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企业“用工难”问题经验总结7则

【篇一】

近年来,为切实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用工难”瓶颈问题,**县委、县政府高度重,在服务企业招工用工的各个环节出真招、出实招,多方位用心、多角度用劲,服务企业招工用工取得了积极成效。根据近期**市公布的县域城镇新增就业数据,**年以来**县新增就业人数为**8人,居全市各县(市、区)之首。我县的主要做法是:

一、统一思想认识,高位推进企业招工服务

我县始终把解决企业“用工难”问题作为优化营商环境和提升企业服务水平的重要抓手。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先后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服务企业招工工作,统一全县领导干部思想认识和行动。成立了企业招工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信息收集组、宣传服务组、县内招工组、外出招工组及中介服务组五个工作小组,统筹推进该项工作。制定了《**县**年服务企业招工实施方案》,明确了服务企业招工任务目标和工作措施,压实了各乡镇和相关责任单位服务招工责任。出台了《**县**年服务企业招工工作以奖代补实施方案》《**年服务企业招工工作考核方案》等方案,由县财政安排了招工专项工作经费,定期对各责任单位服务企业招工进行跟踪考核,全面加强了招工服务保障。

二、主动靠前服务,全面掌握企业用工需求

我县坚持谋划在前、靠前服务,切实做好与企业的招工对接,全面掌握了解企业用工需求。一是把解决企业用工问题作为县四套班子领导挂钩联系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县领导下沉企业,必须过问企业用工情况,必须亲自研究企业用工问题。二是扎实开展企业用工需求摸底排查,组织县经信局、人社、园区等职能部门,深入用工单位,全面了解掌握企业用工计划、用工需求、用工类别等详细信息,分类、分企业制定针对性解决措施。三是加强用工信息互通。在全面掌握企业用工信息的基础上,主动向各用工单位提供全县富余劳动力信息,特别是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残疾人和中职应届毕业生等人员信息,为企业和务工人员搭建好桥梁。

三、完善招工网络,多渠道推进企业招工

我县坚持把拓展延伸招工网络作为提升招工实效的关键一招,多渠道服务企业招工。重点搭建好“四个”平台,推动招工服务网络向“四个”领域延伸。一是完善县镇村三级招工网点,推动招工服务向镇、村、组延伸。在人流密集的县城九龄文化广场新建县人力资源市场,组织29家企业入驻常驻招工;定期在九龄文化广场举办招聘会,让企业招工和群众求职有地可寻;在全县10个乡镇、113个村(居)设立固定招工服务点,利用电子显示屏和宣传栏及时更新企业用工信息,使广大务工人员及时掌握本地企业用工需求。二是加强与招工中介合作,推动招工服务向周边地区延伸。重点瞄准**、**和周边县市等人力资源丰富的地区,加强与当地人力资源中介服务机构合作,利用中介优势开展招聘活动。今年以来,我县共组织企业在外地、市、县开展招聘会25场次,解决企业用工需求约1700人次。三是充分利用各种网络媒介,推动招工服务向网上延伸。在县政府信息网设立“就业服务专栏”,在县广电台开设“就业创业之家”节目,以及充分利用“政企通”平台、微信“公众号”“朋友圈”和行政事业单位电子显示屏等媒介,大力宣传就业政策,滚动发布企业用工信息,实现招工宣传全覆盖。特别是今年春节期间,我县广电台、人社局精心制作以“**佬,县长喊你回家就业创业”“回来就别走了,**有你更美好!”“回家务工真不错”为主题招工宣传片发布后,在当地微信朋友圈转发达3万多次,为留住本地外出劳动力在家务工就业发挥积极作用。四是加强“政企校”合作,推动招工服务向校园延伸。发挥县职业中学优势,畅通企业进校招工渠道,并探索设立符合我县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特别是今年**职业中学有76个学员留在**企业实习,改变了以往均在珠三角实习的局面。

