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新技术范例6篇
前言:文有道精心挑选了安全管理新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键词]作业活动评价 工业机械手 换辊小车 焊缝检查装置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5-0189-02
一、概述
随着现在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现场人员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极大提高,合理的使用现代化工具对提高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钢铁企业生产现场的工作环境特点就是高温、高危、噪音作业多,改善现场安全作业环境,创建和谐的工作环境是现代化生产的重要课题。
二、对现场的作业活动进行科学评价
钢铁企业生产现场不可避免存在高温、高危、噪音环境,为了更好保障员工人身安全,首先对生产现场的各类安全作业活动面临的安全风险进行科学评价,在评价过程中,针对一些人机结合紧密的地方,重点制定一些对策措施,把从事这类活动时真实存在的这种安全风险降至最低。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简称LEC格雷厄姆法,是一种对作业危险性的半定量评价方法,用与系统风险率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从事该种作业活动时面临伤亡风险的大小,并将所得作业条件危险性数值与规定的作业条件危险性等级相比较,从而确定作业条件的危险程度。
对现场各类作业活动进行量化管理:
D=L×E×C
符号D表示作业条件危险性,符号L、E、C代表危险性的三个因素。L表示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用符号L表示,取值方法见表1。
人出现在这种危险环境的时间,用符号E表示,取值方法见表2。
发生事故可能产生的后果,用符号C表示,取值方法见表3。
根据计算结果后将作业条件进行分级见表4。
三、新技术在现场运用
1、工业机械手
锌锅区域设备作为热镀锌生产线最危险区域之一,此处环境存在高温,噪音,容易对人员造成职业病伤害。我们通过在锌锅区域布置机械手,利用机械手代替人工,自动对锌锅内的锌渣进行自动捞渣,降低了人工捞渣的强度,大大减少了人员处于锌锅区域高温、噪音环境中的时间,从而降低捞渣作业的安全风险。
2、平整换辊小车
通过在平整区域增加换辊小车,在检修机架内棍子时,将该小车开入机架,旧辊子拆除后直接垂直吊放在小车上,后通过小车将该辊子进行离线,通过这样可以避免人员挤压伤害。
3、焊缝检查装置
目前国内机组上对焊缝质量检查主要通过观察焊接曲线和敲击焊缝处来观察焊缝质量;但人员在捶击焊缝过程中,需要登高作业,敲击过程中受入套时间限制,检查过程节奏快,更是增加了人机结合作业风险。我们通过增加一套折弯装置,取消了在线捶击焊缝作业活动,而是将月牙剪下的焊缝离线进行在线检查,方便快捷,安全可靠。
4、使用新技术对现场作业活动风险的影响
根据LEC格雷厄姆法进行计算:
D=L×E×C,举例如:捞渣作业生产作业节奏较快情况下,偶尔发生的违章作业或操作不熟练L取值3,人员每天都在危险环境中E取值6,一旦造成的事故将造成严重后果C取值5,经计算D值会达到126,根据评级标准评为Ⅱ级;使用工业机械手后,出现在危险环境中工作时间下降了,发生危险的可能性与一旦发生事故造成的后果大大降低了,危险性评级标准降为Ⅴ级,作业活动的整个安全风险性得到了有效管控。
四、结语
安全工作责任重于泰山,在现代技术日益发生的今天,通过科学评价安全工作和不断技术改进工作,提高现场的设备管理水平,减少人机结合,控制现场各类安全作业活动的风险,确保人员安全,达到建设和谐企业、和谐社会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关键词]钢丝绳检测;在线监测;弱磁;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D5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7-0167-01
长期以来,由于复杂的结构、恶劣的使用环境和损伤的不可修复性,钢丝绳的使用和管理始终是矿山企业设备管理的难点,甚至是“盲点”。钢丝绳也成为企业安全生产的重大隐患,多年来事故不断。焦家金矿是国有重点矿,也多次发生钢丝绳断绳事故,直接的设备损失和间接的经济损失巨大。
1 加强技术创新,探索钢丝绳使用与科学管理之路
焦家金矿目前共运行各种类型的大型提升设备21余台,每年钢丝绳使用量约50t,用绳成本约为160万元。如何能够科学管理和使用钢丝绳一直是个难题。焦家金矿在此方面作了如下探索。
(1) 科学可靠的检测技术和检测方法方面的探索。
