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管理范例6篇

前言:文有道精心挑选了校本课程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校本课程管理范文1

[关键词]学科模块课程纲要 课程校本化 问题与对策

教学中的模块,是指为了实现教育目标,围绕某一特定主题,通过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而设计的相对完整、独立的学习单元;每一模块都对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提出要求和建议。新课程模块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模块具有综合性。凡模块都以一个特定主题作为该模块组织的核心,模块中的所有内容都紧紧围绕这一主题设置。主题是模块的灵魂,每一模块所蕴含的主题都指向明确的教育目标。学生在模块课程中所获得的不再是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而是一种在主题统摄之下的结构化的知识框架。

第二,模块具有相对独立性。模块以科目内相对独立的内容为基础,并围绕特定的主题内容, 对学生的经验和社会生活等内容进行整合,形成相对独立的“学习单元”。

第三,模块具有开放性。模块在一定程度上改造了原有的课程内容组织的梯状序列,使课程内容得以用多开端、多系列、多层级的方式进行组织,从而实现了课程内容的纵横沟通及相互联结。模块注意整合学生的经验及相关内容,这样就有效地沟通了科学世界和生活世界的联系,既可使相应的科学、技术最新成果及时进入高中课程,又为教师和学生的经验介入课程提供了合理性和开放空间。

一、编制学科模块课程纲要的必要性

1.编制学科模块课程纲要是贯彻新一轮课程改革精神的要求。新一轮课改的核心是增强课程的选择性。因为有了选择,学校、教师、学生便有了责任,便有了教和学的主动权,才可能有办学、教学、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可能培育学校特色,发展学生特长。因为有了选择,教学内容便可以剔除“繁、难、偏、旧”,便可以更加贴近时代、生活和学生实际,便可能减轻师生过重的不合理的负担,从而更好实施素质教育,体现教育教学三维目标的要求。

2.编制学科模块课程纲要是学校进行课程管理的要求。学校对教师的课程管理常规上大多限于教案或教学进度表,前者往往不能综观全局,实际意义受到局限;后者将课程管理的功能严重缩水,教师教什么、怎么教、教得如何、怎么评价,学校难以顾及周全。从目前的管理机制看,只有学生分数一个标准,这与教学的实际状态有差距,从这个意义上说,课程纲要有利于学校在新课程背景下对课程、教与学和评价进行科学的管理,从而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规范化的需要。

3.编制学科模块课程纲要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素质、加快教师成长的需要。首先,有利于教师整体把握模块课程的目标与内容。具体说有利于教师明确本模块在学科课程中的地位与价值,明确本模块与学科课程整体的逻辑关系,明确知识点与课程目标间的逻辑关系,最终有利于教师从整体上把握模块和课程;有利于克服以往对每个章节的知识点非常清楚,而对各知识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模糊,对各章节间的逻辑关系和课程的总体要求不很明确的问题;有利于克服常常缺乏比较清晰的中期规划,容易局限于一堂课的得与失,对模块、学科的总体把握失之偏颇的问题。其次,有利于教师审视课程实施的所有条件。课程设计过程中,必然有许多美好的设想,但再好的设想也要基于现有条件,如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促进学生学习的评价的可行性、教学方法和策略实施的可行性、实验室条件等,编制课程纲要有助于促进教师重视教学的合理性。课程纲要的撰写是教师的集体行为,学科的集体审议也非常重要,只有经过学科审议后的课程纲要才能真正进入实施阶段,这样就可以保证学科发展的持续性。第三,发挥导教、导学、导练、导考功能,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编制学科模块课程纲要要求教师综合深入研究新课程教材、新教学参考书、国家和省颁教学标准要求以及国家和省颁考试说明等材料,在此基础上方能形成。所以,它是提高课程综合利用效率的需要,是进一步提升办学档次和提高学校竞争力的需要。

二、编制学科模块课程纲要的具体要求

1.提高创造性实施国家课程的能力和水平,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第一,国家课程包括必修和选修,它是面向全国的基本要求,在达到其规定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我校作为国家级示范高中完全有可能将目标适当调高,对实施过程作适当创新,对评价方法和标准作适当改进,以使新课程的实施更符合学生及学校的实际,更有力地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和教育质量的提升,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及学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第二,积极探索在课程标准指导下,按照学校、教师、学生教育教学的实际,以保证、提高教学效益和质量为目标,合理调整必修、选修科目或模块的教学顺序、教学组织、教学方法。如政、史、地、生必修内容可以对同一模块,在一学期内全年级采取分两组对开的办法。第三,进一步加强对选修课的研究,在充分考虑高考方案的导向和学生发展实际的前提下,做好学生的选课指导;尤其要注重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分类指导,加强对文、理实验班的选课指导;在总结体育和健康课按兴趣选择实行分项教学的基础上,积极做好艺术课、信息技术课等按兴趣、基础选择的准备,按新的选项组织形式上课。第四,每模块施教前三周,学科委员会要按照课程标准,依据学校、教师、学生实际,制定出本模块的课程纲要,包括:教学目标,课时安排,内容整合,实施策略,考试评价、保障要求等六个方面。施教前两周内,各教研组在认真学习、研讨的基础上,提出修改意见,施教前一周的上半周,学科主任在征求学科委员会有关成员意见的基础上签字并上交教务处审批,施教前一周的下半周分管校长召开教务处长、年级教学干部会审批并签发至年级、学科组教师、学生。课程实施计划一旦下发,各部门、各任课教师,均以此为据开展工作。

