在拓展专业宽泛性和实用性的同时,还应该结合职业教育具体专业的特点,开设相关的文化课程。这些基础的文化课程须是兼顾学生自身的愿望和要求,须是有利于专业知识与文化知识的良好结合,应成为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催化剂,以此加强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也是为艺术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大众和文艺市场创造便利条件。
三、艺术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改革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随着文化事业的繁荣,艺术职业教育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所以备受社会各界的重视,国家也在此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就解决方式来说,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着刻板守旧的因素,只有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才能进一步满足社会对高质量艺术人才的需求。
(一)艺术职业教育应根据专业特点及学生条件因材施教
艺术职业院校的生源比较复杂,且艺术禀赋不尽相同,能力也参差不齐,且基于艺术教育在理论和价值取向上的无标准性和不确定性,都要求教师须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自身条件的不同而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深掘学生不同的艺术潜质,用多方面的专业知识有教无类地培养学生,引导学生认清各自的艺术发展方向。
厦门艺术学校进行了一项尝试性的改革——声乐教师进课堂,即在老艺人教习传统唱腔的课程上,留出一定的时间请声乐教师给予分析讲解,及时发现学生在唱腔上存在的音乐理论、发声方面的问题,使传统唱腔方面存在的发声方法问题现场得以解决,或带回声乐训练课中加以纠正。这样从各个方面把唱腔这个问题从识谱到演唱都做了一番调整,形成一种规律,最终既让学生学习了老艺人歌仔戏的唱腔韵味,又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和原理,从不同角度彻底解决了唱腔的根本问题。
(二)艺术职业教育教学应注重提高实践能力
实践教育环节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培养高素质戏曲人才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教思政[2012]1号文件明确指出,“实践教学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取、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
厦门艺术学校积极推动社会实践相活动,每届的茶文化艺术班定期赴安溪华祥苑茶叶有限公司茶叶基地进行实训实习,进行茶叶采摘、制作等;歌仔戏专业学生跟随剧团多次赴我国台湾演出,成为两岸文化交流的使者;2011级南音表演班学生坚持参加厦门南乐团举办的南音周末专场演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得到实践锻炼,也得到了观众的广泛认可。
(三)艺术职业教育教学需以就业为导向
一方面,艺术教师需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课外辅导,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等职业素养;另一方面,教师还应随时洞察社会的职业需求,适时改革教学的方法和内容,以市场所需为导向,培养社会急需的艺术人才。厦门艺术学校不仅给国内的企业、剧团委培专业人才,还利用社会影响力,跨国与新加坡城隍艺术学院签订委培协议,为新加坡培养一专多能的歌仔戏表演人才,他们也将我国的地方戏曲在新加坡传承和发展。
四、优化艺术职业教育的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体系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评价结果的准确性。笔者认为,教学评价体系需要考察的所有标准应该根据性质、层次和学校类型的不同而采用灵活的标准。
(一)艺术职业教育的教学评价体系应该建立艺术学科的特殊标准
对于一个教育单位来说,教学评价体系发挥着重要的导向和规范作用,但对于艺术职业教育院校来说,绝不能完全照搬普通理工院校的评价体系,而是在借鉴的基础上建立遵循艺术学科自身发展规律,符合演出实践检验标准的评价体系,建立具有针对性的艺术职业教育特殊的教学评价体系,鼓励艺术职业教育院校走勇创特色品牌的道路,增强与高端艺术院校竞争的实力。
(二)艺术职业教育的教学评价体系应该强调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艺术的本质就是人类按照对美的理解来创造性地改造世界和自身的实践。因此,创新和实践应始终贯穿于艺术职业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的建设,评价一所艺术职业院校办得好不好,其重要的参考标准就是看此学校的创新实践工作是否到位。
(三)艺术职业教育的教学评价体系需衡量学校教学的综合服务能力
积极参与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社会活动、主动参与文化活动、广泛建立校企合作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这些为社会、文化、经济建设服务的能力,都应该纳入到艺术职业教育的教学评价体系中。
参考文献:
[1]许春亮.简述艺术职业教育的发展[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17—18.
[2]彭沛.新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职业教育[J].艺海,2008(6):124—125.