焦家金矿注意到了国内自主创新、在全球范围内唯一采用弱磁检测方法的TCK钢丝绳检测技术。该技术是TCK钢丝绳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研发人员在全球钢丝绳检测领域实现的一项重大突破,在理论上通过研究损伤场强和各项磁场矢量变量其和差关系,建立了其与钢丝绳损伤面积S之间的数学模型,通过监测围绕钢丝绳出现主漏磁场Hz、局部漏磁场Hi(即:内外断丝造成的局部漏磁场Hd、内外磨损造成的漏磁场Hm、内外锈蚀所产生的局部漏磁场Hx及断面变小、钢丝焊点等所产生的其它漏磁场Hq等)以确定钢丝绳内部和表面缺陷,并通过实验得到了证明。如图1所示:在钢丝绳周围取一个环节,检测环带面积上的磁通密度或磁场强度,即可判定损伤面积S。
实验证明,完全正确。运算速度也非常之快。这个数学模型的建立对断丝之类的缺陷已经完全满足了。对于锈蚀、磨损、疲劳、变形等在捻距中也能被测出。这项新技术实现了钢丝绳各种损伤的定量检测,解决了钢丝绳量化检测的难题。
(2)钢丝绳安全系数与钢丝绳使用寿命关系的探索。钢丝绳随着载荷的增加会有微量的伸长,当载荷超过弹性极限时,钢丝绳就可能断裂。通常,把钢丝绳承受的静载荷控制在安全负荷内。但钢丝绳实际上往往处于运动状态,钢丝绳在工作时除了要承受货物、吊物、自重等静载荷外,还要受到因加速度和冲击引起的动载荷,因弯曲引起的附加载荷,因摩擦引起的阻力载荷等等。由此可见,当除了静载荷以外的其它载荷增多时,实际的安全系数就降低了。另外,《规程》第401条规定:提升装置使用的钢丝绳做定期检验时,安全系数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必须更换:①专为升降人员用的小于7;②升降人员和物料用的钢丝绳:升降人员时小于7;升降物料时小于6;③专为升降物料用和悬挂吊盘用的小于5。我们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安全系数多大时为合理呢?比如,我们对一条升降人员的提升钢丝绳选择安全系数7.1合理还是10.1甚至更大合理呢?通过对一个具体提升装置提升钢丝绳安全系数与其使用寿命关系的研究,就会为我们科学合理的选用钢丝绳提供科学依据。
下图是试验得到安全系数与钢丝绳寿命的关系曲线。
2 建立科学的管理系统
确保钢丝绳使用安全 通过长期对在用钢丝绳的使用管理和检测技术的探索,焦家金矿认识到建立一个科学的在用钢丝绳管理系统是十分必要的。于是,焦家金矿建立了以TCK弱磁检测技术为核心的矿山重大提升设备中钢丝绳安全使用管理系统。通过该系统可以实现对钢丝绳内外部磨损、断丝、锈蚀以及疲劳等损伤的检测,并通过MT/T970-2005法定的判定规则,对所检测的钢丝绳进行损伤程度分析和更换与否进行判定。
(1)实现在用钢丝绳的在线检测。目前,国内外绝大多数钢丝绳检测仪对钢丝绳的运行速度是有限制的,一般在0-8m/s。而这项弱磁检测技术不受钢丝绳运行速度的影响,为实现在线检测创造了条件。
(2)建立钢丝绳安全使用管理系统。由于实现了钢丝绳的在线检测,公司采集了大量的现场在用钢丝绳工况数据,通过对工况数据的分析,系统根据钢丝绳型号、制造商等信息对钢丝绳的外部磨损、内部磨损、外部锈蚀、内部锈蚀、外部断丝、内部断丝、压溃和疲劳程度等因素综合分析设定一个上限,把在线检测到的在用钢丝绳的损伤程度与该上限进行比较。小于上限的30%属轻度损伤,判定为继续使用;最大损伤量值在判定上限 30% 到 60% 的,属中度损伤,判定为加强保养;最大损伤量值在判定上限 60% 到 80% 的,属较重损伤,判定为加强监测;最大损伤量值在判定上限 80% 至判定上限间的,属严重损伤,判定为近期更换;最大损伤量值达到或超过判定上限的,属超限损伤,判定为停止使用。 通过科学检测,可以杜绝人工检测的各种弊端,系统的建立为钢丝绳的科学管理奠定了基础。
结语
关键词:技术管理;安全生产;煤矿
众所周知,加强技术创新,加快技术进步,是新形势下实施科教兴煤战略的重要内容,是改善煤炭行业面貌的系统工程。煤炭生产企业安全为天,加强技术管理则又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前提。煤矿事故,特别是重大恶性事故的发生,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技术管理不到位或出现漏洞而造成的。因为技术管理具有超前性,规划性和指导性的特点,因此,加强技术管理,提高技术管理水平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前提。
一、技术管理与安全生产的关系
要做到煤矿安全生产,就必须综合地运用多种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因为煤矿安全管理时刻存在于煤矿生产管理工作之中。涉及到煤矿生产的方方面面和各个环节,而煤矿生产的过程又十分复杂,环节众多。因此。我们必须把技术管理看成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到煤矿生产管理的全过程,指导煤矿生产管理工作,使煤矿生产的各个环节相互配合,相互适应,避免因某一环节发生故障而打乱正常生产秩序甚至酿成大祸。
二、煤矿的合理开拓开采方案的设计主要取决于技术管理
