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工作总结范例6篇

前言:文有道精心挑选了文化艺术工作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文化艺术工作总结范文1

从总体性到非同一性:阿多诺文化工业理论的拯救和反抗逻辑

马克思考察事物注重整体思维,主张从纵向的历史维度和横向的社会结构中全面把握事物,他的研究方法的思维特征是总体性,这和阿多诺的非同一性哲学思维有着显著的不同。总体性思维是马克思从黑格尔那里吸取过来并用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加以革命性改造的科学方法。在黑格尔那里,总体是从实在具体开始上升到只有简单规定的抽象空洞概念,总体成为脱离具体并凌驾于具体的总体。马克思的总体概念则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是一个具有许多规定和关系的丰富的总体”。[1]24它是马克思在符合历史本质的基础上,对事物和事物之间关系的一种整体辩证把握,强调整体对部分、局部的决定性地位。从历史本质意义上讲,总体性思维是在资本主义社会整体被资本一体化联系在一起后,提炼出来的一个经济哲学范畴。总体性思维是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结构的产物,它体现出马克思所说的历史和逻辑在现实进程上的一致性。可以说总体性思维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根本方法,是马克思历史辩证思维方法的具体概括。在西马阵营中,卢卡奇最早受卢森堡启发,看到了总体性思维在马克思思想方法中的重要性:“对马克思主义来说,归根到底就没有什么独立的法学、政治经济学、历史科学等等,而只有一门唯一的、统一的———历史的和辩证的———关于社会(作为总体)发展的科学。”[6]77艺术生产理论构成了马克思资本主义社会批判总体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所以马克思说:“如果没有生产一般,也就没有一般的生产。生产总是一个个特殊的生产部门———如农业、畜牧业、制造业等,或者生产是总体。”[1]9这个特殊的生产部门从逻辑上讲显然也要包括艺术生产部门,因此马克思在这里暗含着包括艺术生产在内都要纳入到资本的生产总体体系当中来思考。而艺术生产的合理性和局限性也都要联系到由资本生产出来的资本主义社会结构总体当中来探讨。马克思在《剩余价值理论》中论述施托尔希关于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包括艺术生产)的相互关系时指出,不能简单地理解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相互关系,它是有着复杂的社会中间结构总体的中介过程:“从物质生产的一定形式产生:第一,一定的社会结构;第二,人对自然的一定关系。人们的国家制度和人们的精神方式由这两者决定,因而人们的精神生产的性质也由这两者决定。”[7]296物质生产不是直接决定精神生产的性质,而是间接通过生产总体在一定的历史自然条件下再生产出来的“一定的社会结构”来作用于精神生产。马克思指出正是由于生产总体结构内部复杂的相互关系,精神生产才不是物质生产简单的映射关系,而是常常看到“资本主义生产就同某些精神生产部门如艺术和诗歌相敌对”。[7]296要全面地理解物质生产、精神生产的关系,还必须联系到物质生产所决定的人与社会、自然的生产总体结构关系,也就是物质生产-社会生产总体结构-精神生产这三者之间的三元关系。这个宏观的社会三元关系构成了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的总体视野。作为马克思思想解释传统中的一个重要人物,阿多诺却提出了反同一性、反总体性的非同一性思维,也许让人感到困惑不已。阿多诺接受了马克思从资本问题这个总体视域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结构体系,却没有把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思想真正贯彻下去。马克思通过对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的否定之否定、对立统一、质量互变辩证逻辑规律的颠倒和改造,创建了具有现实根基的历史唯物辩证法理论。与马克思认识角度不同,阿多诺认为整个西方哲学思维的本质,特别是从康德、黑格尔以来的辩证理性思维不过是否定之否定得出肯定的同一性辩证思维。他认为这种同一性思维直接导致客观现实对主观理性思维力量的屈从,一部西方文明史不过是一部掩盖真理的人类理性的癫狂史。这种征服歪曲现实的人类非理性思维,正是以资本为代表的理性力量的体现,所以阿多诺在《否定的辩证法》中说:“交换原则,这抽象一般性概念的人类平均劳动时间的简约化,在根本上类似于同一化原则。交换是这一原则的社会模式,没有这一原则将不会有任何交换。正是通过交换,非同一的个性和成果成了可通约的和同一的。这一扩张的原则强加于整个世界,使整个世界被迫成为同一的、总体性的。”[8]146阿多诺认为马克思没有充分估计到资本对精神艺术生产领域的同质化生产,资本的交换逻辑已经转变为同一化一切现实的绝对支配力量。马克思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分析资本时采取得更多的是一种客观理性的态度,辩证科学地看待资本的历史作用和局限性。到了晚期资本主义时期,严峻的历史现实使阿多诺没有做出乐观的回应。阿多诺认为:“在文化工业中,个性就是一种幻象,这仅是因为生产方式已经被标准化。个人只有与普遍性完全达成一致,他才能得到容忍,才是没有问题的。”[4]172由于文化工业在本质上已经成为资本权力的合谋者,总体、同一性意味着标准化、去个性化,所以文化工业充满着欺骗和不真实性。为了批判资本主义文化工业总体同一性,阿多诺转而将理论拯救的希望寄托于被总体性压制的特殊性、个别性以及与同一性相异质的非同一性的事物,这是阿多诺文化工业理论辩证法的精义所在。阿多诺文化工业理论辩证法的哲学旨趣就是始终坚持一种否定性、非同一性的思维。这种哲学的辩证法通过不断的否定来抵制同一性思维,以达到解放被同一性所压制的非同一性的事物,最终接近对现实事物的正确认识。哲学对异质、非同一性事物的关注,使非同一性的辩证法作为一种理论拯救的力量成为可能。但由于辩证法作为一种理论思维,必然要通过语言概念这个中介来实现对现实事物的表达,阿多诺后来提出了“星丛”概念。“星丛”是为了摆脱同一性概念的牢笼,而提出的一个具有非同一性意识的概念群。阿多诺认为思维就意味着同一性,而思维是通过概念来实现的,所以概念不可避免的具有同一性目的。“星丛”正是为了避免这种同一性,在概念围绕它所要表达的事物周围形成一个概念的聚集,通过概念间的聚集进入了一个互相作用、互为制衡的张力结构关系,从而扭转概念对同一性绝对思维体系的寻求。不难看出阿多诺的这种突围是一种理论的乌托邦抵抗,从根本上背离了马克思立足现实根基、改造世界的实践立场,陷入他所批判的理论思辨陷阱当中。他看到了这种矛盾来自于资本带来的社会结构本身,但是他没有看到对这种矛盾的解决最终也必须通过改造资本这个现实本身开始。不过阿多诺似乎也意识到这一点,意味深长地指出:“实践自身是一个突出的理论性概念。”[

