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
根据常委会年度工作要点安排,4月下旬至5月上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xxx、xxx分别率领调研组赴黄山区、徽州区、歙县、休宁县、祁门县以及黄山海关、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等地,实地了解茶叶基地建设、生产加工、外贸出口以及科技兴茶等方面情况,并召开座谈会,听取有关方面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坚持把茶产业作为特色产业、生态产业、富民产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推出了一系列工作举措,茶园绿色防控、全产业链规范提升、茶叶品牌全面保护、“茶叶+”融合发展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被授予“中国名茶之都”称号。2021年,全市茶叶产量4.3万吨,一产产值43亿元,综合产值180亿元;茶叶出口量5.9万吨、出口值16.5亿元,分别占全省87%、89%。今年以来,由于受疫情和低温雨雪的双重影响,春茶产销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截止5月31日,全市茶叶产量2.24万吨、一产产值35.4亿元、销售均价158元/公斤,其中名优茶产量1.35万吨,产值33.1亿元。坚持政策驱动。成立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制定《黄山市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黄山市茶产业提升行动实施意见(2020—2022年)》,制定48项具体措施,通过监管帮扶、标准引领、知识产权保护、组团式推进“四千工程”等措施,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助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谢裕大科技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坚持绿色推动。实施全域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全面推广“粘虫黄板+生物农药+生态农艺”模式,推进“以草制草、机械除草”等防治草害措施,着力打造全国首个全域茶叶无农残城市,据2021年度检测数据,我市茶叶鲜叶国标达标率达99.88%,欧盟达标率84.3%。坚持产业拉动。着力培养茶企龙头企业,集中力量、重点扶持,着力培育茶企“甲级队”。全市342家获证茶叶生产企业,销售收入超亿元规上企业14家,国家级龙头企业4家、省级龙头企业22家、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19家,均居全省首位。加大双招双引力度,联合利华合肥立顿茶厂整体搬迁黄山市并顺利投产;中茶谢裕大(黄山)茶产业园项目正式投产;小罐茶中国茶行业首座工业4.0智能新工厂落成投产。坚持融合带动。推行“旅游+茶业”“生态+茶业”,深度融合全市茶业与文化旅游资源,已建成高标准茶旅结合观光园22处、茶叶博物馆7家,打造精品茶旅线路9条。2021年,休宁县荣获“区域特色美丽茶乡”,“太平猴魁茶乡风情游”等6条路线入选全国百条红色茶乡旅游路线。
二、存在问题
(一)茶园基础比较薄弱。我市茶区地处山区,多为山地茶园,坡度在25%以上的茶园占60%左右,机械化作业基础十分薄弱,适宜陡坡茶园推广的茶园管理机械较少,多年来基本靠人工管理、维护、采摘,管理不当、不精细等问题普遍存在。另外,全市茶树老化、退化现象比较严重,茶树改良成果运用还不够广泛,全市无性系良种茶园比例不足40%,茶叶品质仍有提升空间。
(二)茶叶效益有待提升。从茶园产出来看,2021年全市茶园亩均效益5375元,分别比浙江、福建低3000元和2000元,差距较大。从产品效益来看,全市茶叶加工企业中,产品仍以原叶茶为主,虽然我市华绿源等茶叶深加工企业,开发了超微细粉、茶饮料等系列精深加工产品,但多数仅停留在新产品研发、中试及代加工阶段,未能实现从产品到产业的转变。从茶叶出口来看,存在“三多三少”,即:出口绿茶多、红茶少,我市绿茶出口占94.7%,红茶仅占4.7%,(国际市场中绿茶贸易量仅20%-30%,红茶占60%以上);非洲市场多、欧美市场少,出口非洲市场占86%,欧美市场仅占4%;茶叶低等级的多、名优茶少,价格低、利润簿,全市茶叶出口均价每公斤4.32美元,比全国每公斤低1.9美元。从茶文旅融合来看,茶文化、茶历史深度挖掘不够,茶文化氛围不浓,茶故事不响;茶文化旅游领域产品形式和运营模式单一,创新创意不够,同质化现象严重,制约了产业整体提升。
(三)龙头企业发展不快、增速下滑。2021年,全市茶叶规上企业63家,比2020年减少4家;加工产值55.4亿元,比2020年下降5.4%,比2018年下降8.5%。谢裕大、松萝等一批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近年来销售收入基本持平,陷入发展瓶颈期,亟需引起重视。
(四)品牌价值、品牌影响力不大。尽管黄山名茶众多,但在品牌打造、品牌宣传、品牌保护等方面还不够,与西湖龙井、武夷岩茶、信阳毛尖等相比,品牌价值有待进一步提升。尤其是缺乏一批大的企业品牌,企业品牌宣传力度严重不足。2020年,除小罐茶外,全市44家企业户均广告费仅63.6万元。此外,品牌保护不够有力,有标不贯、有标不依现象十分普遍,假冒伪劣的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屡禁不止。据初步了解统计,每年2、3月份,在合肥市场销售用贵州、四川等地鲜叶加工的黄山毛峰金额达1-2个亿,严重损害公共品牌形象。
(五)组织化程度低。围绕产前、产中、产后,各类社会化发展组织发展严重滞后。虽然全市近年来也作了积极探索,但无论在组织形式,还是运营模式都没有实现真正突破。此外,“茶企+科研机构+合作社+基地+茶农”的利益联结机制没有完全建立,茶产业发展凝聚力和向心力仍需进一步提升。
三、意见建议