矿井开拓,开采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煤矿的安全生产。矿井的开拓和开采设计是对巷道布置,采区的划分,生产工艺流程,设备造型以及安全技术措施的制定等都要有总体规划和安排,为了满足矿井开拓,开采部署合理化的需要,在设计时就必须对地质勘探,先进技术和装备的发展和使用,先进工艺流程的发展水平进行广泛的了解,设计应贯彻集中化,机械化和技术经济合理化的原则,巷道布置力求简单,各系统的设施和设备能力首先要经济实用,全矿性的防治事故措施要得力,上述都必须要有技术的支持,必须进行充分的技术论证,技术分析和技术方案的比较,最终制定出最佳方案。一座矿井的开拓设计,甚至一个采区的开采设计,关系到整个矿井的寿命和效益的好坏,所以技术管理是在制定开拓、开采设计时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技术管理是查处和治理煤矿事故隐患的有效途径
煤矿井下生产过程中,本身就受着水、火、瓦斯、煤尘、顶板五大自然灾害的制约,在生产过程中,采、掘、机、运、通等工序和环节配合不当就会造成故障和事故,甚至可以酿成大祸,严重危及职工的安全,不论任何煤矿均存在着不安全的因素,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只有通过不断查处事故隐患,明确安全上的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采取合理措施,才能确保煤矿安全生产。众所周知,煤矿生产隐患与事故是密切相关的,那么预防事故的重点就是消灭隐患,如果对小的隐患或一般的隐患重视不够,治理不及时,不彻底,也可能使小的隐患上升为重大隐患直至造成事故。煤矿在开采过程中,水、火、瓦斯、煤尘、顶板问题始终伴随着矿井的开采,因此对这些长期患要加强基础工作,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监测手段,实施防治措施,使其不出现危险状态。如果在开采过程中,对出现的局部瓦斯超限,开掘工作面接近含水层,采煤工作面顶板初次来压和周斯来压以及过断层等这些短期隐患,应明确责任,制定临时措施,加强管理,使其尽快消除,所以说,煤矿短期患又是技术管理的重点,不仅要有定期分析,还要尽可能做到定量分析,根据理论分析和实践经验探讨隐患与事故的关联度,科学合理地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四、狠抓“一通三防”技术管理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煤矿瓦斯事故频繁发生,2003年8月14日我矿裕公井也曾发生瓦斯爆炸,夺取了28名工友的生命,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惨痛的教训说明:“一通三防”技术管理工作决不可疏忽大意,如果稍有不慎,思想上稍有松弛就会酿成大祸,安全生产就没有保证,更重要的是会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因此,要想把握安全生产的主动权,就必须把“一通三防”工作作为安全工作的重点,狠抓“一通一防”技术管理工作,坚决控制瓦斯、煤尘等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因此要搞好“一通三防”技术管理工作就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建立健全各级领导及各业务部门的“一通三防”管理工作的责任制,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实行齐抓共管协同作战。同时要重点把好四关,即:设计关、生产布局关、措施审批关、隐患处理关。
(二)高度重视矿井通风技术管理工作使得矿井防治瓦斯、粉尘和防灭火工作的基础,在具体工作中,要加强通风系统的管理,调整改造不合理的通风系统,管好用好通风设施,建立和完善矿井通风管理制度,做到合理供风、配分。同时要教育广大员工爱护好通风防尘设施,杜绝人为的破坏,确保矿井通风系统的合理、稳定、可靠。
(三)加大“一通三防”安措资金的投、配齐通风防尘设施,也就是说在“一通三防”设施的资金使用上,该花的钱,坚决一分不少,以确保通风、防尘设施安全可靠,做到万无一失。
五、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最大动力就是要依靠科技进步来加强技术管理
要想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改进采煤工艺,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提高广大员工的综合素质,努力改善井下的工作环境,大家都知道,煤矿安全状况不好,除受地质和开采的特殊条件制约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装备和工艺落后,安全技术管理人员素质和员工的综合素质不高而造成的。因此依靠科技进步来加强技术管理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最大动力。但推广新技术应因地制宜,做好可行性研究和技术论证工作,不要盲目行事,另外还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来保证,对改善安全条件的新技术和新设备应予以充分重视,因为,对一部分新技术存在着二次开发的问题,应注意新条件下推广使用新技术和新设备的适应性和可靠性,避免形成新的隐患,使其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发挥良好的作用。
