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学思践悟落实“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人才观

党课讲稿:学思践悟落实“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人才观同志们: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才工作。

习近平站在实现民族复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高度对人才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鲜明地提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这一重要论述,为拓展选才用才视野、招揽全球优秀人才提供了科学指导和基本遵循。

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这一论述,对于更好地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推动人才工作创新发展,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具有重要且深远的意义。

一、“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思想的历史渊源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是习近平人才思想的重要内容,其核心要义是要将所有支持中国发展与民族复兴的海内外优秀人才汇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

习近平十分重视人才问题,早在 2003 年8月,他就指出:“人才引进要有新思路、宽眼界、大举措,这就要有国际眼光,从全国范围、世界范围吸引人才。

”2014 年5月,习近平在北京大 学考察时指出:“关键是要把最好的资源配置起来,让各类人才的智慧充分发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2021 年9月,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明确提出要把“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作为做好人才工作的基本要求,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作为新人才观历史底蕴深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中华优秀传统人才思想的继承弘扬。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中国自古就重视人才,特别是在人才作用、人才标准、人才选拔、人才管理等方面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思想结晶。

在人才作用上,明确提出人才是国家和民族兴旺的关键。

例如,我国古老的诗歌集《诗经》中就提出“得人者兴,失人者崩”。

墨子提出“尚贤者为政之本”的思想,把尊重人才的问题上升到国家治理的基本方针的高度来看待。

在人才标准上,批判了以出身、富贵亲疏作为用人标准的任人唯亲路线,论述了德和才的关系提出了德才兼备的人才标准。

例如,早在春秋时期,墨子就提出“察能予官,以德就列”的原则。

曹操在他提出的求贤令中明确提出了“唯才是举”的方针。

北宋司马光提出“凡用人之道,采之欲博,辨之欲精,使之欲适,任之欲专”,唐朝唐太宗提出“能安天下者,惟得用贤才”等 等。

在人才选拔的方法上,强调多方考察,尽可能全面地了解人才状况。

例如,三国时诸葛亮提出“为人择官者乱为官择人者治”,刘勋强调切忌“或以貌少为不足,或以瑰姿为巨伟,或以直露为虚华,或以巧饰为真实。

”在人才的管理和使用上,提出了量才录用,各取所需的原则。

例如,北宋时王安石提出三方面的措施,一是取其长,避其短。

二是诚以待,信不疑。

三是任其专,久其职。

凡此等等,无不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涵着宝贵的人才理念。

习近平吸收转化中国古代人才思想,特别是把孟子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成功转化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将“天下英才”由教育对象易为使用对象,将“天下英才”由被动的“得”变成主动的“聚”,这一转变,不仅是语言的创新,更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蕴含了习近平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上对人才工作实践所提出的新要求。

(二)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的丰富发展。

人才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有机组成部分,具备十分丰富的内涵。

习近平提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人才理论的创新发展,其确立形成离不开对马克思主义人才理论的深入挖掘和研究。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没有人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