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黄河简史》心得体会

读《黄河简史》心得体会同志们:  按照区党工委组织部关于开展“党员读书月”的活动安排,结合近期我的读书学习情况,下面我简单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人类自古逐水而居,人类文明的摇篮一般都在大河两岸。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从“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的悲壮,到黄河安澜千年梦想生动实现的喜悦,黄河有着讲不完的故事,“一个个人物的故事汇聚起来,就生成了宏大的黄河历史”“厥土惟黄壤,厥田惟上上”。

在《黄河简史》中,黄河历史研究者、历史作家杨明不仅系统地梳理了黄河五千多年间的变迁历史,还以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呈现了历代黄河治理的代表性人物与事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

九曲黄河,大国血脉。

黄河,不是简单的两个汉字,也不是一条普通的河流,而是孕育了中华民族和民族精神延宕发达的宿命之河。

  舞波渊旋投沙渚,聚沫倏忽为平地。

1946 年以前的几千年中,黄河决口泛滥的达 1593 次,较大的改道有 26 次。

所以,治理与利用黄河不仅是治国兴邦的大事,更是人类征服自然的历史。

传说共 工、鲧采用“壅防百川,堕高堙庳”之法治水,而大禹不仅发明了测定地势高低的“准绳”“规矩”等工具,还采用更为科学的以疏导为主、以拦蓄为辅的综合治理之法。

无论如何,黄河与中华民族密切而独特的因缘都将继续,黄河与国家治理的关系将不断注入新的内容。

站在当下的门槛上,我们不仅听见黄河顺流而下的浑厚与雄壮,也听见黄河泛滥成灾的悲恸与沉郁。

几千年黄河的治理实践和丰富的治河理论与技术,特别是防洪、引黄灌溉、开凿运河等方面的创造,反映了先民的不屈精神和治水成就。

  “上古时期,人力物力维艰,禹因势利导,黄河终得大治,顺天应人的理念也成为古代中国最早的生存智慧。

两汉帝国恢宏,理政宽严相济,治河收放自如,默默无闻的小吏王景终成安澜千年的传奇。

宋儒耽溺于论辩,在黄河治理策略上犹豫迁延,终致河道左右摇摆不定,被后世讥为治河无策而唯堵口有功”,而“以强悍武力征服世界的元朝,尚武而轻文、轻儒、轻汉,为保护漕运之私,执拗地任凭黄河南泛,频繁的水患终于惹恼了在淮河流域乞食度日的朱重八……明清时期,黄河灾害接连不断,治河名人多以改良的方式小心翼翼地维持着黄河在淮河流域的流转迁移。

”正如杨明所言,滔滔黄河,蜿蜒九曲。

在漫长的封建专制时代,黄河的治理显然是不尽如人意的。

  黄河宁,天下平。

在传统的“乱治”周期中,“河运”与“国运”如影相随。

一方面,稳定盛世与动乱不安的局面常常交替出现,而黄河在每次重大改道后,都会保持数十年乃至上百年的稳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