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环境设计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中式环境设计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关键词:乡村民宿室内设计环境设计形式意境
引言
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都市生活快节奏等种种因素促进了我国乡村旅游业的繁荣,间接催生了乡村民宿数量的爆发式增长。我国民宿业虽然发迹晚于欧美日等国家,但在近几年的发展中也显现出了自身环境设计中蕴含的具有中式特色的,独特价值内核和审美取向。都伟和范晶通过对比中外乡村民宿发展历史,结合本土实际设计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具有独特中式美学的乡村民宿在环境设计中形式和意境上的塑造手法,为乡村民宿环境营造开拓新的设计思路。
一、国内外乡村民宿室内环境设计发展
(一)国外乡村民宿室内环境设计发展。20世纪60年代乡村民宿在英国兴起,一开始是在战时为士兵们提供住所和早餐,B&B这一概念也沿用至今,也就是英文中“床与早餐”的简写。从这一称呼也可以看出民宿在早期主要是提供住宿和餐饮两种服务的场所。战后民宿作为服务业的一员,显现出了自身的经济活力,越来越多的人将自家空闲的房间打造成民宿供旅行者休憩,这种经营理念从英国发源后渐渐影响到欧洲大陆的其他国家。70年代后,民宿在美国流行起来,美国民宿被称为“homestay”强调了其家庭的属性。而日本的乡村民宿业则是由租借民居歇脚或暂住而兴起的行业。国外乡村民宿都具备家庭属性,大多倚靠自住房屋的闲置房间来进行规划,所以在环境设计是上跟随主人偏好的日常居家风格,少有将空间进行再设计。但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网络民宿租赁平台的兴起,越来越多独立民宿主出现在世界各地,租户将拥有独立的生活空间和具有创意的室内设计和规划,室内设计吸睛与否也成为了旅行者们选择民宿的关键。
(二)国内乡村民宿室内环境设计发展。在我国内地民宿业萌芽于20世纪90年代,此时的民宿主要提供住宿和餐食两大服务。这类民宿管理相对松散,通常以“农家乐”的形式出现,即提供“农事体验”+“餐饮休憩”的基础性服务。这一时期乡村民宿空间设计上功能设置同质化严重,风格糅杂模糊,多为乡村乡土风格,很少因地制宜地进行环境设计。2017年10月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在政策上进一步使乡村旅游热度飙升,加之城市生活的快节奏使得上班族需要到乡野中舒缓压力,种种因素促使各地乡镇大力发展旅游业以期带动当地经济。而旅行者对于旅行质量的要求在不断提高,以前接地气的乡土式环境设计已经不足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此时的乡村民宿只有通过转型来提升自身价值。这时,“精品民宿”的概念应运而生,这类民宿拥有高雅舒适的空间设计,贴心的管家式服务,丰富的在地文化体验活动和鲜明的品牌性格,这些特质给旅行者提供了更加高品质的旅行落脚点。内外部两股诱因促使乡村民宿环境设计向更加个性化、精致化方向发展,如表1。
二、中式乡村民宿室内环境设计的形式表达
想要探寻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民宿环境设计营造方法,需要从外部表现形式的方法即构建民宿实体的要求和手段,以及民宿内部文化内核即非物质层面的空间气韵的营造方法两方面进行研究。在构建民宿实体时,室内环境设计的两大要点是风格表达和功能空间的配置与设计,这一部分的设计是比较偏向理性的,最终的成果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固定化设计要素。
(一)风格表达。经过快速发展时期,如今国内民宿业发展速度已经逐渐趋于平缓。国内民宿发展一方面承袭了外来民宿发展传统的服务理念,一方面又因自身文化环境特点显现出独特的气质,而这种气质在直观上主要通过民宿的室内外环境设计的营造来体现。本文所提到的“中式”并非风格上的中式风格,而是地域界定上的“中国境内的具有特色的民宿环境设计处理方式”,其中包含多种风格的处理手法。乡村民宿则讨论在当前语境下的具有精致化倾向及独特设计格调的乡村民宿。经过实际案例研究不难发现,当下国内对于乡村民宿室内环境设计的风格偏好。因国内具有大量的旧房改造乡村民宿的案例,此时改造的思路会对室内环境设计的方向起到决定性作用。例如安徽宏村张公馆民宿采用修旧如旧的改造思路,即保留原有建筑元素并将改造部分向旧的风格靠拢。张公馆因建筑原型为传统徽派建筑,在进行旧房改造的过程中,设计师选择保留建筑原有构件,加之同样处理手法的室内装饰,形成传统中式风格,如图1。同样处理手法的还有婺源墅家墨娑民宿,这类民宿原型大多具有强烈的风格体征或建筑本身为文化遗产有可继承性。再比如莫干山大乐之野系列乡村民宿的极简风格,和其“修旧如新”的改造思路成正相关,如图2。即保留原有建筑框架但舍弃原有装饰元素进行创新风格的再设计。而完全新建的乡村民宿则可以摆脱遗留的风格桎梏,发展全新的室内设计风格,如西坡千岛湖民宿室内采用地中海风格设计,多用拱顶以及利用白墙和高饱和度的家具形成对比效果,如图3。风格的形成是乡村民宿室内设计中多元素综合协调搭配的产物,也是最终呈现的内容中最直观,最容易被使用者接受并产生“此民宿不同于彼民宿”的独一性感受。虽然中式乡村民宿在风格塑造上的选择多种多样,但其核心要求依然是最终空间装饰风格的统一,即同一种风格在不同功能空间的延续使用来增强空间的同一性。如山东日照凤凰措乡村艺术民宿的建筑、景观、室内家居形式和手法上的统一能够进一步增强连贯性。
(二)功能空间配置与设计。要想民宿能够维持经营,在配置上民宿的几大功能空间是必不可少的:传统公共空间(包括公共客厅和餐厅)、客房空间、附属空间(布草间、走廊、公共卫生间等)这几大空间提供了民宿最基础的服务,即睡眠休憩以及餐饮。但仅仅停留在这些基础服务上很难突出自身特色吸引旅行者驻足。此时需要结合当地人文地理进行特色空间的配置,这些特色空间能在有一定程度上丰富民宿的性格,也是吸引消费者的重点。如结合当地文化遗产配置工艺体验空间——江西循美半山民宿,其为喜爱工艺体验的旅行者提供蜡染体验空间,如图4,结合当地优秀的自然景观资源配置观景空间——如松阳过云山居将茶台设置在向山一面,旅行者可以变品茶变观云海如图5,结合为特殊使用人群开发的具有特殊使用方式的空间如大乐之野绿山墙店为带小孩的旅客提供公共亲子区如图6,特殊空间的配置原则就是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在保证空间配置完整的同时要考虑空间设计的合理性。在进行空间设计时,首先要确保行动动线的顺畅,流畅的动线可以给人明确的空间感受,并且能够提高民宿的服务效率。空间的分割能决定室内空间大的“形”,要根据客房的属性来决定客房的私密程度。大部分乡村民宿选址时要考虑是否有可以借景的自然景观资源,如大理洱海附近因为优秀的湖景资源聚集了一大批设计型民宿。将客房面向景观带进行开窗设计也是常见的借景手法。
三、中式乡村民宿环境设计意韵营造
中式乡村民宿之所以有其独特的魅力,其或禅境或洒脱的空间气韵也是营造要点之一,并且这种气韵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民宿的灵魂,让使用者身居其中就能达到放松身心的效果。这种气韵的营造主要通过具体的装饰手段来实现,即光影色彩以及最终要服务于的空间文化内核。