六、技术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有效落实是煤矿安全生产的有力保障
煤矿安全生产的大量事实证明,加强对生产技术的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建立以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为首的技术责任制的技术体系是十分必要的。没有一套有效的技术管理机制,没有一个完善的技术管理机构,技术管理就必然带有随意性,也必然会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隐患。
【关键词】技术管理;安全管理;提升
1、引言
众所周知,创新安全管理办法,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是新形势下煤矿生存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改善煤炭行业整体面貌的系统工程。那么,技术管理手段不断升级则是从本质上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的前提。技术管理具有超前性、规划性和指导性的特点,煤矿事故,特别是重大恶性事故的发生,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技术管理不到位或出现漏洞而造成的。因此,用技术管理手段助力安全管理,是确保煤矿安全生产的前提。
2、技术管理是查摆煤矿事故隐患的有效途径
技术管理是查摆煤矿安全隐患的有效途径 煤矿生产过程,始终伴随着水、火、瓦斯等自然灾害。生产作业过程中,各个系统和各个环节配合不当就会造成安全生产事故,轻者造成非伤事故,影响煤矿生产、造成财产损失,严重者危及广大职工的生命安全。煤矿安全隐患与安全事故密切相关,预防事故的重点就是提高职工对安全生产的认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因此,要加强安全管理基础工作,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监测监控系统,实施综合防治措施,杜绝带“病”作业。生产作业过程中,对出现的采煤工作面顶板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以及过断层和破碎带、掘进工作面接近含水层及断层、工作区域局部瓦斯超限等等这些安全隐患,安全技术管理人员要积极深入现场,制定针对性强、操作可靠的安全技术措施,认真做好贯彻落实,明确相关人员责任,加强作业再场安全管理,及时排除作业现场安全隐患,确保安全生产。只有明确安全工作重点,时刻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通过技术管理手段不断查处事故隐患,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中,才能确保煤矿安全生产。
3、加强技术管理查处和治理煤矿事故隐患
煤矿井下生产过程中,本身就受着水、火、瓦斯、煤尘、顶板五大自然灾害的制约,在生产过程中,采、掘、机、运、通等工序和环节配合不当就会造成故障和事故,甚至可以酿成大祸,严重危及职工的安全,任何煤矿均存在着不安全的因素,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只有通过不断查处事故隐患,明确安全上的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采取合理措施,才能确保煤矿安全生产。煤矿在开采过程中,水、火、瓦斯、煤尘、顶板问题始终伴随着矿井的开采,因此对这些长期患要加强基础工作,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监测手段,实施防治措施,使其不出现危险状态。如果在开采过程中,对出现的局部瓦斯超限,探掘工作面接近含水层,采煤工作面顶板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以及过断层和钻空顶等这些短期隐患,应明确责任,制定临时措施,加强管理,使其尽快消除,煤矿短期患是技术管理的重点,不仅要有定期分析,还要尽可能做到定量分析,根据理论分析和实践经验探讨隐患与事故的关联度,科学合理地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4、狠抓“一通三防”重点
近年来,我国煤矿瓦斯事故频繁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要想把握安全生产的主动权,就必须把“一通三防”工作作为安全工作的重点,狠抓“一通三防”技术管理工作,坚决控制瓦斯、煤尘等重特大事故的发生。要搞好“一通三防”技术管理工作应做好以下几点:
(1)建立健全各级领导及各业务部门的“一通三防”管理工作的责任制,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实行齐抓共管协同作战。同时要重点把好四关,即:设计关、生产布局关、措施审批关、隐患处理关。
