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隐患识别方法范例6篇

前言:文有道精心挑选了安全隐患识别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安全隐患识别方法范文1

关键词:供电企业,安全隐患, 治理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现代安全理论有个名词“灰色企业”,是说出事故的企业属黑色,绝对不会出事故的企业是白色,但白色企业不存在,除了已经出事故的企业外,都属于灰色,都会有各类风险和隐患存在。所以,我们在强调预防为主时,不能忘了综合治理,更要重视隐患排查治理。

作为一直将安全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的供电企业,应该怎样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呢?首先,要搞清楚安全隐患排查该由谁来执行。安全生产,谁在生产?全体员工在生产。既然全体员工是生产的主体,也是安全风险的主要承担者,其中一线岗位员工又与风险最为接近,最容易发现身边的危险,所以,每个岗位、每个员工都应该承担起危险识别的责任,安全监察管理人员只是全员风险管理中的辅助和支持。我认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的首要工作就是发动全员进行危险辨识,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员工重视危险识别,对自身安全负责,明白不识别危险最终会被危险所害的道理,员工参与的越多,危险辨识就越全面,隐患排查的就越彻底。其次,还要提高隐患排查质量。有这样一句话:发现不了隐患也是隐患,而且是致命的隐患。所以,为了消除这个致命的隐患,我们还必须加强学习,学会危险识别的基本方法、掌握设备工作原理、提高业务工作技能,这些都是员工开展危险识别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同时,积极应用设备状态评估、各级各类安全检查、专项督查、安全性评价等工作成果,从小处着眼,结合各类安全事故、异常、未遂和违章的原因进行分析,举一反三,强化针对性和实效性,也能进一步提高隐患排查的广度和精度。

人的隐患才是最危险的隐患。谈起安全检查、隐患排查,大多数人很自然就想到了设备缺陷、基础设施、保护措施等等,他们恰恰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方面--人的隐患。我们企业的安全规章制度是健全的,国家电网公司的《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就是我们从事电力工作的安全依据和标准,但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常常自行其是降低标准,或者根本就将标准置诸脑后,长期以往,就形成习惯性违章,也是作风散漫的集中体现。设备环境之外人的隐患,应该被列为重大隐患,而思想作风隐患就是头号隐患。

发现了隐患却不及时治理后果更为严重。某变电站在进行10KV线路倒闸时发现开关机构出现故障,于是通知检修人员到现场处理缺陷,一名检修人员在检修时想往机构连杆处加注机油,于是从开关柜前柜门取下后柜门解锁钥匙,打开后柜门加油时当场触电身亡。死者安全意识淡薄,无视安全措施,擅自开启后柜门作业,固然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但是开关柜在停电检修而线路侧带电的状态下,后柜门无法闭锁,五防闭锁装置明显存在严重缺陷,这也是造成这起事故的重要原因。更值得深思的是变电站运行人员在办理检修开工手续时还口头强调禁止开启后柜门等安全注意事项,说明这个隐患在事故发生前已经被发现,却未给予足够重视,仍被轻易放过。俗话说:“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发现隐患却没有采取有效措施,最终酿成悲剧。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对小的隐患疏忽积累拖延造成的,因此在安全工作中一旦发现隐患就必须马上采取行动,坚决治理,不能立即消除或者不能独立处理的,除及时向上级汇报外还必须立即采取切实可行的补救措施,不能坐等上级解决。放过隐患,必有后患,这是前人用生命换来的血泪教训。

中国古代有两个成语,一个叫“防微杜渐”,一个叫“亡羊补牢”。我们可以从安全管理的角度理解这两个成语,其中防微杜渐是在隐患刚冒头时,就加以防止、杜绝,不让其发展成事故,这才是安全保障的根本,而亡羊补牢已经晚了,为何不在羊圈还是小隐患时就及时治理呢?而且防微杜渐的难度也比亡羊补牢小的多,隐患刚出现时,治理起来很容易,当发展到一定程度,形成一定气候,再想治理就难了,可是人们总是忽视细节的隐患,而使小的隐患不断变大。我们只有把更多的目光集中到细节上,把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落到实处,才能圆满完成各项安全生产工作目标,同时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夯实企业安全基础,确保企业安全可靠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运华,《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使用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6

2.祁有红,《安全精细化管理:世界500强安全管理精要》,北京:新华出版社,2009.1

3.祁有红,《安全第一:员工安全意识手册》,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4

安全隐患识别方法范文2

[关键词]重点领域;主体责任;生产安全;检查行动

[DOI]1013939/jcnkizgsc201615131

1引言

交通运输行业牵涉到千家万户。尤其是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城市公共交通运输、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等,与广大市民出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近年来,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逐步开展对重点领域内的重点区域、重点场所、重点部位、关键环节、重点时段、重点隐患,进行专项督查检查行动,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对排查出来的安全隐患及时整治,消除安全隐患,从源头上预防与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1]从而促进交通运输行业稳定发展及行业维稳工作,进一步构建和谐社会。下面就如何实施交通运输重点领域安全督查检查项目方面进行探讨。