2.加大学校课程资源整合力度,积极开发更多高质量的校本课程,构建起支撑、保障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的补充,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凸现办学特色的重要元素。要按照我校“基础宽厚、人格健全、特长突出、国际视野”的课程目标,启动校本课程发展计划和开发机制,以项目组建设为保障,整合现有课程资源,拿出来一批水平较高的课程供学生选用,并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提高质量;确保3年时间内,使校本课程稳定在20~30门之间。

(1)学科领域。①语言与文学领域。以开发阅读和表达类课程为主要方向,如我校语文将课前演讲整合为“演讲和交流”,将现有的课外阅读训练整合为“阅读与欣赏”;将英语的课外阅读整合为“新视听英语”、外教所上口语课整合为“口语和交流”等必选课程。②数学、科学领域。我校将现有适当拓展的教学内容、活动,整合为以提高学科素养为目标的必选课程;将现有竞赛辅导训练、质优生提高等教学活动,整合为以发展特长为目标的任选课程;把为不同选修选考的学生开设的实验性、实践性等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实践精神的活动课程整合为相关任选课程。③人文和社会领域。我校在以前有关选修课、兴趣活动的基础上,兼顾学生需求、时代精神和本土特色,每学科均开出1~2门任选课程。④体育与健康、艺术领域。我校将特长生的专业教学整合为相关任选课程,将活动课整合为按兴趣选择的任选课程。⑤将原有分散进行的以补习提高为特点的特需生教学活动,整合为以打好基础为目标的任选课程。如语文基础、数学基础、英语基础、物理基础、历史基础、化学基础、政治基础、生物基础、地理基础等课程。

(2)活动类。①我校将班会整合为以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为目标,包括不同模块、专题(如心理和健康、礼仪和修养、学习方法指导、升学及职业生涯规划等)的必选课程。②学校将体育节、艺术节、知识节等活动作为专题,累计整合到相关模块,纳入到相关必选课程中。③将修学旅行、各种社团活动等整合为任选课程,④将校外名家讲座和校内学科骨干教师讲座等微型课累计整合为相关任选课程。

(3)实验班课程。加强实验班课程建设的步伐,既要注重总结经验教训、又要虚心借鉴他人的做法,更要立足现实大胆创新,在此基础上编制出符合我校学生实际的文、理科课程体系。徐州一中实验班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重点班,它是在考入一中的学生中通过特定的学科知识能力测试选的,是在某方面有一定潜能的学生组织而成的,在教学中遵循兼顾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特长发展的指导思想。因此,对各学科知识进行重新整合,对国家课程必修部分课时适当压缩,压缩下来的课时用于选修,确保了我校各年级实验班教学迅速提升层次。

(4)完善学分制管理。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拟定并完善《徐州市第一中学学分制管理实施细则》,加强对教师、学生,教和学的有效引领和管理,确保教育教学有效进行,确保学生修习足够学分,高质量完成高中学业。

三、编制学科模块课程纲要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我校在学科《模块课程纲要》编制过程中常常出现下列问题:

1.模块课程元素构成上没有按照模块六要素进行总体规划,停留在传统的教学计划、教学进度、教师课堂要求等层次上。这主要出现在高三年级的部分学科复习模块课程纲要的编写上。

【对策】模块课程纲要是以纲要的形式呈现某门课程某一模块各种课程元素的文本:一般由教学目标、内容整合、实施策略、考试评价、课时安排、保障要求等构成。课程纲要与教案、教学进度表的主要区别是:课程纲要完整地体现了课程的六个元素,教案则往往只关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学进度表主要包括教学时间与教学内容的安排,课程纲要反应了教师对将要实施的某模块教学的整体思考。

2.模块教学目标上,有的目标太抽象,把学科目标当模块目标;有的使用动词太空泛,目标设定可行性不足,或者只强调知识忽视其他目标;有的过多的渲染课程地位性质,对目标定位模糊不准,以“目的”代替“目标”。如“使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有的含糊其词,难以评价。如“培养学生崇高理想”或“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的行为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如“使学生树立……观点”。

【对策】要明确基于模块的课程纲要要充分考虑模块的三维目标,即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实现,而不是把与知识直接相关的教学内容作为划分课时的唯一依据。要充分考虑留给学生足够的活动时间、空间,以便在学生的自主活动中更加有效地实现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3.模块内容整合上,往往拘泥于现有教材,知识素材使用缺乏宏观把握,也缺乏合理细化优化、合理取舍、合理删繁、合理提升。在这一点上,我校历史和外语学科模块内容的整合更多的体现了开放性特征,整合的力度也更大些。

【对策】基于模块的整体教学设计可将模块再分解为若干个单元。对于整个模块的教学时间的划分,比较可行的办法是:根据内容的不同实现阶段,可将一个模块划分为几个单元(或主题),相应地 把时间进行单元(或主题)划分。需要注意的是要强调不同单元(或主题)内容的内在连续性,同时也在一定的教学时段内保持主题内容的相对完整。简而言之,一可以增:新加内容,如补充材料,或主题活动,实验操作等;二可以删:删除重复的,不符合标准的,不必要的内容;三可以换:更换不合适或不合理的内容;四可以合:整合不同知识点或不同学科的内容;五可以立:打破原来学科内容的次序,开发全新的内容。