“工业理论”或“文化理论”:文化工业理论的双重面孔

文化产品的这种标准化和同一化,使文化失去了审美升华的魅力,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已荡然无存。人们在今天吃惊地发现文化与日常生活的距离逐渐消失了,内在的审美完全被商业景观的凝视所取代,资本剥夺了人们一切内在的生活,成为阿多诺所说的:“文化的商业特征导致文化与日常实践生活的区分逐渐走向消失。审美的幻象沉浸于商业广告所持续营造的商品光环之中。”[10]53文化工业商品成为被资本异化的支配物,完全听任交换价值规律的摆布,以致于文化再也没有任何使用价值了。杰姆逊所理解的文化工业批判范式具有代表性,但是还应该看到,阿多诺的文化工业理论的面孔是双重的,它不是单一的批判范式,它既是一种工业理论,也是一种文化理论。阿多诺在其前期和后期《论音乐的社会情境》、《美学理论》等著作中都指出,由于资本内在的竞争、逐利本性、追求技术的进步,导致技术作为生产力的代表在现代社会物质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技术对社会物质生产的这种广泛影响,必然进而影响艺术成为一种生产的整体格局。技术作为一种审美生产力已经成为现代艺术生产结构中一个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正是从这一角度,阿多诺认为:“根据艺术的经验模式以及随之表现出来的经验危机,艺术只有当它吸收了在既定的生产关系条件下的发展了的工业化成果,它才是现代的艺术。”[11]34阿多诺的技术美学观点可以说受到马克思技术理论的影响。马克思在考察资本主义社会中认为技术、生产工艺作为生产力的核心在提高资本有机构成、降低资本一般利润率等方面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结构有着显著的影响。技术在现代社会结构中不仅仅是一种物质生产力,它还是人作为精神主体生产能力的体现代表着一种精神生产结构,具有一种文明的意义。在《资本论》的《机器和大工业》一节中容易招致人们忽略的一页注释里,马克思指出:“工艺学揭示出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人的生活的直接生产过程,从而人的社会生活关系和由此产生的精神观念的直接生产过程。”[12]429在马克思看来,随着技术、工艺在社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和普及直接促成了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统一和结合,提升了人类主体的自由实践能力,极大地增强了人类对社会文明的创造力。不过阿多诺远没有马克思那么乐观,他在批评本雅明的技术美学思想时,认为本雅明对技术过于乐观了,没有注意到技术正是启蒙理性过程中一种重要的异化力量。值得一提的是在阿多诺那里,技术是一个充满辩证解释张力的生产美学范畴。他充分利用了德语语言中“Technik”一词天然辩证地结合了“技术和技巧”的双重含义,从一种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待这个美学问题。在艺术领域中,当技术作为物质生产力理解时,它调整着整个社会生产关系;当技术作为艺术技巧理解时,它调整着整个艺术内部生产关系。透过技术这个中介,艺术有效达成了艺术与社会、艺术与自身的辩证互动关系。阿多诺的这一技术美学辩证法思想是对马克思技术思想的重要发展。他在《美学理论》中指出:“艺术正处在这样一种历史性的时刻,在艺术领域中生产力作为解放的力量代表着一种被生产关系阻碍的真正解放。”[11]33技术作为一种审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社会整体结构存在着辩证关系。技术生产力的这种解放能力既植根于现实社会生产力量的推动,也来源于艺术自身技术辩证法的自由解放冲动。不过阿多诺更多地强调技术审美生产力推动艺术生产关系,带来艺术生产的进步,有艺术辩证法上的审美乌托邦倾向。这说明阿多诺还是受到了黑格尔、本雅明等人辩证美学思想的消极因素影响。阿多诺对辩证法的盲目推崇,从根本上背离了马克思革命性的实践的哲学世界观。时值当代,我们面临的大众文化形势与阿多诺当年的文化遭遇有着很大的区别。但阿多诺当年所批评的大众文化弊端,在当代中国也日益凸显。事实上,阿多诺在当代文化理论批评领域的广泛被提及,都说明阿多诺美学理论的生命力之强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阿多诺的文化工业理论是对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思想最具影响力的解读和创新性发展。从资本的角度厘清由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到阿多诺文化工业理论发展的内在辩证逻辑,无疑对我们中国的大众文化、文化产业研究有方法借鉴和理论启示意义。

作者:吴亚南 单位:韩山师范学院中文系

文化艺术工作总结范文2

关键词:艺术创想;工艺美术设计;应用

艺术创想为工艺美术设计提供了大量的设计思路及设计依据。独特、新颖的艺术创想为工艺美术设计增添艺术色彩,使工艺美术设计作品在应用中能够完美地展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根据艺术创想在工艺美术设计中应用的重要性,提出艺术创想在工艺美术设计中的具体应用,为工艺美术设计提供科学借鉴。

