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装备如何成为建设科技强国的有力抓手

高端装备如何成为建设科技强国的有力抓手干勇,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

长期从事国家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以及新材料、冶金、现代钢铁流程技术研究,是我国著名的战略科学家。

主持国家“十一五”重大支撑计划项目,并担任国家科技创新 2030 重大项目“重点新材料研发及应用”编制专家组组长。

装备制造业是国之重器,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十余年来,我国装备制造业成为推动工业增长的主力,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势头向好,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后来者居上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屡创世界之最的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成功逆袭的盾构机、破除“海上禁区”魔咒的海洋石油钻井平台、突破技术封锁的三代核电机组等一大批标志性装备取得突破,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高端装备如何成为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有力抓手?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我国大国重器为什么能达到现在这么高的水平,进入国际一流方阵,有的甚至超过国外同类集成技术的重大装备。

因为我们用 40 多年的时间追赶了西方国家 200 多年的工业化进程,科技创新能力和制造能力跃上了新台阶。

中国盾构机进入国际一流方阵中国的基建任务量大,要求也很高,随着铁路、公路、地铁、海底隧道等大量基础设施的建设,盾构机需求很大盾构机是一个涵盖了机械、液压、电气、力学等数十个学 科交叉复杂的大型装备,有 3万多个精密的零部件,每一个单体控制就有2000 多个控制点。

我国地形非常复杂,幅员辽阔,所以盾构机在使用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是世界上最难的。

盾构机的刀盘非常重要,如果断裂它就失效了,所以我们必须保证整个刀盘的强度和韧性,它的寿命绝对要保障。

原来我们用的盾构机完全是靠进口,从德国买一个盾构机,刀盘一断,拿回去一换,5000 万元修一次,而且影响工程进度。

2008 年我们制造了“中铁一号”,完全是自主设计,打破了洋盾构机一统天下的格局。

后来我们研发了“京华号”——最大的盾构机,开挖直径 16.07 米,机器长 150 米,重4300 吨,是个巨无霸。

我们攻克了常压换刀、泥水量远距离高效大功率输送难题,同时把凿好的隧道进行封顶,全部工作同时完成。

川藏铁路是迄今为止建造难度最大的铁路,全长1800 多公里、340 座大桥、180 多座隧道,桥隧占比为84%,而且岩石非常坚硬,一般的盾构机根本无法掘进。

但是我们中国铁建研发的硬岩隧道盾构机就解决了这些难题。

目前我国盾构机出口了24 个国家,特别最近 3年,硬岩掘进的隧道盾构机出口超过了 103 台,金额大概235 亿元,进入了盾构机研发制造的国际一流方阵。

“强天下者必胜于海”“强天下者必胜于海”,发达的海洋经济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支撑。

但是走向“深蓝”并不比走向“深空”简单。

这里是世界各国科技力量角逐的重要舞台。

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研发中,我们遇到了很多挑战。

深远海地质条件复杂,既有高山峡谷、硬岩淤泥,还有台风袭扰、暗流涌动,既要面对海水的超强腐蚀,又要抵抗大洋深渊的超高水压,突破这些难关必须掌握高端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技术。

以前我们说向海洋再要20 万亿元 GDP(国内生产总值),现在快完成了一半。

中国海洋工程装备支撑了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