4.实施策略上,对教师、学生、教材、方法等要素在合理组合上缺乏变通性,显得僵硬。特别是在学生学习方法上没有体现新课程探究互动精神要求的贯彻,难以实现目标的三维性。

【对策】基于模块的课程纲要要充分考虑有效互动教学方式的运用;设计出自主、合作、探究三种学习方式的综合运用;要重视教学双方的交流、沟通,注重学生学习状况的了解,善于根据总体内容、具体章节内容的特点指导学生运用相应的学习方式;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运用不同学习策略,从而真正学会学习。课程纲要不仅是教师教学设计方案,也是学生学习的蓝本,它描述了学习的目的地,画出了学习的路线图,指明了学习的运动场,所以,课程纲要写出来后,与学生分享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强化和能力的提高。

5.课时安排上往往是大而化之、模糊概念、缺乏严谨性。

【对策】基于模块的整体教学设计在将模块再分解为若干个单元基础上,对于单元(或主题)的教学内容还需要进一步划分,从而更有利于接近日常的教学安排,即课时的安排。传统的课表编制中对同一学科的课时一般不会有连排的情况,而模块教学的课表编制则可以有两节连排的课时,以保证在有效、连续时间内解决一个相对独立的问题。对单元(或主题)的教学内容的划分应该能做到相对独立的问题与课时的相对对应。

6.考试评价只强调结果评价、成绩量化评价、知识评价、教师单方评价,使评价缺乏全面性、教育性、多元性、发展性、过程性,因而不具备科学性。

【对策】基于新课程标准要求,课程评价要实现:①在评价内容方面,重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尤其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评价。②在评价标准方面,重视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的价值。③在评价方法方面,重视采用体现新评价思想的、质性的评价方法。④在评价主体方面,要逐步形成由学生、教师、家长、学校领导共同参与的评价主体。⑤在评价重心方面,突出被评价者在各个阶段和各个方面的表现,更好地发挥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7.保障要求上,编写者往往不了解教学设施的配备情况,不能根据模块课时内容要求选择教学设施设备,造成可利用资产闲置或因未能及时申购相关教学设备因而影响教学效率的提高的后果。

校本课程管理范文2

所谓课程管理,其主要是指学校通过对教学管理工作进行全面实施,以确保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能够顺利完成。实施体育校本课程的主体为学校体育教师,在具体实施国家和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过程中,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并充分利用好学校周边的各类体育资源,进而能对学生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以这个目标进行设计方案。因此,大学体育校本课程主要由学校体育教师自行开发设计的新课程及学校和教师通过加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而再创造出的富有特色的大学体育课程等几部分构成。因而就可将大学体育校本课程管理的概念界定为体育类以校为本所进行的课程管理。

2当前大学体育课程校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就当前来看,大学体育课程校本管理存在的问题比较多,其主要体现在如下三点。

2.1开设体育校本课程的客观条件相对缺乏

当前,相当多的高校体育教师缺乏足够的体育校本课程开设意识,并且在开设体育校本课程过程中,客观上存在着物质水平低、体育场地器材缺乏等不足,这对大学体育校本课程的正常开设影响很大。仅就目前来看,很多大学目前现有的客观条件对体育校本课程开设的需要难以满足,其以校本课程体育教师短缺、经费投入不足和场地器材匮乏等为主要体现。没有足够的物质条件为前提,也就很难正常开设大学体育校本课程。

2.2体育校本课程有效管理与评价也不够

要正常进行大学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就需要体育校本课程合理的管理与评价体系来有效发挥指导作用。人们从一些学者和专家的文献和调查研究结果可发现,不少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对申报和审议体育课程的程序没有正常履行,也在体育校本课程的科学合理性方面略显不够。已经开办的不少体育校本课程对这个水平阶段大学生不适合,课程设置偏难现象突出。

2.3课程设置和开设的随意性比较大

在体育校本课程的开设方面,比较普遍存在规划的长远性和科学性欠缺的问题。其不仅缺乏组织实施体育课程的教学过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并且标准规范也在一定程度上不够,其与该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的差距相当大。

3大学体育课程校本管理体系的构建策略

3.1提高对体育校本课程管理价值的认识

这种认识是做好校本管理的基本前提。以健康性、创造性和专业性为目标成为大学体育课程校本管理主要价值追求,而本质追求就是追求健康第一的健康性。首先,大学体育把健康作为首要目标,这就要求体育的开展必须结合5个领域的目标进行,使大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体育观,通过体育锻炼让自己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其次,大学体育必须突出创造性。这就对大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主体提出了必须具备足够创新意识和精神的要求。作为体育管理工作者应将创造性在体育工作指导思想和管理方式等方面进行充分体现;对体育教师来说,应充当好体育课程校本管理的实现、组织、探索和引导者的角色,有目的地结合校本体育课程的内容和方法不断进行修正;对大学生来说,就应通过积极学习和思考来争取自己最优化的体育学习效果。最后,大学体育要强调专业性。这就突出地强调了体育教师专业能力方面的要求。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水平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体育课程校本管理的效果。对体育老师来说,必须全身心投入教学中,不断积累相关教学材料,加强教学研究,让大学体育的实际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3.2坚持体育课程校本管理的基本原则