一、艺术创想在工艺美术设计中应用的重要性

工艺美术设计对艺术创想的创新思维具有强烈的依赖性,只有在创新思维引导下才能设计出新颖、独特的艺术作品,才能使艺术设计作品具有完美的艺术魅力,才能满足艺术设计使用者的心理需求和审美需求。完美的艺术创想不仅要求设计者要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还要求创想思维的来源要建立在现实基础之上,设计者要不断地丰富自身阅历,并加强对设计工具的良好使用,才能够使设计创想更具操作性。纵观目前所有出色的艺术作品无一不建立在丰富的艺术创想之上。完美的艺术创想要求设计人员要有活跃的艺术头脑,通过头脑风暴,激发出更具艺术气息的艺术创想1。由于工艺美术设计对艺术创想的依赖,促使设计者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开阔自己的艺术眼界,因此艺术创想在工艺美术设计中的应用能够丰富设计人员的阅历,提高自身素质修养,从而实现良好的设计效果。工艺创想在工艺美术设计中的应用使设计作品具有一定的文化特征和民族特色。由于工艺美术作品最终要呈现在社会生活中供人们观赏或使用,因此在艺术创想时设计者首先都要对现代民族文化特征进行创想设计,例如,中国奥运福娃设计,完全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民族特征。因此艺术创想在工艺美术设计中的应用能够将艺术设计作品体现出民族特色,反映出民族文化特征。这大大的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充分体现了艺术创想在工艺美术设计中的重要意义。

二、艺术创想在工艺美术设计中应用现状

目前艺术创想在工艺美术设计中的应用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重要方面:第一,在应用艺术创想时没有具体的创想依据,使艺术创想出现较分散性的思维特点,在进行艺术创想时没有与具体的工艺美术设计进行有效的衔接,对工艺美术设计作品了解不足,对工艺美术设计产品的具体用途及使用环境没有进行分析和研究,同时在艺术创想时对产品设计环节没有周密的考虑,使设计出的产品没有达到使用者的预期效果。第二,在艺术创想时没有对设计产品的需求进行有效的调查分析,使创想脱离了具体环境,导致设计出的产品不被市场认同,致使工艺美术设计效果不佳。第三,在艺术创想时没有对以往的设计产品及市场中占有竞争优势的产品进行总结与对比,使艺术创想不能够充分的为工艺美术设计提供有效的创造性思维。导致设计质量得不到提高,同时由于没有与更优秀的设计产品进行客观的比较,使设计者目光短浅,只看到目前自己产品的优点,无法提高设计者的设计水平。

三、艺术创想在工艺美术设计中的应用

文化艺术工作总结范文3

作为艺术院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艺术档案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属于具有国家和社会价值的艺术材料。我国的艺术档案是随着我国文化艺术事业的不断发展而逐步形成并完善的,它真实的记录了我国的艺术活动,是广大艺术工作者辛勤劳动的结晶,我们要认真整理并保存好这些艺术档案,充分发挥出其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一般来说,艺术档案具有这些特点,即艺术档案的多样性特点,部分艺术档案的增补性特点,综合艺术的艺术档案独立性与联系性相结合的特点,艺术档案的形像性特点。艺术档案的范围包含了各类剧本和乐谱,导演计划,舞台美术材料,摄影创作设想,演出录音带,演职员名单,各类艺术生产的总结等等,其范围之广是值得我们关注的。此外,我们也要清楚的知道,艺术档案毕竟属于艺术范畴,与其他档案是有一定区别的。具体来说,艺术档案的形成单位和部门有着一定的区别,其表现形式也不同,形成规律也是有差别的。迄今为止,我们已经对于艺术档案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工作。作为专门档案中的一种类别,艺术档案是我国珍贵的艺术资料和文化遗产,真实的再现了文化艺术活动,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根脉所在。事实上,艺术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较为基础性的工作,我国的艺术档案管理工作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历程。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各种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工作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艺术档案实质上属于一种新兴的档案学边缘学科,到目前为止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主要包含了用于指导和监督的相关文件、法规、教材和行业标准等,当然也包含了一些艺术档案工作者亲自撰写的实践性总结。具体来说,艺术档案的相关文件有:用于指导艺术单位艺术档案工作的文件,用于指导“大型艺术活动”艺术档案收集的文件,用于指导“文艺基础资料保护”的文件,用于宏观指导艺术档案工作的综合性文件;相关法规有:颁布的《档案法》,文化部的《艺术档案管理办法》,使得艺术档案理论上升到法理层面。针对艺术档案的教材应该来说并不是太多,因为它是一门新兴学科,直到由文化部办公厅编辑出版了《艺术档案管理读本》,算是艺术档案学第一部全面、科学、系统的理论专著。既然艺术档案管理是一门新的现代化管理工作,那么,就需要配备标准化的工作标准,这是搞好艺术档案管理的基本条件和必要前提。虽然说艺术档案管理较为新颖,但是,有关的研究文章也已经有了几百篇,可以说是较为完备的研究现状,有了一定的研究规模。