高质量发展茶产业是助力乡村振兴、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和重要载体。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茶产业的重要论述,按照市委的决策部署,保持战略定力、抢抓政策机遇,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推动黄山市茶产业发展行稳致远。
(一) 持续增强茶产业竞争力。围绕推动茶产业健康发展,持续推进延链补链强链,促进产业全链条融合,全方位发展。要做强龙头企业。深入开展“双招双引”,把我市优质茶资源与优势资本嫁接,力争引进一批实力雄厚的知名茶企落户我市。要全力组织实施好徽茶产业集群项目,加快企业技改步伐,做大企业规模。积极鼓励企业跨区域整合资源、兼并重组,组建企业集团。要落实中央及省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各项政策,在建设用地、金融服务、减税降费、用电优惠以及司法服务等方面切实加大扶持力度。要大力发展茶叶精深加工。鼓励有条件的区县建立茶叶精深加工园区,大力开发茶食品、茶保健品、茶食品添加剂、茶饲料添加剂、茶日化用品等终端产品,加快发展抹茶产业和新茶饮,提高茶叶资源综合利用率。 要强化市场培育。加大公用品牌打造力度,分层次推进茶叶品牌建设,按照“一个公用品牌、一套管理制度、一套标准体系、一个企业集群”思路,做精做优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等影响力大、市场价值高的品牌。完善授权、监管、保护等品牌管理制度,加大历史名茶品牌保护力度,扩大市场影响力。鼓励龙头企业打造地域性的个性化企业品牌,加大宣传推介,维护品牌形象。推动组建黄山茶叶出口联盟,促进茶叶出口企业抱团发展,支持出口企业到境外开设窗口、注册公共出口商标、开展品牌推介活动,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市场,提高传统绿茶、红茶和名优茶国际市场占有率。要夯实发展基础。大力实施高标准生态茶园建设,强化基础设施和配套装备支撑,根据发展实际兼顾茶叶产品创新、生产效率提升,推进茶园种植管理,加快实施宜机化茶园改造和坡改梯,努力提升高标准茶园比重。要进一步培育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引导开展病虫统防统治、肥料统配统施、统一机耕机剪、市场抱团营销等服务,全面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
(二)努力提升茶科技支撑力。要突出科技赋能,科技兴茶,把茶园管理、机械应用等作为茶科技发展的基础,不断提升茶产业发展水平。要加强资源保护与创新。加强对茶树良种资源的选育和利用,加快建立黄山市茶树良种种质资源圃,完善茶树良种引进申报机制,切实优化我市茶产品结构,提高茶园单产效益。要按照“调优、调高、调特”原则,大力推广与我市主要茶类相适宜优良品种,不断优化茶树品种结构。要推进绿色生产方式。以打造全国首个全域茶叶无农残城市目标,持续推进全域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加快“以草制草、机械除草”等防治草害措施的推进力度,严格实施农药、化肥替代,努力保持黄山茶叶原有的味道。要深化与国家茶叶及农产品检测重点实验室(黄山)合作协议,加强与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合作交流,实现产业共赢发展。要注重机械推广运用。突出机械强农,围绕全过程机械化,推动茶园耕作、植保、施肥和采摘机械研制以及耕作施肥一体机、名优茶智能化采摘机械,加快推动自动化、智能化加工装备与技术运用。尤其要加强与科研院所和茶机厂合作,研发适合太平猴魁生产加工的机械,提升生产效率,扩大产业规模。要推广数字化运用。大力实施茶产业数字化应用工程,集成农业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新技术和新装备,支持建设智慧茶园,加快茶叶生产基地、加工设备、销售平台等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提升,推动茶产业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
(三)不断扩大茶文化影响力。要把打造茶文化作为茶产业发展的关键,赋予茶产业独特的文化内涵、时代内涵和精神内涵,推动茶产业实现融合式、跨越式发展。要挖掘文化资源。积极开展本地茶文化的搜集、整理、宣传和推介,修葺保护茶文化遗址,深化茶文化研究,形成一批茶文化成果。深入挖掘黄山传统名茶的历史渊源、时代价值和文化底蕴,让黄山茶既有古韵又有创新。要用好展示平台。支持有条件的区县和茶企建设茶博物馆、茶文化展示中心、大众茶馆等,扩大黄山茶叶的文化影响力。依托农产品交易会、茶叶博览会等平台,组织茶叶企业积极参展,充分展示黄山茶叶文化,讲活黄山茶叶故事。要抓好融合发展。要坚持创意创新赋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学习借鉴浙江、福建等地成功经验,以茶文化为主题,推出一批精品茶文旅线路,打造一批名茶特色小镇、名茶博物馆、名茶主题庄园、茶乡田园综合体和徽韵茶艺馆等,努力提升茶产业综合效益。要浓厚茶业氛围。广泛深入挖掘开发形式茶器具、茶摆件、茶家具、茶服装以及茶叶手工艺品等创意产品,制作茶文化茶动漫,赋予古老的茶产业以鲜活的时代特征。深入推行茶文化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宾馆、进社区、进家庭等,依托国家茶日等节点,打造具有黄山本土特色的茶节、全民饮茶日等,让喝茶成为一种风尚,喝黄山茶成为一种潮流。
(四)全力抓好今年茶叶产销工作。由于受疫情和低温雨雪的双重影响,茶农收入和茶叶企业发展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要完成全年目标,实现茶农增收、茶企增效任务十分艰巨。市直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有效的举措,全力抓好茶叶产销工作。要充分利用充足的夏秋茶鲜叶资源,大力推进夏秋茶综合利用,开发夏秋茶新产品,努力做到全年茶叶不减产、茶农不减收。要加强市场营销和品牌推广,引导企业充分利用淘宝、天猫、京东、微信、抖音、快手和自媒体平台等,进一步提升打造云上茶博会、云上直播等线上推广活动,拓展互联网市场,拉动更多的大众消费。加快落实贴息贷款、消费帮扶、费用减免等各项纾困解难政策,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