2工作方法

项目实施的工作方法关系到安全督查检查的有效性,所以必须根据检查对象的不同确定科学的指标体系和选择相适的检查方法,具体如下。

21运用现场调研相关理论与方法深入重点领域相关企业进行调研

要做好项目交通运输重点领域安全督查检查工作,就要先深入到泥头车运输、道路旅客运输、轨道交通、城市公共交通、港口危险货物码头、港口危险品仓储、道路养护及汽车维修、驾培等相关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充分了解上述重点领域相关企业的安全管理现状以及危险/风险(安全隐患)分布情况。在调研的过程中,要拟好调研题目,采用实地勘察、人员访谈或调查问卷等调研理论与方法,收集相关第一手信息资料,为建立交通运输重点领域安全督查检查项目安全检查指标体系(各个领域/专业的安全检查表)做好充分准备工作。

22搜集相关法律法规等资料,按规范要求建立项目安全检查指标体系

为了保证项目的科学性、合理性及法律法规符合性,需要搜集大量资料进行对比、验证,搜集资料的途径主要是网络和参考书籍。同时,在上述现场调研的基础上,编制相关安全检查表,建立安全检查指标体系,经项目主管单位审核认可后实施,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夯实基础。

23运用专家咨询法及头脑风暴法等方法进一步完善项目实施过程

为了保证项目的专业性,在项目实施的各个阶段,要进行专家咨询或利用头脑风暴法,编制科学、规范、专业及实用的检查指标体系。如在项目实施方案确定时,要验证方案的合理性,为项目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项目实施过程中要随时对有争议的内容向专家进行求证,以免偏离项目的既定效果。

24采用安全检查表法实施项目交通运输重点领域企业现场安全隐患排查

建立交通运输重点领域企业安全检查指标体系,该体系由重点领域各类型安全检查表构成。实施企业安全隐患安全检查时,派出安全检查项目团队(专家小组)到相关企业现场,对照已建立的指标体系(安全检查表的内容要求)进行现场管理(作业现场)和设施设备等进行全面检查,包括资料查阅、收集、现场取证、现场询问、问卷调查、相关仪器测量(有需要时)等。并及时对检查结果、资料进行初步的整理、统计、汇总及分析。

25运用安全工程理论与方法组织专家按规定编制安全检查报告

项目团队根据法律法规等规定,用相关安全工程理论与方法,对现场检查所获取的资料(含纸质文本、电子文档、音像、图片、视频等)进行整理、统计及分析,对危险/风险进行辨识与分析,找出存在的安全隐患,并运用系统工程理论,综合考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工期延误、环境影响和社会影响等可能产生的后果及其严重程度,对上述存在问题(安全隐患)进行辨识、分析,汇总成主要安全隐患,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要求,针对主要安全隐患提出整改措施,最终形成《安全隐患排查情况报告及整改意见》。

26按项目主管部门要求及时对安全隐患整改情况进行复查

根据上述《安全隐患排查情况报告及整改意见》,及时掌握行业安全隐患动态情况,并督促相关企业进行隐患治理,并进行整改情况复查,要求安全隐患排查不留死角,确保隐患整改落实到位。具体做法是:主管部门对相关企业发出限期整改通知后,对企业整改情况,安排专家组进行复查。并且对复查情况进行整理、分析、汇总,形成书面材料报告交给项目主管单位。

3工作手段

项目实施的工作手段是以交通运输重点领域企业现场安全督查检查为主要工作重点,以及编写相关报告和整改复查等,进行分解与细化,具体如下。

31项目前期准备及建立安全检查指标体系

根据项目主管部门的要求,选取相关企业,进行项目前期现场调研工作,广泛收集相关资料、信息、数据等,为建立安全检查指标体系做好准备。以交通运输重点领域企业的经营类别(专业)来划分,建立安全检查指标体系,即分别建立如下各个类别(领域/专业)安全隐患检查表:泥头车运输、道路旅客运输、轨道交通、城市公共交通、港口危险货物码头、港口危险品仓储、道路养护及汽车维修、驾培等。[2]以使建立的检查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规范性、专业性和实用性。

32实施交通运输重点领域企业安全生产专项督查检查行动

按照项目主管部门的要求和项目进度计划,按照已制定的泥头车运输、道路旅客运输、轨道交通、城市公共交通(专营和非专营)、港口危险货物码头、港口危险品仓储、道路养护(桥梁、隧道)及汽车维修、驾培等企业(处)具体检查计划表,派出现场检查专家工作小组(项目团队),对照各类别的安全检查指标体系(安全检查表),在交通运输重点领域企业(5个重点领域中有代表性的企业),实施现场安全隐患排查行动。