(2)高度重视矿井通风技术管理工作,调整改造不合理的通风系统,管好用好通风设施,建立和完善矿井通风管理制度,做到合理供风、配分。同时要教育广大员工爱护好通风防尘设施,杜绝人为的破坏,确保矿井通风系统的合理、稳定、可靠。
(3)加大“一通三防”安措资金的投入、配齐通风防尘设施,也就是说在“一通三防”设施的资金使用上,该花的钱,坚决一分不少,以确保通风、防尘设施安全可靠,做到万无一失。
5、依靠科技进步
要想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改进采煤工艺,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提高广大员工的综合素质,努力改善井下的工作环境。煤矿安全状况不好,除受地质和开采的特殊条件制约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装备和工艺落后,安全技术管理人员素质和员工的综合素质不高而造成的。因此依靠科技进步来加强技术管理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最大动力。但推广新技术应因地制宜,做好可行性研究和技术论证工作,不要盲目行事,另外还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来保证。对一部分新技术存在着二次开发的问题,应注意新条件下推广使用新技术和新设备的适应性和可靠性,避免形成新的隐患,使其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发挥良好的作用。
6、建立健全完善的技术人才管理机制
煤矿安全生产的大量事实证明,加强对生产技术的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建立以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为首的技术责任制的技术体系是十分必要的。没有一套有效的技术管理机制,没有一个完善的技术管理机构,技术管理就必然带有随意性,也必然会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隐患。
关键词:煤矿技术管理 高度危险性 事故 安全生产 基础 保障
Abstract: the coal mine underground working environment highly dangerous, easily lead to major accidents happen. Which caused a significant cause of the accident, there is the management of technical reason. Quite a few of them are due to technical management is not in place or management loopholes and cause,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technical management in coal mines, and tamp coal technology management the foundation, it is very necessary.
Key words: coal mine technical management of high risk of accident safety production guarantee
中图分类号:TD8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引言
众所周知,加强技术创新,加快技术进步,是新形势下实施科教兴煤战略的重要内容,是改善煤炭行业面貌的系统工程。加强煤矿技术管理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基础。煤矿技术管理具有前瞻性、规划性、指导性及基础性的特点。
煤矿井下作业环境具有高度危险性,易导致重大恶性事故的发生。其中造成重大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就有技术管理方面的原因。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技术管理不到位或出现管理漏洞而造成的,为此,有必要强调煤矿技术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夯实煤矿技术管理的基础,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煤矿技术管理与安全生产的关系
要做到煤矿安全生产,就必须综合地运用多种生产技术。煤矿安全管理时刻存在于煤矿生产管理工作之中。涉及到煤矿生产的方方面面和各个环节,而煤矿生产的过程又十分复杂,环节众多。为此,必须把煤矿技术管理看成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煤矿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渗透到煤矿生产管理的全过程,指导煤矿生产管理工作,使煤矿生产的各个环节相互配合,相互适应,避免因某一环节发生故障而打乱正常生产秩序进而酿成事故。
