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探析与对策研究

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探析与对策研究当前,全球面临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进,经济格局和产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就业环境和就业形势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教育部数据显示,2023 届高校毕业生数量预计达到 1158 万人,同比增长 82 万人,就业人数创历年新高。

大学生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关乎着数百万家庭的切身利益与社会的和谐稳定。

近年来,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就业指导成为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已成为高校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值得探究与深思的主题。

一、大学生常见的就业心理(一)就业认知偏差大学生随着年龄增长、知识储备与人生阅历的积累,逐步形成了独立的人格,在自我认知方面有更高的水平,在心理与精神层面有更高的追求。

大学生在学校时过着温馨、友好、平静的校园生活,毕业后面对就业和生存的现实问题不能一下适应,容易无所适从,环境的改变使其在 心理上短期较难做出调节,形成消极心理,容易造成心理压力。

融媒体时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和内容多元、快捷,导致大学生群体的价值观多元化,加之对就业市场严峻程度的认知不足,容易形成过度看重专业对口、过高期望薪酬待遇等就业认知偏差。

(二)盲从与攀比心态大学生处于 20 岁左右的年龄,是人生的黄金阶段,也是一个人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大学毕业生初入职场、初涉社会,思想较为简单,容易受社会上各种思想和观念的影响。

此时若不能很好地认清自我与了解自我,就很难实现顺利就业。

部分学生求职过程中过于看中功利价值,没有综合所学专业、个人特长、兴趣爱好等进行准确定位,而是依赖别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

想要依据兴趣特长选择岗位却又缺乏放弃专业的勇气,或者想要放弃专业追求经济利益却又担心无法长久发展,在理想与利益之间摇摆不定,容易出现盲目从众择业,从而导致迟迟未能就业或者短期内频繁换岗的情况。

也有些同学存在攀比心理看着同学找到好的单位,就一定要找比同学更好的单位,盲目提高就业期望,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

(三)焦虑新形势下,大学生受就业人数总量与宏观经济形势双重影响,求职压力紧逼其心理防线,容易产生恐慌与焦虑部分大学生对个人和求职单位没有清晰的认识,在面对个人理想、家人意愿、事业与感情、待遇与地位等多种矛盾冲突的问题,容易产生焦虑,尤其是心理素质较差、身体条件不好的大学生若长期处于心灵的低谷期,容易产生焦虑情绪,甚至有少部分学生因多次求职失败而陷入自我怀疑、自我封闭的状态,更有甚者因害怕失败而不愿尝试就业。

(四)过度依赖新时代大学生家庭条件大多比较优越,从小就在父母和长辈的庇佑下成长,没有遇到太多困难和挫折,这样造成很多大学生生活自主性与独立性相对较弱。

部分大学生就业观出现偏差,在处事和自理方面能力培养不足,对就业也无法独立自主选择,存在着较强的依赖心理。

二、就业心理问题的成因(一)学生自身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