33编制《安全隐患排查情况报告及整改意见》

按要求开展安全生产专项督查检查和专家检查小组以暗访(突击检查、飞行检查)方式检查,不定期、不定时间、不预先通知,选择重点领域中有代表性的企业,实施现场安全隐患排查行动。现场检查结束后,运用安全工程理论与方法,对道路危险品运输、泥头车运输、客运(包括公交、轨道)、港口危险品和道路养护等领域分别编制《安全隐患排查情况报告及整改意见》。报告格式与内容主要包括:安全检查发现的有关问题(图片、资料、法律法规等佐证)、整改建议与防范措施(具体的有建设性的建议)以及相关附件资料等。

4项目重点与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针对如下主要工作:

组织安全检查专家团队(项目团队)、建立交通运输行业重点领域的安全隐患检查指标体系(相关类别的安全隐患检查表)、实施安全生产专项督查检查行动(实施安全隐患排查行动)、编制《安全隐患排查情况报告及整改意见》及整改复查情况汇总和项目管理等方面,全方位进行项目重点难点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

41建立交通运输行业重点领域的安全隐患检查指标体系

411重点难点分析

项目实施时,需要建立安全检查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如下检查表:按照泥头车运输、道路旅客运输、轨道交通、城市公共交通、港口危险货物码头、港口危险品仓储、道路养护及汽车维修、驾培等相关领域/专业类别,分别建立上述各个专业的安全隐患检查指标体系(各种专业类别的安全检查表)。[3]该指标体系不仅要求具有法律法规符合性、科学性和专业性,而且要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412应对措施

为了解决以上重点难点问题,应对措施如下。

首先,要收集最新的与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及相关技术质量安全标准等规范性文件,引用其最新适用的条款,确保建立的指标体系具有法律法规依据。

其次,在确定指标体系内容后,要广泛征求安全监管人员、行业专家级相关安全技术专家等的意见,及时修改完善,使指标体系具科学性和专业性。

最后,要充分听取相关企业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员、施工员及技术人员等的意见,汲取生产第一线技术和管理人员的专业、实践经验,确保指标体系具实操性。

42实施安全生产专项督查检查行动

421重点难点分析

实施安全生产专项督查检查行动的重点与难点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其一,项目最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是实施安全生产专项督查检查行动(安全隐患排查行动)。其重点与难点是现场作业面广、情况复杂、专业技术要求高。要在各种复杂的检查中,准确找出存在的各种类型的安全隐患,需要专家的专业水平、安全技术能力及丰富的实践经验(现场安全检查经验),即专家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要求较高。否则,安全隐患排查的效果差,容易造成一些隐藏较深的主要安全隐患被忽视,使项目实施达不到预期目的。

其二,本次安全隐患检查为暗访(突击检查、飞行检查)方式,不定期、不定时间、不预先通知的方式,安全检查小组到企业进行突击安全检查,在检查时,要求项目团队做到“公平、公开、公正”“实事求是”及“不卑不亢”等。为此,需要管理部门的支持和相关企业的密切配合,项目团队用专业性、规范性、科学性等以理服人,以免节外生枝。

422应对措施

为了解决上述重点与难点问题,采取的主要应对措施如下:

一是充分做好现场检查的准备工作,包括:提前了解被检查企业的相关资料(概况、专业类别、从业人员情况等)、经营情况(施工阶段)、生产场所及设施设备(作业场所、工作面)等,制定专项安全检查表,召开专家检查小组会议确定检查程序、重点部位(作业场所/工作面)及辅助方法等。

二是针对不同的专业类别和检查需要,及时调整专家检查小组的人员结构,旨在进行现场安全检查时做到有的放矢。

三是安全检查小组进行现场安全检查应携带好相关证件和项目相关批准的文件,到达现场后主动出示,并且向现场负责人说明情况,与现场人员交流,要做到不卑不亢、公平公正,检查出的问题只记录不在现场作评论(发现重大安全隐患/事故隐患除外)。如有问题,要及时报告并提请管理部门出面协调解决。

四是检查结束后,随即召开小组会议,对相关检查信息资料及时讨论、整理和初步分析,以使危险源/风险点(安全隐患)的辨识与分析具准确性与全面性。

43编制《安全隐患排查情况报告及整改意见》及整改复查情况汇总

431重点与难点分析

编制《安全隐患排查情况报告及整改意见》及整改复查情况汇总是项目关键环节之一。其重点难点在于:摸清被检查企业安全隐患存在的状况,找出存在问题,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进行识别;对安全隐患汇总、分析与辨识过程中,准确找出主要安全隐患,并对主要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4]此外,及时按要求进行整改复查及进行情况汇总,交付项目主管单位对检查结果实施督查。

432应对措施

针对上述重点难点问题,应对措施如下。

首先,对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情况、风险防范措施制定落实情况、现场作业、生产过程动态监测情况逐一进行检查、评分,找出存在问题(安全隐患),运用安全工程理论与方法,对其进行汇总、分析及评估,根据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工期延误、环境影响和社会影响等可能造成的后果及严重程度,辨识主要安全隐患,即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进行识别,准确找出主要安全隐患,并针对消除主要安全隐患提出整改建议。[5]

