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农村留守妇女、儿童思想引导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开展农村留守妇女、儿童思想引导工作的调研报告近年来,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和打工经济蓬勃发展,农村人口特别是青壮年人口因大量外出而减少,农场出现了“留守现象”。

留守妇女是指丈夫在外务工,留守家中,肩负起家庭全部的生活、生产劳动和抚养子女、赡养老人等责任的农村已婚妇女。

留守儿童则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外务工,留守在家的 18 岁以下农村儿童,他们往往生活在由父母一方抚养的“单亲家庭”里,或由祖父母、亲戚朋友代为抚养,有的孩子甚至独自留在家中。

目前,xx 乡妇联组织根据上级要求,深入到村,对农村留守妇女及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权益保护、身心健康等进行了调研。

调研情况具体如下:一、基本情况xx 乡总人口 14323 人,其中妇女 6911 人,由于 xx乡以农业、畜牧业为主,长期外出打工人数比较少,据统计,全乡 18 岁以下农村留守儿童 373 人,留守妇女人数为111 人,留守老人 136 人。

目前留守妇女有以下主要特点:一是在年龄特征上,25--49 岁的留守妇女比例较大,接近 48%。

30 岁以下的 大多因生育、照顾年幼子女而暂时没有外出务工,或是夫妻双方共同外出,45 岁以上的一般因年龄较大、男性外出较少,留守比例较低。

二是在文化程度上,留守妇女大多文化偏低。

40 岁以下的留守妇女中,初中文化程度者居多,41--50 岁的以小学文化程度者居多。

三是在职业技能上,绝大多数留守妇女没有参加过职业技术培训,有技术特长的很少。

四是在留守原因上,客观因素是需要在家务农、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主观因素是本人不想外出务工或家人不支持。

五是在就业意向上,如果出去打工,均想就近转移。

留守儿童有以下主要特点:一是留守儿童人数比例较小,统计数据显示,xx 乡留守儿童初中阶段数为 8人,小学阶段为 207 人。

二是留守儿童的监护情况主要有隔代监护和上代监护两种类型。

隔代监护,即由祖辈抚养的监护方式。

只要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健在,对留守儿童采用这种监护的方式比较多。

这种隔代抚养的方式,除了“代沟”问题,还容易产生老人溺爱、娇惯孩子的现象。

上代监护,即留守儿童”由父母的同辈人,如叔、伯、姑、姨、舅等亲戚或他人抚养的监护方式。

由于监护对象并非己子,监护人在教养过程中难免有所顾虑,不敢严格管教。

三是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多为中等。

二、现状及问题(一)留守妇女1、体力劳动加重。

青壮年男劳力外出务工后,农村只留下妇女、儿童和老人,留守妇女甚至部分老人转变为农业生产劳动的主力。

在抓好劳动生产的同时,留守妇女还要教育子女、赡养老人,有限的精力与高强度的劳动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影响着她们的身心健康。

在调查中,有半数以上的妇女表示“一个人难以单独承担农活”,“希望过上稳定的家庭生活”、“平日里希望有丈夫的体贴帮助”等。

2、精神负担加重。

留守妇女除了长期承担繁重体力劳动而健康堪忧外,还普遍存在精神负担重,安全感低;夫妻交流少,婚姻关系脆化等。

调查显示,丈夫外出后,67%的留守妇女常常觉得没有安全感,60%的留守妇女常常感到孤独。

留守妇女与丈夫主要的沟通方式是打电话。

空间距离的扩大阻碍了夫妻情感的交流以及性交流,导致感情危机,久而久之婚姻难以维系。

3、文化生活匮乏。

留守妇女大多年龄在 30 岁以上,初中以下文化,同时又没有一技之长,在城市难以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