二、.煤矿的合理开拓开采方案设计主要取决于技术支撑
矿井开拓、开采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煤矿的安全生产。矿井的开拓和开采设计是对巷道布置、采区的划分、生产工艺流程、设备造型以及安全技术措施的制定等都要有总体规划和安排,为了满足矿井开拓,开采部署合理化的需要,在设计时就必须对地质勘探、先进技术和装备的发展和使用、先进工艺流程的发展水平进行广泛的了解
设计应贯彻集中化、机械化和技术经济合理化的原则,巷道布置力求简单,各系统的设施和设备能力首先要技术可行、其次要经济实用,全矿性的防治事故措施要得力,上述都必须要有技术的支持,必须进行充分的技术论证、技术分析和技术方案的比较,最终制定出最佳方案。一座矿井的开拓设计,甚至一个采区的开采设计,关系到整个矿井的寿命和效益的好坏,所以技术管理是在制定开拓、开采设计时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煤矿技术管理是查处和治理煤矿事故隐患的有效途径
煤矿井下生产过程中,受到水、火、瓦斯、煤尘、顶板五大自然灾害的影响较大,在生产过程中,采、掘、机、运、通等工序和环节配合不当就会造成故障或事故,甚至可以酿成大祸,严重危及工人的安全。不论任何煤矿均存在着不安全的因素,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只有通过不断查处生产中的隐患,明确安全上的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采取合理措施,才能确保煤矿安全生产。
在开采过程中,对出现的局部瓦斯超限,采掘工作面接近含水层,采煤工作面顶板初次来压和周斯来压以及过断层和钻空顶等这些短期隐患,应明确责任,制定临时措施,加强管理,使其尽快消除。煤矿短期患又是技术管理的重点,不仅要有定期分析,还要尽可能做到定量分析,根据理论分析和实践经验探讨隐患与事故的关联性,科学合理地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四、狠抓“一通三防”技术管理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我国煤矿瓦斯事故频繁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这充分说明:“一通三防”技术管理工作决不可疏忽大意,如果稍有不甚,思想上稍有松驰就会酿成大祸,安全生产就没有保证,更重要的是会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因此,要想把握安全生产的主动权,就必须把“一通三防”工作作为安全工作的重点,狠抓“一通一防”技术管理工作,坚决控制瓦斯、煤尘等重特大事故的发生。要搞好“一通三防”技术管理工作应做好以下几点:
4.1建立健全各级领导及各业务部门的“一通三防”管理工作的责任制,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实行齐抓共管协同作战。同时要重点把好四关,即:设计关、生产布局关、措施审批关、隐患处理关。
4.2高度重视矿井通风技术管理工作,是矿井防治瓦斯、粉尘和防灭火工作的基础,在具体工作中,要加强通风系统的管理,调整改造不合理的通风系统,管好用好通风设施,建立和完善矿井通风管理制度,做到合理供风、配分。同时要教育广大员工爱护好通风防尘设施,杜绝人为的破坏,确保矿井通风系统的合理、稳定、可靠。
4.3加大“一通三防”安全措施资金的投入,配齐通风防尘设施,也就是说在“一通三防”设施的资金使用上,该花的钱,坚决花,以确保通风、防尘设施安全可靠,做到万无一失。
五、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最大动力就是要依靠科技进步来加强技术管理
要想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改进采煤工艺,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提高广大员工的综合素质,努力改善井下的工作环境。
众所周知,煤矿安全状况整体不是很好,除受地质和开采的特殊条件制约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装备和工艺落后,安全技术管理人员素质和员工的综合素质不高而造成的。因此依靠科技进步来加强技术管理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最大动力。但推广新技术应因地制宜,做好可行性研究和技术论证工作,不要盲目行事,另外还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来保证,对改善安全条件的新技术和新设备应予以充分重视。
六、技术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工程技术人员积极性的充分发挥是煤矿安全生产的有力保障