以学生为本为首要原则。实施体育课程校本管理离不开对学生的个性差异给予理解和尊重,同时让学生能够有主动和全面的可持续发展机会,所有学生都具有充分发展的机会。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挥,使学生有机会对课程开发决策有兴趣参与。同时还应多为每位学生个性张扬提供必要条件,要针对学生之间不同差异与经验,实施差异性教育。其次应突出自主性。这就要求体育部门必须将课程管理中的权责分配作为依据,合理开发组织大学体育校本课程,有效实现权职的有机统一。只有结合实际,才能够使体育校本课程的优化实施有可靠保证。最后要注重全员参与。必须组织好学校教师、学生等共同参与到学校体育校本课程的管理全程中。课程开发的主体不仅有教师,也要包含学生的提出所学课程项目建议的权力,要动员全校各方面人员积极参与其中。

3.3确立体育课程校本管理的机构和内容

为了通过有效的管理运用机制的构建来完善体育校本课程管理体系的框架,就必须把一个专门的管理机构设立起来,具体对大学体育课程校本管理进行组织与设计。可借助于体育校本课程评议委员会、设置专门的体育校本课程管理以及成立体育校本课程评价组等来构成这一机构。此机构的职能可以是按照课程校本管理计划,来定期诊断、评价、修改和校正课程,以便促使课程系统与课程目标达到基本一致。这就要求大学体育校本课程管理内容应与校本课程管理的目标紧密结合,这包括体育校本课程计划管理、体育校本课程标准管理、体育校本课程编制管理、体育校本课程实施管理和体育校本课程条件管理等方面,以教学设施配备、保管及各种管理制度的建立、完善和执行等构成了体育校本课程条件管理的主要内容。

3.4构建体育课程校本管理体系的模式

校本课程管理范文3

关键字:三本院校;财务管理;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4

一、 “三本”院校《财务管理》课程的特点、专业地位及主要内容

(一)“三本”院校《财务管理》课程的特点

财务管理作为一门研究现实财务问题的应用学科,内容丰富复杂,它围绕资金管理为主线,展开讲述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分配等内容,区别于会计学记账、核算等特点,财务管理更侧重将分析技术引入相关财务决策的方法中,更好地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

(二)“三本”院校《财务管理》课程的专业地位

财务管理课程在专业课程中具有重要地位:财务管理是财务会计及经济管理专业知识结构中的重要部分,是会计学系及经济管理系各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属于专业必修课。该课程涉及会计基础、管理学、数学等相关知识,具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目前大多数三本院校将该课程一般都开设在大二的第二学期,学好这门课程,不仅可奠定学生专业学习的基础,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面,还可大大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管理资金乃至管理一个企业或公司的能力。

(三)“三本”院校《财务管理》课程的主要内容

财务管理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财务管理的基础章节,即财务管理总论、财务管理的价值观念;第二部分,财务管理的核心决策章节,即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管理及利润分配管理;第三部分,财务分析、财务预算及财务控制部分。

二、三本院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教学内容理论偏离实践、课程衔接脱节

总体而言,三本院校的财务管理课程的课时数相比以前都有较大的压缩:特别是非财会计专业的课时数压缩到只有48学时,有的甚至更少;会计本科专业财务管理课程的课时也由80学时缩减到64学时,而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每学期因国家法定假日、学校各类大型活动所冲掉一些课时,使得实际授课的课时数更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主讲教师授课的进度安排,不够充足的课时学习也使得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不佳。

教学课时被压缩后,三本院校财务管理课程讲解的内容只能以“决策”为重心展开,无法反映公司财务管理基本流程(包括财务战略与目标、财务决策、财务预算、财务控制、财务分析、财务评价与激励、财务预警)的全貌,而仅以“决策”为重心的财务管理教学还不能涵盖整个企业财务管理流程,导致理论教学的内容偏离实践应用。

在课程衔接方面,财务管理学中实物决策的计算大量地运用了概率统计和线性规划中的理论和方法,学生一般要在学了微积分、概率统计、经济法、基础会计等课程之后,再来学习财务管理学,但是目前很多三本院校并未开设经济数学课,有些院校基础会计课程甚至设在了财务管理课程之后,这使得财务管理学的教学遇到许多困难。另外,财务管理课程内容中经常涉及经济学、会计学、管理学和统计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同一部分内容在其他课程中也会涉及,造成课程内容的交叉重叠。据学生反映:通常不同课程是由不同教师授课,这就造成有些内容重复讲授,而有些知识点主讲教师彼此都以为相关课程的老师会讲而导致部分知识点漏讲。

