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杭锦后旗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杭锦后旗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党的二十D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这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业农村发展实践看,建设农业强国,必须立足“大国小农”基本国情农情,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引领2亿多小规模家庭经营户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农民自我服务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社能够为广大小规模家庭经营提供农业生产经营服务,在农业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规模化服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引领小农生产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重要组织载体,是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是构建高质量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抓手。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民为了规避生产风险,维护共同利益,按照自愿、民主等原则建立起来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它是伴随农村改革发展而产生的新生事物,是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客观要求,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乡村振兴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发展优势

2007年7月1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施行以来,旗委、政府为切实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工作,重点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从而有利地推动了我旗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一)杭锦后旗发展区位优势

杭锦后旗位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西部河套平原腹地。东与临河区接壤,西傍乌兰布和沙漠与磴口县毗邻,南临黄河与鄂尔多斯相望,北靠阴山与乌拉特后旗交界。南北长约87公里,东西宽约52公里,总面积1790平方公里。这里交通便利,G6、G7高速公路、110国道、京兰铁路穿境而过,临策铁路横贯旗境,区位优势明显。

杭锦后旗地处亚洲最大的一首制自流灌区——河套灌区范围之内,灌溉便利,水域湿地棋布,是国家和自治区重要的商品粮、油、肉、乳生产基地,是河套地区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中心之一,是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全国粮食生产功能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先试区、河套向日葵全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国家科技进步先进旗、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奶牛养殖大县、全国畜牧大县、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县、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全国村庄清洁先进县。  

(二)农牧业发展基础优势

杭锦后旗农牧业资源禀赋发展条件得天独厚,是全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近年来,杭锦后旗以土为本,靠土生金,在 165万亩沃土良田上,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初步构筑起小麦、玉米、葵花、奶牛、肉牛、肉羊、蔬菜、水果、番茄、南瓜籽十大产业生产加工销售体系。杭锦后旗获得“两品一标”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101.55万亩,其中,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94.5万亩,有机食品生产基地0.35万亩,地理标志生产基地6.7万亩。现有18家企业30个产品推荐为巴彦淖尔优质农产,河套酒业、和平面业荣获“内蒙古老字号”称号,大发公面粉获得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5家企业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名牌企业。

杭锦后旗农牧业高质量发展,一产种养殖基础优势突出,二产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初显成绩,部分龙头企业在肉奶牛养殖业、设施农业与农业观光旅游等产业链上下游进行全面拓展,三产融合领域进行初步尝试,并具有良好的发展优势。当前,杭锦后旗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以建设八大园区为牵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带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明显增长。

二、基本情况

(一)发展现状

我旗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通过乡贤能人、有一定影响力的个人、基层党组织领办,采取村党支部+合作社+农民的合作模式,将小农户的生产组织起来,共同抵御大市场的风险,通过对内服务为宗旨,对外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一方面壮大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另一方面让农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腰包越来越鼓。

截至2023年1月31日,全旗各类市场主体注册资本(金)总额合计1716119.25万元,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出资总额累计247401万元,占全部市场主体注册资本(金)总额的14.42%;全旗实有各类市场主体22124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有954户,占全部市场主体总量的4.31%;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分布情况:第一产业913户,占95.70%;第二产业11户,占1.15%;第三产业30户,占3.15%。带动辐射农户4.3万户,共培育市级以上示范合作社105个,其中:国家级示范社13个,自治区级示范社9个,市级示范社83个。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80家,其中:自治区级示范家庭农场14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66家。创建合作社联合社5家。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初具规模,从经营范围来看包括粮食、油料、瓜果、蔬菜、枸杞、牧草等作物的产销,农业生产资料的购销,猪、牛、羊、鸡等动物的养殖和产品的销售。基本囊括了当前农村经济的主要行业。既有三道桥众诚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头道桥啸天绿色食品专业合作社、团结镇月阳农牧产品专业合作社、双庙镇云丰农牧合作社等规模大、党建引领效应强、与农民利益联结紧密的合作社;也有像鸿创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兴喜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等处于发展之初、示范效应明显的合作社。这些专业合作社生产运行情况较好,发挥带动作用明显,并取得了良好的效益。他们的发展,不但使本社社员受益,且促进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二)发展成效

