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乡土人才队伍建设问题研究

关于乡土人才队伍建设问题研究为深入了解我县乡土人才队伍建设现状,继续健全工作机制,更好地提高乡土人才素质,为我县农村经济强劲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们通过走访农业主管部门、座谈了解,对全县乡土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陵水县乡土人才队伍基本情况乡土人才是指在农村中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拥有一技之长,富有创新精神,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践中作出了相对较大的社会贡献,并得到社会认可的各类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

从成长经历、从事职业和能力素质看,乡土人才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一是“经营型”人才,二是“管理”型人才,三是“市场型”人才,四是“技能型”人才。

截至目前,全县有农业人口 27.8 万人。

其中各类乡土人才 10860 人,这些人中从事种植业的有 5580 人;从事水产养殖业的有 200 人;从事畜禽养殖业的有 2400 人;从事农业机械业的有 1100 人;从事企业经营的有 455 人;能工巧匠 580 人;农业合作组织带头人有 73 人,农村经纪人 118 人,其它人才 354 人。

从性别比例上看,男性 8210人;女性 2650 人。

从年龄结构上看,50 岁以上的 2330 人;30-50 岁的7630 人;30 岁以下 900 人。

综合以上情况可知,我县乡土人才具有如下特点:一是覆盖范围广,活跃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各个方面,各个行业;二是结构趋于多样化、年轻化。

在文化结构方面,大专以上学历的有 218 人,高中文化程度的有 1673 人,初中文化程度的有 2029 人,小学文化以下的有6940 人。

在技能结构方面,全县乡土人才队伍中,拥有高级职称有1人,中级职称有 23 人,初级职称有 187 人,无职称 10649 人;三是地区分布不均衡。

英州、椰林、光坡、新村等交通发达和沿海的乡镇乡土人才较多,而群英、本号、隆广等以山区为主的乡镇乡土人才相对较少。

 二、当前乡土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当前全县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和调查现状来看,我县乡土人才队伍建设受以下问题的制约较大。

(一)总量不足,需求缺口大。

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做强旅游业、做精农业、做大海洋渔业、加快资源型加工业”发展思路,到2020 年,农村乡土人才总量要达到 3.02 万人,才能形成乡土人才与农村人口比例为 1:12 较合理的比例,每个行政村主要特色产业平均有3-5 名以上生产型或经营型人才的格局。

目前,全县乡土人才占农业人口的比例仅为3.9%,女性乡土人才占全县乡土人才的比例不足三分之一,拔尖人才、科技致富领头人才极为匮乏,乡土人才需求缺口较大。

(二)文化层次低,后劲无力。

乡土人才大多是在农村土生土长成长起来的,掌握的多为短、平、快的实用经验,受正规教育和系统 培训很少,且学历层次普遍偏低。

全县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人员约占农村乡土人才总数的83%,而高中(含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乡土人才总量的 16%,大专以上的约占2%。

知识结构陈旧单一,更新缓慢,很难适应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发展的需求及效益型、集约型、外向型农业产业发展的需要。

(三)小农意识浓厚,小富即安。

大多数乡土人才满足于小打小闹,安于温饱现状,缺乏将产业做大做强的意识,不愿加大投资扩大产业规模。

他们坚信“船小”好调头,却忽视了“船小”难经大风大浪的考验。

(四)分布不平衡,结构不合理。

一是相对优秀的农村乡土人才集中在经济文化条件相对较好的乡镇和交通便利的地区,而偏远落后的村乡土人才较少;二是年龄结构不合理,年龄结构偏大,有能力、有经验的乡土人才年龄大多数都在35 岁—55 岁之间,不利于乡土人才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三是产业和行业分布结构不合理,我县乡土人才中从事基本农业生产较多,而从事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特色加工和特色经营的专业技术人才相对较少;四是性别结构不合理,女性实用人才偏少。

(五)机制不完善,人才规模效应不明显。

县委县政府专门制定了乡土人才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了明确目标和具体措施,但是大部分乡镇、有关部门对乡土人才的重视程度还不够,认识上有误区。

他们认为乡土人才工作是组织和人事部门的事,对乡土人才工作思想上不重视,政策上不倾斜,资金上不扶持,荣誉上不考虑,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