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县人大常委会关于全县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X县人大常委会关于全县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中央、省委、市委、县委农村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助推我县粮食安全工作,助力全县乡村振兴,根据县人大常委会 2024 年工作计划安排,2024年3月-4月,由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X带队,部分人大常委会委员、县人大常委会农工委人员组成的调研组,深入 X镇、X镇、X镇、X镇、X镇、X镇、X镇和县级相关部门,采取实地察看、听取汇报、现场询问、座谈交流等方式,对全县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开展专题调查研究,并随同市人大赴 X考察学习,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全县有耕地 54.18 万亩(田 31.21 万亩、土 22.97 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 46.65 万亩。截至目前全县建成高标准农田 22.24 万亩、占耕地的 41.05%,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中建成高标准农田 19.29 万亩,占永久基本农田的 41.35%。2019 年机构改革以来,全县共投入建设资金 3.4 亿元(其中中央资金 1.4175 亿元,省级资金 0.3739 亿元,县级资金 1.6086 亿元),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 8个,新建高标准农田11.47 万亩,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 1.2 万亩。2023 年获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突出单位。(一)高位谋划。一是理顺机制。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 建设工作,2019 年整合农田建设管理职责,构建“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建设标准、统一组织实施、统一验收考核、统一上图入库”的农田建设管理新机制。二是加强领导。组建由县委副书记任组长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作专班,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强有力组织保障。三是强化考核。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纳入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考核,实行目标考核管理,压实工作责任。同时,列入全县“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对标补短行动计划和全县重点项目专项推进。(二)有序推进。一是完善制度体系。2019 年至今,先后制定出台《X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十年规划(2021-2030 年》等高标准农田相关政策文件 4个,构建“规划+制度+办法+配套文件”的政策制度体系。二是推动全过程监管。建立健全“政府监管、社会监理、群众监督”三级质量监控体系。对项目储备、立项、选址、勘察设计、方案编制、招标投标、施工过程、竣工验收和资金往来等开展全流程督导监管,确保项目实施合法、合规和合理。三是探索多元投入。积极构建地方财政配套资金、专项债、金融贷款、统筹整合资金等多元投入机制。(三)成效明显。一是夯实粮食安全根基。2019 年至今,全县粮食面积稳定在66 万亩以上(两季作物播种面积),粮食总产量稳定在27.75 万吨以上。二是促进生产转型升级。通过对项目区配套设施进行综合治理,2019 年至今,新增和改善排水达标面积 11.47 万亩,高标准农田道路通达率达到 100%,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率 达到 90%以上,项目区耕地质量平均等级每年提高 0.1 个等级以上,极大地改善了项目区农业生产和生活条件,耕地宜机作业化水平和抗旱排涝能力得到显著改善,有效增强了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三是推动节本增收。2019 年以来,全县统一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实现年节约水量约65 万立方米,灌溉水利用率提高 18%,项目区高标准农田亩均增产 70 公斤以上,亩均实现农民增收200 元左右。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一)规划设计深度不够。一是工作滞后,准备不充分。2023 年以前,由于项目业主不明确、实施范围不明确、年度计划不明确,导致省市下达任务后才开始进行规划设计。时间紧任务重,赶工设计及施工成为了项目的常态,既耽误农时又影响工程质量。如 2021 年X镇和 X镇两个高标项目,原计划在9月初开工,均延后在12 月底完成开标,次年2月底才正式进场施工。二是为建而建,沟通不及时。由于项目涉及农户多,设计单位与镇、村和受益群众信息互通不畅,导致个别项目区设计与实际需求不符,施工过程中变更较多,变更时间跨度长,群众怨气较大。如 X镇2020 年高标项目,施工过程中变更量较大,至今未完成验收。同时,部分项目区还存在设计不合理问题,出现如悬崖沟、断头沟,灌排沟水平面高于田面,土地整理地块高差过大而无法实施等问题,实施的高标准农田作用与功能较低,效益发挥不明显。(二)建设任务难度大。一是完成比例较低。目前全县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占耕地比例是41.05%(全市为 53.16%),永久基本农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