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市机构编制资源配置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全市机构编制资源配置情况的调研报告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机构编制工作,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

”为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市委编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通过大数据分析我国和××市人口发展变化趋势,对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调研分析,对未来人员编制结构发展趋势进行了科学研判,对创新编制管理方法路径进行了探索创新,力求更好服务保障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从可持续发展视角看××市当前编制资源结构配置特点××市把服务保障党的 XX 大作出的一系列事关全局的重大决策部署摆在突出位置,根据职能配置和工作任务科学分配编制资源,积极保障国家重大战略和省、市重点工作的编制需求。

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目前××市在编制资源配置、新老人员接续、严控人员编制总量等方面,总体是符合全市发展需要规律的,主要特点如下:一是干部队伍接续呈现良性循环。

毛主席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

”干部队伍梯次建设也是人员编制管理的重要方面。

为此,从年龄结构方面,我们 以每 5年为一个年龄段,对全市在职在编人员进行动态统计,形成年龄分布饼状图,每个年龄段基本维持在 15%左右,分布基本平衡,呈现了良性的人员状态。

从人员学历上看,××市公职人员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由十年前的大专、本科为主,提高到当前的本科、硕士为主(占总人数的 73.2%),人员基本素质和核心能力不断提高。

整体上看,××市公职人员队伍能够实现新老人员的有序交替。

二是重大战略、重大领域得到重点保障。

党的 XX 大明确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市围绕科技强市、制造立市发展战略,对科技、工业等战略需求领域从机构编制资源方面予以重点倾斜。

在机构设置上,创新组建了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企业创新发展服务中心、中医药实验室等新兴机构。

在编制使用上,集中全市编制资源对这些领域进行了重点保障,如统筹500 名事业编制支持科学院的发展。

三是民生领域得到有效支持。

重视研究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切的体制机制问题,对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领域加大编制支持力度,增大学校、公立医院的用编自主权,在教育系统全面推行“县管校聘”,推动教师合理流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卫生领域,建立医共体统一管理机制,推进区域医疗资源配置更加合理高效,实行乡村医生“乡聘村用”,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四是编制分布得到动态调剂。

针对各地普遍存在的地区间、层级间 编制分布不合理,“做加法易、做减法难”等现实问题,××市从经济社会发展变化情况出发,推动编制资源总量控制、动态管理、按需调节,探索出了指标量化测算法来科学分配编制资源。

五是用编缺口得到周转补给。

灵活使用周转编制,建立市直事业单位编制周转池,用于解决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急难险重工作领域临时性、周转性用编问题;建立全市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周转池,用于解决因人口虹吸效应明显产生的个别中小学急需用编问题;建立人才专项编制周转池,用于解决人才引进急需用编问题;建立人大、政协机关过渡性周转编制池,用于解决部分年龄较大领导干部转岗到市人大、政协任职用编问题。

六是基层用编得到倾斜保障。

探索开通多种渠道,将市县改革精减出的编制资源向基层重点民生领域和乡镇一线下沉。

开辟基层人员成长通道。

围绕基层治理专职人员较少的情况,每年从市级层面拿出100 名编制,保障县区基层一线招聘事业单位人员用编,形成从优秀社区工作者中录用乡镇(街道)事业单位人员的长效工作机制,畅通基层优秀从业人员的成长渠道。

深化“减县补乡”工作。

围绕基层一线对人员编制量持续增加的现实需求,不断深化减上补下、减县补乡工作,结合乡镇机构改革,共从市县两级向乡镇下沉1161名事业编制,很好地服务保障了基层一线事业发展建设。

七是“严控总量”得到有效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规模控制在合理、可持续的范围内。

”结合机构编制工作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定位,××市落实总书记“严控总量”和“好钢用在刀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