(二)教学方式单一,案例教学法并未得到有效实施

据了解,三本院校财务管理教学均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针对财务管理课程信息量大、概念和公式多的特点,主讲教师均采用的是“PPT知识点传统讲授法”,即教师按照教学内容将各章节的知识点制作成PPT形式,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在课堂上集中演示、灌输给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板书的时间,提高了教学的效率。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虽然改进了教学手段,但是知识信息的传递方式无法避免传统教学方式“单向性”的弊端,教师的角色只是书本知识完整地传授给学生,单向性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师生之间缺乏双向交流,课堂气氛沉闷,此外,放映幻灯片时教室的光线昏暗,导致部分本来基础就不好的学生在老师“一言堂”的教学方式下昏昏欲睡,学习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案例教学对我国高校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有着重要的启发和推动作用。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势在于对理论知识进行系统而全面的传授,而案例教学的优势在于对知识的运用,对实际问题分析理解判断。案例教学法经过发展,已被大多数管理课程广泛采用,但目前三本院校中由于课时数压缩,在理论教学都很难得到保证的情况下,更加难以兼顾案例教学法课时数的需要。

(三)成绩考核偏应试化,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分析创新能力未得到提升

三本院校中,财务管理课程最终的总评成绩是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出勤和作业分)综合。期末考试采用的考核方式主要是闭卷考试,以知识点的应试考试形式为主。由于该课程考试计算量较大,计算公式较多,概念也较多,考试过程中学生夹带抄袭的现象比较严重,经济管理类偏文的学生该课程挂科率较高。此外,从学生评教反映来看,普遍反映该课程由于概念多,计算多,导致学习的难度大,学习的兴趣不高。而过于应试化的考核形式忽略了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及解决企业实际财务问题能力。

三、三本院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相关措施

(一)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地位安排教学内容

三本高校是大众教育的产物,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中学教育的延续,人才培养目标应区别于“一本”“二本”高校“研究学术型”人才的培养。三本院校旨在培养一般专业人才,而不是精英人才。根据财政部制定的《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的要求,三本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层次定位应为财务管理专门人才,即90%的初中级财务管理人才,主要是服务于运用企业财务管理实务操作的各行各业,而不是主要服务于更高级别的教学科研行业。同时,财务管理课程学习应提升至最基础和最重要的专业课程地位。

结合以上分析的三本院校应实现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地位及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财务管理课程应首先协调相关课程的衔接、重复问题,其次,三本高校要提高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质量,突出自己的教学特色,首先必须在专业人才的培养上做细:不同的专业应根据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不同层次的重难点教学,达到教学内容安排的合理化和实效化。

1.协调相关课程的衔接、重复问题

由于课程体系的缘故,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成本会计、统计学等课程内容存在不同程度重复、交叉问题,其中与管理会计交叉重复内容最多。重复学习浪费了很多课时,因此,结合三本高校教学目标,财务管理应以资金的规划与控制为主线来设置内容,作为重点讲解内容,避免与其他课程在内容上有太多的重叠,另外,这些课程最好由一个教师讲授,这样便于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灵活安排教学内容。

2.分专业进行重点教学

例如会计学专业的学生,除了掌握基本的知识、概念之外和财务分析能力之外,更多地要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为其将来参加国家级中级会计师的考试打好基础,所以在知识点的讲授上要更深、更细,要增加各章习题课的课时数,课外加大学生的作业量,习题课讲解可以借用会计师考试的真题作例题解析,重点习题可以让学生到黑板上板书其解答过程,教师作为范例讲解,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和记忆。

而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应侧重于培养学生用财务分析、决策的方法对企业进行营运管理的能力。可以采用分班级学习小组进行案例教学,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团队合作精神。通过案例教学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学习如何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二) 贯彻先进教学理念,革新教学方法和方式

“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这既是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其归属点。革新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方法和方式最终目的应是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理财思维后提高他们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当然,为实现这一目标,应急迫解决三本院校中课程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1.多媒体教学应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

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如果教师若只是简单地放映幻灯片,单向的灌输知识,没有结合统的教学手段如板书、形体语言进行生动的讲解,容易导致学生思维散漫,实际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在使用多媒体的过程中应同时结合传统的教学手段如板书、形体语言等,将多种教学手段优化组合来提高教学效果。

比如:财务管理课程中“资金的时间价值的计算”这一节中关于“年金计算公式”推导的讲解,若直接将公式和结论以幻灯片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不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只会死记硬背结论,机械地套用公式,在这种情况下,主讲教师应先以“黑板板书”的形式将不同年金现值和终值计算的推导过程、变形过程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演示出来,让学生有个理解、吸收的过程之后,再将讲解的内容的总难点归纳成结论用幻灯片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促进学生强化理解记忆和整理笔记。

2.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针对不同章节的教学内容,应结合现已有的教学方法进行具体应用,来提高三本高校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具体介绍如下:

在学习“财务管理目标,不同企业的组织形式的区别”时,可采用“情景教学法”,先成立班级学习小组,不同小组分别扮演股东会、董事会、管理层、财务处、生产部门等组织机构,承担不同部门的角色,按不同的企业组织形式进行仿真业务处理和决策,体会制定不同的财务管理目标对公司和各利益相关者的影响。

