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的观点从哪儿来?

观点在文稿中的体现

在一个综合性的文稿中,观点呈现为几个层次。首先,是文章的主题。主题是通过文本表达出来的明确意图、基本意见、主要观点,是公文目的的具体体现。主题是否明确,提炼得是否精准,直接关系到文稿的质量。

提炼主题要注意什么?

主题要集中而明确,不能分散和含糊,在思路上要鲜明突出,在语言上要直接表达。特别要注意的是,一篇文稿只能有一个主题,如果出现多个主题,就容易造成思路的混乱和表达的不清。

怎样才能确定一个好的主题?

首先,是明确文稿意图,就是想要达到文稿的目的需要讲什么。要认真把握行文意图并进行提炼、深化,形成一个正确的思路。这主要是领导的意图。

其次,是对客观事物的再认识,就是现实条件和客观事实支持我们讲什么。主题是通过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研究、对材料进行消化处理而提炼出的。主题的确定一定要尊重客观实际,符合事物的本来面目。

再次,是工作任务的需要,就是具体工作需要我们讲什么。主题的确定要考虑工作的需要,把大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我们的工作实际相结合,提出现实、明确、具体的工作措施,以这个为依据确定恰当的主题。

主题的直接呈现就是标题。一篇文稿有主标题、副标题,有次级标题、小标题,还有段旨句、主旨句,这些共同构成主题的完整表现形态。

为了更好地呈现主题,标题要概括、简明、新颖。概括就是要总领一部分内容和观点,始终紧扣、呼应主题;简洁就是要用最简明的文字,精练表述;新颖就是要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能够使人眼前一亮。

段旨句是指什么?

文稿中每段内容第一句话的提炼也很重要,它既是承上启下的过渡,也是全段内容的提要。首句、起句具有‘类标题’性质,能起到总体概括作用。有了这样的段旨句,一段文字要说什么事情、有什么结论就一目了然。

观点表达要鲜明、直接, 不能温吞、含糊,这是由公文的实用性决定的。当然,鲜明直接并不是不分场合、不分对象地直接抛出一二三。观点的表达,既要注重质量,也要注重方式。

好的观点,体现在运用正确的思维方式,揭示事物本质,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体现在坚持问题导向,很好地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体现在于具体的素材中提炼整理,去粗取精,实现从事实到结论的提升;体现在打造亮点,使文稿有点睛之笔,有突出的闪光点。只有这样,写出的文稿才能有深度、出思想。

好的观点是从哪里来?

第一种途径,是书本知识的转化。如果不能有效转化,学到的知识就是死知识。比如,对于文稿起草者来说,哲学是特别需要掌握的一门学科。分析一些现象时,要善于运用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哲学思维,运用矛盾分析方法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和认识论,以及使用发展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阐述和界定一些新概念时,可以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进行论述。

转化的第二种途径,就是上级精神的转化。常言道:领会上头,摸清下头,两头一碰,才有写头。有时候写的稿子起点和站位不高,很大程度上就是体现上级精神不够。在转化上级精神时,要准确把握和深刻理解精神实质,但这绝不是照搬照抄,如果‘上下一般粗’,那就起不到对工作的有效指导作用。所以要尽可能从上级精神中领悟出本单位的工作思路、发展方向,将上级精神转化为本单位本地区的具体方针和工作指引。

转化的第三种途径就是领导意图的转化。我们说,给领导准备讲话稿,需要在写作之前,摸清领导的意图,把领导对问题的基本看法、零散认识集中起来,形成系统完善的思路。但是,领会意图并不是完全被动的,而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捕捉领导思想闪光点的基础上,做好充实、完善、深化、创新的工作,这才是转化的关键和真谛。

第四点,他人智慧的转化也是转化的重要渠道。文稿起草过程中要善于吸收他人观点,择其善者而用之。讨论交流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和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好的观点,往往来自集体智慧的碰撞。

第五点,实践感悟的转化。如果不关注现实问题,不与实践相结合,文笔再好,理论水平再高,也没法把稿子写好。比如你要写创新的文稿,观点再新颖,如果不能在实际工作中有效落地,也是无本之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