四、优化用工环境,营造良好用工氛围

稳定用工、留住人才是解决企业“用工难”问题的根本,我县在大力推动企业招工工作的同时,在稳定企业用工方面下功夫。制定出台了《**县营造良好用工环境工作方案》,通过大力营造良好用工环境,为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一是保障均等政务服务,重点是改善职工随迁子女就学环境,优化职工办理证照流程等。二是优化生产生活环境。加大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升园区综合环境。不断改善企业周边商业、交通、通讯、就医等环境,切实满足职工生活物质需求。并督促企业改进生产设施,保障职工人身安全;改善生活环境,加强人文关怀,提升职工归属感。三是培育企业文化。引导企业加强自身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建设,培育职工素质和优良传统等。设立文化活动室和休闲体育活动等场所,举办职工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业余文化。组织优秀员工参加市“百企千人”旅游优惠活动,县旅游局实施了“员工日”免费游**本地景点优惠政策。通过工会、妇联、团委等群团组织和协会,组织到企业开展“春送岗位、夏送清凉、秋送助学、冬送温暖”等活动。四是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着力加强企业工会建设,强化用工管理,保障职工工资福利待遇,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开通了“职工维权绿色通道”,并对劳务派遣用工进行清理,加大非法用工打击力度。今年全县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58宗,法定期限内结案率达到100%。

【篇二】

企业用工难、劳动者就业难看似是一种悖论,但却又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一方面企业招不到可用之人,另一方面剩余劳动力闲置造成失业,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有着很大地危害。要解决这个难题,需采取多种措施加以解决。

1、从政府层面解决人员“招得进”

(1)优化措施,完善机制

1、强措施留人。为优化营商环境,缓解年度内纳税额达到1000万元及以上的重点工业企业面临的用工困难,出台了《舒城县缓解重点工业企业用工问题的实施意见》,切实减轻企业招工成本,确保企业招工成效最大化。

2、强帮招服务。春节期间,为准确掌握我县重点企业用工情况,确保政府帮招工作取得实效,我县于2月8日召开“全县帮助企业招工工作推进会”。县人社局立即成立帮招小组,对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杭埠园区的胜利精密、刚毅钰立、英力电子、精卓光显、绿沃新能源等31家重点企业用工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县委县政府稳岗留工政策和企业用工需求,和各乡镇做好送聘人员的组织对接工作。截至2月25日,各乡镇累计为全县31家重点企业输送员工2775人。同时,县人社局还抽调劳动监察执法人员以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为抓手,到相关重点企业和中介服务机构进行巡查,严厉打击“黑中介”和非法用工招工行为,确保帮招工作成效最大化。

3、强政策宣传。一是印发宣传画。制作4套重点企业招工信息宣传展板在高铁东站及城区重点地段摆放;印制了5万份用工信息宣传单页在全县范围内发放。二是群发彩信。投入9万多元通过移动彩信为30万移动用户群发了30万条重点企业用工需求信息。三是开动自媒体宣传。通过微信公众号、县电视台、网络直播、抖音、舒城县人才网等方式发布重点企业招聘信息和《致我县广大外出创业就业人员的一封信》100多万次。四是从喇叭响起来、宣传品贴起来、横幅挂起来、招聘会办起来、小组会开起来、信息转起来、市场管起来、校企联起来、服务动起来、措施硬起来等十个方面开展帮助企业招工工作。

(2)大力宣传,优化环境

为进一步做好引才、育才、留才、聚才、工作,主动向我县重点企业宣传《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进一步吸引高校毕业生等人才在**就业创业支持重点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对外详细介绍近年来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引进政策等情况,增强吸引创新要素和人才资源向舒城产业、企业流动集聚,深化拓展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及社会服务功能,真正让各类人才能够“引得来、留得住”。

(3)搭建平台,规范市场

利用舒城县在上海、苏州、宁波、杭州人才协会等平台,加强与劳务输出地之间的合作交流,强化信息搜集和发布工作,搭建就业对接平台,让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有门路,求职有信息;常态化举办2+N招聘会,春节期间启动“春风行动”系列活动,借助县城重大项目实施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抓好本县企业与各类人群供需对接,以项目带动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军人、贫困劳动者等重点群体就业。截至目前,全县共举办32场线上线下招聘活动,其中2+N招聘会23场,网络直播招聘3场,线下大型招聘会6场,提供就业岗位19000多个,进场求职人数6500多人,1200多名求职者与企业和用工单位达成就业意向。