(一)光影和色彩。布光和色彩计划是民宿室内环境设计中永恒不变的两大课题,同样的空间划分和装饰风格配以多变的光影效果就会呈现出不同的空间氛围。这种氛围的营造比实体的构件更具灵活性,能够在空间氛围上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而作为商业空间的乡村民宿的室内环境设计中这两点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元素。乡村民宿环境设计中的光影主要包括日光和人造光两种。因为乡村民宿客房多采用大开窗来引入室外景观,不同的开窗方式和空间构建会给室内带来不同的空间氛围。如大乐之野庚村店的客房利用面状开窗+点状玻璃砖的方式引入天光,使室内空间活泼清透如图7。而润舍则是采用可以减弱光线的纸窗来让空间氛围呈现暧昧、温暖的复古感如图8。人造光的使用方式则更加多样了,其中由于民宿空间想要做到精致需要加入欣赏展示的空间,点光源在民宿空间中是使用比较常见的方式。如壁灯、垂吊下来的床头灯、落地灯、台灯基本成为了乡村民宿客房的标配。这种形式多样的点光源的组合会使空间内容丰富,并且这些经过精心设计的灯具本身也成为了空间氛围的制造者。光影和色彩是分不开的,色彩的呈现在一定程度上也要依靠光影的加持。色彩本身就对人的情绪有调和作用,常见的医疗空间常用绿色蓝色来缓解焦虑治愈心情,而KTV、酒吧等商业性质强的空间则偏爱高浓度强对比的色彩搭配。西班牙著名建筑大师巴拉干就喜爱用高明度色彩来体现建筑蓬勃的生命力。同理,色彩在室内空间的运用能够进一步加强空间氛围给人留下的印象。就中式乡村民宿这一设计对象来说,前往体验的旅客大多是向往在乡村中渡过放松静谧的时光,故通过案例可以发现,较为成功的乡村民宿设计案例在室内环境设计上喜爱使用低饱和度的色彩作为空间主色,并且整体空间色调较为统一,多为同色相不同饱和度色彩的组合搭配来打造优雅安静的空间氛围。也有通过色彩来界定民宿风格的案例,如洱海诗莉莉普若瓦蓝民宿,其室内设计中运用大面积粉色彰显了女性气质的同时,更营造出了活泼轻盈的空间感受,如图9。
(二)器物和材质。想要营造具有浓厚艺术气氛的空间,器物的选择和材质的挑选也是不容小觑的。所谓器物,即室内空间中软装饰的部分,包括家具、装饰品、艺术品、布艺品。这些物品是占据空间中的主角,是决定空间调性的决策者。通过分析案例,发现当下我国乡村民宿室内环境中所采用的器物大多色彩朴素,质地温和。家具多以木制品和藤制品为主,装饰品和艺术品多以木制品、陶土瓷器、书法画作等为主如图10,布艺品作为空间点缀时有饱和度高的产品出现但并不影响空间搭配同一性如图11。民宿作为民宿主审美情趣的集合体,从其中器物的选择可以窥见民宿主的审美倾向。低饱和度和低纯度的器物选择能够更加具有包容性。材质则是包含空间中所能见的物品的材质,不同材质的肌理、颜色、组合方式都会产生不同的空间氛围。同样是以木质为主要使用材质的民宿,润舍和张公馆呈现了截然不同的空间氛围,润舍中主要使用浅色系的木质作为基础,在其之上也大面积使用白色床品、橡木色等更加素雅的材质及颜色使得空间呈现雅致、清新脱俗的感受。而张公馆以深色系木质为底,其房中大部分器物也多以深色系材质呈现,最终空间呈现出的是严肃、厚重的氛围。
(三)文化内核。中国传统文化一直为室内环境设计提供养料,在乡村民宿这一集展示和实用于一身的场所中,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给空间的氛围搭建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道家的“师法自然”哲学思想指导我们如何借助自然资源完成场景设计,儒家“中庸”的思想内涵则要求室内环境设计在细节上讲究庄重地优雅,不奢华,不张扬。在空间上的讲究灵动,虽活力但不开放。“和”是中式乡村民宿的主要表现形式和规则。和不仅仅表现在内和,更要讲究形式上的空间分割与装饰造型的和谐,更讲求设计与自然、设计和人的和谐共生。由于乡村民宿所具有的乡村属性,在乡村民宿的环境设计中这一点尤为重要。特殊的文化内核也为设计手法提供了方向性的借鉴,如室内空间的留白,阴阳比例和谐的创造和对比,传统中式风格对称式的布局方式等。这些不同于外来流派所带来的,具有独创性文化底蕴的设计方式给中式乡村民宿环境设计打上了独一无二的烙印。独特的设计手法配以不同材质的器物和独具匠心的光色设计,往往能收获具有独特中式韵味的空间调性。如木兰围场民宿中客房阳台被设计成具有观星冥想功能的空间,利用三面全玻璃大天光和藤艺坐垫点缀,仿佛能够窥见夜晚处于此空间中细数天上星斗的惬意,白天透过空间的落地窗也可将草原的景色一览无余,如图12。
四、结语
一、环境设计与地域文化的关联性
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是影响地域文化的重要因素,或是具有很鲜明的地方特色或是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环境设计不能脱离地域文化而独立存在,现代的趋同的科技文化需要与地域文化联系起来,设计的作品才会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环境设计的空间的体系非常丰富也很复杂,环境设计的空间的建设不仅仅是一种基本需要了,满足表面的好看、美观同时需要有时效性,它的建设是有一定的时间的跨度的。因此,在环境设计中,要全面考虑它的整体设计。环境设计又包涵了众多的城市要素。环境设计的的地域特色要从每个环境设计的作品当中体现。现代的环境设计都需从本地地域文化中吸取灵感,现代的环境设计的空间没有地方文化特色就失去了自己的个性,成为了一个形式化的空间只是满足于现代生活的基本功能,空间设计没有灵性和情感。总之,建设特色环境空间,需要把握地域文化环境的要素,从各要素体现空间文化。
二、地域文化的在环境设计中实践应用
1.在城市景观中的应用
城市景观中主要体现在城市街道景观文化的设计,城市街道是联系城市各个空间元素的桥梁和纽带,是地域文化展示的重要空间。地域文化往往产生于街头巷尾、坊间邻里。是人们长期生活产生出来的文化。街道景观设计往往能够体现出地方的文化脉络和人文精神。环境设计大发展的今天,现代街道景观设计中可以融入地方民俗文化,既可以丰富景观设计的文化内涵,又可以弘扬和发展地域文化。城市的街道景观中地域文化的表现,则是体现在公共设施和一些景观建筑设计中。如哈尔滨市的地铁站,充满俄式的建筑特点,体现哈尔滨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城市特色。再如南宁,历史上南宁所处的岭南地区曾有大象,南宁的五象路,路灯采用大象的造型进行设计,充分体现着历史的文脉。建筑是一座城市的最主要的元素,是人类生存生活的重要空间,城市建筑外立面要体现其地域性、民族性和时代性。像我们国家是唯一传承下来的文明古国,如果在建筑上摒弃自己的艺术特性,那是十分悲哀的事情。环境设计作品可以通过建筑的立面诠释地域文化。
2.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室内环境设计更加应当尊重历史文脉的延续,传统风格的继承和创新是近年来室内设计主基调,室内设计有侧重的反映地域特色,室内设计作品具有连接历史文脉和时代特性的功能,用现代的设计方法和现代室内施工手段,展示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这种体现传统地域文化的设计手法,超越了基础的装修装饰设计手法,地域性的文化符号应当注重对其精神内涵的挖掘和提炼,进行传统文化的再造才是室内设计中地域文化的正确方式。
(1)地域文化的物质载体
文化是无形的,但文化是有载体的。中国传统建筑传承至今,经历了几千年的传承和积淀,依然散发着独特的魅力。传统的中式家具,传统的中国绘画,牌匾,窗口门口,等等这些文化元素仍然体现无处不在的地域文化。成为了永久的文化载体。
