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交通运输局过去五年工作总结及20XX年工作计划

市交通运输局过去五年工作总结及 2023 年工作计划一、2018-2022 年工作情况2018 年以来,在省交通运输厅的大力支持下,我市综合立体交通体系高速发展,累计完成投资约*亿元,被列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一)布局完善、互联互通的交通路网初步成型。

一是高速公路日趋完善。

全市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达到*公里,实现 80%乡镇 30 分钟上高速。

*建成通车,世界最长跨海公铁两用大桥全线贯通,“三纵三横”骨架路网基本成型。

二是普通国省干线持续优化。

*等重大项目建成通车,动建*等重大项目,*顺利推进,*建设取得新突破。

三是农村公路提档升级。

加快推进县道“四晋三”、县乡道公路“单改双”等工程,全市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公里,100%建制村通硬化路,具备条件的乡(镇)100%通三级以上公路,100%建制村通客车。

*市、晋安区获评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公路鼓宦线获评全国十大最美农村公路。

(二)集约高效、立体协同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一是客货枢纽日益完善。

建成琅岐综合对台客运码头、闽运连江东站等 6个客运枢纽,*站、*南站、长乐机场等 3个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建设持续推进,对外综合交通枢纽与城市道路交通、公共交通、轨道交通的一体化衔接不断强化。

*星泰安物流园(*公路港)、*长乐翔福物流 园等物流枢纽站场建设有序推进。

*入围“十四五”首批国家物流枢纽城市。

二是港口航运稳健发展。

*港快速发展,已建成生产性港口泊位*个,开辟集装箱航线*条,2021 年货物吞吐量完成*亿吨,位居全省首位。

积极推进闽江复航,大力推进“两江四岸”码头建设提升,打造“闽江游”内河旅游航线。

三是城市地铁快速发展。

2019 年地铁 2号线开通运营,2022 年地铁 5号线首通段、6号线陆续开通,*跨入地铁“四线齐发”时代,地铁车站数量增至*座,运营里程达到*公里,服务时间和运行班次均处于全省首位,日均客流量达到*万人次。

(三)便捷畅达、经济舒适的运输服务持续优化。

一是公交品质不断提升。

清洁能源车辆持续投入使用,全市已有清洁能源公交车占比达到*%。

公交线网不断优化,初步建立了“快、干、支、微”的多层次公交线网,现有公交线路*条,城区 500 米内即有公交站点,*条线路运营至 22 时以后,市区公交乘客满意度保持在90%以上。

二是出租车新旧业态融合发展。

传统出租车行业改革持续推进,网约车规范化管理有序推进,制定一系列网约车行政许可工作规范配套文件,创新网约车监管方式得到交通运输部肯定并全国推广。

三是现代物流提质增效。

“互联网+物流”发展初显成效,好运联联、大道成等企业先后实施多式联运“一单制”试点,累计培育扶持36 家网络货运企业,企业数量及年营收均居全省第一。

交通、邮政、供销部门合力推进三级农村物流网络体系建设,县、乡、村三级物流节点覆盖率达到 100%、100%、91.72%。

(四)科学规范、创新引领的治理体系不断完善。

一是简政放权逐步深化。

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出15 个事项终端自助办、14 个事项“e*”手机APP 自助办,实现 32 个事项全市通办,行政许可事项总承诺时限压缩至法定时限的10%。

二是行业监管规范有力。

交通执法更加精准高效,建立健全“政府牵头、多部门联合协作”的道路管理联动机制,落实“一超四罚”和失信联合惩戒。

深化平安交通建设,加强应对自然灾害的交通应急保障能力,实现内河水上客运、港口作业“零死亡”。

三是绿色、智慧交通创新发展。

江阴港区上线省内首个“5G 智慧港口”平台。

建成*港航道遥控检测系统、*市公交行业大数据中心,公交车辆实现智能调度。

加大对交通运输领域环保违法行为的整治力度,全面淘汰营运黄标车。

道路运输行业运输周转量能耗和能耗总量持续下降。

五年来,*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对标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仍存在发展短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基础设施存在结构性短板,机场、港口辐射能级偏低,部分通道承载能力不足,公路与城市交通衔接不畅,闽江内河航运的效能未能充分发挥;二是智慧交通支撑作用不够突出,科技创新引领不足,交通运输发展动力有待提升;三是受各种要素制约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