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如何发展夜间经济?重庆、西安考察调研启示
发展夜间经济 建设幸福株洲
——重庆、西安夜间经济发展启示动力谷发展研究中心调研组
三年疫情之后,重庆、西安、长沙等地夜间经济迅速复苏,山东淄博烧烤更是现象级“出圈”……夜间经济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成为城市发展的活力因子。为此我们赴重庆、西安两地实地考察调研,并与当地相关部门座谈交流,探索当下株洲夜间经济的市场函数与城市治理的几何定位。
全球新经济产业第三方数据挖掘与分析机构——艾媒咨询《2022—2023年中国夜间经济行业发展与消费者调研报告》显示:中国城市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自2016年以来,我国夜间经济规模快速增长,2022年,我国夜间经济规模已经突破40万亿元,预计到2023年中国夜间经济行业市场将超48万亿元。
夜间经济,株洲起步较晚,品牌活力相对不足。2021年9月,在市第13次党代会上,市委书记曹慧泉同志强调,要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假日经济。此后,市委、市政府结合本地特色优势,举办多彩、丰富的节会展会,积极开展“夜游、夜购、夜娱、夜食、夜赏”等主题活动,培育株洲品牌,扩大知名度。2022年,株洲市出台了《助力夜间经济商圈培育工作实施方案》等助推夜间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努力营造江岸一站式夜生活体验模式,打造了数十个夜间经济商圈示范点。2023年1月,钟鼓岭旅游休闲街区被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认定为“省级旅游休闲街区”。“五一”期间,株洲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 ,醴陵炒粉节、神农湖畔水秀表演、湘江风光带“一带六点”串联式夜游景观、钟鼓岭夜市美食等,给游客提供了各种文娱打卡体验活动,让株洲的夜晚精彩纷呈。醴陵炒粉节共接待游客78.3万人次,图兰朵酒店、枫溪谷等入住率达100%。钟鼓岭旅游休闲街区中的大汉悦中心实现人流量50万人次,销售额达1000万。钟鼓岭夜市作为夜间经济网红打卡点,人流量近20万人次,日营业额达150余万元。据市商务局统计,2023年“五一”期间,我市累计接待游客140.57万人次,同比2019年增长44.41%,市重点监测的8家餐饮企业实现营业额295.81万元,全市消费总经额超1.45亿元。夜间经济点亮了株洲的城市活力,但与国内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株洲夜间经济还存在业态相对单一,夜间品牌打造滞后、配套设施不够健全,夜间消费热情不足、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商旅文融合有待深入等短板和不足,夜间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有待进一步释放。
重庆、西安夜间经济发展经验
以夜兴业,以夜兴城。重庆、西安两地夜间经济不断做大做强,在于其不断升级发展夜间经济的理念和打法,不断擦亮焕新“不夜城”的金字招牌。
重庆篇
一、夜游是构建重庆丰富多元新“夜”态的关键环节。注重规划引领,突出“山、水、桥、城”四大元素,打好“组合拳”,围绕夜味、夜养、夜赏、夜玩、夜购“五夜”消费形态,培育洪崖洞、江北嘴、南山一棵树等夜景“王牌”,打卡点串珠成链,构建起全方位夜游场景,让“不夜重庆”的IP持续上新升级。强化商旅文融合,夜游中注重挖掘历史与文化资源,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旅主题活动;从2020年开始,在夜市文化节的基础上提质举办夜间经济主题节会,连续三年推出“不夜重庆生活节”,累计开展540余场特色夜间主题活动,超6600万人次参与,实现销售额271亿元。重视宣传营销,摒弃业态单一的小夜市形态,以新奇体验和多元业态满足年轻人对时尚、潮流的需求;设计、规划拍照打卡的网红景点,如“千与千寻”奇幻之镇洪崖洞、24小时营业的“重庆最美图书馆”北仓图书馆等,形成体验独特的亮点和记忆点,促进消费升级。
二、商圈是重庆夜间经济提档升级的重要基础。以江北区商圈为例,重庆商圈都具有商业体量大、效益好,品类全、档次高,夜特色突出、定位准,环境优、服务好四大特点。完全摆脱了“地摊凑数”模式,以星光68、国金中心等为载体,集中发展高端购物消费,针对夜间消费用户主要为20-30年龄阶段人员,占整个夜间消费53%,形成一套适合夜间消费特色、年轻消费群体的产品供应体系。同时,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既带给游客交通、购物、娱乐、餐饮等便利,又能满足从业人员就医、就学需要,配套成熟,城市品质更加彰显。