(2)塑造特色氛围也是地域文化的体现
空间的氛围需要装饰和造型来共同体现,在设计中室内的空间往往都是前期已经定下的主基调,需要设计师运用设计手段来改善空间的造型布局,巧妙的围合和装饰可以为室内提供更多中可能性,带来舒适的文化体验。
(3)地域风格可通过替换材质肌理来展现
材质机理是室内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材质本身具有的光泽、色彩、纹理、质感等特性,给设计者提供了丰富的艺术语汇,用以表达不同的设计思想和审美意图。设计师根据材料本身的特性特点,结合具体设计场所,巧妙的选用组合不同材料,创造富有地域特色的室内环境。
三、结语
关键词:简约思维;茶馆;室内环境设计;风格对比
茶馆的出现源于茶叶,二者都是中华文明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象征。历史上,茶馆最为兴盛的时期是在宋代,市井繁荣、门庭若市,人们在茶馆里喝茶听书,谈笑风生,日子过得好不自在。人们对茶馆的喜爱程度仍不减当年,茶馆成为人们追忆历史、了解传统的重要场所。应现代人们的审美要求,茶馆室内环境布置一改以往古典、传统的设计风格,走起时尚简约路线。不同的设计师对简约概念的理解不同,因此形成了茶馆室内环境设计简约思维的多种风格,基于择优原则,对这几种设计风格进行系统对比是十分有必要的。
1“历史久远”的中国茶馆文化
中国文化无处不在,自茶馆出现以来,中国又形成了举世闻名的茶馆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地域环境、人文社会的不同,使得茶馆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变幻莫测,有四川茶馆的川剧和变脸、杭州西湖的功夫茶,也有北京茶馆的评书,还有江南水乡的小茶馆。不一样的茶馆文化造就了不同的茶馆室内环境设计风格。两者相互影响、相互衬托,让茶馆环境更加优美独特,茶馆文化内涵更加深远丰富。
1.1茶馆室内环境设计风格
茶馆是由中国孕育并发展起来。一提起茶馆,人们首先联想到的便是中国,中式茶楼是人们最熟悉的茶馆室内环境设计风格,精致的装潢、精心的布置,无一不透漏出设计师的良苦用心,散发出浓浓的东方韵味。后来茶文化传入日本,融入了大和文化,形成了日本特有的日系田园风格。舒适的榻榻米、柔情的音乐、精致的杯具,让人流连忘返、沉醉其中。相比中日茶馆的简单朴素,地中海式茶馆更加注重休闲性和娱乐性,充满现代化气息的单人沙发、宽大的落地窗,为茶馆增添了一种自由浪漫的情调,是传统茶馆的大胆创新。
1.2茶馆室内设计基本
茶馆室内环境设计的基本要素。首先,要强调的是灯具,灯具的选择是营造茶馆室内氛围的关键,特殊的光影效果可以增加茶馆的神秘感,光线的配合给人们产生视觉上的享受。古典雅致的中式吊灯,增加了茶馆内部的文化气息;其次,柔和的欧式烛灯映射下来,让人倍感舒适和放松;时尚简约的现代玻璃灯,活泼大方,光与暗的强烈对比,让茶馆的艺术气氛更加浓厚。然后是家具设计,家具的风格对茶馆室内环境设计风格有很大的影响。例如:经典的中国红木桌椅,高档又不繁琐,朴素又不失品味,将茶馆的文化气息发挥的恰到好处。西方的皮质沙发,高贵端庄,带有浓厚的浪漫色彩;最后,是细节的布置,简朴的书法字幅、淡雅的山水图、小巧玲珑的茶具都是茶馆室内环境设计的良好选择。
1.3茶馆的存在价值
茶馆又可称作“茶楼”、“茶摊”、“茗铺”,早先的茶馆并没有现在这般正式,就算是路边的茶摊,人们也乐意前往、乐在其中。那时的茶馆,主要是供人们放松、交际和消遣时间之用。中国茶馆历经千年历史至今仍然存在,对人们来说,茶馆除了保持原有的娱乐功能外,还被赋予了新的存在价值,即承载着继承和弘扬中国历史文化的重任。茶馆的存在为人们接触传统文化提供了良好的机会,有助于华夏文明的继承与传播。与此同时,又为人们创造了一次打破传统、大胆创新的良机。古老的茶馆与现代流行元素的结合,将给人们的思想带来一次巨大的冲击,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
2简约风现代茶馆室内环境设计
“简约风格”称为现代人们的审美喜好,这一理念也被其他领域广泛采纳,茶馆室内环境设计就是典型的例子。很多人对“简约”一词有些误解,简约与单纯的简单不同,出自极简主义,主张以最简单朴素的方式表达和发挥出最佳效果。简约是一门学问,需要慢慢渗透和理解。在茶馆室内环境设计中,简约风格就要充分利用好各个设计要素,对整体空间进行合理的划分,做到物尽其用、精简节约、以简胜繁、以少胜多。
2.1茶馆简约思维设计理念
茶馆,从本质上说,属于一种消费场所,如同其他消费场地一样,“顾客就是上帝”,因此,茶馆室内环境设计的第一要义就是以人为本,遵循顾客的喜好。现代人喜欢简约大方,不要繁文缛节,也不要金碧辉煌,人们走进茶馆,一是为了放松身心,二是为了陶冶情操,所以室内设计只要舒适、美观即可。另外,绿色生态也是人们密切关注的话题,简约的设计既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又能节约材料,尝试新型材料,对环境保护也十分有利,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这也解释了简约茶馆室内环境设计受人欢迎的原因。
2.2简约风茶馆室内设计的风格
2.2.1中式茶楼风格
中式茶楼风格是茶楼室内环境设计最原始的风格,是简约风茶馆设计的经典代表,至今仍在使用。仿明清的红木桌椅、小巧贵重的紫砂壶、精致美观的中式吊灯是中式茶楼的标志,一进入中式茶楼,淡淡的茶香沁人心脾,柔美的古琴声婉转动听,简单的字画儒雅干净,让茶客们产生一种归隐山林、超凡脱俗的假象。煮上一壶清茶,听听琴声、赏赏字画、翻阅书籍,身体和心灵都得到了释放,让人抛除杂念、屏气凝神,用心去感受古老文化的无穷魅力。
2.2.2田园茶园风格
田园风格也属于简约茶馆设计的范畴,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庭院式的设计让人宾至如归,森系布置让人少女心爆棚,简约的壁纸清新自然,西式餐桌和英式沙发让人倍感亲切。田园茶园以保持生态系统平衡为基本原则,在大自然的基础上进行了简单的人工修饰和雕琢,让人们与大自然有个亲密的接触,清新的空气、明媚的阳光,给人带来满满的正能量。田园茶园风格是传统茶馆与现代风格的良好结合,实现了传统文化的大胆改革和创新发展。
2.2.3流行茶馆风格
流行茶馆对于一些年轻人来说并不陌生,大街小巷里总会出现几家“别有风味”、“别出心裁”的创意茶馆或DIY小店,引来大量的顾客。流行茶馆摒弃了原有茶馆的设计风格,引进西方思想,借鉴咖啡厅冷饮店的设计经验,将传统茶馆打造成21世纪年轻人的新宠,自助式选茶、即兴表演泡茶技艺、尝试新饮品开发。流行茶馆风格设计为年轻人了解茶馆文化、体验茶馆文化、热爱茶馆文化提供了可能,有利于茶馆文化的传播和继承发展。
3简约思维下茶馆室内环境设计风格的对比
3.1茶馆室内色调对比
视觉是人们审美判断的第一衡量标准,茶馆室内环境设计的基本色调将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室内基本色调选择的好坏,将会决定人们对茶馆室内设计评价的高低。中国人喜欢红黑,红色喜庆吉利,黑色端庄大气,因此中式茶楼的基本色调以红色和黑色为主,明亮的灯光照射在红色或黑色实木家具上,显得整个茶馆更加气势恢宏,让人惊叹。田园茶园风格习惯使用暖色调作为背景,淡紫、蓝色、绿色都是属于少女的颜色,清新自然,安静悠闲,结合大自然的衬托,让人眼前一亮,放飞自我。至于流行茶馆风格,其内部基本色调的对比就显得相对随意了,紫色的梦幻、绿色的清新、黑色的酷炫、粉色的浪漫,茶馆室内的基本色调随着社会发展趋势的变化而变化。
3.2茶馆装修风格对比