(4)加强培训,校企融合

1、主动开展校企对接。为积极探索校地企合作模式,做好“招才引智”工作,组织协调**市辖范围内中专、高职、大专院校等负责人前往我县企业参观考察,组织校内实习阶段学生前往企业实习。去年县人社局党组一行携5家重点企业赴**理工大学开展校地企合作对接活动,通过校地企三方共同参与、相互协作、优势互补,形成企业有工用、学校人才有去处的双赢局面,推进了学校与企业求共赢、谋发展的良好开端,以精准高效的服务打通校企合作的“最后一公里”,为积极探索校地企合作新模式奠定了基础,满足了全县企业发展和人才就业的新需求。

2、积极引进高校落户。为了提升我县职业教育水平,进一步增强吸引人才的能力,近期我县与合肥工业大学技师学院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合肥工业大学技师学院计划将新校区落户我县杭埠镇,目前正在开展土地征迁、前期规划等工作。

3、加大职业教育培训。一是加强校企联合办学,培训人才。学生在校经过一段时间的理论基础学习后,可安排到企业顶岗实习,企业根据学员工作绩效发给一定劳动报酬。二是开展灵活办学,将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结合起来,将日间学习和夜校、平时学习和节假日学习结合起来。不仅要有长期的专业知识的培训,更要有短期的实用技术的培训,提高教学的灵活性。三是提前做好就业宣传工作。提早动员鼓励一批初中毕业生,报考舒城职业学校或**技师学院,学习一技之长,为将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5)积极引导,规范用工

1、目前我县有正规资质的劳务派遣公司约28家,通过组织成立舒城县人才资源服务协会,积极引进北京鑫众包、合肥大申祥等大型人力资源公司入驻,进一步规范我县劳务市场。引导和鼓励县内职业中介机构优先保障县内企业用工需求,扶持一批合法中介机构,为县内重点企业定向输送员工。同时加大对非法劳务中介机构清理力度,规范整顿持证劳务中介机构,禁止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批准擅自开展职业中介活动。

2、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和高校毕业生返乡就业。把握外出务工人员和高校毕业生返乡时间点,通过召开外出务工人员和高校毕业生座谈会等方式,大力宣传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就业环境等,报道返乡务工人员和高校毕业生在本地就业的典型事例,引导就地就业。

(6)制定政策,完善服务

一是政府对企业实施相关优惠政策,如对企业发放稳岗补贴,增加轮岗补贴、特殊技术岗位补贴等方式,减少企业用工成本,出台一系列招才引智的补贴帮助企业吸引和留住高技术人才,在保障劳动者权益同时减轻劳动者保险费用负担。二是政府对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便利服务政策,解决子女入学问题、廉租房问题、医疗卫生等涉及生产生活的问题。

2、从企业层面解决人员“留得住”

(1)不断提高员工工资福利待遇。企业在确定工资标准时既要根据自身效益,也要与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相匹配,同时也要还要充分考虑员工生活成本增加和生活水平提高等现实因素,并建立正常增长机制,将工人的工资福利待遇逐步提高到和苏浙同行业相当的水平,起码不能差别太大。同时企业要及时为员工办理录用备案手续,签订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并不得随意裁减人员。

(2)逐步改善工作环境。企业要按照行业标准来建设、布局厂房,规范企业的生产流程,同时要严格遵守劳动法律法规,改革生产工艺过程,减少生产中的粉尘、噪音等污染,保持车间的温度和湿度,让员工在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中劳动,这样不仅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而且可以留得住工人。

(3)完善员工的食宿条件。有条件的企业要建设自己的职工宿舍,开办职工食堂,宿舍里要安装空调,食堂的饭菜要经常更新,保证员工可以吃得好、睡得安,以便有充足的精力投入到工作。在此基础上要逐步完善娱乐设施,满足职工文化、体育、娱乐需要,不断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

(4)遵守工时制度,减少加班时间。企业要根据劳动者身体承受能力来确定工作时间,尽量缩短劳动时间,同时要保证工人定期有固定的休息日,去处理一些自己的私事。超过国家法定工作时间以外的工作时间应该算作加班,企业要按规定支付加班费用。