二、艺术档案管理中的问题分析

作为历史文化重要载体的艺术档案,在新时期已经得到了各级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这也是使得我国的艺术档案管理朝着系统化、正规化、信息化不断迈进。艺术档案的管理工作也发展到了新阶段,出现了数字化管理模式,这是一种新型的档案管理技术,是把传统的纸质的艺术档案材料,通过现代化的扫描等技术转换成图片文件等存储于一些介质上。但是,由于我国的艺术档案管理工作尚处于初期阶段,因此,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如下:有些单位的档案意识较为模糊,在思想观念上还不能够紧跟艺术档案工作的快速发展道路,这些单位和个人不够重视艺术档案工作,甚至没有安排专门的人员进行负责和管理,即使有人管理,也是兼职人员,而且管理所需的资金投入不足,这严重影响了剧本等资料的搜集,使得当前的艺术档案归档等工作无法及时完整的完成;艺术档案的管理工作中的重点不够清晰,虽然说有些单位的艺术档案管理部门也在进行一定的管理,但是,总体来说,其管理工作还是存在重点不够明确的缺陷,尤其是对于一些具有历史意义和地方特色的艺术档案重视程度不够高,使得重点保护对象不够明确,而有些即使收集管理起来了,但是,对于应有的价值没有进行充分发挥;艺术档案的归档问题较为复杂,有些艺术档案的创作者认为属于个人所有,拒绝被档案管理部门收集,这也许是由于商品经济形态的影响。即使有些艺术档案被收集了,但是,收集上来的艺术档案却不够系统化和完整,从而造成了他们对于艺术档案收集保存的畏难情绪。此外,艺术档案的保管条件不够好,有些艺术档案难以长期保存,有些单位也没有明确文化艺术档案的规定与要求,导致了艺术档案资源利用效率低。

三、加强新时期艺术档案管理工作

作为艺术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部门和单位,首先要从思想上提高对于艺术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认真了解艺术档案所包含的价值,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艺术档案的管理工作,加大对于艺术档案管理工作的资金投入,培养专门的管理人才,切实抓好并落实好艺术档案的管理工作,推进艺术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提升;相关单位和地方都要对于艺术档案的管理工作足够重视起来,尤其是对于艺术档案的地方特色尤为强调,充分挖掘出艺术档案的历史意义和地方特色,提高这些艺术档案的有效利用率,使得这些艺术档案的价值和特色充分展现出来;鉴于当前艺术档案的收集工作较为复杂化,导致了收集工作较为困难和多变。那么,我们就要针对这种情况,采取客观及时、灵活多样的收集形式,从被动的收集转为主动的收集,比如说主动上门索取等。此外,收集好了之后,还要加强对于艺术档案的整理工作;我们还要为艺术档案管理工作建立一个专门的字样建设平台,使得展示了一个民族和国家艺术发展历史的艺术档案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具体来说,我们就要全面规划、做好建档工作,建立机构、强化意识,加强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艺术档案管理制度,加强业务建设,丰富馆藏等,还要加强自身建设,为民族文化大区建设服务;为了加强艺术档案的管理工作,我们还要强化艺术档案工作者的整体素质,因为他们是艺术档案管理工作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他们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档案质量和利用效率。具体来说,我们要强化艺术档案工作者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提高他们自觉学习档案管理、文化艺术专业知识及相关技术知识的能力,上级文化、档案部门要关心和支持这些相关人员开展具体的艺术档案管理工作。此外,我们还要加快艺术档案的信息网络建设,有效贯通上下档案信息资源。

四、结束语

文化艺术工作总结范文4

关键词:公共艺术;城市设计;城市景观;公共艺术;设计美学

中图分类号:J502文献标识码:A

自20世纪60、70年代以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工业化给城市设计带来的弊端,如环境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各国在新城市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方面做了大量的尝试,英国著名社会活动家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的设想”,现代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根据工业发展出现的种种问题提出了“工业城市”、“带形城市”、“光明城市”等城市设计理论和设想。随着环境概念的全面深化,向着“人、社会、历史、文化、环境”综合标准迈进。城市环境主要理解为物质和文化的统一体。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同时也造成对地方文化的破坏,使得人们认识到保护地方文化的重要性。在这种背景下,城市文脉的延续、公众的参与对环境的保护等成为了现代城市设计的主导思想。公共艺术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对于城市设计完善,城市文化的建设,城市价值观的形成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公共艺术是现代城市设计的重要语言及重要要素之一,城市设计是公共艺术的依托。我们注意到,有些城市雕塑、环境艺术、景观艺术等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与城市设计的发展是处于脱节的过程当中,从目前有关城市学的研究内容看,大多数偏重于城市空间体系的设计,当然也论及了城市公共艺术在取得良好景观的重要作用,然而只是纲领性强调了城市公共艺术,并没有更为深入的具体的论述,这在实际的城市设计操作中往往就演变成设计说明文本中一句话诸如:“注意环境小品,城市雕塑等公共艺术的……”这样笼统宽泛的语句难以在实践中真正发挥作用。因此作为城市设计中一个不可轻视的要素之一的城市公共艺术,城市公共艺术亟需进行深入理论和实际应用的研究,使城市公共艺术的总体规划、设计和管理尽快与城市设计协调同步发展。

从事公共艺术设计,如果能更多地了解参与城市设计,就有可能创造出更优秀的公共艺术品,反之城市设计师对公共艺术的特点有更多了解,对于丰富设计语言,完善城市空间和设计理念创作会有更好的帮助。大多数有关城市设计的理论论著中,认为城市设计是一项综合性的城市环境设计,在对象上多是局部的、城市部分的空间环境,但涉及内容远远超出了传统的空间艺术范畴,而是以人的物质、精神、心理、生理、行为范畴方面的需求及其自然环境协调共生满足为设计的目的,追求舒适和有人情味的空间环境。它所关心的是具体的人,活生生的人,而不是抽象的人。作为现代城市设计的重要语言及重要要素之一的公共艺术的价值取向必然是一致的。

基于这一认识在永久性构筑物类的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实践中,就很少有人是单纯被一种创造艺术的欲望驱使的。在城市设计中每个特定地区的历史、地理、人文、生态、经济等因素会自然组成其地区特定的艺术氛围,该地区统一的空间设计、建筑设计也会直接界定该地区的性质和面貌。特定地区公共艺术品的设计应该与该地区独有的风格相配合,应该成为规划与建筑有力补充,起到丰满该地区特有形象的作用。