其次,对照法律法规准确描述安全隐患存在的状况,对安全隐患汇总、分析与辨识,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对主要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再次,按照规范格式编制报告,通过项目主管单位组织的专家评审,再经修改完善后及审核后出版,交付项目主管单位。

最后,按项目主管单位规定的比例要求,对《安全隐患排查情况报告及整改意见》报告中提出的安全隐患整改情况进行复查,进行整改复查情况汇总。同时,对整个过程进行监控把关,以确保达到项目的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孙英利交通运输部要求安全生产大检查全覆盖零容忍[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3:46

[2]禹海龙如何做好交通运输安全管理工作[J].大观周刊,2012(44):122

[3]道路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指导中国劳动[M].2008:144-145

安全隐患识别方法范文3

【关键词】煤矿机电;设备管理;隐患辨识;和谐矿山;信息化建设;灾害风险

0 引言

煤矿生产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由掘进、开采、运输、通风、机电等诸多工序组合而成。作为矿山生产中的高危生产,受地质条件和作业环境的影响非常大,作业环境异常复杂、恶劣,各种潜在因素和不安全因素综合带来的灾害风险由此而生,机电是煤矿生产所用的主要动力源,如果矿井的机电设备发生隐患和故障,供电和运输中断,其危害不仅仅是局部的,很有可能会造成全局性的重大灾害事故,不仅仅会影响矿井的安全有序生产,而且很有可能会对矿井和矿井中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

1 隐患辨识的方法

1.1 现场检查法

现场检查法着眼于在工作、生产开始和过程中,通过将工作过程中的人、机、物的实际状态与预先制定好的标准进行对比,发现有偏差,及时的记录下来,分析偏差是否构成隐患。现场检查时还应特别的关注工作环境,因为及时地检查出工作环境中可能对人、设备、材料和工艺流程之间关系不利的区域是很重要的,因为不适宜的环境很可能会使工作人员感觉不适,而根据事故致因理论,人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最终原因,这就等同于诱发了事故的致因。这种情况下危险、事故、伤害的发生将是不可避免的结果。

应用现场检查法有以下要注意的地方:

1.1.1 大部分的工作场所环境条件都是复杂多变的,就检查流程而言,可能两者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完全相匹配,在这里举矿山作为例子,矿山的生产过程是动态的,随着工作面得不断拓展,工作场所和周围的环境也随着不断地变化,处在不稳定的状态中。

1.1.2 以往我们的检查大都是以计划的方式进行,这种计划检查给工作人员充分准备的时间去刻意营造一个安全的环境,掩盖了环境和人员等方面的隐患,现实的安全情况不能真实的反映出来,有违检查的初衷和目的。相反,非计划突击检查的结果可能更真实可靠,更有效。

1.1.3 检查时与现场工作人员进行充分的交流是得到支持的最好办法,以便使现场和系统得到一个开放公正的评价。尽可能的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因为劳动者的参与将加大找出可能推荐的正确行为的可能性。相比强制工作被迫地接受新的方法和理念,工人和安监人员支持的理念和方法会使流程改变更简单,更易接受。

1.1.4 将平时熟悉特定现场情况的检查人员换成不熟悉特定现场的人员进行检查,因为不熟悉现场,他们就会向现场的人员进行咨询、交流。这种信息交流的结果会获得潜在收益—增加隐患辨识的机会从而提高安全水平。

1.2 动态监控法

如今大多数的煤矿都实现了现代化和信息化,井下直接安装监控设备,利用安全监控系统随时监测井下隐患,其中隐患监控装置通过传感器采集现场设备环境的相关数据,将数据传输至中央控制系统,与正常参数对比,管理人员能够很快察觉隐患,作出反应。以机电设备监控系统为例:通过PLC采集机电设备的状态信息,再由上位工业控制计算机完成实时动态的存储,记录和传输。对机电设备系统采用连锁控制,延线急停,通讯远程监视,通过工业控制计算机监视机电设备,可对故障进行详细的检测和显示。

1.3 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伴随系统安全工程的引入,系统安全辨识方法逐渐成为隐患辨识的主要方法,系统安全辨识从安全的角度出发,进行整个系统的辨识,通过揭示系统中可能导致系统故障或事故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来辨识系统中存在的隐患。既可以用来辨识可能会带来严重后果的事故隐患,又可以用来辨识没有事故先例的系统的隐患。很多系统都具有复杂多变的特性,越是这种情况,越凸显了引入系统安全分析方法的必要性。目前,常用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主要有预先危害分析法、事故后果分析法、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法、危险性和可操作性研究法、事件树分析法、故障树分析法以及管理疏忽和危险树分析法、因果分析法、人的可靠性分析法、人机环系统分析法等。

2 隐患辨识方法的局限性及改进

2.1 传统的隐患辨识方法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2.1.1 检查结果带有极大的主观性,对检查人员的经验和自身业务水平依赖度很大,结果随检查人员的不同波动很大,不能对存在的问题得出客观的结论。