【篇三】

今年以来,区人社局积极应对企业用工新形势,搭建对接平合,细化落实企业用工政策,以优质服务化解企业用工难题,助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集团是一家生产光纤预制棒、光纤、数据电缆、通信电缆等产品的企业,今年以来,市场需求旺盛,订单数量激增,44条生产线全部开启。尽管干劲十足,但一线生产普通工人数量不足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集团人力资源部招聘专员刘超告诉记者,区人社局了解情况以后,积极指导他们参加区里组织的一些线上和线下招聘会,今年,企业通过线上线下招聘会的形式,累计招聘了60多名普工,已经能够基本满足日常生产需要。

充足的劳动力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今年以来,区人社局积极对接企业一线普通工人需求,大力拓展招工渠道,组织民营企业招聘月专题招聘等17场线上线下招聘活动;开展大集招聘,协调1100余名网格员担任招聘求职专员,通过1450个网格服务群定期推送企业招聘信息,推广“求职登记”二维码,吸引本地劳动力到企业工作。同时,组织相关企业到**省**、**等地招工,新建劳务合作基地2处,每月向30处劳务合作基地推送**重点企业招聘信息,吸引外地劳动力到**就业,填补企业用工缺口。

普通工人是企业发展的“血液”,专业人才则是企业创新发展的“心脏”。随着天润工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第二主业空气悬架和新兴业务板块的快速发展,专业的人才梯队建设成为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今年上半年,针对企业对高学历专业人才的需求,区人社局集中组织天润工业、亘元新材料等10家企业赴省内**科技大学、齐鲁工业大学等5所对口专业高校开展专场招聘,吸引了1900余名高校学子应聘,达成就业意向470余个。同时,组织重点企业赴长春、哈尔滨、**、秦皇岛等省外高校参加校园招聘,参加**省春季“百校千企”人才对接、龙江学子毕业生线上招聘等活动,为**企业发展引进更多的专业人才。

同时,区人社局进一步优化“动态清零用工模式”,力争实现企业空岗“限时补位”,用工需求“限时补缺”,对于重点企业急需紧缺用工需求,分类别提升补缺速度,努力化解企业后顾之忧。

区人社局党组成员、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主任梁志勇说,收到企业反映的用工问题,区人社局立即组织企业服务专员“一对一”沟通对接,详细了解企业缺工现状和招工难点,有针对性地予以解决。目前,帮助天润工业、亘元新材料、**集团等企业解决用工4200多人,引进青年人才390余人。企业如果有用工方面的问题,欢迎联系**人社局人力资源市场科

【篇四】

为切实做好企业招用工服务保障,推动广大求职者就近就业,根据**市委“改革攻坚规范治理年”有关部署要求,乐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采取“五强化”措施,着力缓解企业“用工难”问题,积极促进企业生产经营平稳健康运行。

强化管理,逐步完善台账。建立“收集诉求、解决诉求、回应诉求”企业用工服务工作制度,出台缓解企业用工难专项行动方案,提出了五个方面16条具体举措,不断优化服务方式,拓展服务渠道,着力形成职责明确、覆盖全面、保障有力的企业用工服务机制。定期收集、建立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园区新投产等重点企业用工需求清单,并建立动态用工台账、实行销号管理。按季组织全市17个镇(街道)215个行政村(社区)开展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人员摸排工作,建立富余劳动力求职意愿台账。今年4月份根据园区企业最新用工需求,制定任务数分配到镇(街道),并纳入年度城乡就业绩效考核指标,逐步构筑上下联动、合力缓解企业用工难的工作局面。

强化沟通,如实摸清底数。拟定年度走访企业计划,抽调就业、职建、人才、社保等股室人员组建企业服务团队,由班子成员带队每月进行实地走访,详细了解企业用工现状,今年以来为35家企业开展了“三送”(送政策、送资金、送技工)服务。创建服务企业用工微信群,邀请政府部门、民营企业、技工院校三方业务负责人入群,实现了政企校互动交流便捷高效。近日,乐昌市人社局联合市产业园、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省南方技师学院(乐昌校区),就开展校企对接活动认真做好前期牵线搭桥的沟通。接下来,将组织园区企业进学校举办校企供需见面会、校园宣讲会,以吸引更多的技工院校毕业生留乐就业,服务乐昌经济高质量发展。