小路是我国较早一批艺术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这个新兴专业的设立缘于我国文化产业的兴起、市场的需求以及文化艺术管理人才的紧缺。
按照发达国家的经济与文化发展模式来看,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文化产业将从边缘产业成为国家的主要产业之一,因此文化产业将是最具发展潜力和前景的大经济领域。而我国文化产业还处于发展初期,产业规模较小,完整的文化产业体系还没有完全形成,这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潜在文化市场。我国政府对文化产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发展中国文化产业的战略构想,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再次重申了这一战略方针。然而,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使得文化产业人才奇缺,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在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国有艺术院团和地方艺术院团的改制,给艺术市场带了巨大的变化。这些曾无温饱之忧的艺术院团,在改革中走向市场,脱离了“事业单位”这层保温箱,和演出市场开始进行零距离触碰。这时候,对能够摸清市场脉络、懂得观众需求、有能力运作资金的专业演出制作人的需求,顷刻突显出来。
事实上,我国艺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开展成人教育、干部培训开始孕育的。2000年之后,我国普通高等院校(主要是艺术院校和部分综合性大学)顺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为满足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大发展人才之需,开始陆续设置艺术管理系或专业方向,发展至今已有10余年。经过10余年的理论探究和人才培养实践,艺术管理专业正逐渐成型。目前,我国开办与文化产业管理相关的学科专业的高校已达到30多所,已成为近年来高校新办专业中发展最快的专业之一。
艺术管理专业是以现代管理观念与管理理论为依托,以文化市场需要为根据所设计的新型专业。此外,学生还需要直接参与大量的艺术活动策划与营销,学以致用,增加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系统掌握文化艺术管理、文化行政管理及演出制作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培养学生决策分析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艺术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注重的是艺术的实际性工作。
专业的设立与人才的培养总是以市场的需求为导向,艺术管理专业的学生按照学科的规划进行培养,是否能够引领他们在毕业时找到理想的工作?是否能够缓解艺术管理人才的奇缺现象?毕业生能否学以致用,在工作中找到自身的定位?作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动力之一,艺术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状态引起了我们的关注。
扫描一:
转行意味着放弃?
小路是在2002年以普通高中生的身份考入天津音乐学院艺术管理系的,是天津音乐学院艺术管理专业第二批本科生。在报考的最初,小路对艺术管理专业没有太多深刻的认识,只是出于对音乐的热爱,以及对艺术经纪人及节目制作人职业的憧憬。
天津音乐学院是我国最早设立艺术管理专业的院校之一。2001年,在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天津音乐学院以“艺术人才的社会需求”为导向,按照艺术和产业紧密结合的指导思想,创建了艺术管理专业,确立了“培养具有良好的艺术才能、竞争意识、组织才能,具备‘宽厚、复合、开放、创新’特征的高素质、复合型的艺术经纪人、策划人、节目制作人等高级艺术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建系之初,艺术管理教学工作中贯彻了以下理念:1.做人,成才,实践,就业;2.以认真的教学夯实质量基础;以科学的管理确保质量标准;以成功的实践体现质量成果;以良好的就业创立质量品牌;3.素质领先,基础领先,实践领先,就业领先。在全国率先创立的新学科、新专业中,运用以上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理念务实创新,遵循了艺术教育规律和市场需求,为新的专业建设与发展开创道路。
根据天津音乐学院艺术管理专业的培养要求,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应注意课程的纵向与横向的交叉渗透,加强相关学科相互渗透和相互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程设置中理论知识占据很大的比例,如管理学原理、经济学原理、文化产业基础、中外新闻传播史、传播学原理、新闻理论、艺术理论基础等,尽管学习时间紧张、理论课程枯燥,但出于对未来所从事职业的好奇与热情,小路认认真真地完成每一门功课。