2.1.2 基本凭经验和感性认识去分析和处理生产中的各类隐患,只重视表面的现象,被动的处理和解决已经发生或即将发生的隐患和事故。难以对安全状况做出预测和预控,检查缺乏定量性。

2.1.3 检查带有针对性,预先可知性。使得现场人员提前做好了准备,检查反映的情况是“静态”的,不能客观真实的反映煤矿生产现场的“动态”面貌,由此带来的后果就是检查结果失真,违背了检查的目的和初衷。

2.2 完善隐患辨识过程的一些建议

2.2.1 确定隐患的分布

将隐患因素进行综合归纳,通过仔细分析得出系统中存在哪些类型的危险、隐患以及隐患最可能出现、分布状况等。

2.2.2 确定隐患的内容

为了全面有序、方便的进行分析,防止遗漏,应按工作面、采区、设备、物质、生产工艺、作业环境等几部分,分别分析隐患因素,并分类列表详细记录。

2.2.3 确定危害方式、途径和范围

分析隐患会带来的事故及后果,包括人身伤害,设备损伤、财产损失等重大、不良影响。以及造成这些后果的途径和方式。

2.2.4 确定主要隐患因子、因素

对导致事故发生负有主要责任的直接原因和诱导原因要进行重点分析,从而为确定评价目标、评价重点、划分评价单元、选择评价方法和采取控制措施、计划等提供理论和实际依据。

2.2.5 确定重大隐患因素

分析要防止遗漏,特别是对可导致重大事故的隐患要特别给予关注,不得忽略或和其他一般隐患等同对待,另外还要注意,在分析时不单要考虑当生产正常、机器设备完好、操作正确时可能出现的隐患,还要考虑到当机器设备已经出现故障、带病作业、工人误操作时可能连带发生的隐患。

3 煤矿机电系统隐患辨识

3.1 当机电设备的工作环境属于爆炸和火灾危险的环境,属于粉尘、潮湿和腐蚀环境时,检查机电设备的相应要求是否满足这些工作环境。

3.2 机电设备是否具有国家指定机构的安全认证标志,尤其是矿用防爆电器的防爆等级是否满足矿井实际状况。

3.2.1 机电设备是否为国家规定的淘汰产品或明令禁止使用的产品或者是质量不合格的产品。

3.2.2 用电的负荷等级是否能足够电力配置的要求。

3.2.3 触电保护、漏电保护、短路保护、过载保护、绝缘、机电隔离、屏护、机电安全距离等是否可靠。

3.2.4 安全电压与作业环境和条件选择是否匹配,安全电压值和设施是否符合规定。

3.2.5 防静电、防雷击等机电联结措施是否可靠。

3.2.6 事故状态下的照明、消防、疏散用电及应急措施用电是否可靠。

3.2.7 自动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如不间断电源、冗余装置的可靠性。

4 结束语

总之,通过隐患辨识可达到如下目的:识别与系统相关的主要隐患因子,抓住主导因素,找准治理对象;鉴别产生隐患的原因,对帮助及时地消除隐患,控制隐患在一定的时间内向事故方向转化;估算和评价隐患的后果,将隐患分级,为预防事故,提出合理有效的治理对策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李纪.煤矿机电事故分析与预防[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1.

[2]王树云.煤矿机电·运输·提升与爆破事故分析和防治对策[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6.

安全隐患识别方法范文4

为了加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和督办工作,结合近年来对高危行业隐患监管工作的实际情况,自治区开办了安全检查系统,将企业纳入网络化管理,对企业利用机关网络平台进行安全生产管理.实现了4级网上办公,为企业和执法人员提供自动化办公、法律、法规、标准规程、业务技术和信息等服务,还专门设置了举报投诉栏目。

从目前该网运行情况来看,企业和各级监管机构可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对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有效的监控,全区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网络化监管。

一、网络创建的重要意义

1、网络化安全管理

近几年,内蒙古安全生产形势基本稳定,但重特大事故还时有发生,安全状况仍不容乐观。其中安全监管的手段单一,不适应我区高危企业多数散落在边远山区的特点,势必难保较好的现有安全形势。

为了改变我区对重点高危行业的监管采用的都是常规的手段这一现状,实现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信息化,能够及时掌握重点行业安全隐患治理情况和盟市、旗县区监管情况,做到各级监管者和企业都心中有数,更有效的监督、指导重点高危行业重点企业的工作,自治区人民政府下发了《内蒙古自治区高危行业隐患排查治理监督管理规定》,这是内蒙古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第一份政府规范性文件,是自治区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具体体现,组织开展隐患治理工作,是“治大隐患、防大事故”的重要举措,是去年抓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的深入和继续。

内蒙古自治区安监局根据《内蒙古自治区高危行业隐患排查治理监督管理规定》要求,结合自治区近年来对高危行业隐患监管工作的实际情况,筹集经费42万元,创建了安全隐患网络排查治理信息系统,目前已进入正常运行,与此同时,全区发生各类事故13209起,死亡2074人。与上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下降5.92%,死亡人数下降11.59%。在数据上看安全网络的建设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2、安全检查系统的使用

