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20XX年新修订《生态保护补偿条例》解读
党课讲稿:2024 年新修订《生态保护补偿条例》解读生态保护补偿条例 近日,《生态保护补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发布,将于 2024 年6月1日起施行,这意味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针对生态保护补偿全面立法的国家。多位全国政协委员、专家一致认为,“这标志着中国生态保护补偿开启了法治化新篇章,具有里程碑意义。” 作为生态文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 一、《条例》出台的背景 司法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人在关于《条例》的答记者问中表示,《生态保护补偿条例》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保护补偿的规定和要求以及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以综合性、基础性行政法规形式予以巩固和拓展,确立了生态保护补偿基本制度规则。 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是生态文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我国基本建成世界上覆盖范围最广、受益人口最多投入力度最大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覆盖森林、草原、湿地、荒漠、海洋、水流、耕地等生态环境要素,跨地区跨流域生态保护补偿试点取得明显进展。 我国生态保护补偿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补偿覆盖范围有限,重点不够突出,奖惩力度偏弱,相关主体协调难度大等。从制度层面看,生态保护补偿相关制度规范散见于一些文件和法律、行政法规中,亟须制定一部基础性、综合性行政法规。 国家发展改革委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向国务院报送了送审稿。司法部征求了中央有关部门和单位等的意见,赴实地进行专题调研,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共同修改形成了《条例》草案。 二、制定《条例》的总体思路 《条例》深入贯彻 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A生态文明思想和A法治思想,主要遵循以下思路: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当前存在的问题,完善制度措施,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保护补偿的决策部署,将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以行政法规形式固定下来。 二是把握好《条例》作为生态保护补偿基础性、综合性行政法规的定位,重在确立生态保护补偿基本制度规则 同时做好与相关法律法规的衔接。 三是坚持统筹协同推进,相关制度设计既立足当前实际,保持现有政策制度的连续性、稳定性,又为今后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继续探索创新留出必要制度空间。 三、《条例》主要规定的内容 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是生态文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条例》全面贯彻落实A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保护补偿的规定和要求以及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以综合性、基础性行政法规形式予以巩固和拓展,确立了生态保护补偿基本制度规则,以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条例》共 6章33 条,主要规定了以下内容: 一是明确生态保护补偿的内涵。生态保护补偿是指通过财政纵向补偿、地区间横向补偿、市场机制补偿等机制对按照规定或者约定开展生态保护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补偿的激励性制度安排。 二是明确工作原则、健全工作机制。生态保护补偿工作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坚持激励与约束并重,坚持统筹协同推进坚持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县级以上政府应当加强组织领导,国务院有关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负责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