他们就是遍布于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多所艺术职业院校。
为了总结办学经验,为艺术职业院校之间搭建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2008年7月11日至14日,由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主办、山西戏剧职业学院承办的首届艺术职业教育特色办学论坛在山西太原举行。来自文化部教育科技司、山西省文化厅的相关领导以及全国各地具有鲜明办学特色、在各自领域堪称“最高学府”的40多所艺术职业院校的代表齐聚论坛,就艺术职业院校如何坚持特色办学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一、坚持特色发展
众所周知,在当前我国的艺术教育领域,“特色发展”无疑是大家广泛达成的共识,不同类型的院校都在探索着自己的特色。但摆在大家面前的一个传统话题是:对于高等艺术职业院校来讲,究竟什么才是特色?所谓的特色,究竟应当反映在高等艺术职业教育过程的哪一个环节?或者说,高等艺术职业院校特色发展的内涵应该是什么?种种问题,在此次论坛上引起了热烈的讨论。
作为此次论坛的承办方代表,山西戏剧职业学院院长赵银邦谈了他对“如何坚持特色发展”这个话题的看法和做法。“紧紧依托文化行业,坚持走‘三条道路’,努力建设‘三个基地’”(详见《艺术教育》2008.09.P8)。通过“道路建设”完成“基地建设”是山西戏剧职业学院的独特做法,也是其区别于其他院校的最大特色。此次论坛举办的时间适逢山西戏剧职业学院50年校庆,在校庆举办期间,与会专家欣赏到了学院近几年所取得的“特色发展成果”:大型民族交响乐《华夏之根》曾被誉为2004年中国民族乐坛上出现的一道亮丽风景,并于2007年荣获第六届“金唱片”奖的四个奖项,是本届“金唱片”奖中获奖最多的一个作品;大型精品旅游晚会“唱享山西——经典民歌汇”现已被确定为太原市文化旅游项目之一,其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自不必言。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院长、党委书记易介南以其在办学理念方面的十六字方针为切入点,让大家对高等艺术职业院校的“特色发展”有了更深的了解。“‘围绕舞台,造就人才,依托文化,面向市场’,着眼于传承与吸收,集中于创新与发展。根据这一理念,我们进一步明确我院的办学性质具有高等职业教育和专业艺术教育的两重性,从艺术教育的角度讲,培养的是专业化舞台人才,从职业教育的角度讲,培养的是应用性高级文化人才。学院既要培养面向行业需求的文艺精英,同时也要培养面向文艺市场需求的大众化人才,教学内容与形式、方法与手段都以这两个面向为基准,因才而异,着力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谋生之道、创业之道。”从易院长的话中我们不难看出,湖南艺术职业学院的特色办学理念贯穿于学院的各个方面,在学科专业建设方面,他们首先确立了戏剧专业的基础地位,重点建设了民歌民乐、民族舞蹈及舞台技术专业。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他们注重打造名师队伍。在教学过程中,他们以市场为导向,设置了旨在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课程。
二、依托文化资源
依托学院所在地的独特文化资源,为学院的特色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并进而打造学院的品牌形象,成为此次论坛形成的另一共识。广大艺术职业院校的院长都认识到:中国是文化大国,而各地丰厚而独特的地域文化资源,让肩负着传承与发展责任的当地艺术职业院校形成了自身独有的办学个性,并且毫无悬念地成为了本门类人才培养的“最高学府”。而艺术职业学院要想脚踏实地地发展,必须“依托文化资源,深耕本土特色”。而依托的形式和深耕的程度,则决定了学院能否在特色发展之路上越走越远。
如山西是文化大省,近年来,以“大院文化”和“寻根文化”为标志的山西传统文化冲击波让人们对这个盛产文化艺术名人的地域充满了崇敬与反思。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这些珍贵的文化资源成就了山西各艺术职业院校的“特色发展”,成为本次论坛代表学习的经验。
山西戏剧职业学院院长赵银邦和山西艺术职业学院院长李力就这个问题分别进行了介绍。
山西戏剧职业学院自2004年起,以“每年打造一部戏,五年打造五台戏”的目标,投入到精品剧目的创作演出之中,为学生搭建起了广阔的实践舞台,给学院的特色办学带来了活力,同时,也为山西文艺舞台增添了一道道绚丽的亮点。
精品剧目战略的实施,不同于传统教学剧目演出,它要推向社会、面向观众,“真刀真枪”,而非“仿真彩排”。这对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职业道德的养成,就业能力的提升;对促进优秀艺术人才的涌现等各个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些精品剧目的推出,不仅为人民群众提供了精神产品,繁荣了山西的文艺舞台;同时,通过参与这些剧目的创作、排练和演出,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师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高素质实用型人才培养搭建起广阔的平台。