文化艺术工作总结范文5

关键词: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研究报告;问题及对策;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艺术教育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校美育实施的效果。加强学校艺术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素质教育的实施为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艺术教育正面临着建国以来难得的机遇。

学校艺术教育与学校其他方面教育相比较,有着自身的特点与规律。它是一种实践性、参与性、感染性很强的教育活动。因此,学校艺术教育无论在教学内容上还是在实施途径上,都包括三个主要方面,一是艺术课程教学,二是课外、校外艺术教育活动,三是校园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发挥着显性和隐性的育人作用。

中国85%左右的学校在农村,75%的学生在农村,农村艺术教育的发展直接影响整个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几年,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很快,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校的开课率大幅提高;教学改革不断深入;艺术教师队伍建设发展较快;艺术教育投入有所增加,办学条件有所改变。但从整体上看,农村学校艺术教育仍然是整个学校教育中最薄弱环节,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艺术教育的指导思想不够明确,造成一些学校只重视少数尖子、忽视面向全体;重视比赛、忽视教学。仅仅把艺术教育的外显成果作为响应素质教育的举措。二是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给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任务、提供了新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对艺术教师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使部分艺术教师原有学历的知识结构及教育教学思想严重落后于时代的要求。另外,农村艺术教育基本条件建设相对薄弱,教学、科研和管理还相对落后的问题也普遍存在。以上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艺术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明确艺术教育的指导思想,提高对艺术教育性质、作用的认识,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艺术教师队伍,进而探索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的途径与方法,是当前艺术教育面临的首要任务。

二、实验的设计

1.实验目标。结合农村学校现状,拟着重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现状、问题的调查研究;(2)艺术教育在农村学校教育中的作用;(3)艺术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4)艺术教育内容三个方面的关系;(5)农村学校艺术教育资源共享研究。

上述问题的解决,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为“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现状、问题和对策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为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健康顺利发展提供有利的保障。

2.实验时间。计划从2004年4月至2005年7月完成,实际完成从2004年4月至2008年12月。由于最初估计不足,在课题实验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对于课题研究中涉及的每一个问题研究解决不是那么容易的,如果时间过于仓促,课题的研究就不可能深入,也就失去了我们研究此课题的实际意义。因此,从课题研究的实际出发,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和科学负责的精神,决定延时结题,求得更加真实有推广价值的实验研究结果。

3.实验研究对象。以课题组成员为核心,在教育局体卫艺科和教研室艺术教研组的指导下,调动全县艺术教师广泛参与,以艺术课程教学,课外、校外艺术教育活动,校园文化建设三个方面为切入点,研究对象涵盖全县所有中小学校。

4.实验研究的内容与方法。实验研究的主要内容:(1)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现状、问题的调查研究;(2)艺术教育在农村学校教育中的作用;(3)艺术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4)艺术教育内容三个方面的关系;(5)农村学校艺术教育资源共享研究。

实验研究的方法:(1)分析研讨法:搜集国内外有关艺术教育的理论文献,结合中国有关艺术教育的法规和规程,进行研讨、分析,借以提高对艺术教育的认识;(2)追踪调查法:将理论研究与艺术教育实践相结合,深入学校、深入课堂,结合实际调查研究,探寻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的途径与方法;(3)实验总结法: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开展有针对性地变革研究,分析其发展轨迹和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使之上升为具有普遍规律的理论,使农村学校艺术教育改革超越经验的局限性,步入科学化的轨道。

5.实验研究原则。(1)实践性原则:课题研究的着力点要立足现有条件实际,立足学校、教师、学生实际需要;结合实际工作去研究探讨。(2)统一性原则:课题研究要以课程改革理念为指针,所有研究务必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3)可操作性原则:农村艺术教育积账很多,我们的研究既要有超前意识,更要立足实际,避免海市蜃楼似的虚无缥缈,要符合实际。(4)开放性原则:围绕课题研究的中心问题所展开的各个问题的研究要互相结合,互相作用,不要割裂开来;另外除了课题组成员外,还要广泛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形成边研究、边促进的良好局面。

三、实验研究的程序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建立机构:建立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制订课题研究计划,做好课题开题的宣传与发动,明确课题组成员的任务与行动计划。

负责人:孙伯旭

成员:王卫欣 王东霞 刘秀云 刘艳红 刘强

张志文 赵红 赵江汉 张娟 邱文红

李春燕 张淑艳 李提姗 王红艳 冯敏

张文杰 魏巍

2.学习调研:发动课题组成员查找有关艺术教育理论资料,搜集当前对艺术教育论述的最新信息;组织课题组人员进行座谈,明确各自所负责研究的内容;对各自所研究的内容进行交流,通过相互沟通明确目标,形成共识,使研究达到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分工合作。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1.围绕: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现状、问题的调查研究;艺术教育在农村学校教育中的作用;艺术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艺术教育内容三个方面的关系;农村学校艺术教育资源共享研究等内容,成立五个研究小组,课题组人员任组长,吸收部分青年骨干教师参与研究。

2.各研究小组针对各自的研究内容,通过调研、座谈、问卷等形式,了解广大校长、教师、学生对艺术教育的看法、感受和需要。

3.通过实践为理论提供依据,开展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及课外艺术活动,结合所研究内容进行总结,为课题研究寻找支点,提供依据。

4.适时组织各种交流、比赛,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成果以论文、教学叙事、教学案例分析、教学实录等形式加以检验,倾听各方意见和建议,进而增加研究人员的自信心,也使研究成果得以推广。

5.定期交流,总结修正。每学期至少二次组织课题组成员汇报会,对研究进程与成果、内容进行调整和分析,对实验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加以解决,研究布置下阶段的研究行动计划。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1.总结归整。通过对五个方面内容研究的分析、总结、提炼,完成《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的实验报告及相关材料的总结工作。