煤矿安全生产的大量事实证明,加强对生产技术的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建立以总工程师为总技术负责人的技术责任制的技术体系是十分必要的。没有一套有效的技术管理机制,没有一个完善的技术管理机构,技术管理就必然带有随意性,也必然会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隐患。
技术管理同样应坚持以人为本,为了适应安全生产的需要,各级组织一定要从生活上关心工程技术人员,工作上帮助支持工程技术人员,工资、待遇上倾斜工程技术人员,充分把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调动起来,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煤矿安全生产建设中去,发挥聪明才智,更好地为煤矿服务。
5、完善安全技术装备改造运行机制
一、当前构建县供电企业信息安全新体系存在的风险
1.信息安全策略风险
信息安全策略体系是当前县供电企业信息安全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多数供电企业在信息安全策略上还存在一定的风险。主要体现在:缺乏统一的安全运行体系;未实现对信息安全策略的修订和评审,因缺乏规范的机制;信息安全策略在企业缺乏一定的执行保障,因信息安全策略未被审批和,缺乏行政保障。
2.信息安全技术风险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缺乏有效的信息系统审计手段和安全监控,未清晰划分网络安全区域,网络应用系统的安全功能和强度严重不足,使用的网络安全技术不够统一,用户的认证度不大,安全系统配置还不够安全。
3.信息安全组织风险
当前县供电企业还缺乏有效、完整、专业的信息安全组织,在实际运行中存在一定的风险。首先是对职工的信息安全教育不够,宣传力度不大,使得职工的信息安全意识薄落,桌面系统用户的安全意识不够[1]。其次,企业组织人员对技术人员的专业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不够,使得企业内部缺少专业的信息安全技术人员。最后,开展的信息安全工作未形成专业的责任制度,职权不明,给企业的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二、构建县供电企业信息安全新体系的具体举措
1.建立科学的信息安全策略体系
建立科学的信息安全策略体系,是构建县供电企业信息安全新体系的重要举措之一。建立科学的信息安全策略体系应该覆盖物理层、网络层、系统层以及应用层四个方面,包括信息管理和技术两个要素[2]。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信息安全策略、信息安全标准规范、信息安全操作流程细则(见图1)。
2.建立先进的信息安全技术体系
先进的信息安全技术体系包括了防火墙技术、信息确认和网络控制技术、防病毒技术、防攻击技术、信息加密技术、数据备份和恢复技术以及统一威胁管理技术。(1)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技术是指在企业的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之间设置安全屏障,防止内部对外部不安全信息的访问,组织外部不安全信息侵入到内部系统的一种技术。该技术是目前国内应用最为广泛的信息安全保障技术,能有效的防止电脑黑客对内部网络系统的攻击,实现对数据的过滤、监控、记录。主要包括了过滤技术、服务技术以及应用网管技术。(2)信息确认和网络控制技术。该技术的使用是围绕计算机网络开展的,有关业务信息安全的技术必须根据各单位的具体业务、性质、任务等制定相应的策略。目前国内的主要信息确认和网络控制技术有:身份认证、数据完整性、防止否认以及存取控制等[3]。(3)防病毒技术。计算机病毒是网络信息最常见的网络安全隐患,已经呈多态化、灾难化形态发展。对此,使用防病毒技术必须建立相应的防病毒网络中心,实行网络化管理。(4)防攻击技术。防攻击技术主要是针对电脑“黑客”设定的,电脑黑客经常会对电脑主机和网络信息系统的一些漏洞进行攻击。防攻击技术的使用能跟根据黑客攻击的程度检测系统的安全漏洞,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一般而言,对一些重要的系统可采用物理隔离的措施。(5)信息加密技术。信息加密技术是县供电企业信息安全体系中的一种重要且实用的技术,主要包括对称密码技术如DES算法,非对称密钥技术如RAS算法。(6)数据备份和恢复技术。采用数据备份技术可以根据数据的重要程度按等级进行备份,建立省市级与县级数据备份中心,为了保障信息安全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应该采用数据恢复技术。(7)统一威胁管理技术。统一威胁管理系统是为了解决因安全产品过度导致网络管理难和网络效率出现瓶颈的问题而产生的,主要功能有防火墙、病毒过滤、流量管理、VPN、上网行为审计以及入侵防御等[4]。目前,该技术已经在很多领域得到应用。县级供电企业与省市供电企业相比,规模较小、资金短缺,在建立先进的技术安全体系时,要结合自身发展规划,不断学习新技术,利用自己的智能开发有潜力的产品。如在数据采集上,可以利用GPRS技术进行远程抄表,且将重点放在路由设备上;调度数据网的数据时可以利用安全物理隔离网闸,移动办公时可以使用VPN技术。