在讲解“货币时间价值”时可采用“启发提问式教学法”,比如提问“现在的1块钱和一年后的1块钱,哪个价值大?为什么?”在讲解收益管理时可提问“企业每年的经营目标是怎样制定的?要预测当年利润情况可通过几种方法实现?”启发提问能使“问题锁链,一环扣一环”,设置教学台阶,使枯燥的公式深入浅出,由表及里,充满趣味,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促使学生联想旧知识、发现新知识,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在“财务分析”一章中,可列出多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让同学们评价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结合企业当时的经营业务分析导致该种财务状况的原因;对于财务状况不佳的公司提出改善意见。或者要求小组人员分工利用网络或其他媒体资源选定一个研究对象,搜寻并汇总与研究对象相关的所有资料,大家在一起协商提炼、整理成该对象的财务分析报告,最终必须形成书面材料,同时制作必要的课件。让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针对所选的研究对象在课堂上阐述其财务分析报告的内容进行学生的实践教学。最后,在小组间相互点评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的财务分析思路、选用的方法恰当与否、解决问题的路径以及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作出评价。

(三) 改革成绩形成机制,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为体现三本院校财务管理课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在现行考核方式的基础上可加大案例分析的权重,实现综合型素质人才培养的目的,考核成绩可由平时成绩、案例教学成绩及期末考试成绩三部分组成。

结合三本高校该课程学生的学习现状,财务管理课程期末考试可试行采取半开卷形式:半开卷考试采用“一页开卷”的考核形式,即允许学生在考试时携带一张由学校统一加盖公章的预备专用纸,在这张纸上可以书写课程相关的学习与复习内容,考试时仅供学生自己参考。这种考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限制学生夹带抄袭,严肃考风,降低应试考试难度,案例分析部分分值权重的加大可使使学生高度重视每次的课堂讨论及案例分析报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书面表达能力,以达到本科教学中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总之,提高三本院校财务管理教学效果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无止境的探索实践过程。财务管理教学应首先协调好课程的衔接、重复问题,分专业进行教学重难点定位,其次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革新教学方法与方式,尤其是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后改革成绩形成机制,加重案例分析的权重,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素质性人才。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武汉工业学院工商学院校级教师教研项目《独立学院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案例教学改革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1JY03)

参考文献:

【1】张建华.依据独立学院培养目标对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探讨,财务与金融2010(1)58-61

【2】杜俊娟,张克宏.民办高校财务管理课教学革新探讨,中国集体经济·教学园地,2008(5)

校本课程管理范文4

【关键词】大学体育 普修课程 选修课程 

 

中国高等教育明确:大学体育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课程目标以体育文化与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和品德素养多元整体发展。从而表明了大学体育课程在高等教育中的价值取向。然而,课程目标多元整体发展战略的教学实施和人才培养的价值形成,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建设完善的课程校本管理体系,实施大学体育普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校本管理操作,因此实现体育课程的教育目标。课题以文献研究、问卷调研和实证研究进行综合分析,针对当前普通高校大学体育课程校本管理整体目标,实施体育普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校本管理操作。操作方法如下: 

1.大学体育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非体育专业学生,教学目的和任务《大学体育》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课程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大学体育的基本任务是通过理论与实践课教学,使学生了解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文化内涵,系统地掌握身体锻炼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

1.1、教学基本要求 

1.1.2、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能,提高身体素质,为体育选修课程打下基础。 

1.1.3、通过教学,使学生基本掌握科学锻炼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合理地运用科学的手段来进行锻炼。 

1.1.4、通过教学,让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锻炼的理念,引导学生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2、普修课程 

《大学体育》普修课课说明:一、根据上面1的精神 教学基本要求: 

2.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能,提高身体素质,为体育选修课程打下基础。 

2.2、通过教学,使学生基本掌握科学锻炼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合理地运用科学的手段来进行锻炼。 

2.3、通过教学,让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锻炼的理念,引导学生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指出:大学体育课程是高等院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促进大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大学生体质与健康水平,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进一步加强体育课程建设,提高大学体育教学质量,根据党中央、国务院 的“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为指导,结合我校教改精神和大学体育教育改革实际,根据湖南工业大学体育学院编写的《大学体育》普修课程教学大纲与考试大纲的要求。遵循“身体健康、运动参与、运动能力、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大体育课程目标;强调大学体育“以人为本”“健康体育”“终身体育”三大基本理念;在体育课程内容选择上,注重健身性、教育性、针对性、延伸性、娱乐性、前瞻性;教学模式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参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应培养个性、满足个体运动负荷 、兴趣之,做到“汗、会、乐”。大纲以健康教育为主、体现体育文明、智商、情商培养。大纲与考试大纲是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须执行的指导性文件。希望大学体育任课教师认真领悟大纲精神、要求,规范课堂教学上好每一节课,组织好教学的各个环节,切实提高我校大学体育教学质量。让学生通过大学两年的体育课程学习,能够形成比较稳定的终身锻炼身体的行为动机,以此养成锻炼的习惯,并在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学会诸多锻炼身体的方法,以此获得1—2种锻炼身体的能力去终身 

3.选修课程操作步骤:第一次课:课堂常规引导课及选修班报名 

课的任务: 

3.1、知识传授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任务和我校的体育教学基本情况,明确学习目的,搞好选修班选项。 

3.2、能力培养目标: 教育学生掌握1至2项终生体育项目,提高中国全民身体素质。 

3.3、思想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自觉锻炼身体的良好行为习惯。教学方法:讲授法,宣布xxx年课堂常规 

