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乡土特色品牌,助力乡村产业振兴”调研报告
“培育乡土特色品牌,助力乡村产业振兴”调研报告
根据年初区委、区政府、区政协共同商定的“屯溪区政协重点民主协商计划”的安排,“培育乡土特色品牌,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为2020年政协对口协商议题。区政协在主席会议领导下,4月份就启动了筹备工作,成立了由区农业农村局、区文旅体局、区商务局及区政协农业和农村委组成的调研组,在高木火副主席带队下,走访调研了区内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和部分村以及农业经营主体,赴黟县考察学习了“五黑”产业发展情况,就培育乡土品牌、促进产业发展进行了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我区乡土特色品牌培育现状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的基础。乡土特色品牌建设和培育着眼于乡村产业振兴,贯穿乡土特色产业供给链全过程。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带动,中心城区形成了一批有黄山特色的地方品牌产品。
从我区特色产品来看,有茶叶、黄山烧饼、臭鳜鱼、山珍、豆制品等地方特色品牌,“三品一标”认证16个,面积1万余亩,包括蓝莓、茶叶、葡萄、杨梅、草莓、蔬菜及土鸡蛋等农产品,徐村列入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从我区产业化企业来看,徽珍食品、一品有机茶业有限公司获“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称号,区内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1家(在地),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家,形成了黄山佬、超港、徽字壹号、徽珍等一批有地方特色的品牌企业。目前全区有“龙山园”中国驰名商标,拥有屯绿、龙山园、黄山佬、徽珍、山坞垅、徽粹、奥菲等省级著名商标7个,屯绿、黄山佬、胡兴堂等安徽老字号3个。为了扩大市场知名度,我区组织了一批名优农产品参加上海农博会、安徽省农产品博览会等大型展示展销活动,宣传推介扩大了品牌知名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我区乡土特色品牌培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过去我区地域性的特色农产品有“隆阜花红”、“查塘西瓜”、“奕棋毛豆”、“屯绿”等叫得响的老品牌,现在“屯绿”已默默无闻,其它的几个农产品老品牌均已消失。在我区乡土特色品牌培育、助力乡村产业发展上,存在诸多短板。
(一)产业发展不快,助推品牌塑造乏力。产业塑造品牌。我区现有产业基础还相对薄弱,产业体系还不够健全,涉及农业方面的产业化企业更加不足。从龙头企业发展来看,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产值低。我区11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019年产值仅4.08亿元,全市排名第七(在地),与排名第六的黟县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3家、年产值9亿多元相比差距甚大;从农业占GDP的比重来看,农业占全区GDP的比重不增反降,2019年第一产业增加值4.7亿元,占全区GDP的比重只有2.4%;从产业基地规模看,我区产业基地面积逐年减少,2019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7.7万亩,其中:粮食作物3万亩、油料1.6万亩、蔬菜2.79万亩、正常采摘茶园0.4万亩。我区粮油产品90%、蔬菜水果60%以上依靠外地供应。黄山烧饼、臭鳜鱼、豆制品原料基本上来自外地,支撑品牌建设的产业基础仍显脆弱。
(二)品牌建设缺乏系统性,难以做大做强。一是商标相对多而杂,知名品牌少。我区目前涉及农产品注册商标约540个,主要涉及茶业、水果、蔬菜等产品,省级以上著名商标7个,只占商标总数的1.3%。二是品牌产品同质化严重,恶性竞争激烈。各品牌基本都是以生产销售黄山名茶、食用菌、臭鳜鱼、黄山烧饼等同质化产品为主,产品技术含量低,大家相互刻意模仿,恶意低价销售。如黄山烧饼在淘宝上的价格大战,每个烧饼低于2角,远低于生产、物流成本销售。三是现有品牌生产企业组织化程度不高。现有企业多停留在小农作坊、小微企业生产层面,缺乏有影响力能起示范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难以保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原料基地建设、产品研发、创意设计、宣传推广上,导致品牌产品质量难以稳定保障,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品牌质量生命力。现存品牌难以做大做强,不能形成规模效益,助推产业发展。
