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联工作人员先进事迹材料-5篇
首先感谢市人大常委会举办这次县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培训班,这次培训时间虽短,但内容丰富,受益匪浅我于 2017 年初当选霍邱县人大常委会委员、农工委主任,由县政府组成部门主要负责人转岗到县人大常委会工作,从过去的“被监督者”成为了“监督者”。下面,向各位领导和同仁们汇报一下履职两年多来的三点体会: 一是学习无止境。过去在乡镇、政府部门任了多年主要负责人,转岗到人大之初,面对“行政首长负责制”到“集体负责制”的转变,为了找准位置、适应新的岗位,我坚持学习法律法规和政策,明白了常委会组成人员是从本级人大代表中选出来的,是“代表的代表”,比人大代表更多了一份责任;明白了人大常委会并不是“橡皮图章”,绝不是可有可无;明白了人大常委会既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也是“工作机关、代表机关”,还是“一府一委两院”工作的监督机关,是广大人民群众的代言机关,是民生福祉的推动机关。这些观念的融入,主要得益于学习有规律:我始终坚信,学习是陪伴一个人终身的大事。我坚持参加每月至少一次的常委会集中学习,两年多来从不间断,学习内容既有政治理论也有业务知识,既有法律法规也有时事政治,既有社会生活也有人文历史,通过这些学习,自己的人大意识明显增强,自身素质也得到了提高。学习准备足:每次集中学习,时间、内容都能提前三 天以上收到通知,学习前我都查阅有关资料,充分做好准备,力求学习有所收获。学习形式活:在集中学习后,还写心得,讲体会,进一步加深认识。去年以来,我认真参加了县人大常委会开展的“学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人大代表依法履职实用手册》、学《颜氏家训》,做好人、做善事、做合格代表”活动,深入交流研讨,使自己对人大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以及作为人大代表应有的为民情怀、履职能力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提高了我“看”、“说”、“督”的能力。此外,我每年都参加县人大常委会组织的在全国人大培训基地的培训,参加常委会邀请的上级人大领导和专家学者的讲课,通过学习,进一步解放了思想,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做到了不当门外汉、不讲门外话。 二是履职有平台。来人大之前认为人大没有什么事可干,来了之后发现人大的工作不同于乡镇和县直单位,只要愿意干,就有干不完的事,并且都是实实在在的事。一是积极开展“三个一”活动。我深知履职在会上、功夫在会外,坚持每年至少参加一次所在的县代表小组活动,至少联系一次县人大代表,至少到选区走访一次选民,加深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情况的了解,因为我知道,只有通过调研、走访,才能最真实的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只有走下去,群众的意见建议才能带上来。走访时, 我与他们交流谈心,常问是什么成因,怎样解决效果最佳两年来搜集整理了近30 条建议,发现了一些个性问题,为防止走访一听了之、一看了之,我一方面向常委会主任会议报告,由主任会议研究制定落实措施,推动一些代表和群众反映的问题得到解决;另一方面,在参加“一府一委两院”或上级调研座谈时,及时向他们传递群众心声,助推问题解决,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密切了与代表、群众的关系。二是两个结合抓好监督工作。县级人大常委会最经常行使的就是监督权,为做到正确监督、有效监督,我在谋划工委年度工作时,始终结合县委中心工作安排和县人大年度工作要点,认真研判代表在人代会上提出的建议意见,将工委工作主动置于全县大局、置于人民群众的关切之中。在我的建议下,围绕我县是农业大县、行蓄洪区大县、深度贫困县等特点,为常委会谋划开展了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情况、淠河生态经济带建设情况、乡村安全饮用水覆盖提升情况行蓄洪区安全建设、扶贫项目资金监管、品牌农业建设和设施农业发展情况、畜牧业生产发展及畜产品安全工作等近20 项工作的视察、调研或听审报告。我还坚持在每一次活动开展前认真制定方案,由常委会分管主任审阅后,提交主任会议研究。在活动结束后,及时整理建议意见,经常委会主任会议研究后,交县政府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