2.归纳研究过程中形成的相关成果,以论文集、音视频实录等形式整理汇编。

3.召开研讨会,通过交流、观摩等形式对研究成果进行宣传、推广,以检验成果的科学性、可行性、整体性、发展性、可操作性,使之更加完善。

4.归纳整理,申请鉴定。对需要评审的相关课题资料汇总,提请专家评审组对报告及相关成果进行学术鉴定,并呈送上一级课题领导机构审批。

四、实验研究的成果

(一)深化了艺术教师对艺术教育的认识

1.缺失艺术教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缺乏艺术素养的学生不是全面发展的学生。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艺术教育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校美育实施的效果。加强学校艺术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要求。缺失艺术教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没有接受艺术教育的人是不完全的人。

2.让每个农村学生成为艺术教育的受益者。艺术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平等地接受艺术教育是每个学生应有的权利,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艺术教育的受益者是公平教育的要求和体现。如果农村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能学同样的数理化,却不能享受同样的艺术教育,那就不是真正的教育公平。

3.让每个农村孩子的眼睛亮起来。艺术教育具有实践性、参与性的特点,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营造了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实践证明,每一个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一样,都具有感受美、表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天赋和潜能。学校艺术教育就是要发现、激发、调动、激励、培养、发展农村学生的这种天赋和潜能,让每一个农村学生成为德智体美等诸方面全面发展的人。

4.艺术教育对于全面提升国民艺术素养具有的基础性作用。艺术教育是“人本”教育,不是“文本”教育;艺术教育是“艺术”教育,不是“技术”教育。意识决定行为,对农村学校艺术教育性质和作用的认识,使艺术教师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改变就技术教技术,改变照本宣科的教育方式,解决了艺术教师原有学历的知识结构及教育教学思想严重落后于时代要求的问题。在艺术教育实施中潜移默化的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开启心智,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明确了艺术教育三个方面的关系

认识的提高为很好的处理艺术教育三个方面的关系奠定了基础。明确了艺术教育的指导思想,使艺术教育工作能够高效率的进行。在2007年和2008年的艺术工作中,广大教师根据全年的工作安排,结合自己的实际,协调安排好课堂教学和课外、校外艺术活动的关系,改变了有艺术活动就停开艺术课的现象。体现了广大教师对艺术教育三方面内容的把握意识和协调能力。

(三)促进了艺术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通过参与研究,使广大教师明确了当前形势下如何强化自身素质,解决了艺术教师原有学历的知识结构及教育教学思想严重落后于时代要求的问题,形成一支业务素质过硬的、能够满足学校艺术教育需要的艺术教师队伍。为了达到以研究促提高的目的,我们在2007年举办了“宁河县艺术教师基本功比赛”,既促进了艺术教师素质的提高,也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四)加强了艺术教育资源的共享

课题研究大大强化了艺术教师相互之间的交流,为全县艺术资料和设备资源、人力资源等艺术教育资源的共享创造了条件。2005年,我们对全县艺术教育设备、资料等进行了统计,除了大件设备外,所有物质材料形成全县流通,相互支援的政策,将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同时材料的交流进一步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往,改变了过去各自为战、信息闭塞的局面。

(五)提高了艺术教师对教育科研的认识

课题研究使我们有机会把艺术教师从各校的“角落”里拉出来,给他们提供交流、展示的舞台,使他们意识到教育科研在我们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更新了教师们的教育观念、教学理念,大大提高了自身素养。最近几年,在全国及市、县组织的论文评比,教师基本功大赛及各种艺术教育获得中,课题组成员获得了许多优异的成绩,证明了课题实验对于提升艺术教师的综合素质具有显著的作用。

(六)形成了良好的艺术教师研讨交流的运行机制

经过几年的研究,使我们形成了一个很好的艺术教育研究氛围,在教育局体卫艺科和教研室的支持下,我们形成了每年搞不少于四次的研讨会,每年搞一次教师基本功比赛,彻底改变了艺术教师在学校“形单影只”的局面,给他们营造一个温馨充实的“家”;随时更新全县艺术教育资源配置统计,充分发挥资料的利用效率,达到资源共享。

实践证明,只有解决了认识问题,才能保证艺术教育的方向正确;只有形成一支高素质的艺术教师队伍,艺术教育的开展才有保障,只有相互合作,达到艺术教育资源共享,才能使艺术教育工作形成合力,高效率的开展。

五、对课题实验研究的认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及展望

我们在研究中经常会有困惑,“应试教育”、功利思想、领导对艺术教育的认识等等问题,总使我们有被挤压、被边缘化的感觉。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感觉我们的研究工作总是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徘徊,总是有一种想突破但又不能的感觉。我们在反问,我们所确立的研究目标是不是出现了问题?但得到的回答是:我们的研究方向还是科学合理的,也是当前农村艺术教育必须要解决的问题。那是什么在隐约地制约着我们呢?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制约我们发展的恰恰是当前艺术教育管理机制的不科学。当前以校为单位的艺术教师管理模式,使艺术教师的工作受到很多环节的制约,这些制约就像很多座大山,阻隔在广大艺术教师之间,这样的管理模式也使所有艺术教育工作在落实的过程中层层衰减;另外,我们在“艺术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的研究中发现,不论是以校为单位的艺术教师管理模式,还是从要求学生全面接受艺术教育的角度,都要求艺术教师必须具备综合的素质,尤其是综合艺术素质,但又有多少教师能够真正达到这个标准呢,这样的要求符合客观现实吗?