三、创新是重庆夜间经济在全国进位争先的强力保障。重庆夜间经济的红火,与政府的顶层设计、优化服务、创新意识密不可分。《2023年中国夜间经济行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2021—2023年国务院及典型城市夜间经济政策数量中,重庆出台了20条相关政策,排在北京的24条之后,位列全国第二。早在2014年,重庆即出台了《关于发展夜市经济的意见》。2020年,重庆市商务委等10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夜间经济发展促进消费增长的意见》,健全工作机制,建立经济台账,对企业提供对口化服务,定期摸排辖区企业发展情况;注重政策扶持,对获评市级夜市街区的项目,给予财政双重补助;加强安全稳定管控,主动创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巡逻防控工作,形成街、警、企三方联动格局。每年落实财政专项资金100余万元,用于委托第三方增加安保力量。创新体制机制、盘活闲置老旧厂房、发挥其历史文化内涵及再生功能价值。要求商圈内楼栋必须整体招租、买卖,有利于商圈的整体规划和管理。深谋“放管服”改革思路,放活部分地段商业外摆空间,如改造九街特色花园夜市街,仅置换路面临时占道停车位一项,经济收益就增长4.68倍……多措并举之下,“不夜重庆”具有“重庆味”“国际范”,夜消费更精彩。
西安篇
一是文化创意,塑造品牌。位于“世界遗产”大雁塔脚下的大唐不夜城项目,以西安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城市故事为依托,以盛唐文化为背景,打造了一条近2公里的“小长安”:建有大雁塔广场、贞观广场、开元广场三大广场,“开元盛世”等五大主题雕塑,大到开元盛世、小到大唐文化柱,上到飞檐斗拱、下到唐代名人像,所有的建筑、雕塑都古色古香,气势恢宏,唐朝特色展现的淋漓尽致。首个沉浸式唐风市井生活街区“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将唐风建筑和唐风娱乐活动搬入现实,让唐文化在街区可以“看得见、摸得到、品得出”。街区引进国际一流团队创排《再回长安》《戏演壁画》《大雁塔水舞光影秀》等演艺,沉浸式演出生动诠绎盛唐景象。街区常年不间断开展多组音乐表演、行为艺术、彩车巡游,秦腔小舞台常演不息;依托网络平台“不倒翁小姐姐”“盛唐密盒”“华灯太白”等行为艺术火遍全国,“不倒翁小姐姐”年网络播放量达23亿次,“大唐不夜城”话题达到115.1亿次播放量。自2018年起,大唐不夜城就作为“西安年”新春系列活动主阵地,打造“中国味”年俗文化;2019年春节前后仅24天客流即达320万人次,使“中国年”成为现象级文化大IP;2023年春节假期期间,大唐不夜城步行街客流达375万人次,同比增长2.3倍;街面及周边商业综合体营业额达9600万元,同比增长76%。
二是创新业态,做足体验。大唐不夜城全面涵盖唐食荟萃、百艺文创、沉浸式演艺、综合商业等多种休闲业态,进行全业态融合,贯通不同消费要素、场景和链条,营造夜游消费生态圈闭环,为消费者打造沉浸式的消费体验。从“不倒翁小姐姐”到“李白”对诗赠肉夹馍,再到“盛唐密盒”有奖答题,均带给游客们身临其境的观演体验,沉浸式互动拉近了与游客间的距离,吸引着全国游客慕名而来。作为全国首个刷脸支付商圈,街区创新打造了“大唐制造”街面商业体系,街区周边聚集的银泰、大悦城等大型商业综合体,同盛祥、德发长等中华老字号,温德姆、威斯汀等高品质酒店,盒马鲜生、星巴克等新零售,使得步行街功能生态更加完整。共引进潮牌餐饮、智能商店、造物市集、主题文创等品牌共计261个,其中国际品牌20个、中华老字号7个。10余家博物馆常年开展艺术展览、剧目表演等文化体验丰富的活动;街区以新文化体验为导向,连续承办“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国际时装周”等主题活动,举办艺术灯光节、潮流音乐节、广场啤酒节、迷宫喷泉、文创市集等活动,形成一个好玩、好吃、好逛的“24小时”生活圈,“夜活力”不断迸发。
三是科技制胜,强化互动。西安以厚重历史文化为轴,科技为翅,利用现代光影科技的创新应用于夜游产品,为消费场景赋予了更多想象空间,营造了完全不同观感和体验的白天和夜晚两个场景,形成了强烈的昼夜反差感。大雁塔区域尤为极致,白天是大慈恩寺和大雁塔稳重安宁的历史抒怀,晚上则是不夜城人潮汹涌的现代溢彩。大唐不夜城街区完美地将文化、艺术和高科技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实现旅游场景从“白”到“黑”的创新转化,让游客全身心“即时互动”“沉浸体验”。