(三)品牌创建的动能不足。一是农业生产资源匮乏。我区现有耕地面积4.1万亩,人均仅0.53亩,现有土地资源难以支撑乡土特色品牌发展。二是乡土特色品牌打造的动能不足。近郊优势使得农民收入主要来自进城务工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务工一个月,不如进城打工一周”,农业比较效益低,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农民发展产业基地的意愿不足。龙头企业培育发展不快,品牌塑造意识不强,品牌建设动能不足。三是乡土特色品牌创建缺乏领头人。在乡土特色品牌创建中,政府起引导作用,主体应该是市场中懂专业、会经营,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品牌创建领头人,纵观做的好、叫的响的品牌都有一个或一批品牌创建能人,而这恰恰是我区目前的短板所在。
(四)品牌建设的政策环境需要持续优化。品牌创新,规划先行。我区缺乏统一的乡土特色品牌规划,创建品牌无序化、盲目化的现象突出;现有农业企业大多是免税或低税赋,企业税收少,政府在优惠政策扶持方面往往向高税赋优势产业倾斜;政府相关部门在品牌申报、评选等工作初期服务主动,一旦品牌创建成功,在如何继续扶持品牌做大做强上乏力,特别是在帮助解决农业产业化企业融资难等问题,研究和出台继续支持乡土特色品牌发展政策措施上还缺乏力度;现有中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大多兼职行政,指导企业培育乡土特色品牌的专业技术人员缺乏。
三、黟县“五黑”品牌培育,助力乡村产业发展的启示
近年来,黟县立足资源禀赋,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发展思路,形成了“黑茶、黑果、黑粮、黑鸡、黑猪”等“五黑”特色品牌,注册了“黟品五黑”品牌和LOGO,成为黟县一张响亮的“名片”,对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一是品牌培育要有一定的产业基础。黟县传统上主要有黑茶(石墨茶)、黑果(香榧)、黑鸡(黄山黑鸡)、皖南黑猪等一批著名农产品,在此基础上,结合黑米、黑玉米、黑豆等黑色食品日益受到市场的重视、备受消费者喜爱,及时推出了“黑粮”种植、加工,是典型的“精而美”、“颜值高”带有地域特色的传统产业,“五黑”品牌培育进一步推进了“五黑”特色产业、生产和经营体系的建立、完善。
二是品牌培育要注重理念创新。“五黑”品牌的创建充分体现了品牌培育上的创新,极具地方特色。品牌的创意来源于“黟”字。“黟礼相待”网上商城、全国休闲线路宣传片黟县路线,重点宣传该县以五黑产业为特色的休闲农业发展情况,提高了品牌的市场知晓度,“黑多”得到大家的认同。
三是品牌培育需要政策支持。黟县制定出台了“五黑”特色产业实施意见和扶持政策,编制完成了“五黑”产业发展规划,形成“五黑”发展“532”空间布局和实施技术路线图。建立了“五黑”产业专家库,24个新型经营主体获得“三品一标”认证,成立了由徽黄旅游集团负责的“五黑”区域品牌运营管理中心,统筹开展“五黑”特色产品的品牌推广、产业对接、市场营销。
四是品牌培育助力了产业发展。“五黑”品牌的打造,推动了产供销等各个环节的发展。已培育五黑产业规模经营主体34个,研发“黟礼”香榧、黑茶、石墨茶3个系列、6款单品旅游伴手礼,新上果桑酒加工线一条,已形成涵盖“黑茶、黑果、黑粮、黑鸡、黑猪”等多系列、多品种的产品体系。
四、我区培育乡土特色品牌、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建议
(一)系统规划,找准振兴发展定位,构筑乡土特色品牌培育体系
要充分考虑我区农业资源匮乏的因素,摒弃现有的“有产业基地才有品牌”或“建产业基地才能壮大品牌”的思维,充分利用我区区位以及黄山市旅游集散地的优势,在休闲旅游食品、乡土手工艺品等产业上创造新品牌和壮大现有乡土特色品牌。要加快建立健全品牌运营管理制度,按照“一个公用品牌、一套管理制度、一套标准体系、多个经营主体和产品”思路,设立乡土特色品牌运营平台,有计划有步骤地培育几个区域公用品牌。要借鉴小罐茶成功的品牌创建模式,产业基地、生产加工不一定要在本地,但是要“以用户体验思维去做产品、以消费品思维做营销、以生活方式思维做品牌、以现代商业文明思维做企业”的理念,重新构筑我区乡土特色品牌培育体系。
(二)借势发力,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培育乡土特色品牌