所有问题的提出使我们发现,我们在研究过程中之所以会有困惑,恰恰是因为我们的研究是在当前的管理机制下进行的,大前提决定了事物的结果。包括全国的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如果不在艺术教育管理模式上有所突破,就谈不上艺术教育的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几年的研究使我们深深地感到,我们的研究夯实了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基础,但改变现有的艺术教育管理机制,是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科学、健康发展的保障。可以说这是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的两个轮子。

随着时代的进步,随着艺术教育管理机制研究的加强与深入,具有科学性、可行性、整体性、发展性和可操作性的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将更加完善,将更加有力地推动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健康顺利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万丽君.走向公平的艺术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17-42.

[2]王安国,吴斌.《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3]巴班斯基.中学教学方法选择[m].张定璋,高文,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4]高校艺术院校.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

文化艺术工作总结范文6

一、项目申报

2 014年5月1日,国家艺术基金《国家艺术基金 2014年度舞台艺术资助项目申报指南》、《国家艺术基金 2014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申报指南》、《国家艺术基金 2014年度人才培养资助项目申报指南》、《国家艺术基金 2014年度美术书法摄影创作人才资助项目申报指南》。

2014年6月1日至 8月1日受理项目申报,各类申报主体共申报 4256个项目。经审查, 132个项目不符合申报条件,不予受理; 4124个项目通过了项目审查,参加了评审。根据对申报项目的分类统计:

(1)申报项目类型:舞台艺术创作项目 1998项(其中大型舞台剧和作品 1056项,小型剧节目和作品 942项),占申报总量的

46.95%;美术书法摄影创作人才项目 836项,占总量的 19.64%;传播交流推广项目 833项,占总量的 19.57%;艺术人才培养项

目589项,占总量的 13.84%。

其中,机构申报的大型舞台剧、传播交流推广和人才培养,这三类项目的申报情况相对较好;个人可以申报的小型剧节目和作品、美术摄影书法,由于申报主体社会化程度较高,这两类项目的申报比较分散,随着艺术基金的常态化展开,将有较大潜力。

(2)申报主体类型:申报主体为机构的 3088项,占总量的 72.56%,其中,国有机构申报项目 2238项,占机构申报总量的 72.47%;非国有机构申报项目 850项,占机构申报总量的 27.53%。申报主体为个人的 1168项,占总量的 27.44%。

(3)申报项目分布:中央直属单位、部队(含

武警)及各省、市、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申 当平衡,遴选出 1328名初评专家和 524名

报量依次为:云南 466项、北京 431项、中央直属单 复评专家,形成 2014年度国家艺术基金初

位331项、河南 233项、内蒙古 183项、河北 163项、 评、复评专家库。

安徽 160项、山东 154项、福建 151项、山西 151项、 按“先培训、后评审 ”的原则, 2014

上海 121项、江苏 116项、湖南 115项、甘肃 111项、 年9月4日和 22日,分别召开 2014年度国家

湖北 110项、辽宁 109项、江西 107项、新疆 103项、 艺术基金初评专家培训电视电话会议和

重庆 100项、天津 100项、吉林 98项、浙江 90项、广 2014年度国家艺术基金复评专家大会。

东88项、陕西 82项、四川 68项、广西 60项、宁夏 51

项、部队 (含武警 ) 50项、青海 48项、新疆生产建设 三、初评工作

兵团 30项、黑龙江 29项、贵州 26项、 14项、海

南9项。 按同类同量和易评性方法,对艺术规

律相近的艺术门类进行合并编组,将4124

个项目分成 28类89个项目组。 2014年9月2

日,按“同行评审、地域回避、双向匿名 ”

的原则和评审组专业结构要求,通过信息

化评审系统随机抽取形成 89个评审组,每

个评审组均包含艺术专家、项目管理专家

和财务专家。 9月5日至 14日,进行为期 10天

的网上初评,经各地初评专家独立分散的

网上评审、排序,评审系统自动汇总评审

二、专家库与专家培训 结果,共评出 764个项目进入复评,初评通

过率约为 18.5%。

2014年3月4日,文化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国

家艺术基金专家库专家推荐遴选工作的通知》,按 四、复评工作

照代表性与多样性、动态调整与专家自愿相结合的

原则,遴选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较高专业水平的 2014年9月22日至 10月12日,分两个

各类专家,组成国家艺术基金专家库。各地共推荐 阶段进行复评。复评为会议评审,复评项

艺术专家、项目管理专家和财务专家 5170名。 目共分为 27组。其中,大型剧目 8组,分别

根据 2014年评审工作的需要,按具有全国人 为地方戏、京昆、歌剧音乐剧、舞剧杂技

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中 剧、儿童剧木偶剧皮影戏、话剧和小剧场

宣部“四个一批 ”人才、文化部优秀专家、中组部 戏剧、交响乐和民族管弦乐;小型剧(节)

人社部“百千万人才 ”、国家级文艺协会负责人等 目6组,分别为戏剧、音乐、舞蹈、曲艺、魔

条件,参考地域、艺术门类和系统、单位间的适 术杂技、木偶皮影;传播交流推广 3组,分

别为舞台艺术演出(国内)、艺术展览(国内)和海外项目组;艺术人才培养 3组,分别为舞台艺术、美术书法摄影和其它艺术门类;美术书法摄影创作人才 7组,分别为中国画、油画(水彩、水粉)、版画、雕塑、工艺美术(含漆画)、书法、摄影。

为做好复评工作,在初评办法和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制定了复评办法和标准。按照项目单位法人、项目负责人不担任项目所在评审组的评委,同一个评审组中、同一单位的评委不超过两名和中央、地方、文化、文联、教育、军队等评委数量适当平衡的原则,抽取和遴选了 183名评委,组成 27个评审组。大型剧目和作品、传播交流推广项目和人才培养项目,安排了申报主体的现场答辩环节。

