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材料”也会很有意趣?浅谈讲话稿中“拆字”的运用

办公室有一本《现代汉语词典》,供大家写材料时查阅参考。厚厚的词典放在桌角,闲来没事翻一翻,一个个看似平淡而熟悉的汉字,如果掰开了揉碎了细细琢磨,还真有几分不一样的意趣。 

最早接触拆字,还是刚参加工作的时候。那会儿被分配到乡镇党政办学着写材料,新手上路,恰如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处处感到好奇。可没几天下来,就觉得写稿子是件很枯燥的事情,在一堆字词符号里翻来覆去地进行着堆砌,对文字的新鲜感很快消弭殆尽了。

趣解“秘书”

当时的分管领导是个在文字方面摔打了十几年的老材料,见我对着电脑半天挤不出一个字来,便顺手在纸上写下文秘二字,语重心长地告诉我:小王你看,这个字你拆开看,就是道义横着一条扁担;这个字拆开看,就是一个一个。连起来讲,咱们写材料的是担道义、必有米。所以不要怕,只要你用心写、用情写,总会有个好收成。

听他讲完那些话,我第一次觉得那些平时再熟悉不过的文字居然这么有趣,第一次觉得写材料其实少不了运用庖丁解牛的学术精神去探寻更深的内涵,也第一次感到综合文字这活儿,只要坐住了干、咬紧牙写,总会有提升、有成长。

趣解岗位

后来辗转了几个单位,从乡里到区里再到市里,一路跌跌撞撞地始终和文字打着交道。慢慢发现,在组织材料时,如果能把某些文字背后的内涵出来,有时还真能起一点锦上添花的作用。

2015年单位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期间,我曾参与起草了一份讲稿。我的任务中一部分是围绕珍惜岗位提要求。说来这个题目也不难,有很多资料可以参考。但当时我总想着写点不一样的东西,找一个不一样的切入点,以此来引领全文,给参会的同志留下一点印象。

绞尽脑汁后,在前辈的启发和帮助下,我把岗位二字作了拆解:岗位就是一座耸起的山峰岗位就是一个站立的人。一个人站在山峰上、立在悬崖边,站得好站得稳可以登高望远、拨云见日;站不好站不稳就容易两脚蹬空、落于崖下。这个思路后来被领导采纳,加以修改和扩展后用在了讲话里,还成了会后大家口中的热词之一。

趣解选调生

虽是文字游戏,但能说出新意,得到认同,便觉信心满满、干劲儿十足。时间长了,没事拆拆字就成了我的一个思维习惯。去年,我参加一次考试,其中有个题目是谈谈个人在基层工作的体会。因曾是一名基层选调生,几乎没怎么思考,我就把选调生三个字拆开:先走一步,必须走在前、干在前;言周,就是敢于为周边代言;一股牛气,就是保持锐气、虎虎生风。要不是考试前就做了这个词的积累,临时抱佛脚的话恐怕就没有这个底气了。

趣解老干部

有时候觉得,对一种写作技巧会熟能生情,越用越喜欢,越用越想用。到新单位工作后,局领导和大家见面,还主持召开座谈会,对我们提要求、谈期望。第一次亮相发言,重要性自不待言,但我还是大胆把老干部局四个字拆开来谈:字是考试拐了个弯儿,就是要求我们迅速转变考生角色、快速适应岗位要求;是一个加一个,作为年轻同志就要以一当十冲在前、务实干;立耳立口,既要善于倾听善于学习,更要勇于唱出好声音发出正能量;是一个加一个句号收口全在句号,引申为干工作要善始善终、善做善成,绝不能虎头蛇尾、中途掉队。

事后想来,那次发言挂一漏万,但这个立意是自己在进入单位后第一时间想到的。拆字用得习惯了、顺手了、有感情了,即便经不起推敲,内心也还是想这么说的。

据说有些数学家为了保持思维的活跃性,会把数独游戏当成自己的大脑保健操。在我看来,文字秘书或许也可以把拆字当作自己的心灵SPA”爬格子这事儿,太需要在琐碎和繁杂的工作里秉承虔诚和认真,太需要在重复枯燥的吟哦揣摩中寻找创意和趣味,太需要在冷冰冰的键盘上保持热情和温度。如果我们剖开文字表面的花萼,寻得东方魔块内里的点滴芬芳,在笔耕墨耘的漫漫征途上,也不失为一点意趣吧。恰如这个——拆开来看,少了这一意趣,美好的心情会不会因此打个?(摘自《秘书工作》 作者:王志宾)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公选王”或“公选王遴选网”

每天分享:遴选资讯、遴选热门考点、遴选真题、遴选预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