中国人自古以来讲求礼仪尊卑,这在中式茶楼的装修风格上也有体现。方方正正的空间里,每一个细节都布置的有理有序,中式茶楼在装修过程中,十分注重室内古典情调和文化氛围的营造,象征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规矩的八仙桌、质量上乘的实木地板、画面优美生动的屏风、经典雅致的中式吊灯,走进中式茶楼,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文化气息,以静制动给人安静惬意的感觉。田园茶园的装修又是另外一种风格,碎花系的窗帘、松软的单人沙发、精美的壁画、小巧的圆形茶几、厚重的地毯是田园茶园的基本组成。田园茶园风格起源于欧洲,结合欧洲人们自由热情的性格特点,田园茶园整体的装修让人感觉清新自然、充满活力和动力。现代流行茶馆的装修风格是前面两种风格的结合。木质的框架尽显东方韵味,西式的家具不失现代化的感觉,两者融合在一起,融洽协调,毫不突兀。
3.3茶馆空间整体划分对比
关于三种风格的空间整体划分,中式茶楼的整体感觉是比较宽敞明亮的,中式茶楼在设计时,就始终遵循着简约大方、点到为止的基本宗旨,桌椅是必需品,搭配简单的书橱或者屏风,墙壁上可以张挂几张书法或水墨图,起到点缀装饰的作用,虽然简单,却也给人产生一种祥和怡人的感觉,营造出一种安静的美。田园茶园是与中式茶楼截然不同的风格,田园风格十分注重空间的充分利用,茶馆每一个角落都有其特别的设计和布置,小到茶具的摆放,大到整体空间的规划,每一部分都在尽情的展示和发挥自己的价值,给人眼花缭乱、丰富多彩的既视感。流行茶馆结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室内空间进行了合理的划分,有小巧玲珑的单人椅、浪漫自由的情侣间、大气庄重的全家宴,种类多样,应有尽有。
4结论
人们休闲放松之余,茶馆成为人们怡情养性、放松身心的好去处。茶馆室内环境设计的风格,对人们的身心状态和情绪变化有着很大的影响。基于简约思维下分析了茶馆室内环境设计的几种风格,以供互相借鉴,调整改善,实现茶馆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培瑜.中国传统建筑装饰元素在现代茶馆设计中的运用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3.
[2]陈唯.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传承[J].建材与装饰,2017(36):63-64.
关键词:室内环境;艺术设计;装饰创新;探究实践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越来越注重环境设计中绿色概念的渗透。绿色概念和可持续发展概念的背景下,我国环境设计逐渐呈现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无论是人和室内环境的交互还是室内环境的内在装饰,都应注重人们的真实感受并进一步创新。可持续发展不仅是我国未来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人们未来生活的一种理想状态。可持续发展不仅关注我们下一代的发展,也更关注我们的生活状态。
一、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创新装饰的设计原则
(一)材料应用的规律性原则及视觉中心原则
我们在装饰材料的实际应用过程中,不同风格的装饰是呈现不同审美形式的重要方法。但在实际的室内设计过程中,整体的装饰搭配应遵循规律性原则,在设计中应适当使用层次或者反复。从而能在规律性的应用中给人一种特殊的审美感受,而不是杂乱无章地随意搭配。我们在创新装饰的过程中应遵从视觉中心原则。在环境设计的过程中,人们对某一具体空间或在这一空间中更小的独立范围,都会不自觉地寻找中心点。而这个中心点就是设计环境的中心和重心所在。在进行实际设计装修的过程中,应把视觉中心的搭配作为重点。一方面,能均衡和协调室内环境;另一方面,能吸引人的注意力,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成为室内设计的亮点所在。
(二)平衡稳定原则及对称性原则
平衡稳定原则不仅是指在室内的每一个装饰品都应一对一对地出现,而是纵观整个室内装饰的整体,应设计一个能统筹室内所有物件的总风格。这一风格中每个装饰事物之间都可以处于和谐稳定的状态,既不冲突又相对独立。在现代室内设计的装饰过程中,特殊色彩所表达的不同感受及突兀地风格引人注目,在适当范围内可以应用。但应把握尺度,进行审美统筹。对称性原则不是只在进行室内装饰的过程中应完全对称,完全的对称会给人一种呆板、平淡、毫无波动的感受。但就现阶段而言,对称依旧是形成审美的重要形式之一。对称可以不是完全的,可以在整体对称的基础上进行局部的变化和升华,这既有利于在对称中形成变化,又能通过对称给予人缓冲。
二、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装饰创新探究点
(一)装饰文化内涵,促进整体装饰的内涵提升
室内装饰创新的文化内涵,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两方面进行设计:一方面,室内家具陈设表现出的文化价值,室内家具的陈设不仅仅具有家具自身的实用功能,并且家具作为室内装饰的独立个体,也能在整体布局下凸显出文化氛围,优质的室内陈设可以提升整个环境的氛围和层次;另一方面,室内纺织品的文化内涵,室内纺织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也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装饰材料。不同纺织品之间的搭配会直接体现出不同风格及主人的情趣,甚至纺织品的纹理还能体现主人的环境格调。
(二)装饰个性内涵,促进个性化家居内容提升
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创新点主要是来源于个性化设计。个性化设计的主要目的是根据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进行个性化空间的设计,每个居住环境应具有居住者的精神气质。个性化层面上,居住环境不仅是学习生活的空间,更是类似于“家”的感受,是居住者的灵魂归属。个性化装饰应与主人的消费能力、消费需求甚至政治文化生活等多方面的因素相适应。应将不同的个性化材料组合成统一的风格或相近的风格。从而真正的体现主人的审美取向。
(三)装饰民族内涵,促进民族装饰的融合发展
中华传统民族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在进行室内设计的过程中可以以民族元素为创新奖。在当代室内装饰中体现民族文化,对民族风格进行重塑和再把握。近年,中式风格已逐渐应用到室内设计装修中,需要设计师对中华传统文化有充足地了解与把握。现代的中式装饰风格中,最能体现中式传统的是图案装饰。中国龙凤呈祥是千百年来融入中国人骨子里的内涵,在进行装饰创新时,可以把这些民族文化素材融入其中,真正提升室内装修中民族文化的内涵。
三、结束语
我们在进行室内设计时,不仅能从室内设计的平衡感和协调性的角度出发,也能把整体的设计变得更具有流动感,没有突兀地变化。同时,也把一些室内装饰的价值和内涵体现出来。
参考文献:
[1]王慧君.针对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装饰创新探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6.
