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G安涉警负面舆情应对处置调查研究情况报告

关于 G安涉警负面舆情应对处置调查研究情况报告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社会转型带来的矛盾也日益加剧公安机关作为各类矛盾风暴的舆论漩涡中心,需要处置自身队伍建设和在各类社会矛盾处置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涉警舆情,如果不能有效处置负面舆情,必然产生严重的舆情危机,使工作陷入被动的境地,甚至对整个社会稳定以及治安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全面分析当前 XX 公安处置舆情的基本策略和效果反馈,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尝试从树立舆情处置正确理念、健全舆情处置工作机制等多方面提出意见建议。

一、XX 公安网络舆情处置的现状(一)XX 公安面对的网络舆情现状近年来,随着电商产业兴起,抖音、快手等社交应用蓬勃发展,XX 公安面临的涉警负面舆情越发活跃、复杂,整体来看,呈现以下以下特点:1、舆情数量走高。

2021 年,全市公安机关共上报各类涉警 负面舆情 XX 起,有效处置 XX 起。

而 2022 年,对应数据分别为 XX 起和 XX 起,较前一年同期增长 28%和 39.1%,其中不乏热点网络舆情,舆情数量较 2021 年相比大幅增长。

2、舆情涉及面广。

从涉警负面舆情发帖内容来看,涉及案件办理、治安整治、窗口服务、接处警投诉、征地拆迁矛盾等多方面,以 2022 年11 月市局处置的网络舆情为例,其中有 XX 起直接针对公安队伍,有质疑民警执法不公、举报违法乱纪、对治安环境或社会秩序不满等。

商铺小区业主维权群体等为维护合法权益,通过本地网站论坛制造舆论声势,以此博取关注、吸引眼球,更有甚者联合煽动、组织非法聚集引发群体性事件,存在较大涉稳风险。

3、各路群体利益关系错综复杂。

以利益诉求为目的网络舆情,多为群体策划的产物,往往演变成“爆炸能量”。

去年以来,本地的利益诉求中,住房保障、医患纠纷、环境污染等占主要类型,往往容易引起相关利益群体“抱团取暖”,发酵形成舆论热点,引爆线下维权,并再次被网络无限放大,引起网民的关注和热议,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公安工作的独特性、敏感性,导致涉及公安的话题极易吸引公众眼球,爆发舆论关注。

虽不少贴文存在不实的现象,但一定程度上使公众先入为主,对公安机关留下了暴力执法的不良印象。

4、媒体炒作热度高。

为获得民众的关注度,增加收视率、 发行率等诸多因素,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往往交互跟进,互相炒作,形成网下网上推波助澜,使得涉警舆情事件达到舆论的最高峰。

2021 年11 月,一则《XX“最美酒托”出狱后参与反诈宣传,曾因高颜值通缉照刷屏全网!》报道“横空出世”,该视频一出,立即引起《封面新闻》等多家网络媒体转载,引发本地网友及全国网友对XX 公安的质疑:“难道警察叔叔也认为颜值即正义?

”“她自己现身说法,忏悔过去是可以的。

但是,参与反诈宣传,与自身忏悔是两码事。

”以此可见,该新闻的恶劣影响已经形成并且极难消除。

(二)全市公安网络舆情处置成效1、推动警媒关系的良性互动。

一是建立了与媒体的良性沟通平台。

市局宣传处牵头搭建了自媒体公众平台,定期协同网信办召开联席会,召集本地知名论坛网站和本地网络大V,敲打拍肩执法,提醒全市网络发声者遵守纪律,沟通感情;二是树立“合作共赢”的警媒互动目标与防线。

主动与网络媒体搞好关系,调动各媒体版主的网络宣传积极性,今年以来,共发提醒性、预警性贴文XX 余条,从预防角度极大地减少了群众损失,也让广大网友进一步支持和理解公安工作,实现与媒体的良好合作、互惠双赢。

三是把牢主流媒体的舆论导向。

市局注意加强与 XX 本地的报刊、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和部分新兴媒体的合作,今年以来,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