强化宣传,主动落实政策。为让企业和群众能够真正知晓政策、理解政策、享受政策,及时将1500册**人社编印的《惠企政策措施解读,便民热点问题解答》派发到基层、到企业,并在就业服务大厅开设“人社领域便民惠民政策措施热点问答”宣传专栏。同时,通过政府信息网、微信平台、应急广播等途径,大力宣传就业创业政策;春节期间还组织人社干部进镇入村到户开展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的“敲门行动”,让全市返乡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充分了解就近就业创业的扶持政策、申报流程及园区企业岗位空缺情况。今年以来,乐昌人社共审批创业担保贷款3笔120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贴息13万元、灵活就业社保补贴308.9万元、创业类补贴10.4万元、技能提升培训补贴143万元。

强化培训,大力提升技能。以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为契机,通过校企合作、社会力量培训、送教下乡、技能竞赛等形式,积极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253人次,大力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不断培养和储备一批本地技能人才。联合教育部门深化产教融合,指导本地职业技工院校围绕先进材料、先进装备和现代轻工等我市产业发展定位,持续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开展“订单式”技能人才培养,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和现代学徒制,提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精准性。同时,为减轻企业培训资金负担、提高劳动者参加培训积极性,认真落实职业技能提升补贴政策,以“小切口”实现“大变化”。

强化服务,精准匹配岗位。搭建企业招用工平台,推行有的放矢招聘服务,通过宣传栏、招聘网、微信群、公众号等渠道,以及印制3000份招聘信息宣传册、300张企业宣传海报、5000份《致外出务工人员的一封信》分配给镇(街道)、村(社区)到农贸市场、公交车站等人流密集场所派发和张贴,全方位推送企业各类招聘信息,扩大招聘信息覆盖范围。适时向高校毕业生、**军人、就业困难人员、登记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发送企业招聘手机短信,降低劳动者岗位搜寻成本,努力实现人岗精准匹配。鉴于目前疫情形势,今年以来组织举办“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主题的线上招聘会4场,组织75家企业参加,提供就业岗位4000多个,网上点击量达近3万次,达成意向430余人。

【篇五】

为帮助企业摆脱用工难的发展桎梏,助力企业平稳健康发展,今年以来,根据市委“改革攻坚规范治理年”工作部署,市人社局通过走访座谈、搭建助企招聘平台、分类提供精准用工服务等方式,积极牵头实施缓解企业“用工难”专项行动,为项目落地和产业发展提供坚强的人力资源保障。

       走访对接,实现校企供需互通        

“缓解‘用工难’问题的重点之一在于扎实做好供需互通,为此,我们持续开展常态化走访,厘清企业用工刚性需求。截至目前,已累计组织走访全市重点企业410多家次,建立了企业用工服务清单。其次,积极开展座谈交流,今年已累计召开16场企业用工座谈会,邀请161家次企业参加,切实畅通了政企沟通渠道。”市就业服务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人社部门还积极提供人力资源对接服务,鼓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推荐劳动者到企就业,为企业开展人才寻访业务。

今年上半年,市人社局通过走访、座谈、对接等方式,积极搭建服务沟通桥梁,归集企业用工需求,共收集924家次重点规上工业企业用工需求2.4万人次,已帮助企业新招员工2.1万人次;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入驻机构共对接企业1214家次。

加强“校企合作”是解决技能人才供需不平衡、岗位匹配度不高等问题的“良方”。市人社部门进一步整合企业、院校、毕业生等优质资源,形成“政府搭台、校企联动、合作共赢”的招才纳智良性循环机制。

一方面,对标我市产业发展需求,优化专业设置。今年中职、技校共新增专业21个,调整专业5个,淘汰专业6个;另一方面,加强产教融合,校企联动,积极为企业输送技能人才。组织**正威新材料、南兴装备、欧莱高新等121家次重点企业,与**学院、松山学院、市技师学院、市中职学校等院校举办122场供需见面会,向企业输送4800名学生顶岗实习;并且大力拓展外省市劳务对接合作。与广东省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召开线上供需见面会,组织**正威新材料、乳源东阳光等9家企业向该校200多名**-2023届韶籍应届毕业生开展企业文化宣讲,推送124个岗位信息,吸引该校韶籍毕业生回韶就业。

