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报报告的“三忌三宜”

通过报送报告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是机关公文处理工作中的常事、更是要事。如何让本机关的报告“报到点子上、报在关键处”,既符合报文规范又让领导“有得看”“有得批”,三个方面应注意。

忌抢跑图快 宜求实重效

上报的报告中,贯彻落实上级会议、文件要求及领导指示批示的报告占比不小。报送此类报告容易陷入“一味求快”的误区,认为报得越快越早说明重视程度越高,个别甚至盲目追求“事不过夜”。

有的上级领导在外调研尚未返回,下级机关《贯彻落实×××调研视察重要指示精神情况的报告》就已经报了上来。此类“闪电”报告多以传达学习代替贯彻落实,将开会发文视作贯彻落实举措,将制定工作措施包装为贯彻落实成效,讲的不外乎是“想要干什么、将要干什么”,而非“干成了什么、干好了什么”。

《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条例》明确规定:学习贯彻上级党组织重要会议和文件精神的专题报告应当注重反映落实见效情况,不得一味求快。向上级机关报送贯彻落实类报告,既要讲清楚贯彻落实的“是什么”,怎样理解领会、分解任务、作出部署;又要讲清楚贯彻落实“干什么”,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如何出实招办实事;更要讲清楚贯彻落实成效“怎么样”,取得了哪些实实在在的成绩。

忌面面俱到 宜切中要点

报送综合类报告,除全面工作总结外,尽量不搞大而全。有的报告十几个二级标题依次排开,从经济社会发展到干部队伍建设,总结每项工作平均用力,都是体量相当、体例相同的豆腐块,看似工整实则虚泛,看似内容全面实则空洞无物。

即使是全面工作总结也应讲究“秉轴持钧”,注重以工作思路为牵引,取得突出成绩重大进展的重点着墨、有创新性和推广价值的提炼经验做法、主题相同内容相近的合并阐述、普遍开展的面上工作简而言之、常规情况日常事务尽量省略,不可片面追求呈现所有工作细节的“鸿篇巨制”。

专项工作报告更讲究“要言不烦”,要有的放矢,紧扣该工作的核心要求和重点任务,结合实际谈认识、讲举措、说成效,如脱贫攻坚工作,重点任务地区的报告就要在组织发动、政策实施、推动落实等方面体现和一般地区的不同。

忌凡事都报 宜优质适量

我们不能认为只要有工作开展、有事情发生,就一定要见诸文字、付诸报告,看似有利于上级领导全面了解情况,实则降低了公文处理效率,增加了上级机关及领导的阅文负担,长此以往,容易形成不知轻重、不得要领的负面印象。

要减量提质,具体事务性工作和常规情况不必上报,取得一定成绩或有较大影响的可提炼总结后合并上报,这也是精简文件的应有之义。

要换位思考,放眼大局,突出报告的被需求度,多报有参考价值的调研报告和有真知灼见的意见建议。

要担当担责,对自身职权范围内的工作,无重要情况、重大事项不必报告,更不宜将请示事项改头换面或就同一工作反复报告,切不可以勤于报告之名行推卸责任之实。

可对照有关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要求,梳理形成切合本机关工作实际的报告事项清单,明确哪些是必须报的规定动作、哪些是反映特色亮点的自选动作,其他常规工作情况可选择信息、简报等渠道报送。

(作者单位:四川省委办公厅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