目前在普通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设置中,装饰基础课程很少列入到专业课程的必修环节,作为一门向传统借鉴与学习的重要基础课程,可以说长期处于被忽视的地位。以下分别阐述一下在环境设计专业中开设装饰基础课程的现实意义。
(一)传承传统装饰艺术精髓
作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来说,装饰设计存在于室内外环境的各个领域,涵盖了建筑装饰、园林设计、家具造型、室内装饰装修等方方面面。如传统民居中室内灵活的空间分隔方式运用了多种区隔方式,如碧纱橱、博古架、书架、壁、罩、家具、隔墙等诸多装饰纹样与装饰手法。我国传统装饰图案更是饱含五千年来的造物思想和艺术成就,不仅囊括了工艺性较高的装饰花纹和图形,更包括平面装饰设计、浮雕装饰设计、立体装饰造型设计等方面。在法式、图样上与时代共同发展,融合了历代能工巧匠的智慧才华、中国的儒释道玄、政治伦理、民风民俗,最终形成了最具民族特色的装饰艺术造型设计体系。在当前设计全球化的大环境下,重塑传统装饰在现代环境设计中的地位已经迫在眉睫。只有通过系统学习传统装饰内容、类型和技艺,才能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未来社会的实际需求提供丰富的基础借鉴和应用来源。
(二)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与发展
通过对装饰基础课程中传统装饰造型的分析与学习,使我们对中国“传统的美的样式”建立初步的装饰造型概念,学习传统装饰造型处理手法,是向传统学习的第一步;让传统重新焕发出新的生命力,适时转换与发展传统是向传统学习的第二步。在装饰基础课程的设计中,学习传统表现手法和进行造型元素的现代设计表现是教学的核心内容。将传统造型元素、表现技法与现代造型元素、表现方法、设计理念相互融合,让学生认知传统文化艺术历史的基础上,深入理解传统装饰审美的精神内涵,从而使传统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二、环境艺术专业方向中装饰基础课程的定位
在实际的装饰基础课程教学环节当中,建议应掌握好以下定位:
(一)装饰基础课程的培养定位
首先要认识到环境艺术设计所涉及到的传统装饰只是中国传统装饰文化中一个组成部分,在培养目标的定位上应侧重于以建筑和传统室内外装饰为主导,强调透析各地历史文脉中所蕴含的独特的建筑与室内审美传统和文化内涵,力求熟练掌握构图、色彩、材料和工艺上的设计观念和艺术表现形式,为承袭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提供较为深厚的知识储备。
(二)装饰基础课程教学模块设计
装饰基础课程的内容量大,在实际教学当中建议设立若干教学模块,进行主题性训练。可以设置如“地域性”、“文脉性”“现代性”等训练模块。在“地域性”训练模块中,对于处于特定地理环境和文化氛围的地域性装饰文化进行学习,在设计训练中突出地方特色、地域条件、气候条件下的行为与生活模式,研究如何因地制宜地体现地方风格及地域历史文脉。在“现代性”模块中结合传统装饰,体现具有现代审美观念、现代意识形态及科技手段的装饰表现设计,将传统融入到流行元素中,将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贯穿教学始终。
(三)装饰基础课程教学的重点内容
在具体教学环节中,在教学手段上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1、对传统装饰语言的直接选用
传统室内装饰设计从装饰内容到装饰技艺已相对成熟,其中优秀的装饰形式和设计手法,可以选择性地应用到现代环境设计中。在教学中让学生自主选择应用的具体环境和形式,从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如传统民居的装饰图案、传统石雕、木雕、砖雕的装饰技艺等,可以在特定的空间设计中作为区隔与陈设。很多明式家具因其造型优美、结构合理、材料精良,更是现代中式设计风格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2、对传统装饰语言的提炼与重构
传统装饰语言毕竟是不同时代下的产物,现代装饰对象的改变必然导致装饰语言的更新以适应现代的审美需求,因此,对装饰形式进行现代化的转化与创新极为必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传统建筑与室内的装饰图案、造型、构件等进行装饰形象上的概括,提取典型的传统装饰元素进行再设计。如木雕、雀替、窗棂和博古架等传统装饰构件,将典型元素经过提炼与重构应用到现代设计中,是现代设计的常用手段。
3、对传统装饰材料的沿用与创新
丹麦设计师克林特指出:“用正确的方法处理正确的材料,才能以率真和美的方式去解决人类的需要”。在装饰基础课程中,将装饰图案结合装饰材料的训练方式,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不同材料肌理和质感的了解,更有助于加深对材料技术和情感倾向的熟练运用。在教学中结合具体环境,将传统材料与现代工业材料进行转换性应用,将简化后的传统装饰图案用现代材料表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材料的能力。
三、结语
(一)打造和装点健康宜居室内环境
老粗布在室内设计中应用最广的是窗帘、床单、沙发罩,其次是地毯与墙布,再有是桌布、台布、靠背垫、壁挂与吊顶等。老粗布纺织品的合理运用,在打造和装点室内环境中发挥出强大功效。
一是老粗布纺织品能够提供最为环保健康的室内环境。在崇尚“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当今时代,人们对天然、淳朴的生活用品充满向往,而古朴典雅的老粗布纺织品正好迎合了人们这一需求。老粗布纺织品较之于化纤类纺织品具有透气性、吸汗性良好的特点,符合环保及人体健康的要求。
二是老粗布纺织品以其天然色泽和富有寓意的图案设计,给人们以美的联想,比如富贵的牡丹花、艳丽的石榴花、精美的荷花等图案,象征富贵连年有余,生活富裕,迎合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充分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三是老粗布纺织品的天然色泽和精美图案既打破了灰白色墙面给人带来的单调和苍白,又装点了空间,以其和谐的色彩在视觉上给个人以美的享受。
四是色彩丰富,图案多样,可以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需要,有符合儿童心理的简洁大方、色彩明快、单纯的装饰图案,有符合年轻人的色彩亮丽的明快色调,也有符合老年人的古朴典雅的中性色调。
