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场一体化建设现状、效果与建议的报告

关于市场一体化建设现状、效果与建议的报告针对当前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本文聚焦于国内市场分割程度和一体化改革成效,采用相对价格法测算了2002 年至 2022 年31 个省区市的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分割指数,然后从全国层面、四大区域层面、三大经济圈层面以及省级层面比较分析各类市场的分割程度和一体化改革成效,以期发现当前中国市场一体化改革中的薄弱环节,并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为打通国内大循环,推动实现新发展格局提供政策性参考。

当前全球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在逆全球化思潮迭起的背景下已然出现拐点,尽管 2023 年中国宏观经济已正式进入后疫情时代,经济运行呈恢复态势,但仍面临诸多风险与挑战。

技术“封锁”、贸易保护、产业链回流等事件频频发生,逆全球化为全球经济恢复蒙上了浓重阴影。

聚焦国内经济运行,自 2013 年进入新常态以来,经济下行压力开始凸显,如何发掘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潜在经济增长率仍将是近期的当务之急。

面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新环境和新变化,如何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 格局已经成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焦点。

2022 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正式出台,指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

从中国经济发展历程来看,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呈现逐渐减弱的变化趋势,出口占 GDP 的比重已经从 2006 年的 35.4%降至 2023 年的 18.9%,意味着2023 年中国经济由国内循环实现的比例达到了81.1%,其中国内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高达82.5%,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可见,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体量扩大和产业结构向服务业倾斜致使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国际大循环动能明显减弱,国内经济循环的特征愈发明显,对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需求也愈发迫切。

新发展格局的提出,其本质是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的潜力和优势,立足于国内市场,畅通国内大循环来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

所以,如何畅通国内大循环是这一理念和战略的核心部分。

然而,中国国内市场存在特有的分割现象,这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产物,源自地方政府和官员对自身利益的追求。

市场分割不仅会造成商品和要素资源跨区域流动受限、技术发展与创新受阻,也会削弱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优化效率,导致地区重复建 设、产业同构现象严重。

因此,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将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举措之一。

鉴于此,本报告聚焦于国内市场一体化改革成效,采用相对价格法测算了 2002 年至 2022 年中国 31 个省区市的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分割指数(指数越小,市场一体化程度就越高),然后从全国层面、四大区域层面、三大经济圈层面以及省级层面比较分析各类市场的一体化改革成效,以期对当前中国市场一体化改革中的薄弱环节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为打通国内大循环,推动实现新发展格局提供政策性参考。

一、中国商品市场一体化现状(一)全国商品市场一体化现状根据本报告的测算结果,可以发现,自 2002 年以来中国国内整体市场分割程度呈现震荡下降态势,且波动幅度逐渐减小,也即是说中国国内商品市场分割程度整体上是逐渐减弱的,商品市场一体化改革举措效果显著,有力推进了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从具体数据来看,在 2002 年至2022 年的 21 年间,国内整体市场分割指数从 0.001342下降至 0.000164,累计降低了87.78%,年均降幅达4.18%,体现了商品市场一体化改革举措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