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篇读《红岩》心得体会

读《红岩》心得体会(2篇)同志们:  按照区党工委组织部关于开展“党员读书月”的活动安排,结合近期我的读书学习情况,下面我简单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前言  《红岩》是一部描绘重庆解放前夕地下斗争和狱中抗争的长篇小说。

为了“把这里的斗争告诉后代”,罗广斌和杨益言先生在真实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于 1961 年12 月首次出版了这本书。

  青葱时初读《红岩》,是沉着英勇的许云峰、临危不惧的成岗、灵动机敏的小萝卜头、英勇坚韧的江姐等鲜明的英雄群像刻画萦绕心头;再读《红岩》,它是了解解放战争时代革命历史的窗口,其体现的人性、信仰和理想在我的脑海中燃起熊熊烈火。

  《红岩》一书,详尽地描绘了 1948 年至 1949 年解放战争期间,重庆地下共产党组织与国民党反动势力间所展开的惊心动魄的斗争。

故事的核心情节,发生在“中美合作所”的监狱之中。

作品通过对血肉酷刑的描写,侧重展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政治力量与精神力量之间的激烈较量。

即使面临惨无人道的肉体摧残,许云峰、江姐等共产党人,依旧坚守着由坚定信仰和崇高精神构筑的坚不可摧的防线, 在这由精神和信仰筑成的铜墙铁壁面前,敌人只能是一筹莫展、一败涂地。

  《红岩》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围绕三条线索进行叙述,叙事结构错综复杂又富于变化。

狱中的斗争为全文的主要线索,同时,小说还精心铺设了地下党组织在城市中的秘密行动与华蓥山根据地的武装斗争这两条并行线索。

这三条线索相互交织,揭示了在敌人的统治区和重重封锁的牢狱中,共产党人无畏牺牲、坚定不移地追求胜利的精神风貌,他们用生命诠释了迎接曙光的决心与信念。

与此同时,小说也深刻揭示了反动派在面临灭亡之际的徒劳挣扎与丑态毕露,展现了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的激烈交锋。

其对反面人物的刻画也摒弃了传统脸谱化、扁平化的描写,着重刻画人物心理活动和烘托气氛,用于朴实,人物真实。

  《红岩》的精神价值更是毋庸置疑,其彰显的革命烈士无私奉献、英勇抗争的大无畏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时至今日仍在传唱。

  二、感悟  读一本书是一场同作者的对话过程,也是一场与书中人物的精神交流。

读完《红岩》,感受着一个个个性鲜明的英雄人物,我仿佛身临其境地与他们一起为黎明前的曙光而奋斗。

而作者重点刻画的人物江雪琴江姐,是最令我动容的女性形象。

当她得知丈夫牺牲时,并没有被残酷而又凶险的现实击垮,舍小家为大家的崇高信仰,党的光辉使命与信念支撑着江姐继续前行。

在渣滓洞那暗无天日的 牢狱生活中,她始终保持着那份从容与坚韧,身着那身熟悉的蓝色旗袍,以整洁干净的面貌待人。

即便面对敌人残酷无情的严刑拷打,她依然毫不动摇,坚定地说:“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的。

”解放战争时期的坚强的女性力量与坚定的共产党员形象跃然纸上。

蓝色旗袍上那鲜红的毛衣,宛若一面淬火的旗帜在我脑海中猎猎飘扬。

  习总书记有言,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百年来,信仰在不懈的奋斗中锤炼升华,一代又一代的革命先烈怀揣着为中国人民谋求福祉、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崇高使命,他们勇往直前、坚定不移,以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部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的史诗。

  红岩烈士们正是“披一身风雨,筑人间正道,绘山河锦绣,立精神丰碑。

”的生动注脚。

  歌乐山不曾言语,人们却记住了一句话:“他们在烈火中永生。

”那一串串熠熠生辉的名字,如同繁星点亮了历史的夜空,铸就了不朽的精神坐标,激励着无数中国人砥砺前行。

“愿以我血献后土,换得神州永太平。

”红岩烈士们,他们的平均年龄未满三十,却用年轻的生命和炽热的鲜血,对青春的意义作出了最深刻的诠释。

他们深知,美好的未来不是轻易得来的,它需要我们付出更为艰苦卓绝的努力与牺牲。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意真。

”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不灭,这是共产党人心中不可战胜的精神力量。

  揆诸当下,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时代的青年何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