选修班报名 时间90分钟 

高校体育教学任务是中国国家教育局、国家体育局1990年联合颁布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明确规定学校体育的任务是: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体质。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培养体育运动能力和习惯。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为国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进行品德教育,增强纪律性,培养勇敢、顽强、进取精神。 

3.4选修班教学模式 课内和课外结合模式。思路是:根据学生兴趣、爱好,身体状况,每学期选一运动项目,每周业余时间增两个课时辅导,使学生在该项目上加深知识深度、知识面,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运动能力,运作方法是:开学第一周,自愿选修一个运动项目。可不选,不选编在普修班。根据选报项目重新分班。第二周按选修和普修班进行教与学。 

3.5选修班和普修班之区别 

3.5.1、教学内容不同:专选班的教学内容是与该项目有关的知识,如篮球专选班的教学内容是篮球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篮球的技、战术、裁判法等,普修班则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教学大纲内容进行教学。 

3.5.2、教学时间不同:选修班每周除了国家规定的正常教学的两个课时外,在业余时间再增加两个课时,普修班按国家的教学大纲周两个课时。

3.5.3、考核内容不同:选修班的考核内容是与该项目的知识,普修班则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进行考核 

4、学生在校期间体育须达到的要求: 

体育课成绩必合格,取得必修学分。《国家体质健康测试标准》测试评定合格。体育课成绩为每学期一个学分,要修四个学期,《国家体质健康测试标准》测试每学年一次,共四次测试。测试的项目包括生理指标和身体素质指标两个方面,生理指标测试包括:身高、体重、肺活量,身体素质指标测试的(接上页)是50米跑、1000米(男生)、800米(女生)、握力。 

4.1选修班报名注意事项 

选修班报名坚持自愿原则,任何人不得逼迫学生选报项目。 

4.1.1、专选班的报名工作由各班班长负责,按照学校的要求统一填写报名表后,在规定的时间内上报学校体育部。 

4.1.2、任课教师必须向学生详细讲解开设专选班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教学运作方法,使学生了解其目的、意义和作用。 

4.1.3、学生在选报项目有何疑问,有权向体育部咨询,体育部教师须及时给予解答。 

4.14、完成选修班的报名工作 由各班班长负责,严格按照学校要求进行。 

5、结论:

通过大学体育课程校本管理理论与实践之研究,从体育课程前期、中期、后期进行全过程的民主管理,处处实行人性化管理,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以教学为本,发现教师与学生的资源优势和闪光点,同时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实处,取得了以下成绩,开课须对学生有:a课程说明b教学大纲c考试大纲d考试方案e教学日历f教学进度g教案h听课笔记i考勤本j记分册k师生民主评定成绩,控制偏差,使评定呈正态分布,教师学期工作总结。体育课程校本管理的实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得到了学生和社会的认可,但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还需进一步努力之! 

参考文献 

[1]刘黎明:新时期深化高校体育改革实践与思考,体育学刊,2005.5 

校本课程管理范文5

教学方式方法陈旧老套

现在的大学生比较有主见和张扬个性,学习情绪化较重,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在学习起来的就会比较积极。对于比较枯燥的专业知识就会积极性下降,学习效率也进而减小。但是现在新建本科院校中财务管理课程所采用的大班教学几乎是普遍现象,受此制约,授课中教学方法陈旧,仍主要沿用传统的以单向讲授为主的“满堂灌”的讲授方法,并且大多是以理论上的传授为主,学生们一直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因此要想达到提高学生们学习知识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培养其创新能力的目标是比较困难的,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教学质量。

教学考核方法有待进一步进行创新和完善

在财务管理课程的成绩评定上,一般均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平时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百分之三十,期末考试成绩占百分之七十。平时评定成绩和期末考试试卷成绩的所占比例虽然比较固定,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仍表现为失衡,也就是虽然老师也会布置一些课后作业或思考题,但是学生往往追求期末突击,临时抱着书本进行死记硬背,仅仅为了通过考试。这种单一的期末成绩评价方式,也必然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态度,相关财务管理知识并不能够真正在头脑中扎根,很难实现帮助学生提高实际应用财务管理能力的教学目标。

新建本科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财务管理课程具体改革建议

(一)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合理安排财务管理教学内容

在实际的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对财务管理学知识的理解与接受能力,针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学生的具体知识需求和知识结构的差异性要求,可适当增设经济管理类方面的内容,比如,扩大会计学、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方面的内容,把握讲授的难易程度。这样更有针对性,既有助于学生们在职业上的发展,也能够满足其在今后工作上的需要。