2014年10月28、29日,根据复评统计结果,管理中心组织财务专家和管理专家对 394个拟立项项目的资助额度进行复核。 2014年11月4日,国家艺术基金理事会召开第三次理事会议,审定通过国家艺术基金 2014年度资助项目,共394项。

五、资助项目分类统计

2014年是艺术基金首个资助年度。按照“先易后难、循序渐进、逐步推开”的原则,坚持标准、宁缺勿滥, 2014年艺术基金立项数量,大体为申报量的十分之一。

(1)大型剧目和作品,申报 1056项,进入复评 169项,立项资助 81项,立项率为

7.67%;小型剧(节)目和作品,申报 942项,进入复评 187项,立项资助 100项,立项率为 10.62%;美术书法摄影创作人才项目,申报 836项,进入复评 191项,立项资助 93项,立项率为 11.12%;传播交流推广项目,申报 833项,进入复评 137项,立项资助 79项,立项率为 9.48%;艺术人才培养项目,申报 589项,进入复评 80项,立项资助 41项,立项率为 6.96%。

(2)从不同类型申报主体的申报量、立项量和立项率看,国有社会团体和部队,达到 17.39%和 12%,高于平均值;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个人,立项率为10.50%、 10.36%、 11.47%,略高于平均值;民营企业和民办非企业类文化单位,为3.51%和 3.75%。

从实际情况看,国有社会团体和部

队,这类机构设立早、数量少、实力强,因而其申报量虽少,但立项率较高;艺术类事业单位和国有文化企业,这类机构实力相对整齐,特别是中央和省市直属的艺术单位,起着龙头作用,代表艺术创作的中坚力量,从评审结果看,其申报量和立项数都占有较大比重,立项率略超过平均值;民营企业和民办非企业类文化单位,数量大,但多数小而杂,设立时间短,市场能力强、原创力量弱,实力参差不齐,从评审结果看,立项率偏低。

(3)从各省的立项情况看,由于今年是艺术基金首个运行年度,基金地方工作体系尚待进一步完善,各地对艺术领域里的基金制管理和项目化申报仍需要一个适应过程,一些地方项目申报的组织动员工作还不够深入,一些有影响、有实力的艺术单位没有申报,对指南的分析和自身优势的挖掘有待深化,项目申报在数量与质量上不平衡,一些省份的项目申报量偏少。个别申报量大的省份,申报项目虽多,但有项目同质化、一般化的问题,创意、特色和设计深度不足,影响立项数和立项率。

随着艺术基金的常态化展开和管理部门、申报主体的经验积累,一些有实力的地区和申报主体,其申报能力会得以释放。同时,根据申报指南的规定,申报主体未完成立项资助项目,不得再申报同类型的项目。因此,各地、各类申报主体在项目申报和立项上的不平衡问题,会得以逐步缓解。

(4)从舞台艺术创作项目的立项情况看,总体上比较广泛、平衡,基本反映了不同艺术门类的发展现状。个别门类,如舞剧、歌剧立项数稍高,民族管弦乐、交响乐、杂技剧、木偶剧、皮影戏略少,可能与此类艺术单位的数量、发展状况、申报质量或评审组的专家结构有关。

(5)传播交流推广项目中,考虑艺术工作的连续性,《2011-2012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剧目》(15部)和《京剧经典传统大戏电影工程》(5部),按基金制管理的流程,这次一并纳入艺术基金的项目申报与资助。

(6)艺术基金的人才培养项目,与艺术类高等院校的学历教育和社会艺术培训相区别,体现高层次、小批量、多样化、实践性的特点。从评审立项情况看,较有优势的申报主体多为同门类中有影响的艺术机构、有经典保留剧目的院团和西部地区体现民族特色的单位。

艺术基金的人才培养有一定周期性,如经典保留剧目的青年人才培养,本年度有 10部经典保留剧目的青年表演人才项目获得立项资助,相对较为集中,但一定时期内同一剧目的青年表演人才培养不会重复立项资助。指南中列举到的其它一些未立项的推荐内容,在明后年的申报评审中,会提高获得立项资助的机率,逐步趋于平衡。

六、项目关键词检索

通过对 394个资助项目关键词检索,申报主体紧扣《申报指南》要求,突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进行积极探索,特别是在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方面有新突破、新亮点。

关键词一:“中国梦”,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主题的项目有 70项。其中,舞台艺术项目 36项、美术书法摄影项目17项、传播交流推广项目 16项、艺术人才培养项目 1项。舞台艺术项目占此类项目的52%,特别是以“中国梦”为主题的作品在大型舞台剧中占比较高,占81个资助项目的 25%。

关键词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题材的项目有 63项。其中,舞台艺术项目 39项、美术书法摄影项目 13项、传播交流推广项目 8项、艺术人才培养项目 5项。舞台艺术项目在此类项目中占比最高为 62%。

关键词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目标的项目有 93项。其中,传播交流推广项目占比较高,共有 27项,占此类项目的 29%。舞台艺术项目 28项、美术书法摄影项目 28项、艺术人才培养项目 10项。这类项目的内容非常丰富,对传统文化艺术门类的覆盖面很广,京剧、昆曲、地方戏、木偶戏、皮影戏、国画、书法、篆刻和陶艺、瓷器、漆器、景泰蓝、唐卡等传统艺术门类和手工艺作品的创作生产、展览展示、人才培养等都有相关项目给予支持。

关键词四:“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相关的项目有 15项。其中,传播交流推广项目 5项、美术书法摄影项目 5项、舞台艺术项目 3项、艺术人才培养项目 2项。

关键词五:“美丽中国”,此类项目有 27项。其中,美术书法摄影项目 19项、传播交流推广项目 7项、艺术人才培养项目 1项。

关键词六:“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周年”,这类主题的项目有 18项。其中,舞台艺术项目 7项、美术书法摄影项目 6项、传播交流推广项目 5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