安全检查系统创建运行以后,在传真、邮寄等传统隐患上报的形式上,又增加了网上录报。网上录报不仅是增加了一种上报形式,四级平台的建立减少了工作量,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自治区安监局要求:各盟市每季度负责对列入治理计划的重大隐患的排查、登记、治理工作进行一次全面核查;每季度对企业进行一次检查,每次检查面不得低于20%,并将检查情况录入信息网;对所监管企业检查查出的安全生产隐患,经过详细核实后,要及时录入信息网;及时督办列入治理计划的重大隐患和所监管企业的重大隐患;每半年对旗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督办情况至少进行一次监督检查,并抽查其所监管企业。

各旗县区每月组织一次对所监管企业重大隐患的排查、登记、治理工作的现场核查;对所监管企业每月组织一次安全生产隐患检查,查出的一般隐患应责令企业立即整改,重大隐患应责令企业制定治理方案并监督其实施,并将检查情况录入信息网;检查企业查出的安全生产隐患,经过详细核实后,要及时录入信息网;及时督办企业上报和本级检查出的重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各企业主管安全生产负责人应当组织进行经常性的隐患排查。企业主要负责人每月至少组织一次由安全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职工等相关人员参加的隐患排查,并将检查情况录入信息网;企业要建立隐患排查治理报告制度,对排查出的重大隐患及隐患整改情况必须向所在地旗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报告,重大险情随时报告;企业各岗位、班组、工段、车间、厂矿、公司都要设立隐患登记台帐。企业应定时将各部位隐患台帐分类统计,经主要负责人核查无误后,录入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网;发现重大隐患,应立即组织排除,在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采取应急防范措施,必要时应停产、停业整改;企业负责人负责督办一般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二、安全网络化管理工作成绩

全区安监部门和重点高危企业紧紧围绕实现安全发展、科学发展目标,以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高危行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监督管理规定》为重点,强化网络建设责任制,加大对网络系统的投入,注重对网络管理员的培训,利用网络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登记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受到了国务院安委会安全生产综合督查组的好评。

内蒙古自治区安监局将企业纳入网络化管理,企业利用机关网络平台进行安全生产管理,这在全国还是首家,可以说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为把网络系统建成操作既方便又实用,又符合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要求,采取了发动群众边试用边征求意见的方法,不断完善和改进网络系统。

为实现对重点高危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自治区安监局首先明确责任,进行分工负责制,在网站试运行前全区12个盟市安监局,101个旗县区安监局,9个开发区,1297个重点高危企业相继成立了领导小组,明确了责任,区分了任务,形成了四级网络系统管理体系,为网络系统建设和网上办公打下了坚实的组织领导保障基础。

初计划要在三月底完成基础数据库建设,四月一日开始试运行,而内蒙古绝大多数高危企业都落户在边远山区,将遍布全区的1297个企业基本数据采集完并录入数据库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自治区局精心组织,盟市局和旗县区局密切配合,企业积极参与,有关人员加班加点,在不到一个月时间完成了基础数据库建设,特别是赤峰市和鄂尔多斯市安监局在工作量大,困难多的情况下,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了任务。

为使注册到安全生产网络系统的企业、机构、执法人员会使用网络系统,自治区安监局采取了网上培训的方法进行了有效的培训,呼和浩特市局、锡林郭勒盟、包头市局单位采取办班的方式进行了培训。目前全区12个盟市局管理员、89个旗县区管理员、60%的企业管理员都能熟练应用网络系统,和对本级用户的维护管理。

截至2月,内蒙古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信息系统注册机构134个、执法人员1515人,发文件322份,并将全区1127家重点高危企业纳入网络化管理。

去年4月1日至12月31日,网站已登记隐患5713个(一般隐患5645个,重大隐患56个,列入治理计划的重大隐患12个),期中,乌海市403个、赤峰市1935个、呼伦贝尔市788个、鄂尔多斯市437个。经企业整改,88.86%的一般隐患、80.88%的重大隐患、75.00%的列入治理的重大隐患验收销案。四级平台的建立减少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受到了企业和执法人员的好评。

三、网络管理的不足之处

在全区安监机构和重点高危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四级网络平台已建立起。企业和各级监管机构可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对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有效的监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网络化管理和监管,但在实施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内蒙古去年前11个月非煤矿山重点企业上报隐患10398项、危险化学品上报隐患4262项、烟花爆竹上报隐患744项,而网上录报分别只有1175条、1547条、565条,煤矿上报8000多条隐患、网上录报的是1847条,企业不及时如实填报隐患,造成非网上报的隐患和网上录入的隐患数相差甚大,使网络系统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个别部门和企业领导不重视隐患排查信息网建设工作。一部分是认识不到位,没有认真学习相关规定和下发的网络建设的通知,没有意识到信息化管理的先进性和重要性,没有将其当作是今后一项长期的重要工作来抓,没有认识到抓网络建设是抓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二是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不落实,不督促操作员和执法人员及时在网上录报隐患、当月的自查和检查情况;三是没有按要求配备专用电脑和操作人员;四是领导不带头学习电脑知识和使用网络系统。