       多元助力,促进人岗精准匹配        

与此同时,市人社部门善用“巧力”发挥好“媒介”功能,搭建多个优质、快速、便捷的供需对接交流平台,对企业招用工“帮扶到底”,让企业借点发力,撬动就业杠杆。

搭建不打烊就业服务平台。累计举办各类主题线上招聘活动57场,组织2200多家次企业参加,提供岗位6.49万个次,点击量达172.41万次;打造安全、实时、快捷的“直播带岗”招聘服务新模式,市人社局与电视台联合举办“云上招聘”直播带岗活动,邀请20家企业携5200多个岗位上线直播间,吸引了20.5万人次在线观看;全市人社部门累计举办“直播带岗”活动13场,组织205家次企业,提供就业岗位****个次,吸引5.59万人次观看……一个个优质高效的平台、一场场精心组织的活动,拉近企业与求职者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实现精准对接。

广东韶华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道:“公司自去年5月动工以来,在市人社局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已经储备了400多名员工,其中已经有200多名已经到岗开始为期一年的实习。此外,我们还借助市人社局提供的招用工对接交流平台积极开展社招工作,招到了约100名员工,基本解决了我司目前的用工需求,为我们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人力资源保障。”

为充分调动基层活力,挖掘农村富余劳动力,扩大企业招聘覆盖面,各县(市、区)人社部门也积极创新实施多项服务举措:**县组建镇、村(居)、企业三人招工工作小组,按照“不漏一户、不漏一人”的原则,深入村组走村串户,建立人力资源信息库,积极帮助企业招聘员工;乐昌市发动村村通喇叭广播平台,在节假日向村民播报企业招聘信息;南雄市派出宣传车,走村串巷播放企业招聘信息。

创新运用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在春节期间、毕业季向返韶人员、应届毕业生等各类群体精准推送企业招聘信息,累计推送53.1万条手机短信和32.5万条朋友圈;收集梳理全市280家次优质企业、8600个次招聘岗位,向就业困难群体发送招聘活动宣传短信32.1万条;印制含787家次重点企业、1万个岗位信息的宣传折页和“韶州工匠计划”补贴宣传册19.77万份,深入镇、村和火车站、商超等地派发,吸引劳动力到企就业。打造人社部门优质线上服务平台,通过**人社微信公众号帮助784家次企业发布招聘信息2707条次、招聘岗位9801个次,吸引了9.5万人次求职者点击浏览……

就业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经济发展,服务和保障企业用工工作事关群众民生福祉。接下来,市人社局将坚持以缓解企业用工难为工作重点,积极打造用工对接平台、全面收集企业用工需求、加大服务企业招聘人才力度,当好“服务员”和“店小二”,在“快、准、稳”上下功夫,进一步提升企业用工服务保障水平,为企业用工难破围解困。

【篇六】

近日,县工信局以“三抓三促”行动为抓手,深入走访工业企业,摸清企业用工需求,缓解企业招工方面的急难愁盼,着力提升服务企业发展的实际成效,助推企业“复工复产” 。

一是聚焦企业困难,摸清用工需求。对近期急需用工且用工量大的企业进行实地走访,深入了解企业岗位所需的年龄、文化程度、专业技能等条件,以及企业为员工提供的工资福利待遇等情况。

二是发挥部门职能优势,搭建就业服务平台 。与县人社局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通过现场招聘和直播带岗的方式,利用“**工业”微信公众号和抖音号加大用工宣传,吸引工业企业急需紧缺人员参与招聘,为企业精准推荐合适人才。

三是落实跟踪服务,提高员工队伍稳定性。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包联企业制度,压实主体责任,及时掌握企业招工用工情况,破解企业招工用工的“堵点”“痛点”问题,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全天候的服务。面向企业要加强法治宣传,引导企业树立正确劳动法制观念,树牢规范化、人性化用工理念,积极改善用工环境,把保障员工福利待遇放在首位,增强员工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为企业做大做强提供稳定的人员保障。

【篇七】

自“改革攻坚规范治理·担当作为年”活动开展以来,市人社局高度重视,坚持以改革攻坚为原动力,以规范治理为切入点,聚焦企业“用工难”问题,充分发挥人社职能,以“谋”“学”“干”,“三招”并举缓解企业“用工难”。