1、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加快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也是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助农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切实增强做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农民专业合作社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以市场为导向,实现了农村资金、技术、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集中了农村分散的生产力,使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更加合理和优化。目前全旗已形成了头道桥镇“民上殷农牧业专业合作社”农业托管社会化服务 ,二道桥镇万亩“红色产业”园区、万亩朝天椒“四控”产业园区,三道桥镇“众城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西甜瓜产业园区”,双庙镇“肉牛养殖乡村振兴产业园”、“社会化服务产业园”等规模化特色农业产业园区。同时,合作社通过对农民进行购销服务、传递市场信息、指导农业生产,有力的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2、提高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农民专业合作社特别是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通市场建立起来的专业合作社,发挥带动、组织、引导农民的重要作用,广大农民的商品意识、市场意识逐渐增强,闯市场、搞经营的能力不断提高,使分散的农户与开放的市场有效对接,增强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提高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过去团结镇民治桥村土地盐碱化严重,一直种植大田,收入较低,自从2014年村里注册成立了月阳合作社以来,依托“基地+农户+合作社+销售”的经营模式,调整种植结构、研制推广农田新技术、抱团拓销路闯市场,大幅提高了亩均效益。合作社上接市场,下连农户,实现了“小农户”与“大市场”的无缝对接,提高了农民在市场主体中的地位,促进了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力。

3、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立足本地资源特色,因地制宜,积极培育粮食、油料、瓜果、蔬菜、等传统产业或特色产业,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形成了一批主导产业突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比如二道桥镇的万亩“红色产业”园区和万亩朝天椒“四控”产业园区现在已成为特色优势产业,该园区采取“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依托隆正种植专业合作社统一流转土地,通过二道桥镇现代农业加工仓储物流园区内色选烘干加工厂、中粮集团屯河番茄厂、二道桥镇当地青红椒加工企业,多渠道订单种植“红色”农产品2万亩,形成“九统一”的产业链条。该产业2022年实现经济效益:番茄,每亩产量8吨左右,订单价500元/吨,每亩毛收入4000元左右,种植成本在2000元左右,每亩净收入2000元左右。朝天椒,亩产干货800—1000斤,订单价5元/斤(2022年实际收购价7-8元/斤),毛收入6000-8000元左右/亩,种植成本在4000元左右,净收入2000-4000元/亩。社会效益:园区可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有效解决当地劳动力季节性闲置问题,带动农民致富增收。

4、加快农业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种植、区域化布局,有效地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益。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认识到产品质量认证与品牌营销的重要性,通过商标注册、无公害绿色农产品认证、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等提高市场竞争力。目前杭锦后旗有22家企业54个产品获得“两品一标”认证。河套酒业、旭一牧业、屯河番茄17款产品授权使用“天赋河套”区域公用品牌,全旗认证绿色、有机食品52个,32家企业入驻“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杭锦后旗甜瓜”“三道桥西瓜”获得国家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18家企业30个产品推荐为巴彦淖尔优质农产品,河套酒业、和平面业荣获“内蒙古老字号”称号,大发公面粉获得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5家企业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名牌企业,旭一牧业获评国家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陕坝味道”品牌成为展示杭后形象的新名片,杭锦后旗优质的农副产品畅销区内外,在全国市场口碑声誉极佳。

三、存在问题

几年来,杭锦后旗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不断增加,质量逐步提升,地位作用日益明显,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管理不规范。部分合作社没有形成社员控制决策机制、民主管理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发起人往往既是理事长,又是总经理,一人控制合作社,普通社员参与度低,合作社与社员的利益联结不紧密,社员相互约束力不强,承担市场风险的意识薄弱,只能利益共享不能风险共担。大部分合作社不设理事会、监事会或设了也是形同虚设,这些机构没有真正发挥作用,财务管理观念淡薄,达不到独立建账要求。一些合作社在成立初期,承担不起专门聘请会计人员而产生的财务管理成本,再加上一些社员观念比较落后,监督意识比较薄弱,这样就难以反映社员与合作社的交易情况、合作社的收支情况及合作社的盈亏情况。