个别单位没有指定专人负责网络系统工作,有些是临时指定兼此项工作,出现了忙时无人做此项工作的现象,人员的不固定和兼项工作过多,使操作员不能专心信息网络工作,不同程度影响了隐患录报工作。

企业和安监机构自查、检查制度落实不够好。按照规定企业主要负责人,每月至少要组织一次由安全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职工等相关人员参加的隐患排查,并将自查情况录入到网络系统上。而我们的大部分企业和旗县区安监局没有按照规定办。

目前内蒙古各级安监执法人员不足,安全监管专业技术力量薄弱,对所辖区域企业监管存在盲点。从网上统计数据和隐患整改治理情况看,部分安监执法人员对隐患信息网还不会使用,对企业上报的隐患审核和督办存在滞后现象,有的企业上报重大隐患一周多时间,却无人去审核去督办。

四、下一步工作认识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要提高认识,加大对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信息系统管理和使用的力度。各单位主管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要落实分级责任制。领导要带头转变观念,不断提高网上办公重要性认识,带头学习信息网络知识,带头登陆安全生产信息系统,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组织、指导、督促、检查本单位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安全隐患识别方法范文5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隐患;防护措施;探究分析

心血管内科由于自身医护工作的特殊性,因此需要承担更高的医疗风险[1]。同时随着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由于护理安全隐患而引发的医疗纠纷逐年递增。因此如何切实提高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并降低护理安全隐患就显得尤为重要[2-3]。本组探究通过选取自2010年7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进行临床治疗的患者130例,结合临床护理工作对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对照防范护理,以此评价针对性安全护理的应用价值。回顾相关资料,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130例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患者,男性72例,女性58例,年龄44-78岁,平均年龄(62.5±11.3)岁,其中81例高血压冠心病患者,49例心肌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相关疾病诊断标准,且排除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恶性肿瘤、意识障碍、精神疾病等病症,事先告知所有患者及其家属本次探究的方法与目的,征得其同意后才,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65例,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健康宣教、用药护理、基础、康复指导护理等,观察组则采取针对性安全护理,首先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意识培训,尤其是加强医疗法律法规的学习,其次加强护患沟通,在日常护理中多问、多听,及时了解患者对治疗的需求,再者提高自身护理技能,提高护理质量,最后在护理全程结合心理护理,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配合程度,并且借助心理护理消除患者自身的安全因素。分析评价方法:结合两组患者日常护理工作内容,分析造成护理安全隐患的相关因素;同时记录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期间出现的安全隐患情况;最后结合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统计患者对对照护理的满意度,分为满意、一般和不满意三个级别,其中满意度为满意和一般。统计学方法:采取SPSS11.3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P

2结果

采取对照护理后,观察组0例安全隐患,对照组8例安全隐患,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达到98.5%,显著优于对照组86.2%,P

3讨论

心血管内科由于需要承担更高的医疗风险,因此更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来提高日常医疗工作的安全性。在本组探究中,通过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患者,对其临床护理工作进行总结分析,以得出影响护理安全的相关因素,进而采取对照护理,结合探究结果发现,针对性安全护理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笔者则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对本次探究进行如下总结。

笔者通过分析对患者日常护理工作内容得出,影响护理安全的消极因素主要分为两类:其一来自患者自身,随着临床症状的好转,不少患者对临床治疗产生轻视心理,不配合治疗、自主进行活动、甚至自行出院,进而导致病情复发;同时一些患者由于对疾病知识认识不足,对临床治疗期望值过高,而一旦病情无显著改善或恶化,就会导致患者及其家属对治疗产生怀疑心理,进而影响治疗进展。其二来自护理操作环节,比如护理人员操作技能不娴熟、病历书写不规范、没有进行有效护患沟通并行使告知义务等。这些消极因素的存在,就会导致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如导致患者病情迁延、出现血压升高、心脏负荷增大以及心力衰竭等严重隐患。而通过采取针对性安全护理,则可以有效避免此类问题,一方面全面进行心理护理,消除患者消极心理情绪,另一方面加强护患沟通,及时了解患者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再者还提高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和法律意识,并且提高其护理操作技能等。通过探究结果可以看出,采取针对性安全护理的观察组,其安全护理效率与护理满意度都显著占优,临床价值显著。4结论

采取针对性安全护理防护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安全隐患发生情况,对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有显著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周柳嫦.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07(16):197,200.