  一、以谋为先,定举措。根据《南雄市关于开展“改革攻坚规范治理·担当作为年”的工作方案》精神,为提升企业用工服务质量,缓解企业“用工难”问题,市人社局研究制定了《南雄市缓解企业“用工难”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了服务企业用工的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提出了5个方面13项具体工作举措。通过建立健全“收集诉求、解决诉求、回应诉求”工作机制,扎实开展企业用工保障服务专项行动,并组织企业用工服务工作统筹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召开缓解企业“用工难”工作推进会议,共同商讨研究缓解企业用工问题,确保缓解企业“用工难”专项行动有序推进。同时,为进一步强化重点企业用工保障服务,市人社局又制定了《南雄市**年“千名就业服务专员助万家重点企业”活动工作方案》,成立了由市人社局主要领导任组长,以就业、社保、职建、人才、劳动监察等部门分管领导及业务骨干组成的“千员助万企”活动领导小组,通过增加服务专员,明确职责,为重点企业提供全方位、多渠道、精细化用工服务和指导,帮助重点企业解决涉及招工用工、政策咨询、职业技能培训及评价、劳动关系协调等服务和指导。

  二、以学为基,提效能。为确保缓解企业“用工难”各项工作部署落地,市人社局紧紧围绕“队伍建设是根本”的理念,牢牢抓紧队伍建设。一是注重提高队伍思想认识。通过集中学习、召开会议等方式,层层传导压力,不断提高干部职工关于开展“改革攻坚规范治理·担当作为年”活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干部职工“只有认识到位,行动才能到位的”的意识,并加强党风廉政教育,着力促进党建与改革攻坚规范治理工作深度融合,努力保持队伍的纯洁性和纪律性,从源头上确保改革攻坚规范治理工作落到实地。二是注重树牢队伍担当作为意识。市人社局紧紧依托“就业服务我先行”党建品牌,充分发挥党员先锋队模范带头作用,不断树牢为民服务意识,并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认真对照改革攻坚规范治理工作任务目标、任务清单,以担当之勇、作为之力,推动改革攻坚规范治理各项工作取得实效。三是注重提升队伍业务能力。通过组织开展就业服务专员业务培训,进一步提升服务企业能力。为拓宽工作思路和举措,市人社局主要领导还带领相关业务部门到**市开展业务交流,借鉴学习市级关于企业用工服务的先进经验做法。同时,坚持深入开展人社窗口单位技能练兵比武活动,采取日日学、周周练、月月比等方式,多形式开展练兵比武活动,全面提升干部队伍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在“内强素质、外强服务”上下功夫,着力打造一支素质高、作风硬、业务精的人社干部队伍,进一步推动我市缓解企业“用工难”改革攻坚规范治理工作走深走实。

  三、以干为本,出实效。针对企业“招人难”“留人难”问题,市人社局全面推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截止目前,走访企业38家次,解决企业诉求13条,帮助解决企业用工810人次,有效缓解了企业“用工难”问题。一是强化宣传引导,扩大信息覆盖面。依托传统媒介与新兴媒介相结合的方式,搭建全方位空岗信息宣传方式,让广大求职者及时获取企业空岗信息。**以来,发布企业招聘信息1.2万条次,发放企业招聘宣传单等资料4.5万份,做到线上线下招聘服务无缝衔接。二是强化平台搭建,促进供需对接。结合企业用工需求及实际,聚焦互联网招聘服务,举办各类专场招聘活动6场,惠及企业239家次,提供岗位信息3277个次。同时,全力促进校企合作,引导、鼓励校企签订“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共同培养本地企业急需技能人才,缓解企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三是强化政策支撑,支持企业稳岗。为充分发挥企业吸纳就业主阵地作用,市人社局进一步加大企业扶持力度,认真落实3.0版“促进就业十条”等政策,深入开展“送政策、送资金、送信息”“三送”活动17次,落实社保补贴、岗位补贴等扶持政策117.8万元,进一步释放政策红利,确保惠企政策落到实地,降低企业用工成本。四是强化精准服务,提高人岗匹配率。一方面,指导企业合理制定招聘计划和招聘条件,强化招用工主体责任意识,完善软硬件用工环境,增强员工企业归属感,稳定员工队伍;一方面,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积极宣传本地企业就业优势,引导和推荐本地就业,并以开展失业登记、政策咨询等日常业务为契机,引导劳动者反映就业诉求,为586名求职者提供“一对一”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就业服务,促进人岗有效对接。**年以来,服务企业554家次,服务各类劳动者2568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