(二)组织、宣传、动员不足。个别乡村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重要性的认识尚有不足,没有意识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牧业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中的作用,表现为组织、宣传、动员上的不足。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资金短缺融资难。一是发展资金短缺、积累不足是制约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的主要瓶颈。全旗大多数合作社注册资金较少,经济实力不强,要想进一步引进先进生产技术,扩大规模,发展壮大,仍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虽然财政资金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所扶持,但扶持力度不够大,扶持的方式也比较单一,扶持重点主要放在了少数示范社上。二是发展融资困难。目前全旗农民专业合作社尚处于发展初期,经济实力薄弱,特别是在农产品收购季节,需要大量的流动资金。但由于农业信贷门槛较高,不少农民专业合作社集体资产规模小,担保抵押能力有限,商业银行提供金融服务的主动性不高,政策性银行由于也没有配套政策而难以给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融资难问题比较突出,制约了合作社的发展壮大。

(四)缺乏领办带动型人才。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大部分是农民,文化水平低,缺少搞市场经济必备的知识和发展合作经济的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离不开一批有能力、懂经营、会发展的领办型人才领导和组织,我旗目前在这方面的人才比较欠缺。

(五)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小、辐射能力弱、竞争力不强。目前我旗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同行业中的市场竞争主体相比,还是存在生产规模小、经营粗放、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品牌影响力小、产品议价能力低等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由于土地流转局限、地域分散、亲缘人缘关系等造成有些合作社只限于本村范围;二是自然、资本、人力等资源匮乏,难以扩大规模。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化要求不断提高,迫切需要通过合作社的进一步联合来解决单个合作社解决不了的问题。

四、对策建议

根据杭锦后旗资源禀赋、区域定位、产业基础、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以及地方政府对于乡村振兴战略发展需求。通过走访调研为我旗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快速的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要高度重视,尽快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列入当前农村工作的重点。农民专业合作社产生和发展,是农业专业化、产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党委和政府应提高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认识,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破解“三农”难题的金钥匙,作为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的战略举措来抓,尽快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列入当前农村工作的重点。要改进管理方式,改善服务态度,帮助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全力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二)加强合作社制度建设。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健全章程和管理制度,健全理事会、监事会等管理机构;完善利益分配机制,真正做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依章程运行管理;要健全财务制度,无论合作社大小,必须设立财务科目,聘任会计、出纳,实行民主理财,定期公布财务收支账目,健全收益分配制度;健全内部民主管理制度,按照章程规定建立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制度,完善内部决策机制。对运行管理薄弱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代理记账、档案管理等服务。

(三)加大对合作社的宣传力度。依托旗、镇、村各种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宣传平台大力做好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办的政策及效应。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合作社的经验和做法增强合作社的知名度,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四)加大金融信贷、农业保险支持。金融机构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为农民合作社农产品生产、收购、加工、流通、仓储等各环节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农村金融服务机构每年应安排一定比例的信贷资金解决合作社发展的资金问题,同时要进一步改善对合作社的信贷服务,降低信贷担保门槛,推行合作社成员联保或法人形式办理信贷。积极探索创办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利用民间资本,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公司和合作社担保公司,充分发挥民间资本的作用,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继续扩大农业保险品种和覆盖范围,提高农业保险保额,增强农民合作社应对风险能力。

(五)创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新修订实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专门增加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一章。这是农民专业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代表了合作社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发展趋势。建议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鼓励同行业或产业密切关联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自愿的前提下,通过重组、合作等方式进行组织重构和资源整合,实现合作社之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互惠,最大限度地降低合作社交易成本、抵御市场风险、提高议价能力,解决合作社依靠自身力量无法解决的问题。

(六)建立培训基地,实施培训工程。一是依托“双创”中心—杭锦后旗高素质农民实训基地,每年组织合作社进行专业培训,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以及典型示范演讲等多种方式。分期分批对全旗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财会人员进行培训,重点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的培养,提高他们的经营管理素质,逐步培养一批善经营、会管理、懂技术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二是支持返乡创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科技人员等下乡创办领办农民合作社,为农民合作社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三是加强农业新技术的普及推广,提升广大农民的技能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