安全隐患识别方法范文6

【关键词】 护理干预;急性酒精中毒;护理安全

急性酒精中毒是指一次饮入过量的酒精或酒类饮料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由兴奋转为抑制状态,近年来该病已成为医院急诊常见病之一。酒精中毒的兴奋期、共济失调期及昏睡期患者都存在着护理安全隐患,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护理安全管理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必备条件,是减少质量缺陷,提高护理水平的关键环节。因此我们对本院40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进行护理安全干预,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与分组

选择我院2009年1月1日至2009年8月30日收治的急性酒精中毒患者80例,其中男63例,女17例,年龄19~70岁,平均(36.5±12.3)岁。80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文化、职业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按传统的方法进行治疗及护理,而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同时实施相应的护理安全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1 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判断力和防范隐患的能力

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严重者可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临床表现因人而异,中毒症状的出现与是否空腹饮用、饮入速度、饮酒量、个体敏感性有关,大致可分为3期:兴奋期表现为头晕乏力、自控能力丧失、呕吐、健谈、情感激动、哭闹、欣快感等症状;共济失调期表现为动作不协调、步态蹒跚、躁动等现象;昏睡期表现为沉睡、颜面苍白、体温降低、皮肤湿冻、口唇微绀、严重者深昏迷、陈施呼吸、大小便失禁等表现[1],故我们应熟练掌握急性酒精中毒、合并颅脑损伤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处理原则、护理安全防范等相关知识,才能在繁忙的急诊护理工作中沉着冷静,有条不紊的为患者及时提供有效的安全护理。

1.2.2 及早评估、识别患者及护理活动中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

及早评估、识别患者及护理活动中的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 并采取措施以杜绝一切安全隐患是保证安全管理的重要策略。我们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包括临床症状、生命体征、神志、瞳孔、GCS评分等,必要时立即头颅CT检查,动态头颅CT观察;其他辅助检查,如血、尿、血气分析,酒精浓度测定等;特别是观察、识别患者有无动作不协调、步态蹒跚、躁动或沉睡、昏迷等不安全因素。

1.2.3 尽快使用纳洛酮

根据病情遵医嘱每30~60 min重复静脉注射纳洛酮0.4~0.8 mg,同时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瞳孔等。

1.2.4 保证安全、避免医患纠纷

对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伴有动作不协调、步态蹒跚、躁动或沉睡、昏迷等不安全因素的患者进行重点监督和管理,避免出现护理安全隐患。对兴奋期、共济失调期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出现动作不协调、步态蹒跚、躁动时应清除地面、通道等环境的障碍物;使用床栏,必要时使用约束带;患者行动时应有人搀扶,防止发生跌倒或坠床。对兴奋期、共济失调期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出现幻觉、谵妄状态及攻击行为时,应给予约束制动,清除环境中的障碍物,尽可能安排在较独立以避免扰乱诊室秩序,并留陪人或配备护工,防止发生自伤或他伤。对昏睡期有沉睡、昏迷的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应保持气道通畅,呕吐时将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吸入气管引起窒息;昏迷者托起下颌避免舌根后坠引起窒息。由于急性酒精中毒患者昏睡期的表现常常掩盖了颅脑外伤的神经系统症状,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因此,细致观察病情(特别是意识状况和眼征变化)和体检全面是提高诊断和疗效的关键。尽快使用纳洛酮后,不断与患者对答,判断其意识是否清醒,患者清醒时间一般为1~2 h,若超过此时间仍未清醒者则应及时察看瞳孔变化,必要时行头颅CT检查,避免漏诊,延误治疗,引起医患纠纷。患者入院后应及时完成酒精浓度测定等检查,为确诊急性酒精中毒提供诊断依据,避免投保者因此不能投保而引起投诉。治疗护理后要及时完成护理记录,并记录准确包括时间,使护理记录与实际相符、与医生记录一致,避免引起医患纠纷。

1.3 效果评价内容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安全隐患发生率进行比较,护理安全隐患包括跌倒、坠床、自伤、他伤、窒息、漏诊、投诉纠纷等。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AS 8.22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干预组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护理安全隐患发生率为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P

3 讨论

3.1 及早应用纳洛酮是有效防止急性酒精中毒患者护理安全隐患的保证

尽管我国酒精中毒的发生率较发达国家低, 但也不少见[2]。纳洛酮为纯阿片受体拮抗剂,是一种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小的药物,可使血中酒精含量明显下降,降低脑内β内腓肽和防治自由基所致损伤,使患者快速清醒[3],减少、避免意识不清者呕吐引起窒息;动作不协调、步态蹒跚、躁动引起跌倒或坠床、自伤或他伤等并发症发生。同时,急性酒精中毒有无合并颅脑损伤诊断有困难时,可应用注射纳洛酮进行鉴别诊断,若无颅脑器质性损伤,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症状、体征可迅速改善, 避免漏诊,延误治疗,引起医患纠纷。

3.2 护理干预能有效控制急性酒精中毒患者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避免医患纠纷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允许范围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护理安全干预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及安全是护理质量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故我们及早评估、识别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伴有动作不协调、步态蹒跚、躁动或沉睡、昏迷等不安全因素;及早评估、识别护理活动中的可能出现护理记录不及时、护理记录不准确、未及时完成酒精浓度测定等,昏睡期的表现常常掩盖了颅脑外伤的神经系统症状不安全因素,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从而控制急性酒精中毒患者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的护理安全隐患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1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789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