五是老粗布衣易清洗,易更换,随着季节的更迭可以随意更替。夏天可选择浅色调搭配织成的老粗布做床单或沙发巾、窗帘,给人飘逸、清爽的感觉;冬天则选择邻近色彩搭配或深色调棉线织成的老粗布,构建温馨典雅之感。
(二)丰富人们的情感,提升精神文化品位
老粗布源于自然,经过几十多道手工工序加工而成,其中凝结着我国劳动人们的智慧结晶。其丰富多彩的图案,极富人情味和温暖感,自然是机织的纤维产品无法可比的。我国勤劳智慧的农家妇女,能够利用二十多种色彩织出大约两千种色彩图案,有的色彩简单,古朴大方;有的多种花色穿插,艳丽多彩;有的多种图案搭配,时尚潮流。承载着千年农耕文明的老粗布与现代家居生活结合,会给人以温馨惬意、返璞归真之感,能够满足快生活中的现代人对舒适安逸生活的情感需求,为忙碌单调的现代生活一个恰当的调剂。
当今人们追求自然的、随意的、放松的、温馨的,追求一个在忙碌了一天之后,能够让身心得到放松的居所。老粗布以其柔软的质地、粗狂的肌理、拙朴的色彩给人们带来直观的视觉体验,不疾不徐,不温不燥,妥贴自然,契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放松身心,颐神养性,让人体会到来家的温暖和煦。老粗布是传统文化的最好载体,更是许多人难以忘怀的儿时记忆,在老粗布营造的家庭环境中,有对过往的追忆,有对未来的期许,不经意间,经纬分明的老粗布满足着人们的情感需求和文化追求。
二、老粗布纺织品在室内环境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找准老粗布纺织品在室内环境设计中的立足点,保持自身色调与布局的协调
对于老粗布纺织品,无论是窗帘、沙,还是床上用品、浴室用品,作为家居装饰材料,其质地、款式、图案、色彩等方面一定要注意自身的搭配协调。一是在视觉上,色调的搭配、色块的选择,图案的甄选,要遵循艺术规律,合理搭配,给人以协调感,给人以美的享受。二是根据室内环境特点和个人的要求合理地运用老粗布纺织品。把美的东西放在最适当的位置,才能实现其美的价值。再好的东西用的太过也不会出现应有的效果,在老粗布的运用中,要做到合理、适当,使之做到多一分则过,少一分则不达,以达到美观、舒适、环保的要求。三是尽可能地体现主人的个人品味和文化追求。若主人喜欢怀旧,就可以装点得古朴些;若主人崇尚淡泊,就可以淡雅些;如果主人向往富裕,就尽可能装饰得富丽堂皇些。
(二)遵循室内环境设计的基本要求,注重老粗布纺织品与室内硬件的搭配艺术
家居装饰中,地面、墙面、家具等是室内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因而,在选择老粗布纺织品作为装饰品时,一定要注意与其周围硬件的合理搭配。一是图案搭配。可以选择与地板、壁纸、甚至家具图案相同或相近的老粗布进行装饰,以期构成统一和谐的格调,形成独特的风格。二是色彩搭配。可以选择与家居硬件相同或相近色彩的老粗布来装点厅室,使居室在色彩上保持格调一致,要么淡雅,要么富丽,要么古朴,要么时尚。否则,不同色彩混和搭在一起,可能使居室显得不伦不类。
当然,也可以选择与硬件色彩对比较大的的老粗布纺织品,形成色彩对比鲜明的效果。三是整体风格搭配。由于人们的经济水平不一,审美风格有别,因此,整体的装修风格也会大相径庭。但无论是欧式装修还是中式装修,老粗布纺织品作为装饰材料,必须与房间的整体风格协调,否则弄巧成拙。
(三)紧跟时代脉搏,实现老粗布创新工艺与室内现代设计同步发展
关键词:风景画;环境设计;平行透视;成角透视
如今电脑软件已成了设计师常用的工具,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导致诸多设计师在设计学习和实践中,忽略了必不可少的基础能力——手绘,常常在手绘设计作品中出现透视表达不准确,无法达到效果图的预期表现。但风景画可以解决设计手绘中透视应用的问题。透视学诞生于文艺复兴时期,后被广泛应用于风景画之中。无论是色彩透视、消逝透视还是线性透视,风景画中包含的透视原理丰富多样。自文艺复兴时期开始,线性透视的发现与广泛的应用,也成了如今环境设计手绘中最常使用的透视表现手法。既然风景画与环境设计在透视学中有所交集,我们可以通过对风景画中的透视进行研究,来增强环境设计中对透视的理解,在手绘设计中更好地把控和运用两种常用的线性透视手法,即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以提升环境设计的水平和能力。
一、风景画和环境设计
狭义透视学即线性透视学,起源于14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它确立了在二维平面上描绘三维物体的科学透视方法。风景画15世纪独立成科,到17世纪风景画发展成熟,透视学理论被广泛应用于风景画的画作之中。15世纪初的阿尔贝蒂的《论绘画》,阐明了最早的透视法思想并系统化地应用于绘画之中[1],这既符合视觉观察的科学性绘画方法,也将写实性的风景画逐渐推向它的全盛时期。期间焦点透视(焦点透视属于线性透视[2])这一科学性、符合人们视觉真实的透视学观察方法,应与于艺术绘画之中,成就了莱昂纳多•达•芬奇在平面上体现三维空间著名的画作——《最后的晚餐》。同时,艺术中透视学的应用也在荷兰的风景画大师梅因德尔特•霍贝玛身上体现出来,其代表作《树间小道》(《米德哈斯尼斯的小道》)是经典的焦点透视技法,强烈的透视感加上对称的构图方法,给观赏者带来田园风光的舒畅与美感。霍贝玛的这个作品在美术技法教学上一直被用作古典的范例作品,他也因其精确的透视被世人记住。可以说,透视学的应用促进了西方写实性绘画的发展与推进。环境艺术设计所关注的是人类生活设施和空间环境的艺术设计,使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三维空间艺术设计。其专业方面学习中的透视学,则是培养设计师通过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其形状以及空间位置,然后在二维平面上理解、分析和表现三维空间的能力[3]。既然需要在二维平面上体现立体,那么手绘中的透视就犹如画面中三维物体的骨架,骨架的确立会让画面更具观赏性和美观性,同样,骨架的错误则会让整幅画的表现效果大打折扣。所以,包含正确透视技法和透视感的手绘,是作为环境艺术设计师的必要基本能力,能最快表达出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产生的想法与灵感。相比准确的电脑软件,基础扎实、透视准确的手绘技法和透视感,能在第一时间将设计师对一个三维空间模糊抽象的设计构思、设计理念、设计特点和空间构造,具体生动地呈现在二维平面上。更加快速、有效、准确表达的线性透视在设计手绘中应用最为普遍,因此,环境设计中手绘所用到的透视学是基础的和必备的能力,透视感的培养也显得尤为重要。
二、风景画和环境设计中的平行透视
(一)风景画中的平行透视
