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切实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不断加强与改进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网络阵地建设

党课:切实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不断加强与改进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网络阵地建设同志们: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从社会发展史看,人类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当前正在经历信息革命。

互联网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具发展活力的领域,也是当前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主阵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网络宣传工作,科学把握互联网发展趋势、传播特征和面临的机遇挑战,提出互联网是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沿、主阵地和主战场的判断,在此基础上作出将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中之重的重要论断,为加强网络阵地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系统分析网络阵地建设的战略意义、技术发展带来的深刻变革和加强改进的实践路径,对于树立互联网思维,积极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成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具有重要意义。

一、深刻认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网络阵地建设的战略意义习近平指出:“阵地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依托”,人在哪里,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阵地就应该在哪里。

当前,信息技术创新日新月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入发展,网络环境的复杂性使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面临新挑战。

“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我们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

”(一)汲取中国共产党不断创新宣传阵地历史经验的实践要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意识形态的产生发展是一个历史性过程,随着重大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而变化,并对社会的和谐稳定、繁荣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高度重视阵地的争夺和建设工作,将阵地这一军事术语借用到意识形态斗争、新闻舆论、理论宣传等领域。

在革命实践中,马克思、恩格斯十分重视通过报纸这一阵地来进行理论宣传,他们认为,“报纸最大的好处,就是它每日都能干预运动,能够成为运动的喉舌,能够反映丰富多彩的每日事件,能够使人民和人民的日刊发生不断的、生动活泼的联系。

”宣传舆论阵地工作既是伟大事业的开篇和先声,也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

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不同历史时期, 我们党十分强调根据社会形势的变化、传播技术的发展,采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不同载体阵地,推进党的科学理论学习传播。

围绕宣传阵地建设,党的一大决议就明确规定:一切书籍、日报、标语和传单的出版工作,均应受中央执行委员会或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的监督。

1922年9月13 日,中国共产党第一份政治机关报《向导》周报在上海创刊,开启了党的理论宣传的报纸时代。

1940 年12 月30 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正式播音,开启了党的理论宣传的广播时代。

1958 年3月17 日,我国第一台电视机试制成功,为开启党的理论宣传的电视时代创造了技术条件。

1994 年4月20 日,我国成功实现了与国际互联网的全功能链接,网络从“边缘媒体”变身为新闻传播主阵地,开启了党的理论宣传的互联网时代。

百余年间,中国共产党先后基于报刊、通讯社、广播、出版、电视、互联网等各类媒介构建宣传舆论阵地,使社会舆论格局先后经历由线下舆论阵地转变为以线下为主、线上为辅,继而转变为线下、线上舆论阵地并重的发展历程,也在实践中形成了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基本经验。

(二)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内在要求。

习近平强调:“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事关党的长期执政,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福祉,过不了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