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习近平高超的语言艺术

我党老一辈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同志,都很重视语言修养,表现出杰出的语言艺术,因此在群众工作、统一战线、国际交往中产生了巨大影响力。习近平同志继承了这一优良传统。他的语言朴实而亲切,丰富而精辟,兼具亲和力、感染力、震撼力,拼成他领导魅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他政治和文化修养的具体表现。党中央号召全党干部,认真学习习近平同志的系列讲话,我体会,学习习近平同志的语言艺术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习近平同志系列讲话的深刻理解。

提纲挈领

提纲挈领,应该是领导干部语言的必备要素。毛泽东同志曾多次批评一些干部说话冗长,不得要领。习近平同志在江苏调研时提出:各级领导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把我党的治国理念概括为“四个全面”。这在我党历史上是第一次,标志着我党治国理政理念和能力的飞跃,开拓了我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新思路、新方略,是当前我国进入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的错综复杂形势下的谋篇布局,也是提纲挈领的范例。提纲挈领,既是语言要求,也是思维问题。这要求精于统揽全局、抓住要害,具有前瞻性,语言也精炼简洁。习近平同志把我国睦邻的周边外交政策概括“亲、诚、惠、容”四字箴言,情理兼容,涵盖方方面面。他提出中国梦,只一个梦字,把我党和中华民族的理想追求都概括了,言简意赅。

温暖人心

领导人讲话,能说到人民群众心坎上,温暖人心。这既是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又是执政能力、语言水平的表现。习近平同志曾在羊年春节去延安他曾插队的梁河村,给乡亲们拜年,告别时说:“我在此待了七年,是我迈出人生的第一步。当年我走了,但我把心留在了这里。”“把心留在了这里”是多么饱含深情,多么朴实无华,这是秘书代笔不了的。2012年,习近平同志在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见中外记者时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如果说这话是郑重的政治宣言,那么,“把心留下”就是炕头交心,是奋斗目标的思想感情基础。场合不同,对象不同,都是以民为本、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的表述。

说老百姓的话

在习近平同志的讲话中,无论多么严肃的政治问题或理论问题,他都能轻易地表述成老百姓的日常用语。如谈反腐“苍蝇、老虎一起打”,“把权力关进笼子里”,“打铁还需自身硬”;讲强军之要,“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战场打不赢,一切等于零”;把共同的价值观比做“最大公约数”;用“牛栏关猫”比喻监管失灵;把理想、信仰比做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用成语“踏石留印、抓铁有痕”表示党中央抓作风建设的坚定性;要“多做一些雪中送炭、急人之围的工作,少做些锦上添花、花上垒花的虚功”;用“时时咬咬耳朵、扯扯袖子”形象地比喻领导班子成员间坚持对不良倾向的高度警觉,使批评经常化;要练就“金刚不坏之身”,要求干部坚持自我修养,如此等等。这些语言,很大众化,十分贴近生活,既清扫了官气,又反对了公式化。人们听得懂,容易形成共识。

尊重辩证法

中国共产党人尊重辩证法,从来不是停留于说教,而是贯彻于一言一行。比如,习近平同志曾说:“块头大不等于强,体重大不等于壮,有时是虚胖。”通俗地说明表象不同于本质,把辩证法生活化了。

党内外曾出现不能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三十年的错误,引发了一些思想混乱。习近平同志当即用准确、鲜明的语言做了历史辩证法的分析。他指出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探索积累了条件,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又是对前一个时期的继承与发展。“实践探索”何等精确!习近平同志的讲话既用正确的历史观明辨了是非,又普及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辩证法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里?习近平同志说:特就特在其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上,特就特在其实现途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的内在联系上,特就特在这三者统一于中国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宣传思想工作需要创新,怎么创新、创新什么?习近平同志说:有些做法过去有效,现在未必有效;有些过去不合时宜,现在却势在必行;有些过去不可逾越,现在则需要突破。总之,与时俱进,从实际出发,才是创新。

注重修辞,丰富内涵

习近平同志讲话善用排比和叠加句式,意在避免单一或肤浅,有助于思想缜密、视野开阔、深化层次、丰富内涵。比如讲到农村小康,一定要看到,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短板。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要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这些话步步相扣,层层扩展。使人们建设新农村的思想,更开阔了,更深化了,真正体会解放思想的无止境。推荐学习【公选王遴选网·遴选笔试高分36讲】第18讲:巧用比喻,让文章妙笔生花如虎添翼(遴选大作文写作技巧)

善用诗词,加深文化底蕴

习近平在谈到近百年中国人民寻梦、追梦、圆梦的历史时,引用了三句诗,中华民族的昨天,“雄关漫道真如铁”;中华民族的今天,“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华民族的明天,“长风破浪会有时”。它既贴近生活,又富有中国韵味,更震撼人心,激人奋进!

巧于应对,答问如流

新世纪以来,西方总有些人别有用心地把中国和平崛起说成“国强必霸 ”。习近平同志在2014年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特意接过拿破仑当年把中国喻为“睡狮”的话,说:“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既针锋相对,又不失礼貌,还很幽默!

生态保护,是世界范围的课题。习近平同志在2013年于哈萨克斯坦一大学,用鲜活的语言回答了学生们的提问,阐明了我国政府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的坚定立场。习近平同志说:“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他既举出英国伦敦曾是“雾都”、美国洛杉矶曾发生的光化学烟雾事件等资本主义国家沉痛的历史教训,又指出“中华文明传承五千多年,积淀了丰富的生态保护智慧”,我们党已“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正探索走出一条环境保护的新路,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话不长,却涵盖中外古今,正反两方面,有理有史有据,令人信服。

习近平同志以自己的实践告诉我们,领导人高超的语言艺术,构成并强化了领导力和影响力。

公选王遴选网推荐学习:

【遴选考试复习资料】2016年习近平发表了哪些讲话?一起来看看!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公选王”或“公选王遴选网”

每天分享:遴选资讯、遴选热门考点、遴选真题、遴选预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