在线性透视之中的平行透视,因只有一个消失点,所以平行透视又称为一点透视。通常观察某一物体的正面,且观察这个物体的面与我们的视角处于水平平行状态。将视觉中的三维物体绘制在二维的画布之上,物体由于透视的原因,人们在视觉上产生了“变形”,有了近大远小的感觉,透视线与消失点也就应运而生。因为透视中近大远小的产生与变形,所以在绘画中的形体上也产生了一种纵深感。平行透视的原理与方法在风景画中多用于由远及近的场景中,例如广场公园、建筑物、林荫小道和街景等。练习画风景画的过程,会涉及很多透视原理的练习。以安德鲁•魏斯画作中的一点透视逻辑为例(图1,此作品含义:其一观察者面向南方望去。其二暗示了作者所处的地理位置,“南方”也表达了美国广阔的土地[4]),其画面构成由远及近,因为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的透视特点明确,加上一点透视的结构严谨准确,使得前景的房屋和铁路非常自然,也让整幅画面既合理也美观整洁。所以,对于一点透视方面的练习,是完全可以通过练习风景画来加强设计师个人的绘画透视基础。
(二)环境设计中的平行透视
平行透视图表现范围广、涵盖的内容丰富,其表现方法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是一种重要的基础画法之一,应用也最为普遍。在平行透视中的每一个顶点都有3种线条关系:垂直线、水平线和透视线。平行透视的特点为:以视平线为参考,水平面在下方的见到顶面,在上方的见到底面;相等大小的水平面,距离地平线远的宽,距离近的窄,在地平线上的呈一条直线。其中,透视线需要沿着透视点呈扩散状画出。当平行透视处于中心正面透视时,最适用于具有比较对称的轴或面的建筑或广场空间,尤其适用于U形的建筑物或者构筑物,以及要求表现物体正面的具体形状,或正面有较为复杂的曲线、花纹或装饰物等图形。同时,中心正面透视,对观察物体更能显得庄严伟大;当平行透视中处于偏心正面透视时,此时的透视角度观察物体较为生动,并可以观察物体的侧面较多一些。在环境设计中绘制效果图、透视图,最常见的是用于居住空间设计的效果绘制。在居住空间设计的手绘表达过程中,如果视点过高,会显得室内空间低矮;而主视线不准确,则会使得物体变得扭曲等。这些都会直接影响设计的展示效果。例如图2所示的室内设计透视图中,从透视上来说,一点透视的结构是准确无误的,但是观察的视平线的选取过高,使得整个室内空间显得非常的低矮,观察到的室内设计效果就比较差。平行透视在风景画中大量、频繁地出现,训练、练习风景画也就成了解决环境艺术设计中透视问题的一个很好途径。
三、风景画和环境设计中的成角透视
(一)风景画中的成角透视
成角透视有两个消失点,又称为两点透视。通过成角透视,我们可以看到物体的两个及以上的面,相应的面和视角成一定的角度。在写实风景画的透视学中,往往用于绘制建筑物、构筑物等为主题的内容,通过成角透视的表达可以非常直观地反映出建筑物或者构筑物的正侧两个面。成角透视图画面的效果也比较自由、活泼,在平面中能比较真实地反映空间构成和形状,所以它最富有立体感。在练习风景画时,所用到的成角透视会频频出现,这也恰好为环境设计的绘图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了体现出成角透视在风景画中的应用,以图3查尔斯•席勒的作品为例进行说明。这幅作品在运用几何手法来展示空间的结构的基础上,准确严谨地使用了成角透视学,生动、清晰的展现出农房的外观构造,在成角透视的角度选取上也非常适中,正面与侧面都能充分表现出来,正确严谨的透视线也让画中的农房更加逼真,给观者也带来舒适的观看体验。同时,在这个作品中,作者通过个人意识能力,将建筑物主体感受成为几何形状进行构造,色彩上也非常简明[4]。
(二)环境设计中的成角透视
成角透视是画面与物体的水平面垂直、但与两个方向的竖直面均倾斜而具有夹角时的透视。设计造型的基本元素包括点、线、面、体、色,体是由面的形状和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确定,建筑物或者构筑物的三维空间则是体和面组合的关系[5]。三维空间在二维空间上的展示则需要通过手绘等方法来展示出来,成角透视的手绘原理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一方面是成角透视的角度选取,与平行透视类似,成角透视表现能力不足时,比如视角过小,水平线的透视方向会变得极为平坦,缺乏透视效果;如果正面对画面的夹角大于45度,侧面会显得宽,物体的长宽比则会显得不相符合;夹角如果较小,物体的侧面就会显得比较窄。另一方面是手绘制图中透视感的培养,尤其在不依靠尺子等辅助工具的情况下,常出现透视线的错误导致物体扭曲或者比例变化。角度选取不佳会影响效果体现但不至于导致形体变形,但是透视线的错误绘制则会影响画面中整个构筑物、画面主体的形变、扭曲、不正确。以图4为例,该幅作品第一个问题是透视线偏移、不准确,其次视角选取角度偏小,建筑物侧面表现窄小,整体效果未表现出来。由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到,以理论为主、偏重于实践的环境艺术设计[6],作为基础的手绘技能尤为重要。风景画中包含的透视学原理,或者是对事物的观察,可以培养在二维平面上理解、分析和表现三维空间的能力,提升手绘表现的效果。
结语
关键词:风景画;环境设计;平行透视;成角透视
如今电脑软件已成了设计师常用的工具,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导致诸多设计师在设计学习和实践中,忽略了必不可少的基础能力——手绘,常常在手绘设计作品中出现透视表达不准确,无法达到效果图的预期表现。但风景画可以解决设计手绘中透视应用的问题。透视学诞生于文艺复兴时期,后被广泛应用于风景画之中。无论是色彩透视、消逝透视还是线性透视,风景画中包含的透视原理丰富多样。自文艺复兴时期开始,线性透视的发现与广泛的应用,也成了如今环境设计手绘中最常使用的透视表现手法。既然风景画与环境设计在透视学中有所交集,我们可以通过对风景画中的透视进行研究,来增强环境设计中对透视的理解,在手绘设计中更好地把控和运用两种常用的线性透视手法,即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以提升环境设计的水平和能力。
一、风景画和环境设计