当前,我区正处在“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培育乡土特色品牌上要借势发力,积极融入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深化与阿里巴巴在电商直播、数字旅游、区块链农产品溯源等平台建设上的合作。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统筹线上线下营销渠道,建立屯溪绿色食品品牌,全面布局长三角和杭州都市圈优质农产品市场,推进我区乡土特色品牌“进沪入杭”。依托胡兴堂糕饼博物馆、徽菜博物馆的积聚效应,将屯溪乡土特色品牌产品引入销售,打造“不落幕的屯溪乡土特色品牌展销地”。
(三)培育壮大龙头,扶持乡土特色品牌做大做强
培育乡土特色品牌,需要以企业为主体,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政府和协会做好扶持和服务工作。一是要发挥国有企业的领头雁作用。当前,我区正在组建国投集团,可以将改制后的实验茶场、黄山龙山园茶业有限公司统一整合到区国投集团旗下,真正将“龙山园”中国驰名商标用活做强。探索联合开发“屯绿”品牌新思路,将“屯绿”品牌重新打造成区域知名公用品牌。二是要扶持龙头企业的做大做强。坚持质量为品牌建设核心的理念,加强乡土特色品牌产品的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提高品牌的档次。要脚踏实地的整合营销体系,统筹广告、公共关系、店面、网络等营销方式,推动传统媒体与互联网充分融合。要支持徽三说、一品有机茶、胡兴堂、金竹人造板发挥品牌辐射带动作用,采用发展订单农业、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跨区域建设规模化农产品基地,打造一批知名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合作社品牌。三是要招商引进一批全国同行业有竞争力的农产品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对原有乡土要素、乡土产品在高度、深度和细节上进行研究和策划,将乡土要素、乡土产品故事化、情感化,从而引进行业优势品牌利用资金、技术、设备和市场营销等优势,采取参股、控股、兼并、收购等方式,开展跨区域行业整合。
(四)提升组织化程度,增强品牌培育的内生动力
建立健全协会组织,充分发挥屯溪农学会、屯溪区电商协会等协会组织的作用,有效地将市场和小微企业连接,克服小微企业自身规模小的局限性,在产前、产中、产后全产业链为小微企业及品牌创建提供服务,包括生产指导、协助经营、提供信息、拓宽销售渠道、金融服务、法律服务等。要支持胡兴堂、一品有机茶等龙头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实验室,加强与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农科院、黄山学院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休闲旅游食品、乡土手工艺品等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加快突破制约品牌发展的技术瓶颈,推动创新发展。围绕市场新需求、新趋势和新特点,力争在蔬菜、食用菌、竹木制品等方面研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支持龙头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大数据平台,动态分析市场变化,精准定位消费需求,不断创新服务和营销模式。
(五)强化服务意识,营造乡土特色品牌建设良好的政策环境
建立乡土特色品牌专项产业引导基金,在质量管理、广告营销、网点建设等方面,重点支持乡土特色品牌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向农业产业化企业提供以乡土特色品牌为基础的商标权、专利权等质押贷款。要注重引进和培养一批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通过一对一帮扶,培育本地“懂技术、会创新、知经营”的新型专业农民,为创建乡土特色品牌创造活力。要加大对南溪南豆腐、占川菊花、朱村无花果等“一村一品”、“一镇多品”的扶持,使之成为提高村集体收入,助推乡村产业振兴的翘板。加大对经营主体知识产权、品牌维护、品牌保护等方面的培训力度,提高商标、品牌保护意识和能力,完善市场防控体系,改进防伪技术,维护合法权益。区直有关部门要不断完善打假协调机制,加强监管,规范秩序,维护品牌企业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