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弘扬传统美德涵养为政之德

党课讲稿:弘扬传统美德涵养为政之德同志们:政德即为政之德。

中国自古以来都强调从政者必须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即所谓的“官德”,从西周的“六德”“六行”、秦的“五善”,到汉的“兴禄四行”、晋的“中正六条”,再到唐的“四善”、明的“居官七要”政德一直是传统文化中官员考核的首要标准,也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历朝历代对官员的选拔、考核、任免、升迁,都是把官员的德行放在第一位。

古人云:“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为”。

《论语》中有大量关于为政以德的论述,认为为官必须讲究政德,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资治通鉴·周纪一》强调:“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道德与才能相比,德是灵魂,是核心。

“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

”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将社会革命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与一切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旧职业道德划清界限。

在 1938 年召开的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并提出“才德兼备”的干部标准和“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

2009 年9月,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严把选人用人政治关、品行关、能力关、作风关、廉洁关,其中,“品行关”是选人用人严把的“五关”中重要一关。

2014 年3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安徽代表团审议时提出的“三严三实”,是党的领导干部的为官之道和行为准则。

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总则部分开宗明义提出了高素质干部的三大基本品质忠诚、干净和担当,极具指导意义。

2018 年3月10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时,专门就领导干部的政德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他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政德。

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

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并阐述了“三德”的具体要求这标志着新时代政德观的正式形成。

大德不明而后问题丛生,明德至善而后方可善治。

实际生活中,少数领导干部在利害之时忽视德行操守,作出了错误的选择,究其根源就在政德失修、公德不守、私德不严。

修好政德是一个领导干部坚守清正廉明品行、更好发挥才干的重要基础。

领导干部修政德的途径很多,最紧要的是坚持“两个结合”既要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寻找答案,也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做到守正创新,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涵养 政德,提升自身政德修养,自觉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一、坚守初心,做信念坚定的明白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

”“忠诚”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直倡导的为人之正道,更是中国共产党人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品格和鲜明本色。

入党时,每一名党员都要面向党旗庄严宣誓“对党忠诚”。

虽然只有短短四个字,但是需要用一生的长度去检验。

回溯百年党史,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不惜流血牺牲,靠的就是一种信仰,为的就是一个理想。

面对生死抉择,方志敏依然坚定“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太行新愚公”李保国坚信“是共产党员,我就要为党负责”,35 年扎根太行,帮助群众脱贫致富。

百年征程中,无数中国共产党人用生命和鲜血,生动表达了对理想信念的执着和坚贞。

坚定理想信念,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作为党员领导干部,一要理想坚定。

从历代贤吏身上感悟道德风范,从党的红色谱系之中培根铸魂,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作为毕生追求、崇高理想,任何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