狭义透视学即线性透视学,起源于14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它确立了在二维平面上描绘三维物体的科学透视方法。风景画15世纪独立成科,到17世纪风景画发展成熟,透视学理论被广泛应用于风景画的画作之中。15世纪初的阿尔贝蒂的《论绘画》,阐明了最早的透视法思想并系统化地应用于绘画之中[1],这既符合视觉观察的科学性绘画方法,也将写实性的风景画逐渐推向它的全盛时期。期间焦点透视(焦点透视属于线性透视[2])这一科学性、符合人们视觉真实的透视学观察方法,应与于艺术绘画之中,成就了莱昂纳多•达•芬奇在平面上体现三维空间著名的画作——《最后的晚餐》。同时,艺术中透视学的应用也在荷兰的风景画大师梅因德尔特•霍贝玛身上体现出来,其代表作《树间小道》(《米德哈斯尼斯的小道》)是经典的焦点透视技法,强烈的透视感加上对称的构图方法,给观赏者带来田园风光的舒畅与美感。霍贝玛的这个作品在美术技法教学上一直被用作古典的范例作品,他也因其精确的透视被世人记住。可以说,透视学的应用促进了西方写实性绘画的发展与推进。环境艺术设计所关注的是人类生活设施和空间环境的艺术设计,使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三维空间艺术设计。其专业方面学习中的透视学,则是培养设计师通过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其形状以及空间位置,然后在二维平面上理解、分析和表现三维空间的能力[3]。既然需要在二维平面上体现立体,那么手绘中的透视就犹如画面中三维物体的骨架,骨架的确立会让画面更具观赏性和美观性,同样,骨架的错误则会让整幅画的表现效果大打折扣。所以,包含正确透视技法和透视感的手绘,是作为环境艺术设计师的必要基本能力,能最快表达出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产生的想法与灵感。相比准确的电脑软件,基础扎实、透视准确的手绘技法和透视感,能在第一时间将设计师对一个三维空间模糊抽象的设计构思、设计理念、设计特点和空间构造,具体生动地呈现在二维平面上。更加快速、有效、准确表达的线性透视在设计手绘中应用最为普遍,因此,环境设计中手绘所用到的透视学是基础的和必备的能力,透视感的培养也显得尤为重要。
二、风景画和环境设计中的平行透视
(一)风景画中的平行透视
在线性透视之中的平行透视,因只有一个消失点,所以平行透视又称为一点透视。通常观察某一物体的正面,且观察这个物体的面与我们的视角处于水平平行状态。将视觉中的三维物体绘制在二维的画布之上,物体由于透视的原因,人们在视觉上产生了“变形”,有了近大远小的感觉,透视线与消失点也就应运而生。因为透视中近大远小的产生与变形,所以在绘画中的形体上也产生了一种纵深感。平行透视的原理与方法在风景画中多用于由远及近的场景中,例如广场公园、建筑物、林荫小道和街景等。练习画风景画的过程,会涉及很多透视原理的练习。以安德鲁•魏斯画作中的一点透视逻辑为例(图1,此作品含义:其一观察者面向南方望去。其二暗示了作者所处的地理位置,“南方”也表达了美国广阔的土地[4]),其画面构成由远及近,因为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的透视特点明确,加上一点透视的结构严谨准确,使得前景的房屋和铁路非常自然,也让整幅画面既合理也美观整洁。所以,对于一点透视方面的练习,是完全可以通过练习风景画来加强设计师个人的绘画透视基础。图1 安德鲁•魏斯(美)《向南望去》,约20世纪中期,布面丙烯画。
(二)环境设计中的平行透视
平行透视图表现范围广、涵盖的内容丰富,其表现方法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是一种重要的基础画法之一,应用也最为普遍。在平行透视中的每一个顶点都有3种线条关系:垂直线、水平线和透视线。平行透视的特点为:以视平线为参考,水平面在下方的见到顶面,在上方的见到底面;相等大小的水平面,距离地平线远的宽,距离近的窄,在地平线上的呈一条直线。其中,透视线需要沿着透视点呈扩散状画出。当平行透视处于中心正面透视时,最适用于具有比较对称的轴或面的建筑或广场空间,尤其适用于U形的建筑物或者构筑物,以及要求表现物体正面的具体形状,或正面有较为复杂的曲线、花纹或装饰物等图形。同时,中心正面透视,对观察物体更能显得庄严伟大;当平行透视中处于偏心正面透视时,此时的透视角度观察物体较为生动,并可以观察物体的侧面较多一些。在环境设计中绘制效果图、透视图,最常见的是用于居住空间设计的效果绘制。在居住空间设计的手绘表达过程中,如果视点过高,会显得室内空间低矮;而主视线不准确,则会使得物体变得扭曲等。这些都会直接影响设计的展示效果。例如图2所示的室内设计透视图中,从透视上来说,一点透视的结构是准确无误的,但是观察的视平线的选取过高,使得整个室内空间显得非常的低矮,观察到的室内设计效果就比较差。平行透视在风景画中大量、频繁地出现,训练、练习风景画也就成了解决环境艺术设计中透视问题的一个很好途径。
三、风景画和环境设计中的成角透视
(一)风景画中的成角透视
成角透视有两个消失点,又称为两点透视。通过成角透视,我们可以看到物体的两个及以上的面,相应的面和视角成一定的角度。在写实风景画的透视学中,往往用于绘制建筑物、构筑物等为主题的内容,通过成角透视的表达可以非常直观地反映出建筑物或者构筑物的正侧两个面。成角透视图画面的效果也比较自由、活泼,在平面中能比较真实地反映空间构成和形状,所以它最富有立体感。在练习风景画时,所用到的成角透视会频频出现,这也恰好为环境设计的绘图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了体现出成角透视在风景画中的应用,以图3查尔斯•席勒的作品为例进行说明。这幅作品在运用几何手法来展示空间的结构的基础上,准确严谨地使用了成角透视学,生动、清晰的展现出农房的外观构造,在成角透视的角度选取上也非常适中,正面与侧面都能充分表现出来,正确严谨的透视线也让画中的农房更加逼真,给观者也带来舒适的观看体验。同时,在这个作品中,作者通过个人意识能力,将建筑物主体感受成为几何形状进行构造,色彩上也非常简明[4]。
(二)环境设计中的成角透视
成角透视是画面与物体的水平面垂直、但与两个方向的竖直面均倾斜而具有夹角时的透视。设计造型的基本元素包括点、线、面、体、色,体是由面的形状和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确定,建筑物或者构筑物的三维空间则是体和面组合的关系[5]。三维空间在二维空间上的展示则需要通过手绘等方法来展示出来,成角透视的手绘原理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一方面是成角透视的角度选取,与平行透视类似,成角透视表现能力不足时,比如视角过小,水平线的透视方向会变得极为平坦,缺乏透视效果;如果正面对画面的夹角大于45度,侧面会显得宽,物体的长宽比则会显得不相符合;夹角如果较小,物体的侧面就会显得比较窄。另一方面是手绘制图中透视感的培养,尤其在不依靠尺子等辅助工具的情况下,常出现透视线的错误导致物体扭曲或者比例变化。角度选取不佳会影响效果体现但不至于导致形体变形,但是透视线的错误绘制则会影响画面中整个构筑物、画面主体的形变、扭曲、不正确。以图4为例,该幅作品第一个问题是透视线偏移、不准确,其次视角选取角度偏小,建筑物侧面表现窄小,整体效果未表现出来。由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到,以理论为主、偏重于实践的环境艺术设计[6],作为基础的手绘技能尤为重要。风景画中包含的透视学原理,或者是对事物的观察,可以培养在二维平面上理解、分析和表现三维空间的能力,提升手绘表现的效果。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