启示
“个性”是夜间经济之根
“千城一面”,必定审美疲劳。唯有充分挖掘本地特色资源,凸显地域个性,赋予其更多文化内涵和时代元素,打造具备鲜明文化主题和地域特色的夜间经济聚集区和“打卡地”,走出一条差异化的个性之路,才能形成夜间经济新地标,展现城市独特的吸引力。重庆洪崖洞的夜晚江山辉煌、快意豪爽,西安大唐不夜城保持口碑、维持热度,莫不如是。
“平台”是夜间经济之基
为夜间经济打造“N通一平”政策平台,治理政策及发展战略要有专业度和针对性,统筹关联性公共服务支撑,规避短板效应,如比准入名录更好的负面清单,无需禁止的夜游业态都鼓励尝试。为小微企业和个体提供财务扶持,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合理且灵活的安排夜游商业场所,确保业态和人流的有效集聚;对公共营销资源进行针对性配置,如在傍晚时段利用公共融媒体渠道投放夜游宣传,定向引导客流。在此基础上,政府精准投建和运营公共夜游地标,激发了大量休闲消费诉求,带动了其周边夜间经济业态的集聚。
“弄潮”是夜间经济之魅
当代年轻人已不满足于城市周边诸如“月亮饼”“梅花糕”式的小夜市,业态单一,缺乏新颖性,对于90后与00后等消费主力不具备吸引力。夜间经济的“潮”全在于抓住“夜的人”来塑造“人的夜”。聚焦年轻人的“圈层社交”,如健身圈、音乐圈、游戏圈等,形成“月月有节庆、夜夜是狂欢”的生动局面。聚焦年轻人的“猎奇心理”,要加强创新创意开发,以活动造声势、聚人气、树潮流、育品牌,实现新业态与夜间经济的激情碰撞。
对策思考
培育有地方特色的夜生活文化
变“网红”为“长红”
发展夜间经济是一场生活方式变革与文化创新,文化产业的发展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本地夜间经济的品质上限。株洲要借鉴夜间经济发达地区经验,依托中华始祖炎帝、世界制造名城、千年瓷都·天下醴陵、红色革命根据地等,积极挖掘传统特色和资源要素,推动形成独具风格的夜生活文化。扶持夜生活文化传统传承人,培养夜生活文化创意人才,塑造地方独特的夜生活文化品质,推动夜间消费平民化,培育有颜值又有文化、有场景又有底蕴、有人流又有消费的富有地方特色的夜间经济市场,打造实力与流量兼具的“长红”项目。
建设差异性、多元化夜间集聚区
变“人气”为“财气”
将建设富有地方特色的夜间集聚区纳入城市整体发展规划,着力抓好城市夜间经济规划布局,鼓励重点街区及商场、超市、便利店延长营业时间,促进夜间产品多元化。优化提升大汉·JOJO街夜市、钟鼓岭步行街夜市、贺家土美食街等“夜食”集中区的主题塑造、灯光设计、交通组织和业态组合。持续改造升级滨江广场、神农太阳城等“夜娱”“夜购”商业配套等传统商圈,加快产业集聚,形成品牌特色。神农城可结合湖南工业大学的“打造文化创意园”理念,规划24时书店、创意室及展示区,提升城市品位。也可参照重庆北仓,探索打造清水塘老工业区为文创街区,培育打造新型夜市。在栗雨湖、万丰湖、神农湖开发水秀、主题光影秀、声光电大型演出等夜游项目,丰富文化、体育、竞技、表演、康养等类型产品,形成差异性、多元化的夜间经济集聚区,大力发展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努力培育壮大新增长点,设法把流量变成资源,把人气变为财气,构筑新消费高地。
完善升级夜生活服务
变“烦心”为“贴心”
告别“脏乱”“扰民”“噪声”等传统刻板印象,打造一个既有烟火气,又整洁有序、优质便民的夜间集聚区,需要相关服务行业的高度协调配合。改善夜间照明,延长夜间交通,在夜间出行活跃度高的街区或商务区增加夜班公交线路、加密车次,方便出行,增强财政资金补助的杠杆性作用,推动夜间经济快速发展。提升夜间智慧服务的普及度,提供演艺、文旅、体育、餐饮、商贸、休闲等领域智能化消费指南,提高重点商圈等公共场所免费WIFI、5G覆盖率,增加公共场所充电服务和休憩服务,加快公共区域夜间指引标识的多语种化、智慧化建设。
丰富个性化夜生活内容
变“流量”为“留量”
加大夜间经济自媒体营销力度,讲好夜间经济故事,做强个性化包装,尤其应系统性运用抖音短视频、网红直播等手段;整合线上线下资源,精心做好短视频营销工作,树好“周末去哪儿”“文旅推荐官”等文旅宣传品牌;鼓励株洲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博场馆通过线上平台,举办各类文艺活动,将“沉浸式”“数字化”等新潮体验化为流量突破口;结合轨博会、服博会、瓷博会、航博会、钻石论坛、烟花论坛、旅游发展大会全方位展现“神农福地、制造名城”的幸福株洲场景;借助“总理出京首站调研为何是株洲”“白关丝瓜飞向太空”“张译株洲‘狂飙’”等网络热点话题,提升城市热度,变“流量”为“留量”,让客人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回,推动本地夜间经济不断升温。
调研组组长:付书地
调研组成员:周国梁、陈品