而谈到“依托文化资源”方面的独特做法,不得不提到由山西艺术职业学院打造的闻名大江南北的大型舞剧《一把酸枣》。如今的《一把酸枣》在经过了国内外500余场演出之后,已经成为一部脍炙人口的艺术作品。这部舞剧不仅创出了品牌、培养了人才、锤炼了队伍、增强了凝聚力,证明了高层次艺术人才在打造文化品牌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一把酸枣》作为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和探索高等艺术职业人才培养的实践平台,山西艺术职业学院独创的“团代班”的教学模式,采用“剧目引导”的教学方法,围绕舞剧《一把酸枣》设计课程、组织教学、安排演出实训。在教学中努力做到“学、练、创、演”紧密结合,该院最大的亮点是打破了理论课与实践课、基础课与专业课、教师与实训场所的界限,把学业与就业、学习与工作、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由《一把酸枣》创立起来的艺术职业教育品牌已经产生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07年3月,在山西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的大力支持下,该院和平遥县人民政府签订了文化、教育、旅游战略合作协议。《一把酸枣》落户平遥,展示了精品、宣传了学院、吸引了游客,让更多的海内外游客走进古城、走进大院的同时,走近了晋商,走近了晋商文化,亲身感受一番隐藏在无数晋商背后的人性化的世界。
事实上,得益于“依托文化资源,深耕本土特色”的艺术职业院校又何止以上两所!湖南艺术职业学院院长易介南在谈到该院的办学特色时说,“湘剧、花鼓戏是湖南的特色,也是我们学院的基础和灵魂。虽然这些专业的办学经济效益不一定好,但它们的社会效益以及对其他专业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经过重点建设,今年,我们的戏剧专业成功申报为省级精品专业。我们可以毫不羞愧地说,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是湘剧、花鼓专业人才培养的最高学府。”
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另外一些学校在依托文化资源方面的经验。如苏州评弹学校的评弹、安徽艺术职业学院的黄梅戏、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的越剧、科尔沁艺术职业学院的蒙古四胡等等,各地丰厚而独特的地域文化资源,让肩负着传承与发展责任的当地艺术职业院校形成了自身独有的办学个性,并且毫无悬念地成为了本门类人才培养的“最高学府”。 转贴于 三、构筑理论体系
当前,艺术职业教育的发展面临着重大的战略机遇期。“一是我们国家正迎来一个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期;二是经过30年的探索,我们已经摸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艺术职业教育之路,而且正在构建中国特色的艺术职业教育理论体系;三是各个院校各有特色,立足当地,都有自己的发展机遇。”在论坛的总结讲话中,文化部教育科技司司长韩永进提出了另外一个耐人寻味的话题:构筑中国特色的艺术职业教育理论体系。
高等职业艺术教育在传统的艺术教育中增加了“职业”的因素,两字之差,但“理论体系”应当是独立的。尽管很多艺术职业学院取得了很多成绩。但我们也发现,这些成绩大都与实践教学有关,艺术实践大多落脚于艺术人才培养模式,而理论发展则着眼于学科发展的长远。一个学科走向真正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看是否具有完善的理论体系。围绕这个问题,论坛代表也相继发表了看法。
黑龙江艺术职业学院院长高德峰在其题为《高职艺术院校办学特色的价值判断与内涵体现》的发言中,阐述了对特色发展与理论体系构建的关系。“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思想与理念是学院的办学宗旨。”同时提出“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办学特色的有效保证”。进而将教学计划、课程体系建设、课程内容设计、教法与教学形式创新、课时分配等进行通盘考虑,这一切要素的有机组合,构建了富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而人才培养方案优劣的判定标准,主要看“培养方案”是否符合学院的办学理念和所确立的“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规格”。依据国家近年来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该院在研讨和制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明确提出坚持一条主线、两个并重、三个体系、四项优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基本原则。“一条主线”就是“以培养面向全省文化艺术人才市场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艺术应用型人才”为主线;“两个并重”即: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并重;“三个体系”即:基础理论与专业教学体系,实训与实践教学体系,职业素质教育体系;“四个优化”即:优化课程设置、优化实践教学、优化课程内容和优化教学形式与教学手段。黑龙江艺术职业学院的做法在理论体系的构筑上前进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