3.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是县供电企业信息安全新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良好的信息安全体系必须要有合理、科学的管理,这是保障供电企业正常运转的重要途径。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包括了人员管理、技术管理、密码管理、数据管理以及安全管理等。人员管理上,县供电企业要强化网络管理者的信息安全意识,加强信息安全教育,尤其是对网络机密的教育。技术管理上,确保网络的各种设备如路由器、防火墙、交换机、VPN、QOS、IPS、防毒墙的安全。密码管理上,更新重要密码,对各类密码实施分级管理,以免出现出产密码、默认密码等简易密码被破解的现象。数据管理上,做好数据备份工作,数据备份的策略要及时合理,保管好备份数据介质。安全管理上,建立相关的县供电企业信息安全管理浅析如何构建县供电企业信息安全新体系刘志杰(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隆化县供电分公司,河北隆化067000)的规章制度,在操作系统、操作手段、机房及其设施等方面进行安全管理。
4.建立有效的信息安全组织体系
目前,国内县供电企业要建立信息安全组织体系主要包括了决策、管理、执行、监管四个方面。只有处理好这四个层面的关系,才能建立一个完整、责权统一、有效的信息安全组织体系。同时,建立信息安全组织和定义安全职责是相互影响的两项工作,信息安全组织的角色与职责要有清晰的电柜,管理层要对下属职责进行明确的规范和划分,才能有效的确保信息安全体系的建立,保障企业信息安全工作的有效开展,尤其是信息安全教育与培训的工作。要做好信息安全教育与培训的工作,必须涉及到每个职工,在信息安全教育与培训方面制定严格的制度机制,才能提升整个企业职工的信息安全水平。
三、案例分析
某供电企业信息安全新体系结构示意图从图2中可以看出,组织体系、策略体系、技术和管理体系是该供电所信息安全体系的灵魂,为了建立完整的信息安全体系,保护好供电企业内部网络系统的安全,信息安全新体系设计的具体防护措施如下:
1.物理安全
物理安全主要针对的是地震、水灾等自然因素以及人为操作失误而导致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和设备损坏采取的一项措施。采取物理安全措施要防止系统信息在空间的扩散,物理安全的实施主要体现在机房上,具体措施包括了防火、防水、防雷、防盗、防静电等。
2.物理和逻辑隔离
物理隔离和逻辑隔离是两种不同的策略,物理隔离是指只要没有网络连接就是安全的,而逻辑隔离是要在网络正常运行的基础上,确保网络信息的安全。对当前的电力企业而言,使用物理隔离是无法保障电力信息安全的,因此,逻辑隔离是最好的举措。逻辑隔离是指网络正常连接情况下,使用技术进行逻辑上的隔离。逻辑隔离可以通过设置VLAN和防火墙来实现,包括企业内部局域网与外界的隔离,不同区域供电企业之间的隔离以及各种专业VLAN之间的隔离等。
3.强化计算机管理策略
加强计算机管理策略体现在设施管理、访问管理以及加密管理三方面。设施管理包括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对计算机系统、打印机等设备进行检修、创设良好的电磁兼容环境;访问控制管理是网络安全保护的主要措施,主要通过设置访问账户、访问时间、访问方式等市县。加密管理包括了加密与保密、公共密钥加密、数字签名的鉴定以及包过滤等方面。
4.入侵检测
虽然目前国内很多供电企业都布置了防火墙技术,但是传统的防火墙技术还存在一定的缺点,实施入侵检测能很好的弥补防火墙的缺陷。入侵检测的使用能够有效发挥IPS的优势,协调IPS和防火墙的优势互补,提升对信息安全保护的效果。该供电所的入侵检测主要应用在网络边界上的保护,如内网与电力网的边界、互联网与公司外网的边界、内网与服务器区域的边界。
5.漏洞扫描和弥补
系统缺陷漏洞扫描能帮助工作人员及时发现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漏洞,更新系统补丁,并进行修补,能有效降低网络系统的安全风险。具体操作以该供电企业使用的漏洞扫描软件X-scan为例进行说明。X-scan漏洞扫描软件采用的是多线程方式对单机进行安全漏洞的扫描,包括命令行和图形界面两种操作方式,扫描的内容有远程操作系统类型及版本、端口BANNER信息、IIS漏洞、CGI漏洞、RPC漏洞,NT服务器NETBIOS信息等。扫描的结果一般保存在/log/目录中,扫描结果索引文件是index_*.htm。具体操作步骤是:第一步,准备扫描文件,如X-Scan图形界面的主程序xscan_gui.exe,插件调度的主程序checkhost.dat等;第二步,准备工作,即安装扫描软件并注册;第三步,图形界面设置项说明,包括了检测范围模块、全局设置模块、插件设置模块等。第四步,运行参数说明,主要的命令格式是:xscan-host<起始IP>[-<终止IP>]<检测项目>[其他选项];xscan-file<主机列表文件名><检测项目>[其他选项]。
6.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