(二)进一步改革教学方法

要实现财务管理课程的实际教学目标,就一定要改革现在的课堂教学方式、方法。要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提升课堂教学的气氛,提高学生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的能力。首先,教师应重视财务管理的第一堂课,让学生首先了解财务管理这门课的作用和特点。比如通过通俗易懂的小实例让学生明白财务管理课程与其工作和生活密切相关,在经管类学生的就业、工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此调动其学习财务管理课程的积极性。另外,在组织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把专业知识与社会实际相结合,提高教学的生动性与趣味性,进而使学生增加学习的兴趣。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新颖有效的教学方法。比如,要介绍新知识新理论时,应该运用启发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也就是教师先提出具有诱导性、启发性的问题开始,不断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唤起他们的想象,调动学生主动积极的思考,提高课堂上的教学气氛的活跃性;除此之外,为了使学生已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得到巩固,还能够采用案例互动式的教学方法。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每章重点内容的讲解都可以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具体分析,比如财务分析与业绩评价、资金时间价值及其折算、股票和债券管理、期货和期权管理、风险与收益管理、项目投资管理、资本成本与资本结构、筹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利润分配管理、财务考核与激励等内容都有大量鲜活经典的实例可借用。经典案例的分析,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财务管理相关理论概念的掌握,更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逐渐认识到财务管理相关知识理论在人们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探索精神;甚至可以允许学生们向老师提问,也可以质疑老师的观点。最后,应该由教师根据学生们讨论的情况进行总结,作一下关键问题概括的评述,并指出正确的观点,补充不足,纠正错误,完整准确地归纳概括知识要点。最后,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针对不同情况,采取多种多样、灵活机动的教学方式。但教师无论针对何种情况采取何种教学方法,都有几点需要注意。即:首先教师要能够较深入的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与思想,为他们营造一个能够自由讨论的学习氛围,与学生们打成一片,成为他们的朋友。对观点正确或者比较新颖的学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鼓励学生们进行创新思维,让学生们积极合理地发展个性,对于观点有误的学生要给予理解,要鼓励他们,正确引导他们,尤其是对于学生在讨论中出现的错误或偏差要进行分析和讲解,让学生知道他为什么会理解出现错误和偏差,下次如何找到案例分析的切入点等等。也要重视拓展提问的体现,即将一个问题拓展成几个有关联性的问题,从而引发学生多层面、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以期穷本究源。最终能够做到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为重点,要提高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自我学习、学会发散思维,学到真正的知识,提高技能水平。

(三)采用综合考核方式,兼顾平时期末,更加注重知识的应用

校本课程管理范文6

关键词: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管理;现状;措施

语文是一门包含多种知识的综合性学科,它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用到语文知识,离开了具体的生活环境和文化环境,语文的学习就变得没有实质性的意义,加强对语文校本课程的管理可以让学校对校本课程进行合理的开发,让学生更好地利用语文资源,促进语文教学的全面提升。但目前在我国的很多小学中,学校并没有对语文校本课程进行有效的管理,使语文教学局面出现了一些混乱,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管理的现状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很多小学都开始了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但是因为没有进行有效的管理,致使很多学校冒出了各种各样的语文教材,语文课堂上的教学方式也是层出不穷,今天一个样明天又是另一个样,语文教学的形式非常混乱,学生在课堂上无法进行高效的学习,语文教学效率不高。同时,经常有很多人都参与到语文校本课程的管理中,没有一定的规章制度,使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管理较为松散、混乱。

2.语文校本课程管理主体的课程意识较为薄弱

对小学语文校本课程进行管理的主体大多为学校的语文教师,但是很多教师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早已习惯了被动接受国家的课程计划,无法适应对语文校本课程进行开发和管理的角色,因此在教学中经常会有很多人参与到语文校本课程的管理中,造成管理方式不当、管理混乱等。还有就是很多语文教师缺乏一定的管理精神和管理技能,一时间无法适应自己的新角色,对语文校本课程管理意识薄弱。

3.校本课程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据调查发现,在很多小学里面对于语文校本课程的管理进行负责的有好几个人,虽然说是为了公平公正,但是每个管理者都有自己的想法,因此今天这个管理者制定一个新课程的开发,然后明天另一个管理者对校本课程进行开发,使管理机制很不完善,而因为教师能力、学校资金、人员等方面的限制,也对有效进行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的管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有效解决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管理中存在问题的策略

1.学校要高度重视校本课程管理,以创新体制保障校本课程有效管理

在对小学校本课程进行有效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调动学校各个阶层的力量,将语文校本课程管理列为学校的重点内容,在内部机制上进行创新,制定详细有效的校本课程管理计划,突出管理的主体,挖掘校本课程开发和管理的有效潜力,让学校能够提供有利的支持条件,使校本课程管理更加完善。同时学校还可以建立一些激励机制,对那些有效推动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给予适当的奖励,有效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让教师更好地为校本课程的开发、管理出力,使校本课程管理更加规范化和富有制度化。

2.增强语文教师师资队伍的力量,让校本课程管理更为高效

在对小学语文校本课程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学校应该积极了解学校语文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根据实际情况有效地对语文教师布置管理任务,使语文教师在对语文校本课程管理的过程中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然后从实际出发,有效提高自己的能力,促进语文校本课程更好地发展。学校还可以丰富校本教研的形式,使教师对语文教学中某一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增强自身的技能和校本学识,有效转换观念。同时还要在教师间营造一种良好的合作氛围,让教师能以强烈的责任心和轻松愉快的心情对校本课程进行管理。

3.从实际生活出发对语文校本课程进行管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在对校本课程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实际情况,满足学生的学习发展需求,让学生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管理过程中获得更好的发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应该结合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实际情况,合理对课本进行开发,使学生在语文阅读、写作等方面都有较大的提升,能很好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同时,在管理过程中也应该让学生参与其中,听取学生的有效建议,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总之,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管理是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学校应该综合发挥各方面的力量,全面促进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的有效管理,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好,全面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孙卫新.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